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菩提道灯论"全文

作者&投稿:蛮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电子版佛经~

http://hi.baidu.com/guiyisanbao/blog/item/939a6bfa16e0238b9e5146a9.html

密宗的教义思想 判教 三士道

三士道

西藏密宗以阿底峡所着的《菩提道灯论》为基础,把学佛的次第分为三士道:

下士道:具有人天乘属性,厌三恶趣苦而深信因果,皈依三宝,行五戒、十善,只求解脱个人一时的苦难,以人天乘的利乐为目的。

中士道:具有声闻、缘觉属性,但求个人的生死解脱,而思惟四谛、十二因缘之理。

上士道:具有大乘属性,于此又可分为两种,即显教修法和密教修法。

显教:依发菩提心,修四摄法、四无量心、六度万行,渐进佛地。

密教:除以显教教理修持为基础外,更依密乘"依次修起"、"圆满次第",以达到与佛平等不二的境界。

在修学上士道之前,必须以下士道、中士道为基础。因为从下士道能得人身,才能进而思惟生死轮回过患,进而欲求脱离生死之心;由此进修中士道,观四谛、十二因缘法;中士道完成,更进一步思及一切众生仍沉迷苦海,由此发起无上菩提心,誓 度一切众生而成就佛果,此即上士道。因此,三士道等于一个大乘行者的修行阶段、过程,不可忽略任何一士道。

【三士道(藏skyes-bu gsum)】
《菩提道灯论》中所谓修习佛法的次第——下士道、中士道及上士道三者的合称。又称三士教、三士夫道、三丈夫道论。
《菩提道灯论》是西藏甘丹派尊者阿底峡的著作,书中认为人可分成三类——下士、中士、上士。第一类‘下士’,是不希求解脱世间的痛苦,只求今生或后世的利乐,佛教称之为‘人天乘’;第二类‘中士’,此种人只追求个人解脱,企求脱离世间流转轮回之苦,而没有普渡众生的想法,佛教称之为‘小乘’;第三类‘上士’,不仅自求解脱,并愿普渡众生,故佛教称之为‘大乘’。同此,修习次第也可分为三道,即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
‘三士道’的理论是,一个人若想学佛,必须先访求名师,依照师长的指导修习,以免误入歧途;具备这项条件以后,才能从‘下士道’依次做起。
‘下士道’的内容是说,人应该爱惜自己难得的一生,并努力修习佛法,以免死后堕入‘三恶趣’中。亦即要人发愿心,皈依佛、法、僧三宝,努力做‘止恶修善’的事,以便积德积福,远离地狱之苦。这就是所谓‘下士勤方便,恒求自身乐’。
如上所述,下士道虽可避免来生堕入‘三恶趣’的痛苦中,而在‘三善趣’中投生,但仍无法超脱流转轮回之苦,故需要进一步遵循师长的指导,修习戒、定、慧‘三学’,以求达到涅盘的境界,这就是‘中士道’,即所谓‘中士求灭苦,非乐苦依故’。
但是‘中士道’仍只求得自身的解脱,不能算是根本地灭苦,故虽登上涅盘,还应发愿普渡众生。而要普渡众生,‘三善趣’中的人、阿修罗、天以及菩萨都还不能做到,只有成了佛才行,因此除了‘发菩提心’,还需要得‘无上佛道’,实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的‘六度’(即六波罗蜜)。如是,既可以渡己,又能够渡人;可以成佛,可以普渡众生,更可以永远离苦得乐,这就是‘上士道’,即所谓‘上士恒勤求,自苦他安乐,及他苦永灭,以他为己故’。
总之,‘下士道’是要人皈依佛、法、僧‘三宝’;‘中士道’是要人们持守戒、定、慧‘三学’;‘上士道’是要人依‘六度’修行,以便成佛利益众生。
此三士道说原为阿底峡所倡导,而由格鲁派创教者宗喀巴所承袭,但此二人所说略有不同。前者认为三士道系应上中下之根机所说;后者则视之为一士夫于修行上必经之次第。
西藏的格鲁派认为三士道有四个特色∶(1)可藉此解除佛教教理中所出现的矛盾,(2)可藉此全面信顺佛典中的教法,(3)易于了解佛陀教法的正意,(4)可避免毁谤正法的罪过。

  菩提道灯论

  阿底峡尊者造

  敬礼曼殊室利童子菩萨

  礼敬三世一切佛 及彼正法与僧众
  应贤弟子菩提光 劝请善显觉道灯

  由下中及上 应知有三士 当书彼等相 各各之差别
  若以何方便 唯于生死乐 但求自利益 知为下士夫
  背弃三有乐 遮止诸恶业 但求自寂灭 彼名为中士
  若以自身苦 比他一切苦 欲求永尽者 彼是上士夫
  为诸胜有情 求大菩提者 当说诸师长 所示正方便
  对佛画像等 及诸灵塔前 以花香等物 尽所有供养
  亦以普贤行 所说七支供 以至菩提藏 不退转之心
  信仰三宝尊 双膝著余地 恭敬合掌已 先三遍皈依
  次一切有情 以慈心为先 关恶趣生等 及死殁等苦
  无余诸众生 为苦所苦恼 从苦及苦因 欲度脱众生
  力誓永不退 常发菩提心 如是发愿心 所生诸功德
  如华严经中 弥勒应宣说

