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余秋雨含泪的"秋雨含泪“这个事件到底是怎么样一回事,还有大家的看法。我要写报告,谢谢哈!

作者&投稿:胡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家怎么看余秋雨这个人~

文化学者,当之无愧

主要是四川地震时的事,形成了新成语“秋雨含泪”

“含泪”的余秋雨为何又挨了骂

余秋雨又遭到很多人的高声责骂,骂他什么呢?睁眼说瞎话,写马屁文章糊弄老百姓。我先是看了骂文之后,才找来原文端详的。原文如次,我逐段做一些阅读理解,看能不能“同情性的理解”我素来尊重的余先生:

……
校舍建造的质量,当然必须追究,那些偷工减料的建筑承包商和其他责任者,必须受到法律严惩。我现在想不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还会有什么机构胆敢包庇这些人。你们请愿所说的话,其实早已是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决心。但是,这需要有一个过程。

阅读理解:这段话的逻辑显然已经有些问题了,太过跳脱和轻浮了。首先,十三亿人的哀悼并不是家长必须放弃追问校舍质量问题的理由,全民性的普遍慰藉,也不能代替个体无穷无尽的丧子之痛;其次,家长们计较的是政府部门应该追究责任者,而不是空泛的严惩之类的说辞,什么叫“有什么机构胆敢包庇这些人”?包庇恶人,只打黑不打保护伞的事情发生的还少吗?再次,面对一个个受侵害个体的痛苦,空洞的全称判断只能招致反感,“早已是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决心”,谁能代表这么庞大的机构和民众发言?余秋雨吗?代言而不得体,自然会得到马屁的恶谥。)

因为,无论怎么说,这次大灾难主要还是天灾。当然也有未倒的房屋、幸存的学校,但这有多方面的因素,不能仅仅从一个角度来论定。已经有好几位国际地震专家说,地震到了七点八级,理论上一切房屋都会倒塌,除非有特殊原因,而这次四川,是八级!

阅读理解:“天灾”之说过于武断,作为一名治学严谨的学者,在没有亲自实地踏勘、没有掌握权威资料、没有进行定量分析之前,贸然做出宣传味道十足的判断,十分荒谬。“好几位国际地震专家”,则透露出论据的粗疏以及变形了的世界视野。)

有了这个主因,再要论定房屋倒塌的其他原因,就麻烦得多了,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科学检测和辩论,而且要经得起国际同等级的灾测比照。我希望有关方面能在搜救生命、挖掘遗体之后尽力保护校舍倒塌的实物证据,以便今后进行司法技术调查。但在目前,不能急躁,因为还有更危急的事。

阅读理解:从自我设定的“主因”出发,只能推断出这样的“麻烦”的维权过程。而这些“麻烦”背后,基本上等同于劝说民众拉倒完事,不要再在追究责任上做什么文章了。因为,余先生说了,还有更危急的事情。)

堰塞湖的问题是悬在几十万人头上的凶剑,卫生防疫问题也急不可待,灾区上上下下所有的力量还在气喘吁吁地忙于救灾,人口大幅度流动,一切都处于临时状态,因此,确实很难快速腾出手来处理已经倒塌的校舍建筑质量的法律问题。我想,你们一定是识大体、明大理的人,先让大家把最危急的关及几十万、几百万活着的人的安全问题解决了,怎么样?

阅读理解:什么事情?堰塞湖、卫生防疫等等。这些都是急务,家长的关于房屋质量鉴定的要求,并非急务,最好不要影响大局。然后送上一顶高帽,让大家识大体、明大理,自己家的孩子反正已经不能复活了,先让别人活下去好不好?余秋雨先生可能不明白,如果这些可怜的家长们此刻识了大体、明了大理,等到那些官员和建筑商们回过神的时候,就不用考虑讨回公道的问题了。因为如此大的劫难,自然有永远忙不完、也不会忙完的急务等着各级政府去料理,你们那点事,何必提起!进一步讲,这些家长们如果不再追究学校建筑的质量问题,以后还会有类似的悲剧发生,我们这个民族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重复和循环。

