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秦本纪概括

作者&投稿:伯牙吾台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主要内容归纳 急求啊~

秦始皇帝,是秦国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曾以秦昭王的孙子的身份作为人质抵押在赵国,在那里看见吕不韦的妾,十分喜爱,就娶了她,生了始皇。秦始皇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在邯郸出生的。出生后,起名叫政,姓赵。
晋阳发生叛乱,始皇元年(前246),将军蒙骜前去讨伐,平定了叛乱。七年(前240),彗星先在东方出现,又在北方出现,五月,又在西方出现。
十年(前237),相国吕不韦因受嫪毐牵连而被罢官。桓齮为将军。秦国大规模地进行搜索,驱逐在秦国做官的别国人。李斯上书劝说,秦王才废止了逐客令。
十二年(前235),文信侯吕不韦死去,被其宾客偷偷安葬在洛阳北芒山。这时,全国大旱,从六月起,直到八月才下了雨。十五年(前232),秦国大举出兵,一路到达邺县,一路到达太原,攻占了狼孟。这一年发生了地震。
二十年(前227),燕太子丹担心秦国军队打到燕国来,十分恐慌,派荆轲去刺杀秦王。
二十五年(前222),大规模举兵,派王贲为将领,攻打燕国的辽东郡,回来时又进攻代国,五月,秦国为庆祝灭掉五国而下令特许天下聚饮。
二十七年(前220),秦始皇去巡视陇西、北地,穿过鸡头山,路经回中。于是在渭水南面建造信宫。不久,又把信宫改名叫极庙,以象征处于天极的北极星。
二十八年(前219),始皇登上泰山,树立石碑,筑起土坛,举行祭天盛典。下山时,突然风雨大作,始皇歇息在一颗树下,因此赐封那颗树为“五大夫”。
二十八年(前219),皇帝刚刚登基。端正一切法度,整治万物纲纪。齐地人徐市等上书,说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能斋戒沐浴,带领童男童女前往求仙。
二十九年(前218),始皇到东方去巡游。到达阳武县博浪沙时,遭到张良和一名力士的行刺,刺客误中副车,始皇受了惊吓,捉拿刺客没有捉到,就命令全国大规模搜捕了十天。
三十七年(前210)十月癸丑日,始皇外出巡游。左丞相李斯跟随着,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城。少子胡亥想去巡游,要求跟随着,皇上答应了他。
秦始皇到达平原津时生了病。始皇讨厌说“死”这个字,群臣没有敢说死的事情。皇帝病得更厉害了,就写了一封盖上御印的信给公子扶苏说:“回咸阳来参加丧事,在咸阳安葬。”
七月丙寅日,始皇在沙丘平台逝世。丞相李斯认为皇帝在外地逝世,恐怕皇子们和各地乘机制造变故,就对此事严守秘密,不发布丧事消息。
赵高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秘密商量拆开始皇赐给公子扶苏的那封已封好的信。谎称李斯在沙丘接受了始皇遗诏,立皇子胡亥为太子。又写了一封信给公子扶苏、蒙恬,列举他们的罪状,赐命他们自杀。
一路行进,从直道回到咸阳,发布治丧的公告。皇太子继承皇位,就是二世皇帝。九月,把始皇安葬在郦山。

扩展资料
秦始皇身世之谜

关于秦始皇的身世,史书里记载含糊不清,有人猜测是吕不韦孩子。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始皇之母赵姬原是吕不韦的姬妾,吕不韦将赵姬献给异人,后来赵姬至大期生子名政;《史记·秦始皇本纪》又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史记·吕不韦列传》里说,吕不韦将有身之姬献于异人,这与“取九月生子正(政)”的记载是吻合的。
司马迁自己也不知道秦始皇的真实身份,“仅以听闻记之”而已,所以前后记述自相矛盾。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秦始皇本纪

晋击缪公,缪公伤。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④,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初,缪公亡善马⑤,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⑥,吏逐得,欲法之⑦。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⑧。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
①弃其军:指甩下部队独自向前冲。②还(xuán,旋):通“旋”。(zhì,志):马负重难行的样子。《索隐》:“,谓马重而陷之于泥。”③麾下:部下。④冒:不顾险恶。⑤亡:丢失。⑥野人:乡下人。食善马事见《吕氏春秋·爱士篇》。⑦法之:法办他们。⑧畜产:牲畜。

