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管理的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和人性化

作者&投稿:哈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实现人性化管理模式?~

 单纯的法治往往会使活生生的企业变成一潭死水,员工变成机器,缺乏创新能力,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企业在建立法治的同时,需要融入人性化和柔性化管理。对此,我们称之为“人性化法治”的管理模式。


  “人性化法治”不是人治和法治的简单相加,而是建立在严格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基础上,充分意识到人是企业的主体、创新的根源,强调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关注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以提高企业的凝聚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现代管理模式。

  人性化法治有三重内涵。首先,它是建立在严格管理思想和科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的,以理性的契约、法规来整合个人利益,协调各种冲突,实现公司组织的目标。它具有法治的基本特征,如高效的业务流程、合理的管理平台和科学的决策体制等。其次,它是“以人为本”的法治,避免了单纯法治的局限性。仅仅用严格的制度来约束人、管理人的管理方式是被动的,往往造成每一个成员仅按照契约和岗位责任制来履行自己的职责,不会去主动承担其它必需但尚未规定的工作,从而限制了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无法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第三,它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凝聚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人才是企业竞争的第一要素,未来市场是变化越来越快的市场,而创新将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将人和制度结合起来,促进企业的进步,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家高科技公司用自己的实践诠释了人性化法治的管理模式。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是进行商业软件的开发。在抓好公司业务发展的同时,建立了一套详尽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每一个商业软件的开发,都由开发人员、质检人员、市场人员、客户代表等组成的团队,采用已经被实践所证明的科学开发方法,并进行严格项目管理。同时,公司又为员工创造了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允许适当的弹性工作时间,每个项目结束都给员工相应的“创造假期”,通过公司内部的“梦想成真网”把员工、客户、公司的职业追求融为一体,使员工和公司始终站在技术的最前沿。

  除了对企业的内部行政管理制度实现人性化法治外,许多企业开始注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性化管理,希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最大的互动性。原来,许多国有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调配,通常都由领导层说了算,似乎员工服从组织上的安排是天经地义的事,企业较少会考虑员工心中的想法和发展需求。现在,国有企业在进行内部重组时,采用竞聘上岗的方式来实现员工与企业在岗位安排方面的双赢,员工的上下岗不再是组织安排的结果,而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况下,凭借自身能力开展竞争,增加了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对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

  人性化法治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源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从对不同规模、不同发展时期的企业的咨询服务中,我们发现企业管理从人治到法治,再到人性化法治的发展,与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紧密相关。在企业的创建期,创始人通过技术创新等切入点进入市场,常常带有鲜明的人治特色,依靠个人的威信、能力等领导企业。在成长期,企业逐渐为市场认知,大多呈现高速发展的形态,单纯的人治已经不能满足日趋庞大的企业的管理需要。企业进入成熟期后,已形成规模和规范化运作,增长速度开始放慢。如何既保证企业的稳健发展,又保持企业的青春活力,以应对来自灵活小巧的新兴公司的挑战,成为企业管理的新课题。人性化法治成为企业在这一时期的有效管理模式。

  那么如何有效实现人性化法治呢?我们曾对企业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管理变革在企业转变的各个层面都有重要影响。针对不同企业现状,管理变革的重点各不相同:有的是依托企业文化建设,凝练充满人文精神的企业文化;有的是通过绩效考核系统把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企业战略融为一体;也有的是悉心为员工服务、培养员工与企业的感情亲和力。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在规范化、系统化的科学管理基础上,真正地把企业组织看作是一个由全体成员构成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同呼吸、共命运的有机整体。

  前述的C公司运用业务流程重组转变管理,成功实现了人性化法治。业务流程重组不仅帮助该公司实现了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系统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组织转变,而且帮助员工实现了为适应新环境而经历的个人转变。员工能够理解组织转变对个人造成的影响,总结过去的经验,为潜在的损失作好准备,克服恐惧和抗拒心理,尝试转变并确认新的角色,开始建立新的价值观,并接受转变实施所带来的切实益处。转变管理提高了员工的向心力和自我超越意识,不但使组织转变更为顺利,而且使员工主动为公司发展出力献策、不断学习提高、自觉的多做贡献。

