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气开采难度加大,原油采收率变化不大,煤层气开采总体向好

作者&投稿:弥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油气勘探开发状况分析~

一、油气勘探状况
(一)油气资源探明状况
截至2004年底,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248.44×108t,探明程度32.5%,平均采收率27.33%,累计探明可采储量67.91×108t;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43662.61×108m3,探明程度12.5%,平均采收率63.25%,累计探明可采储量27617.76×108m3。
我国已发现油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的渤海湾和松辽等盆地,探明石油可采储量为51.53×108t,占全国总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的75.89%;西部地区的准噶尔、塔里木等盆地,探明石油可采储量为8.15×108t,占全国总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的12%;近海探明石油可采储量为4.93×108t,占全国总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的7.26%;中部地区的鄂尔多斯等盆地探明石油可采储量为3.26×108t,占全国总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的4.8%;南方地区探明石油储量很少,青藏地区则没有探明石油储量。
我国已发现的天然气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分别为15529×108m3和7080×108m3,占全国天然气总探明可采储量的56.23%和25.64%;近海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为3029×108m3,东部地区为1954×108m3,分别占全国天然气总探明可采储量的10.97%和7.08%;南方地区探明天然气储量很少,青藏地区则没有探明天然气储量。
(二)已发现油气田的储层特征及流体性质
我国油田大部分属于陆相河流—三角洲沉积的砂岩油藏。陆相沉积的水体规模小、变化大,纵向上往往是砂泥互层,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储层天然能量低,边底水不活跃。
已发现石油储量以中高渗(>50mD)储量为主,占总储量的60%以上,低渗(≤50mD)储量占总储量的30%以下;但在近五年发现的储量中,50%~60%是低渗储量。
陆相生油母质中腐殖质较多,生成的原油粘度较高,且油藏埋深多为中浅层,油层温度较低,因此,地下原油粘度以中粘度以上(≥5mPa·s)为主,占总储量的65%以上。另外,陆相生油母质中含有较高的木质素和纤维素,使生成的原油含蜡量和凝固点较高,含蜡量大于20%的原油储量约占70%以上,凝固点大于25℃的原油储量约占90%。
总之,已发现油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已发现的天然气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已发现油田大部分是陆相沉积的储层,天然能量低,需要注水补充能量开发,且由于非均质性比较严重,原油粘度大,导致采油过程中含水上升较快、水驱采收率较低。
二、油气开发状况
(一)油气资源开发状况
截至2004年底,石油累计采出量43×108t,当年采出量1.75×108t,剩余可采储量24.9×108t,储采比14;天然气累计采出量3 861.98×108m3,当年采出量317.2×108m3,剩余可采储量23755.78×108m3,储采比75。
石油累计采出量以东部地区最多,为36.41×108t,占全国的84.68%,储采比14;西部地区石油累计采出量为3.67×108t,占全国的8.54%,储采比18;近海石油累计采出量为2.01×108t,占全国的4.67%,储采比12;中部地区石油累计采出量为0.88×108t,占全国的2.06%,储采比15;南方地区石油采出量很少,青藏地区则没有石油产量。
天然气累计采出量以中部地区最多,为2 632×108m3,占全国的68.16%,储采比56;东部累计采出量为594×108m3,占全国的15.39%,储采比7;海域累计采出量为377×108m3,占全国的9.76%,储采比11;西部地区累计采出量为257×108m3,占全国的6.65%,储采比26;南方地区天然气采出量很少,青藏地区则没有天然气产量。
(二)油田开发的主要特点
目前我国油田开发的主要特点是:
(1)占全国原油产量近70%的陆上东部地区原油产量已出现递减,西部地区产量持续上升,近海石油生产发展较快,全国原油产量稳中有升。
东部地区产量由于受大庆、辽河等主要产区影响,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003年产量下降到11071×104t,比1990年末减少1572×104t,平均年递减1.0%;“九五”以来,西部地区的勘探开发有了较大的进展,新疆、长庆、青海、塔里木等油区产量近几年呈上升趋势,2003年西部地区产量达到3668×104t,比1990年增加2636×104t;海洋石油近十几年生产发展较快,“九五”以来又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由1990年的126×104t上升到2003年的2205×104t,增长2079×104t。
(2)已开发油田大多数处于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的“双高”阶段,主力油藏已进入开采后期。
2003年末,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所属油田的综合含水分别达到83.7%和88.4%;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分别达到72.6%和75.3%;其中占全国产量近30%的大庆油区.综合含水达到88.7%,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到77.3%:占全国产量近1/6的胜利油区,综合含水达到89.8%,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到78.9%。
统计2003年底三大石油公司已开发油田的分类情况,含水率大于60%的油田,产量、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的比例都已占2/3以上,其中含水率大于80%的油田,可采储量的比例达到68.7%,产量和剩余可采储量达到50%左右。
这种情况表明,我国已开发油田主体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阶段,以大庆、胜利油田为代表的老油田已出现总递减。
(3)已开发油田储采比略有下降,从近10多年陆上油田生产的情况看,可采资源的接替是制约原油产量的主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新区储量品位下降,开发难度加大,同时老区调整的余地也越来越小,剩余可采储量近几年已出现下降趋势,陆上油田储采比从1990年的11.9下降到2003年的11.1,其中中国石油为11.6,中国石化为9.9。海洋目前已开发油田的储采比仅有7.2。
总的看,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程度不均,石油高于天然气,东部高于西部,北方高于南方,陆上高于海上。勘探难度逐渐增大,隐蔽、复杂油气藏已成为勘探主要对象,地表及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正成为勘探的重点目标区。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综合含水率高于80%,平均采出程度大于65%,油气产量呈明显递减趋势,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开采工艺要求越来越高。

