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四:孝公变法

作者&投稿:脂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元前384年,献公继位。237年间秦国历经14代君主,均无所建树,内部政治混乱,外部领土被蚕食,经济发展又从兴盛走向停滞。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着中国从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齐、楚、燕三国按照难易程度依次灭掉周边小国,扩大疆域,东方六国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世袭制逐步瓦解,随着牛耕、铁器等生产工具的逐步普及,各国自耕农、专业手工业者的数量显著增加,各国统治阶级由奴隶主贵族向新兴地主阶级发生转变,军事上区域割据,经济上发展农耕,政治上文武分职,国家内部专业官僚治理制度正在形成。


六国中对秦国影响较大的是魏国,魏文侯当政期间(公元前445年-前396年),任用李悝(音如亏)为相,率先推行变法,魏国成为战国首强。魏军东征西讨,秦占领的河东地区全部被魏夺回,魏国还西越黄河,疆域扩展到咸阳北100公里处,并修建魏长城,阻隔秦军。

秦献公立志图强、奋发有为,在位22年间做的三件影响深远的大事,把沉迷200多年的秦国,带出黑暗,走向光明。

第一件大事是:继位第一年,废除了秦国饱受天下人咒骂的“人殉”制度。

“人殉”是古代葬礼中以活人陪葬的陋俗,是一种残忍野蛮的行为,每次殉多少人,并无具体标准。秦穆公去世殉葬者达到177人,其中还包括一名贤臣的三个儿子。当国君、卿大夫等领主去世后,亲近的门人、喜爱的妻妾都可能被殉葬。秦国“人殉”制度限制了东方人才向秦国的流动,秦献公废除这种暴行,既是秦国政治文明的进步,也对吸纳东方六国人才,引入先进文化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第二件大事是:继位第二年,迁国都从雍城至栎阳。

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位于关中地区正中心位置,临近泾河渭河交汇地,在西周丰镐都城西北80公里处,离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骊山仅50公里,属于经济繁华、交通汇聚、人口密集之地,此处距离黄河不到100公里,也便于秦国快速处理与东方国家的关系。

第三件大事是:两场大胜仗,奠定了数十年稳定的外围环境。

公元前364年(秦献公去世前两年),在经过长期筹备后,与晋军决战于石门(一说今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东北,一说今咸阳市三原县西北),斩敌6万人,第二年又在少梁(今陕西省渭南韩城市)大胜魏军,并俘获名将。

进入战国时代后,各国的战争目的已经不是为了彰显国威、匡扶正义,而是为了占领土地、掠夺人口。因为有地就有粮,有粮就有兵,有兵就有权,土地是巩固君权的根本。这两场大胜仗,使秦国不仅夺回黄河以西数百里国土,而且扬起了秦人计划征战东方的雄心。

正当秦献公计划一步步恢复秦国“霸主”地位时,壮志未酬,公元前362年,病死栎阳。

秦献公儿子孝公继位,也正是这位精明强干的国君把秦国推上了新的 历史 高度。

后人评价秦始皇的功绩是“奋六世之余烈”,意思是秦统一六国是六代国君臣民接续奋斗的结果,而孝公就是“六世”国君中的第一世。


21岁的秦孝公继位了,他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内外部环境呢。

一是外围强敌环伺。 此时周天子徒有其名,已无号令天下的能力。东方国家之间厮杀兼并,韩、赵、魏、齐、楚、燕六个强国已经形成新的政治平衡格局。东方六国把秦国当做荒蛮之族对待,中原诸侯的会盟从不邀请秦国参加,部分邻国伺机抢占秦国土地。

二是内部政治混乱。 秦献公的曾祖父秦怀公被庶长晁和其他大臣围攻,怀公被迫自杀。怀公的太子早死,便让太子的儿子,献公的父亲灵公继位。灵公去世后,献公没有继位,被灵公的叔父简公篡位,简公去世后,其子惠公继位,惠公去世后,其子出子继位。献公此时联合一名叫改的庶长杀了出子及其母亲,并沉于深渊,献公夺得王权。这些事件都发生在孝公继位前的40年里,宫廷斗争的背后是秦国内部国君威信不足、大权旁落,贵族专政擅权、信仰缺失。

三是国内文化落后。 秦国与戎族混杂,处于农耕游牧文化交汇地带,文明礼仪的价值约束不同于东方六国。例如:秦人家庭主张集体生活不分家,有按照游牧时代住帐篷的传统,公公婆婆、儿子媳妇、兄弟妯娌有时居住在同一间屋里,这在东方六国看来极其荒唐落后,称之为:“秦与戎翟同俗,不识礼义德行。”

这些问题相互交织,摆在刚刚继位的秦孝公面前,该怎么办?

