请问什么是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派”和“考证派”

作者&投稿:繁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红学中的“索隐派”与“考证派”之间的性质和区别是什么?主要集中体现于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所谓“索隐”,就是探索作品有没有什么隐喻暗指的史实.索隐派的手法是把《红楼梦》中的故事说是隐喻历史上的真事,把《红楼梦》中的人物为影射为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则独树一帜,说贾宝玉是隐喻清世祖(顺治),林黛玉是隐喻董小宛。某一历史上的真人。胡适于《〈红楼梦〉考证》一文中曾说到蔡元培《石头记索隐》的索隐方法,是“每举一人,必先举他的事实,然后引《红楼梦》中情节来配合。”其实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合理,这不正合乎胡适所提倡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么?因此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来“配合”,如何能确立“配合”的合法性、有效性。 看两个这种通过语义转换来索隐的例子。如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开宗明义即索隐道“书中‘红’字多影‘朱’字,朱者,明也,汉也”,通过这样一系列转换,《红楼梦》中的“红”便和汉民族的“汉”形成了对应关系,然后再由此推论,《红楼梦》中“宝玉有爱红之癖,言以满人而爱汉族文化也;好吃人口上胭脂,言拾汉人唾余也” ;再看霍国玲姐弟《红楼解梦·第二集》中一例,《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中,薛宝琴说到八岁时跟父亲到西海沿上买洋货,曾见到一个真真国十五岁女孩,对此,该书索隐道:   “‘真真’即真而又真之意。‘真而又真’岂非‘太真’?‘太真’是杨贵妃杨玉环的道号,传说此人后来成了神仙,居住在蓬莱仙岛。作者所谓‘真真’,实为‘太真’的变称。作者借用‘太真’称呼这为会写诗的十五岁美人,不正说明此人是一位脱离凡尘、居于仙境的神仙一流的人物吗?人间的仙境在何处?庙宇是神仙聚居之地,自然是在庙宇中!这就说明会写诗的十五岁真真国的女儿,是位出家为尼的少女。”   在这里我们看到,这种语义转换过程可简括如下:   真真——真而又真——太真——杨贵妃的道号——杨贵妃——仙人——仙境——人间仙境——庙宇——出家为尼。   就这样,通过繁复的语义转换,真真国女子便指向了索隐目标——霍氏心中林黛玉的原型,一个出家为尼的少女。
索隐派的语义转换手段十分丰富。谐音、拆字是最简单的,复杂一点的,如蔡元培答辩胡适的批评时所说的推求三法:“品性相类者”“轶事有征者”“姓名相关者”。还有象景梅九《红楼梦真谛》中示范的:由高启诗句“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推出“雪”影“满”,“林”影“明”,又据《红楼梦曲》中“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雪”又影“薛宝钗”,“林”影“林黛玉” ,于是我们便可以看到:   薛宝钗——雪——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雪满山中高士卧——满——满族——清王朝;   林黛玉——林——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月明林下美人来——明——明王朝 红学史上影响最大、实力最雄厚的红学派别是考证派红学。考证派红学的创始人是胡适。 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发表于1921年,次年,又写了《跋》。这两篇文章,可以看做是考证派红学的开山之作。他在第一篇文章中说:"我觉得我们做《红楼梦》的考证,只能在这两个问题上着手,只能运用我们力所能搜集的材料,参考互证然后抽出一些比较的最近情理的结论。这是考证学的方法。"所谓需要做考证的"两个问题",指的是作者和版本,这就是胡适为《红楼梦》考证界定的对象和范围。作者的   考证,必然涉及作者所处的年代,所以胡适在第二篇文章中进一步强调,红学考证的"   证据"不是别个,而是"单指那些可以考定作者、时代、版本等等证据"

新旧红学主要流派一览- -

旧红学的主要派别

  旧红学家有案可查者不下二百,他们是把《红楼梦》看成是“情书”“经书”,或把
《红楼梦》看成是“传记”“传人”,各执已见,从而形成各种派别。较有价值的主要评
点派、索隐派和题咏派。
  评点派
  中国文学史的评点派起源于明代中叶。明末清初,金圣叹批《水浒传》、毛宗批《三
国演义》、张竹坡批《西游记》等,后来竟成了一个固定格式,卷首有批序、题词、读法
、问答、图说、论赞等,每回有回前回后批的眉批、夹批、批注等。
  最早学金圣叹评点《红楼构》的是脂砚斋,畸忽叟等。从道光年间到光绪末年,评点
派大为活跃,书商大量出版经过“批评”“批点”“新评”的百二十回《红楼梦》,其中
最有代表性的有护花主人、明斋主人、大某山民的批评,太平闲人的“读法”,读花人的
“论赞”和“回答”。
  脂砚斋是《石头记》最早的评论家,他写下大量评点式评语,因而使《石头记》获得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一专有名称。脂砚斋的批语随《红楼梦》抄本的正文保留下来。