  实践经验表明,单纯的法治不是企业管理的终极模式,制度的完善与人的提高相互作用,是螺旋式上升的一个关联体。人性化、柔性化管理与法治化管理之间的尺度和平衡,造就了动态的企业管理模式。从人治到法治之后,企业管理仍有新的自由空间,即人性化的法治。这种建立在严格管理思想基础上,充满人文精神,以人为本,追求创新的管理模式,将是制度与人的完美结合,是知识经济的诺亚方舟。

日本是世界人性化管理的楷模,值得所有国家管理界学习。以下是《亲历日本企业管理》作者赵淑清的一篇文章,转载如下,供参考学习:
学习日企 ;从关注客户到关注员工
在日本企业工作15年终于回国后,我听得最多的管理话题无非在两方面:从老板角度谈,总是谈企业要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要做大、上市,云云;从企业员工角度谈,则很多都在抱怨老板是资本家,表示自己不可能一心一意为其卖命,等等。
  而我在日本企业里,几乎没有听过类似的观点。日本企业中最多、最优先研究的课题之一是:“消费者的期待是什么?”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总是反复探讨这样的话题,因此他们基本有一个共识——消费者期待企业要能做到两条:
  第一,企业要值得信赖和令人安心。信赖的根本途径就是严格按企业所“承诺”的提供服务;令人安心则是指,企业都会相信,消费者的要求大多是合理的。
  第二,企业要提供高效和周到细致的服务。“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去想、去做,才能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这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灵活对应”便是高效服务的灵魂。而这些工作都需要人来完成。本质上说,企业成也在人、败也在人。日本企业管理中重视的是激发全员的工作激情,让员工以高度的责任感为客户、为企业尽心尽力。
  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基于信任用人
  用一句我们非常传统的话说:“士为知己者死”。
  员工尽心竭力为企业工作的热情如何被激活?最大的秘诀就在于他“被信任”。这里特别要提到的,不是只有管理人员“被信任”、“被重用”,日本企业的基本观念是“信任人”,也就是每一位员工都被作为“人”而得到信任、尊重。只有关注全员的工作能力,才可能使每一位员工都迸发出活力,发挥特长。这就是日本企业用人观的特点。
  日本人常说:“生意的成功与否,完全看主管用人的态度,是信任员工的能力,还是否定他们。”日本企业的成功、日本制造的优秀,是因为他们认为员工都是优秀的,这样的价值观传导给了每一位管理者,这是使企业越做越强的驱动力。
  “主管用人”的态度,根本来自企业的用人态度。如果老板总认为:“员工就是来挣我的钱的、不会和我一心,我要处处防着他”;员工就会考虑:“这老板会不会坑我,我如何才能让老板的承诺兑现,我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双方为此整日提心吊胆,甚至积怨在胸,那怎么能快乐地工作呢?
  假如我们把员工当成顾客来看待,我们就会变得心平气和,就能更加客观地重视他们。正如顾客往往有权利提出一些无理要求一样,企业主应该怀着感激的心情去接纳员工。当然,老板可能不喜欢总是评价公司的员工,却喜欢不断出主意的员工。不过,既要用人,就不能苛求,尤其不能存有“让别人替自己效劳”的心理。
  那么,是任用主管把员工管住,“给我干出活儿就行”,还是通过主管去传递企业对员工的关爱和帮助员工成长,这对企业长期的竞争力是会带来不一样效果的。信任的背后,所有员工都能感受到“被尊重”,在此基础上他才能产生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竭尽全力地完成好他的工作。
  重视团队协作
  在我所工作过的日本丰田电气配件制造企业里,协作是其根本特征之一。而协作的基础就是相互信任,由信任达成了彼此的责任和帮助。那么,凭什么建立信任?公平。当员工感到所在企业是一个公平世界时,他会表现出很强的奉献精神。公平造就信任感,促使员工自觉行动,这才增强了企业成功的砝码。
