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中的除魅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晁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世俗社会是什么意思~

更多图片(1张)
世俗化(Secularization)是西方宗教社会学提出来的理论概念,主要用来形容在现代社会发生的一种变化,即宗教逐渐由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地位和深远影响退缩到一个相对独立的宗教领域里,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逐渐去除宗教色彩。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用除魅(disenchantment)来形容现代生活的理性化,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也在他不同的作品中一再提出现代社会世俗化的趋势,他认为神圣性跟机械连带的社会控制机制在现代工业为主、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正遭受到侵蚀挑战,必须寻找新的社会共识与神圣性。

越轨社会学
1

第一讲 越轨社会学概述
一、什么是越轨社会学
越轨社会学是研究越轨现象的各种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又称为异常行为社会学。
越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越轨现象,包括越轨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越轨的现象非常普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越轨,因此研究越轨不是研究“他人”而是研究“自己”。 社会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人类生活的反思。越轨社会学引导我们去发现、理解被我们的日常经验所忽视了的东西——发生在我们周围和自己身上的越轨行为。
什么是越轨
一、常识性理解:社会应加以禁止或纠正、个人应避免的不良行为。 二、关于越轨的传统理论观点
传统的越轨社会学理论将越轨行为理解为违反普遍公认的社会规则(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实际上,他们把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和越轨行为看成是一样的东西
理论前提:绝对主义的价值观——即认为在社会层次上存在着或应该存在着一套稳定而一致的、被社会成员广泛认可的社会规范。
传统观点对越轨的认识:关于越轨的绝对主义思想——即认为社会生活中越轨和非越轨的界线是清晰和明确的、显而易见的;越轨就是违法的、不道德的行为,因而是社会必须加以禁止的不好的、坏的行为;而非越轨则是好的、对的、值得社会提倡的行为。 三、关于越轨的新的理论观点 越轨的相对性:自杀 日本:切腹自杀是道义的行为
西方:自杀是一种不良行为。在澳大利亚自杀未遂着受到法律的制裁 中国:不确定 越轨相对性的表现:
1.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同一行为有不同看法 2.同一社会对不同群体对同一行为有不同认识 3.同一社会的不同时期对同一行为不同认识 4.同一行为因动机不同有不同评价 5.同一行为因结果不同而有不同评价
新观点对越轨的认识:把越轨理解为某些人或团体用来描述他人行为的一种社会定义。越轨与非越轨的界线是不确定的、模糊的;越轨并非某种行为固有的性质,而是社会行为者对它的一种创构或建构(即认为一个行为本身并没有某种固定的意义,这种意义是被人们创构的)。因此,决定某一行为是否被当作越轨取决于人们根据什么准则来判定,取决于这一行为的意义行为者的动机。
四、关于越轨的定义 1.几种不同的定义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84wyqkGqsu7EUAwU79VeN6MuWqvyRbV1SbPyUS2JPPyEImSq0ZhSWiwpEQpPtyVmT1ZsLp95BsR404FDWyz1fswdTQyvkZfYQxJub9Clzdi

人类在对客观世界的研究中,逐渐排除精神体作用的一个漫长过程。

通过一个又一个领域的“除魅”,自然逐渐被视为纯粹的客观的物质集合。客观世界是无生命的,没有欢乐、愤怒和悲伤,不再与价值和意义等精神现象有关,也不再受人类思想和情感的支配。

在古人看来,客观世界必须是“活的”,因为它像人类一样不断地运动和变化。春去秋来、风霜雨雪、日升月落,在古人眼里都是由某些精神体支配的原故。因此,在这些现象背后,必然存在着意志、善恶、价值和目的等因素。

它们与人类行为密切相关。天赐和神恩的观念传遍了古代世界。所以,古人的自然观是附魅的。

扩展资料:

除魅的表现:

在近代科学逐渐“除魅”的过程里,作家们也减轻了作品中奇迹或巫术的分量。例如,斯威夫特那部充满奇迹的《格列佛游记》,仅有“格拉布答布卓布”一处,将这种“招魂术”描述为“巫术”。

不管其它的情节有多奇怪,它们都是自然的和物质的。尽管斯威夫特对科学持有异议,但创作却明显受到“除魅”的影响,有意地回避神迹和魔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祛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魅



人类在对客观世界的研究中,逐渐排除精神体作用的一个漫长过程。

近代科学从诞生到今天,一个主导倾向就是“祛魅”(disenchanted)“祛魅”又译为“除魅”、“去魅”,指人类在对客观世界的研究中,逐渐排除精神体作用的一个漫长过程。

“祛魅”又译为“除魅”、“去魅”,指人类在对客观世界的研究中,逐渐排除精神体作用的一个漫长过程。通过一个又一个领域的“怯魅”,自然被逐步看作纯客观的物质集合,客观世界无生命、没有喜怒哀乐,不再与价值、意义等精神现象相关,更不受人类思想感情的支配。

