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卖为什么叫烧卖?

作者&投稿:诸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知道烧卖为什么叫烧卖?~

烧麦最早起源于元代初期,后来“捎上”了些菜点,成为“茶捎卖”,经多年演变成为今天的“烧麦”。   烧麦之所以顶部不封口,是由于茶客所带的小菜品种不一,有的是生牛羊肉和姜葱,有的是萝卜青菜豆腐干……为区别各位茶客的小菜,便不封口,每当一笼蒸好后,店小二便会把蒸笼端到茶堂的大桌上,说:“各位茶客的小菜捎来了,劳驾自选。”这时茶客各自点了自己的“薄饼包菜”边吃边饮。   另有一说是烧卖起源于包子。它与包子的主要区别除了使用未发酵面制皮外,还在于顶部不封口,作石榴状。
最早的史料记载:在十四世纪高丽(今朝鲜)出版的汉语教科书《朴事通》上,就有元大都(今北京)出售“素酸馅稍麦”的记载。该书关于“稍麦”注说是以麦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与汤食之,方言谓之稍麦。“麦”亦做“卖”。又云:“皮薄肉实切碎肉,当顶撮细似线稍系,故曰稍麦。”“以面作皮,以肉为馅,当顶做花蕊,方言谓之烧卖。”如果把这里“稍麦”的制法和今天的烧卖作一番比较,可知两者是同一样东西。

在中国南北方都有,是一种面制的食品,品种繁多,在江苏、浙江、广东一带,人们把它叫做烧卖,而在北京等地则将它称为烧麦。
  烧卖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相当悠久。最早的史料记载,在元代高丽(今朝鲜)出版的汉语教科书《朴事通》上,就有元大都(今北京)出售“素酸馅稍麦”的记载。该书关于“稍麦”的注说是以麦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与汤食之,方言谓之稍麦。麦亦做卖。又云:“皮薄肉实切碎肉,当顶撮细似线梢系,故曰稍麦。”“以面作皮,以肉为馅当顶做花蕊,方言谓之烧卖。”如果把这里“稍麦”的制法和今天的烧卖作一番比较,可知两者是同一样东西。
  到了明清时代,“稍麦”一词虽仍沿用,但“烧卖”、“烧麦”的名称也出现了,并且以“烧卖”出现得更为频繁些。如《金瓶梅词话》中便有“桃花烧卖”的记述。《杨州画舫录》、《桐桥椅棹录》等书中均有烧卖一词的出现。
  清代无名氏编撰的菜谱《调鼎集》里便收集有“荤馅烧卖”、“豆沙烧卖”、“油糖烧卖”等。其中“劳馅烧卖”是用鸡肉、火腿配上时令菜作馅制成。“油糖烧卖”则用板油丁、胡桃仁和白糖做馅制成。中国南方还有一种“卤馅”芽菲菜烧卖。
  时至今日,现时各地烧卖的品种更为丰富,制作出更为精美了。如河南有切馅烧卖;安微有鸭油烧卖;杭州有牛肉烧卖;江西有蛋肉烧卖;山东临清有羊肉烧卖;苏州有三鲜烧卖;广州有蟹肉烧卖、猪肝烧卖、牛肉烧卖和排骨烧卖等等,都各具地方特色。