  一、概括结果如下:
  《秦本纪》:出自《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主要讲述了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秦国从兴起、发展到称霸天下、秦王嬴政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为嬴姓,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从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前325年秦惠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秦王嬴政登基,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公元前207年,秦国灭亡于秦末农民战争。
  二、补充说明《秦本纪》的内容:
  这篇本纪记载的是秦氏族从兴起、发展到称霸天下、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
秦本为地处偏远的西方的一个部落,其远祖多以驯兽驾车见长,从虞舜到周代屡屡有功:柏翳(yì)佐禹治水,舜赐姓嬴氏;费昌为汤驾车败桀于鸣条,中潏(jué)在西戎为殷保西部边境,造父(fǔ)为周缪(mù)王驾车,日驱千里以救周乱,其族由此为赵氏,周宣王时秦仲为西垂大夫,襄公救周难,又率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建立了秦国。秦国本为西方一个小国,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到后来相当强大了,还被中原各国视为戎狄,不让它参与盟会。但秦国一方面在戎族地区扩充土地,一方面与中原各国来往,通婚,吸取中原文化,逐步发展成为强国。
这篇本纪主要取材于《左传》、《国语》和《战国策》,通篇以秦为中心,同时把周王室和其他各诸侯国的情况穿插进去,条分缕析,勾勒出了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军事形势和社会概貌。秦国的发展与强盛,起关键作用的是有几代励精图治、开明能干的君王,而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些人的事迹刻意叙写,如缪(穆)公、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等,而且抓住了他们广招贤才、知人善任的特点,泼墨重写,这一历史时期许多著名的谋臣武将都在这篇里出现过,这不仅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也为后面有关的各篇列传提供了总的背景。在这些叙写中尤以缪公写得生动真切,如他以五张羊皮赎来百里傒(奚),百里傒又向他推荐蹇(jiǎn)叔;与晋惠公战于韩地,在关键时刻乡民报食马之德;秦晋崤之战后,缪公的自责、为战死的将士筑坟发丧,作誓“今后世以记余过”,以及对孟明等将领的宽容与信用;诱降由余,伐西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等等,都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感情。其他如商鞅、张仪、司马错、樗(chū)里疾、甘茂、白起、王翦、范睢等人也都为秦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只是由于全书的体例和安排,在本篇中虽屡提及,而没有详述。
司马迁之所以将《秦本纪》与《秦始皇本纪》分列,是因为秦始皇开创了一个时代,而不是仅仅继承了秦国的基业。

这篇本纪记载的是秦氏族从兴起、发展到称霸天下、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
秦本为地处偏远的西方的一个部落,其远祖多以驯兽驾车见长,从虞舜到周代屡屡有功:柏翳(yì,益)佐禹治水,舜赐姓嬴氏;费昌为汤驾车败桀于鸣条,中潏(jué,决)在西戎为殷保西部边境,造父(fǔ,甫)为周缪(mù,穆)王架车,日驱千里以救周乱,其族由此为赵氏,周宣王时秦仲为西垂大夫,襄公救周难,又率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建立了秦国。秦国本为西方一个小国,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到后来相当强大了,还被中原各国视为戎狄,不让它参与盟会。但秦国一方面在戎族地区扩充土地,一方面与中原各国来往,通婚,吸取中原文化,逐步发展成为强国。
这篇本纪主要取材于《左传》、《国语》和《战国策》,通篇以秦为中心,同时把周王室和其他各诸侯国的情况穿插进去,条分缕析,勾勒出了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军事形势和社会概貌。秦国的发展与强盛,起关键作用的是有几代励精图治、开明能干的君王,而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些人的事迹刻意叙写,如缪(穆)公、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等,而且抓住了他们广招贤才、知人善任的特点,泼墨重写,这一历史时期许多著名的谋臣武将都在这篇里出现过,这不仅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也为后面有关的各篇列传提供了总的背景。在这些叙写中尤以缪公写得生动真切,如他以五张羊皮赎来百里傒(奚),百里傒又向他推荐蹇(jiǎn,简)叔;与晋惠公战于韩地,在关键时刻乡民报食马之德;秦晋肴(崤)之战后,缪公的自责、为战死的将士筑坟发丧,作誓“今后世以记余过”,以及对孟明等将领的宽容与信用;诱降由余,伐西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等等,都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感情。其他如商鞅、张仪、司马错、樗(chū,初)里疾、甘茂、白起、王翦、范睢等人也都为秦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只是由于全书的体例和安排,在本篇中虽屡提及,而没有详述。
司马迁在《秦本纪》中,如此详细得当地叙写与描绘,着意揭示秦之由弱变强,“文势如阶级”,一层紧一层,可以说为始皇帝最后一统天下,做了令人信服的、合理的铺垫。正如李景星在《史记评议》中所说:此篇特别出色处,“中间叙缪公之霸,曲折顿挫,采用《左》、《国》,而能脱《左》、《国》之间架也。后路叙孝公之强,并列山东诸国形势,为春秋变为战国一大关键,且为秦人蚕食并吞伏根。用笔如张强弩,一丝不懈也。”
《索隐》以为秦在始皇称帝以前只是诸侯国,不当立为本纪,而应降为世家。归有光等则以为《秦本纪》与《秦始皇本纪》本应为一篇,正如《周本纪》记事是从后稷开始一样,只是由于篇幅过长才分为两篇的。(均见《会注考证》引)我们认为后一种看法较为合理,看来司马公如此安排还是颇费了一番匠心的。

