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铭的历史记载

作者&投稿:绪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金人铭的原文~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以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何残,其祸将然。(《家语》无此二句)勿谓莫闻,天妖伺人。(《家语》作“勿谓不闻,神将伺人”)荧荧不灭,炎炎奈何;涓涓不壅,将成江河;绵绵不绝,将成网罗;青青不伐,将寻斧柯。诚不能慎之,祸之根也。(《家语》作“诚能慎之,福之根也”)曰是何伤,祸之门也。(“曰”《家语》作“口”,当从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家语》作“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故后之下之,使人慕之。执雌持下,莫能与之争者。人皆趋彼,我独守此。(“趋”《家语》作“取”)众人惑惑,我独不从。(前句《家语》作“人皆惑之”,“从”作“徙”)内藏我知,不与人论技。(后句《家语》作“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莫害我。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戒之哉!戒之哉!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上古三代文》卷一于《金人铭》后有“案”云:“此铭旧无撰人名,据《太公阴谋》、《太公金匮》,知即《黄帝六铭》之一。”《黄帝六铭》之说,始自《汉书·艺文志》,误。按,向宗鲁《孔子家语》卷三、《说苑校证》卷十、《古诗归》卷一所载《金人铭》,虽各有异文,但其中的“安乐必戒,无行所悔”(“戒”一作“敬”,意同)却是颇可注意的,因为据《大戴礼记》卷六《武王践阼第五十九》可知,这两句为周武王所书“席前左端之铭”与“席前右端之铭”句,则《金人铭》之作年,其上限就必在周武王书《几铭》等诸《铭》之后。而《孔子家语》卷三、《说苑校证》卷十、《古诗归》卷一,又明载“孔子之周,观于太庙”而得见《金人铭》,则其作年之下限,又必在之前。二者合勘,《金人铭》应为西周早中期之“古逸”。《金人铭》与《老子》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明何孟春 、前辈学者如黄方刚 、武内义雄 、郑良树等等 也都有论说。比如《金人铭》:“无多言,多言多败”,《老子》:“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金人铭》:“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老子》:“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金人铭》:“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老子》:“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以圣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下人,必以身后之。”《金人铭》:“执雌持下,人莫逾之。”《老子》:“知其雄,守其雌。”《金人铭》:“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老子》:“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金人铭》:“天道无亲,而能下人。”《老子》:“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郑良树先生指出《老子》在孔子前成书并采用了《金人铭》,《金人铭》在孔子以后严重散亡窜乱 。《金人铭》是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最古老的完整文献。  证据一,根据刘向《说苑》和《孔子家语》,《金人铭》是孔子之周观于太庙从金人背上抄录下来的。