  或读彼经或师闻 了知正等菩提心
  功德无边为因缘 如是数数发其心

  勇施请问经 亦广说此福 彼略摄三颂 今此当摘录
  菩提心福德 假使有色者 充满虚空界 其福犹有余
  若人以珍宝 遍满恒沙数 一切佛世界 供献于诸佛
  若有人合掌 心敬大菩提 此供最殊胜 其福无边际

  既发菩提愿心已 应多励方遍增长
  此为余生常忆念 如说学处当遍护
  除行心体诸律仪 非能增长正愿心
  由欲增长菩提愿 故当励力受此律

  若常具余七 别解脱律仪 乃有菩萨律 善根余非有
  七众别解脱 如来所宣说 梵行为最胜 是芯刍律仪
  当以菩萨地 戒品所说轨 具德相从师 受持彼律仪
  善巧律仪轨 自安住律仪 堪传律具悲 当知是良师
  若努力寻求 不得如是师 当宣说其余 受律仪轨则
  如昔妙吉祥 为虚空王时 所发菩提心 如妙祥庄严
  佛土经所说 如是此当书 于诸依怙前 发大菩提心
  请一切众生 度彼出生死 损害心忿心 吝与嫉妒
  从今至证道 此等终不起 当修行梵行 当断罪及欲
  爱乐戒律仪 当随诸佛学 不乐为自己 速得大菩提
  为一有情因 住到最后际 当严净无量 不思议佛土
  受持于名号 及住十方界 我之身语业 一切使清净
  意业亦清净 不作不善业

  自身语心清净因 谓住行心体律仪
  由善学习三戒学 于三戒学起敬重

  如是勤清净 菩萨诸律仪 便当能圆满 大菩提资粮
  福智为自性 资粮圆满因 一切佛共许 为引发神通
  如鸟未生翼 不能腾虚空 若离神通力 不能利有情
  具通者日夜 所修诸福德 诸离神通者 百生不能集
  若欲速圆满 大菩提资粮 要勤修神通 方成非懈怠
  若为成就止 不能起神通 为修成止故 应数数策励
  止支若失坏 即使勤修习 纵然经千载 亦不能得定
  故当善安住 定资粮品中 所说诸支分 于随一所缘
  意安住于善 瑜珈若成止 神通亦当成 离慧度瑜珈
  不能尽诸障 为无余断除 烦恼所知障 故应具方便
  修慧度瑜珈 般若离方便 方便离般若 俱说为系缚
  故二不应离 何慧何方便 为除诸疑故 当明诸方便
  与般若差别 除般若度外 施般罗蜜等 一切善资粮
  佛说为方便 苦修方便力 自善修般若 彼速证菩提
  非单修无我 遍达蕴处界 皆悉无有生 了知自性空
  说名为般若 有则生非理 无亦如花空 俱则犯俱过
  故俱亦不生 诸法不自生 亦非他及共 亦非无因生
  故无体自性 又一切诸法 用一异观察 自性不可得
  定知无自性 七十空性理 及本中论等 亦成立诸法
  自性之空性 由恐文太繁 故此不广说 仅就己成宗
  为修故而说 故无余诸法 自性不可得 所有修无我
  即是修般若 以慧观诸法 都不见自性 亦了彼慧性
  无分别修彼 三有分别生 分别为体性 故断诸分别
  是最胜涅盘 如世尊说云 分别大无明 能堕生死海
  住无分别定 无分别如空

  如无分别陀罗尼亦云

  佛子于此法 若思无分别 越分别险阻 渐得无分别
  由圣教正理 定解一切法 无生无自性 当修无分别
  如是修真性 渐得暖等己 当得极乐等 佛菩提非遥
  由咒力成就 静增等事业 及修宝瓶等 八大悉地力
  欲安乐圆满 大菩提资粮 若有欲修者 事行等续部
  所说诸密咒

  为求师长灌顶故 当以承侍宝等施
  依教行等一切事 使良师长心欢喜
  由于师长心喜故 圆满传授师灌顶
  清净诸罪为体性 是修悉地善根者

  初佛大续中 极力遮止故 密与慧灌顶 梵行者勿受
  倘持彼惯顶 安住梵行者 违犯所遮故 失坏彼律仪
  其持禁行者 则犯他胜罪 定当堕恶趣 亦无所成就
  若听讲诸续 护摩祠祀等 得师灌顶者 知真实无过
  燃灯智上座 见经法等说 由菩提光请 略说菩提道