  脂砚斋是怎样认识《红楼梦》的?脂砚斋在“瞬息间则又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
是到头一梦,万境皆空”四句旁写了一侧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脂砚斋还说:“一
部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是梦,秦之家计长策又是梦,今作诗也是梦,一并风月
鉴也从梦中所有,故红楼梦也!余今批红楼梦亦在梦中,特为梦中之人特做此一大梦也!
”他把整个生活都说成是梦了。脂砚斋用虚无的唯心主义宣扬了封建没落阶级的悲观厌世
情绪和人生如梦的的消极思想。把《红楼梦》看成是“情”“淫”“幻”“空”,后人称
这类观点为“色空”“梦幻”说。
  人们对脂批褒贬水一,但绝大多数人认为脂砚斋生前和曹雪芹关系密切,颇了解曹雪
芹的创作情况,所以脂砚斋对我们了解作者的家世、创作过程以及小说中的人物、事件的
生活原型和作者的艺术匠心都有宝贵的艺术价值。红学家周汝昌对脂批的评价极高:“脂
学”是红学内容的四大方面之一(其他三方面的内容为:“曹学”、“版本学”、“探佚
学”)。
  脂砚斋何许人也?他和曹雪芹有什么关系?从清朝到现在就说法不一。清代的裕瑞的
《枣窗闲笔》中说“脂砚斋是小说作者的叔父”。胡适认为“脂砚斋即是那位爱吃胭脂的
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周汝昌《红楼
梦新证》一书说:“脂砚斋既不是曹雪芹的什么叔父或兄弟,也不是曹雪芹自己,并且还
不是男人,而是女人。她就是《红楼梦》中有史湘云。”从脂批的内容和口气看,脂砚斋
确与作者有亲密关系,对作者很熟悉,但脂砚斋 究竟是何人至今还是一个谜。
  王希廉,字雪香,号护花主人。王雪香的评论计有《护花主人批序》、《红楼梦总评
》、《红楼梦分评》。王雪香对《红楼梦》总的观点见于《红楼梦总评中》,总评共十二
条。其中第一条将《红楼梦》百二十回分为二十一段,其中就说“五回为四段,是一部红
楼梦之纲领”。第二条即提出读《红楼梦》的“关键”:‘《红楼梦》一书,全部最关键
是’真假‘二字 .......”。
  王雪香抓住《红楼梦》的纲领即是“色空”,关键是“真假”,这也是唯心主义的文
学批评观点和方法。
  王雪香评《红楼梦》的总论是:“《红楼梦》一书全是梦境,余又从批之,真是梦中
说梦,更属荒唐,钛三千大千世界,古往今来人物,何处非梦?何人非梦?如余梦之人,
梦中说梦,亦无不可”。
  可见,王雪香承袭了脂批的色空论而来,不仅抒整个《红楼梦》的人和物,而且把整
个人生归结为一个字——“梦”。
  张新之,号太平闲人,又号“妙复轩”。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刊出的《妙复轩
评石头记》上附有张新之的评论。张评本卷首有《石头记读法》,共计三十条。第一条说

  “《红楼》一书,又惟脍炙人口,亦且镌刻人心,移易性情,较《金瓶梅》尤造孽,
以读者但知正面,不知反面也。间有巨眼能见矣,而又恍惚迷离,旋得旋失,仍难脱累。
闲人批评,使作者正意,书中反面一齐涌现,夫然后闻者足戒,言者无罪,岂不大妙。”

  太平闲人把巨著《红楼梦》和低级庸俗、露骨性描写的《金瓶梅》看成是一路货色,
而且“较《金瓶梅》尤造孽”,这完完全全曲解了《红楼梦》!
  《周易》《学》《庸》是正传,《红楼梦》盗众书而敷衍之是奇传,故云:“倩谁记
去人奇传?”
  通部《红楼》,止左氏一言概之曰:“讥失教也!”
  太平闲人花了三十年时间,写了三十万字的评论,归根到底把《红楼梦》看成是“盗
众书而敷衍之是奇传”,是暗《金瓶梅》。他还列出种种荒谬论据论证《红楼梦》是宣传
儒理易道。
  姚燮,字梅伯,一字复庄,号“大某山民”,著有《读红楼梦纲领》。他的评点有总
评和分评。《总评》中论及小说全书主题时有一条说:
  “秦,情也。情可轻,而不可轻,此为全书纲领”。
  “秦”“情”“轻”“倾”用谐音唱出《红楼梦》之纲领,实为浅薄,不足深论!

