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穴针灸单穴治病

作者&投稿:薄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经外穴

1.内迎香

【取法】鼻孔内上部外侧之鼻粘膜上。

【主治】⑴扁桃体炎 ⑵咽炎

【机理】内迎香位于鼻内,肺开窍于鼻,胃经起于鼻,大肠经挟鼻孔,三经均与咽喉关系密切,取本穴放血,可清泻肺与手足阳明之热、消肿止痛。

【刺灸法】竹针刺放血

此法来源于一老中医家传秘方。笔者运用内迎香放血治疗各种急、慢性扁桃腺炎和急、慢性咽炎,取得满意的效果。急性发作者,一般针刺1-2次即可明显好转或痊愈。特别是对慢性扁桃腺炎及慢性咽炎,属痰热火毒瘀阻,久治迁延不愈者,针刺3-5次后,大都可痊愈,且一般不再复发。

操作:取一支2cm×0.3cm之竹签,将一端削成三棱针样尖端,制成竹针,常规消毒后备用。从竹针尖端起,向下量取相当患者中指1同身寸长,做一标记。针刺时,令患者坐位,背及头的后枕部靠于墙上,以免针刺时移动位置。将竹针尖端向上,伸入患者鼻孔中1同身寸深,使针尖一端紧贴于鼻孔外侧之粘膜上,针尖所到之处即是穴位。医者左手持针,用右手拇指弹击针柄,针尖迅速刺破鼻粘膜使之出血,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不同,出血在数滴或数10滴后自止。如出血过多,以消毒棉球塞入鼻孔压迫止血。咽部一侧患病,只针患侧鼻孔即可,咽部两侧患病两鼻孔都针,3日针l次,一般不超过5次。

2.金津、玉液

【取法】伸舌,当舌下系带两侧静脉上。

【主治】⑴急性胃炎呕吐 ⑵舌肿胀 ⑶急腹痛

【机理】穴位舌下,故凡瘀血阻于舌窍者刺之有效。呕吐为胃气不降,舌为心苗,胃之经别属胃散脾,上通于心。故刺舌又有调理脾胃、和胃降逆之功用。

【刺灸法】放血

对急性呕吐患者,用金津、玉液放血,1-2次可愈;对重舌肿胀、喉痹失音的患者,用此法大都在1-3次治愈。

操作:患者把舌伸出口腔,术者左手用消毒纱布捏住舌体向外向上翘起,右手持三棱针在舌下正中两侧静脉上点刺出血。

3.安眠穴

【取法】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之中点取穴。

【主治】失眠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失眠,治当辨别虚实,虚证针用补法,实证针用泻法,主取安眠穴,疗效甚捷。

按语:安眠乃经外奇穴,其特点是治病针对性强,疗效甚捷。本穴临近于脑部,针用补法,可获益气养心、补脑安神之良效。若于针治同时,适当加以口头暗示疗效更佳。

注意事项:此穴位于脑部附近,不易直刺过深,亦不要作大幅度提插动作。

4.海泉

【取法】舌系带根部正中。

【主治】中风后手指不用

【机理】心开窍于舌,主神志、主血脉,故该穴可醒神清脑、通经活络。

【刺灸法】点刺、合谷刺

【治疗经验】

中风偏瘫手功能不用者,不论病情轻重均可用海泉穴针治。

操作:患者正坐张口,倚靠椅背,自然伸舌,医者立于患者右前方,左手隔着消毒纱布抓住患者舌体,向后上方拉起,充分暴露舌底舌系带根部。右手持28号1.5寸毫针先点刺海泉穴,然后于其穴位两侧,应用合谷刺手法,左右成30度斜刺进针,稍加捻转提插,当患者有强烈刺激感或闪电感时即出针,出针后令患者运动舌体1-2分钟。

