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上级与下级的君臣关系之理

作者&投稿:宋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下属为什么要听上级的(上下级君臣关系)~

做事讲究名正言顺,尤其在中国,这种师出有名的形式更为看重。兵权在将军手里,但是大部分士兵效忠的不是将军而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所以,名正言顺的出兵兵权才在将军手里,除非是这个国家已经折腾的天怒人怨。另外,也不是臣子就一定听皇帝的,臣子的集合适合皇帝互相制约的。

君主是专制国家的家长,为了保证这种权力的实现,君主首先必须是专制政府的家长,是臣僚、官吏们的家长,不过他难得有真正的家长的亲切与慈爱。君与臣的关系,有两重甚至三重性质。第一,是一个行政机器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第二,是主仆关系 (又兼含东家与雇工的关系、伙伴之间的关系)。在上述关系之中,又隐含着第三种关系,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上章人际伦理之中的主仆关系也隐含着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作为行政机器中的上下级,君臣间是支配与服从的关系,作为主仆,臣对君有人身依附的关系;作为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君与臣间又有某种平等的关系,如利益交换关系、恩怨关系。任何社会角色,只要是由活血活肉的个人来充任,相互间除了角色关系外,都必有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作为个人,他们的体力、智力以及在宇宙与神面前的地位,总是大体平等的。
君臣间的关系,在君主产生形成过程中与君主地位业已稳固确立之后是有一定区别的。先看君权形成时期。从君权的原始形成角度看,君主的前身不过是氏族部落的大家长。氏族部落的头领与全体氏族部落成员间的关系、由后世的眼光看来是相当平等的。根本用不上 “统治”、“压迫”等字眼儿。对那时的“民众”尚且如此,头领们对他的几个下属帮手自然更不会有什么绝对服从、誓死效忠等要求了。专制君主是逐步演变形成的,所以,形成过程的君主只是个“准君主”,他的专制程度还只是一定程度的。再从君权的个别形成,即一个王朝的创业帝王的形成看,创业帝王原本的身份并非帝王,创业 (即夺江山) 过程中他与臣子的关系常具有某种伙伴关系的性质,甚至形成期的君臣也可以相互间以兄弟称呼,戎马倥偬之际自然也来不及讲那么多三跪九拜的礼节。当一个氏族部落首领要来管理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复杂社会时,随着管理机构的庞大化,君主的地位及其权力也就正式形成了。一个创江山的头儿一旦江山到手,大局已定,就会有一些叔孙通来替无赖汉出身的刘邦制定许多君臣间礼拜的规矩;于是,刘邦就成了“汉高祖”。
君主地位与君权已稳固建立之后的君臣关系,才是典型的君臣关系。从客观上说,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总得有个头儿,一个政府也应有个头儿;总之,得有一个统一决策统一管理的组织关系的中心。最早充任帝王的那个人本来就曾是氏族部落社会的头儿,建立一个王朝的创业皇帝常常本来就是一伙浪荡江湖的人的头儿。他们这原先的头儿的地位,大都要靠本事争来;像猩猩群中当头儿的那只公猩猩,羊群中领头儿的那只公羊一样,那种头领地位是凭能力争来、凭厮咬争斗争来的,当然,在人还得有几分谋略包括狡诈等等。无论是原先氏族部落的头领或江湖弟兄的“大哥”,为了解决现在面临的新问题,即治理一个规模巨大事务复杂的社会,便不得不建立庞大的政府机器。为了这个机器有效地运转,也为了在新形势下巩固他的头领地位,像花果山的石猴当起了“美猴王”一样,他也戴起了“君主”的面具。论说政府机器的运转吧,倒未必非有子孙相传的专制帝王不可,但是谋个人及子孙后代的私利的话,则不成为极权的专制帝王便不行。专制政治的第一位的目的不是政府工作效率,而是君主的特权私利。于是,原来的帮手,原来的伙伴兄弟,便只能降到臣的地位(“臣”字在最初是具有奴隶、仆从的含义的)。政府作为一个统治集团是统治老百姓的,君主则首先是统治这个统治集团,然后通过这个统治集团再来统治老百姓的。臣僚为了参与对民众的统治,首先得接受君主的统治。
