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主旨是什么?

作者&投稿:漆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渡荆门送别》主旨: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年少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白话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二说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三说作于开元十四年(726年)。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

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谢谢...
主旨:本诗写作者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作者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作者豁达之情。诗中反映了边塞生活,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表达了作者希望边疆平定的细想感情 在荆门...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主旨句是哪个?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三单元
渡荆门送别(李白)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李...

怎样赏析送别诗呢
再看初中语文第三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伶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的首联、颔联、颈联, 抓住一个“渡”字,而尾联则抓住 “仍伶 ”,把作者的行程、所见及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理解了诗歌字、词、句的意思及它们...

与黄鹤楼主旨相同的诗
9、《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0、《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11、《秋日登吴公台上寺...

古诗理解默写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一诗中,点名全诗主旨的两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奇特壮丽风光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从远视角度描写度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图景的两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

《渡荆门送别》一诗中,作者以奇妙的想像描绘景色的诗句是?
选B、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恰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是一首送别诗,大概是青年李白出蜀时所作,和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不一样。一般的送别诗多以送别朋友,告别亲人,分别情人为题材,而这首诗...

《诗四首》赏析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陪伴诗人、万里护送的动人情景,构思巧妙,情意婉曲,形象奇伟,想象瑰丽,的确是送别诗中的极品。首联交待诗人的一路游踪和出游目的。颔联远眺近观,触目生情,描山绘水,情彩飞扬。颈联远观近察,俯仰生辉,绘月描云,瑰丽生情。尾联呼应标题,点明主旨,舍万千风物不说,单...

课外文言文主旨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中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题预测
(八)渡荆门送别(李白)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新林区18573163130: 渡荆门送别 主旨是什么 -
潘通济生:[答案]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

新林区18573163130: "渡荆门送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简洁一点! -
潘通济生:[答案] 这首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新林区18573163130: 渡荆门送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潘通济生: 诗人远渡荆门,眼望一派壮丽的大好河山,心生豪放.抒发了自己的胸怀与进取精神,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诗的前三联描写的是渡过荆门山时诗人所看到的奇妙美景.最后一联写的是诗人在欣赏荆门一带的风光时,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所产生的思乡之情.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想像瑰丽,意境高远,充满了生活的光彩.

新林区18573163130: 渡荆门送别 主旨是什么 -
潘通济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新林区18573163130: 速求渡荆门送别的中心是什么??? -
潘通济生: 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写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以浓重的怀念与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新林区18573163130: 渡荆门送别 的大概意思是什么,它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
潘通济生:[答案]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这首诗是...

新林区18573163130: 渡荆门送别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全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
潘通济生:[答案] 表达了队故乡的恋恋不舍李白第一次出蜀,雄心壮志,朝气蓬勃,表达了对外面世界的期待

新林区18573163130: 渡荆门送别表现了什么精神 -
潘通济生:[答案] 作者通过描绘出蜀过荆门山的沿途山川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表现了诗人远别壮游心胸开阔的激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爱恋与惜别之情.

新林区18573163130: 《渡荆门送别》内容和主旨(不是主旨句)? -
潘通济生: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全诗原文内容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主旨是:此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写远游点题,...

新林区18573163130: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一篇送别诗,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潘通济生:[答案] 开元二十四年(726),二十五岁的李白离开家乡四川,开始了他仗剑远游的豪迈生涯.当他乘船穿行壮丽雄伟的三峡之后,来到湖北荆门山(荆门山与长江之北的虎牙山两两相对,形成一道门,自荆门以下,长江便流入了平原地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