5.耳尖

【取法】折耳,耳廓尖端。

【主治】⑴麦粒肿 ⑵眼睑部肉芽肿 ⑶眼烫伤 ⑷急性结膜炎 ⑸蜂窝组织炎 ⑹急性腰扭伤 ⑺顽固性失眠 ⑻口唇疱疹 ⑼腮腺炎

【刺灸法】点刺放血;封闭;灸

按语:用火柴灸耳尖穴,能引内部郁热邪气透达体表泻而散之,加之耳尖穴能流散风热,解热毒之邪,则病自愈。

6.太阳

【取法】病人取正坐、或仰卧位,在眉梢与目外眦中点外l寸凹陷中。

【主治】⑴急性结膜炎 ⑵偏头痛 ⑶面神经麻痹 ⑷电光性眼炎

【刺灸法】点刺出血,平刺

【治疗经验】

针刺太阳穴治疗急性结膜炎和麦粒肿有的1次见效,一般不超过3次。

操作:毫针斜刺或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不灸。

按语:太阳穴属经外奇穴。在它的周围有足阳明、足少阳、手太阳和手少阳四条经脉分布,有经穴和经外奇穴10数个环列。临床上此穴主要用于治疗头面部疾病。今笔者利用此穴,采取以该穴为中心向周围邻经输穴及经外奇穴多向透刺的手法,可大大增强针刺的感应性,激发经气,加强太阳经气的输布和与邻经腧穴及经外奇穴经气的沟通,从而提高疗效。

太阳穴属经外奇穴,太阳透浮白穴是一种穴位之间的透刺法,从太阳至浮白之间经过三焦经到胆经,故此针能沟通三焦与胆经的经气,通则不痛,所以用太阳透浮白方法对偏头痛有一特殊疗效。

注意事项与禁忌:有出血性疾患者禁用。脑疝引起的头痛禁用。

7.印堂

【取法】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⑴急性腰扭伤 ⑵过敏性鼻炎 ⑶头痛

【刺灸法】平刺,可灸;点刺放血。

8.山根

【取法】双眼内眦部连线与督脉经交点上。

【主治】⑴癫痫 ⑵偏头痛

【刺灸法】推针

要求:山根穴定位必须准确,即在鼻梁根部督脉上,同时在运针时也不能偏离经线,刺激手法要保持相对恒定,以震颤手法使病人感到舒适为度,才能起一腔四窦共振作用,达到预期效果。坚持弱刺激,不能使病人有刺痛等不适之感,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按语:山根穴是督脉经上一个奇穴,它同样具备该经临床上主要治疗头、颈、项部病症、热病、神志病的功能。

该穴所处的部位是一个特定位置,在该穴的下方是鼻咽腔,而鼻咽腔与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有着直、间接联系,所以山根穴实质上是连结一腔四个窦的重要枢纽,故在山根穴施以一定刺激,而这个刺激是以推刮针柄的弱刺激所产生的颤动,通过一腔四窦共振作用,又直、间接地对颅底韦立氏动脉环起刺激作用。所以尽管病人感到局部只是比较轻微的弱刺激,但内在的效应波及范围却相当广泛,达到有效刺激量值,从而改善了脑部的血液循环和功能。

9.三角灸

【取法】以患者两口角的长度为一边,以脐孔为顶点,作一等边三角形,使底边在脐下呈水平,两底角处是穴。

【主治】慢性泄泻

【刺灸法】隔姜灸

【治疗经验】

凡慢性腹泻服药效不佳者,采用三角灸效果良好,多3-7天可愈。

操作:按取穴法标记,以生姜2片厚1分者置穴上,以中等艾炷灸之。一般5-7壮为宜。

10.下秩边

【取法】患者侧卧位,伸直小腿,屈曲大腿,屈膝为130度,胸部稍向前倾斜约10度(体位必须正确)。以髂前上嵴与股骨大转子高点连线作为一边,另两边向骶尾方向划一等边三角形,在其两边相交处即为下秩边穴。体胖者可向骶尾方向下移1-2cm。

【主治】尿道痛、尿道炎

【刺灸法】直刺

按语:下秩边穴是师怀堂老中医多年来治疗偏瘫、腰腿痛、肛肠病、生殖系统疾病的常用效穴。笔者学习后屡用屡效,对尿常规检查有、无异常的尿道痛均有良效。气至病所是取效的关键,本穴应严格按照要求取穴、进针,感传直达前阴、尿道方可获效。

注意事项:针刺前嘱患者排尿。孕妇禁针。不可久留针,否则可有较强的后遗感。

11.手跟点

【取法】手的小鱼际上(少府与神门之连线上)神门穴下1寸取之。

【主治】足跟痛

【刺灸法】直刺

12.  足跟穴

【取法】在手掌大陵穴与劳宫穴连线近端1/3处取穴。

【主治】足跟痛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治足跟痛均见显效。

操作:患者直立,左足取右,右足取左,用1.5寸毫针直刺0.5寸,上下提插,左右捻转,同时令患者顿足跟,每隔半分钟运针1次,直至足跟痛消失。如痛点转移到足跟外侧,针刺方向转至拇指方向提插捻转;如果疼痛转向内侧,针刺方向转至手外侧方向提插捻转。留针20分钟,同时令患者往返行走,至疼痛完全消失。