作为一个政府机构中的上、下级,君与臣共同负有治理好国家的责任。这一点作为维系他们的特权私利、他们的统治地位的手段,君臣间也是一致的。为了政府的稳固,国家的安定,君与臣都需要把国家管理好。在这件事上,君主唯恐臣下不能悉心尽力,臣下也最怕君主昏庸无能。君主常常督责他的臣属,臣子也常常谏诤于君主。若只就这一项工作的性质来说,君臣的上、下级关系完全是分工配合的关系。治理国家的重大决策,皇帝常常组织臣下进行充分的讨论,且经常鼓励臣下提出建议,甚至专门征询大臣们的意见,只恐自己有失误,坏了事情。臣子们为了国家利益,往往也积极进谏;对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也努力去做好。虽然有不少的混蛋皇帝与混蛋臣子未做到这一点,但他也不会反对别人努力去治国。总之,在这一点上君臣的利益是一致的,关系也是较为和谐的。然而事情的复杂之处就在于君与臣均有特权私利要维护,他们的私人利益间难免有矛盾。所以,我们便应考察君臣间的主仆关系。
主与仆,其间便有了权力制约的关系,支配与服从的关系,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君如果没有对臣的统治权,便无法保持他高于臣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就会丢失他的个人利益。为了保持君的私利,就得维护君的绝对权威。对君的权力的直接威胁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掌有一定权力的官吏,尤其是较高级的大臣。先秦法家一派法、术、势的一套谋略,就全是为了巩固君权而设计出来的。君要保持高于一切臣属的地位,便须有高于一切臣属的绝对权力。君主有权任免、处置任何官员,包括权力最高的相与任何功高位显的老臣。有的皇帝,一年两年就要不断地更换他的宰相,被换掉者且总是获罪而受到惩处的。有的开国皇帝一当天下太平便以各种借口大杀功臣,只因为功臣的高位是他心理上的威胁。“狡兔尽,猎狗烹,高乌尽,良弓藏,天下已定,谋臣亡”,这已是几千年的自然规律。非如此无以体现君主的势。当然,君主还要讲究一下术,即用各种阴谋诡计欺诈手段统治群臣。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事,就是君主高明的术的表现;温文尔雅,问题解决得甚为体面。此中当然也有势的因素,势在此处是橡皮手套里的铁拳头。功高盖主者必危,臣子升到较高的地位之时就是他面临危险之际。“伴君如伴虎”,这就是大臣们的处境。君主的命令是圣旨,甚至君主随便说出一句话也是圣旨,臣子都得立即照办,并山呼万岁。君是主人,臣是奴仆,甚至对君主的老婆孩子来说臣也是奴仆。君主为了巩固自己实际的权力,还要配合一些形式的威势。各种森严的礼节即属此类,高大威严的宫室建筑亦属此类,各种奢侈无度的享受一定意义上也属此类。洪秀全称天王后,他乘坐的轿子用六十四人抬,用这么多人有什么意义? 无非是加强他的威严。皇帝的三宫六院总要关入几千名女子,要这么多有什么用? 亦无非摆设夸饰,以显示地位高于臣下一等罢了。关于君主的绝对权力的情形,现在的人大都通过各种媒介已经了解,不需赘举。问题是臣子如此对主子顶礼膜拜,又受着随时被惩处的威胁,这何苦呢? 其实传统社会这至高无上的王权,名义上是属于帝王一人的,而实际上是臣子们也一定程度上分享着的。举国民众贡献上来的那么多山珍海味,君王的肚子亦只有常人一般大,能吃几口? 还不是分配给臣下们吃的?天下的美女子那么多,皇帝的后宫面积有限,总是住不下,也得让臣子们分享一些。皇帝有权杀死所有的老百姓,但皇帝一把钢刀刀刃的硬度有限,砍不了几个人刃儿就要卷回来,所以得臣子们帮着砍。利益是君与臣分享的;权力也是君与臣分享的。区别在于,分享利益时臣少得一点并不损失自己的什么,分享权力时臣在对民众享有一些权力之际又得服从君主的权力。臣的内部也有官职高低的区别,实际上形成一个众多层次的金字塔结构,这就是有名的等级制。一个臣子对君主及高于他的官吏是奴仆,对低于他的官吏及民众则是“皇帝”。每个臣子都要恭顺地服从自己的皇帝与“皇帝”,另一方面他自己一扭回身来也是“皇帝”。主子和奴仆的利益也有一致之处,主子地位越高,奴才的地位也越高。主仆关系中难免隐含着一点儿伙伴关系,君臣关系中自然也或隐或显地具有伙伴关系的性质。
君与臣的伙伴关系,在开国帝王创业阶段最为明显,那时的君臣也是哥儿弟兄。在正规的君臣关系中,当然不再是哥儿弟兄关系了,但仍隐隐间有一种伙伴关系。其实如果分析清楚了,简直是一种非常实质性的伙伴关系。从治理国家这个共同任务说,他们客观上就是一种伙伴关系,没有共同的协作配合是完成不好治理国家的任务的。从维护统治集团的地位以保全统治集团的特权私利来说,他们更是关系密切的伙伴。国家长治久安,他们一帮人就都有了饭吃,老百姓不闹事无人造反,大家都能安心睡觉。这种伙伴关系,也是直接存在于君与臣的意识之中的。君舟民水,其实作臣的都明白,他们都是搭乘在君这条船上的,臣也只能与君一起“同舟共济”。若有不安定分子破坏捣乱,臣与君会一起合作去戡平的。有些责任心太强有点儿沉不住气的臣子,可能会比君主更为忧心如焚、寝食不安。这种臣子如此忠于王事,只因为王事也是他的事。在剥削老百姓一事上,君与臣同样是伙伴。失去了这项收入,他们的特权私利便要丧失。总之,在对付老百姓时,如同在对付入侵的外部敌人时一样,君与臣总是紧密团结的伙伴。臣在剿灭乱民时不避弓矢,不惜为君王肝脑涂地;君为了表彰这些忠实的臣下替自己所做的努力与牺牲,也舍得加官晋爵,赏土赐银,或建祠塑像,祭拜如神。