  日本企业一线员工的收入和工长、科长的收入相差是不大的,基本也就两倍左右。为员工营造一个公平的世界,企业也基本没有计件工资制。他们认为,员工由计件工资制得到的奖赏,不过是对他具体工作的肯定,而非任何其他,如:忠诚、资历、创新等。久而久之,员工就会得出结论:只有那些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关的活动才是重要的,其他都不重要,这就会使员工逐渐忽略工作的其他重要方面,如:创新和奉献精神,甚至会带来企业内部的无序竞争、相互排斥,最终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在日企看来,产品的“不良率低”是理所当然的,完成规定的量化指标也是份内所应当做到的。因此,对仅仅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相关活动从不奖励。而工资政策中也从不把奖励个人放在首位,尤其过分奖励个别的高层管理者,他们认为这会给企业员工之间的友好相处带来麻烦。对员工的工资政策,看重的是公平合理原则,而不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那么,他们注重奖励什么、鼓励什么呢?奖励相互协作的团队,鼓励团队精神。这里,就有一个激励制度的公正性和导向性问题。
  为员工营造一个公平的世界,首先,日本企业做到了工作岗位从不固定给某一个人,而是轮换干,不好的工作更要轮换着干;再者,给员工分配略高出自己能力的工作,以唤起员工的好奇心、挑战心;更有,注重培养多技能员工,而培养人的能力和特长是对每一位员工而言,锻炼机会也是对每一位员工而言的。这些就体现了尊重、给予发展机会、一视同仁。
  日本企业在工作中主要考查员工的忠诚度(鼓励奉献精神)、资历深浅(鼓励长期工作)及所提改善方案被采纳的比率(鼓励创新)。国内企业对团队打造常有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合伙完成一件工作就算了事。殊不知丰田管理模式要的是智慧共享的相乘效果,就是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把自己哪怕是一点点的想法都告诉大家。这样一来,所有人员就可以一起消化、吸收这些各自为战时想都想不出来的各样想法,团队的思考量就会成倍、几倍地翻大。
  当一个新员工注意到他的同事们以团队合作为己任时,这个员工就很可能将这种行为视作一个行动准则。在日本企业里,对员工、对问题,从不以惩罚下属了事。日本企业追求“让员工愉快地工作”这一目标,因此几乎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早会不能训斥员工,要鼓劲!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如果不善待员工,员工就会把不满发泄在产品上。
  所以“日本制造”领先是必然的。
  创造温情气氛
  产品质量的稳定取决于员工的稳定。而在企业中创造温情管理的气氛,又是建立在员工需要尊重、渴望被认可基础上的。所以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工作条件、安全保护、环境气氛。我们很熟悉的5S管理,它首先就是在为员工建立一个“温馨的家”。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员工便很自然地了解了企业的创业动机、传统、使命和目标,也就自然产生一股向心力。
   在日企,无论是从哪个部门提升起来的管理者,都要具备能理解他人的能力和热情。
   日本中小型企业的社长上班,往往早上很早就来到公司,早早站在厂门口迎候员工,认真地向每一位上班的员工打招呼问好。即使是对迟到的员工,也不会声色俱厉地批评或训斥,而是说:“今天早晨一定是家里有什么事吧?没关系,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也许公司能帮上忙!”简单的一声寒喧,就使员工感到了企业的温暖。当员工结婚、生子或有丧事时,总能得到企业送的一份礼物和企业主要领导签名的慰问信。如果以团队组合做出了成绩,企业除了对员工进行表扬奖励外,还要向其家人表示祝贺、致谢。