http://deyuanli2006.bokee.com/viewdiary.15869351.html

这篇本纪记载的是秦氏族从兴起、发展到称霸天下、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
秦本为地处偏远的西方的一个部落,其远祖多以驯兽驾车见长,从虞舜到周代屡屡有功:柏翳(yì,益)佐禹治水,舜赐姓嬴氏;费昌为汤驾车败桀于鸣条,中潏(jué,决)在西戎为殷保西部边境,造父(fǔ,甫)为周缪(mù,穆)王架车,日驱千里以救周乱,其族由此为赵氏,周宣王时秦仲为西垂大夫,襄公救周难,又率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建立了秦国。秦国本为西方一个小国,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到后来相当强大了,还被中原各国视为戎狄,不让它参与盟会。但秦国一方面在戎族地区扩充土地,一方面与中原各国来往,通婚,吸取中原文化,逐步发展成为强国。
这篇本纪主要取材于《左传》、《国语》和《战国策》,通篇以秦为中心,同时把周王室和其他各诸侯国的情况穿插进去,条分缕析,勾勒出了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军事形势和社会概貌。秦国的发展与强盛,起关键作用的是有几代励精图治、开明能干的君王,而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些人的事迹刻意叙写,如缪(穆)公、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等,而且抓住了他们广招贤才、知人善任的特点,泼墨重写,这一历史时期许多著名的谋臣武将都在这篇里出现过,这不仅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也为后面有关的各篇列传提供了总的背景。在这些叙写中尤以缪公写得生动真切,如他以五张羊皮赎来百里傒(奚),百里傒又向他推荐蹇(jiǎn,简)叔;与晋惠公战于韩地,在关键时刻乡民报食马之德;秦晋肴(崤)之战后,缪公的自责、为战死的将士筑坟发丧,作誓“今后世以记余过”,以及对孟明等将领的宽容与信用;诱降由余,伐西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等等,都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感情。其他如商鞅、张仪、司马错、樗(chū,初)里疾、甘茂、白起、王翦、范睢等人也都为秦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只是由于全书的体例和安排,在本篇中虽屡提及,而没有详述。
司马迁在《秦本纪》中,如此详细得当地叙写与描绘,着意揭示秦之由弱变强,“文势如阶级”,一层紧一层,可以说为始皇帝最后一统天下,做了令人信服的、合理的铺垫。正如李景星在《史记评议》中所说:此篇特别出色处,“中间叙缪公之霸,曲折顿挫,采用《左》、《国》,而能脱《左》、《国》之间架也。后路叙孝公之强,并列山东诸国形势,为春秋变为战国一大关键,且为秦人蚕食并吞伏根。用笔如张强弩,一丝不懈也。”
《索隐》以为秦在始皇称帝以前只是诸侯国,不当立为本纪,而应降为世家。归有光等则以为《秦本纪》与《秦始皇本纪》本应为一篇,正如《周本纪》记事是从后稷开始一样,只是由于篇幅过长才分为两篇的。(均见《会注考证》引)我们认为后一种看法较为合理,看来司马公如此安排还是颇费了一番匠心的。

读《秦本纪》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申侯联络犬戎讨伐周王,杀周幽王于骊山下。秦襄王发兵救周有功。周王朝为了躲开犬戎的再次骚扰,再秦襄王部队的护送下,将首都东迁,这也就是东周时代的开始。秦襄王发兵救周,一是为了保护当时周王朝这个正统的统治者,而是秦和犬戎有世仇。然而没落的周王朝已经没有可以分封的土地给这个衷心护主的臣子,给秦襄王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史记》这样记载周平王对秦襄王说的,“戎无道,侵夺我祁、平之地,秦能攻逐犬,即有其地。”