  他的回末之《分评》比《总评》篇幅要大得多。其评论之中,有时涉及讥评世情,有
时涉及人物评论,各条文字不多。他同情黛玉,揭露宝钗。他的《分评》有一个其他人所
没有的特点,那就是在每回末记出此小说所写何年何月何日之事。姚燮著有《红楼梦纲领
》一书,后来在民国年间铅印时改题为《人索》、《事索》、《余索》三种。《人索》编
叙贾氏本族及王公勋威及至书中出现的杂流人品。《事索》记有器物、诗文等。《余索》
中包括《丛说》《纠疑》《绪字撰述提要》,其中重要的是《丛说》,举凡小说中人物的
生日、死亡人物之不同性状、府中各人的月费、府中出纳之财数、园中之韵事凡可统计、
列出者均为写出。 前人说“山民评无甚精义,惟年月风时考证甚详,山民系谱录家也”(
《忏玉按丛书提要》)。大某山民不愧是《红楼梦》研究史上的一位重要的统计学家。不
过,直至今天,在报刊文献中可见到类似的文章。《红楼梦》乃文学作品,作如此繁琐的
统计有何意义?
  以上介绍的是几家评点派的观点,基本上是零散的、庞杂的,且都就事论事,构不成
一套自己的完整的体系,归根到底,他们主要把《红楼梦》看成是“情收”“经书”并未
领略到《红楼梦》之主旨。他们的观点绝大多数没有多大价值,但给后来的红学研究造成
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是极坏的影响。
  索隐派
  索隐派又称政治索隐派。所谓索隐即透过字面探索作者隐匿在书中的真人真事。索隐
派在乾嘉时期,经学考据风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学派。索隐派的主要手段是大作环琐的考
证,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中考索出“所隐之事,所隐之人”。
  索隐派的开山鼻祖当推周春(1729-1815)。乾隆59年(1794),周春撰就至今见笔墨
的第一部“红学”专著《阅红楼梦随笔》。周春认为《红楼梦》“叙金陵张候家事也”。
这种观点对后世影响不大。索隐派对后世影响较大的观点有“明珠家事说”(也称纳兰成
德家事说),“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亦称福临与小宛情事说),“排满说”等。