由上节分析可看出,当前我国油气形势使外部环境趋于宽松,内部供求状况偏紧,总体上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但需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必须对我国油气安全予以高度重视。
一、世界各主要国家油气安全战略概述
从四到八章的分析可以看出,世界上各主要工业国家都高度重视能源战略,尤其是制定了本国油气安全战略,归纳如下:
1.加强国内石油勘探开发
保障油气安全的最佳选择是本国的油气消费完全由本国提供,所以美国、俄罗斯等国在油气比较成本允许的范围内,强化国内的油气勘探开发,确保从国内最大限度供应油气。
2.加强国际贸易,实行进口来源多元化
美国、日本、韩国、法国等均采取分散石油进口国的办法,以降低从一国或一地区进口石油的潜在危险。
3.大力开发境外石油天然气资源
为确保油气供应安全,美、日、韩、英等国实施优惠政策或提供经济支持,鼓励本国油气企业购买外国石油公司股份,参与开发,以获得股份油,或直接投资勘探开发境外油气田等。
4.抑制消费,鼓励节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美、日、韩、法、英等国均从本国实际出发,优化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抑制不合理消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5.积极寻找开发新的替代能源
为了减少对油气的消费,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各国纷纷开展对核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燃料电池等新能源的研究开发。
6.加强区域和国际能源合作,建立世界石油安全体系
美、日、韩、法、英等国积极开展能源外交,稳定并强化与产油国的关系。各国还在一定程度上寻求地区油气需求国的合作,共同防范石油风险,联合起来一致对付能源危机。
7.实施并增加政府战略石油储备
美、日、韩、法、英、加拿大等国际能源组织机构(IEA)成员国,纷纷增加石油战略储备,实施或国家或企业或二者共同储备的方式,并保持相当于90天石油进口的应急储备量。
二、对我国油气安全战略的建议
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专家们的研究意见,现对我国油气安全战略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保障国家安全
石油既是一种蕴含着巨大财富的商品,更是一种战略物资,它常被某些国家当作武器使用,以威胁或制约他国以达到某种经济的或政治的目的,所以石油关系一个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大局。
人们还记得,一战结束时,石油每桶的价格仅2美元,而且一直保持到1970年。但是到了1973年,因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产油国家同仇敌忾,以石油为武器,削减石油产量,实行石油禁运,使石油价格从每桶5美元涨到40美元,主要石油消费国经济因此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少工厂倒闭,经济陷入衰退之中。此后,西方工业国为应对石油危机带来的影响纷纷做出了能源政策调整,决定建立石油战略储备。
据报道,到1992年的3月底,经合组织(OECD)共有战略石油储备40640万吨,可供消费93天。这一庞大的石油储备大约相当于世界石油消费量的1/6,经合组织消费量的1/4,或进口量的1/2。其中美国储备20170万吨,可消费107天;日本储备8000万吨,可消费111天;瑞典540万吨,可消费107天;法国储备4230万吨,可消费116天。另据报道,上述国家还在增加战略石油储备量,以增加可供使用天数。足见发达国家对石油储备十分重视。
石油战略储备的功能主要有:①应对石油和其他能源供应突然出现中断的风险,保障供给,使国民经济重要部门特别是军队能够正常运作;②应对石油国际市场暴涨的风险,稳定油价,一旦出现石油危机或油价暴涨,政府便将储备石油,向市场抛售,以遏制石油价格的上涨;③应对地区冲突战争及各种政治风险等,在紧急时刻起威胁作用,以减轻和限制石油武器或石油危机的冲击力。
显然借鉴国际经验,我们应当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以保证国家安全,宜采用如下措施:
1)必须按照“要储备,先立法”的原则,加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因为石油储备关系国家安全问题,是政府的职责,是企业和公民的义务;储备油品的种类及数量,战略储备的主体及经费来源,战略储备油品动用机制等,都应以法律形式加以明确。
2)以政府为主,多渠道筹集石油战略储备资金。石油战略储备关系国计民生,政府必须承担起责任。比如美国政府至1999年已为战略石油储备拨款190亿美元,其中160亿美元用于购买原油,其余30亿美元用于设施建设。我国十五规划已明确提出,中国要建立600万~700万吨的石油储备,并争取到2010年全国的石油储备量达到1500万吨。据有关部门披露,实施顺利的话,到2005年,我国石油储备能力将达到800万吨,相当于目前我国全年进口量的1/10,在特殊情况进口石油中断可保障供给36天。尽管离IEA规定的90天保障量有不少差距,但毕竟是个了不起的进步。其实在国家储备方式中,建议国家通过发行国债等方式筹集资金,以建设国家储备粮和储备粮库的方式来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这样从经济承载力上可行性较大。我国石油消费目前的对外依存度为30%,到2005年将达42%。石油消费总量约为2.6亿~2.7亿吨,需进口石油9600万~1亿吨。按90天储备量计,则需储备2500万吨左右。若按20美元一桶的油价计算,总共需要资金350亿元人民币。配套工程约需262.5亿元人民币,总共约需612.5亿元。按政府为主占70%,企业为辅占30%,用三年时间实现储备90天的目标,每年国家则需约143亿元,是有可能的。三大石油公司三年共筹约184亿元也是能够实现的。国家亦可向其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的方式来解决。