说到这里,也就可以进入君臣关系的另一种性质,即东家与雇工的关系。臣在一定意义上又只是君主的雇工,而君主也就索性变成了一个东家。主仆关系中本来就隐含着东家与雇工的关系,仆人为主子的服务是以主人对仆人一定水平的物质供养为条件的。如不能达到仆人内心的认可,仆人就可能离开主人而求另就。皇帝对臣下,如没有若干特权私利作报酬,臣下料不会那么听话、那么卖力的。只听说有用锁链拴起来强迫劳动的奴隶,还不曾听说有用锁链拴起来强迫做官的大臣。任何人只要进入官吏的职务岗位,就有为君王服务的义务,也同时就有获得君王给予的优厚待遇的权利。“千里做官,但为吃穿”,君主不让臣子吃好穿好,臣子便会跑光的。光是例定的俸禄还不够,臣子若要多出一点儿力,多作了一点儿事,君主便得给予额外奖励,或者提升官职 (提升官职实际上也就是增加特权私利,提高待遇)。如果君主对一些出了力的臣子未给相当的奖励,其他的臣子便会一起怠工。东家不给长工好一点的饭菜吃,长工就会在地头睡大觉。年终多给几个工钱或加赠几件礼物,是东家笼络长工的办法;封官许愿等等则是君主笼络臣下的方式。君主如果不能照顾好臣下的利益以换得臣下的卖力服务,便真正成了“孤家”、“寡人”,趋近灭亡之路了。臣子的雇佣态度,有时可以表现得很明显。例如韩信替刘邦平定天下立了大功劳,他便要挟刘邦封他为齐王。这件事表示,臣下的劳苦是要有报酬的。刘邦为了韩信在平定天下的战争中继续为他效劳,终于勉强同意了封韩信为齐王。在这类事上,颇有几分讨价还价的气味,很有一些“等价”交换的性质。
至此,我们便可进而讨论君臣关系的最后一种性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对平等的关系。君臣之间从根本上说是不平等的,但在根本不平等的基础上却还有相对的平等存在。为什么可能有这种相对的平等? 因为君和臣终究都是人,而不是棋盘上的“帅”与“卒”,不是两个木刻的棋子。伦理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的关系。若是物,例如一个螺丝钉,你把它上在钟表上或安装在厕所里,它都不会有什么意见,因为它没有意识,没有意志。人则不然;人有意志,有其自我。不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可能存在的,事实上千万年来一直存在着。但这种不平等是有限的,不是绝对的,人们关于平等的意志要求不会容忍绝对的不平等存在。在君与臣的关系中,雇佣关系就已暗含着一定意义的平等。如把君和臣都作为一个有心灵有意志的个人来看待,就会发现尚有若干相对平等之处。儒家有几句话,即体现了这种相对平等的关系: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篇》)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离娄下》)
臣之出让自己的人格与自由是有限度的,有条件的,臣对君是既有义务又有权利的,正如君对臣既有权利又有义务一样。只有君主以“礼”使臣,尊重臣的“臣格”亦即一种具体的人格,臣才有义务为君效忠,认真地干王家的事情。譬如,汉武帝偏袒了自己的私亲,不顾念李陵的忠诚之义,而因李陵暂时姑且降了匈奴,便就杀子李陵的老母与妻儿,至此,君臣之情便已全部断绝。君连臣的家属以至老母都能忍心杀死,臣还有什么为君尽忠的义务呢? 到了这种情况下,李陵难道不应该真正下决心为匈奴服务吗? 上引孟子的一段话分三个层次讲述了君臣之间的平等交换关系:你以何种态度对待我,我则以相应的何等态度对待你。单方面誓死效忠的,只是少量精神扭曲了的人。凡臣子表示愿为君主效忠时 (不含为国家尽忠),总是表白君主对他恩情如何厚;正因为有此厚恩,他才肯为其效忠。对无恩者施以厚报,是中国传统伦理最瞧不起的卑贱人格。在稳定的大一统的国度里,臣下如认为君主有负于他,他便不肯努力为其服务,甚至辞官归隐。在诸国并立的时期,臣子如对君主不满,干脆就投奔别国,为别的君主服务;若有深仇大恨,还可借别国的兵力来惩罚原来所事的寡恩的君主。春秋时伍员弃楚投吴,借吴国之兵伐楚,掘墓鞭打楚平王尸首,以报冤杀父兄之仇,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人世的辩证法正是,在平等中也有不平等,在不平等中也有平等;绝对的不平等与绝对的平等都是不存在的。义务与权利总是结合着,绝对单纯的义务与绝对单纯的权利也是不存在的。