  “纳兰成德家事说”把《红楼梦》看成是描写纳兰成德的家事,作者列出种种证据说
明纳兰成德(1655-1685)就是宝玉。纳兰成德后改名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太傅
明珠之长子,清初著名词人。1676年应殿试,赐进士出身,选授侍卫,曾出使塞外。
“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出自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一书。
  沈王二氏在该书中认为宝玉即是清世祖。清世祖是满清贵族举兵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
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董鄂妃,相传为明末秦淮名妓董小宛。
  孟范孙的《董小宛考》中说:清世祖出生时小宛已十五岁,小宛死于顺治八年二月,
小宛年二十九岁,清世祖还是个十四岁的孩童。清世祖会娶一个比自己大得多的姑娘为妃
子么?
  “排满说”:1903年,南社作家苏曼珠(1814-1918)在《新小说》上撰文说《红楼梦
》是“种族小说”,系愤懑人之作,“不能专以情书目之”。但明确提出《红楼梦》是政
治小说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先生。
  蔡元培(1868-1940)在1917年9月出版的《石头记索隐》一书中得出的结论是:
  “《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
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当时既虑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事
以上加以数层障幂,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看成峰之状况。”
  蔡元培提出自己索隐时的三条标准:一是品性相类者,二是轶事相征者,三是姓名相
关者。他索隐出的结果是:贾宝玉,言伪朝帝之系也;宝玉者,传国玺之义也,即指胤祁
(康熙帝之太子,后被废),林黛玉影朱竹宅也;薛宝钗,高江村也;王熙凤,余国柱也
......《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所影射的都是康熙朝的诸位知名人士。
  蔡元培是怎样“索”出“隐”在《红楼梦》中的诸位知名人士的呢?且看他是如何索
出林黛玉即朱竹宅,薛宝钗,即是高江村的:
  “林黛玉,影朱竹宅也,绛珠影其氏也,居潇湘馆,影其竹宅之号也。竹宅生于秀水
,故绛珠草生于灵河岸上。
  薛宝钗,高江村(高士奇)也。薛者,雪也。林和靖《呤梅》有曰:‘雪满山中高士
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用薛字以影高江村之姓名也(高士奇)。”
  关于《红楼梦》的政治意义的推论,《石头记索隐》也是牵强附会:“书红字,多影
朱字,朱者明也,汉也。”又进一步附会说:“宝玉有爱红之癖,言以满人而受汉族文化
也,好吃人口上胭脂,言拾汉人唾余也!”
  题咏派
  题咏派和评点派、索隐派一样,也是旧红学的主要派别。题咏派“都着眼于书中人物
之悲欢离合,从而寄其羡慕或感概要而言之,无非画饼充饥,借酒浇愁”(茅盾《关于曹
雪芹》)。题咏派的诗词、赋、赞,有的抒发“荣华易逝人生如梦”的人生观,渗透着佛
家的“色空”观念和“梦幻”思想;有的抓信书中的“风月繁华”和“爱情故事”大肆宣
染所谓“繁华”之景和“香艳”之情,吐露出一种仰慕的一种思绪,有的同情宝黛钗,因
未能给宝黛钗指出一条光明之出路,抒发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概!
  乾隆时代的叶崇仑的《红楼梦题词》便是一个代表作:
  “即色即空,幻境荒唐人不识。情天恨海,黄土朱颜尽可怜。韶华难驻,几个聪明能
觉悟?曲度云屏,多少红楼梦未醒!”
  题咏派中有一位名唤明(1771-1831)的人在其《金陵十二钗咏》中,给宝黛钗指明了
一条“出路”:
        冷香错拟似环肥,梦主荒唐惹是非。
        不为檀郎留佩玉,只怜贫女失罗衣。
        残春恨在莺儿老,暮雨愁深燕子飞。
        若向红楼觅佳偶,薛君才合配咏妃。
  诗末自注云:”蘅芜君(宝钗)配潇湘妃子(黛玉)才是一对好姻缘,读《红楼梦》
者未知之也。”
  旧红学家中,有一位既不是评点派,也不是索隐派、题咏派的重要人物,他就是王国
维。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早年深受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叔本华的影响,著有《
红楼梦评论》。王国维是最早从哲学与美学的观点来批评《红楼梦》之艺术价值的红学家
。王国维首先建立了以哲学和美学双重理论基础的文学批评体系,其次他提出辩妄求真的
考证精神,使红学的研究能脱离旧红学的猜谜式的附会,为以后的考证提出了一条明确的
途径即考证“本事‘本事’并不重要,而要考证作者姓名与作书年月,方为正当考证之途
径。”
  王国维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完全套用叔本华的哲学。在《红楼梦评论》一文的第一章
《人生及艺术之概观》中说:“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由欲所产生者,则唯有痛苦。
”所以“欲与生活与痛苦,三者一而已矣”。他认为艺术的根本任务在于“描写人生之苦
痛与其解脱之道”。《红楼梦》一书之精神主旨“乃在写宝玉由‘欲’所产生之痛苦及其
解脱之途径”。他说“所谓玉者,不过生活之之欲代表而已”。他指“玉”为“欲”,这
一点他和其他旧红学家实在没有二样。
  王国维在叙述完叔本华的悲剧学说后认为,《红楼梦》乃叔本华的三种悲剧之说的第
三种悲剧,足以示人生之所固有。”王国维为了说明《红楼梦》在伦理学上的价值,他说

“世界各大宗教,皆以‘解脱’为唯一主旨。哲学家如古代希腊之拍拉图,近世德意志之
叔本华,其最高理想京存在于解脱之道。”
因此《红楼梦》正是以解脱为伦理学上最高理想。
  王国维最后认为,“解脱之道唯存于出世 ”。
  众所诸知,《红楼梦》中所体现的都是中国的佛家、儒家、道家思想,这和叔本华哲
学的绝灭意志之说,有根本差别。东方佛教认为人人皆具有可以成佛的灵明之性,这才是
人性的本质,至于一切欲望、烦恼,则是后天的一种污染而“非人生所固有”。故佛教的
说法是自性圆明,“本无欠缺”,其得救方法只是返本归真,“直指人性,见性成佛”,
而叔本华反宇宙人生一切皆归于意志之表现,人有欲望,欲望产生痛苦,那么生活便是痛
苦。《红楼梦》一书虽有佛家出世之想,但和叔本华的意志哲学实有不同。
  前面介绍的是旧红学中的主要派别及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其实康熙年间到光绪年
间还有许许多多杂评家,杂评家的批评形式多为“随笔”“杂记”“闲笔”“偶说”“论
赞”“问答”等,如周春的《阅红楼梦随笔》、裕瑞的《枣窗闲笔》、诸联的《红楼评梦
》、江顺怡的《读红楼梦杂记》、“梦痴学人”的《梦知说梦》、草舍居士的《红楼梦偶
说》等。
  索隐除以上介绍的代表外,“五四”以后出版的《红楼梦本事真谛》(1927年,寿鹏
飞)、《红楼梦真谛》(1934年,景九梅)也是索隐派的代表著作。前者认为《红楼梦》
影射清初重大政治事件,后者以《红楼梦》的“真事”附会为明亡佚事及“清宫秘史”。