3)战略石油储备应以原油为主。战略石油储备,主要目的是为了国家安全。而原油比其他任何油品及天然气都易于储存和运输。另外我国原油加工能力较强,且大部分在北方,多进口并储备一些原油在国内加工,发挥石油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亦有较好经济效益。
4)战略石油储存方式应多样化,布局应分散。出于安全和经济上的考虑,战略石油储存不易集中而应分散布局,方式多样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引发的破坏和损失。在储备方式上实行实物储备和产地储备相结合。在布局上,可以利用现有油田和石油加工企业的有利区位进行储备。这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既有产业依托,又有城镇聚集效应,方便安全管理,也可大幅降低成本。同时便于石油加工企业必要时有原油加工来源,便于调用和使用。储存方式上,可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在山区可建岩洞储存,沙漠可建地下或地面罐池储存,沿海可建浮动式船罐储存。显然分散布局,多样化储存既有利于安全,具有可靠性,同时经济性也好。
2.建立稳定的国内油气供应体系
中国油气供应安全的根本立足点是建立稳定的国内油气供应体系。为此应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加强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增加可采资源拥有量;二是优化能源消费与供应结构;三是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实行全国油气配套供应;四是开源与节流并重。
首先,加大勘探开发投入,增加探明可采资源量。前已述及,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增加石油勘探开发投资,使本国拥有更多的资源储量。如英国和挪威扩大北海石油勘探规模。美国极力鼓励其石油企业增加石油勘探开发投资,其投资地区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还将大量资本投向诸如加拿大和北海等一些石油前景良好的地区和国家。显然,我国要建立稳定的国内油气供应体系,必须立足于加大自身的石油勘探开发,增加资源拥有量。据国土资源部领导披露,我国石油地质资源总量为1068亿吨,可采石油资源量为135亿~160亿吨,探明可采石油储量为63.95亿立方米。可采天然气资源为10万亿~20万亿立方米,探明可采天然气储量为2.56万亿立方米。目前我国陆上石油探明程度为28%,天然气探明程度为6%,均低于世界石油探明程度的45.6%和天然气探明程度的22.45%。可见,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很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只要制定正确的政策,实行东部挖潜,发展西部,开发海域,海陆并进的方针;坚持综合勘察,综合评价,综合利用的原则;国家投资主要用于开展新一轮全国能源资源大调查和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深入调查上。在此基础上,国家主要改善投资环境,设立石油和天然气投资基金和风险勘查基金等,多渠道吸引国内外资金勘探开发我国的油气资源。在美国“9·11”事件后,其经济和投资环境逐渐恶化,中东等国家投资逐渐从美国市场撤出,中国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这些国家的“石油美元”,为中国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
其次,优化能源消费与供应结构,大力节约使用石油天然气。我国煤炭资源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能源结构仍是以煤炭为主。问题是应该尽可能减轻煤对大气和环境造成的污染,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将利用燃煤动力尽可能集中,尽可能将其变成电力,并使周围企业可利用其余热废渣,使资源被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以达节能目的。还应大力度推广洁净煤技术,以使能够用煤的企业或设备尽量减少对用油的压力。在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上,由于天然气属洁净能源,可开采年限长于石油,所以凡能用天然气作替代能源的尽可能使用天然气。目前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足3%,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0%。此外,我国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国家正大力兴建水电站,并制定了西电东送战略,这对增加水电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减轻对石油的压力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实行全国油气配套供应。与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一样,我国油气资源分布也不均衡。