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第一次听到河南方言是什么感受?

作者&投稿:袁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准备结婚的时候,带媳妇儿回我大河南。

吃饭的时候,妈妈炫耀这桌饭都是自家种的,说了好几遍: 上地啥都有!

过了,媳妇儿悄悄问我:妈妈是基督徒吗?

我说,啥???

她奇怪地问:那不然妈妈咋一直说,上帝啥都有!

2

我大伯家的闺女也要出嫁了,但有些事情还没有谈妥,最近老来跟我妈商量。

我妈最后建议说:先把日子定了,别的等男方过来瞧的时候再说。

“瞧”,河南方言里的意思是男方到女方亲戚家挨个登门拜访并送礼品。

结果媳妇儿老委屈了,晚上可怜巴巴地问我,为什么她嫁过来对她不好?

我???

媳妇儿伤心欲绝地问:那我有桥吗?啥时候给我修桥?

3

村里有人有人推着车,开着喇叭一路叫卖。

然后每当清晨,一个熟悉的喇叭声经过时,媳妇儿就会说:那个卖鹿茸的又来了!

而且她还觉得别人的台词很好笑,就模仿着那个人的声音一本正经地重复说:鹿茸,无效鹿茸!

她这么念了好些天我都没忍心告诉她,其实那个喇叭喊的是:卤肉,五香卤肉。

4

我们喜欢说,中,中啊。表示行的意思。

现在媳妇儿无论什么事情,她要是觉得不行、不喜欢、不想要或者是劝别人不要那样做,于是所有人就能看到她手舞足蹈自由发挥的河南话:

不中,不中啊,不能中啊!不要这么中啊!

5

我们这里的长辈招呼晚辈,一般都会说:娃儿,blablabla

媳妇儿很感慨地给我说:这里处处充满了怜爱的感觉!!!

我。。。

6

媳妇儿GET到一个很喜欢的词:可美!(河南方言里要简短有力,点到为止)

可美,真是我们最寻常不过的口头禅,大事小事觉得不错都可以这么说。但在媳妇儿的心中,这个词似乎只能用在书面,口头说出来老文艺了。

时不时她就赶紧运用一下,对人家说:可美了!

但不幸多了一个“了”字且音调过于延长,双方就会忽然冷场,在你看我我看你的疑惑中珊珊作别。

场面十分好笑。

7

最后是媳妇儿总结的,她说河南话就是把普通话里,一、二、三声调多尽可能地发成四声就比较像了。

肯定不全是这样啊,但可能外地人听来就是这样吧。每次她觉得自己河南话说得很地道的时候,其实我们都好担心她下一口气喘不上来。

我的家乡话是西南官话区域的(湖北荆州),而河南的主体方言是中原官话(俗称的“河南话”),我开始听到”河南话”时,还是有不适。

对于“河南话”,我第一反应是:“河南话”声母韵母系统、声韵搭配与基本词汇不难懂,但是,“河南话”的四声与普通话的四声是完全错开的,每一个声调的发音都与普通话相去甚远。例如,阴平调的“她”字,普通话读的是很平稳的高平调,而“河南话”读的是先低、后骤然抬高。阳平调的“来”字,普通话是“先中音,再平稳地抬高”,而“河南话”是先高音、再骤然转为低音。这样一来,貌似“很好懂”的河南方言,因声调发音与普通话差异鲜明,听起来并不见得那么容易懂。

再举一例:“飞来武汉”,这四个字,按普通话顺序正好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可是,如果按中原官话的腔调读,“飞来武汉”读出来的效果居然很像是普通话的“肥赖乌喊”,四声面目全非了。

所以,对于非中原官话区域的人来说,听河南人说话,如果语速快,对于声调恐怕有点跟不上来。

西南官话主体的四声中的阴平与阳平与普通话相差不大,基本上也是“阴平处在高平,阳平发音偏低”,所以,我从我家乡话角度看,对于普通话的声调(尤其是阴平、阳平)很容易接受,相比起来,我对于河南话的声调,听起来并不是特别顺畅。