  我所感受到的日本企业,是上下人员之间“亲如一家”的温情气氛。我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我在日本精工工作期间,因为车间大,尽管空调温度设在28度(日本人冬天不穿毛衣毛裤,都是单衣单裤),依然感到有寒意,于是公司就给每个人的腿下方配一个取暖器。一次,我们社长从大阪来考察工作,可能是看到我把取暖器放得太近,就特意关心地提醒我:“注意不要烤伤了。”多年在日企的工作实践,我感悟到,员工受到这样的重视和关心,就会带着诚意、爱心工作,就会思考:假如要保证我们自己购买商品时100%合格,必须在生产时把不良产品消灭在“零”,“如何做会更好”就会成为一种牢固意识;有了对工作的兴趣,它就是创新的源泉,员工就会发现许多改善工作的好方法,就会从根本上忠诚于企业。
  日本制造业大都经历了从经营需要“留住员工”到“为了员工的生存而经营”这个历程。员工一旦被企业录用,各种保险都会按照国家规定和公司承诺来办理。员工对企业自然抱有强烈的依附感,把企业看作是个人生活的依靠和一生事业发展的基地。因此,员工的利益和企业完全拴在了一起,企业与员工真正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员工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的紧密相连,就使员工非常关心企业内部的分配关系,也就能促使员工关心企业的发展与成长,反过来,员工也更愿意并安心在这里干下去。日本企业能够留住员工靠的是:态度、情感、事业。
  我还想强调一点,企业用人“以适当为好”。如果仅仅注重高学历,招进来的人其才能不能得到发挥,他就会认为这个企业不好,也会给企业带来累赘。如果招进的是一个普通人,他就会感觉这个公司还不错,就会尽心尽力地工作。我曾带在华公司的实习生参观汽车部件的设计部门,当我告诉他们这里从事汽车部件设计的人员有很多是高中毕业时,他们几乎都不相信。而日本人常说“我就不信教不会他”。所以,吸引求职者、留住员工不只是靠高薪,而是靠企业的经营形象,还有管理者的决心、热心与诚心。事实上,有很多员工就是因为“我们老板不错”而留下来的。
  员工参加管理
  我曾工作过的企业,每月都会公布经营状况,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对影响企业利益的重大问题和决策发表意见。比如:我在车间看板管理版上看到,“我们生产的丰田安全气囊,出厂价是17.68万日元,假如我们有不良品流到订货商手里,所要赔偿的将不只是17.68万日元,而是一部汽车的造价”,等等。
  在日本企业中,重要的问题一般都需要经过全体员工反复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最后实施。而绝没有“少数服从多数”这个概念。比如:丰田汽车出现质量问题被召回时,订单减少,使我所在的企业陷入“是否通过关闭一个分厂来渡过难关”的艰难选择。关闭一个厂就意味着1000多名员工下岗,这时候,经营者把利他之心、关爱之心、慈悲之心放在了经营的核心位置,认为遇到经济萧条、工作量减少的时候,全体人员应该一同渡过难关。基于这种思想,该企业最后决定以取消企业全体员工的午餐费来代替关闭这个分厂的决策。这种大家愿意团结起来、共同承受和应对困难的举措,是不是我国企业应该借鉴的呢?
  正是有着一心为员工生存而经营的思维方式,员工也没有辜负企业的厚望,“质量不是100分就是零分”——每位员工心中都有这样一把尺子,时刻在丈量着自己的心。“质量管理就是人品管理”,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追求精益求精的同时,员工抱着神圣的信誉感、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给消费者呈现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们国内的企业,“以挣钱多少论英雄”的短期思维颇为盛行。我们很多企业往往在员工的薪水上又过分纠结,殊不知情况往往是:从材料的入厂到产品出厂,各个环节上的浪费其实远远大于支付给员工的报酬。而拥有高度职业道德的员工,就好像“良马见鞭影而行”一样,会自然而然地替老板节约成本,并打造最优秀的产品!
  日本企业管理者的观念是,通过人性化的软件管理,企业可以得到持续发展。规章制度也只是管理者的一种可选择的方式。他们认为应该鼓励部下积极工作,但绝不能强迫部下表现出色,做出成就。只有部下心甘情愿,心情愉快,才能产生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所有积极的方面才会朝着一个方向运动——保证产品质量。管理