而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没有能力也没有机制约束他们承担石油短缺引起的风险。这就要发挥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政府应建立规范的市场操作,以产业政策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促进石油市场发展,发挥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协调油气的配套供应,以确保国内油气供给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四,开发与节约并重。我国石油资源不足,解决石油供需之间的矛盾已不能单纯依靠发展石油生产,而应特别强调节约。多年来我国石油供应紧张,资金短缺,资源有限,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在石油的加工和使用上又存在着极大的浪费,石油消费是粗放型的,经济效益低。近年来,我国石油消费弹性系数已接近1.0,高于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发达国家的数值。1992年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石油消耗尽管已由80年代初的一吨多下降到0.6吨,但仍未摆脱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0%。而一般世界先进国家的能源利用率均在30%~60%以上,差距很大。所以,不能只重视生产发展战略,忽视节约发展战略。要把节约发展战略提高到与生产发展战略并重的高度,来解决我国石油问题。今后10年到20年内,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石油消费弹性系数必须控制在0.5~0.6,石油投入系数应在2000年的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消耗石油0.4639吨的基础上,下降到2010年的0.3559吨,年均节油率20世纪90年代为3.08%,21世纪应为2.67%。
其措施包括:通过立法完善有关节油的法令和规定。抑制油气消费增长;放开石油价格,确立以市场定价为基础的油价申报制;对用油机具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石油利用效率,降低油耗。加强石油开采,运输及加工的管理,减少损耗;限制不合理烧油;淘汰小炼油厂,实行规模效益经营,提高原油加工利用深度和石油利用经济效益。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节油的重点应放在终端消费上。我国的石油终端消费可分为: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运输、远程运输、渔业、农垦、农机、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十几种,还有三大石油公司自用油消费。这些终端消费应大力提倡节约,更新技术,降低油耗。国家应尽快颁布新的油耗标准和燃油税政策,健全监督检查机制,防止超标新车新设备进入市场。铁路应加快电气化建设,淘汰燃油机车。冶金建材等耗油行业都应尽量采用新技术,使单位产值耗油标准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
3.石油进口应该“多源化”和“多样化”
我国现有剩余探明石油储量相对不足,不宜大规模开采,每年稳定在1.6亿~1.8亿吨之间为宜。因此国内石油供给量与消费量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从国外大量进口油气资源已成定局。目前我国原油主要来自伊朗、沙特、伊拉克、卡塔尔、安哥拉、阿曼、印尼等国家,其中一半来自中东地区且多依靠海运。中东各国虽与我关系较好,但该地区历来为多事之地。为了使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保证石油供给安全,油气资源进口应“多源化”和“多样化”。
石油进口“多源化”即在稳定中东地区进口原油的同时,尽量扩大其他可能的石油供应来源。当前应特别重视与俄罗斯在石油进口方面的合作,要成立专门班子,加强攻关,尽快促成俄罗斯—中国石油管线的铺设和运营,使俄罗斯的石油成为与中东石油互为补充的,稳定的石油供应来源。即使在中东地区,也要实行“多源化”,在积极发展与沙特、科威特等国的石油合作关系时,要不失时机地开展与伊朗、伊拉克的石油外交,建立长期稳定的石油供应关系。
石油进口“多样化”即在进口原油的同时,也要多进口成品油。原油进口价格低,可以发挥我国炼油潜能,但也有环境污染问题。应充分利用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大量剩余炼油能力,进口相当的成品油,形成石油安全共享的利益格局。还可以通过购并、参股的方式直接利用周边国家的炼油能力,分享利益,共担风险。(周大地等,2002)
4.优化能源结构,发挥煤炭基础能源作用,开发可再生能源
农业经济时代的能源是地上的柴薪,工业经济时代的能源是地下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这些传统的能源大多是不可再生资源,除越开越少外,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的破坏,危及人类的生存。因此,应优化能源结构,发挥煤炭基础性能源作用,大力研制开发可再生的替代能源。
