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一生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市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杜甫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杜甫,生于711年,卒于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省巩县。杜甫7岁就能写诗,十四五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和洛阳一些文人交往讨论文学。和李白一样,年轻的杜甫喜欢四处游历。他到过南方的江苏、浙江和北方的山东、河北,参观、凭吊了许多名胜古迹。在泰山观日出的时候,他写下了著名的五言古诗《望岳》。其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抒发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天宝3年(744年),杜甫在洛阳见到了李白。李白比杜甫大11岁。这时候,李白已是大诗人,杜甫则刚刚出名。他们志趣相投,一起结伴漫游,正像杜甫诗中所写“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两位诗人虽然相处时间不长,而且以后再没见过面,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杜甫来到长安,碰上皇上想选拔人才,征召有一技之长的读书人到长安考试。杜甫满怀希望地去参加,谁知应考的举人竟然一个也没有被录取。原来这是宰相李林甫搞的鬼。皇帝下令选拔人才,他不敢不遵照命令行事,但是他怕这些读书人进了宫去揭发他的罪行,就故意一个也不录取,想蒙蔽皇上的视听。发榜的那一天,他反而向唐玄宗道贺,说“参加考试的举人,没有一个是有才能的,可见天下的人才已被陛下招揽到朝廷,为你服务了。”唐玄宗这时候已经很昏庸,听了这话,不但没有怪罪李林甫,反而十分得意,还认为李林甫很能干。杜甫没有考取功名,心情很愤懑。这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他的生活也过得越来越艰难。为了求得官职,维持生活,杜甫开始给那些当官的权贵们写信,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但是没有人看重他的才能,得到的是冷淡和白眼。
为了得到用武之地,施展自己的才能,杜甫作了《三大礼赋》献给唐玄宗,唐玄宗非常欣赏,让宰相对他进行考试。可是,宰相就是李林甫。考试完了,就一点消息没有了。后来,杜甫又接连向唐玄宗献了两篇赋,直到44岁那年,杜甫才得到一个地位很低的小官。
那年的11月,杜甫回奉先(今陕西省蒲城县)探望他的妻儿。一路上,他目睹了人民的生活困苦,接触到了最下层人民的生活。尽管连年天灾不断,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仍然有增无减,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杜甫穿着又破又单薄的衣服,往家里赶。刚进家门,就听见一片号啕声,原来他那不满周岁的儿子活活饿死了。杜甫心里痛苦极了。他想起一天早晨经过骊山下的情景:唐玄宗正在华清宫避寒,歌舞连绵不绝。这强烈的反差引起杜甫深深的思考。他想,我是个小官,不纳租税,不服徭役,都过得这么惨,一般百姓的境遇就更悲惨了。想到这里,他无比悲愤地写了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唐朝的社会现实,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千古名句。这一时期,杜甫还写了著名的《兵车行》、《丽人行》等诗篇。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安禄山的军队攻占了洛阳。杜甫混在逃亡的人群里逃离了长安。一路上没有吃的,只有四处乞讨,尝尽了逃难的辛苦。他在投奔唐肃宗的途中,被安禄山的部将俘虏,押送回长安。他看到祖国山河破碎的景象,写下了感人肺腑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反映了他当时悲愤的心情。
至德2年(757年)夏天,杜甫逃出长安,见到了唐肃宗。唐肃宗任命他做左拾遗,负责给皇帝提意见。他尽忠职守,认真地给皇帝提意见。其实,皇帝设置谏官,不过做做样子,让别人以为自己善于纳谏,肃宗不是太宗,杜甫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当然不受欢迎。过了一年后,唐肃宗就把他调到华州(今陕西省华县)去做管理祭祀、礼乐、学校等事务的小官。
杜甫离开长安,又有机会接近下层的百姓,了解到民间的疾苦。征兵、征粮,连年不断的战争,再加上官吏们横征暴敛,强征士兵,弄得老百姓家破人亡。人民流离失所,引起了他深切的同情,他创作了“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许多著名的诗篇。
杜甫对现实生活越来越失望,他毅然辞掉了官职,来到成都,住在西郊外的浣花溪。在朋友的帮助下,杜甫开辟荒地,建起一座草堂。在这风景优美的草堂边,他种田栽花,养鸡养鸭,生活虽然过得清贫,但是能和左邻右舍的农民交朋友,心情很舒畅。
这一年的8月,秋风怒号,草堂顶上挡雨的茅草被卷走了。风刚停,又下起了瓢泼大雨,屋里漏得很厉害。在这难眠的长夜,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写道: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他想到社会上广大的和他一样受风雪侵蚀的贫民,慷慨激昂地表示,为了天下的“寒士”能够有房子住,免于饥寒,他自己即使冻死了也觉得满足,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啊!
后来,杜甫的好朋友——成都节度使严武病死了,他失去了生活上的依靠,只好带着妻儿老小到处流浪。他经过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走出四川。这时候,北方到处在打仗,江南的亲朋好友又没有消息,他只好以船为家,在湘江上漂泊,吃野菜,穿着破旧的衣服。尽管身患重病,他仍然没有忘记祖国的灾难,关心着战争局势的发展。公元770年冬天,59岁的杜甫病死在湘江的小船上。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了几千首诗,用诗描绘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变化,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的生活,杜甫的诗,既凝练概括又生动准确,既通俗又深刻。所以,人们把他的诗称为“诗史”,后世尊他为“诗圣”。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自幼好学,逐日积累,终于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受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家庭影响,仕途事业和不朽的诗名成为杜甫一生最大的追求,但其仕途之路并不平坦。24岁时,杜甫赴洛阳考试,未能及第。33岁时,杜甫与李白相识,在梁、宋一带侠游。35岁时,杜甫来到长安求取功名,滞留十年最终一无所得;后因父亲去世,他的生活变得贫困起来。44岁时,也就是安史之乱的前夕,杜甫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官职。11月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又被抛入流离的生活之中受尽流亡之苦。叛军攻下洛阳后,杜甫抱着匡扶社稷振兴王朝的愿望北上,前往肃宗所在地灵武欲为国效力。不料半途被叛军俘虏,押往长安。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肃宗到凤翔,杜甫逃离长安,衣衫褴褛地投奔驻在凤翔的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这是杜甫仅有的一次在中央任职的经历。但不久因触怒肃宗,于乾元初被贬斥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杜甫故交严武出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表荐杜甫担任了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因此称他为“杜工部”)。永泰元年,严武去世,蜀中大乱,杜甫在成都失去凭依,只好带着家小出川,过起流浪逃难的生活。在云安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又在菱州居住了近两年。57岁时,杜甫乘舟出三峡,在湖北、湖南一带的水路上漂泊。59岁时,杜甫在未阳附近客死旅舟上,结束了凄凉漂泊的一生。