名播京师的“归化城烧卖”烧卖古称“捎卖”,始于元代,明代称“纱帽”,清朝称为“鬼蓬头”,其风味与制法南北各异,如广东的“干蒸烧卖”,江苏的“蟹黄烧卖”、“翡翠烧卖”风味各不相同。但在历史上,呼和浩特称为“归化城”时,这里的烧卖就已经名播京师了。
据《缓远通志稿》载:“惟市内所售捎卖一种,则为食品中之特色,因茶肆附带卖之。俗语谓‘附带’为捎,故称捎卖。且归化(呼和浩特)捎卖,自昔驰名远近。外县或外埠亦有仿制以为业者。而风味稍逊矣。”早年呼和浩特的烧卖,都是在茶馆里出售,食客一边喝着浓浓的砖茶或各种小叶茶,吃着糕点,一边就着热腾腾的烧卖,天南地北地聊着旧事与新闻,那浓郁的香气久久飘荡在茶肆之间。
烧卖是用特制的擀面锤(烧卖锤)把和好、揉透的面,垫上土豆粉擀成薄的荷叶皮,然后用新鲜羊肉切粒配葱姜等作料拌成馅,再勾以熟淀粉,成为干湿适度,红、白、绿相间,香味扑鼻的烧卖馅,把馅放在烧卖皮里轻轻捏成石榴状,上笼蒸7至10分钟即熟。烧卖出笼,顿时鲜香四溢,观其形,晶莹透明;食其味,清香爽口,味浓不腻。皮薄如蝉翼,柔韧而不破,用筷子夹起来,垂垂如细名播京师的“归化城烧卖”烧卖古称“捎卖”,始于元代,明代称“纱帽”,清朝称为“鬼蓬头”,其风味与制法南北各异,如广东的“干蒸烧卖”,江苏的“蟹黄烧卖”、“翡翠烧卖”风味各不相同。但在历史上,呼和浩特称为“归化城”时,这里的烧卖就已经名播京师了。
据《缓远通志稿》载:“惟市内所售捎卖一种,则为食品中之特色,因茶肆附带卖之。俗语谓‘附带’为捎,故称捎卖。且归化(呼和浩特)捎卖,自昔驰名远近。外县或外埠亦有仿制以为业者。而风味稍逊矣。”早年呼和浩特的烧卖,都是在茶馆里出售,食客一边喝着浓浓的砖茶或各种小叶茶,吃着糕点,一边就着热腾腾的烧卖,天南地北地聊着旧事与新闻,那浓郁的香气久久飘荡在茶肆之间。
烧卖是用特制的擀面锤(烧卖锤)把和好、揉透的面,垫上土豆粉擀成薄的荷叶皮,然后用新鲜羊肉切粒配葱姜等作料拌成馅,再勾以熟淀粉,成为干湿适度,红、白、绿相间,香味扑鼻的烧卖馅,把馅放在烧卖皮里轻轻捏成石榴状,上笼蒸7至10分钟即熟。烧卖出笼,顿时鲜香四溢,观其形,晶莹透明;食其味,清香爽口,味浓不腻。皮薄如蝉翼,柔韧而不破,用筷子夹起来,垂垂如细囊。

烧麦

烧麦一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早年呼市的烧麦都在茶馆出售,食客一边喝着浓酽酽的砖茶或各种小叶茶,吃着糕点,一边就着吃热腾腾的烧麦,故烧麦又称“捎卖”,意即“捎带着卖”之意;也有人说因为烧麦的边稍皱折如花,故又称之为“稍美”,意即“边烧美丽”之意。现今烧麦已成了美味可口的主食,所以一般人约定俗成叫“烧麦”了。

烧麦源于何时?已很难说清楚了。历史上,呼和浩特还是“归化城”时,烧麦就已经名播京师了。那时北京、天津等地的饭馆都以“归化城烧麦”、“正宗归化城烧麦”的招牌来吸引顾客。

烧好了再卖

呵呵,开玩笑,烧麦不是烧卖

清光绪年间,方城县城内开化寺街马玉亮(回族),始创"烧麦"。最初不叫"烧麦"叫"撮子包",因感其名不雅。又因其边象快熟的麦穗,随改名为"烧麦"。

是烧麦


为什么会叫烧卖?
一种说法是:早年的烧麦都在茶馆出售,食客一边喝着浓酽酽的砖茶或各种小叶茶,吃着糕点,一边就着吃热腾腾的烧麦,故烧麦又称“捎卖”,意即“捎带着卖”之意;也有人说因为烧麦的边稍皱折如花,故又称之为“稍美”,意即“边烧美丽”;还有一种说法是,烧麦最初叫撮子包,因感其名不雅。又...