首先,应发挥煤炭的主导型能源作用。我国煤炭资源量达5.3万亿吨,探明储量为9800亿吨,目前年产量约11亿~13亿吨,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65%以上。所以,煤炭作为基本能源,将长期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但是,煤炭在燃烧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及其粉尘对环境的污染不容忽视。所以我们必须解决煤炭的“绿色燃烧”问题,这与“建立世界级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的目标相辅相成。应积极开发“煤变油”技术,“煤变油”就是通过化学加工,改变煤的性状,把固体的煤变成液态石油或化工产品的洁净利用煤炭的技术。国际上已达到工业化生产规模。我国神华集团公司已成立煤炼油公司,预计2005年可实现产品油100万吨,发展下去,可以大大缓解我国石油供应不足的矛盾,同时满足保护环境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末研究出的以煤、煤层甲烷、天然气、缔合气、重油残渣为原料的二甲醚,是一种清洁的柴油发动机燃料(无黑烟),经试验证明燃用二甲醚后可使原柴油发动功率提高10%~15%,热效率提高2%~3%,燃烧噪音降低5~10分贝,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比一般柴油机低60%~70%,是一种极好的柴油替代液体燃料。目前二甲醚技术在我国已受到高度重视,一个投资40亿元、年产量达100万吨的世界规模的最大的二甲醚生产线正在筹划中。推广使用二甲醚技术及其他洁净煤技术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缓解石油供应压力,改善环境起重大作用。
其次,大力开发利用水能。我国水利资源十分丰富,而且是可再生资源。我国水资源理论量为6.79亿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为3.95亿千瓦。目前全国平均开发程度仅为19%,而西部开发程度更低,为8%,大大低于世界22%的水平。目前水电在能源总结构中仅为8%。所以我国政府决定并开始实施的“西电东送”工程。其中相当比重为水电。经过“十五”及以后的建设,可望水电在能源总结构中达10%以上。这对缓解油气资源的不足,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加大勘探开发天然气和煤层气资源。天然气和煤层气是清洁能源。我国天然气资源和煤层气资源与石油相比相对丰富。1995年产气180亿立方米,至2002年产气313亿立方米。预计2005年和2015产量将分别达到500亿立方米和1000亿立方米,在能源结构中将上升到10%以上。目前实施的“西气东输”、俄罗斯东输管线的建设,我国东部天然气的开发,印尼液化天然气的进口等,都将是很好的石油替代品,大大缓解石油供应的压力。
第四,开发和利用生物能源也是缓解石油供应压力,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生物能源开发,首先要重视沼气,国外已利用沼气发电,实现废物利用;其次是发酵,如用玉米发酵制酒精,生产配合油等;三是生物柴油。由于生物能源利用的是某些含油分的植物或肥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又是废物的再利用,符合循环经济概念和原则,极有利于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利用太阳能。目前,太阳能利用的主要障碍是成本偏高。日本的“阳光计划”指出,当太阳能电力价格降到10日元/千瓦小时的时候,就可以与火电或水电竞争了,以目前发展速度,专家们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可达世界总发电量的20%~30%。我国应加快对太阳能的开发研究,争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到时对缓解我国石油供应压力,优化能源结构该是何等美好的前景。
第六,大力发展利用风能(目前难度也是成本偏高)、潮汐能、地热能等。特别是应加大受控热核聚变研究,使之尽快投入商用,实现真正的“水变油”的梦想。还应发展宇宙空间技术,到其他星球上去寻找新的能源。
5.实行大集团战略,应对突发石油价格波动
我国石油资源剩余可采储量十分有限。从全球资源状况看,现已探明的石油资源基本上被世界上少数跨国石油公司所控制,全球前20家石油公司拥有石油剩余可采储量1138亿吨左右,年产量21亿吨左右,分别占全球的80%和60%。跨国公司也控制着世界1/3的石油和化工总值、2/3的石油化工贸易、70%以上的投资、80%以上的技术开发与转让。在这种格局下,中国的石油企业应该实行大集团战略,积极“走出去”,尽快将自己打造成跨国公司,使我国石油公司在国际石油市场拥有越来越多的份额和权益,对石油价格波动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强,使国家石油供应安全保障力也越来越强。
6.注重资源接替,迅速增加产量
目前我国拥有的边际油井8000多口,难以动用的边缘储量几十亿吨。总体来说,边缘储量的石油资源品位低,渗透率低,丰度低。为了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提高探明储量的采收率,提高对低渗透率和低品位原油的利用水平。另一方面,建议国家能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或风险基金的办法,减轻企业因开发边缘储量石油高成本的压力,调动石油企业的勘探开发积极性。据专家估计,开采边缘储量资源,平均每年可增加300万吨的产量,相当于开发了一个中型油田。这对延长一些油田的开发寿命,增加原油产量,保障石油供应安全不失为可行之捷径。
可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必须有足够的油气资源保障。因此,应该加快实施石油战略储备;建立稳定的油气供应体系;“走出去”开发利用国外油气资源;节约使用有限能源,开发可再生替代资源;国家油气企业走出去,融进大的跨国油气公司;开发边缘油气,寻找接替资源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原油