相信很多外地人开始了解河南话都是从电视节目开始的吧。小时候特别红的就是电视上经常播放的河南豫剧,从以常香玉老师代表的传统豫剧,到小香玉老师代表的创新性作品。什么《谁说女子不如男》《朝阳沟》等等。

作为河南邻居山西,到处都有河南人的身影,所以河南话作为山西方言外的存在,山西人根本区分不出来是河南哪里人,一听那个强调就知道是河南人。河南话其实是乡土味道比较重的,不像吴侬软语那么洋气。听不习惯的时候觉得挺土的,但是河南话很容易听懂。这可能是因为山西受到地形特征的影响,导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两个村可能说的话都不一样,所以“山西话”是一个外行的提法,山西每个地方的口音都不一样,晋北的大同话接近包头口音,晋南的运城又比较像陕西话,所以差别实在太大了。但是河南由于多平原,即使每个地方有差别,差别也不像山西那么明显,所以不管在春晚舞台还是影视剧中,总会出现操着一口河南话的角色。最有代表性的标签就是那个“中”!真的是深入人心啊!

春晚小品孙涛用河南话说“我骄傲”

我一直以为所有河南人都说“中”,直到有一次听到商丘人说了一声“管”,我都蒙了!“管”到底是管什么呢?到最后才知道“管”和“中”一样,都是“可以”“行”的意思,可以说蜜汁尴尬了。

每个地方都有他特殊的表达方式,最令人纠结的就是管“喝水”叫“喝茶”。如果外地客人说想喝茶,结果倒来一杯白开水,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美国某超市,又到了下午打折的时间,一群华人涌入,只听一个声音高喊:真便宜啊!河南人

欢迎打开 历史 宝藏。

用河南话 搞笑 的《泰坦尼克号》对白

毕竟,大多数人第一次听到河南话,都是靠的影视剧这个神奇的现代传播手段。

河南话的喜剧作品——《举起手来》

表示疑问,是:咦,这是弄啥哩!

表达愤怒,是:奶奶哩个腿!

这本来确实是河南省的独特本地方言,但是放到影视剧中,在那个特殊的环境,配上特殊的背景,就带上了不可避免的喜剧效果。

《1942》中也有经典的河南话出现

就像天津话因为相声而带上喜剧色彩。

恰如东北话因为小品而自带 搞笑 效果。

河南话因为这些影视剧的故意恶搞,也变得有些奇怪的喜剧色彩。

这种喜剧多是一种闹剧加上草根因素形成的一种特殊 搞笑 效果。

除了影视剧,以小岳岳为代表的河南相声演员,也是拿河南话火了一把,将河南话喜剧效果更是推进了一步。

需要知道一点,普通话是一种官方的,严肃的话语。想要达到一定的 搞笑 效果,方言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一些方言中比较有特色的话语。

因此河南话就和四川话、粤语、东北话、天津话一样,出现在公众场合的时候,带上了喜剧效果。其实客观来看,河南话是北方中原官话的重要分支,是河南省悠久 历史 文化的表现之一。

希望以后大家听到河南话,能不觉得那么 搞笑 ,去感受那种河南人特有的淳朴与厚道。

那题主一定听到的是安阳林州话,我们同事有两个是林州的,跟我们说话也没感觉到什么,说的是普通话,可一旦他们两个说话,或者是他们给家里面打电话,就只能听到屋里哇啦的,就跟掌握了一门外语一样,神奇的很。

外地人第一次听河南方言的感受,我也曾思索过这个问题,是会觉得河南话很土?还是会觉得很有意思。以前总认为外地人听河南话一定会觉得很土,但这些年这种感觉变了。在电视上或者出差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外地人会感到河南话有意思,而想学学河南话。

有一个外地的同行就跟我说过,感到河南话很亲戚,她说自己第一次到河南是去新乡 旅游 ,在大山里见到一个农家老太太叫她“妮儿”,她感到温暖的不行,她是苏州人,第一次被别人用河南的调调叫“妮儿”,她觉得很有意思。

