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档: 湖北黄袍山的来历

作者&投稿:毅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文档: 古尔邦节的来历~

古尔邦节有怎样的来源,听元元讲解,关于古尔邦节由来的传说

  黄袍山在湖北省鄂南端,湖北旅游名村通城县塘湖镇荻田村不远处,海拔1380米,系幕山脉最美丽的山峰之一。

  风景秀丽、景点众多。


  黄袍山 湘鄂赣边区革命老根据地之一。中共黄 袍山支部、黄袍山赤卫队、县苏维埃、中共通城县首届代 表大会,于民国十七年秋至二十年 (1928 一 1931) 先后在 此诞生和召开。山多怪石、溶洞、幽泉。


  丁家洞 位于大盘山谭家东侧。洞深 25 米,口小 内阔;洞顶石笋倒挂,奇形怪状,玲珑似玉,举手可摘;外 洞长约 10 米,左有小沟,泉水流出,清亮冰凉。民国二 十三年 (1934) ,红军战士 34 人遇难于洞内。


  玉泉洞 位于玉泉水山谷。冲顶有石孔,口小内宽,高 2 米。内有干孔、湿孔,弯曲如屋,可容数十人行走。孔的 尽头,有深潭,水从潭底翻出,如沸腾状。旁有石观音 像。相传,旧时逢旱求雨,有求必应。明嘉靖三十一年 (1552) ,知县朱世英在孔顶镌“行雨龙王” 4 字,至今犹存.

  白水岩 在荻田东面,有宽约 20 米、高 100 余米的 峭壁石岩,泉水自岩端直泻,似雪帛飞飘,响声如雷,斜 阳照射,吞金吐玉,十分壮观,人称自水岩瀑布。县人吴 镇有诗云:“谁舞锦丝织缟绫,高悬清嶂漂澄泓。九天飞 帛飘风闪,匝地函绢荡日明。划破顽岩联翠浪,劈开迭 岫绣红英。珠抛玉碎寒侵骨,灌耳龙雷漱水晶。”今瀑布 下,建一水电站,瀑布无往日可观。 1982 年,县人民政 府在此建烈士碑一座。


  华罗寨 (槐寮寨 ) 黄袍山主峰。东临修水,北界崇 阳,东南北俱陡岩峭壁,唯西南一路,名仙人埂,从岩石 凿梯,可登峰巅。峰顶宽约百余亩,有清泉可汲。相传, 唐僖宗乾符四年 (877) ,地方豪绅张十万,在此锯槐立 寨,招兵买马,抗拒黄巢义军,因而得名。北有 200 米长 巨岩,状似城墙,张凭此固守,万夫莫开。山尖高耸,雾 绕霞飞,每当云开天朗,登山遥眺,可见洞庭湖水。

  插剑岩 在槐寮寨山腰,有巨石岩,长数丈,诸石皆 青,唯此石独自,上有 18 穴罅,传为张十万插剑所留。 侧有奶石,下垂如乳,四时滴水不竭。


  令人浮想联翩的黄袍山
  黄袍山位于通城县东塘湖镇荻田村(狄田村系湖北省旅游名村之一)不远,距城37公里,东南界江西修水,东北邻崇阳。顶峰槐寮寨海拔1165米,土壤黝黑肥沃,主要特产有“三木”药材、油茶、黄豆等。
  山名黄袍,确然不俗。黄色为中国古代帝王专用色,黄者皇也。所以黄袍就是龙袍,黄袍加身即为帝王。当年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而夺得后周天下,建立起大宋朝廷。那么是谁狂妄胆大,给山取名黄袍?难道这里会孕育一代篡夺江山的枭雄?这是人们的第一个悬念。
  《通城县志》云:古传有仙人晒黄袍于此,故名黄袍山。记载简单之至,没有任情节。正是由于没有情节,经人们留下了无穷尽的想象空间,产生一连串的悬念:仙是何方神圣?仙饰黄袍吗?因何晒黄袍于此? 悬念驱使我们思考和探究,生出追根溯源的遐想。
  顶峰槐寮寨已荡然无存,呼啸的山风也早已淡出了撕杀格斗的气息,只有随处都可掘到的箭镞铁矢证实它确实曾经存在。县志记载的是:唐僖宗乾符四年,有名张十万者锯槐结寨于此,以拒流寇黄巢,固境自保。民间传说的则是:张十万是占山立寨的强寇,拥有十万刀枪十万兵,十万战马盘大营。十万黄金十万银,十万粮草满仓廪,规模之大,气势之盛,足以撼山震海,摄人胆魄。
  寨中有一巨岩,通体浑白,高数丈,形似利剑插于青岩碧嶂之中,尤如鹤立鸡群,分外抢眼,亦尤如昂首问苍天的伟丈夫,庄严肃穆。据说张十万曾在其下设炉铸剑,能插入该岩中的方为合格,故岩身上留下了众多的试剑孔,岩石也被称做插剑岩。