采收率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27%左右。随着原油开采时间的延伸,开采难度逐年加大。据国内统计数据显示,从2007年开始,全国原油采收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大;采收率基本保持在26.5%~27.5%之间。2012年,全国原油采收率为26.8%,比2011年下降了0.2%(图1-18)。

图1-18 2007—2012年我国主要石油公司原油采收率变化情况

201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采收率为28.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其中大庆油田因储层好、储量大和开采时间长等因素,其采收率和原油年产量,远远高于其他油田(图1-19,图1-20)。

图1-19 2007—2012年我国主要油田原油采收率变化情况

图1-20 2012年我国各大油田原油产量情况

2012年,年产原油超过1000万吨以上的大庆、胜利、天津、长庆、新疆和辽河六大油田原油产量合计占全国的71%,其中大庆油田原油产量占到全国的1/5。2009年以后,油气开采新技术在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得到推广,其原油采收率得到了提高。

从盆地情况看,松辽盆地和珠江口盆地原油采收率高于其他主要盆地采收率平均水平10%以上。其中松辽盆地和珠江口盆地埋深浅,物性高,开采难度较低;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典型的陆相生油,其储层非均值性较高且以低孔渗储层为主,开采难度大(图1-21)。近年来,我国正在开展一系列低渗透油藏开采技术的研发工作,其成果将有效提高国内原油采收率。

图1-21 2007—2012年我国各区域及盆地原油采收率情况

2.气层气

开采难度加大,采收率在62%~57%之间窄幅波动。2012年,全国气层气采收率为57%,比2011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随着气层气储层长时间开采,开采难度逐年加大。从2007年开始,我国气层气采收率保持在62%~57%之间窄幅波动(图1-22)。