不过我觉得河南话应该和任何一种方言类似,有一种自己独有的调调,听上去憨厚而淳朴,让人通过语言都能感到这方水土的乡音乡情,有一种舒服就得劲,有一种肯定叫中,其实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最能代表这个地方的灵魂。

方言是每个地方最珍贵的东西,我们对这个地方方言的感受取决于我们的内心,即使听不懂,也会从它的调调和感情里听出那份浓郁的感情。

我们不管是出去 旅游 还是自己到外地,语言很难一下子转变,那么当外地人听到河南方言都会有什么反应呢。如果是去到周边的一些城市,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方便的。然而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的语言都不一样,特别是河南方言更是独具特色,甚至让人有种喜感。

我就谈一下我自己的经历,我的家乡是河南商丘,大学来到了上海,有时候和同学说话说的很着急,就拽出来我的河南话了,把他们逗得捧腹大笑。虽然现在推行普通话,但是大多数地方还是保存着自己的方言,而且很多地方的方言都是很难懂的,我对河南这几座城市的方言接触的比较多。

第一个就是焦作的方言了,这里的方言就像在听文言文根本就听不懂。经常都把自己搞得晕头转向,还没有清楚在说什么。

第二个就是商丘,方言就相对好一点,这里的地理位置处于省份的交界处,其实还是挺接近普通话的,不过有其特色,喜欢在什么东西后边加个嘚,比如说,洋车嘚,面条嘚,裤衩嘚 让人听着非常有喜感。

第三个是信阳的方言就显得有些萌萌哒了,很喜欢叠词,而且带着一些 搞笑 的词汇,叔叔竟然能叫成手手,听着非常的有趣,比如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很多地方去 旅游 ,都是为了听听当地的方言,看来方言也是一种文化。

河南方言很多,广义的河南话是中原官话,使用范围不只是河南。狭义的河南话指河南境内,却又包含很多种方言。

其实即使一个县的口音都不一样。如果你以为不一样只是一点点就大错特错了,比如山区和平原,黄河南北两侧。

尤其在豫北,平原和山区差别明显,差别之大甚至同一个县的都听不懂。究其原因,豫北多数地方属于晋语的邯新片(河北邯郸–河南新乡)。

豫北沿太行山几乎都一样的情况是山区口音更重,更接近于山西,但又区别于山西。平原地区更接近于河南却又很不同于河南。

南有黄河,北有太行山,一方面对方言的形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另一方面对于方言的传播又形成了阻碍。豫北方言平原地区的特色是中原官话的词汇,晋语邯新片的发音。比如典型的“中,得劲,木有,恁”之类的通用词汇,很多很多。

如果仔细对比与区分,豫北方言其实是一个过渡地带,从山区到山前丘陵,再到平原,口音逐渐接近于中原官话。

例如林州往南到辉县,那么交界地带的盘上山区就属于典型的过渡方言。其次辉县往南到获嘉,那么辉县西南几个乡镇口音就是过渡地带。获嘉南部和原阳交界,有部分村庄属于获嘉口音却是原阳方言。那个地方的方言大致就以一条灌渠分界,如果你行走在那里,你会发现相邻的村子,口音却是那么不同,让你感到不可思议。

另外,你让一个湖南人听同一个市的两个河南人讲话,他指定听不出来差别,但是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十里不同音”。同一个县的人俩人一对话,敏感点的人立马就可以知道对方大概是县城那个乡镇的。最起码,这一点那我来说不难。

我个人的感觉,河南方言吐字发音是不是有些硬、直,加上过去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给外地人“土”的错觉。本人河南南阳人,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在山西大同市空军部队当兵,是营部书记。因为经常在营首长身边,又常到上级领导机关领、送材料,普通话讲的很标准,曾经还被人误以为北京人。有一年回家探亲归来,去教导员家玩儿,他们家是江西九江的。因为回家十几天又说惯了家乡话,脱口就说。教导员家属发话了:回家几天一开口说话变土了,变得给不认识似的,很不舒服,你还是改过来吧。没办法又说起了普通话。那一刻感觉着河南方言是不是很“土”呀。