旧红学中比较流行的观点除“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纳兰成德家事说”、“排满说
”外,还有“宫闱秘事”说,“自传说”、“随园说”、“色空”“梦幻”说、“刺和坤
说”等。

               新红学

  新红学的主要人物是胡适 。他在1921年写了一篇《红楼梦考证》,胡适的‘考证’给
《红楼梦》研究开辟了新天地,带来了新鲜空气,人们从此司得一个研究学问的方法,知
道前人做学问,所谓方法实不成为方法...”。
  胡适彻底抨击了以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红学,他说仍是牵强附会,是“大笨伯”猜
“笨谜”。。胡适对旧红学的批判直是一语中的。我们知道,旧红学们先在心目中假定小
说中的人物和事是历史上的真人后,才去收罗许多零碎的毫不相干的事实,用尽种种方法
或谐音或占挂,来附会《红楼梦》的人物及情节,得出“所隐之事,所隐之人”。他们并
未作考证,做的只是“附会”,这不是“大笨伯”猜“笨谜”么?
  自称具有“历史癖”和“考证癖”的胡适,根据小说本身以及同时代或稍后的清人笔
记、年谱、传记、诗文等材料,考证得到关于作者的六条结论,胡适的结论之结论即第6条
:《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后人称胡适的学说为“自传说”。
胡适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否定了《红楼梦》是文学作品。他说曹雪芹在《红楼梦》“只
是老老实实地描写”他家“坐吃山空”“树倒猢狲散”的自然趋势,是平淡无奇的自然主
义。
  胡适作了这第多的考证,他的目的何在?胡适在他的《介绍我的思想》一文中有一段
自白:
“我几十万字的小说考证...千言万语也只是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牵着
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阒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
  胡适因为他的这一段自白,他在《红楼梦》研究中取得的成就显得暗淡无光了。
  现在,《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艰孺皆知。但是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在乾隆
50年(1758年)前后至今,顾虑在着种种争议,归纳起来至少有四种说法(略)。自从胡
适考证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后,直到现在,很少人再对《红楼梦》的作者提出异
议。曹雪芹被绝大多数红学家公认为《红楼梦》作者。胡适的这一功绩是不容否认的。

  三十年代,红学渐渐跳出了胡适的“考证”“著者”“本子”之类的小圈子,不少研
究者另辟蹊径,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对《红楼梦》时代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点、人
物形象加以探讨,如李辰冬《红楼梦研究》(1934,巴黎出版法文本)。作者认为曹雪芹
的“人生观”是“达观的”“出世的”,其著的目的就是在于抒发“人生不过一场梦”的
感概。《红楼梦》的社会由世家、平民和奴隶三种阶级组合而成,但是“它们绝不含任何
阶级斗争现象”,书中的人物都是“平凡的人格”,不存在“艰人”“坏人”的对立。