秦孝公拿出了自己的施政方案:

外围强敌环伺,需要富国强军。

内部政治混乱,需要君主集权。

国内文化落后,需要法令督导。

秦孝公上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发布求贤令。


孝公提出:“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意思是说,谁能够帮助秦国强盛起来,我就给他高官,赏给他封邑。

秦孝公的选拔人才范围是“宾客”和“群臣”,也就是六国来的“宾客”排在前面,本国的“群臣”也欢迎献计献策,这种面向天下、不拘一格招募英才的气魄,隐含着秦人奋发图强、实用理性的文化底蕴。

“吾且尊官”有吸引力,但不是关键,核心是“与之分土”。秦孝公是中国 历史 上第一位许下分土诺言的国君,这个承诺对于天下所有怀才不遇的谋臣武将都有极强的吸引力。此时正是诸子百家兴起之时,法家、儒家、墨家都在各国奔波,寻求舞台。秦孝公的招贤令引来了中国 历史 上公认的第一位成功改革家商鞅(原名公孙鞅,因秦国封地商邑,后人称之商鞅),商鞅变法不仅实现了强秦,而且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结构,后人对于中国 历史 总结的“百代都行秦政制”,“秦政制”即指商鞅当时推行的诸多变法措施。

商鞅善于审时度势,长于分析他人心理,有自己的谋略主见。他受魏国李悝变法的影响,认为只有法家才能够强国富民,便来到魏国拜在丞相门下做宾客,一方面学习法家思想,一方面等待建功立业的机会。

丞相很欣赏商鞅的才干,便向魏王推荐重用商鞅,但魏王不以为是。丞相又向魏王建议,如果不任用商鞅,那就杀掉此人,以免为患。魏王依然不置可否。丞相病重,他珍惜商鞅之才,便把自己给魏王“杀掉商鞅”的建议告诉了商鞅,叮嘱其尽快出逃。商鞅却认为:“魏王不会追杀我,他如果听你的建议,就会任用我,他不任用我,怎么还会追杀我呢。”

最后的结果证明,商鞅分析精辟、判断准确。

商鞅在魏国听到秦孝公广纳贤才,于是带着一部《法经》前往秦国,为了能尽快见到秦孝公,他便找到秦孝公最宠幸的太监安排见面。商鞅寻求太监帮助之事多被后人批评,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文人君子大都不屑与太监之流为伍,所以有后人认为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重行不重德,也就注定了他最后的悲惨下场。

商鞅见到秦孝公,先后经历了四次“面试”才获得孝公肯定。

商鞅第一次讲上古时期黄帝、尧舜的“帝道”,孝公昏昏欲睡。第二次讲夏禹、商汤、周文武王的“王道”,依然不受认可。第三次讲春秋五霸的“霸道”,孝公才有了兴趣。第四次讲“强国之术”,两人席地而坐、相谈数日。

秦孝公对商鞅的思想才华和治国方略终于认可,便力排众议,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全权主持变法。



公元前359年至350年,秦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

孝公变法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围绕富国强军,推行奖励耕战、军功爵位制等;

围绕君主集权,推行废除领地、建立郡县、废井田平税赋、废除贵族特权等;

围绕法令督导,推行十五连坐、大家庭强制分家、奖励军功严禁私斗、统一度量衡等举措。

变法过程本质是国家精神文化重新塑造、 社会 阶层地位重构、物质财富重新分配的一个过程。变法必定会触及某些团体利益,当这些既得利益团体反对改革者的变法时,谁最终斗争胜利,谁就会决定变法的走向。

秦国变法首先以“立木为信”实现令行必从,树立变法权威;其次太子犯法惩戒师傅的事件,遏制打击了贵族阶级对于变法的抵制。在孝公全面主导、商鞅强力推行下,这种先推行经济变革、再实施政治变革,同步把变法措施法制化、制度化,树立法制权威的方式方法,共同确保了变法成功,秦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