你们受灾以来的杰出表现,已经为整个中华民族赢来了最高尊严。你们一定不会否认,这些天来,无论是中国的各级政府、军队、武警、医生,还是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救援者、志愿者都尽心尽力、令人感动。只有当这些里里外外的多重力量不受干扰地集合在一起,才能把今后十分艰巨的任务一步步完成。因此,你们要做的是以主人的身份使这种动人的气氛保持下去,避免横生枝节。一些对中国人历来不怀好意的人,正天天等着我们做错一点什么呢。

阅读理解:按照余先生的逻辑,家长们追究建筑质量问题的表现,肯定并不“杰出”,而且还是“横生枝节”,所以应该放弃小我,保持“动人的气氛”,融入到令人感动的“大我”中去。这样的表达,很有些“震出一个新中国”之类的宏大叙事的意味。不过,宏大则宏大矣,却并无一点人味。任何壮美的协奏曲,都是由一个个音节组成的。如果我们的思维依然停留在借灾难凝聚什么的层面,放弃或者要求放弃问责,拒绝或要求拒绝反思,那只会导致灾难层出不穷。如果我们总是沉湎于救灾营造出来的动人气氛,而根本上忘记了何以会产生这样的气氛,那同样是本末倒置,我们宁可不要这样的动人也不要灾难。)

结语:总体上看余秋雨的文章,我个人觉得确实有些“冷”,冷静?还是冷酷?其所诉诸于情的表达,基本上没有产生应该产生的效果,比如说不幸死掉孩子的家长听了这一番话后,同样含泪制怒。而其一向所擅长的说理,因为证据资料以及现场感的匮乏,更显得隔靴搔痒,不着边际。能够在人类各种文明遗存的废墟前沉思的文化学者,在说话以前,其实是应该先到四川或者陕西甘肃灾区现场看一看那里的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在那里,摸一摸失怙的孩子的头,握一握丧子的父亲的手,听一听家破人亡的妇人的哭诉,问一问妻离子散的老者的疾苦。那样的情境,眼中的泪水可能更真实,说出来的话语也可能更审慎。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贸贸然解劝,却招致一派唇枪舌剑的抢白。

秋雨何辜?秋雨果无辜耶?眼里的泪水是什么?是对于土地对于人民的深沉的哀怜和爱恋;而不是苍白的说教,不是无力的号召。从这个意义看余秋雨的挨骂,倒也别有一番会心。

2008年6月5日,余秋雨在个人博客中发表日志《含泪劝告请愿灾民》,“含泪劝告”灾民莫要为低劣的豆腐渣建筑质量上访,并认为,汶川地震后一些家长在子女所在学校倒塌、子女被埋丧生后要求通过诉讼来惩处相关学校领导和承包商的举动被“反华媒体”利用,家长们“一定是识大体、明大理的人”,“要做的是以主人的身份使这种动人的气氛保持下去,避免横生枝节”,被“对中国人历来不怀好意的人”利用。在文章发表之后,“含泪劝告”一时成为网络流行语,除了“含泪劝告余秋雨”还有模仿《含泪劝告灾民》的“含泪劝告裸聊官员”、“含泪劝告A股灾民”,以至用百度搜索江湖戏称“余含泪”三字,必定是对余秋雨的批判或调侃。 也有人认为,余秋雨从“党和国家”的角度出发,具有“不可企及”的高度,令人不敢评价。2008年9月,发生了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后,模仿文章《含泪劝告三鹿受害者家长》在网络上盛传一时,拍马文学也被戏称为“余秋雨体”。


余秋雨发生了什么
“含泪”的余秋雨为何又挨了骂 余秋雨又遭到很多人的高声责骂,骂他什么呢?睁眼说瞎话,写马屁文章糊弄老百姓。我先是看了骂文之后,才找来原文端详的。原文如次,我逐段做一些阅读理解,看能不能“同情性的理解”我素来尊重的余先生:……校舍建造的质量,当然必须追究,那些偷工减料的建筑承包商...