杜诗以格律精严著称,基本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主要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和蕴藉;而顿挫除了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外,还有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等,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对后世留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杜甫是诗歌的集大成者。他对于诗歌中的各种体裁都能运用自如,且多有创造。在歌行体诗中,他继承了汉乐府的优良传统,但他却并不沿袭古乐的旧题,而是根据需要,为了真实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作。这一时期,他最著名的诗篇是《三吏》、《三别》,这是杜甫诗中的叙事名篇。《三吏》即《新安吏》、《石壕吏》和《潼关吏》。三首叙事诗分别写出了出征、抓丁和修建潼关的情景。诗人一面痛斥统治者的暴乱;一面劝导人民忍苦负难,共渡难关。《三别》是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同《三吏》的主题相同。


杜甫被称为“诗圣”,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写的诗大都深刻地描画了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状况,被称为“史诗”。杜甫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形象令人肃然起敬。

杜甫是唐朝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一生饱经忧患。尤其是8年的安史之乱,更使得他到处颠沛流离,受尽人间疾苦,同时也亲眼看见了广大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于是,杜甫用诗歌写下了当时千千万万人民的真实生活,揭露了社会的动乱和黑暗,从而成为反映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

杜甫是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生于唐睿宗先天元年(712年),比大诗人李白小11岁。著名诗人杜审言是他的祖父,他父亲也做过官,不过到了杜甫的时候,家庭已经衰落了,生活十分困苦。这样一个贫穷的环境,更激励了杜甫勤奋好学。他7岁就能写诗,9岁就能写一手好书法,到了十四五岁时,就能与当时的文人一同吟诗作赋,即兴应答。由于杜甫自小受到艰苦的磨炼,十分懂事,养成了一种少年老成的性格,写出的诗句往往持重凝练,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赴京赶考。以他的才学本来是不难考上的,可是那时已是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李林甫最忌恨读书人,不想让这些读书人当官来议论政事,便勾结考官,欺骗唐玄宗说这次考试没有一个够格的。

然后又上了一道祝贺的奏章,说没人考得上,正表明皇上圣明,有才能的人都已得到任用了,民间再没有遗留的贤才。

杜甫见辛苦读书竟然毫无结果,心情十分郁闷,便离开长安,去山东、河南一带游历。就在这时,他认识了大诗人李白,两个人的性格很不一样,但是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使两人成为亲密的朋友。

无论在长安还是出外游历,杜甫都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广大百姓也与他一样,受冻挨饿是常有的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豪门大族却过着花天酒地、奢侈糜烂的日子。看到这种不平等的现象,杜甫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慨,于是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著名诗句,深刻揭示了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杜甫在长安待了一阵,回到家里,却发现妻子哭得十分伤心。原来,他们的小儿子因为没什么吃的,已活活饿死了。杜甫难过极了,就用“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的诗句,生动表露自己无力抚养幼儿,愧为人父的悲痛心情。