《金人铭》作为文献的出处,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它不出于简帛竹书,而是铭刻在铜人背上,不存在后人涂改和增删的可能性,比之载于简帛竹书的文献,是最为可靠的。从这一点来说,所有上古文献,没有任何文献比《金人铭》更为可靠。《金人铭》作为孔子亲自抄录的文献,时间、地点、人物、背景、载体、内容均十分明确,是具有完整意义的极端重要的文献。孔子删《尚书》,《虞书》、《夏书》怎么来的我们不清楚,但《金人铭》怎么来的非常清楚,所以《金人铭》作为上古文献,比《虞书》、《夏书》还要可靠。这一点是古代所有的文献不能相比的。证据二,《老子》一书多处摘引《金人铭》言论,老子并视《金人铭》作者为其“教父”(帛书本为“学父”),《老子》曰:“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强梁者不得其死”为《金人铭》之言。从《老子》一书的内容来看,几乎整个《老子》一书都是在阐述和演绎《金人铭》的思想。  根据证据一和证据二,《金人铭》是明确早于老子和孔子的文献,证据确凿,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证据三,《逸周书》是重要的西周文献,其《和寤解》载:王乃出图商,至于鲜原,召邵公奭、毕公高。王曰:“呜呼,敬之哉!无竞惟人,人允忠;惟事惟敬,小人难保,后降惠于民,民罔不格,惟风行贿,贿无成事。绵绵不绝,蔓蔓若何,豪末不掇,将成斧柯。”武王所言“绵绵不绝,蔓蔓若何,毫末不掇,将成斧柯”为《金人铭》之言。  证据四,根据《大戴礼记·武王践阼》的记载,武王从上古《丹书》中摘引作为席之铭的“安乐必敬,无行可悔”,作为楹之铭的“毋曰胡残,其祸将然;毋曰胡害,其祸将大;毋曰胡伤,其祸将长”,均系《金人铭》之言。据楹之铭所载,“毋曰胡残”、“毋曰胡害”、“毋曰胡伤”,和孔子所录“勿谓何伤”、“勿谓何害”、“勿谓何残”内容一致,但用词更为古老,《丹书》所载当系《金人铭》古本。  证据五,《六韬·守土》载:文王问太公曰:“守土奈何?”太公曰:“无疏其亲,无怠其众,抚其左右,御其四旁。无借人国柄。借人国柄,则失其权。无掘壑而附丘,无舍本而治末,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斧柯。是故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不施无以合亲。疏其亲则害,失其众败。无借人利器。借人利器,而为人所害不径于世。”  贾谊《治安策》载:“黄帝曰:‘日中必熭,操刀必割。’”是知太公所引皆黄帝言论。“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斧柯”为《金人铭》之言[5]。  从商末太公与武王多次征引《金人铭》言论来看,《金人铭》在先周时期就已存在,《金人铭》亦是明确早于武王与太公的先周文献。  证据六,虽然我们不知道周太庙之金人立于何时,但它远远要早于老子和孔子是明确的。梁思成在《中国雕塑史》中认为,《孔子家语》金人铭中之金人,“盖亦我国铜像中之最古者也”。这个中国最古之铜像曰“古之慎言人也”,《金人铭》对这个最古之铜像而言都是远古时代的言论,《金人铭》之古老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是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最古老的完整文献。第二,文献论证。  证据一,《太公金匮》明指《金人铭》系黄帝之作。《太公金匮》载:武王问:“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太公曰:“黄帝云:‘馀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唐马总《意林》卷一)  《庄子.徐无鬼》载:“徐无鬼出,女商曰:‘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说则以《金版》、《六韬》,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尝启齿。今先生何以说吾君?使吾君说若此乎?’”女商是魏武侯宰臣。魏文侯三十八年(前387年),文侯卒,魏击即位,是为魏武侯(次年为魏武侯元年)。魏武侯在位16年,于周烈王五年 (前371年)卒,系战国初期。女商在战国初期将《诗》《书》《礼》《乐》与《金版》《六韬》相提并论,说明《金版》《六韬》是春秋时期就已存在的主要经典。《金版》即《太公金匮》,所谓太公金匮,就是铭刻于金版的太公言论 。

