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出自什么典故?

作者&投稿:崇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出自什么典故?~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历史典故出自于《晋书·谢玄传》,《晋书·苻坚载记》。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翻译:听到风声像是鹤在叫,都以为敌军已经杀过来了。于是谢石等各路军队,水路继续前进。秦王符坚与阳平公符融等上寿阳城眺望他们,发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都以为是晋兵,回头看符融说:“这也是强敌,怎么说弱小呢?”惆怅失意开始有恐惧的神色。

扩展资料: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公元357年,苻坚称大秦天王,灭前燕、前凉及代国,最终统一北方。在南方,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王朝。东晋占有今汉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这样,形成了秦晋南北对峙的局面。
公元383年五月,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决意攻取东晋。八月,苻坚率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军”三万余骑;前后千里,旌鼓相望,直逼东晋。苻坚骄狂地说,以此强兵百万,“投鞭可以断流”,何愁东晋不灭?
东晋孝武帝则采纳了谢安、桓冲等人的主张,坚决抵抗。他派将军谢石、谢玄等率兵八万沿淮河西进,以拒秦军;又派将军胡彬率领水军五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
同年十日十八日,秦军前锋攻占寿阳。胡彬所部水军走到半路,得知寿阳失守,退守硖石(在寿县西北二十五里〕。秦军为了阻挡晋军主力西进,又派兵五万进至洛涧(今安徽怀远县以南之洛水),并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胡彬因困守硖石,粮食用尽,处境十分艰难,写信要求谢石增援。
不料胡彬的信被秦军进获。苻坚认为晋军兵力很少,粮食十分困难,应该抓紧进攻,遂把主力留在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境),带了八千骑兵赶到寿阳。苻坚先派尚书朱序到晋军劝降。
刘牢之分兵一部到秦军侧后,断敌退路,亲自率兵强渡洛涧,夜袭秦军大营。秦军抵挡不住。主将梁成战死,五万秦兵大溃,抢渡淮水,淹死一万五千余人。洛涧的胜利,鼓舞了晋军的士气。晋军乘胜追击,一举推至淝水东岸,与秦兵隔河对峙。
苻坚登上寿阳城头,望见东晋军队布阵严整,心中暗暗吃惊。又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草木摇动,以为都是埋伏的晋兵,不由连连感叹:“此亦劲敌涧谓弱也”。
符坚中流箭,临阵斩苻融。晋军乘势迫击,秦军人马相踏,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其他军众弃甲,昼夜溃退,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东晋追兵,草行露宿,饥寒交迫,死去十分之七八。及至洛阳,只剩下10余万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说的是东晋时期的苻坚。当时苻坚讨伐东晋失败,八十万大军溃败,他手下的士兵听到风声和鹤的叫声,以为是东晋的追兵快到了,昼夜不敢停歇,拼命逃,饿死、冻死了一大批人。
东晋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北方的前秦。在苻坚的带领下,前秦国力强盛,有野心的苻坚当然不甘心屈居北方,肯定是想统一全国。这个计划在苻坚心中存在很久了,等到时机成熟,苻坚就带领80万大军南下,想以雷霆万钧之势击溃东晋,完成大一统。听到苻坚南下的消息,东晋朝堂之上是愁云满面,根本没有对策,因为东晋可用之兵非常少,从明面上看根本无法抵挡前秦军队。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东晋必输无疑的时候,一个“隐藏boss”出场了,他就是少有才名的谢安。当时东晋的军方高层桓温知道谢安是有能力的人,如果有人可以扭转局势,抵挡前秦军队的进攻,那这个人绝对是谢安。
在这样的情况下,谢安得到朝廷的征召,出任前军总指挥。得到征召的谢安还在隐居,不过为了振兴家族,谢安选择出山入仕。出山之后的谢安手里只有8万东晋精锐----北府兵,8万对80万,1:10的兵力差距足以造成压倒性的优势。不过就是这样恶劣的情况,谢安凭借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和出其不意,一举击溃前秦军队的前锋,之后趁热打铁,直接打退了80万军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兵败以后,苻坚率领的80万大军拼命逃跑,根本不管队友的死活。在逃跑过程中,他们总是把野外的风声和鹤的叫声当做是东晋军队发出的声音,看野外那些草里面都像是埋伏了士兵一样。他们根本不敢停歇,一路闷头跑,这也就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

草木皆兵,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
风声鹤唳,释义:惊慌疑惧。出自于《晋书·谢玄传》。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什么意思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什么意思如下:风声鹤唳意思是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比喻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的样子。草木皆兵意思是把草和树木都当做了敌人的兵将。形容人在极度惊慌时疑神疑鬼。一、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唳指的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草木皆兵:把...

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我国古代那次战争
淝水之战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释疑: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成语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成语示例: 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其中~代表本词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故事: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心境还是应激
是应激。1,心境也可以说是心情,是一种很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没有特定的指向性,就是说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生活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状态,所以风声鹤唳和草木皆兵是属于应激。2,风声鹤唳是说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的典故讲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次战争?
而“风声鹤唳 ”意思则是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的样子。它们讲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次战争呢?其实,这两个成语来自我国历史上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我国古代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也是东晋王朝得以延续的关键一战。其中“草木皆兵”是指:在东晋时期,强秦...

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什么战役?
D.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释疑: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成语出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成语示例: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其中~代表本词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故事: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哪里?
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

风鸟鹤唳,草木皆兵。什么道理?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一种在极度恐慌恐惧中,人会非常敏感,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谈不上什么道理,如果非要说道理,那就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草木皆兵:把草和树木都当做了敌人的兵将。形容人在极度惊慌时疑神疑鬼。《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意思是什么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意思是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吆喝声,怀疑是追兵来了。形容惶恐不安,神经极度缓和。这个故事产生在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里。公元383年,前秦天子苻坚组织90万雄师,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苻坚以为本人军多将广,有足够...

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什么战役?
回答:D.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释疑: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示例: 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其中~代表本词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 西晋末年...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说的是谁,有什么典故?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兵败以后,苻坚率领的80万大军拼命逃跑,根本不管队友的死活。在逃跑过程中,他们总是把野外的风声和鹤的叫声当做是东晋军队发出的声音,看野外那些草里面都像是埋伏了士兵一样。他们根本不敢停歇,一路闷头跑,这也就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

马山县18461309589: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 搜狗百科
阴砍多力: 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

马山县18461309589: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出处 -
阴砍多力:[答案] .淝水之战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释疑: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成语出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示例: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马山县18461309589: 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什么战役? -
阴砍多力:[答案] D.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释疑: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示例: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其中~代表本词条...

马山县18461309589: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这两个成语的来历是什么?要简短的概括 -
阴砍多力:[答案]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马山县18461309589: 四面楚歌,腹背受敌,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成语故事 -
阴砍多力: 四面楚歌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腹背受敌 出处: 《魏书·崔浩传》草木皆兵 出处 风声鹤唳 出处《晋书·谢玄传》

马山县18461309589: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成语典故出自383年的什么之战,交战双方是谁和谁,此战役的影响是什么 -
阴砍多力:[答案] 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前秦欲灭东晋,并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影响: 1、使东晋保持了江左的半壁江山,为将来南方四朝的建立保存了基础和实力. 2、巩固了大士族势力在江南的势力...

马山县18461309589: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出处 -
阴砍多力: .淝水之战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释疑: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示例: 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其中...

马山县18461309589: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故事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
阴砍多力:[答案] 唳: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马山县18461309589: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来历 -
阴砍多力: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