  领略黄袍山的自然之美,另有一番韵味。那些呈现喀斯特地貌特征的金银冲、丁家洞等溶洞,天然形成的石观音像、吊钟乳等,不仅给人视觉上的欣尝,更给人心灵上的撼动,带来神魂飞扬的奇思妙想。
  清代庠生吴家琏赋诗《黄袍山》云:“天匠裁成褕制工,搜悬负扆卓东峰。含风褶漾翩迁浪,映日襟湛衣帻踪,花乡青岩披锦翟,紫凝秋嶂晒黄龙。无人敢着仪威赫,长挂崇山袭犷侬。”从山形俊逸秀美的角度来解释“黄袍”之名。指出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般的造作,绵延的山埂和逶迤的山谷错落有至,形同随风飘荡的衣褶。尤其是春秋景色的更替显出山形的万千仪态,这是唯物唯实唯美的诠释。照此诠释,则春天为锦绣绿袍,秋天为金碧黄袍。秋黄代表着丰硕成果,是人们辛勤劳作而追求的成功。取名“黄袍”,也许寓意于此吧。
  水是山之魂,山是水之魄。山水相聚,魂魄相依,方显出山的雄伟壮美,水的清淳优美。在黄袍山区,你可以感受山的博大和水的柔情。无论是穿行幽深的林径,还是拾级陡峭石蹬,都会看到一个个平静澄亮如镜的泉眼。俯瞰岫壑谷底,可以看到奔流不息的溪涧,它们顽强地穿出石罅汇合在一起,唱着欢快的山泉之歌,潺潺流淌。震耳欲聋的轰响来自从数十米高的悬崖上倾泻而下,气势如虹,惊心动魄的一练瀑布。清代正位礼生吴镇题《黄袍山石溪瀑布》云:“谁把素丝织缟绫,高悬青嶂漂澄泓。九天飞帛飘风闪,匝地函绢荡日明。划破顽崖联翠浪,皮开迭岫绣红英。珠抛玉翠寒侵骨,灌耳龙雷潄衣晶。”把一幅风光秀丽、气势磅薄的山水画展现在人们眼前。石溪瀑布即今日之白水岩瀑布,站在瀑布前,看到的是天际飘来的一段白绫,在清风中闪动,令人联想到舞台上挥洒的水袖,正在表演着艺术化的人生;听到的是绵远深沉的滚滚春雷,令你感到一股勃勃生气在身边躁动,似将以千军万马之势跃出山川奔腾向前。
  漫步黄袍山,还可以看到出现过夜明珠的夜珠窝,黄庭坚退归林下以后隐居的鲁直第,不知何人建于何年代的伐桂书院等等,都有着美妙的传说和深藏谜底的历史,等待着有心人的探索和研究,撕开它们一层层神密的面纱。