  四十年代,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人物形象心理状态分析之上,代表作有太愚(即王昆仑
)《红楼梦人物论》(收文十篇,1948)、张天翼的《贾宝玉的出家》(1945)、阿印的
《林黛玉的悲剧》(收文7篇)、高语罕的《红楼梦宝藏》(共6讲)。
张天翼通过分析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分析了曹雪芹思想、创作时的复杂心情,他谈到贾
宝玉出家时说道:
  “这个主人公出家之后又怎么样呢?不说别的,那种出家人的生活他过得来么?他从
小娇生惯养,吃得讲究,穿得安贴,往得舒适,又一天到晚有丫头们老妈子伺侯。一时断
了晕腥,他那肠胃吃得消么?那次贾政在旅途中见了他一回,他光着头赤着脚,又是下雪
天,这倦他不会感冒么?”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有一个结局是:贾宝玉从监狱放出来后,独自一人出走,消失
在茫茫雪原中得回青梗峰下,他吃得消么?他不会感冒么??电视剧最后给宝玉的解脱是
“出世”,如果这正是曹雪芹的本意,那么正好反映了曹雪芹写作时无法给宝玉指出一条
“光明之路”的复杂的矛盾的心情。
  太愚则十分注重人物心理状态以性格特点的分析。在《王熙凤论》中,他认为现雪芹
笔下,王熙凤虽精明狠毒,其实她的内心深处也存在虚弱、矛盾和痛苦的。王熙凤害死了
许多人,这不可能不在她内心形成一种难以摆脱的精神负担。凤姐不信鬼神,从不委命于
天,那正是由于她不敢相信鬼神天道之存在吧。因为贾瑞、张金哥夫妇、鲍二家的及尤二
姐是怎么死的,她心里是十分明白的。
  四十年代末,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是继胡适《红楼梦考证》和俞平伯《红楼梦
辩》之后出现的一部影响较大的红学专著。这是“一部对于《红楼梦》和它的作者曹雪芹
的材料考证书”,在“红学史上是第一次,明确提出用马列主义指导《红楼梦》研究,第
一次对脂批给予重视”。

索隐派和考证派的特点

--------------------------------------------------------------------------------

索隐派和考证派的特点

索隐派是从整体上,宏观上来把握,研究问题。在整体上比较有优势,在个体上微观上有欠缺。
考证派是从个体上,微观上来把握,研究问题。在个体上,微观上非常精确,在整体上有欠缺。
考证派研究的是正面的,现象的问题。索隐派研究的是背面的,本质的问题。
两派的研究各有优缺点。必须互相弥补。
考证派用的是西方的科学来研究问题,索隐派用的是东方的科学来研究问题
用西方的科学研究问题在微观上非常精确。索隐派比较模糊但是研究的是背后的本质的东西。
索隐派从主观出发,考证派从客观出发。
西方的科学与基督教文明的本源是犹太民族的。是犹太民族流传过去的。
红楼梦是中国人的智慧,圣经是犹太人的智慧,基督教是耶稣创立的,
耶稣是犹太人,不是欧洲人。犹太人比较注重从个体上微观上研究问题,重个体利益,中国人重群体利益。
中国人和犹太人在很早以前就看透了宇宙的本质。中国人从整体上,宏观上看,
犹太人从个体上,微观上看。
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是最聪明的。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夫敷华掞藻、立意遣词无一落前人窠臼,此固有目共赏,姑不具论;第观其蕴于心而抒于手也,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似谲而正,似则而淫,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试一一读而绎之:写闺房则极其雍肃也,而艳冶已满纸矣;状阀阅则极其丰整也,而式微已盈睫矣;写宝玉之淫而痴也,而多情善悟,不减历下琅琊;写黛玉之妒而尖也,而笃爱深怜,不啻桑娥石女。他如摹绘玉钗金屋,刻画芗泽罗襦,靡靡焉几令读者心荡神怡矣,而欲求其一字一句之粗鄙猥亵,不可得也。盖声止一声,手只一手,而淫佚贞静,悲戚欢愉,不啻双管之齐下也。噫!异矣。其殆稗官野史中之盲左、腐迁乎?然吾谓作者有两意,读者当具一心。譬之绘事,石有三面,佳处不过一峰;路看两蹊,幽处不逾一树。必得是意,以读是书,乃能得作者微旨。如捉水月,只挹清辉;如雨天花,但闻香气,庶得此书弦外音乎?乃或者以未窥全豹为恨,不知盛衰本是回环,万缘无非幻泡,作者慧眼婆心,正不必再作转语,而千万领悟,便具无数慈航矣。彼沾沾焉刻楮叶以求之者,其与开卷而寤者几希!

  1. 索隐派红学是红学的一个分支,大规模兴起是在清末民初,代表作品有杜世杰《红楼梦原理》、李知其《红楼梦谜》、赵同《红楼猜梦》。索隐,即探索幽隐,也就是发掘被小说表面故事所掩盖的“本事”。本事意即:本来其事。既有“隐”,难怪人们要“索”,于是便有了种种说法。蔡元培先生的《石头记索隐》里认为,《红楼梦》中的大多数人与事都有所影射。索隐派红学的研究者,以严谨治学态度,解密的姿态,苦心搜集文献史料,企图探寻《红楼梦》真事隐去的究竟,找到最终解开《红楼梦》之谜的钥匙。