不久,由于唐玄宗的荒淫放纵,杨国忠的胡作非为,安史之乱爆发了。

这时,已在长安奔波了10年的杜甫,刚刚得到了一个小官职。叛乱四起,他只好带着家人,挤在纷纷逃难的百姓群里,一起逃出了长安。杜甫一家经历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找了个地方把家安顿下来。过了一段时间,杜甫听说了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就赶去投奔唐肃宗,没想到半路上被叛军抓住,送到了长安。到了长安,叛军看杜甫不像什么大官,就放了他,但还是不让他出城。

叛军在长安城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宫殿和民房都在大火中烧为灰烬。不久春天到了,到处是绿草鲜花。杜甫看着眼前这样一副兵荒马乱、凄凉衰败的样子,想到国破家亡、亲人离散的痛苦,提笔写下了《春望》这首妇孺皆知的诗篇。到了夏天,杜甫才从长安逃了出来。他打听到唐肃宗已去了凤翔(今陕西凤翔),就赶到凤翔去见唐肃宗。唐肃宗见杜甫一身破衣服,脚上穿着旧麻鞋,对他不辞劳苦、长途跋涉、忠于朝廷的精神很是赞赏,就给杜甫安了个左拾遗的官。

左拾遗不过是个向皇帝提提意见、说说看法的谏官,杜甫实际上并没得到重用,可是杜甫却做得很认真。

不久,发生了一件事。当时宰相叫房琯(guǎn),他底下有个门客收了别人的贿赂,唐肃宗知道了,要罢免房琯。杜甫认为房琯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不该因为这样的小事就被免去大臣的职务,就上了道奏章给唐肃宗。唐肃宗一看十分恼火,要治杜甫的罪,幸亏另一宰相张镐出来为杜甫求情,才没有处罚杜甫。

后来,唐肃宗派杜甫到华州(今陕西渭南境内)去做个管理祭祀、学校工作的小官。有一天,杜甫回鄜州探望家人,经过石壕村(今河南陕县东南),因为时间晚了,就到一家穷苦人家借宿。他亲眼见到官府拉夫,竟把一个抱着孙子的老婆婆带走了,而老婆婆的三个儿子都上了前线,两个已经战死。杜甫感慨万千,悲愤交加,于是写下了一首诗叫《石壕吏》,记叙了这件令人痛心的事。像这样的诗,杜甫在华州时,前后写过六首,合起来称作“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由于他的诗大多是写安史之乱中人民的痛苦,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唐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所以,人们高度评价杜甫的诗篇,冠以“诗史”的美誉。

第二年,杜甫辞去了华州的官职。接着,关中闹了一场大旱灾,杜甫在那里穷得过不下去,就带了全家流亡到了四川成都。他靠着一些朋友帮忙,才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边造了一座草堂,稍微过了几年安定的生活。

尽管杜甫的一生历经坎坷,过着贫穷动荡的生活,但是他始终洁身自好,忠君爱国,无论怎样贫穷潦倒,他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而最为可贵的是,杜甫有一颗高尚的心,他不仅没有被穷苦所压倒,也不抱怨发牢骚,始终真诚地关怀每一位受苦受难的同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便是他这种高贵品质的真实写照。

在四川时,有一天,他的茅屋屋顶被风吹掉了。黑暗之中,大雨倾盆,狂风乱作,杜甫又冷又饿,说不尽的凄楚伤心。可他此时所想到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几句诗是说:“我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阔牢固的房子,让天下没房住的穷苦人都能喜笑颜开地住进去,风雨再大也能舒舒服服,安稳如山。啊呀,要是真有那一天,眼前突然出现了那些供穷人住的好房子,那么我杜甫就是睡在这样破旧的草房里被冻死,也是心甘情愿的!”

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情怀,一种多么令人感动的品质。正因如此,杜甫又获得了“诗圣”的美名。

后来,杜甫的朋友相继去世,他又失去了帮助和依靠,只好带着家人向东流亡。770年,穷愁一生的杜甫,还是因为贫穷和疾病,死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

杜甫到四川以后,曾做过一个名为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小官,所以后人都称他为“杜工部”。

今天,成都有座杜甫纪念馆,叫“杜甫草堂”。那是杜甫曾经住过的地方,后人经过修缮而保存下来,以纪念这位伟大的人民诗人。








杜甫生平
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但杜甫并非客观地叙事,以诗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正如浦起龙...

