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作者&投稿:姓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别董大写作背景~

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原诗:
《别董大二首》唐代:高适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释义:
其一: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其二:
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扩展资料:
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别董大二首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写作背景:

公元747年的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了朝庭,他的门客董庭兰也因此离开长安。同年冬天,作者与高适在睢阳见面,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赏析:

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扩展资料

《别董大二首》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

千里的黄云遮天蔽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落下。你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全天之下有哪个不识你?

就像鸟儿般也会自伤自怜,离开了京洛已经有十几年。大丈夫岂会心甘情愿贫贱,今天相逢却掏不出酒钱。



创作背景: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他的《别董大》之二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他的《别董大》之二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写作背景:
关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认为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客董庭兰,是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音乐圣手。高适在写此诗时,应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他的《别董大》之二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这首诗是诗人给琴师送行时的赠言。首句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上风卷尘沙入云端的独特地域风光。“白日曛”三字给辽阔的黄土高原增添了迷茫暗淡的色彩。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 ”,写出了送别的时令和气候。作者写天气骤变,也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朔风劲吹,大雪纷飞,本来已经够凄凉的了,耳边又传来鸿雁的阵阵悲鸣,则更令远行人大有孤雁离群之孤寂无依感。雁总是群飞的,它使整个画面都沉浸在依依惜别的感情氛围中,令人在鸿雁的悲鸣声中联想到友谊。 “莫愁前路无知己”是安慰董大在前进的道路上处处都会遇到知心朋友 ;“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第三句的补充,又是对董庭兰盖世美六誉的赞扬,也是对友人光明前途的预言。

写作背景:

公元747年的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了朝庭,他的门客董庭兰也因此离开长安。同年冬天,作者与高适在睢阳见面,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赏析:

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扩展资料
《别董大二首》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

千里的黄云遮天蔽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落下。你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全天之下有哪个不识你?

就像鸟儿般也会自伤自怜,离开了京洛已经有十几年。大丈夫岂会心甘情愿贫贱,今天相逢却掏不出酒钱


别董大 这首诗 描写的 是什么季节从哪些
《别董大》这首诗描写的是冬天,可以从“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看出。原文:别董大二首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译文:黄云蔽天,绵延千里,太阳黯淡无光,呼啸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

别董大的写作背景
前两句写漫无边际的层层阴云,已经笼罩住整个天空,连太阳也显得暗淡昏黄,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队队雁阵,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如此荒凉的时候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但此诗的情调却明朗健康。后两句劝董大不必担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不会示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物呢?...

别董大写作背景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

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八单元《别董大》怎么预习
为了在教学中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的去感悟诗情,我通过引导学生课前、课上阅读补充资料,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丰富古诗内容为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体会使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作铺垫。 3、通过角色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走进送别的场面,让学生思考董大的忧愁是什么,你...

望别董大的古诗
董大二首 [ 唐 ] 高适 qiānlǐhuángyúnbáirìxūn 千里黄云白日曛,běifēngchuīyànxuěfēnfēn 北风吹雁雪纷纷。mòchóuqiánlùwúzhījǐ 莫愁前路无知己,tiānxiàshuírénbùshíjūn 天下谁人不识君。liùhépiāoyáosīzìlián 六翮飘飖私自怜,yìlíjīngluòshíyúnián 一离京洛十馀年。

离青别绪的诗?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

苏轼《独觉》全诗的赏析,特别是诗中的字要有注释,谢谢。
作者的情感可以从诗的题目“晚泊岳阳”看到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背景——在外漂泊;再从“失江路”“月下归”等词语中可以理解出作者的思归的无奈凄凉的情绪,从而概括出作者凄凉无奈的思乡之情是诗歌的主题。 表现手法可以从诗句中察觉到,因为诗中句句写景,而句句含情,所以可以判定所用的手法应该是借景抒情,或者触景生...

文言文翻译《旧五代史·张存敬传》
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大顺二年,为诸军都虞侯,佐霍存董大军收宿州,以功奏加检校兵部尚书。太祖东征徐、兖,存敬屡有俘斩之功。凡受指顾,皆与机会,矢石所及,必以身先,太祖尤加优异,以为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

小学分类名言古诗,,拜托啦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 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 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 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 315 首表达了变革社会 的强烈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 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 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其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客居在杭州。下了三天的雪,湖中人、鸟和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大约八点以后,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怀中拥着火炉,准备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上下下一片洁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苏堤),...

柞水县18726024349: 高适的《别董大》的写作背景是啥? -
暴玲氨肽:[答案]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他的《别董大》之二可见他当时...

柞水县18726024349: 别董大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暴玲氨肽:[答案]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

柞水县18726024349: 别董大写作背景 -
暴玲氨肽:[答案]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

柞水县18726024349: 别董大的创作背景 -
暴玲氨肽: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柞水县18726024349: 我要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的写作背景、、、急(不能太多.太长) -
暴玲氨肽:[答案] 1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2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

柞水县18726024349: 别董大的全诗大意是什么???急急急!!!!!! -
暴玲氨肽: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

柞水县18726024349: 高氏是从什么时候写下的别董大这首诗的. -
暴玲氨肽: 这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柞水县18726024349: 别董大是一首什么样的事 -
暴玲氨肽: 《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柞水县1872602434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作背景
暴玲氨肽: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维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有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柞水县18726024349: 别董大中的别、董大是什么意思 -
暴玲氨肽: 《别董大》中别是送别的意思,董大指董庭兰,是唐代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组诗共两首,全诗原文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