大学宿舍8个人,一个林州,一个周口,两个信阳,一个洛阳一个南阳一个商丘,一个三门峡,只要说的慢点都能听懂。唯独有一个信阳的每次跟父母打电话说的都是方言,哎呦我去,一个宿舍就静静听着,完全就跟外语似得,另一个信阳的竟然都听不懂,平时交流就跟我们说普通话,如果都讲方言的话,呵呵哒呵呵哒。。。。无法沟通


外地人第一次听到河南方言是什么感受?
肯定不全是这样啊,但可能外地人听来就是这样吧。每次她觉得自己河南话说得很地道的时候,其实我们都好担心她下一口气喘不上来。我的家乡话是西南官话区域的(湖北荆州),而河南的主体方言是中原官话(俗称的“河南话”),我开始听到”河南话”时,还是有不适。对于“河南话”,我第一反应是:“河南话”声母韵母系统、...

外地人到河南后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其实,到河南和到了徐州感觉差不多,又都是平原,第一感觉很亲切,然后就是小吃很nice,很实惠,劳动人民很朴实。大赞,还是会去的。外地人到河南后第一印象是:1、豫东平原真的是很平啊,方圆几百里一马平川!2、河南的饭菜真的很便宜,份量足!3、在河南找吃米饭的地方比较难!4、郑州建设的挺...

河南旅游,必吃的4种特色小吃,外地人不识货,本地人每天吃
第一种,胡辣汤 首先第一个必吃的食物就是胡辣汤,在我们还没有到河南的时候,就已经在网上看到过或者是听到过很多关于胡辣汤的传说。这些传说让我们从一开始就对胡辣汤没有什么好感。但是就是这样颜值不出众,备受争议的胡辣汤。却是我们到了河南之后必吃的一个小吃,因为如果说它真的像网上流传...

第一次去河南,你知道有什么风俗习惯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1、第一次去河南,要注意河南的饮食。河南素有十里不同俗的说法,河南的饮食和其他的地方不同,如果去河南旅游或者出差,要做好吃面食,喝胡辣汤的准备。河南人喜欢吃牛羊肉烩面,喜欢喝胡辣汤,河南的烩面非常出名,如果有机会去河南,就要去尝尝那里的烩面。河南的胡辣汤非常好喝,和网上的胡辣汤...

在广州经常听到河南河北是什么地方?
广州人称呼珠江南岸(海珠区,但不包括同是珠江南岸的原芳村区和番禺区)为河南。相对应,珠江北岸就称为河北了。河南是自古以来,以珠江为界,由河北的城内以及西关称对岸的一片土地,狭义的河南是指南华路、同福路一带,广义的河南指现在整个海珠区。“河南”的名字比 “河北”更专有,因此直到二十...

河南有哪些外地人接受不了的美食?
要说河南哪些 美食 这个范围就大了,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就说说我们老家的吧。 我们老家有一种 美食 ,营养价值高吃起来又美味的当然是毛鸡蛋了(又名钢化蛋)!可能是有些朋友接受不了。我一个本地人都好多年不敢吃。 还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到这种食物,那时候我才十来岁,忘记去干啥了,和家里人一起去老城,到中...

陕西宝鸡市这座城市为什么河南人这么多呢?
河南人第二次大规模逃亡宝鸡,是在1942年夏至1943年春。据当时估计,有300万河南人西出潼关,这些人中,有数十万来到了宝鸡。经过这两次大移民后,当时的宝鸡城区,河南人的数量与当地人相比,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也就是从那时起,宝鸡开始被称为“小河南”。百万河南难民,来到当时仅有数千人的宝鸡...

黄河以南 可能有你不知道的 河南风土人情与人文风貌
或许,一切都是文人笔下的无心之过,影响的却是很多人对河南老铁们的客观认知,躺枪的河南老铁们,有的知道有这么一个文人作品的传说,大多数人是在不知道的前提下躺枪的。他们只是感觉到被喷,被妖魔化,并不清楚为什么被妖魔化。 笔者祖籍上海,虽然很小就离开了上海,第一次听到这个传说,却是上海的一个文人前辈讲的...