图1-22 2007—2012年我国石油公司及油田气层气采收率情况

2012年,年产量超过50亿立方米以上的有长庆、塔里木、湛江、西南和勘探南方五大油气田,产气量合计占到全国的75.5%。其中湛江气田和勘探南方气田采收率高出国内其他油田7%~12%(图1-23);由于长庆油田、塔里木气田和西南气田气层埋深大,储层物性差,开采难度高,采收率因此也较低。但长庆油田、塔里木气田和西南气田产气量较大,约占全国的61%,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气层气的平均采收率(图1-24)。

图1-23 2007—2012年我国油气田气层气采收率情况

图1-24 2012年我国油气田气层气产量情况

3.煤层气

开采总体向好,采收率逐年提高。我国煤层气储集层主要集中在山西省的沁水盆地。2012年全国煤层气总产量为10.53亿立方米,其中沁水盆地产出9.76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92.7%。从2007年开始我国煤层气采收率保持在46%~51%之间,但总体呈上升态势。2012年,全国煤层气采收率50.5%,比2012年上升1.6个百分点(图1-25)。

图1-25 2007—2012年我国油气公司煤层气采收率情况




全国油气资源潜力与勘探领域
可采储量随着开发技术进步不断增加。 一般而言,在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可采储量的增长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勘探的早期,可采储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区勘探所获得的储量,油气开采依靠地层的自然能量,除非在某些储层条件较差的地区,如鄂尔多斯盆地,开发的初期就需要采取注水等增产措施;在勘探的中期,可采储量的增长既...

与"页岩气革命"相比,中国是不是更需要一场"煤层气革命
最后总结一下,开发页岩气可以促进能源调整;而开发煤层气不仅可以促进能源调整,而且它的开采难度更低,环境污染更小。尽管两者的开发都非常有必要,但这样一对比,开发煤层气是不是更紧迫一些呢?原标题:与“页岩气革命”相比,中国是不是更需要一场“煤层气革命”?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剩余探明储量是总储量减去已开采出石油后的剩余量,通常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潜力。 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为150亿~200亿吨。其中2020年以前可供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为150亿吨,2020—2050年随着技术进步和领域拓展,可供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有望再增加50亿吨,达到200亿吨。石油资源总量...

石油储量世界第一的委内瑞拉,怎么国内那么穷?
一、原油品质差,开采难度高。沙特、俄罗斯这些国家,石油资源埋得不深。随便架设个油井,很快就能挖出石油,变现卖钱。而且这些石油都属于杂质极少的轻质油,买家通过简单的处理就能出售。加工程序简单,油品质量还好,在国际上大受欢迎。委内瑞拉却十分悲催。虽然储量世界第一,但这些深埋地底近万米的石油...

请问,大家对于南海主权争端的看法是什么?
由于南海其他争端国家军事实力一直较弱,虽然占领许多岛屿,加上南海油气开采技术难度较大,各国难以单独开发无利可得,所以一直没有强硬向中国提出主权要求。随着能源危机,各国对自身经济发展需求,在南海各国的利益矛盾突出起来,加上美国的参与,所以南海新的争端开始,中国的海军实力增强,中国深海钻探技术的...

石油地质学新进展
石油地质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随着油气勘探的推进而不断进化,它既是勘探实践中对油气形成与分布规律的总结,又是推动勘探活动的理论支柱。在全球范围内,随着100多年的探索,大部分易于开采的油气田已被发现,这使得能源需求的增长与勘探难度的增加成为世界石油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面对这一矛盾,石油地质学...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洪灾,对石油开采会造成什么影响?
既要考虑石油开采的总量,又要考虑当地环保的影响,难度增大很多。从地理位置来看,塔克拉玛区域是一个内陆封闭的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现目前国内的专家也在积极地做好相应的技术措施,尽可能的完善开采。但是石油对于人们来说,其实都是非常珍贵的,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如果这片区域发生洪灾,...