  2. 考证派红学的创始人是胡适。 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发表于1921年,次年,又写了《跋<红楼梦考证>》。这两篇文章,可以看做是考证派红学的开山之作。他在第一篇文章中说:"我觉得我们做《红楼梦》的考证,只能在这两个问题上着手,只能运用我们力所能搜集的材料,参考互证然后抽出一些比较的最近情理的结论。这是考证学的方法。"所谓需要做考证的"两个问题",指的是作者和版本,这就是胡适为《红楼梦》考证界定的对象和范围。作者的   考证,必然涉及作者所处的年代,所以胡适在第二篇文章中进一步强调,红学考证的"   证据"不是别个,而是"单指那些可以考定作者、时代、版本等等证据"

  3. 两派明显区别实在索隐在求隐藏在小说中的真相,考证是在考定作者、时代、版本等等



索隐派是传统的红学,他们一般又被人称为猜谜派,就是先主观的说出一个观点,然后去找一些所谓证据,从红楼梦书中死抠字眼来附会自己的说法,如:明珠家说,顺治与董鄂妃说,反清说。都是这一派的代表。而考证派主张广泛收集材料,不主观臆断,又叫新红学派,胡适是创始人,周汝昌先生是集大成者。

历史上索隐派最有名的代表人物是蔡元培,而考证派最有名的代表人物是胡适


帮我详细介绍一下红学吧
由于爱好者,研究者众多,红学日益成为“显学”,其“热闹”程度大有超过甲骨学,敦煌学之势。红学一词,开始出现的时候,带有半开玩笑的性质。据李放〈八旗画录〉注记载:“光绪初,京师士大夫 尤喜读之,自相矜之为红学云。”民国初年,有个叫朱昌鼎的人,对红楼梦十分入迷。有人问他“治何经”...

什么叫红文学
”友人不解,问他研究的经学少“一画三曲”是怎么回事。他笑着说:“我研究的‘经学’少‘一画三曲’就是‘红学‘呀!”原来,“经”字的繁体字写作“经”,他研究的“经学”少了“一画三曲”,自然便是“红学”了。凡是有关《红楼梦》的学问,都可纳入红学的范畴。对《红楼梦》主题的研究、...

谁熟悉“周汝昌”?
我想通过红学研究,看看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大精神到底是什么?我认为这种大精神就包含在《红楼梦》中。” 这时他女儿在一边笑了,说我父亲对《红楼梦》和曹雪芹比对我们了解,他每年都为曹雪芹过生日,他却不知道我和母亲的生日。 我笑了,问:“您说起《红楼梦》简直如数家珍,不愧是一个红学家,可是为什么您却不愿让...

关于红学家研究红楼梦的资料
第二个就是说许许多多的大学者,都加入红学研究队伍中来,不是说能搞《红楼梦》就能成为大学者,而是他本身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文学修养,他才有《红楼梦》的研究。历史上熟悉的人物像蔡元培先生,胡适之先生、俞平伯先生,到后来的周汝昌先生,冯其庸先生,李希凡先生等等,甚至于说咱们政治领袖的参与,更把这个红学热潮给掀起...

怎样理解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红学是文学理论,具体讲就是比较文学。莎士比亚研究也是文学理论,比如研究莎士比亚作品和其同时代作品的关系也是比较文学。文学理论似乎成了事后诸葛亮,成了文学作品的跟屁虫。萨特的所写《文学是什么》,是试图从哲学角度来解释什么是文学。文学理论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具体的一般都化进艺术哲学中,成为哲学...

红楼梦贾府为什么被抄
刘心武先生在他的红学研究中把贾府的“事败被抄”(脂砚斋语)理解为贾府参与到了当时的“政变”之中,而且秦可卿就是所谓的“废太子”的女儿,这样的理解实在过于“猎奇”,是我所不能接受的。在我看来,只要一个事实就可以驳倒这种观点:如果是因为参与废太子的政变而“事败”,那么按照大清乃至封建社会的法令,贾府得...

谁有有关红楼梦的题目啊?~~~
(58)红学研究中有三个死结:一是脂砚何人;二是芹系谁子;三为续书作者. (59)蒙府本:原称王府本,也称脂蒙本,或脂府本. (60)庚辰本为北京大学所收藏. 四,以下用两组数字将各题中的有关部分联结起来:(每题2分,共24分) (61)下列《红楼梦》评点者的别名: (62)1962年关于曹雪芹卒年论战的作者与文章的...