上面所讲的君与臣的关系,大体上同时也是官场中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在官僚等级制中,上、下级关系同样具有上面所述的几种性质。在这种等级制中,公开宣传的一般总是“君为臣纲”,臣服从君,下级服从上级。其所以在旧时代总是喋喋不休地如此宣讲倡导,大约因为就人的本性说来是易于追求人际平等的,故臣也常萌生与君平等的念头;为了不使这种念头导致行动而破坏专制政治机器的正常运转,才反复那样强调。总之,不能因为历来宣扬“君为臣纲”,就以为事实上臣便是君的简单单纯的工具。事情不会那么简单。然而,谎言重复一千遍也能变为“真理”。连续若干世纪的“君为臣纲”的聒耳嚎叫,在人的心理上也会造成一种模糊的印象:莫非这就是人世的真理吧。于是,一些头脑不清的人以及没有头脑的人,如果身为臣子,也就自觉地按照这种“真理’去行事,作了君的简单工具。有时他还会忠诚勤谨得要死,成了一种愚忠。又因为由君控制的赏罚机制鼓励臣子对君主盲目的绝对忠诚,一些意志软弱、识见浅薄、人格低贱的人就会或疾或徐地循赏而行,于是成为被钓上钩的驯服工具。总之,偏颇的宣传会造成不好的结果,单方面无原则地服从君主的情形在某些臣子身上也是事实。如果因此单只是损害了官吏个人的私利与人格,倒不是大事;可怕的是在执行政务中各级官吏均持不负实际责任的态度,一切只听从上级的吩咐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绝对服从的体制养成了敷衍应付的作风,这就是等级集权制为巩固统治秩序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这些盲目服从表现在官府的一些下级人员,例如普通办事员和士兵身上,有时会造成可怕的后果。官府的办事员可以只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来处置民众,士兵可以只按照上级的命令而向任何被指定的人开枪射击。传统的行政体制其消极的一面的确也是不少的,此处不详述,因为人们大都是知道的。
任何社会现象往往总是复杂的。一方面,集权主义的官僚等级制造成不少绝对服从的官僚奴隶,君主常视下属如草芥;另一方面,臣属之权术高强者,有时也可以左右君主,尤其是那些智能低下的君主。君主只有一个,且是固定从某个家族中产生的;选择余地颇小,故其中多有平庸无能者。而臣子却有成千上万,且是从数百数千万人中摇荡筛选出来的,其中以部分人的能力远高于当世之君主。这样有能力的臣子如居高位,稍有私志,便可玩君主于股掌之间,牵着君主的鼻子,让君主事事按自己的吩咐去办。在中国历史上,宦官与外戚专权的情形竟是如此之多,身居高位的权臣左右君王,可谓司空见惯。这种以君主为傀儡,“挟天子以令诸侯”,假君旨以逞己志者,还算较良善的,总算给君主还留着个虚位和吃喝玩乐在。有的权臣也许是由于性格的缘故,行事则更爽利一些,干脆踢掉君主自立为王。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还留着周恭帝柴宗训一条活命,有的则直要切下原君主的头颅方休。总之,古时的官场也是个战场,是一些以权力为趣味的人争逐决斗的场所。君主的威是并不足以绝对保证他的安宁;权高位重的大臣会搞掉君主,正如下级官吏也会用手腕搞掉自己的上级取而代之一样。一切又都是如此的平常,可能也属事之常理吧。还有一种情形,即位的君主年龄太小,一个娃娃什么也不懂,当然管不了国家的事情,于是只能听由几个由其父嘱托的大臣“辅政”,实际上即代理执政。这时,中央政权实际上也是操在了臣子手中。还有,有时由皇族中哪个人上前去坐那把龙椅,并非都是按既定规程的次序办理,常常有一个或几个握有重权的臣子,按自己意志安排挑选君主的人选。有的权臣可以连续废立几个皇帝,他像皇帝在世的祖宗一样,成了决定皇帝命运的绝对权威。由诸般情形可见,君主的“绝对权威”实际上也是相对的,世间本没有什么绝对的现实事物。
在臣下废君自代的情形中,有时是原君主太得昏庸无能,贻害国家与民众;英明能干的臣子废之自立,为社会带来了一种清明政治,于社会是大有益的。这属于统治集团内部臣对君的有积极意义的选择。总之,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一个王朝的君主,不可能长期是极端昏庸极端残暴的孽种。如就历史的长过程看,有不少君主还是有一定能力的,或者君主虽能力不强,但他所任用的大臣却是相当有能力的。不然,这种政治体制能延续数千年之久便是不可思议的了。
末了再谈一个问题,就是臣对君的尽忠,实际上常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性质是效忠于皇帝压迫人民的特权私利,一种性质是效忠于皇帝治理国家而为社会服务的事业。这是君主本身的两重性质所决定了的。由于此,对效忠于君主的行为不可一概否定;实际上,后世所称道的清官良吏,几乎无一不是忠于君主的。还有,君主的两重性质在实际生活中又常是纠缠在一起,难于截然分清的,所以,对具体人物的评价就更复杂了一些。