13.鬼哭穴

【取穴】即双侧少商、隐白穴。少商:在拇指桡侧,去指甲角约0.1寸许。隐白:在拇趾内侧,去趾甲角约0.1寸许。

【主治】神志失常

【刺灸法】艾灸。

治疗痴呆病。由痰浊蒙蔽心窍所致

操作:用艾炷灸。先后将双侧大拇指,足拇趾并拢,用绷带捆缚,使少商、隐白穴并齐。灸少商穴时,固定患者前臂于桌上;灸隐白穴时,固定患者双下肢于床上,或取坐位固定患者双下肢于櫈面上。艾炷如黄豆大小,各直接疤痕灸5-7壮。

注意事项:艾灸鬼哭穴时,艾炷不可太大,如黄豆大小即可。灸前应先搽些万花油于穴上。艾炷太大则烧伤面积大,局部难愈合,易感染。艾炷太小(如绿豆或芝麻大小)则火力不够,达不到疗效。灸后局部再搽些万花油,用消毒纱块包扎以保护灸疮不受损及感染。待灸疮愈合后方可沾水。

14.足中趾尖

【取法】双侧足中趾尖部。

【主治】⑴麦粒肿 ⑵霰粒肿

【刺灸法】点刺放血

【治疗经验】

采用双侧足中趾尖点刺放血,治疗麦粒肿、霰粒肿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用该法治疗,1日后炎症、肿块明显减轻、变小。3日后痊愈。

操作:采用三棱针于双侧足中趾尖部行点刺放血3-5滴,点刺时要迅速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术前术后应行常规消毒以防感染。

15.下照海

【取法】该穴在照海穴直下约1.5寸的赤白肉际处。

【主治】足跟痛

【刺灸法】针刺

【治疗经验】

针刺成功的关键在于必须得气,方能奏效。

耳穴

神门

【取法】在耳廓三角窝部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取之。

【主治】神经衰弱

【机理】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联系,耳穴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耳穴神门具有宁心安神、调整脏腑之功,故对于神经衰弱疗效甚捷。

【刺灸法】压豆

头面五官病

1.咽喉病

⑴喉痹(急、慢性扁桃腺炎、咽炎):少商 鱼际 照海 天柱 内迎香 乳蛾穴 孔最 商阳 合谷 天突 大椎 百劳 胸1夹脊 扁桃腺穴 关冲 崇骨 中渚

⑵梅核气:天容 天突 太溪 璇玑

⑶其它:咽干:太溪 照海

吞咽困难:太溪 咽中

⑷失音:天容 天突 廉泉 膻中 上廉泉 复音穴

2.鼻病

⑴鼻衄:少商 素髎 尺泽 中魁 曲差 委中 涌泉 迎香 上星

⑵鼻炎:印堂 神阙

⑶其它:酒皶鼻:素髎

鼻部疖肿:鼻通

3.面部病

⑴面瘫:翳风 颧髎 后溪 口眼歪斜点 吊线穴 阳陵泉 下关 太阳 臼间穴

⑵面肌痉挛:四白 风池

⑶面痛(三叉神经痛):颧髎 听宫 三间 人迎 丰隆

⑷腮腺炎:翳风 角孙 耳尖 腮腺穴

胃肠病

⑴胃脘痛:尺泽 曲泽 中枢 筋缩 胃穴(生物全息律) 素髎 大陵 至阳 公孙 内关 中脘 足三里 中渚 胃肠反应区 梁丘 髀关 曲池 天牖 胃俞

⑵呕吐:涌泉 内关 梁丘 素髎 中脘 金津、玉液

⑶呃逆:太渊 内关 膻中 身柱 中缝 扶突 中魁 天突 攒竹 膈(耳穴) 涌泉 太溪 颈4、5夹脊

⑷胃下垂:

足三里 神阙 建里 胃上穴 胃下垂穴 胃下垂上下点

⑸泄泻、痢疾:

关冲 申脉 长强 神阙 天枢 商阳 梁丘 阴交 上巨虚 三角灸

⑹肠痈(阑尾炎):上巨虚 兰尾穴 胃肠反应区

⑺习惯性便秘:人中 上巨虚 下腹穴(第二掌骨桡侧)

⑻其它:

不欲食:太溪

症瘕:中脘

腹痛:关元

水臌:中脘

神志病

⑴失眠:内关 大陵 神门 三间 太冲 百劳 安眠 耳尖 风市 大椎 天柱 百会 睡眠 太溪

⑵癫痫、狂症:神门 百会 中脘 长强 山根 人中 腰俞 鸠尾 腰奇

⑶癔病:神门 合谷 人中 天突 人迎 宗脉穴 太冲 涌泉 太溪

{4)癔病性瘫痪:丝竹空 后溪 环跳

⑸其它:

多梦:神道

精神分裂症:内关

各种类型精神病:耳穴精神穴

受惊后嗜眠:神门

郁证:中脘

脑炎后遗症:四神聪

⑹急救:合谷 内关 天突 气舍 膻中 翳风 太冲 涌泉 素髎 足三里 太溪 膏肓俞

自汗、盗汗:鱼际 神阙

高血压:内关 曲池 中脘 下髎 大椎 星穴 百会 人迎 太冲 涌泉

其它

⑴发热:大椎

⑵外感:合谷

⑶阳虚畏寒:大椎

⑷后背冷症:后溪

⑸甲亢:人迎

⑹奔豚气:太溪

⑺甲状腺腺瘤:阿是穴

上肢病

臂丛神经痛;尺泽

尺神经痛:少泽

正中神经麻痹:中冲

网球肘:曲池

右肘部撕裂伤痛:天牖

手臂不举症:肩举(耳穴)

上肢及指端麻木:少商

上肢麻木:天鼎

下肢病

⑴坐骨神经痛:通里 神门 环阳穴 双阳穴 环跳 肩井 丝竹空 秩边 新环跳 腰3、4、5夹脊

⑵膝关节痛:犊鼻中 髌下 人迎 阳陵泉 髀关 手三里 曲池

⑶下肢痹痛:关冲 阳陵泉 太溪 太冲 气海 膻中 悬钟 隐白 三阴交 委中 承山 昆仑 秩边 气海俞 内庭 腰眼 对应点

⑷足部病:

1)足跟痛:合谷 太溪 脑桥穴 足跟穴 天柱 大陵 下照海 手跟点

2)踝关节扭伤:肩髃 冲阳

3)其它:

足内翻:申脉

末梢神经炎:隐白

局部抽搐症:太溪

足癣:视区

红斑性肢痛症:隐白

皮肤病症

1.荨麻疹:曲池 神阙

2.扁平疣:曲池 支正 大骨空

3.带状疱疹:阳陵泉 扶突 阿是穴

4.疖肿:大椎 商阳 委中 阿是穴

5.其它

⑴口唇疱疹:耳尖

⑵痤疮:大椎

⑶脱发:会阴

⑷湿疹:委中

⑸老年皮肤搔痒:血海

⑹颈淋巴结核:肩井

⑺痈疽:痈疽点

⑻小腿溃疡:阴陵泉

⑼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脉根

⑽指甲前积脓:拇指麻醉穴(手术麻醉用)

银屑病(牛皮癣)

此术治疗银屑病,止痒效果甚好,一般1疗程可愈。此病易于复发,难于根除,如发再按法灸之即可痊愈。

操作:以大蒜数枚,捣如泥,平铺在病损处约1分厚,范围要超过病损处,上置1cm大小之艾炷灸之,一般5-7壮为宜,日1次,连灸5天为1疗程。不愈可隔3日再行第2疗程。如面积大,其上可置数枚艾炷灸之。

按语:灸法对银屑病的奇痒有奇功。大蒜可解毒,灸之能渗透皮层,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故可治愈本病。

蜂、蝎、蜈蚣等毒虫咬螯伤

对毒虫咬螯伤,均以此法灸治,多1次可愈。如好转未愈可再易炷灸之以痛止方可停灸。

操作:以病变中心取患部阿是穴,在毒虫咬螯肿痛处,用隔蒜灸之,以痛愈为止。

按语:毒虫咬螯伤,其痛甚剧,治之必以痛为腧,用隔蒜灸以解其毒,经验证明,此法有特效。


针灸为什么可以治病?
古今中外一直在研究,说法很多,但至今尚无定论。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今对调整人体机能的研究,常局限于神经反射、生化反应和生物分子物理运动的作用方面,而国内外对针灸的研究工作也因此常停留在这些范围内进行,未能深究到人体潜在功能的作用上。笔者经过长期的针灸治疗探讨与机理的研究发现,针灸穴位所引起...

中医针灸可以治病,有哪些科学的说法?
对穴位和角度都有要求,外行不能看。针灸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针灸与中医的区别只是治疗手段的区别,一是药,二是穴。针灸除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外,还有自己独特的...