《金人铭》当为春秋时期孔子之前的作品
清人严可均《全上古三代文》卷一依刘向《说苑·敬慎》辑录了一篇先秦佚文《金人铭》,全文如下:
我(据《孙卿子》补),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何残,其祸将然;勿谓莫闻,天妖伺人。荧荧(《家语》作焰焰)不灭,炎炎奈何;涓涓不壅,将成江河;绵绵不绝,将成网罗;青青不伐,将寻斧柯。诚不能慎之,祸之根也(《家语》作诚能慎之,福之根也);曰(《家语》作口)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故后之下之,使之慕之,执雌持下,莫能与之争者。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众人惑惑,我独不从。内藏我知,不与人论技。我虽尊富,人莫害我。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戒之哉!戒之哉!
这篇佚文,有两个问题需要讨论:一是其最早著录于何处,二是其大致创作于何时。
按严可均辑录的依据和学术界的一般看法,《金人铭》首见于《说苑·敬慎》(注:海内外学术界言及《金人铭》者,多称其首见于《说苑·敬慎》,如武内义雄《老子原始》、黄方刚《老子年代之考政》、郑良根《〈金人铭〉与〈老子〉》等文皆持此说。),但笔者以为,此文当最早著录于《荀子》。《太平御览》卷三百九十引《孙卿子·金人铭》云:“周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我,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毋多言,无多事!多言多败,多事多害。”小注云:“《皇览》云:‘出《太公金匮》,《家语》、《说苑》又载。’”据小注可知,严可均从《说苑·敬慎》所辑《金人铭》实本于《荀子》。后人或是未能留意《太平御览》此则记载,或以为此处《荀子》未存《金人铭》全文,而将首录权归在了《说苑》名下。其实,认为《荀子》未存《金人铭》全文是一种误解,《荀子》中的《金人铭》原文和《说苑·敬慎》以及之后的《孔子家语·观周》(注:《汉书·艺文志》著录《孔子家语》二十七卷,列在《论语》类,可见其早于《说苑》。但今本《孔子家语》是在晋人王肃作注后流行起来的,其卷次与《汉志》不同,内容又多见《说苑》等数种汉代典籍,故长期被视为王肃伪作。随着河北定县、安徽阜阳汉墓中与今本《孔子家语》内容相似的竹筒的出土,传统观点有所改变,已有人认为今本《孔子家语》的原型汉初以前就已存在。不论怎样,《孔子家语》和《说苑》皆晚于《荀子》则是肯定的。)中所存之文一样,应当是完整无缺的,之所以《荀子》仅存《金人铭》开头数语,是因为《太平御览》的编者在征引时根据需要作了删节。笔者这一判断可从《太平御览》卷五百九十得到印证,该卷在引录《孔子家语》所载《金人铭》全文后又加小注云:“《荀卿子》、《说苑》又载。”如果当时注者所见《荀卿子》中的《金人铭》仅开头数句而非全文,便不可能针对《孔子家语》中所存《金人铭》全文而称《荀子》“又载”。据此,《金人铭》首录于先秦的《荀子》无疑。需要说明的是,今本《荀子》无《金人铭》,《太平御览》所引乃《荀子》佚文。
关于《金人铭》的创作时间,历代学者的看法相去甚远。严可均将该文的著作权归在黄帝名下。其《金人铭》按语云:“此铭旧无撰人名,据《太公阴谋》、《太公金匮》知即黄帝六铭之一。”严氏所说的《太公阴谋》具体指下面一段文字:“武王问尚父曰:‘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尚父曰:‘黄帝之时,戒曰:“吾之居民上也,摇摇恐夕不至朝。”故为金人,三封其口曰:“古之慎言人也。”……’武王曰:‘吾今新并殷,居民上也,翼翼惧不敢息。’尚父曰:‘德盛者守之以谦,守之以恭’”[1]据此可知,严氏所谓“黄帝六铭之一”说不足凭信。即便《太公阴谋》所记周武王与师尚父的对话有文献依据,其师尚父向周武王所介绍的黄帝铸金人之事也属古代传说性质,意在借助传说中的古圣王告诫周武王谨慎施政,以德治国;师尚父仅称黄帝铸造金人并“三封其口”,并未言及在其背上刻铸铭文,所谓“古之慎言人也”之语虽与今见《金人铭》首句相同,但那是师尚父复述黄帝的话,并非指铭文内容;且不说黄帝乃远古传说人物,即便实有其人,当时文字尚未产生,何来《金人铭》这样成熟的长篇铭文?可见后来孔子在周之太庙所见金人背上所刻《金人铭》当为后人依此古传说之例,新铸金人并始刻之《金人铭》,收藏于周史资料库。历代学者关于《金人铭》产生时代的看法与严氏相反,认为《金人铭》不仅不是出自古黄帝之手,甚至亦非先秦时代的作品,乃为汉人刘向的伪作。这一结论是由人们对《说苑》一书性质的确认得出的。如刘知几称《说苑》“广陈虚事,多构伪辞”[2],苏时学称其“未尽精醇,亦嗜奇爱博者之病”[3],朱一新称其“不复计事实之舛误”[4],余嘉锡称其“有所增益于其间”[5],屈守元称“《说苑》之倒近乎‘兼儒、墨,合名、法’,‘街谈巷语,道听途说’(并《汉书·艺文志》语)的杂家和小说家”[6]等。以上观点皆有道理,但已如前文所证,《金人铭》并非首见于《说苑》而是最早著录于《荀子》,所以,不论《说苑》性质如何,刘向伪撰《金人铭》的问题都不存在。