君臣纲常
臣子的建议符合君主的想法,臣子的重用,否则遭打压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古人讲的几点很简单: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很简单,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有很多古人都是愚忠而死,当然跳槽的人也有,那毕竟是少数,我们影视剧上看的上朝其实很假,上朝前,无论再高的官,他都担心自己能否活着回来,所以总是求天求地,一家人胆战心惊!给你个被君君臣臣害死的例子,岳飞 岳鹏举,他是大元帅吧,完全可以拥兵自重,不理会朝廷,然而就是古人根深蒂固的这思想,使得他惨死风波亭,还有很多开国皇帝杀公狗的例子,更不用说了!

三纲五常!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西周五等爵制度与诸侯卿大夫士的关系
又分为天子、大国、列国、小国。、又统分为九等,称为“九命”。即上公九命为伯,王三公八命,侯伯七命,王卿六命,子男五命,王大夫四命,公伯国卿三命,侯伯国大夫两命,士一命。这种等级表明周王室与国、天子与之间的关系是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上级与下级的隶属关系。

如何用“中庸之道”来处理职场的关系
所以你了解你的上司、了解你的下属,你就知道怎么样去协助他们,怎么样去提醒他们,甚至于怎么样去成就他们的德行、能力。以前在古代,这些大臣,他们的修养不见得比皇帝差,可是他们也是把这个上下级君臣关系处理得很好,而且留名青史。所以对上级来讲,《孝经》的一段话非常好,叫“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君臣各守其道》讲了什么道理?
孔子阐释了正确处理君臣关系的基本原则,他认为君臣都应该遵循礼节,君主应当以礼待臣,臣下应当以忠事君,这样才能互相取得信任。由于君主身为强者,占据着一定的主动地位,应当先在礼的方面作出表率,才能令弱势的臣子受到感召,依礼而行,遵从于自己命令。出自:先秦·孔子及门徒《论语·八佾篇》原句:...