自《科学管理原理》发表以来,管理理论的发展已经有100年的历程。回顾这百年历程,管理学科的发展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是在科学理性、制度理性和道德理性三者之间寻求一种“最优解”。笔者认为其实质上是在规范化和人性化管理中寻求最佳融合方式。规范化也可以叫做制度化管理思想,其代表人物如亚当-斯密、泰勒、法约尔、马克思-韦伯-过程学派、数量管理学派等;人性化管理思想经历了罗伯特-欧文-艾伯顿-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弗洛姆等-社会系统学派、决策学派等不同阶段的继承和发展。管理就是追求二者的有机融合,建立人性化的规范管理机制。那么如何兼顾人性和规范,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呢?本文拟探讨这个问题。

一、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内涵及关系

管理百年的发展是从亚当-斯密追求效率开始的,换言之,是追求管理的规范化。规范化管理是指企业依据完善的规章制度,实现管理的流程化和标准化,提高管理的效率。企业规范化管理具备以下十个特征:决策程序化、组织系统化、奖惩有据化、业务流程化、管理行为标准化、控制过程化、绩效考核定量化、措施具体化、目标计划化、权责明晰化等。

当泰勒以及秉承他的思想的后继研究者如亨利-法约尔和韦伯提倡的科学管理因忽视人的基本需要而导致的劳动效率不高的弊端暴露无遗时,人们开始将研究的视线投向别处:社会因素及人的情感需要而诞生了后来的霍桑实验,以及后来的马斯洛、麦格雷戈、弗洛姆,他们对人性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强调组织要进行人文关怀、满足员工的多层次需要。这就诞生了人性化管理的模式。所谓人性化管理其内涵就是管理从人性出发,在管理中应该尊重人性、体现人性,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人在管理中主体地位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

纵观百年管理思想的发展,从亚当-斯密到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无非都是在讨论的一个规范化和人性化的话题,综其目的就是找到两种管理的最佳点,实现管理效率的最大化。所以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不是矛盾的,而是辩证的统一体。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人情化管理,更不是任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严格的企业制度作为管理依据的,是在科学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科学的管理制度则是企业真正实现管理人性化的基础和前提。人性化管理要靠科学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和落实,科学的管理制度必须体现出人性化。实质上二者就是管理的“道”与“术”的问题。管理的“道”是管理思想、总体战略和行为准则的概括和凝练,为人们提供思想原则和行为准则;从本质意义上讲,管理的“道”即是管理的人性化,是统领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及从内心真正激发人的潜力的原则、理念,而管理的术讲的是方法、技术,它要求具体、量化、明确、及时、有效,它讲究具体的管理方法的运用。道与术是不可分割的,两者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实现管理的目的。

二、道术有专攻:规范化和人性化不同的管理方式

企业规范化追求管理的精细化、规划化、标准化、制度的完善化,人性化管理注重人性和情感因素,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两者有不同的侧重点。

(一)道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强调构建和谐的团队文化,突出以人为本

美国著名管理思想家丹尼尔-A-雷恩说:“人们并不是理性的,而是由本性支配的,因而通过理解这些本性,就可以揭开迄今未探索过的心灵的秘密。”因此,仅有完善的制度和标准化的管理流程是不够的,人不是机器,不能完全受制于组织。任何好的企业理念与竞争战略,都需要员工来实现。而员工的态度与士气,决定了理念与战略的实现程度,决定了企业的执行力与竞争力。为此,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员工身心健康,确保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优秀的组织和企业始终秉持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体和共创共建共享的管理原则,在关心员工上做出一系列的努力:比如在关心员工上,要积极提高员工饮食质量,建立健身活动室,组织员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学习活动,培养员工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管理体系,确保员工心理健康。在工作理念上,推行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制定任何制度、出台任何措施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各方面需求,在实施管理中要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切实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2.推行参与管理,加强团队交流。在管理中要鼓励员工参与,坚持上下结合、员工参与,充分发扬民主,多方听取意见,确保决策科学性,增强员工的主人翁地位。通过各种鼓励参与管理方式,广泛征集员工提案,寻找解决措施并给予落实。问题及时公开,各项工作阳光操作。将干群沟通制度化、经常化,在坚持好民主生活会的同时,建立团队成员谈心谈话制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注重主动沟通、加强协调,充分讨论,统一认识。领导要带头提倡“群策群力”,不搞“一言堂”,开诚布公,坦诚相待,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比如中石油吉林石化染料厂通过积极拓宽多种渠道为员工参与民主管理提供方便,设立了包括“知厂情”、“议厂事”、“督厂行”专题栏目的厂务公开板,拓宽了工厂与员工沟通的渠道。

3.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鼓励员工能力提升。日本学家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揭示,只有当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一致时,个人的能力才能发挥到最大。为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在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告知员工组织的战略愿景,把员工的职业发展和组织发展趋向一致,要在实践团队核心价值的过程中,让员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为组织献计献策,在奉献中实现了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的有机统一;鼓励员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培训福利,建立学习型组织,从而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上进的精神和潜力。

4.突出文化的凝聚作用。文化是团队建设的动力源泉,团队文化具有凝聚、导向、吸引、约束、规范作用,可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实现文化的无形约束和规范作用,切实提高各项制度的执行力。企业要积极创建企业文化,坚持把文化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持续创新生活,狠抓教育实践,在开发企业的同时开发员工心田。