正龙拍虎、欧阳挖坑、秋雨含泪、兆山羡鬼、黔驴死撑、聚打酱油都有什 ...
余在文中含泪劝告要求惩处豆腐渣校舍责任人的请愿灾民,说他们在地震中死亡的孩子全都成了菩萨,已经安宁,不要因为请愿而横生枝节,被反华媒体利用来进行反华宣传。余秋雨的含泪劝告被许多网民批评为腐败的政治帮闲和谄媚的文化口红,余秋雨含泪也被形容为鳄鱼的眼泪。天灾难避死何诉,主席唤,总理呼,党...

余秋雨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
在陈丹青看来,劝诫灾民不要闹事,这本书是好的,可余秋雨的身份不允许他这么做。陈丹青认为余秋雨的做法,属于“越俎代庖”干了官员应该干的事情。在陈丹青看来,文人就是文人,官员就是官员,各司其职做好分内之事便是最大的爱国。可余秋雨含泪劝灾民,却是十足的“官员”。因为这件事,陈丹青认为...

余秋雨真含泪了吗?
余秋雨不会含泪

现在一些语言在悄然演变,请从下面选出三个时兴词语,写出其通常的说法...
余秋雨2008年6月5日在其博客发表的博文《含泪劝告请愿灾民》。余在文中含泪劝告要求惩处豆腐渣校舍责任人的请愿灾民,说他们在地震中死亡的孩子全都成了菩萨,已经安宁,不要因为请愿而横生枝节,被反华媒体利用来进行反华宣传。余秋雨的含泪劝告被许多网民批评为腐败的政治帮闲和谄媚的文化口红,余秋雨含泪...

被誉为文化散文杰出代表的作家是
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也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从收受深圳豪华别墅事件、“首富”事件、青歌赛是非、“故居门”、“大师”事件、“含泪”事件、“\/私\/通\/”事件到“捐款门”,余秋雨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一直处于舆论的漩涡。余秋雨的一系列“文化散文”中,始终贯彻着一个鲜明的主题:对中国历史、中国...

中国传统文化之批判 文言文
“旧居申请文物保护单位”、“秋雨含泪”、“大师工作室”、“诈捐门”,到现在的“被文盲”,余秋雨这几年几乎没有什么安生日子。枪林弹雨中,余秋雨似乎也练就了一身刀枪不入的本领。就“钟山碑文”事件,新民网记者曾连线余秋雨的秘书金克林,金克林说,余秋雨对自己写的碑文很满意,碑文在南京也受到重视,相关部门专为...

《问教余秋雨》最新txt全集下载
问教余秋雨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问教余秋雨》退休局长专“咬”余秋雨《问教余秋雨》退休局长专“咬”余秋雨2010-08-1615:08北京晚报作者:晓林网络编辑:贺嘉退休局长吴拯修近日推出长篇评论《问教余秋雨》,上编《伪者无疆》,是对余秋雨“含泪门”、“诈捐门”等...

如何挖坑绊驴
1.正龙拍虎--周正龙,虎照 2.欧阳挖坑--不清楚 3秋雨含泪--2008年6月,中国马屁文人余秋雨“含泪劝告灾民”。痛斥灾民要求查清豆腐渣工程的正义行动。而在四川大地震中,成千上万的学生因校园迅速倒塌而丧生。“秋雨含泪”被引申为假惺惺的鳄鱼的眼泪。例句:我真的想帮助灾民做点事,不然,岂不...

文坛精英余秋雨,为何陈丹青提到他时却嗤之以鼻?
余秋雨知道了这家事情之后,在网上发表文章《含泪劝告请愿灾民》,意思是说校舍在地震中被震塌是很正常的事情,希望这些家长们要以大局为重,不要请愿让政府介入到坍塌校舍的事情上来,以避免被有心人利用。这篇文章出来以后,受到很多人的批评,人们认为余秋雨根本没有为灾民们考虑。看到余秋雨的表态,...

