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格律学堂】第八课(山水诗的景观构成)

作者&投稿:俟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主讲/ 边义

山水是自然的山水,也是历史的山水。山水有大自然的天才造化,也有人类历史的文化沉淀。欣赏山水,当然也包括这两个方面: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 会给予人们各种美的感受,间而引发各种由景象催生的情感; 人文景观 也可以给予人们某些美的感受(古迹、文物、古代建筑之类),而更多的则给予人们以抚古思今的沉思和感慨。山水诗的写作便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复述和感叹,也包含对历史、对世事、对人生的思考和眷恋。

试读唐代诗人胡曾的一首七绝《荆山》:

抱玉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

空山落日猿声叫,疑是荆人哭未休。

荆山即荆涂山,在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境内。抱玉岩,又称抱璞岩,即卞和洞,是荆山一处盛景。抱玉岩有天然卵形巨石横嵌、竖架凌空危悬迭成石洞,洞上方有白云堆,相传为楚人卞和釆玉处,故称卞和洞。此诗前三句勾勒出荆山秋日景象:抱玉岩石洞前积满落叶,清澈透碧的溪水从古至今一直在这样流淌着。夕阳慢慢从远处消失,空旷的山谷传来一阵阵猿猴的啼叫。第二句中至今流三字巧妙引出结句的思古情怀,而一个寒字则为哭未休作了必要的铺垫。

那么,荆人哭什么呢?熟悉和氏壁典故的人都知道,春秋时楚人卞和伐薪于荆山得美玉,他将此玉献给楚王,竟被砍去双脚,他抱着那块玉在荆山下哭了三日三夜。此段记载见于《韩非子.和氏》。显然,诗人在观赏荆山风景时想起了此段冤案,感慨不已。一方面为卞和的不平遭遇深感痛惜,一方面为此种不平遭遇可能还在不断地延续而略感悲哀。

结句的疑字一身兼二义,其一是衔接第三句的猿叫,由猿叫似人哭而想起卞和的哭;其二是衔接第二句的寒水至今流,由寒水还在流联想还有类似卞和的遭遇在延续。此诗以疑问作结,结出一腔忧伤与悲愤,这是咏山水而兼怀古的笔法。

唐代僧人释仲殊的七绝《润州》是另一种写法:

北固楼前一笛风,断云飞出建康宫。

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

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固楼,即北顾楼,在镇江丹徒县北固山甘露寺内。此诗前二句即由“一笛风”先将思古情愫抖出,再把这缕情愫融化到即目风景之中。是先写情,再写景。“一笛风”,出自杜牧诗句“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建康宫”,指南朝故宫。建康即今南京,南朝时为京都。诗人说,北固楼前一曲笛音随风吹来,南朝故宫的废墟,兀的飞出一片旧日的断云。

其实,这片断云就是作者的思绪。什么思绪呢?当然是为南朝的覆灭为国家的兴亡生发一点幽古悲伤。这点悲伤无所寄托,终于融化入蒙蒙细雨之中。悲情入雨化得很淡很淡。但就象一撮盐撒入一碗水中,淡化得无影无踪然入口其味尚在。

睹山水而怀古发幽思,更多的是因了景象的变化而触景生情的。譬如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绝《茱萸湾》:

荒凉野店绝,迢递人烟远。

苍苍古木中,多是隋家苑。

先前曾是花繁似绵门庭光鲜的前朝达官富人居住的风景区,如今风光不再,乃至破败凋零,荒凉绝人烟,唯一可见的,只有苍老的古树,似乎作为时过境迁、人死物荒见证者而残留下来了。此诗抒发的也是家国兴亡朝代更替美梦不常的感伤,但刘长卿毕竟是距隋年代较远的中唐诗人,他不可能亲眼目睹先前隋家苑的景象。因而关于隋家苑的印象,只能是听人所讲或书上所见,情感便少一层贴切而略见浅淡。

再读晚清诗人丘逢甲的一首《九龙有感》,那种对家国兴亡的感伤便有切肤之痛了:

群峰迭翠倚楼间,一角颓云夕照殷。

忽忆去年春色里,九龙还是汉家山。

丘逢甲是生于台湾的爱国诗人,此诗作于《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割地赔款之痛令诗人悲愤至极。因此当诗人目赌九龙半岛的大好河山被割弃时,悲愤感伤的情怀便在诗句中溢出了。“忽忆”二字便是感情溢出的开关。去年的九龙,春光明媚,春意盎然,可今年已变了样,群峰依然层层迭迭有绿树和楼房在稀稀疏疏地点缀着,可垂挂在天边的却是被夕阳照成赤红色的昏昏欲坠无精打采的云团。为何会这样?啊,想起来了,原来是此片国土已沦陷。此诗后二句,于平淡中蕴含沉痛至极的悲伤,而“忽忆”二字有突兀而抖出的妙用。

与此种悲愤而忧伤的无奈相比,为收复沦陷的国土而浴血在战场上的勇士,面对烽烟弥漫的河山,其山水诗则往往带有一股勇气,一种英雄气慨。试读新中国开创者军旅诗人朱德的一首七绝《出太行》: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作者写此诗时,身为八路军总司令,在太行山地区指挥对日作战。诗人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有戎马烽烟的战地生活感受,再加上对祖国河山和祖国人民的热爱,此诗写起来便有一股热血奔涌的气慨。诗的前二句写出太行山的雄伟和黄河的险要,为结句的“慰同仇”必胜信心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起句的“群峰壁立”则不单为写景,也包含有各族人民各种抗日组织奋起反抗的意味。此诗将写景与写情有血有肉地联系在一起,既是优秀的山水诗,也是优秀的军旅诗。

当然,写山水而兼怀古,写山水而兼怀国事,山水景观的欣赏往往便被挤在一个次要的位置上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便不应当归于山水诗一类了。

        山水诗之写景,是诗人欣赏山水景观有动于心而赋形于笔的艺术再现。天地之大,山川之秀,景象之美,让人有夺于目、有动于心者,当因人而异,这叫“境一而触境之人之心不一”(清人叶燮语)。由于融境之心不一,有人善写大景,有人善写小景、中小景。清代王船山认为,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则妙,如“张皇使大,反令落拓不亲”(《姜斋诗话》)。这话有些道理,但过于绝对。因为写大景不同于写小景,不能均以传不传神来衡量得失。小景可以传神,而大景可以览势。大景之气魄,便非小景所能传者。即以王船山本人所举的例句来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给人一种空间无限、景象雄浑、物态苍茫的宏大气势,这是胸襟广大的人方写得出的大景,其气魄足以动人心弦,怎么会有“落拓不亲”的说法呢?其实,写大景也好,写小景也好,只要是亲历其境触发真情而自然溢出者,能感动诗人之心,便也能感动读者之心,人心固一也。这里,我们不妨找几首或写大景、或写小景、或大景穿插小景的绝句来细细品味一番。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

都是豪情万丈、气魄非凡的好诗句。

宋代诗人寇准的七绝《书河上亭壁》四首之三也是写大景的: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这是诗人在黄河岸上远望北方景象。从河面到山峦,自近而远,黄河“波渺茫”而秋山“带夕阳”,眼界宽阔,景象深远。而放眼之际,情思不断。字里行间,显示诗人对广漠浩瀚的北方大地情深无限。“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诗未读完,那脑海中已有雄浑而静穆的景观浮现,可谓兴象深远而具象宛然。

再看唐代诗人杨凌的七绝《秋原晚望》:

客雁秋来次等逢,家书频寄两三封。

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青山无数峰。

此诗笔法与寇准上举诗相近,都是带着思绪向广漠的山川放眼。结尾以景结情,情思邈然。“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青山无数峰”,显示秋原一望无边,而夕阳下云霞荡尽,唯见青山莽莽。一个“乱”字,引一腔乡愁,愁思无限。

写大景也有不露思绪而情隐于其诗中者,举如晚清诗人丘逢甲的七绝《舟中望茶盘山》:

沧波无际夕阳红,孤屿苍茫大海中。

水墨痕浓云脚矮,茶盘山外雨蒙蒙。

诗人曾于甲午战后在台湾组织义军抗日护台,兵败后入广东从事文化教育。此诗写于一九00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成为诗人挥之不去之痛。诗人曾在《离台诗六首》中写道:“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这种割地之辱在他心中激起满腔悲愤,而无力回天又让他心中充满忧伤。《舟中》一诗忧伤之情不着一字,但却由头至尾融于全诗之中。“沧波无际”,“苍茫大海”,“墨痕浓云”,“雨蒙蒙”,尽是灰暗忧郁的色调,这色调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弥漫着、伸延着,景象宏大,而忧伤逐景随形,涌动于诗句之外。这是写大景的效果。

《鹿柴》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是刻画细节的小景。

《竹里馆》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也是小景。

《登城春望》的“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是视野开阔的中小景。

唐代诗人张籍的七绝《秋山》也是中小景:

秋山无云复可风,溪头看月出得松。

草堂不闭石床静,叶间坠露声重重。

此诗写秋山之静,无云有月,有室无人,月光懒散,草堂空闲,周围寂静得连树叶间露水滴落的响声都听得一清二楚。这种刻画细节写小景的手法同《鹿柴》相似。

清代诗人姚范的一首七绝《山行》写小景更是瞪大了眼珠,请看他如何描绘山间所见自然景色: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靡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喷雨珠”是近景,远了便看不见雨珠了;“绿靡芜”是稍远一点的景,靡芜是一种香草,再远一点便辨认不清了;“秧针出”是眼前景,秧苗刚刚长出来,细如针尖,这是观察入微的小景。此诗以一串小景写出山行所见景象,写得清新爽朗,颇有山野春天气息。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提倡一种雄大、浑厚的诗风,他的格调说与王士慎的神韵说、袁枚的性灵说在清代诗坛各领风骚。但因此有人说沈德潜的诗“平正而乏精警,有规矩法度而少真气”(朱庭珍语),恰巧沈德潜一些写中小景的山水诗却是例外。比如下面这首七绝《过许州》:

到处陡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平畴。

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许州,旧地名,治所在今河南许昌。此诗前二句写出许州山川自然景象:随处可见的溪涧水流潺潺作响,一望无际的杨树枝条迎风飘摆,几乎把平整的山野都遮掩了起来。因为有“垂杨百里”,诗的后二句便用“须眉绿”和“一路蝉声”来突出这一景象的鲜明性,一个是视觉效果,一个是听觉效果,两相配合便把“垂杨百里”的许州景象写得活生生的呼之即出,可谓充满“真气”。

而实际上此诗又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如“决决流”,见于唐人卢纶《山店》的“登登山路行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须眉绿”,见于清人查慎行的《青溪口号八首》之七的“牛背渡溪人,须眉绿如画”。如此点化,也不失“精警”。此为沈德潜写山水小景的成功之处。

再读唐代诗人翁卷的七绝《野望》也有极为巧妙的写法: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前二句是大景,后二句是小景,大景中,山为实景,水为虚景,小景中,水为实景,山为虚景。野望之山水景象,便在这大小景及虚实景之间变换,意趣自得,诗味隽永。

山水自然风光的欣赏,山水风景诗篇的写作,最宜有一番闲情逸致。心里宽松,眼界广大,胸怀壮阔,看到想到写出的景象,便有一种清新的美,俊逸的美,和谐的美。比如前面介绍的王维在惘川别业所写的一组山水田园诗,便属于这种情形。

这里再介绍其他诗人的一些佳作。先读白居易的《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此诗题为“暮江吟”,当是诗人傍晚游览江景即兴所写作品,但诗文中既写“残阳”,又写“露”、“月”,便呈现傍晚至深夜的较长时间段,显然,作者既有充足的时间,又有悠闲的心态,方得以在江边(或是在江中)流连忘返。