拟曹雪芹答客问:论红学索隐派的研究方法图书简介
近年来,全球对《红楼梦》的研究热潮不断升温,"红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术领域,整体来看,其研究进展显著,令人欣慰。然而,在这个繁荣的领域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研究文章呈现出过于陈旧的风格,"索隐派"和"自传说"的痕迹明显,研究者似乎认为只有这种方式才能揭示《红楼梦》这部深奥的艺术杰作。

黛玉之死的综合分析
角度出发重构《红楼梦》的“元语言”,以期超越目前红学研究的无规范、无系统的状态。所谓“元语言”,“指用来分析和描写另外一种语言的语言或符号。”[2]在红学研究中,什么是可供我们应用的、对“《红楼梦》语言”进行观察、描述和解释的“元语言”哩?笔者认为那就是小说几何美学模式。文学研究者的经验告诉我们...

关于红学研究生的问题???
说句最实在的话,你千万别学那个,我的同事,放弃工作去考了红学研究生,毕业后,没有工作,后悔莫及,生活是现实的,慎重啊

南通市15354485977: 红楼梦索隐派,是咋回事?不要百度的,看不懂,谢谢哦
大叔钱东药: 这是“旧红学”中的一个流派,又称“政治索隐派”或“索隐派红学”, 所谓“索隐”,就是探索作品有没有什么隐喻暗指的史实. 索隐派的手法是把《红楼梦》中的故事说是隐喻历史上的真事,把《红楼梦》中的人物为影射为某一历史上的真人. 顺便说一下 《红楼梦》考证本来就分为“索引派”和“考证派”.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南通市15354485977: 《红楼梦》研究有几派观点,现在的研究取向是什么?向来红学有三大派
大叔钱东药: 三大派别首先是索隐派,它们把红楼梦当作一部暗含反满的小说看待,希图在书中找到证据,但所得比起无法证明的少的多,所以很快就陷入歧途.第二个是考证派,把红楼梦当作曹雪芹的自传来处理.在这方面获得了不少成就,但也不能完全解释红楼梦中的问题.第三个是封建社会阶级斗争论,是在"左"的情况下出现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红楼中的问题.但这三派还不能完全解释红楼梦里丰富的思想,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现在正在萌发另一个观点,既把红楼当作两世界来处理,一部分是理想的世界,一部分是现实的世界,在书中,两个部分冲突不断,最终的结果是现实的世界把理想的世界完全的毁灭.在这两个世界中,寄托了曹雪芹的对社会的观察和看法.

南通市15354485977: 红学研究的具体流派 -
大叔钱东药: 1,红学评点派. 以评点方式对红楼梦的写作特点,艺术成就进行评论.早期评点派多用评语方式和批语方式进行评论,用语简洁.后期多用分析式与解析式进行长篇大论的评析. 代表人物有: 脂砚斋、畸笏叟、棠村、梅溪、松斋、王雪香、...

南通市15354485977: 什么是红学? -
大叔钱东药: 红学又分为旧红学与新红学. 所谓旧红学,指的是五四时期以前,有关《红楼梦》的评点、评论、题咏、索隐、考证.旧红学比较重要的流派是评点派和索隐派.评点派的代表人物是清代的王雪香、张新之和姚燮等人,他们主要采用圈点、加评...

南通市15354485977: 索隐派和自传说的谬误在于把小说和生活对应起来吗 -
大叔钱东药: 不是,索隐派这是“旧红学”中的一个流派,又称“政治索隐派”或“索隐派红学”,主要论点有“纳兰成德家事”说、“清世祖玉董小宛故事”说、“康熙朝政治状态”说等,代表性的著作是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和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所谓“索隐”,就是探索作品有没有什么隐喻暗指的史实. 索隐派的手法是把《红楼梦》中的故事说是隐喻历史上的真事,把《红楼梦》中的人物为影射为某一历史上的真人.

南通市15354485977: 红楼梦索隐派对林黛玉评价是什么
大叔钱东药: 索隐派红学和考证派红学的争执历来已久,有索隐派红学认为贾宝玉是隐喻清世祖(顺治),林黛玉是隐喻董小宛,有认为林黛玉“竟是谋害雍正皇帝的元凶”,旧红学时期甚至有人索出'林黛玉即潘金莲'.不足为信也.

南通市15354485977: 在《红楼梦》研究中,索隐派与自传说各自的优缺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
大叔钱东药: 索隐派的谬误:把艺术夸张结果当做了真实.索隐派产生的原因:小说创作的理论和观念跟不上《红楼梦》所跨的一大步. 新索隐派:编造历史 自传说的谬误:自传说即自叙说,是胡适提出的,拿来反对索隐派.

南通市15354485977: “红学”的分支有哪些? -
大叔钱东药: 红学本是清代红楼梦爱好者对红楼梦研究考据品评的戏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