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东起哪里? 是鸭绿江还是山海关?

作者&投稿:潮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长城东起哪里?西至哪里?~

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居庸关。
修筑明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蒙古游牧民族统治者的骚扰。明朝自始至终对北方防务的建设非常重视。长城、关隘、墩堡的修筑工程,在明朝的 270多年中几乎没有中断过,逐步形成了“九边”分区防守,分段管理和修筑长城的制度。

扩展资料:

在明朝前期的时候,当朝的执政者指挥手下人将以往的城墙建筑进行了完善和新建。后来明太祖洪武又派两名将士带领军队攻占了东北地区,又一次的将长城的区域扩大。
到了明成祖继位后,朱棣皇帝亲自带领军队北上讨伐少数民族,并获得了成功。这一次,修建的规模再一次进行了扩大,一路修到了居庸关的附近。
与当时的秦朝年间相比较而言,二者的修建模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秦朝时期主要步的骤是,将其进行了一次再加工和扩充,并且将明长城的范围变得更广。
秦长城则是秦王嬴政在完成诸侯国的统一之后,将燕、赵、秦中相对零散的城墙进行了有效的衔接,而这三国的长城串联起来后,便也在大体上形成了秦长城。而明长城,则是相对于而言范围要更广阔,它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
明长城的修筑,有效的阻止了蒙古骑兵的野蛮入侵,也使得明朝的种植产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小农经济发展较好。明长城也保障了城中的百姓,能有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从古至今,关于长城,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历史名人和事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长城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

明长城是我国历史上修筑的最后一道长城,也是修建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工程最坚固、设备最为完善的长城。东起辽东的鸭绿江。

明长城是我国历史上修筑的最后一道长城,也是修建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工程最坚固、设备最为完善的长城。它东起辽东的鸭绿江畔,西至甘肃的嘉峪关旁,横贯今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九省、市、自治区,全长6300多公里。

扩展资料:

明长城的九镇 明朝为了便于对长城全线的防务管理和修筑,将全线分为九镇。委派总兵官统辖,亦称之为九边重镇。明代九边防务就是个筛子,防守兵力过于分散,女真或蒙古入寇只要上万规模,就没啥用处了。嘉靖时期只剩下烧荒捣巢赶马与防明人的用处了。

明长城关城是出入长城的通道,也是长城防守的重点,建砖砌拱门,上筑城楼和箭楼。一般关城都建两重或数重,其间用砖石墙连接成封闭的城池,有的关城还筑有瓮城、角楼、水关或翼城,城内建登城马道,以备驻屯军及时登城守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长城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明代万里长城是“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其实在山海关的北边有个叫无名口的地方,就是从这里向东至鸭绿江边,还有980公里的明长城,这段长城属明朝时的九镇之一的辽东镇管辖。那么,辽东长城为什么被人遗忘呢?又是在什么时候从地图上抹掉的呢?当清王朝取代明王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之时,特别是顺治入北京之初,全国尚未统一,政局不稳,前方有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相对抗,后方有蒙古贵族势力的威胁,清王朝为巩固其东北的“发祥之地”,就在辽东划了禁区。在禁区范围内,首先利用了明代辽东长城的防御设施,并将东北的清“永陵”所在地也扩展到防线之内,把因战争破坏的长城加以修补,并插以柳条,作为禁区的标志,号称柳条边,并下令将山海关定为关卡,限制出入。明代万里长城的辽东部分,不但其建筑本身被改为清“柳条边”,而且清代出版的书中也被删掉。如清康熙年间出版的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的附图中,只有“柳条边”,而不见明代辽东长城。清乾隆年间出版的《盛京舆地全图》,也将明代辽东长城勾销,而只画出“柳条边”。该图在左下方只在山海关附近一小段长城处表示万里长城东端起点。再者由于辽东这段长城工程相对比较简单,毁坏也较为严重,加之修筑时间早于辽东长城且保存完好的明长城山海关、嘉峪关两座关城东西又彼此遥相呼应。上述种种,可能就形成明代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说法的缘由。(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明朝初期修建的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祁连山麓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

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周代。当时周宣王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袭曾修建了列城和烽火台。公元前七八世纪,许多诸侯国都修建了自己的长城,以防邻国的人侵。最早建筑的是公元7世纪的楚长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长城以自卫。据文献记载和遗迹显示:楚长城西起湖北竹山,跨汉水,越邓县、内乡岳山至沁阳,总长近500千米;齐长城起于今山东平阴,经泰安、莱芜、章丘、淄川、临胸、安丘、诸城,至胶南入海,总长达500千米;魏长城起自华山,沿黄河北行,长300千米;燕长城有两道,南长城长约250千米;北长城长约650千米。这时的长城长度都较短,从几百千米到l000~2000千米不等,史称“先秦长城”。

公元前22l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为了巩固统一帝国的安全和生产的安全,防御北方强大匈奴游牧民族奴隶主的侵扰,便大修长城,在把秦、燕、赵等国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的基础上,还加以增筑、扩建,筑成西起临洮东达辽东的秦长城。长城的修建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秦长城只有遗迹残存。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其中以汉、金、明三个朝代的长城规模最大。

