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的千古名篇《夜上受降城闻笛》,为什么被评为中唐七绝之冠?

作者&投稿:丘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这首《七绝》是中唐诗人李益所作,曾被誉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传说这首诗写出来后被管弦乐广为传唱。这是一首关于边防战士思乡的诗。前三句写的是诗人进城后的所见所闻,他写的诗够多了。并为最后一句话做了出发和铺垫。看,“沙如雪”和“月如霜”这两个生动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寒冷。这是典型的引发乡愁的环境。第三句描写笛子,故意省略了曲调的内容和声音,直到第四句断句,让读者在“一夜寻人思乡”的画面中,猜测和回味笛子透露出的浓浓的乡愁和满满的忧伤。

来,余音绕梁,意犹未尽。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轻柔,情在景中,情在景中,情在人眼中,情在感人。诗韵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提到李益,有一句“月空芦管秋”,指的就是这首诗。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已经广为传诵。《唐诗纪事》说这首诗是当时画的。仔细欣赏全诗的意境,的确是作曲、绘画的佳品。因此被编成串,在世界各地传唱,成为中唐杰出的绝句之一。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边疆月夜的独特景色。远远望去,蜿蜒数十里的山丘上有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在月光下看起来像一片白雪皑皑的荒原。近看,高城外月色皎洁,如深秋霜。沙漠不是雪原。诗人说是“似雪”,月色不是秋霜。诗人说是“如霜”。诗人这样写,是为了用这种凄冷的景色来渲染自己心境的悲凉。正是白雪皑皑的大漠和霜月,让降服城的夜晚显得格外空旷和萧瑟。

也让诗人在边塞感到特别孤独,生出思乡之情。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进城时的月色风景。回望乐城以东数十里的山头,矗立着一排烽火台。山下是一片沙地,月光下的沙地像雪一样白,冷冷的。细看,却是高城之外,天上地下都是皎洁清冷的月光,冷得像秋霜。这种霜月雪漠的环境,就是典型的引发乡愁的环境。



这首诗歌是属于7绝句,而且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对于俘虏的鄙视,还有要表达自己忠君报国的决心。

因为这首诗歌能够写得出来当时唐朝的现状和历史背景,而且能够更好的去激励将士们。

是因为通过这首诗歌表现出来他的报国之情,就算自己临危受命,也得为了国家付出自己的生命。


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在文学上写下了哪些千古名篇?请写出定风波莫听穿林...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2、《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

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中提到“前月浮梁买茶去”浮梁在哪?_百度知 ...
终于在一个明月之夜,诗人白居易来了。在这个偏僻的地域,来自京城的诗人飘逸若仙者,烨然若神人。他与琵琶女一见如故。相逢何必曾相识。一番畅谈之后“江州司马青衫湿”。可惜的是,两行热泪只是惺惺相惜,不是两情相悦。白居易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酒泪之后挥别而去。对于琵琶女来说却是满怀的...

2008当代学生第七届古诗词鉴赏答案
30.夜上受降城闻笛①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②, 受降城外月如霜③。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这是一首抒写边防将士乡情的诗。②回乐烽: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烽指城东的烽火台。③受降城: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思考与...

白居易的长恨歌千古流传,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说明
华清池:在今西安市东临潼县南的骊山上,上有皇帝的行宫,以温泉闻名。凝脂:比喻人的皮肤洁白光润。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废政事。“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写杨贵妃被宠的程度,简直...

有哪些称得上千古名篇的古文
1、《离骚》, 屈原所写。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是屈原的代表作,它的出现代表了“楚辞”的最高艺术成就,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出师表》诸葛亮,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

王勃事例及名篇名句
《新唐书》本传说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也说;“王勃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卧,忽起一笔数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据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阁上即兴而赋千古名篇,并非虚传。 【一字千金】 初唐诗人王勃于公元667年从...

李白生平事迹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岂无柴门归?欲出畏...李白初时心情兴奋,很想有所作为,但时值玄宗后期,政治日趋腐败黑暗,李林甫把持政权,在朝廷上逐渐形成了...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名篇叠出,代表作有《长干行》、《横江词》、《乌栖曲》、《蜀道难》...

北宋大词人柳永,他创作了哪些流传千古的名篇?
(1)柳永在创制新词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词至柳永,形式体制更为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形式、内容上进一步开拓奠定了前提条件,发展了慢词。柳永常纵游于歌楼妓馆,与歌妓乐工交往,因而认识了慢词的生命力,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引起文人的重视,促使慢词创作繁荣,出现了...

李白的千古名篇是什么
李白的千古名篇从 古体诗 来看是《蜀道难 》《将进酒 》《梦游天姥吟留别 》,律诗《凤凰台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等,绝句中较多,比较简单的是《静夜思 》等,仿民歌有《子夜吴歌 》,应制之作有《清平乐 》等,咏史怀古、咏怀集中在《古风 》五十首中。李白是各体兼善,故不能一一...

《枫桥夜泊》赏析
2、 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昨夜愁绪难眠,不知江上闪烁的渔火和岸上隐约的枫树是如何送我入眠。此句可谓是写“愁”的千古佳句。诗人在愁什么呢?诗人是位抱负远大的才子,其时已得进士功名,也许是忧国忧民?也许是怀才不遇?也许是仕途艰难?我们不得而知。夜幕中,诗人充满愁绪,看到的是...

宁河县13867696237: 古诗《夜上受降城闻笛》? -
苦供亨威:[答案] 夜上受降城闻笛 类别:七言绝句 体裁:诗 年代:唐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解】: 1、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回乐峰指城东的烽火台. 2、受...

宁河县13867696237: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从军行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 -
苦供亨威:[答案] 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 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 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确 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题中的受降城,是灵州治所回乐县的别称....

宁河县13867696237: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苦供亨威:[答案]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真切的再现了征人凄楚痛苦之情. 前两句写景.烘托荒凉边塞景象.这时传来悲凉的芦笛声,揪起了久戍征人的思乡之情.

宁河县13867696237: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全诗————— - —,受降城外月如霜.—————— - ,一夜征人尽望乡(补全) 有 全诗 也好; -
苦供亨威:[答案]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宁河县13867696237: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春 夜 闻 笛    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
苦供亨威:[答案]小题1:B 小题2:不同.前诗表达的是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声而引起的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后一首诗,诗人自称“迁客”,不是写士卒的乡愁,而是抒发迁客的归怨. 小题1:

宁河县13867696237: 夜上受降城闻笛 -
苦供亨威: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唐)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收录于《全唐诗》中.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宁河县13867696237: 古诗 - --<<夜上受降城闻笛>> -
苦供亨威: 名称: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 李益 主题 主题词或关键词: 唐诗 栏目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 类别: 七言绝句 体裁: 诗 年代: 唐 内容介绍 原文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

宁河县13867696237: 夜上受降城闻笛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苦供亨威: 《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李益(唐),原诗:“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意思是: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开篇选用“城墙”、“烽火台”等意象,营造边关的氛围,用“沙如雪”、“月如霜”等意象,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接着“芦管”声的意象,进一步倾诉那无尽的边愁.从全诗来看,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象整体,意境浑成.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宁河县13867696237: 谁可以告诉我? -
苦供亨威: 原文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韵译】: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评析】: 诗意在...

宁河县13867696237: 《夜上受降城闻笛》这首诗的作者是 -
苦供亨威: 《夜上受降城闻笛》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益.原诗是: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