(二)术为用,实施规范化管理强调标准化的工作流程

规范是管理的原则和基本,完善的人性化管理要有完善的制度和标准化管理流程为保障。

1.制度标准化,措施具体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工作的保障,是执行到位的催化剂。规范的管理源自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具体的管理措施。世界知名的企业都是建立在一套完善的标准化制度基础上的。比如麦当劳、肯德基,连油温、汉堡出售的时间限制这样的细节都规定的非常清楚,再比如宝洁公司,光分销系统的员工手册就有28页,对产品和销售做出完整和系统的讲解,并对销售人员的职责和管理详细规定,甚至如何处理客户的投诉的方法因不同的情景就有十几种。这样明确、详细的规定保证了这些世界500强企业经久不衰。

2.决策程序化,执行规范化。再优秀的规章制度如果不能执行到位也是空谈,规范化的管理要求有清晰的管理流程。为此,企业要制定完备的决策程序,一切行为均按规章操作,决策快速、流程标准。比如日本丰田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推行设备现场管理整顿、整理、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等6个步骤,以实现设备操作、整理规范化。

3.业务流程化,控制过程化。组织运行要以流程的方式进行梳理,明确责任,按照业务流程定岗定编,明确奖惩激励措施。凡是跨单位、部门和岗位的工作,必须梳理成运行流程来管理,并明确界定每一个单位、部门和岗位在流程中的责任。在整个过程中主管和员工必须共同监控过程,建立完善的工作汇报制度,做好计划。以胜利油田海上采油队为例,海上采油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采油、输油、注水、变配电、生活保障等人、设备、技术各个系统,他们必须协调运行、步调一致才能实现平台的安全稳定生产。在这个过程中,主管和下属要各司其职,共同担起责任。在生产管理上,该管理区将平台整体功能按系统分布、主要辐射范围和功能关系,独创管理模式,将整个管理系统划分为输油、机电、注水、技术、保障五个子系统,各负其责,各尽其能,构成一个上至平台经理,下至岗位员工的分工合理、层层负责、级级监控、运转协调的组织网络。

4.绩效考核定量化,权责明确化。量化考核每一个岗位工作,考核要素和权重要体现贡献和企业发展。权利责任明确具体,保持相对稳定,达成共识。针对每个岗位,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完善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全员素质。建立以岗位人员动态效绩考核为主体的保障体系,按照定岗定责的原则对员工的日常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按工作效绩取酬并且狠抓管理制度的梳理完善和执行落地,推进实现工作考核内容指标化、工作考核要求标准化、工作考核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在具体的权责落实上,推行“关键要害装置管理承包制”,明确承包人的责权利,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责任体系,做到权责明确,奖罚分明。

三、道术结合:融合人性化与规范化制定不同阶段最优管理策略

在管理学理论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学习型组织、竞争优势理论、企业文化理论以及前述各个学派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推进,人性化和制度化管理呈现出融合的趋势,在充分考虑人性的前提下设计制度成为一种必然。但是在企业不同阶段,在管理上对人性化和规范化的要求的程度也是有着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讲,企业发展阶段可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持续发展期。要建立的人性化的企业规范管理体系,实现二者的协同和融合,就要在不同阶段把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融合,依靠无缝隙的沟通协同制度,实现集体契约的最大共识,使管理更加高效、灵活、人性、规范和可持续。

1.创业期:最优的管理应该是沟通全方位、关注核心业务规范化的管理。企业创业之初,企业组织和流程不正规,但由于目标一致和创业的激情,大家能高度团结,创业的核心人物能够对每个人施加影响,在管理制度中,要调动员工最大限度的参与,搜集员工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全方位沟通实现最大限度的集体共识。在这个基础上,制定的规章制度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能够保证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的规范即可,从而使得组织成员的活力和创造力转化为完成组织使命的活力和动力,使组织成员的事业成功汇集成组织事业的更大成功。为此,要搭建多样化的交流平台,拓展情感沟通渠道,听其言、知其行,对员工的工作给予肯定赞扬,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从而在工作中充分施展其自身才干,促进企业兴旺发达。