扩展资料:

“祛魅”过程在科幻小说的一个典型影响,就是许多科幻作家们翻改古代神话的题材,把它们置于客观、自然的背景下。

比如,科幻小说中的外星人通常是魔幻小说里天使或魔鬼的翻改,魔法与巫术被翻改成”特异功能题材“,大量魔法工具被翻改成神奇的科学发明,等等。

一些科幻作家干脆直接翻改神话本身,比如台湾科幻作家苏逸平将中国上古神话翻改成《龙族秘录》,将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典故直接改成科幻故事。这样的翻改虽然算不上有创意,但却反映了作者们有意识的努力:把古代神话的奇幻性留下,把其中的神迹和魔法排除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怯魅



又称世界观解咒,即人类把自己的世界与神的世界区分开来。在《以学术为业》的演讲中,韦伯有一段话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说,理智化和理性化的增进,含有这样的知识或信念:“从原则上说,再也没有什么神秘莫测、无法计算的力量在起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掌握一切,而这就意味着为世界除魅。人们不必再像相信这种神秘力量存在的野蛮人那样,为了控制或祈求神灵而求助于魔法。技术和计算在发挥着这样的功效,而这比任何其他事情更明确地意味着理智化“
详见马克思韦伯的著作。


理念人怎么样
”三、 科塞在《理念人》的最后一章讨论了“当代美国知识分子”,似乎是与中国知识分子没有什么关系,然而在现代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美国的知识分子的特征、所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又何尝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以及困扰的问题。我们普遍会碰到的难题是:在现代性的背景下,世界已遭除魅,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得更为精密,...

中西方现代科学科技差异比较分析
自然科学是非宗教的,现在谁也不会从内心深处对此表示怀疑,无论他是否乐意承认这一点。[8]自从理性主义给世界除魅以来,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科学只是认为在它所能建构的范围内,掌握宇宙终极规律的知识是有价值的。至于科学所描绘的这个世界是否值得生存?它有某种“意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有意义的?科学也从来不提出...

杏林春暖的典故是称颂的医学家是
有关董奉的故事,如“杏林春暖”、“虎口取粳”、“虎守杏林”、“草堂求雨”、“虎溪三啸”、“浔东斩蚊”、“橘井泉香”、“敷浴治疠”、“斩鼍除魅”等,脍炙人口,流传甚广,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弘扬中医文化我们每一个学中医的人都责无旁贷,我们在感慨先贤医术...

“为了得到自由 我们才是法律的臣扑”这句话 的看法
在司法思想史上,司法公开是以审判公开的提出为蓝本的,自18世纪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首次明确提出审判公开的概念,并在著作《论犯罪与刑罚》中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以来,这一思想经由不断对司法擅断、秘密审判进行“除魅”,一直伴随着现代民主法治的成长,如同太阳放射出真理的光芒。 应当明确,司法公开首先是一种司法理念,但...

2021年春节挂在学校的对联大全
上联:猴舞千钧除魅气 下联:鸡鸣万户报春晖。 上联:猴舞中华山水美 下联:鸡唱大地晓光新。 上联:猴随腊去欣除旧 下联:鸡唤春来喜布新。 上联:猴归花果前程美 下联:鸡唱神州世纪新。 上联:猴入水帘清玉宇 下联:鸡鸣曙色亮神州。 上联:猴年送旧家家乐 下联:鸡历迎新处处歌。 上联:猴棒才除千里雾 下联:鸡声...

园丁比喻老师,桃李比喻学生,杏林比喻什么啊?孺子牛比喻什么?知道的和...
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后世遂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来称颂医家的高尚品质和精良医术。“孺子牛”出自《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后来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

怯魅是什么意思啊?
早期解剖学家孜孜不倦地研究人体构造,因为精妙的人体结构“最能体现造物主的智慧”。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近代科学从诞生到今天,一个主导倾向就是“怯魅”(disenchanted)“怯魅”又译为“除魅”、“去魅”,指人类在对客观世界的研究中,逐渐排除精神体作用的一个漫长过程。通过一个又一个领域的“...

世俗的世俗化
世俗化(Secularization)是西方宗教社会学提出来的理论概念,主要用来形容在现代社会发生的一种变化,即宗教逐渐由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地位跟深远影响退缩到一个相对独立的宗教领域里,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逐渐去除宗教色彩。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用除魅(disenchantment)来形容现代生活的理性化...

什么是世俗化
世俗化是西方宗教社会学提出来的理论概念,主要用来形容在现代社会发生的一种变化,即宗教逐渐由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地位和深远影响退缩到一个相对独立的宗教领域里,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逐渐去除宗教色彩。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用除魅来形容现代生活的理性化。

世俗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热衷于把宗教世俗化?
世俗化(Secularization)是西方宗教社会学提出来的理论概念,拼音是shì sú huà。主要用来形容在现代社会发生的一种变化,即宗教逐渐由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地位和深远影响退缩到一个相对独立的宗教领域里,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逐渐去除宗教色彩。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用除魅(disenchantment)...