诗的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江水呈现红绿不同颜色的景观。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而用“铺”,表明其时“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光线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说“铺”极为形象。同时,“铺”比“照”显得平缓,写出了斜阳近黄昏那一刻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和安闲之感。由于江水的缓缓流动,江面有微小的波纹,受光的一面便呈现一片“红”色,背光的一面便仍旧是一片深深的碧波。“瑟瑟”,此处解为众多的碧绿貌。江水因为铺上了夕阳之光,便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这一细微的瞬间的变化,被诗人敏锐地观察到,当诗人津津有味地让夕阳点染下江面细波粼粼、色彩光鲜的景象从笔下流淌出来时,诗人自己也陶醉了。

诗的后两句转而写夜里新月升空、秋露落地的景象。“露似真珠”是俯首所察,“月似弓”是仰头所望,俯仰之间尽显诗人一腔喜悦之心情。滴滴清露,本自圆润,因有新月清辉的沐浴,便闪烁着晶莹的光泽,乃似真珠。一弯新月,升起在夜空,远远望去正像悬挂着的一张弓。或许这一天对诗人来说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或许这一夜的美丽景色给予诗人以特别的感受而想记住这一天,诗人乃特地点出这是“九月初三夜”,不但如此,还加上赞美的“可怜”二字,把自己无比喜悦的心情尽情坦露出来。

据说这首诗是白居易转任杭州刺史赴任途中写的,其时朝廷党派纷争激烈,白居易以远离政治旋涡为幸事,便寄情于山水,赏乐于风景。正因为有这一番闲情逸致,方才写出如此绮丽的景色和分外宁静的境况。可以说,先有一个轻松超脱和谐安逸的心态,方可以描绘出一幅色彩绚烂美丽迷人的山水风景图。

这一点从戴叔伦的《兰溪棹歌》这首诗也可得到例证: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曾任涪州督赋、抚州刺史,以及广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经略使。他在任期间,政绩卓著,是个出色的地方官吏。戴叔伦的诗以反映农村生活见长,诗歌情景交融,真挚动人。此诗题为“兰溪棹歌”,即是一首渔乡人民的民歌。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是类似于桨的划船工具,棹歌就是船歌。但戴叔伦写的这首船歌,却是一幅清新淡雅的水乡风景画,一支欢快优美的渔家小曲调,一首绝妙的山水田园诗。

你看,一弯美似娥眉的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意袭人。越地青葱朦胧的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水中,令人忍不住俯首细看。这是前两句所写的美妙景象。月挂柳梢,山沉水底,月光凉爽,山影飘渺,溪平如镜,水色清澈,这是静景。三四两句转而写动景:忽大忽小的春雨,一连下了三天,兰溪的流水,哗哗猛往上涨,鱼群联翩出没,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浅滩戏耍,啪啪蹦跳。在水乡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春雨过后,鲫鱼鲤鱼凤尾鱼这些淡水鱼类,便会在溪涧岸边浅滩上拨鳍摆尾,争“抢新水”。

雨后宁静的夜色溪景,半夜喧闹的春潮鱼汛。诗人赏美景,渔民乐汛情。尽管诗中并没有写到“人”,也没写到“情”,但诗人的快意、渔民的欢情,已一并洋溢在诗中。一首好的山水风景诗,就这样让人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扪其心,如得其情。然这又当以诗作者之乐为乐,是为共鸣。