烧麦是什么
品种繁多,在江苏、浙江、广东一带叫做烧卖,而在北京、内蒙古等地则称为烧麦、稍麦、稍美。烧卖与包子相似,它与包子的主要区别除了使用未发酵面制皮外,还在于顶部不封口,作石榴状,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回民区和玉泉区)的茶馆,到清代通过晋商传到京津等地,称为“捎卖”。

烧麦是怎么命名的
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喷香可口,兼有小笼包与锅贴之优点,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相当悠久。明末清初起源于内蒙古西部地区,后流传至京、津称为烧麦,而后至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一带,人们把它叫做烧卖 ;南北方的烧麦在...

烧麦是什么东西?
烧麦,又称烧卖、肖米、稍麦、稍梅、烧梅、鬼蓬头,在日本称作焼売,是形容顶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喷香可口,兼有小笼包与锅贴之优点,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相当悠久。人们把它叫做烧卖 ;烧麦在...

烧麦的历史来源
很多人喜欢这个不像包子的包子,取名"捎卖",后来名称演变,向南传播就改叫烧麦了。还有一种说法是:早在乾隆三年,浮山县北井里村王氏,在北京前门外的鲜鱼口开了个浮山烧麦馆,并制作炸三角和各种名菜。某年除夕之夜,乾隆从通州私访归来,到浮山烧麦馆吃烧麦。这里的烧麦馅软而喷香、油而不腻,洁白...

烧卖的来历是什么
善良的弟弟除了吃饱以外,再无分文,为增加收入今后娶媳妇,弟弟在包子上炉蒸时,就做了些薄皮开口的“包子”,区分开卖,卖包子的钱给哥哥,稍卖的钱积攒起来,很多人喜欢这个不像包子的包子,取名“捎卖”,后来名称演变,向南传播就改叫烧麦了。还有一种说法是:早在乾隆三年,浮山县北井里村王氏...

有一种小吃为什么叫烧麦?拜托各位大神
■烧麦 烧麦起源于元大都,是地道的京味小吃,现在南北方皆有。北京烧麦从馅上分,春、夏、秋、冬四季有别,即:春以青韭为上,夏以羊肉西葫芦为优,秋以蟹肉馅应时,冬以三鲜为当令。 在清称之为“稍麦”,乾隆年间诗人杨米人的《都门竹枝词》中就有“稍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的...

烧卖是哪个地方的食物?
烧卖一般使用小麦面粉制成的,所以大多人见到的烧卖外表皮呈黄色,若是用不同的面食制作材料来做成烧卖,其外表皮颜色会有多种多样的。烧卖的来历: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说是明末清初时,有两兄弟在大南街大昭寺附近卖包子,后来哥哥娶了媳妇,媳妇闹着分家,无奈之下,弟弟把包子店给了哥嫂,自己则是...

烧卖是哪个地方的食物
现如今中国各地都有烧卖可卖,且相比于古代,我们现代人不仅做出的烧卖更加精细,我们还又发明出了许多新吃法。是以,我们如今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烧卖。例如,河南的切线烧卖,安徽的鸭油烧卖,苏州的三鲜烧卖,山东临清的羊肉烧卖,杭州的牛肉烧卖,广州的蟹肉烧卖,猪肝烧卖,排骨烧卖等等。

为什么叫烧卖而不叫蒸卖?
麦亦做卖。又云:"皮薄肉实切碎肉,当顶撮细似线梢系,故曰稍麦。""以面作皮,以肉为馅当顶做花蕊,方言谓之烧卖。"如果把这里"稍麦"的制法和今天的烧卖作一番比较,可知两者是同一样东西。到了明清时代,"稍麦"一词虽仍沿用,但"烧卖"、"烧麦"的名称也出现了,并且以"烧卖"出现得更为...

旌德县19242828704: 有谁知道我们早上吃的那个“烧卖”为什么叫“烧卖”吗? -
爰梵甲紫: 烧卖在中国南北方都有,是一种面制的食品,品种繁多,在江苏、浙江、广东一带,人们把它叫做烧卖,而在北京等地则将它称为烧麦. 烧卖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相当悠久.最早的史料记载,在元代高丽(今朝鲜)出版的汉语教科书《朴事通...

