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由来?

作者&投稿:鲜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为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节日的来历和纪念介子推有关。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1、清明节历史悠久,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节日习俗的形成与此时的节气特点密切相关。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
2、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期古人依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气候规律,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事生产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
清明节后气温变暖,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3、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事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清明节已经超出节气的意义,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扫墓源自商朝,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从唐朝开始,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扫墓时首先要整修坟墓,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
这种仪式,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古人认为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祸福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培墓是极为重要的祭奠仪式。

扩展资料: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文中记述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明节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一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二

  

说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荒无人烟的地方,重耳没有了力气,站不起来,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给重耳做了一碗肉汤,重耳喝了以后,体力好了。

 

 十九年以后,重耳做了国君,重赏了他流亡的功臣,就忘了介子推。有人劝介子推面君讨赏,他最鄙视这种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跑到山上去了。

 

 重耳听说后,就想把介子推从山上拉下来,可山上树木太多,不好走,重耳就想用烟把他熏下来,结果介子推死了,还留下了一血书是:“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

 

 所以这天就是清明节。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三

  

秦朝末年,刘邦终于打败霸王赢得天下。

 

 刘邦衣锦还乡时,想去双亲的墓上去祭拜,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他无法找到自己父母的坟墓。

  

刘邦非常的难过,虽然部下也帮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黄昏的时候还是没找到他父母的坟墓。

  最后刘邦从衣袖里拿出纸,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苍祷告说:“父母在天有灵,我将把这些纸片,抛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就是父母坟墓。”

 

 说完刘邦把纸片向空中抛,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么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去仔细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后来民间的百姓,也和刘邦一样每年的清明节都到祖先的坟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表示这座坟墓是有人祭扫的。 ——摘自学习网

传统的清明节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清明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清明节将寒食节取代后,扫墓、冷食、荡秋千、郊游等活动也被收归所有了。清明节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在全国范围盛行并设扫墓假期是在唐宋之后。据资料记载,唐代,由于官吏回乡扫墓,时有耽误职守的事,唐玄宗颁布政令解决假期的问题。开始规定寒食节放假四天:“(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唐会要》卷八十二),按大历十二年(777年)诏令,唐朝衙门依例放假五天:“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到贞元六年(790年),假日加到七天。这样官员们可以从容地进行扫墓祭奠之事。唐朝王冷然的《寒食篇》中说:“秋贵重阳冬贵蜡,不如寒食在春前。”由此可见,当时寒食节已经成为唐朝一个很隆重的节日。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延续十天左右。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来历的起源,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传是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

1553717346515537173465191397477151913974771519139747715191397477151913974771519139747715191397477151913974771519139747715U盾妥投


求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越详细越好。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的由来:据记载,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到了唐朝,清明节气的影响越来越大,他把上巳节与寒食节逐渐...

清明节的由来和风俗
由于清明与寒食节相隔很近,所以清明逐渐融入了寒食祭祖的习俗。到了唐朝,唐玄宗直接将清明和寒食节打包定为国家法定假日。后来清明节逐渐吸取上巳节踏青的习俗,逐渐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2、寒食节的由来 晋文公在流亡期间,介子推曾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

清明节起源是什么?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节气与节日的合体。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寒食节禁火、冷食习俗。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

清明节的来历是什么?
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古有清明前一...

清明节的来历
在中国的典故中,清明节来历众多。 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介子推的传说。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

清明节的来历是什么?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各地习俗:清明节的习俗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规模、方式不尽相同。民间还有插戴柳枝、放风筝、取薪火、画蛋、...

清明节的由来是什么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

清明节的来历以及人们怎样过节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

清明节的由来是什么?
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1,节日由来: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历史悠久,由来于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据现代人类学、...

清明节是怎么由来的
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节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节”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节就合二为...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3597535854: 清明节的由来是什么? -
大叔蚂奥沙: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关于清明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传说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3597535854: 清明节的由来和传说是怎样的? -
大叔蚂奥沙: 清明节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关于清明节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传说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晋文公即...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3597535854: 清明节的来历是怎样的? -
大叔蚂奥沙: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交节...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3597535854: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 -
大叔蚂奥沙: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3597535854: 清明节的由来 -
大叔蚂奥沙: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3597535854: 清明节的来历 -
大叔蚂奥沙: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3597535854: 清明的由来,传说,故事各100字 -
大叔蚂奥沙:[答案]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公...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3597535854: 清明节的来历究竟是什么?
大叔蚂奥沙: 清明节是由寒食节发展而来.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寒食节讲究禁火、冷食.是流传于北方的一个较早的节日,后来在发展...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3597535854: 关于清明节的来历简说(关于清明节的来历简说50字)
大叔蚂奥沙: 一、清明节的由来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3597535854: 中国清明节的来历
大叔蚂奥沙: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下面是小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