烟台市18331671997: "秋雨含泪":余秋雨发表了什么言论? -
督宗凯时: 源于余秋雨在汶川地震后发表的一篇文章,好像叫“余秋雨含泪劝告全国人民”什么的,网友炮轰余秋雨的感情做作,评论很多很多,以至于不得不关闭博客的评论功能.

烟台市18331671997: “含泪”的余秋雨为何又挨了骂?
督宗凯时: 余秋雨作为当代文学大家,其知识面\文学知识\个人经历等都值得人们推崇.虽然他多次参加大型比赛的评委或佳宾.因其语言大胆,语言犀利甚至锋芒太露而受到有些人的漫骂,但引起观众共鸣甚至使观众从中获得收益是他的唯一目的.所以,余秋雨仍是值得人们尊重的.

烟台市18331671997: 有哪些批评余秋雨的书 -
督宗凯时: 金文明出版的《石破天惊逗秋雨》指出余秋雨散文中的126处小错误; 还有一本《余秋雨现象再批判》. 你可以看看!

烟台市18331671997: 关于余秋雨的问题
督宗凯时: 9. 余秋雨还会含泪吗?熊仁宇:应该不会了,因为他已经戒网了.此经验可供网瘾少年参考.游云庭:会的,看过《秋雨散文》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多愁善感的人.陈小晖:中国五千年的苦难全写在他脸上,能不流泪吗?范以锦:以后他不会了.他本身就很少流泪的,并不是很多的.有一次就够了,很难来第二次第三次的.一般人很难看到他流泪的.他经过这一次了,有了心理的承受力了,不会老流泪了 这个跟他以前的一件事有关.他以前老是哭.

烟台市18331671997: 余秋雨的作品 -
督宗凯时: 1.余秋雨·笛声何处 [余秋雨] 2.余秋雨:出走十五年 [余秋雨] 3.余秋雨自传:借我一生 [余秋雨] 4.中国之旅: 跟随余秋雨的脚步 [余秋雨] 5.余秋雨文集 [余秋雨] 6.可怜的正本 [余秋雨] 7.狼山脚下 [余秋雨] 8.文化苦旅 [余秋雨] 9.江南小镇 [余秋雨] 10....

烟台市18331671997: 请介绍一些《秋雨散文》秋雨散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作者的简介写作的时代背景 -
督宗凯时:[答案] 主要内容本书为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专集.余秋雨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的历史散文更是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

烟台市18331671997: 余秋雨散文中优美的句子有哪些? -
督宗凯时: 1、来一次世间,容易吗?有一次相遇,容易吗?叫一声朋友,容易吗?仍然是那句话——学会珍惜,小心翼翼. 2、缺少精神归宿,正是造成各种社会灾难的主因.因此,最大的灾难是小人灾难,最大的废墟是人格废墟. 3、既然大树上没有一...

烟台市18331671997: 余秋雨到底捐没捐?
督宗凯时:据记者了解,在今年5月,余秋雨和九久读书人的确带了数万册书来到都江堰,余秋雨当时还在板房之中做长达2小时的演讲.九久读书人的新闻稿中称这批书来自由余秋雨倡议“让爱的传递更99———上海市中小学生为四川都江堰灾区学生传...

烟台市18331671997: 我有一间小木屋 仿佛是童话里的一朵鲜蘑菇,依附在百年老树上 撑着一把小伞……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呀我在余秋雨的文章中秋里看到的.原文如下.或许能... -
督宗凯时:[答案] 不是张爱玲,在网上找了一圈,从一篇文中又有了些许线索.参考.我也想知道这是谁的啊啊.

烟台市18331671997: 余秋雨散文 的优美句子及赏析 -
督宗凯时: 道士塔一 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塔呈 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 座垒以青砖.历来住持莫高窟的僧侣都不富裕,从这里也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