  菩提道灯 大阿遮利耶吉祥燃灯智造论圆满

  法尊法师译于广济寺 一九七八年八月八日

敬礼曼殊室利童子菩萨
Line02 敬礼三世一切佛 及彼正法与众僧
Line03 应贤弟子菩提光 劝请善显觉道灯
Line04 由下中及上 应知有三士 当书彼等相 各各之差别
Line05 若以何方便 唯於生死乐 但求自利益 知为下士夫
Line06 背弃三有乐 遮止诸恶业 但求自寂灭 彼名为中士
http://member.giga.net.tw/lanceyy/PTD/PTD1/ptd-sup2.html


兴仁县18267401063: 求"菩提道灯论"全文 -
衅盼固肾: 菩提道灯论 阿底峡尊者造 敬礼曼殊室利童子菩萨 礼敬三世一切佛 及彼正法与僧众 应贤弟子菩提光 劝请善显觉道灯 由下中及上 应知有三士 当书彼等相 各各之差别 若以何方便 唯于生死乐 但求自利益 知为下士夫 背弃三有乐 遮止诸恶业 ...

兴仁县18267401063: 阿底峡尊者向藏王菩提光提出的七个问题是什么 -
衅盼固肾: 由《菩提道灯论》词条内容,摘述如下:传说藏王菩提光劝请造论时提出了七个问题(两个属於共乘“三乘共教”,两个属於波罗蜜乘“大乘不共教”,三个属於密咒的问题),阿底峡尊者简略地概括一切大乘教义,并按照他自己修学的智力造...

兴仁县18267401063: 佛学资料菩提道次第广论 -
衅盼固肾: 《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喀巴大师所造,从依止善知识及思维暇满人生之入道前行开始,至念死无常、思恶趣苦、思维业果等基本人天乘(下士道),再经小乘之四谛(中士道),依次第直达大乘菩提心与止观(上士道).此论涵盖佛法三藏十二...

兴仁县18267401063: 传授菩萨戒的戒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
衅盼固肾: 在传授菩萨戒的戒师的条件上,月官论师的《二十律仪》和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灯论》的只有些微的差别,它们基本上是一样的.而本论(《解脱庄严宝论》)的见解,多是引自《菩提道灯论》.简略来说,戒师要具备三个特质:第一是博学多闻,意思是通晓传授菩萨戒的口诀,同时具备善巧方便,并且通晓菩提心的学处和还净.第二是具备戒律,并且没有毁坏.第三是具有能力,这里指的主要是语言表达的能力,能够让戒子了解他在说的是什麽,以现在的比喻来讲,如果受戒的戒子是一个西方人,戒师或许要会说英文,如果是汉人就得说汉语,总之要让对方听得懂,如果自己说的都是藏语,而对方完全听不懂,那就不行了.以上谈到的是戒师.

兴仁县18267401063: 请问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是同一位创始人吗? -
衅盼固肾: 严格来说,不是.单说《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这两本著作的话,是同一人,鲁格派宗师宗喀巴著.但是《菩提道次第广论》实际上是阿底峡大师的《菩提道灯论》的“扩展版”,从这个角度上说,宗喀巴不能算是《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创始”人,而是著者.

兴仁县18267401063: 噶当教派有什么特色呢?噶当教派有什么特色呢?
衅盼固肾: 噶当教派也是藏传佛教的主要教派之一,除宁玛派之 外,它是在藏传佛教后弘期中出... 该派的全部理论基础是 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 噶当派由于教理系统化、修持规...

兴仁县18267401063: 士道回到5年前后发生了什么,狂三为什么要把士道送回5年前? -
衅盼固肾: 你好.五年前琴里变成了精灵,把力量封印在了士道体内,她应该是想让他痛苦或是逆转未来.望采纳

兴仁县18267401063: 菩提道次第广论和菩提道次第轮有什么差别 -
衅盼固肾: 《菩提道次第论》又称《菩提道次第广论》,两者是一部书,没差别. 宗喀巴于明建文四年(1402)著于西藏热振寺.共24卷.全论主要阐明三乘渐次修行之道,分为下士、中士、上士三类,并论述止观的修持方法.

兴仁县18267401063: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教授是甚么
衅盼固肾: 阿弥陀佛! 菩提道次第广论主要包括三层意思:出离心、菩提心和清净见(空性).出离心,就是厌离三有,希求涅盘之心,也名“求解脱心.”学佛的人,若没有真正的出离心,所做的一切功德,只能成为感人天善趣之因,不能成为解脱生死...

兴仁县18267401063: 三乘菩提概说》是正法吗 -
衅盼固肾: 究竟什么是佛法呢?所谓的佛法就是成佛的方法.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已经成就究竟佛道的圣者,我们世尊释迦牟尼佛将如何成就究竟佛道的方法,开示出来教导众生,使众生也同样能够经由修行来达到成佛的目标;因此,这些能够使人成就佛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