汉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全长近一万公里,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至今,散布在新疆至河北数省、自治区之间的汉长城烽火台遗迹仍处处可见。此后,北魏、隋朝都有修筑长城的记载。公元5~7世纪,北魏、北齐、北周相继修筑的长城各有650、l000和l500千米。公元l2世纪,金代也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至外贝加尔地区修筑长4000多千米。到了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从没间断过长城的修建,从洪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工程延续200多年。明朝初期修建的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祁连山麓,全长7300多千米;中叶以后经过修缮的自山海关至嘉峪关一线的长城比较完好,便被人误为是历史上长城的起点、终点。清朝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现存长城主要为明长城。

长城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以明长城为例,在万里长城防线上分设了辽东、蓟、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等九个军事管辖区来分段防守和修缮,称作“九边重镇”,每镇设总兵官作为这一段长城的军事长官,受兵部的指挥,负责所辖军区内的防务或奉命支援相邻军区的防务。明代长城沿线约有100万人的兵力防守。总兵官平时驻守在镇城内,其余各级官员分驻于卫所、营城、关城和城墙上的敌楼和墩堡之内。

修筑长城的工程量非常巨大,仅以明代修筑的长城估算,需用砖石5000万立方米,土方一亿五干万立方米。如用来铺筑宽l0米、厚35厘米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两周有余。历代为修筑长城动用的劳动力数量也十分可观。据历史文献记载:秦代修长城除动用三十至五十万军队外,还征用民夫四五十万人,多时达到一百五十万人。北齐为修长城一次征发民夫一百八十万人。隋史中也有多次征发民夫数万、数十万乃至百万人修长城的记载。

中国古人在2000多年的修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首先是在布局上,充分考虑环境的地形地貌特征,遵循“因地形,用险制塞”的原则。长城在重要的道口、险峻山口、山海交接处设置关城,既可交通,又可防守。在跨越河流的地方,长城下设水关,使河水通过。出于防守的需要,在城身上每隔不远处建有突出的墙台,便于左右射击靠近墙体之敌;相隔一定距离又有敌楼,用来存放武器、粮草和供守卒居住,战时又可用作掩体。在长城沿线还建有独立的烽燧、烽台,用于在有敌来犯时,举火燃烟,传递信息。

其次,在建筑材料和结构上遵循“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多种结构方法。有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合等结构。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长城大多用夯土夯筑或土坯垒砌,其坚固程度不亚于砖石。如甘肃的嘉峪关长城墙体,修筑时专门从关西十多公里的黑山挖运黄土,夯筑时使夯口相互咬实,这种墙体土质结合密实,墙体不易变形裂缝。在沙漠中还利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在今甘肃玉门关、阳关和新疆境内还保存了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这种长城的遗迹。明代修筑长城以用砖、石砌筑和用砖石混合砌筑为主。墙身表面用条石或砖块砌筑,用白灰浆填缝,平整严实,草根、树根很难在缝中生长,墙顶有排水沟,排除雨水保护墙身。

东起鸭绿江边的虎山长城,西至嘉峪关,全长7,300多公里(另据报道,1990年一个徒步走完长城的中国人的计步器显示为6,700公里),合14,600华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在西方也常被称为中国长城。长城平均高6-7米、宽4-5米,是建于中国古代的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

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横贯今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占、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9省、市、自治区,全长6 300多公里,俗称“万里长城”。


普陀区13583323355: 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熊咐优普:[选项] A.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B. 西起鸭绿江,东至嘉峪关 C. 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D. 西起临洮,冬至鸭绿江

普陀区13583323355: 明长城的起止点 -
熊咐优普:[答案] 明长城的起止点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百五十六个县域,总长度8851.8公里.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

普陀区13583323355: 明长城,东起那西到那 -
熊咐优普:[答案]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采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于2009年4月18日首次公布明长城数据: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

普陀区13583323355: 明朝长城东起哪西到哪?地名 -
熊咐优普:[答案] 明代长城又称之为”边墙”,妁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东起鸭绿江畔,西到祁连山东麓,总长一万二千七百馀里.

普陀区13583323355: 明长城东起那里,西起那里?历史要考啊!一定要准确啊~
熊咐优普: 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异同: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鸭绿江;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秦秀长城为了抵御匈奴南下;明秀长城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侵扰.秦长城是在战国时期各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明长城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修建了全长6000多公里的长城,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都是为了御敌,不过修的年代不同,御的敌人也就不同了. 时间,地点都不同,作用是基本相同的,是抵御外族侵略

普陀区13583323355: 明代长城东起什么,西至什么? -
熊咐优普: 明代长城又称之为”边墙”,妁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东起鸭绿江畔,西到祁连山东麓,总长一万二千七百馀里.施主,我看你骨骼清奇,器宇轩昂,且有慧根,乃是万中无一的武林奇才.潜心修习,将来必成大器,鄙人有个小小的考验请点击在下答案旁的 "好评"有其他题目请另外发问,多谢

普陀区13583323355: 明长城的东端和西端分别是() -
熊咐优普:[选项] A. 辽西和临洮 B. 临洮和辽西 C. 嘉峪关和鸭绿江 D. 鸭绿江和嘉峪关

普陀区13583323355: 明朝的长城从哪儿到哪儿? -
熊咐优普: 到了明朝,从洪武至万历,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成了一条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长城.这也是现在所见到的大部份长城.

普陀区13583323355: 明长城东起哪里?西至哪里? -
熊咐优普: 东起鸭绿江边的虎山长城,西至嘉峪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