那么,《金人铭》究竟创作于先秦的哪一时期呢?笔者以为,当在春秋时期,最晚亦在孔子之前。理由有三:其一,学术界认为《金人铭》与《席铭》(《大戴礼》卷六《武王践阼》引)、《楹铭》(同上)、《周书》(《战国策·魏策一》载苏子引)、《黄帝语》(《太公兵法》引)四文同源[7](P368),若真如此,与四文相比,《金人铭》所依据的古源头最为完整,其对古源头保存得也最多。如,有五组句子保存在《金人铭》中,一为“安乐必戒,无行所悔”;二为“勿谓何伤,其祸将长”;三为“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四为“勿谓何残,其祸将然”;五为“勿谡莫闻,天妖伺人”。而《席铭》仅保存了第一组,《楹铭》保存了中间三组。又如,《金人铭》还保存了四组句子,一为“荧荧不灭,炎炎奈何”;二为“涓涓不壅,将成江河”;三为“绵绵不绝,将成网罗”;四为“青青不伐,将寻斧柯”。而《黄帝语》缺第三组,《周书》则仅保存了第四组,另加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各一句。依古籍由繁删简易由简增繁难的通例,《金人铭》自然早于其它四文。笔者甚至认为,《金人铭》与四文不只是同源关系,很可能《金人铭》本身即是四文的源头,四文乃分别节录、拼凑《金人铭》而成。若然,作为战国中期之前的四文(注:郑良树《诸子著作年代考》第16页对四文的年代作了如下判定,云:“我们当然不会相信《语》是黄帝时代的作品,也很难相信《席》及《楹》是西周早年的文献,然而,我们也不相信它们是战国晚期的文字。《周》为苏子所见引,此苏子为苏秦,大概符合实情。”笔者以为,郑氏将四文视为战国中期以前的作品比较合乎实际,今从之。),其源头《金人铭》自当早于战国。其二,《老子》承袭了《金人铭》。这一点郑良树《〈金人铭〉与〈老子〉》一文有精辟考证。《老子》第四十二章、七十九章分别与《金人铭》“强梁者不得其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句全同;其第五章及六十六章分别与《金人铭》“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及“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句意相近;其第七章及六十六章与《金人铭》“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故后之下之,使人慕之”句意相合;其二十六章与《金人铭》“执雌持之,莫能与之争者”句意亦相合。这些相合之处说明《老子》承袭了《金人铭》而不是相反,因郑氏找到了强有力的证据。云:“《老子》第四十二章‘强梁者不得其死’,自谓是‘人’教他的,他将此‘人’认为‘教父’,而即以此教导他人;可见《老子》此处是有所依据,并非自我编造的。然则,这个‘人’是谁呢?除了《金人铭》之外,其他先秦古籍再也没有‘强梁者不得其死’的句子;然而,这个‘人’应该是很清楚了。就此条来说,《老子》用《金人铭》文字是很容易的;如果说是《金人铭》拼凑《老子》而成,就很难想像了。”[8](P18)郑氏此论甚确。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的时代,尽管存在着诸多争议,然其与孔子同时、其书早于《论语》的通常说法是不可能被轻易否定的,因此,影响其书的《金人铭》定在孔子之前。据此,《荀子》、《说苑》、《孔子家语》所称此《金人铭》即乃“孔子之周,观于太庙”时所见“右阶之前”金人背上铸刻之铭文,是可信的。其三,《金人铭》与春秋时期铭文文体的形式特征相吻合。春秋之前的西周铭文格式、布局、行文是程式化的,战国中期以后铭文则走向衰落,唯春秋时期的铭文风格比较自由灵活。正如马承源所说,“春秋时期,周室东迁,五霸兴起。周王朝的中央集权逐渐分散到列国诸候之手,他们各霸一方,各自为政,冶铜铸器各得其便。因此,这个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也表现出了较强的随意性”,“格式比较单调,记述也较自由”[9](P359-360)。《金人铭》不拘程式,行文灵活,富有文采,与春秋时期铭文特征正相吻合。因此,它既不大可能是战国时期的铭文,也不大可能是西周时期的铭文(《文心雕龙·铭箴》所说“周公慎言于金人”将《金人名》视为西周早期周公的作品的说法不足凭信),而应当是春秋时期的铭文,至晚在孔子之前。