诗作者之乐,常可于一般景写出非常情。比如元次山这首《欸乃曲》: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此诗作者元结(字次山)是唐代文学家,唐人把他与陈子昂、苏道明、肖颖士、韩愈并提,说他是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此诗乃作者任道州刺史时因事诣长沙都督府返回途中所写,共有绝句五首,此为其二。欸乃曲,也是船歌,欸乃一词即形容棹声。作者诗序说,回途逢春水大发,船只逆行困难,乃作诗五首,令舟子唱之,以取适道路之者。逆行又逢大水,这景况便容易让人沮丧。但作者为了鼓励船夫的斗志,便以乐观的精神感染他们。在他的笔下,归途之夜显得十分平和美好:湘江的二月,江水上涨,使得江面更加宽敞开阔,一轮圆月把清辉洒满江面,和煦的春风则让人倍感心情舒畅。诗人遂赞美这样的景象,说是最适于“夜行”。沮丧的局面被乐观的心态化解了。最有趣的是此诗后面两句,把一个平阳戍吏深夜盘问船客的细节写进诗里,平添了无限新鲜情趣。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篇》评道:“后两句言榜人摇橹作歌,将过平阳之戍,津吏以宵行宜诘,呼问姓名,乃启关放客。此水程恒有之事,作者独能写出之。”正是大家都熟视无睹的生活细节,被诗人信手拈出,便有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难怪宋人顾乐十分推崇次山这首诗,说其“轻轻浅浅,悠然在目,味正在逼真。”(《唐人万首绝句选》)其实是好心情写出有生活气息的好风景。

有闲情,有胸襟,有雅趣,有慧心,便能识得好风景,写出好诗情。 星星总是那些星星,月亮总是那个月亮,山永远是那座山,水从来是那些水,为何有人便赏出美景、感受欢情?

景在身外,情在人心。景可生情,景可伤情,景可乱情;情可易景,情可造景,情可毁景。 正如王夫之所言,“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融,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天情物理,可哀而可乐,用之无穷,流而不滞,穷且滞者不知尔。”(《姜斋诗话》卷上)天情物理所以可哀可乐者,景情互可变易是也。懂得这一点而在诗词写作中运用,通常便会写景而景中有情,写情而情融入景。如上举白居易、戴叔伦、元结这几首绝句便是。王维、李白的山水田园诗,也多是景中无“人”、景中无“我”而情在景中、情由景出的佳作。

这里,再读一首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玉山道中 》

村北村南水响齐,巷头巷尾树荫低。

青山自负无尘色,尽日殷勤照碧溪。

玉山在江西上饶市著名风景区三清山的南边,玉山道是玉山到三清山的进山主要路径。玉山一带风景秀丽,所谓“三岭千峰峻,冰溪一道寒”。因为溪水在蜿蜒盘旋的山谷中穿行,所以此诗首句便写出溪水的喧闹,村南村北到处都听到溪流的潺潺声响。因为山峰峻立,民居小屋及村子周边的树木便显得低矮,但绿荫可爱。这前两句已将玉山道中山水形势描绘出来,有景象,有声音。后两句便用拟人手法,赞美青山和碧溪的清新美丽和高雅脱俗。因为溪水的洁净,使得青山在水里的倒影非常清晰,而溪水的流动则造成青山倒影的抖动,似是青山有意识地照了一次又一次。而青山所以如此一整天地照个不停,是因为他(她)相信自己翠身洁净不染尘色。这样写,青山和碧溪,便有了高尚的灵魂和可爱的人格。其实,这正是诗人的融情于景,景中无“我”而青山似“我”,耐人玩味。

北宋赵抃也有一首用拟人手法写的山水游览诗。这个有“铁面御史”和“赵青天”之誉的龙图阁学士、资政殿大学士,是个极重身心修为的雅士,据说他进士及第后到蜀地赴任,“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传为佳话。明朝时崇庆人民为纪念他,还特地为他和曾任蜀州通判的陆游共建一“赵陆公祠”,大门悬“琴鹤梅花”匾额。“琴鹤”乃颂扬赵抃的清正廉洁,“梅花“乃赞誉陆游的高洁情操。赵抃工诗善书,苏辙曾誉其“诗清新律切,笔迹劲丽,萧然如其为人。”

赵抃这首题为《出雁荡回望常云峰》绝句写道:

游遍名山未肯休,征车已发尚回眸。

高峰亦似多情思,百里依然一探头。

雁荡山位于浙江温州乐清市境内,以其奇特险峻、瑰丽多姿的山岳风景着称,史称“东南第一山”,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的美誉。雁荡山分为南雁荡山、中雁荡山、北雁荡山,其中以北雁荡山最为著名,因“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