曲江区13391841517: 社会学中的除魅是什么意思 -
茅洪再畅: 人类在对客观世界的研究中,逐渐排除精神体作用的一个漫长过程. 通过一个又一个领域的“除魅”,自然逐渐被视为纯粹的客观的物质集合.客观世界是无生命的,没有欢乐、愤怒和悲伤,不再与价值和意义等精神现象有关,也不再受人类思...

曲江区13391841517: 世俗社会是什么意思 -
茅洪再畅: 更多图片(1张) 世俗化(Secularization)是西方宗教社会学提出来的理论概念,主要用来形容在现代社会发生的一种变化,即宗教逐渐由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地位和深远影响退缩到一个相对独立的宗教领域里,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逐渐去除宗教色彩.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用除魅(disenchantment)来形容现代生活的理性化,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也在他不同的作品中一再提出现代社会世俗化的趋势,他认为神圣性跟机械连带的社会控制机制在现代工业为主、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正遭受到侵蚀挑战,必须寻找新的社会共识与神圣性.

曲江区13391841517: 什么叫文学世俗化 -
茅洪再畅: 概念 世俗化(Secularization)是西方宗教社会学提出来的理论概念,主要用来形容在现代社会发生的一种变化,即宗教逐渐由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地位和深远影响退缩到一个相对独立的宗教领域里,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逐渐去除宗教...

曲江区13391841517: 社会学的互动仪式是什么意思 -
茅洪再畅: 互动仪式这个概念出自戈夫曼,后由柯林斯发展,指具有象征性意义的程序化活动.简单以宗教祭祀活动做比.中国人的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具有整合作用,它通过使人们做出一系列相对定型化的、固定的仪式,以形成或维持某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如父与子进行祖先崇拜的仪式,“慎终追远”,会加强各自的角色认同,进而通过精神上的强化,确立彼此之间的社会关系,按照各自的角色要求为人处世.

曲江区13391841517: 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论述它在社会学中的地?
茅洪再畅: 一种特有的心智素质,它思考人们实际上需要的是什么以及人们感到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它能帮助人们运用所了解的情况发展理性,以清醒地总结世界上正在进行和将要发生的事情.社会学的想象力主要通过个人置身于所处时代及社会中,才能理解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己的命运.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能看清世事,以及发生在他们之间事情的清晰全貌,理解自己所置身的时代对自身生活意味着什么,通过控制身后发生方式处理好个人的困扰.

曲江区13391841517: 初二政治下册问题社会交往中应注意什么 -
茅洪再畅:①要学会宽容和接纳;②要学会倾听;③要学会给予;④要学会真诚;⑤要学会分担;⑥要学会批评;⑦要学会说“不”. 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

曲江区13391841517: 个案中,服务对象社会环境的微观、中观、宏观系统分别指什么 -
茅洪再畅: 顾名思义,宏观是指从大的方面去观察,微观是指从小的方面去观察.有时候,我们还常常用到中观这个概念,即处于宏观与微观之间.在自然科学中,微观世界通常是指分子、原子等粒子层面的物质世界,而除微观世界以外的物质世界被称...

曲江区13391841517: 请问社会学三大理论流派是什么,其各自的特点和区别又是什么? -
茅洪再畅:[答案] 20世纪60年代后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反自然主义的社会学理论.代表人物是移居美国的奥地利哲学家和社会学家A.舒茨和倡导民俗学方法论的美国社会学家H.加芬克尔等人.在舒茨之前,德国社会学家A.菲尔坎特曾尝试用现象学方法研究社会.但作为一种...

曲江区13391841517: 在社会学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选择以下哪些研究方式 -
茅洪再畅: 在社会学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选择以下研究方式:1. 调查研究 ;2. 实验研究;3. 文献研究.

曲江区13391841517: 默顿的社会学中层理论是什么意思 -
茅洪再畅: 在社会学研究中,默顿反对狭隘经验主义或实用经验主义和抽象理论化的倾向.他对帕森斯的抽象化倾向也持批判态度,指出这种一体的、全面指导性的理论与所观察到的具体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相去甚远,缺乏实际指导意义.默顿不反对把建立一整套全面的社会学理论作为社会学的终极战略目标,但他认为现阶段还不够成熟,还有很多准备性的经验研究工作要做,就期望建立广泛并有效的全面理论,只能把学科发展引入歧途.为此他提出了与当代社会学相适应的理论目标,即作为战术目标的具体形式的中层理论概念.认为它能够解释社会现象中的有限部分,并在有限概念范围内适用.典型的中层理论主要包括角色冲突、参照群体、社会调适性、规范的形成、异常行为与社会控制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