  炎帝从此路过

  黄帝在此晒袍

  张英在此驻寨

  方琼在此出生

  黄庭坚在此居住

  罗荣桓在此起步
  、、、

  黄袍山成名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
  在中华大地上称之为黄袍山的就只有位于现通城县东南-崇阳县西南-修水县西北的黄袍山。
  我们先了解一下黄袍的意义与来历:
  古代帝王的袍服。“黄袍”往往被看作古代帝王服色的象征。“黄袍”作为帝王专用衣着源于唐朝。黄色服饰在我国古代一直比较流行,唐以后,皇帝已不情愿自己和一般人同着黄袍了,唐高祖时就曾“禁止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唐高宗时又重申“一切不许着黄”。但这时的规定并不严格,一般百姓着黄衣仍然较多见。到了北宋时期,北汉与契丹南侵,赵匡胤率兵北征。960年,到陈桥驿时,众军士以黄袍加其身,拥立为帝,旋回兵汴京,正式登基,从而使黄袍正式成为皇权的象征。宋仁宗时还规定:一般人士衣着不许以黄袍为底或配制花样。自此,不仅黄袍为皇帝所独有,连黄色亦为皇帝专用。王茂《野客丛书·禁用黄》:“唐高祖武德初,用惰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
  黄鸟的别名,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下:黄鸟,黄鹂留也,或谓之黄栗留……或谓之黄袍。
  泰国的和尚披的袈裟也有叫黄袍的,所以泰国也有“黄袍佛国”之称 。
  在泰国的佛教徒中,有的人家为了增加孩子的僧侣资历,在社会上博得良好的生望和名誉,从小就送入了寺庙,也有的是穷人的家孩子,因为在寺庙里,不仅可以修行,还可以读书,又节约了衣食费用,一举数得。于是,由老中青少构成的和尚队伍,组成了一支浩荡的讨食大军,煞是好看,他们斜穿着黄袍,光着头,赤着脚,托着钵,在城乡大街小巷里,穿梭似地向商家和居民化缘。虔诚佛教的群众,家家把洁净的饭菜摆在门口任其取用。不过,遇见和尚化缘时,千万不要给钱,女人给东西也不能接触和尚,要把物品放在和尚掀起的黄袍里,或是由男人转给和尚,否则就“男女授受不清”了,这一点泰国的和尚和其它国家的和尚是有着“共性”的。
  一说:是赵匡胤“黄袍加身”陈桥就是今黄袍山之唐时已建的擂鼓坪桥,这显然很不切实际,因为那个陈桥是位于今河南封丘东南的陈桥镇。又说是黄袍在黄袍山缝制,后由赵匡胤下旨命名为黄袍山。也有说是那个递黄袍的亲信就是黄袍山人,后由赵匡胤下旨命名为黄袍山,在此地建起他的分宫,并常到黄袍山小住。这种与赵匡胤联系起来的说法的理由是,1、黄袍给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史事;2、也正因为黄袍山和赵宋朝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黄袍山走出在宋朝代任官的也就特别的多;如方氏祖孙三代尚书,在方氏祖孙三尚书之前黄袍山人任县府将军之官的人不在少数;3、以赵匡胤之性格,恐难忍有黄袍、黄袍山之称谓,因为他认为的就是黄袍仅能予皇帝,除非是他自己认可的。
  但这个说法有一个问题就是,据地方志,黄袍山在唐代末期张十万揭竿起义开山立寨之时,就已称之为黄袍山了。有人反驳说是地方志是根据后来的地名变更而变更了。
  提起“黄袍加身”,很多人都会想到宋太祖赵匡胤,会想到发生在公元960年的那次著名的“陈桥兵变”。一件象征皇权的黄袍,一次精心策划的政变,使赵匡胤从后周节度使、殿前都点检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为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据《说岳全传》记载:“(宋太祖)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黄袍是事先准备好的,赵匡胤此举显然是在效仿前朝皇帝的装扮。因此,赵匡胤虽是“黄袍加身”典故的原型,但不是第一个“黄袍加身”的皇帝。
  二说: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身披黄袍的皇帝唐高祖李渊。大业十一年(615),李渊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当时,隋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政局动乱。李渊便与次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兵叛乱,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而早在大业十一年,李渊便已让次子李世民安排亲信在黄袍山招募兵勇,集结南方势力,在黄袍山打造武装势力基地。李世民为孝敬父亲,自己亲手在黄袍山为李渊缝制了黄色战袍。李渊密访此基地时,就披上了次子的黄色战袍,在起义时节节节胜利,乃命名此山为黄袍山,此山中大部兵勇也随李世民而去。