赵抃此诗没有具体描写雁荡山的灵奇景色,却以游遍知名景点后踏上归途的依依不舍之情,留给读者以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此诗也用拟人手法,但与杨万里的写法回然有异。杨的拟人是景中“无”人而青山似“我”,赵的拟人是景中有“我”而高峰似“人”。本来是“我”多情思,坐到返回的车上仍不停地回头去看美丽灵秀俊奇的山峰,但诗的结尾却说“高峰”远去百里后仍“探头”示意,“亦似多情思”。

用这拟人手法便把诗人自己的情思移到山峰之上,表达的依然是“我”对风景的痴迷和留恋。但如果直说,便没有诗味了。

【七绝】夜雨宿湖心岛偶得

文/边义(辽阳)

兰芷芬芳满渚洲, 清幽笛曲过西楼。

厌莺婉转吟春去, 夜雨潇潇醉客留。

【七绝】江堤独步

文/边义(辽阳)

漫步江堤细细风, 烟光日影贯苍穹。

鸥翔镜水离人远, 汽笛声声待客中。

【七绝】高山槐

文/边义(辽阳)

串串银铃一树悬, 微风送暖嫩娇颜。

高山有意云呵护, 蝶舞蜂飞蜜蕊甜。

【七绝】青年湖

文/边义(辽阳)

最爱辽南碧水湖, 茵茵绿草润如酥。

银鳞跃起霞光影, 村醴甘甜待客沽。

【七绝】山中所见

文/边义(辽阳)

清溪浅浅戏游鱼, 掬水相观惬意舒。

世上桃源如此地, 品茶倾酒草结庐。

时间关系,今天的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7-07-15  舞蝶整理


【竹韵格律学堂】带你读诗之二
【竹韵格律学堂】带你读诗之二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你知道哪些00后职场硬刚事件?成大文化17 2022-07-18 · TA获得超过105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主讲\/ 兰兮读孟浩然之望洞庭赠张丞相(临洞庭) 八月湖...

【竹韵格律学堂】第49讲——解析词牌《秋风清》
(7)、 附例4刘禹锡《江南春》为平韵七绝体入词。其平仄句式及粘对结构关系完全符合七言律诗格式。附例5王健《江南春》则为仄韵古风式七绝多用拗救。此二词,只是由于调名《江南春》与寇准词名相同。造成混淆,概非同调。(8)、 以上诸词涉及五种体式,究竟属于同调异体?还是别调相混?。古曲不存...

【竹韵格律学堂】第三十六课(解读词牌·杨柳枝)
(1)、 此调温庭筠词七言四句,亦全为律句。句型排序如七句绝常格,两句间平仄相对,两联间平仄相粘。浑同首句入韵之标准七绝。这是早期齐言体律诗入词配曲演唱的典型范例。(2)、 《杨柳枝》原为送行、祝歌之词。至今流传于民间。唐诗平起、仄起者兼有。因属民谣入词,原本结构句式变化...

【竹韵格律学堂】第四十二课(解读词牌·长相思)
此调与乐府古诗之歌行体风格极近。律诗忌用重字,更忌重韵。而词中有些调式偏喜叠字叠韵。此亦词律与诗律有别之处。即如此调,恰以叠字叠韵为其特色。又喜用古风式句尾,追其源,与古体诗及民歌之深远影响有关。其实两个三字句,二字叠韵对偶,上下两片中之五言句及七言句皆为律句,但却皆...

落日长河诗词点评(73)
8、兄弟,写诗尚未入门,老夫推荐你去竹韵格律学堂学习三个月……1、起承二句很好!大半生劳碌,寥寥十字浓缩概括。生计奔波中老去,读来多少共鸣。2、“今日欢欣归故里”:告老还乡,经历了岁月之磨炼,应当看透了悲与欢,更多是一种恬淡。“欢欣”两字缺乏内涵,兄弟再琢琢……3、“悠然吟唱夕阳红...