孝公十年,商鞅已升任大良造,在率兵与魏国交战中,魏国大败,割地求和。魏王得知秦军统帅为商鞅时,懊悔的说:“寡人恨未听丞相之言。”

商鞅变法过程中故事很多,我们讲一个太子犯禁的事情。

推行变法第二年,太子触犯了变法的一些规定,这个太子就是秦孝公死后继位的秦惠文君。

这个“太子犯法”的难题摆在商鞅面前,如果按律处理,太子是“储君”,如何施刑?如果放任迁就,变法权威与改革力度如何保障?

商鞅最终采用了变通的方法处理这个难题:让太子的两名师父代太子受刑。其中一名师父在四年后又二次犯法,商鞅严格执法,按照刑律“劓(音如义)之”,把这名师父的鼻子割掉。身为太子之师,连个鼻子都保不住,这名师父愧于见人,连续八年都没有出过家门,贵族公室均对商鞅心存怨恨。·

秦孝公刚死,受刑的太子之师立即诬告商鞅谋反,秦惠文君下令抓捕。商鞅仓皇逃离秦国,落入魏国边关守将手中,这名守将曾经被商鞅带兵打败过,他不准商鞅入境,并将商鞅押解回秦。

最终,商鞅惨遭车裂酷刑,但秦国的变法举措没有废止,依然坚定推行。

后人多用“耕战”两点形容孝公变法的关键核心。

围绕“耕”的变法举措,目的是改善生产关系,提高生产效率,增加 社会 财富。

围绕“战”推行的变法举措,则塑造了秦国 社会 文化,特别是培养功利主义的精神,使秦军演变为“虎狼之师”。但凡事有利有弊,过于推崇功利主义文化,忽略了道德仁义,最终也加速了秦国的毁灭。

军功爵位制使人人可以封侯,秦国制定了20等爵位,每个爵位对应有“军功”标准,完成“军功”,农民也能封侯;没有“军功”,贵族也没面子。于是秦人“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大家都为国家战斗,只杀战争中的敌人,只为高官厚禄杀人。这种用人头封官进爵的体制,使军队拥有了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东方六国之败从此时就埋下了种子。

纵观中国 历史 ,涉及到政治经济变法的事件连绵不断。知名的有孝公变法、西汉末年王莽的托古改制、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在位)推行汉化改制、唐德宗年间的“两税法”、北宋王安石和宋神宗(公元1067-1085年在位)变法、清末光绪帝1898年推行的戊戌变法,还有1978年的改革开放。

“变法”、“改革”两次含义基本相同,可以互换,“变法”常见于古代,“改革”多用于现代。在这些变法改革中,只有孝公变法与1978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彻底成功,其余的改革或变法大都以失败告终。


孝公变法是中国 社会 第一次大转型的标志,代表着 社会 统治由封建贵族制向集权官僚制转变,这个 社会 转型始于东周末年,经过春秋战国,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还没有完成转变,西汉初年依然有封国存在,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彻底消灭封国,全面推行郡县制。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秦朝开启的是延绵两千年的皇权官僚专制时代,为这个时代揭幕的就是孝公变法。

1978年的改革开放成功推动了中国传统 社会 向现代 社会 的转型,这是中国 历史 上的第三次大转型。第二次转型是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人民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我们简要分析一下中国 历史 中变法众多,为什么只有孝公变法成功了,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呢?

一是顺应 社会 发展方向。 秦国变法造就了新的 社会 受益阶层,即专业官僚队伍和自耕农阶层,这个受益阶层的壮大符合 社会 发展潮流,他们代表着更高的生产效率。只有新阶层力量强大到能够抗衡和压制守旧派,克服贵族利益集团的阻挠,最终才确保了变法的成功。

二是激励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要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秦国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主要资源是土地和人力,要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 社会 总财富,关键是增加农民数量和提高生产力水平。强制大家庭分家、遏制贵族侵占土地、建立专业官僚队伍、吸引东方六国民众移民秦国等等,都是有效合理的变法举措。