  这个说法的疑点就是,山西省和这个楚地的黄袍山相隔甚远,李世民又是怎么找到这里?黄袍山在隋末的战乱也并没有记载,若真是李世民亲手打造的势力基地,怎么可能不会在记载瓦岗寨时得起黄袍山山寨呢?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身披黄袍的皇帝是唐高祖李渊。王懋《野客丛书·禁用黄》中云:“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那么,李渊为什么喜欢穿黄色的袍服呢?笔者认为有三点。一者,隋唐时期盛行袍服。二者,李渊是马上皇帝,身披战袍,更显威武英姿。三者,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遵循“终始五德说”,为自己建立的唐王朝寻找统治根据。
  “终始五德说”,是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一种历史观点。邹衍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交替统治,周而复始。李渊曾受爵唐国公,后建立大唐,这与曾封于唐,故称“唐尧”的千古明君尧帝,有着如出一辙之巧,异曲同工之妙。按“终始五德说”,唐尧属于“土德”,李渊有意效仿尧帝,便推当时的五行为“土德”,服色尚黄,戴黄冕,着黄袍。
  自李渊首穿黄袍起,黄袍正式成为皇权的象征,也称作“龙袍”。唐高宗时,重申“一切不许着黄”。赵匡胤“黄袍加身”后,更是禁止任何人穿黄袍,否则以谋反论处。宋仁宗时又规定:一般人士衣着不许以黄袍为底或配制花样。自此,不仅黄袍为皇帝所独有,连黄色亦为皇帝专用。这种制度,为后来的历朝历代所沿袭,一直到清朝灭亡。
  三说:就是唐代后期的张十万。张十万在黄袍山主峰开山立寨,建立了一个华罗寨,身披黄袍、以显战威与勇猛,更有自立为王之念。阅后唐时期的战争史记,所有战争均不到今天的鄂南为中心的湘鄂赣一带,因为张十万在此建立了一个“中立”的自卫之国—华罗国,周边境域义勇拥他为王。黄袍山的得名由此而来。
  据地方志及部分旁史记载:华罗寨 (槐寮寨 ) 黄袍山主峰。东临修水,北界崇 阳,东南北俱陡岩峭壁,唯西南一路,名仙人埂,从岩石 凿梯,可登峰巅。峰顶宽约百余亩,有清泉可汲。相传, 唐僖宗乾符四年 (877) ,地方豪绅张十万,在此锯槐立寨,招兵买马,抗拒黄巢义军,因而得名。北有 200 米长 巨岩,状似城墙,张凭此固守,万夫莫开。山尖高耸,雾 绕霞飞,每当云开天朗,登山遥眺,可见洞庭湖水。
  四说、就是宋朝之前的某个时期的少年皇帝或是皇子被皇室逼贬民间,皇室以资养他在此地,但他心中不灭天子之梦,终日身着黄袍,以天子自居,因为黄袍山地处朝堂之远,此子也没有太多武装势力,也就视而不见。
  此说没有根据也没有依据,所以更多是民间流传,但民间流传又有很多是真实的。
  五说:就是从印度而来的佛教弟子。说是印度来的佛教弟子在此山开庙,传播仙佛之说,教化唐代子民,一心向善,布施人间。印佛教来的弟子都以黄色佛袍为主,由于后来信佛者不断增多,当地村民每日均见山顶有黄色袍服显现,称之黄袍山。如此说来,黄袍山是中国佛教的起源地之一?
  此说虽得一些佛教人士的认可,但在现在的黄袍山却是很难找到一处和印佛教有关的文物古迹。
  六说:就是华夏始祖之一的黄帝了。据修水、崇阳、通城等的一些地方志对黄袍山得名的解释是:黄帝在此晒袍,得名黄袍山。注释简短至极,既没有交代年份、也没有交代黄帝来自何为,从何地而来往何地而去,是不是有率领自己的部队,这些都无法从这句简单的注释找到这些答案。然而这个种说法却又是在当地民间流传最为广泛和最为认可的。因为这个说法和相距数十公里的另一座山名药菇山的来历很相近,也是说黄帝在该山采药得一灵妙的药,其形如菇—灵芝,乃得名药菇山。
  传说中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祖先,姓姬,一姓公孙,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所处时代为原始社会末期,为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传说他的发明刨造很多,如:养蚕、舟车、兵器、引箭、文字、衣服、音律、算术等,我国古文献也多有黄帝创造发明医药之记载。《帝王世纪》说:“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通鉴外记》亦说:“(黄)帝以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寒暑荡之于外,喜怒攻之于内,夭昏凶札,君民代有,乃上穷下际,察五色,立五运,洞性命,纪阴阳,咨于岐伯而作《内经》,夏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巫彭、桐君处方饵,而人得以尽年”。上述医学著作所以冠以“黄帝”之名,反映了人们对其尊崇和仰慕之心情。