旌德县19242828704: “烧卖”的由来? -
爰梵甲紫: “烧卖”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相当悠久.明末清初起源于元大都,后流传至京、津称为烧麦,而后至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一带,人们把它叫做烧卖 ;南北方的烧麦在制作材料做法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1.烧卖起源于包...

旌德县19242828704: 烧卖的由来 ?? -
爰梵甲紫: 烧卖,北京叫烧麦.是群众盛行的一种点心.其历史不算长,直到清代的《桐桥倚棹录》中才有记录.最有名的烧卖馆,是北京的“都一处”,开业于1738 年(清乾隆年间). 据说有一年除夕,乾隆皇帝私访通州回京,路过此店,吃了一顿烧...

旌德县19242828704: 烧卖还是烧麦?为什么这样叫? -
爰梵甲紫: 北京前门大街,有一家历史悠久的“都一处”烧麦馆. 这“都一处”字号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清乾隆年间的一天,万岁爷外出私访,来到前门大街,时已夜深.皇帝因饥渴来到一家小酒店.店主端来一壶酒和一盘“烧麦”,乾隆觉得味...

旌德县19242828704: 谁知道烧卖为什么叫烧卖?
爰梵甲紫: 因为要先烧后卖!

旌德县19242828704: 烧麦是谁发明的? -
爰梵甲紫: 烧麦(Steamed Pork Dumplings),又称烧卖、肖米、稍麦、稍梅、烧梅、鬼蓬头,是形容顶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面食小吃.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相当悠久.在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一带,人们把它叫做烧卖,而在北京等地则将它称为烧麦.喷香可口,兼有小笼包与锅贴之优点,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

旌德县19242828704: 潮汕一问:小吃"小米"一名源自何处? -
爰梵甲紫: 潮州的肖米,起源于北方的“烧卖”.过去北方地区,有一种小食以肉料为馅,以面粉作皮,这种小食大都是小摊小贩当街摆卖.由于北方天气寒冷,所以这些小摊小贩在摆卖这种点心时,便要将其放置小笼中,烧热炉火不断温热它,故这种小食便名为“烧卖”.后来“烧卖”这种小食被移植到南方来,一些地方以读音来给它叫名字,便有了许多读音相近的不同名字,如“烧米”、“肖米”、“小米”等,但实际都是源于“烧卖”的一种小食.

旌德县19242828704: 有一种小吃为什么叫烧麦? -
爰梵甲紫: 自乾隆皇帝赐匾之后,都一处的生意有了很大发展,除了酒类和凉菜,又新添数十种炒菜,以及烧卖、炸三角、饺子、馅饼等面食.“烧麦”二字本作“梢麦”,是沿用明朝写法.北方麦子在四五月间麦梢上有一层白霜,而烧麦的收口处也有好似白霜的面粉,因而得名.“梢麦”从明代一直沿用下来,至上世纪四十年代才改为“烧麦”.烧麦起初只是都一处的一般面食品种,它是怎么出的名,恐怕一般人就不太清楚了.

旌德县19242828704: “都一处”店铺的由来是什么?
爰梵甲紫: “都一处”是北京最古老的饭庄之一.开业于乾隆三年(1738 年),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它的烧卖有葱馅和三鲜馅两种, 以三鲜馅最为著名.同时还有一些拿手好...

旌德县19242828704: 为啥做烧卖蒸的时候粘底 -
爰梵甲紫: 蒸馒头,烧麦,包子等食物,在下屉时往往爱粘住展布,揭不下来.为避免这 一问题,可采用以下措施: 1.垫的屉布要洗干净. 2.蒸前要先把屉布放入清水中浸湿,然后再垫在屉上. 3.蒸带馅的食物,汁水不要过多. 4.上屉后要旺火急气速蒸,一般 15 分钟就可,时间不宜过长. 5.蒸熟后要立即从屉布上取下,不要停放过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