秦在文王时代,历经多次战争,用自己的实力兑现了周平王给他开的这张空头支票。在打败犬戎之后,秦将祁、平以东之地还给了周王朝。周王朝已经走向了没落,诸侯尽辱之,对于护主有功无赏的秦王大可不必将祁、平以东之地还给周王。但是为表示对周王朝的忠心,而不让众诸侯矛头所指,还地不失为一上策。

司马迁费了不少笔墨来描述秦缪公的贤。从五羖羊皮赎百里傒,厚币迎蹇叔,不计前嫌船漕车转给晋送粮解晋大旱之灾,以及善待盗食马肉者,都是围绕缪公的贤和用人之道来说的。这是显然带着司马迁的个人理想主义色彩来描写。在《左传》蹇叔哭师一节中,缪公拒绝了蹇叔停止出师的建议,蹇叔哭师之后,缪公对蹇叔这样说道,“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这句话什么意识呢,翻译成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你这个老不死的,你自己看看,做你的棺材的树都长到两人合抱大了。”这里看不到缪公的贤,看到的是一个刚愎自用不听劝阻的君王。

在缪公伐郑的事件上,司马迁这样描述弦高,“见秦兵,恐死虐,因献其牛”。将历史上弦高机智救国的故事写的黯然失色了。

缪公死后,秦国开始衰落。文中我们看到的只是纷乱的战争。我想造成秦国衰落除了战争原因之外,应该有一些很重要的内因,至于具体什么内因,留待查找一些别的资料找到答案。

秦国的内忧外患成就了商鞅的变法,当然成就商鞅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秦孝公,孝公顶住来自内部的巨大压力重用商鞅实习变法,变法使得秦国力和军力大增。在此文中没有过多的提及变法的具体内容,只是简单写道,“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从这几句话里面还不能看出变法触及了哪些人的利益,让孝公死后会有这么大的反弹要致商鞅于死地,这个问题也留待看完《商君列传》来解答。
http://taihe.bokee.com/5473922.html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它的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前104—101)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这里


林芝县19352792025: 秦始皇本纪主要讲了什么? -
荆帘亮菌: 《秦始皇本纪》出自《史记》,主要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如秦始皇出生、登上王位、嫪毐受宠和被诛杀、灭六国、病死沙丘、二世继位等重大事件,真实地反映了秦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林芝县19352792025: 《史记》主要内容 -
荆帘亮菌: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

林芝县19352792025: 史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荆帘亮菌: 史记主要涵盖了中国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它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大部分.其中本纪十二、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纪”就是帝王的传记、“书”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世家”记载诸侯王国之事、“列传”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鲁迅曾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林芝县19352792025: 《史记》叙述了什么 -
荆帘亮菌:[答案]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林芝县19352792025: 史记的前言和第一篇的概括 -
荆帘亮菌:[答案] 史记的前言: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 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

林芝县19352792025:        材料四: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收缴了天下的金属兵器铸“金人十二,各重千石”;“隐宫... -
荆帘亮菌:[答案] (1)分封制和郡县制;分封制瓦解,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弱兼并的局面;统一六国、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岭南、设立郡县等.(2) 支持(拥护、欢迎)态度;秦的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前提...

林芝县19352792025: 史记主要内容 -
荆帘亮菌: 《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也称“太史公书”,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

林芝县19352792025: 《史记秦始皇本纪》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这是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一里的练习题 -
荆帘亮菌:[答案] .于是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每郡都设置守、尉、监.改称人民所做“黔首”.下令全国特许聚饮以表示欢庆.收集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阳,熔化之后铸成大钟,十二个铜人,每个重达十二万斤,放置在宫廷里.统一法令和度量衡标准.统...

林芝县19352792025: 简单介绍《史记》的故事 -
荆帘亮菌: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林芝县19352792025: 史记 有哪些本纪 -
荆帘亮菌: 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 第一 史记卷二 夏本纪 第二 史记卷三 殷本纪 第三 史记卷四 周本纪 第四 史记卷五 秦本纪 第五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 第六 史记卷七 项羽本纪 第七(虽非皇帝,司马迁以“在权不在位”之名将之编入.)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 第八 史记卷九 吕太后本纪 第九(不列名义上的天子汉惠帝本纪,理由与项羽同) 史记卷十 孝文本纪 第十(原篇己阙,从《汉书》补) 史记卷十一 孝景本纪 第十一(原篇己阙,从《汉书》补) 史记卷十二 孝武本纪 第十二(原篇名为'今上本纪',原文己阙,褚少孙据《封禅书》补并改篇名) 三皇本纪 (司马贞补,有些版本收录此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