盘点历史上一战成名的五位名将,他们为何能被人铭记?
如此名将实在是再多了,我们最不缺的便是人才了,但是在写着名将里边也是有着让人记忆犹新的。古往今来,为将者或许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凭借着自己的一战,让世人都能记住自己的名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战成名。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在我国的历史上能够一战成名的五大名将吧!一、陈汤 对...

历史真的会铭记伟人吗
会啊!你看很多伟人都被记载下来了,记载下来了,后人记住了,就是名垂青史了呀。孔子几千年过去了,我们依旧记得,并有学习的意义。

他是历史上第一位活着走出百慕大三角的人, 至今被人铭记
百慕大三角虽然神秘又凶残,但是在历史中真的有这样一个人能够活着走出来。这个人就是哥伦布,当时他的航船路过百慕大三角,并且在这里失去了原本航行的方向,他们在海上漫无目的的漂泊了十多天,终于活了下来,但是等到他们安然无恙之后,却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原本的航行轨道全部都变化了。

在李鸿章身上发生过哪些让人铭记的故事呢?
《走向共和》刚好看到李鸿章去世,让人唏嘘不已!以前学历史的时候,对李鸿章的评价只有三个字—卖国贼!!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从书籍和纪录片还有一些电视正剧了解这位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渐渐的感觉自己被历史书骗了!评价一个人要客观,要评价他的功和过,他的过历史书上写的很详细,我就不说了,咱们...

安徽有哪些历史名人?
东汉末年沛国谯(今亳州市)人。幼好学,通晓五经,尤精医学。沛国相陈珪、太尉琬多次荐举他做官,皆拒绝。一生行医,足迹遍及豫、皖 、苏、鲁,后世誉为“神医”。发明中药麻醉剂——麻沸散,治肠胃积聚等病使用麻沸散, 给患者麻醉后施行腹部手术,是世界医学史应用全身摩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比西方早1600多年。其...

《铭》文言文
平铭 高德则名;理则灵斯邓公智勇超群历史建丰功代创理论谈笑论浮沉惊风云挽狂澜顶恶风落难颓唐功高忘形南疆特区设北乾坤定万众云:伟哉平 鸦片铭 室新烟则名膏陈灰则灵斯烟室惟吾瘾深 半缸黝焉黑灯荧青应酬堂倌守门丁惰志气振神经快吞吐意忘呼吸劳形烟鬼窟休认醉翁亭瘾云:何戒 铭 室凳行说再严厉迟要紧8点...

历史上的王姓名人
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

铭记历史名人名言
铭记历史的名言具体如下。铭记历史的名言具体如下几点:1、不要说世界的一切犹如一场梦,须知世界始终在严峻地行动(伊朗);2、假如这个世界非常舒服,天国便不会被认为是最高的理想(英国);3、幻想飞得太高,坠在现实上的时候,伤的就格外沉重;4、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

历史上有哪些爱情故事令人铭记在心?
这使得他们的爱情洽谈室不可单纯,并最终敌不过政治: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玄宗匆匆出逃,发生马嵬兵变,杨贵妃被赐死,就算是皇帝也挽救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的性命。他们的爱情虽以悲剧收场,但正如白居易所描述的那样,“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他们的爱情,已经远远超出了...