2.成长期:最优的管理是导入全面规范管理并考虑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最大限度的整合管理。在成长期,企业业务快速发展,人员大量增加,跨部门的协调越来越多,并越来越复杂和困难,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组织均衡成长和跨部门协同,仅靠人与人的信任和激情已经不够了,企业必须在关心员工目标发展和公司目标的契合的同时,着手企业全面规范化建设,全面规范化是保证成果,夯实基础,保证下一步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在成长阶段,通过满足员工身心多方面发展需求的制度体系,会激发员工热爱自己的企业,激发员工为企业的前途和生存献计献策,由此企业的各项管理措施、任务目标就会得到落实。同时,最大限度地把组织的目标和成员目标共同凝聚在一起,并把这种契合的目标变成组织的规章制度,体现组织全体成员的共同意愿和组织目标、任务的要求。通过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员工的职业发展与企业战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相一致。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和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员工提供及时的、更多的培训机会,实现企业现有人力资源存量的增长和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和合理化。

3.成熟期:最优的管理应该是制度完善、流程优化、符合人性的且考核量化、奖惩有据,鼓励创新的民主管理。由于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渐渐淡薄,企业组织和流程已经逐渐固化,流程运作规范,效率低下;部分企业因为不能持续管理创新由封闭逐渐走向衰退、灭亡,也有部分企业经过剧烈的业务变革和管理的优化走向可持续发展阶段。这个时期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和标准化的流程作为基础,实现绩效考核的量化,决策符合程序,权责必须明确,管理行为要标准,达到愿景设计、沟通交流、授权支持、跟踪考核和酬赏兑现五个方面有章可依、有法可循。要控制整个管理的动态过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要共同将工作分解的规范化、标准化,并通过双方的监督,评估考绩及适时反馈不断地规范管理,全面提高一个组织的整体高效执行力。成熟期随着企业管理制度的标准化、流程化,企业成员更渴望公正,组织只有遵循公正的原则,才能取得组织内员工的共识和认同,使出台的各项措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进而顺利实施。特别是在关系到员工个人的绩效结果时,公正的考核制度使最大程度的员工受益,这种规范才能取得各利益集团的广泛支持和配合,这个时候就要求绩效考核的公正、公开、公平。要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切实从根本上、制度上保障企业绩效考评的客观性、科学性和考评结果的可靠性。考核指标尽量以可量化的、可实现、可观察、有时间限制,在确定考核指标时,要体现员工对组织的贡献,便于横向比较,须按照流程来制定奖惩激励措施,针对流程的最终效果来实施奖惩,而不是针对具体岗位个人来实施奖惩。

4.持续发展期:最优的管理是实现文化的管理且考核量化、奖惩有据,鼓励创新的时期。持续发展期是一个企业各种管理制度成熟、运营规范而又有一定底蕴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管理制度具体、规范、成熟且已经传承为员工的一种习惯,内化为员工的一种准则,企业实现了辩证吸收并优化外来的管理制度成符合自己企业实际情况的完美效果,这个时期的最优的管理是实现文化的管理。首先应该给予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内部管理的灵魂,文化可以塑造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营造员工集体认同的氛围,可以形成无形的规范行为。这个时期更侧重于关爱每一个员工,努力营造出宽松、舒适、张弛有度的和谐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干群关系;要通过丰富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业务生活,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通过文化的规范和导向能力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总之,人性化的制度和规范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最终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组织的最大利益。正如李嘉诚所说:“将人情与制度管理结合,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员工积极性,使企业永葆生机和活力。这是知识时代对企业发展的要求。”


如何使管理者的决策制定更加有效
使管理者的决策更加有效,就是有一套规范化的程序,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步骤:1、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2、通过预测分析,拟制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3、通过评估论证,进行方案优选。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要明确地划定为几个阶段,确定规范化的决策程序,这是由现代决策本身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如何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如何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大贯彻执行力度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科学的积极的制度的建立,能降低“风险”、坚持“勤政”、促进“发展”。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牵制制度,...

如何让培训机构的教务管理更规范
统一管理,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操作,建议可采用管理软件进行统一的管理。

浅谈如何建立完善后勤规范化管理体制
规章制度是实施后勤规范化管理的依据,要按照要求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明确后勤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标准制度、方法原则等,为后勤管理的顺利运行奠定基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形成符合实际的、更加规范的管理标准体系,使后勤工作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还要对规章制度的空白进行补充,使部队全面深化后勤...

如何加强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一)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 要想更好地规范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应该使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稳定可靠,这不但是档案管理工作法制化的要求,也是提升其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保证。虽然我国政府针对档案管理工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保证了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基础不动摇,也为档案管理在收集、整理和管理等...