三是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进行利益更新分配。 只有做大蛋糕,把新增利益作为主要分配目标,保持既得利益者利益不受损,才能显著降低变法的阻力。否则,如果统治阶层成为利益受损者,他们会反对变法,有意激化 社会 矛盾,改革的受益阶层多属于新生力量,普遍没有实力与之平等对抗。当两者开始交锋时,最高决策者国君处理矛盾的首要原则,是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改革是否持续,会自动降格为第二目标。

四是变法要经济政治配套推进。 经济改革主要是“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化。政治改革主推“废封建,立郡县”,确保君主专制。经济改革增加了 社会 财富,政治改革确保了统治阶层有治理能力获得新增财富,并确保新结构 社会 的运行。郡县制不是秦国首创,在各国已经存在了二百余年,是国君治理新占领地区的通行办法。早在公元前594年,鲁国就开始废除井田,取消公田、私田的划分,实行自耕农按土地面积交税的土地私有制制度。秦国在别国成功实践基础上总结优化,并将这些变法措施用法律的形式固定推广实施。

五是多措并举,形成 社会 变法共识。 更改祖宗之法,必然触及传统意识形态,动摇原有 社会 文化精神基础。秦孝公组织了商鞅与守旧派的当庭辩论,守旧派发起攻击:“你想更改祖制,你能高明过祖宗吗?我们能守住祖宗的制度就不错了,不要再想改变什么。”商鞅针锋相对:“时代不一样,治理国家的方法也不一样,‘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当庭论战的结果是守旧派理亏词穷。随着变法成效显现,守旧派由反对转变为中立,再转变为拥护。变法推进中的“立木为信”、“军功进爵”、“贵族庶民同罪”等举措都使变法获得底层人民的信任和欢迎。

变法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变法必须是有新增利益后的重新分配。否则只是各个阶层与统治者之间的利益调整,必定会有人受益、有人受损,甚至出现人人受损、无人受益的局面,这时变法就不可避免地转化为政治斗争,最终失去各方的支持。到那个时候,变法当然只会有一种结果:

失败。




西汉历史
三、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 西汉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是农业方面,推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和水利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此外,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社会变革方面,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四、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 西汉历史上...

历史人物对项羽的评价
项王带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别人生了病,把自己的十五分给别人;别人立了功,当封的人,绝对会封,此所谓妇人之仁也。三、刘邦评价项羽 1、原话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2、译文 项羽用范曾却不用(意思是项羽不能知人善用),这就是被我打败的原因。四、苏轼评价项羽 1、...

古代历史上有哪四大负心汉?
赵胜春秋战国四公子之一,是非常有名的人物,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负心汉。赵胜杀妾的故事也是广为流传,他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赵胜门下正在收徒弟,一个跛子来到了赵胜的家,他的妻子嘲笑了他,跛子感觉不尊重自己一气之下就让赵胜把他的妻子给杀死,赵胜并没有同意,通过这事有很多门客都不理赵胜,...

有哪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是西汉时期的?
西汉时期可谓是英雄辈出的一个时期了,比如历史上著名的韩信,萧何,张子房,贾谊,司马迁,周亚夫,李广,卫青,霍去病,卫子夫,霍光,王昭君,毛延寿等等。

汉高祖历史故事记载
汉高祖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 文化 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高祖 历史 故事 记载,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汉高祖人物简介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

“卫城现在在哪里?”汉初三大杰出人物是谁?汉朝历史上最杰出的开国功臣...
刘邦征服中国时,手下文官不计其数,萧何、肖恩、韩信被史学界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的评价准确而深刻。有一次,他问群臣,为什么他们能得天下,为什么项羽比自己强大很多却失去了天下。部长们的回答没有击中要害。“公知其一,不知其二”,刘邦笑着说。在我老公的战略里,胜利在千里之外,我却不如...

对 项羽.的评述
了在秦末汉初这阶段历史中,是项羽支配着当时的政权与时局,“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3〕,可见司马迁是正确地分析出了项羽的历史功绩与时代推进作用的,正如清代郭嵩焘在《史记札记·卷一》中指出:“案秦灭,项羽主盟,分裂天下,以封王侯,皆羽为之,实行天子之权,例当为《本纪》”〔4〕...