李林甫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该如何评价李林甫
李林甫的一生可谓充满传奇色彩,唐朝的日渐衰落离不开此人的推波助澜。李林甫出身于唐朝宗室郇王房,早年历任国子司业、御史中丞、刑部侍郎等职位,后来成为宰相。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余年,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在他任宰相期间,权势滔天,生活奢靡不堪,任用安禄山,这也是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

杜甫的一生重要经历和每一个经历的代表诗作
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阳。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无 定所。飘泊于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 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 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之句,仍以国家灾难为念。这11年,他写 ...

李林甫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如何评价李林甫?
就在昨天,杨国忠前来拜访,李林甫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跟杨国忠说,我就要死了,我的儿子们就托付给你了,希望你能好好对待他们。杨国忠拜伏床前,连连声称不敢,汗流覆面。李林甫一生极擅揣摩人心,他从杨国忠温顺恭敬的面孔中感受到了重重杀机。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李林甫出生在繁华锦簇的扬州。扬州是唐代经济重镇,...

鲁迅一生的经历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参考资料...

杜甫的三个阶段
杜甫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读书和壮游;困居长安;漂泊西南。下面,就让我们回到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时代里去吧! 杜甫,字子美,襄阳人,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从家世看,他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儒家仕人家庭。杜甫在三十四岁之前,基本上是在读书和漫游中度过的。他七岁学诗,至...

杜甫一生的四个时期
天宝五载(746),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京城长安,但是迎接他的却是冷漠的现实。当时李林甫把持朝政,排斥异己,嫉贤妒能。天宝六载(747),唐玄宗下诏书,要有一艺之长的人都去应试(制举考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谁知这次考试由于李林甫从中把持,结果竟无一人被...

杜甫的生平简介
(4)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5)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

杜甫颠沛流离,为何不考取功名?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他的一生是非常悲惨的。杜甫的前半生:杜甫早先家里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并不缺钱,他长大之后,家里的钱也被挥霍的差不多了,所以杜甫只能够到长安去谋生。因为他从小就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所以想要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当时唐玄宗在后期开始走向昏庸,任用李林甫等奸臣。这些人嫉妒那些有真才实学的...

历史上的李林甫是个怎样的人?他算得上是奸臣吗?
提到唐朝著名宰相李林甫,从他的种种事迹上判断确实是个大奸臣,公然在朝堂之上破坏纲纪、口蜜腹剑、排挤贤臣,如果不是他重用胡将,怎么会出现安史之乱?种种罪名累积在一起可谓是罄竹难书。尽管他在政治上确实有一定的能力,让他稳坐相位17年,但是私欲更强!接下来就仔细聊一聊李林甫的一生。李林...

广安区15785611779: 杜甫的生平事迹20字简短
台美乌鸡: 杜甫(712—770),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在今河南省),唐朝伟大人.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任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广安区15785611779: 求杜甫的生平简介!最好精简一点,不要太多 -
台美乌鸡: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公元712年2月12日生于巩县.中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集于《杜工部集》

广安区15785611779: 杜甫的人生经历(分阶段讲) -
台美乌鸡:[答案] 杜甫资料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

广安区15785611779: 杜甫的生平简介和重要作品 -
台美乌鸡: 1、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1-2]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

广安区15785611779: 用一点简洁的文字、概括杜甫的一生、200字左右、就一小段话 -
台美乌鸡:[答案] 诗圣,在杜甫身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一古代文人的共识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道出了杜甫一声的追求,以及最终的无奈与落魄.其诗被称为“诗史”在中国文坛上无人出其右,杜甫用其朴素却字字诛心的笔...

广安区15785611779: 杜甫的生平遭遇主要介绍杜甫的遭遇 -
台美乌鸡:[答案] 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其感情基调是悲... 杜诗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杜甫的集大成,首先是他身上集中了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即仁民爱物、忧国...

广安区15785611779: 杜甫的一生 -
台美乌鸡: 杜甫,字子美,生于河南省巩县.杜甫一生写了几千首诗,用诗描写了一个复杂多变的历史时代,深刻地反映了悲惨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把他称之为“诗圣”,把他的诗称为“诗史”.在杜甫的...

广安区15785611779: 求杜甫生平概述不要大段的,要概述~比如什么字号\什么的就不要了 我知道的\要简练的生平概述.我相信大家懂得. -
台美乌鸡:[答案] 杜甫(712—770)唐朝著名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生于巩县(今属河南).七岁开始学诗,20多岁漫游山东、江浙等地.天宝六年(747年)赴长安应试而落第.在贫困失意之中,他看到了政治的黑暗,人民的疾苦,写下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

广安区15785611779: “诗圣”杜甫的个人生平是什么?
台美乌鸡: 杜甫,生于712年,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与文士交游酬唱.受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家庭影响,仕途事业和不朽的诗名成为杜甫的最大追...

广安区15785611779: 杜甫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用一个字概括. -
台美乌鸡:[答案] 吃喝拉撒睡算不?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游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困,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陷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