怎样对客户经理进行规范化管理
一、强化培训练内功,提高客户经理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加强岗前、在岗培训,增强客户经理服务客户的能力。必须制定客户经理岗位规范,进行达标考试。可以进行达标升级考试,实施等级客户经理评定,拉开等级薪金差别,鼓励客户经理向高层次努力,提高烟草服务营销水平。另一方面,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应身体力行,适当地与...

如何构建科学化的规范化的经营管理体系
7、权限委让原则 权责对等,工作与权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把工作交给部属时,必须连同权限一起委让。它的结果是,委让者必须管理委让出去的权限。8、分权化原则 权限委让必须遍及组织全体,这是分权化原则。有了分权化制度,就要具备完整的公司管理体制。分权化包含决定及执行。9、目标管理原则 分权化...

什么是最佳管理?如何才能把管理人性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统一整体?最好...
还有,在下班之后,提供一些必要的娱乐设施,让与员工能放松身心。总之,为了满足工作的要求,要有制度,规范,同时,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别把他们当做机器,敌人,尊重他们,并将这些尊重,理解变成具体的一些行动。我想,这就是最合适的管理方法,也是最好的管理方法。(只有理解,思考,没有拷贝)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如何做好团队管理?
3、规划与统整能力。管理者的规划能力,并非着眼于短期的策略规划,而是长期计划的制定。换言之,卓越的管理者必须深谋远虑、有远见,不能目光如豆,只看得见现在而看不到未来,而且要适时让员工了解公司的远景,才不会让员工迷失方向。特别是进行决策规划时,更要能妥善运用统整能力,有效地利用部属的智慧...

如何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规范化管理
继续加强干部的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力宣传防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正确引导干部加强内控、防范风险意识,纠正干部对防控机制建设的不理解、不配合等错误认识和倾向,增强干部对防控机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干部充分认识加强防控机制建设,是应对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的各类风险,加强权力运行的监控...

天元区15174813583: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如何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
东方码加味: 科学和规范的前提是流程的优化规范,只有分析流程,优化流程才能做到科学化和规范化,通过科学规范化,再把流程的每个环节事项进行制度化,在企业内部是制度化,不是法律化

天元区15174813583: 企业怎么做到精细化管理? -
东方码加味: 我觉得要做到以下5点;1、精细化的操作:是指企业活动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每一企业的员工都应遵守这种规范,从而让企业的基础云做更加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为企业的拓展提供可推广性、可复制性.2、精细化的...

天元区15174813583: 如何实现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 -
东方码加味: 《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加规范、更加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和要求.实现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不仅是企业自身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法律规定的强制性要求,是企业搞...

天元区15174813583: 怎么做好管理体制! -
东方码加味: 1、建立奖惩机制 2、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3、才聚人散,才散人聚 4、走动管理

天元区15174813583: 如何加强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
东方码加味: 一、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争取领导重视一个单位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领导的重视,才能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领导对档案工作的价值和认识程度,决定着他们对档案工作的态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发展.因...

天元区15174813583: 如何更加规范的管理企业
东方码加味: 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严格的执行下去

天元区15174813583: 医 院设备科日常工作该如何提高效率? -
东方码加味: 规范医院设备科日常工作,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能够使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精细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同时,可以通过保力设备的维修养护管理使得成本得到合理而有效的降低,资产管理避免了流失风险,使设备科日常工作深化了管理细节,相应提升了医院的管理价值.

天元区15174813583: 如何让培训机构的教务管理更规范 -
东方码加味: 统一管理,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操作,建议可采用管理软件进行统一的管理.

天元区15174813583: 设备科怎么建立流程化管理吗? -
东方码加味: 设备科作为本单位的设备归口管理部门,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提升生产生活服务保障能力,是设备科的核心工作.设备科需要建立流程化管理,以标准化、规范化的处理各类工作. 流程化建立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行政管理职能的流程化.主要...

天元区15174813583: 如何加强质量管理制度 -
东方码加味: 原发布者:a18337915111 陕西西北发电检修有限责任公司中电(普安)综合管理制度批准:审核:编写:二零一七年十二月设备巡回检查制度1.总则1.1遵守甲方设备巡回检查制度,根据本项目特点,制定具体的巡回检查管理制度,确定巡检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