中医中针灸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那么针灸又是如何治病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医术大国,各种中草药和特殊的治疗法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出现并很多都的到了传承。比如针灸就是中医中的一大经典,至今为止仍在传承,那么既然中医中针灸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那么针灸又是如何治病的呢?它是通过用针扎我们的穴位,将我们体内的毒气必出来的一种比较传统...

谁能详细讲讲针灸和穴位
可见,很早以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就知道依据腧穴治病,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腧穴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头部穴位图(正面) 头维穴 发际穴 阳白穴 印堂穴 攒竹穴 鱼腰穴 外明穴 睛明穴 丝竹空 瞳子髎 承泣穴 球后穴 四白穴 迎香穴 人中穴 地仓穴 承浆穴 补充:前顶 通天 上星 神庭 承光 ...

中医针灸可以治病,有什么科学的说法?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的中医治疗疾病的方式,其科学性早就已经得到了验证。这么多年以来,国内外多名针灸医师以及相关的科研人员做了大量的临床实验,反复的证明了针灸在止痛以及改善身体功能各方面所起到的疗效。针灸的作用有哪些?针灸主要有三大类的作用,第1个就是疏通经络,第2个是扶正驱邪,第3个是调和...

针灸的针灸介绍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

中医里面有针灸疗法,针灸真的可以包治百病吗?
针灸作为一种外治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经济、无副作用等优势,并且有防病保健抗衰老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欢迎。针灸的特色在于整体功能的调节,通过从整体上双向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可提高低下的免疫能力,抑制亢盛的免疫反应。可使失调的生理功能得以恢复,重建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目前...

到底什么叫做“针灸”?!针灸治病的实际感觉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

...国潮∣好书分享《灸膏肓腧穴法》艾灸仅有的单穴位名著
庄氏在《灸膏肓腧穴法》书中列举的取膏肓法,可以因人身高胖瘦、身体状态、男女性别等因素,选择各种合适的体位以准确灸疗膏肓穴,对膏肓穴位取穴方式,详细参照各种患者的可能情况,提供各式合适的取辩逗穴法,这也是第一本详细论述单穴膏肓穴取穴操作的专书并附图。《灸膏肓腧穴法》又名《膏肓腧穴灸法...

艾灸八穴位防病功效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保健方法,艾灸疗法也是以穴位为基础的,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以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功效,那么艾灸哪些穴位有保健功效呢?下面中医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艾灸养生常用的穴位,一起来看看吧。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保健方法,艾灸疗法也是以穴位为基础的,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

焦作市18760271279: 什么是单穴疗法?
浑亲复方: 单穴疗法是指在一个穴位上刺激治疗疾病的方法.刺激的方法包括针刺、灸法、贴敷、拨罐、穴位注射、推拿手法等.用针刺刺激的方法亦称一针疗法.在人体双侧同一穴...

焦作市18760271279: 单穴疗法原则是什么呢?
浑亲复方: 单穴疗法原则上是一病一穴,一症一穴,80% 以上的病症均可采用一个穴位.平衡针灸取穴总计38个平衡穴位.

焦作市18760271279: 单穴治疗痛经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浑亲复方: 单穴治疗痛经的操作方法如下:(1) 承山穴(小腿后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伸直小腿或足 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患者俯卧,以6寸毫 针刺双...

焦作市18760271279: 穴位及其作用 -
浑亲复方: 穴位是指神经末梢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焦作市18760271279: 针灸印堂,太阳穴治什么病 -
浑亲复方: 印堂穴、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焦作市18760271279: 针灸治疗前列腺疾病常用的穴位有哪些?
浑亲复方: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按摩治疗前列腺疾病的特定处所.人体的穴位很多,可归纳为十四经 穴、经外奇穴、阿是穴和特殊新穴4类.为了...

焦作市18760271279: 中医针灸是主穴配穴同时用吗? -
浑亲复方: 一般治疗是的,但也有只用单穴治疗的情况,比如至阴转胞胎

焦作市18760271279: 高脂血症的针刺疗法中的单穴疗法是怎样的?
浑亲复方: 方1【取穴】单侧内关穴.【针法】快速进针,施提插加小捻转手法,留针20分钟,隔日1次.方2【取穴】足三里.【针法】针刺单侧足三里穴,两侧交替,每日1次.平补平泻,留针20分 钟方3【取穴】内关.【针法】针刺单侧内关穴,隔日1次,左右交替,快速进针,提插加小捻 转手法,得气后留针,每5分钟以同样手法行针2分钟,20分钟 后起针,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天,一般治疗2个疗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