南部县14753151750: 求文档: 湖北黄袍山的来历 -
镇吴夏枯: 437400 湖北黄袍山

南部县14753151750: 张良的轶事典故 -
镇吴夏枯: 相传汉相张良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即寻其师黄石公居住的通城县张师山(张良老师隐居之山命名为张师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西北).张良在张师山相距约50公里处访得一风景宜人的黄袍山隐居下来(黄袍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东南...

南部县14753151750: 张良遁迹是什么意思 -
镇吴夏枯: 张良遁迹 相传汉相张良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即寻其师黄石公居住的通城县张师山(张良老师隐居之山命名为张师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西北).张良在张师山相距约50公里处访得一风景宜人的黄袍山隐居下来(黄袍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东南),张良并修建了“良山道观”,在道观不远处创办了“伐桂书院”,以授当地孩子文字.伐桂书院遗址位于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大埚山谷中,伐桂书院古石碑仍存.黄袍山后人为了纪念张良,为其修建了圮桥和石墓.

南部县14753151750: 张良拜师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
镇吴夏枯: 明白了拜师学艺,一定要虚心,态度诚恳,百分百尊重老师,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师傅的真诚相授! 机会往往是不经意之间,在我们身边就会出现!所以为人处事要经常注意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进一步说,如果张良在之后的三次赴会时候稍微有...

南部县14753151750: 张良拾履告诉什么道理 -
镇吴夏枯: 对人、尤其是对老人的谦恭态度,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并为实现理想而矢志追求的精神,努力学习,掌握过硬本领,长大后报效祖国.张良拾履的故事还得从张良刺杀秦始皇说起.张良祖先是韩国人,秦国灭了韩国后,他一心要为国复仇,招募...

南部县14753151750: 你是通城的?请问附近有什么旅游景点吗? -
镇吴夏枯: 通城旅游景点: 黄龙山位于通城县东南,距县城约40公里,是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之称. 黄袍山瀑布 位于湖北省通城县塘湖镇荻田村东侧. 黄袍山兰若寺(来佛寺),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塘湖镇黄袍山望湖村高山湖西南,始建于汉朝. 锡山,又名银山,位于通城城南2.5公里处,主峰海拔471米 李自成墓为通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九宫山北麓 通城药姑山,古名龙窖山.位于湖北省通城县大坪乡境内

南部县14753151750: 子房是谁?
镇吴夏枯: 张良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 (黄袍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东南),张良并修建了“良山道观”,在道观不远处...

南部县14753151750: 从黄石到通城黄袍山怎么走 -
镇吴夏枯: 从黄石上武黄高速到武汉,转沪蓉高速,转京珠高速到咸宁北下,从咸宁走省道到崇阳路口上杭瑞高速到通城下,从通城走南大线到麦市——到塘湖——到黄袍.

南部县14753151750: 风景名山黄袍山在哪? -
镇吴夏枯: 湖北通城县东北面

南部县14753151750: RTF格式和Word文档有什么不同 -
镇吴夏枯: RTF格式和DOC格式(Word文档)有以下区别: 1、格式由来 RTF格式:RTF格式是由Microsoft创建的,同时它也是微软公司的WordPad采用的标准格式.RTF是RichTextForma的缩写,中文译名有丰富文本格式或富文本格式等. DOC格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