中国为何不开采页岩油?
中国不采页岩油是因为中国页岩气主要分布在横断山脉等西部山区,断层褶皱多,开采难度很大,产量较小,成本高,所以页岩气开采在中国发展较慢。中国的页岩油气田与常规的油气田一样,大多属于陆相沉积埋藏比较深丰度比较低开采难度大效率差的特点。页岩油气开采需要水力压裂,用水量大还要加化学助剂,对环境...

“注采一体”让海上稠油开采不再“愁” 有哪些优势?
通过推广应用这项技术,可以更好地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传统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稠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石油工业开发的重要领域。然而,海上稠油储藏的特殊性质使得其开采难度较大,传统的开采方式效率较低,成本较高。针对这一问题,中国海油成功开发出“注采一体”...

石油开采小常识
石油开采是即地震勘探、钻井完井交井以后,将原油从地层中开采出来进入油气集输系统的一个重要的资源能源行业。 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我国现有油田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不具备充足的天然能量补给条件,而且油田本身的能量不足以长期维持采油的需要。 在工业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逐年增加的今天,保持科学的较...

东方市17544086609: 为什么要提高原油采收率,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有哪些 -
仲孙洪葵严: 提高原油采收率节约能源.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世界上已形成提高采收率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法、气驱、热力和微生物采油.化学法又分为化学驱和化学调剖.化学驱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水驱及其复配的二元、三元复合驱、泡...

东方市17544086609: 影响原油采收率的因素有哪些 -
仲孙洪葵严: 影响采收率的因素很多,总体而言,一是内因,凡属于受油气藏固有的地质特性所影响的因素都是内因;二是外因,凡属于受人对油气藏所采取的开发策略和工艺措施所影响的因素都是外因.内因起主导作用,好油藏总比差油藏采收率高.在开发过程中人对油气藏采用的合适的部署和有效的工艺措施也会使油气藏固有的地质特性得到改造,从而使油气藏的采收率得到提高.

东方市17544086609: 我国石油资源稀缺的原因 -
仲孙洪葵严: 我国石油储量并不少,但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成本高,采收率低,加上国内石油消耗量大,使我国石油资源较为短缺,对外依存度较高

东方市17544086609: 石油资源的作用 -
仲孙洪葵严: 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今天88%开采的石油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 石油资源除了具备矿产资源所有的特征外,还具有下列三个特点:①流体间的相关性:油气是流体矿物,局部不合理开采,会导致整个油气藏油、气、水关系复杂化,将会大大降低采收率;②隐蔽性:和固体矿藏相比,油气藏的埋深通常要大得多,因而更为隐蔽;③战略性:油气是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

东方市17544086609: 怎么提高石油采收率 -
仲孙洪葵严: 一、加强管理二、提高技术

东方市17544086609: 地层原油的采收率为什么不能达到100 -
仲孙洪葵严: 采油的过程,一开始如果地层压力比较大,可以用自喷采油、气体举升或人工举升的方式,当地层压力下降到不能用这种方式采油之后,就需要用机械采油(如抽油机),同时可能还要伴随各种驱替方式,如水驱、化学驱、热力采油(主要是稠...

东方市17544086609: 国外老油田靠哪些前沿技术提高采收率 -
仲孙洪葵严: 当前,我国石油产量的70%仍来自老油田,前十大油气田中有7个是已经开采30年以上的.老油田总体进入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的“双高”阶段,高含水油田的开发将成为石油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此前,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4...

东方市17544086609: 油井增产原理是什么? -
仲孙洪葵严: 油田开发及石油开采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次采油(Primary Recovery)、二次采油(Secondary Recovery)和三次采油(Tertiary Recovery ). 一次采油是指利用油藏天然能量进行开采的过程,这是大多数油藏开发要经历的第一个阶段...

东方市17544086609: 为什么海域油气勘探开发难度大? -
仲孙洪葵严: 海上油气开发与陆地上的没有很大的不同,只是建造采油平台的工程耗资要大得多,因而对油气田范围的评价工作要更加慎重.要进行风险分析,准确选定平台位置和建设规模.避免由于对地下油藏认识不清或推断错误,造成损失.60年代开始...

东方市17544086609: 如何应对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
仲孙洪葵严: 不利因素有很多方面,针对不同方面应对机制也不同.1、加强国内石油勘探开发,尤其是西部和海上油气勘探;提高开采技术,对已发现油气提高采收率.由此增加国内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