君臣之义
上级对下级只提底线,下级对上级应尽量创造价值,不仅是为了领导其实也为了自己。“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能够让这个游戏变成无限游戏,上下联动相互成就;但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会变为一个有限游戏,互相不满,使合作走向僵局。管理之道就是上级对下级别提过分的要求,下级对上级也要尽心尽力,不要...

君臣情深是什么意思?
君臣情深是指君主与臣子之间关系亲密,情感深厚,相互尊重信任,共同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君臣是一种特殊的关系,上下级关系同时还包含了亲情和友情,要求君臣之间建立起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达到长治久安和社会发展稳定。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君臣...

古代君臣之间的礼仪?
⑤相见礼。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⑥军礼。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古代生活礼仪①诞生礼。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

古代臣子见君王真的都要下跪吗,事实是什么?
朱元璋不仅规定百官奏事必须下跪,还规定下级向上司禀事也要下跪。到了清朝更是将跪拜礼发展的无以复加,臣子面向皇帝不仅要下跪,还要叩头。 综上可知,中国古代君臣之间的礼仪是有一个变迁的过程的。起初的跪拜是当时通行的一种社交礼仪,不带有卑微色彩,君臣之间的关系相对平等。随着高型椅子的出现,跪拜礼仪逐步取消...

男女有别,上下有序的出处在哪里?
二、译文 有了自然界的天和地然后就存在众多人类;有了众多人类然后就存在男人、女人;有了男人、女人就存在夫妻关系;有了夫妻关系然后生子就存在父子关系;这样繁衍下去众多父子构成了国家中的民众,然后要管理国家就存在国君与大臣;有了国君与大臣然后就存在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有了上级与下级的关系然后...

兄对弟吏对民父子对君臣勾丁对甫甲的意思
2、吏对民:官员(吏)应该以服侍和为民众(民)办事为职责,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3、父子对君臣:父亲对待子女应当关怀、呵护,并提供指导、教育和引导。而君主对待臣下则应公正、恩义,关心臣民的福祉。4、勾丁对甫甲:勾和丁是低位的官员,而甫和甲则代表高位的官员。这里表示上下级之间应该...

孔子教我们处理人际关系
狭义的理解单指君臣。这个范围很小。孔子作为下大夫,官至司寇,可能有条件接触国君,但就大多数人来讲,不可能接触这种关系。君臣关系还可以做广义理解,即上下级关系,或者说领导与下属关系。而这则是社会当中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关系。上下级关系可以随环境而发生改变。一个人在这种环境中可能是上级,而在另一个环境中...