河南一乡镇:在当地名气很大,但名字外地人一读就错
说起缑(gōu)字,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缑用作姓氏,总人口数在大陆也为列入前三百位。因此,很多外地人在第一次看到缑氏镇之名时,都不免会将其错读成(hóu)氏镇。今天,小南就来跟大家聊一聊缑氏镇。缑氏 历史 悠久,因系春秋时期周灵王缑姓皇后的诞生地而得名。西周时为缑邑,秦统一...

河南人口为什么这么多
完颜亮时期,金迁都到中都,就是今天的北京,于是金国在东北的很多人跟着南迁到了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南、河北等地,而人口的主要来源就是金的猛安谋克。这算是河南人口第一次大规模增长。 这里说一下猛安谋克制,属于金国户口的一种主要形式。金当时建国后,把牧民编为猛安谋克。300户为一谋克,10个谋克为一...

朔城区15715274330: 河南话好听吗?还是听着课得劲? -
寸秆参七: 也许外地人听到河南话觉得不好听,但是河南人听河南话很舒服,尤其是在外地,听到河南话就是听到了乡音,更是亲切,特别动听.

朔城区15715274330: 外地人听不懂河南话正常吗? -
寸秆参七: 很正常的,河南方言味还是很重的

朔城区15715274330: 河南话好不好听呢?为什么? -
寸秆参七: 听着心里特别的舒服和顺畅

朔城区15715274330: 河南人不可怕为什么在外地,鄙视河南人河南人,打工不要河南的干什
寸秆参七: 说实话 哪个地方都有好人 哪也都有 下三滥 我是北京的 有的 北京男人 也 很野蛮 女人也满嘴脏话 只是说 有的 不是说 全都这样啊 因为工作 原因 去过很多省市 接触过很多外省人 而且是长时间 生活在一起 每个地域的人 都有自己的特性 自己的劣根

朔城区15715274330: 河南人为啥有时听不懂河南话?
寸秆参七: 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语言.一个地区内的方言也有区别,所以,河南人听不懂河南话一点也不奇怪.再大一点说,中国人都能听得懂所有中国话吗?就是这个道理.

朔城区15715274330: 河南的风俗是什么 -
寸秆参七: 1 爱情方面:提到它-得有媒人,也就是拉红线的人,他(她)先和你们双方说哈~接着就是见面 小见面--大见面 小见面:就是让你俩独处一室,亲人在外面等着.让你俩谈谈心,感觉一哈,怎么样. 大见面:也就是小见面成功的基础上才有大见...

朔城区15715274330: 我有一次听广播,里面主持人说的是河南话,叫什么地方话广播,请问谁知道是哪个? -
寸秆参七: 方言广播在其他城市很多的,比如西安就有陕西话的广播节目,河南这地方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有河南方言广播,应该是很正常的.我20年前以前在深圳也主持过类似的方言节目,就是为了给在当地打工或者生活的外地人找一点亲近感.以后这样的节目可能会更多呢.

朔城区15715274330: 在外地 听不动别人说的方言 有什么感觉
寸秆参七: 难受啊 好像别人可以光明正大地在你面前搞地下活动 或者被排挤在外,却又很想融入

朔城区15715274330: 我觉得我们这儿的方言特难听,所以我都不说.有人跟我一样的吗? -
寸秆参七: 方言再难听也是家乡的话,平时和老乡讲讲方言也很好,而且河南话很难听吗?我不觉得啊,放宽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方言也是一种传承😁当然为了让外地人能听懂在和外地人说话时还是要说普通话

朔城区15715274330: 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为什么那么大?是河南新乡市人到临近(汽车一小时左右)的焦作修武县,那里的人说话,听起来就觉得吃力了.听同省安阳林州人说话 ... -
寸秆参七:[答案] 你所说的几种方言都属于汉语官话方言,彼此是较为一致的,理论上可以通话,差异不算很大.汉语在语言学分类上相当于一个语族的地位,如同日耳曼语族(包含英语德语等语言)、罗曼语族(包含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语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