东汉的品题人物!
士人的地位既然只能由家族的地位来决定,而不可能在士林的品评中获得,人物品评的风气以及与之相伴的、详载士人事迹的杂传自然会因其无用而日趋衰微。从杂传到谱牒,从活跃的人物品评到凝固的门阀制度,历史两端形成了有趣的对比。东汉以来士人群体在政治上、社会上的显著发展本是以后门阀士族形成的历史起点,但门阀...

历史人物故事50字左右四年级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分享 复制链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86007194363199948\/answer\/4523748540 新浪微博 微信扫一扫 举报 收起 ...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人物评析。。。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人物评析。。。 大哥大姐帮帮忙,作业啊。。。江湖救急啊~~~300字的。。。拜托啦~~~... 大哥大姐帮帮忙,作业啊。。。江湖救急啊~~~300字的。。。拜托啦~~~ 展开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职场上受委屈要不要为自己解释? 译2008 2009-02-04 · TA获得超过625个赞 知道答主...

清水河县19766321190: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分析和评价某一历史人物详细,最好能用自己所学?
池彼克塞: 商鞅 于五马分尸秦孝公通过变法使秦国国力跃于各国之首,商鞅功不可没.但他由于执法严厉,得罪了不少人物.秦孝公后,曾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告发他“欲反”,...

清水河县19766321190: 《战国史》对后世的影响 -
池彼克塞: 商鞅(?-公元前338年),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当称为公孙鞅,不叫姬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清水河县19766321190: 秦国历代君主谁能给哦分别讲讲秦孝公至始皇历代君主的故事和对他们的
池彼克塞: 秦始皇只用了十年时间,就摆平了六国,统一了天下.所以所有的历史书讲到这个问题,都强调由秦统一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但是所有教材都回避了一个问题,就是...

清水河县19766321190: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 -
池彼克塞: (1)材料一完全支持商鞅变法.“民以殷盛”.变法后,对老百姓来说负担仍比较重. (2)重视农业生产.取消分封制,奖励军功,废除旧贵族特权.作者持否定态度 (3)商鞅变法触动奴隶主贵族利益,必然遭其反对.商鞅变法在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强国,这是历史进步.但是商鞅是地主阶级代表,所以人民负担仍较重.材料题题型的基本要求是要首先读懂材料的基本内容,然后根据题目的设问来作答.第(1)(2)问要注意根据题目的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来分析作答.第(3)问要综合材料来进行评析,既要看到其积极性的一面,又要其局限性的一面.最后应该指出其阶级实质.

清水河县19766321190: 详细介绍一下商鞅以及对他做些评价```RT
池彼克塞: 商鞅是战国时期出身于卫国宗室的少年才俊,喜好刑名之学,在魏国当差,怀才不遇,离魏入秦,走宠臣景监的门子,得到秦孝公的多次召见.商鞅察言观色,多方试探,...

清水河县19766321190: 商鞅变法是历史上那一次变革 -
池彼克塞:所在国 秦国 变法时间 公元前356年 变法国君 秦孝公 变法人物 商鞅 变法时代 战国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

清水河县19766321190: 春秋战国时期人物 -
池彼克塞: 孔子 ,名丘,儒家学说的人物 孟子也是儒家 老子,道家 荀子,儒家 韩非子,法家 ........暂时记得这么多而已

清水河县19766321190: 春秋战国都有那些厉害人物拜托了各位谢谢
池彼克塞: 扁鹊 管仲 晏婴 墨子 孔子 老子 韩非 庄子 孟子 孙膑 李冰 生平 荀子 荆轲 张仪 苏秦 ... 通过宦官见到了秦孝公,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

清水河县19766321190: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 -
池彼克塞: (1)状况;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不断;秦国强大,渴望统一.(3分)(2)理由:逐客会壮大敌国的力量;(1分)态度: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废逐客令.(任一点1分)(3)品质:知错就改.(1分)特点:唯才是举;善于用人;网罗各种类型的人才...

清水河县19766321190: 孝公为什么要任用卫鞅进行变?孝公为什么要任用卫鞅进行变法
池彼克塞: 作用卫鞅前,孝公曾和卫鞅进行了长时期的交谈,孝公认为商鞅的主张非常符合自己愿望,遂决定作用卫鞅,实行变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