拜城县19452231020: ...孔子在对于家庭君臣关系上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的看法是:作为两个相对的角色,作上级的要把自己的要做的做好,做下级的... -
老贾舒其:[答案] 三纲五常是董仲舒的主张.所以董仲舒之后的儒已经不是孔子的儒了,到了程朱理学之后更是面目全非.个人观点:孔子是约束君王而为民,之后的那些人是约束百姓而为君.

拜城县19452231020: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①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 -
老贾舒其: 小题1: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君臣双方应该履行自己对于对方应尽的职责.(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手足”喻指君王对臣子的亲近,“腹心”喻指臣子对君王尽忠,孟子以此来阐述君王只要能亲近自己的臣子,那么臣子就会对君王尽忠的道理....

拜城县19452231020: 怎样处理好下级与上级的关系
老贾舒其: 视所有上级为上级(即凡是上级不管其职位高低都应同等对待,要同等的尊重,要不亢不卑),视所有下级为下级(即凡是下级,无论什么样的人,应同等对待;同时你也是他们的上级,不能拿自己的某个上级来压自己的下级,这样才能更好的树立自己的威严与魅力),视所有人为仁(即面对多有人,无论上级还是下级,首先要当成一个“仁”,亦即人,同为人,那么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要表现的不亢不卑;其次,要对所有人予以“仁者”的尊重,要多些理解与宽容). 人生无限美好,愿你好运!

拜城县19452231020: 领导和员工该怎样去相处 -
老贾舒其: 探讨领导者对上级交际,在一些人的眼睛里,似乎不可思议,事实上,绝大多数的领导者都有自己的上级,连长上面有营长,营长上面有团长,团长上面有师长:乡长上面有县长,县长上面有省长;科长...

拜城县19452231020: 上级和下属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老贾舒其: 上下级

拜城县19452231020: 谁能说说上级和下级的关系怎么能处理好呢 -
老贾舒其: 顶头上司对我们的晋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能与他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的晋升就容易得多,否则的话,即使你有一身的本领,也毫无用武之地.因此,如果你有晋升的愿望,千万要和顶头上司搞好关系.上司也是人,他们也希望能和下...

拜城县19452231020: 怎么处好上级与下级的关系 -
老贾舒其: 首先,与领导交往既要密切联系,又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不要以为他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就可以整天厮守在一起,说起话来口无遮拦,自以为与领导是零距离接触,可以增加彼此的亲近感.这样其实效果并不好.实际上,与领导交往过于积...

拜城县19452231020: 古代下级对上级的礼仪是鞠躬还是下跪? -
老贾舒其: 下级见上级下跪叩首,平级之间拱手礼.

拜城县19452231020: 怎样处理好上级和下级的关系?
老贾舒其: 沟通+宽容+理解+正确的处事方式 你若是上级的话,第一用真心领导你的下属. 你若是下级,首先用负责打动你的上级 最重要的事情:不管上级还是下级,都用一颗诚心对待别人,没有处理不好的事情,人心都是肉长的嘛 你若是上级的话,就应该适当的刚柔并济,关心下属的同时树立威信,这中间的度就只有你本人去把握了. 如果是下属,就应该努力工作,但不应该一味的低头工作,应学会如何不过分的表现自己,让上级认同你的能力和忠心,好像挺难做的.虽让你是下属啊. 1、领导别装,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能力服人; 2、下级别懒,手勤(领导分配的工作要记录下来,认真完成)、眼勤(注意观察领导爱好)、腿勤(多帮助领导跑路)、嘴勤(多向领导请示).

拜城县19452231020: 怎样处理上下级、同级的关系 -
老贾舒其: 下级要想与上级相处好,要记住以下几点规则:一、要尊重,要慎重,但不能一味附和.抬轿子、吹喇叭等等,只能有损自己的人格,却得不到领导的重视与尊敬,倒很可能引起上级的反感和轻视.二、采取不卑不亢的态度.在必要的场合,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