帮我找几篇历史名人墓志铭
许多名人的墓志铭都耐人寻味,寓意隽永,真是“碑如其人”。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的纪念碑近年落成,碑的外形为阿拉伯数字“1”与“2”叠加在一起,象征着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所取得的(1+2)的重大突破;在底座的黑色卧碑上镌刻着被国际数学界命名的“陈氏定理”。中国著名书法家、北京师范大学...

晋城市15931815843: “金人铭”为何能引发出大道理?
崔美菊蓝: 《说苑.敬慎》篇、《孔子家语.观周》篇都记载,孔子到东周 洛邑访问时,参观周朝太庙,即周人的太祖后稷之庙.见庙堂右 阶上有一个金人,金人的背上铭刻着这样...

晋城市15931815843: 什么是座铭右 -
崔美菊蓝: 周以前的箴铭以黄帝的《金人铭》为最有名.从金人铭载体的形式看,应该是座右铭的源头之一:一,它用非常形象生动的金人三缄其口的样式来警告世人的慎盲.二,它把铭文刻在金人背后,如果没被销毁,则可做万世之则.三,文章中明确说的是“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这也就是说,这个金人放置的地方,是在台阶的右边.这和座右铭的本质一样,实际上金人铭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的座右铭.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历史上,许多中外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几乎都有自己的人生格言——座右铭.

晋城市15931815843: 神之右座是谁 -
崔美菊蓝: 《摩西十戒》中记载:路西华曾是身为六翼炽天使长的时候名为“路西斐尔”.是大天使米迦勒的孪生天使.曾被允许陪侍于神的右侧,是深受信赖的天使. 所以神之右座是路西华!

晋城市15931815843: 阴符的稷下黄老著作 -
崔美菊蓝: 《阴符》是古代军事著作《太公六韬》里记载的一篇文章,记录在“龙韬篇”——论军事组织.阴符是古代秘密通信的一种方法.本篇首先阐明了阴符的作用:“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三军卒有缓急,或利或害,吾将以近通远,从中应外,以给三...

晋城市15931815843: 嫦娥的座右铭或口头禅是什么? -
崔美菊蓝: 嫦娥是神话人物,没有座右铭或口头禅.嫦娥,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仙女,也是熟为人知的神话人物.其中"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在故事衍...

晋城市15931815843: 哪位有金人铭的解释?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崔美菊蓝: 古人是很慎重发表言论的.警惕啊!警惕啊! 不要多讲话,多讲话多败事; 不要多生事,多生事多祸患. 身处安乐之中一定要防备无善行造成的灾祸所带来的悔恨. 即使...

晋城市15931815843: 秦始皇为何建造十二铜人,秦始皇的12个铜人去哪里了
崔美菊蓝: 秦始皇为何建造十二铜人?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未了事件无战争,收天下兵器浇筑了十二铜人,立于宫门.用天下兵器建造的这12铜人,想必十分巨大,那么为...

晋城市15931815843: 《鬼吹灯》里的精绝古国,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
崔美菊蓝: 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精绝古城,但是如今已经是一个遗址了.在我们的历史记录上,精绝古城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尼雅遗址,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记录中表明它是汉代的西域三十六国里面的精绝国.在我们发现的遗址之中,我们发现了里面有大...

晋城市15931815843: “铭”字的意思是什么? -
崔美菊蓝: míng 铭文为古代的一种文体,多见于青铜器,墓碑,石等载体上,铭文,不仅是古文字研究的内容;而且有着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对历史研究意义重大.多记载当时君主的功过以及当时社会的方面如交易,律法,祭祀等 “铭”是古代刻于碑...

晋城市15931815843: 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
崔美菊蓝: 和氏璧可谓是中华第一名玉.现存的关于和氏璧的最早记载见于战国时代的《韩非子》,根据《韩非子》的记载:楚国的一个叫卞和樵夫在荆山上打柴时意外获得一块美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