【竹韵清幽精品诗社】‖落日长河“斗诗批词”之三十一
6、罢了!老夫也无心细品下去。兄弟:闲暇时学学对联之基础知识!你把此诗推敲工稳了,格律也就入门 【忆秦娥】村晚 笛声悦,胡琴弦动邀明月。邀明月,秧歌走起,喇叭声切。乡音地气土情节,钹锣伴鼓笙箫咽。笙箫咽,农家曲韵,民风浓烈。1、“叭”字肯定出律。2、燕都有“春晚”,农村有“村晚”!

【竹韵清幽精品诗社】‖落日长河“斗诗批词”之十九
1、标准【阮郎归】的【主韵律】以标准【律句】的“平平仄仄平”单平入韵。未句“局阙奈补残。”出律!2、“多少事,几寻源”两个三字句如同“鹧鸪天”一般,必须对仗!!3、很多诗词爱好者在填词之前,不去弄明白该调之格律要求,只知根据词谱凑句!如此能填出美词???格律都大错,其意蕴老夫...

【竹韵格律学堂】第一百一十九课 ‖关于“孤平”的四家两派学说_百度知 ...
【竹韵格律学堂】第一百一十九课 ‖关于“孤平”的四家两派学说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哪些癌症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温屿17 2022-07-05 · TA获得超过31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2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94.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主讲\/ 边义老师“孤平”,是律诗的...

【竹韵格律学堂】第二十五课(律诗的拗救)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首诗首联第二句“行舟绿水前”第一字“行”是平声用仄声字就犯孤平了,颈联的第二句“江”字也是如此。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拗救的方法:1、本句自救 在格律诗中有...

宽城满族自治县19817649161: 古诗答题技巧有哪些
庄妻普西: 有很多同学课外古诗词鉴赏题是是非常的不好的,那么课外古诗词鉴赏题的解题技巧...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

宽城满族自治县19817649161: 格律诗中,对仗、压韵、拗救等各指什么? -
庄妻普西: 一、对仗的基本知识 1、对仗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对仗?对仗是格律诗的一大修辞技巧,通常只要求律诗中的颔联、颈联对仗.对仗源于古诗或古赋中的骈文.骈文起于汉、魏,成形于南北朝.骈文整篇以俪句为主,讲究对偶.其俪句多为四言、...

宽城满族自治县19817649161: 竹韵有什么含义 -
庄妻普西: 竹韵的本义解释为风吹竹子而形成的特有声音.更深层次来说,其实竹韵是没有办法用文字准确诠释的,更多的是一种用心品出的况味. 竹子因挺拔清季、枝叶婆娑、虚心有节、风韵独具,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争相诵咏.竹文化是我...

宽城满族自治县19817649161: 绝句和山水诗有什么不同 -
庄妻普西: 绝句是一种体裁.跟律诗相对.“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按照诗歌格律,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 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六言绝句很少.而山水诗是一种以描写山水风景为题材的诗歌.山水诗主要是一个题材概念而非体裁.与绝句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的. 著名的山水诗人主要有孟浩然,王维等等.应该说,绝句与山水诗处在两种不同分类标准之下,山水诗可以以绝句为体裁,绝句可以以山水诗为题材. 而历史上著名的山水诗,有很大一部分是绝句.

宽城满族自治县19817649161: 中国古诗的分类 -
庄妻普西: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

宽城满族自治县19817649161: 我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轨迹 -
庄妻普西: 先秦: 山水田园诗先秦时候就已经露出了端倪.如《周南·芣苢》,就描写了劳动人民采摘芣苢(车前草)的整个过程,描述的环境就是田园.而象《小雅·鹤鸣》,有人认为是用山水田园的种种景物在比兴人才的高低贵显;而有人...

宽城满族自治县19817649161: 竹里馆的译文? -
庄妻普西: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题解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宽城满族自治县19817649161: 中国山水诗发展的艺术脉络 -
庄妻普西: 1、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300篇①?. 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

宽城满族自治县19817649161: 唐诗分为那种 -
庄妻普西: 唐诗的分类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山水)诗(写景诗)...

宽城满族自治县19817649161: 竹里馆诗词大意 -
庄妻普西: 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是诗人生活态度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竹里馆 唐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