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为什么古代人在打仗的时候都要攻城呢?

作者&投稿:娄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古代打仗的时候非要攻城,不能绕过去吗?~

在古代的历史题材影视剧中,我们通常可以看到军队攻城的画面,一般攻城的战役,人员伤亡是极其惨重的,投入的器械也特别多。
据统计,要顺利的攻下一座城池的话,攻城的军队至少要是守城军队的3倍以上才能拿得下来。

既然攻城会损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那为什么不放弃攻城而直接绕过去呢?
其实我国古代打仗,一定要攻城,而非绕路,这并不是古代人不知道变通,而是有必须这样做的道理和原因。
1、攻城为了抢夺资源
古代行军打仗的目的无非就是要争夺土地、人口和财富而已。而土地、人口、财富就是引起双方战争的直接原因,他们所需要的这些东西都在城池里才有,守城将士们自然也不会就这么白白让给他们,也会为了保护自己的亲人、土地、财产等东西而奋起抵抗,所以攻城就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2、 攻城是为了强占战略要地
古代的城池一般都有一定的战略地位,想要进入城池的另一面,就必须把眼前的城池拿下,要不然就得绕过很长的一段路程才能绕到城的后面。
在古代,这样做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打仗都讲究速度和效率,所谓兵贵神速才是制敌的最有效方法。就像东方六国攻打秦国的时候,那他们就必须要打通函谷关才能进入秦国腹地,否则是无法越过关卡到达咸阳的。

3、不攻城给自己造成危险
就算不计成本而绕过城池的话也就等于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潜在的危险。
那就是绕过城池会让自己处于腹背受敌的危险,还会把自己的运输粮道暴露给敌人,一旦敌人在后方掐断给养,不久就会造成军心动摇,引起恐慌,大大减弱军队战斗力,结果就只有等着被敌人收拾的份了,这可是军队大忌。就像三国时期的马谡偏偏要驻军山上,结果被敌军发现破绽,切断了全军的水源,最后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4、攻下城可以作为自己的粮草后勤补给
城池如果被攻下了,那么城中的人口,物资,钱财等所有的一切都是属于胜利的一方,那么攻城军队就可以就地修整以恢复元气,不至于让将士们长期露宿在外,这样也可以安抚军心,如果后方粮草供应不上,还可以就地补充粮草,缓解因为断粮而引起的恐慌,甚至还可以就地征兵,以补充攻城时损失的人数,并且修复攻城时毁坏的器械,为下攻打一个城池做准备。

双方打仗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大后方,能保证运输补给的安全,只有让将士们吃饱、放心,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才能上下一心的攻城,这样才能克敌制胜,保障大后方的安全直到如今的战争依然适用。所以,历史上的任何一场战争,攻城方的军队宁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攻下城池,也不愿意不费一兵一卒的绕过眼前的城池。这样做就可以消除后顾之忧了,防患于未然了。

因为他们打仗的目的就是侵占,不打这座城还怎么侵占领地。

我们从很多影视剧和历史书上都可以看到,在古代打仗,将领们都是带着士兵,一座城池接着一座城池地攻打, 然后赢了之后才会宣告胜利。在古代,一座城也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城墙上地旗帜,代表着所属国家,还有驻扎守城的军队是哪一方的。此外,我们经常在影视剧里看到,每次国王或者皇帝下命令的时候,都是拿下哪一座城池,收复哪一座城池。所以那些古代人拼了命也要攻下城,就是为了把那个城墙上的旗换成他们的旗。只有城墙上的旗换了过来才代表他们真正的攻下了这座城。

在古代,打仗目的一般都是占领城池,占领城池多了,自然进一步就是占领一个国家。古代将士夺取以及占领城中的资源与金钱,这样自己的国家才会有更多的人力和财力。城池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标准,就好比我们现代战争其实是为了掠夺资源一样,那个时候的资源就是城池,城池中的居民需要向国家缴纳赋税,所以为了占领这座城,收取赋税,支配人力,只要发生战斗一般都会选择去攻城。

如果绕过去了这座城池,那么还是要继续攻占下一个城池,并且还很容易形成腹背受敌的局面,那到时候,进攻的士兵很容易就被围困在几个城池中间,像包饺子一样,被别人给端了。别说古代了,现在如果打仗,也是一样的道理,绕过去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

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朝代更替,战争无数。

所谓“兵者,诡道也”

但是我们反观历史,几乎所有的古代战争,两国(方)交战都是中规中矩的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去攻打,直至打到对方的老本营为止。

靠着冷兵器这样一路打下来,不仅动辄损兵折将成千上万,十分惨烈!而且作战周期长,对双方来说都是莫大的煎熬和恐惧。

这似乎一点也不符合用兵者的“诡道”。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什么不绕过城池直捣黄龙?反而一定要攻城呢?

其实古人也不傻,只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我们就会知道,这条路根本行不通。

为什么要一座城池一座城池去攻打?

道理其实很简单,就好比你明知高速会收费,但你为什么跑长途还是一定要走高速一个道理。就是因为走高速最方便,最快捷,而且路况好啊。

攻城也是一样,古代没有像现代这么便利发达的省道高速公路,而直通城池的路一般就是最好走的官道,路况好,又平坦,相较而言适合大部队快速前进。

并且我国自古就是个多山丘的国家,在当时平原的占比并不大。有时候,两地之间几百公里,无任何岔口,而城池往往就建在这些关键节点上。

从守城方来说,就是考虑到你只能从这走,不能从别的地方走,才会在此处建城池,扼住陆路、水路咽喉,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总而言之,古代城池修建的地方就是两点之间最快最省时间的咽喉要道。

绕着走不行吗?

想绕道走捷径也不是不行,只是对攻城方来说,绕道其实更加凶险!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中说“兵贵神速”,行动越快,效率越高,胜算也越大。

由于古代的技术、装备有限,按士兵的交通工具来分,军队无非三种兵种:步兵、水兵和骑兵,其中更是以步兵为主,全靠双脚行走。

这就像我们的红军行走的万里长征,古代的士兵每一次打仗都是在走长征,动辄则数万人。带着这么庞大的军队,如果贸然选择绕路就免不了要翻山越岭,消耗大量精力时间不说,战线也拉得太久。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后勤部队要在岐山峻岭托运粮草,更是难上加难。如果此时后勤再被敌人猛然切断,没了粮草加上身心疲惫,必定军心大乱,还没开打就败局已定了。

万一绕过去了,就能成功了吗?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就算你真能突破重重险阻翻山越岭绕过去直达敌方大本营,就算成功一半了?

首先,敌方不是傻子,你这么大一队人马绕城而过,即便古代信息再迟缓,也不可能瞒得过对方的眼线。即便对方没有在中途截杀,可能你绕过城池,不就等于把后背亮给对地理环境更熟悉的敌人?

如果敌方反应过来,带兵从后追击,那此时面临的局面就是腹背受敌,而且在别人的地盘只能任人宰割,很可能最后就是全军覆没。

退一万步讲,即便地方城池昏庸无能,没有洞察危机无人调兵遣将支援,使得你能放心进攻敌方大本营。

但经历了长途跋涉的士兵,是否有体力跟皇城内养精蓄锐的将士相抗衡?是否有把握速战速决?如若久攻不下,粮草能维持多久?一旦对方援兵包抄,最大的可能还是会变成困笼之兽、不战自败。

所以说,绕城而行看似风险更小,其实是极度凶险的一招!循规蹈矩的攻城看似艰难惨烈,反而风险其实更低。就连蒙古帝国的铁骑当年践踏宋朝,却被小小襄阳阻碍几年,也不敢绕道承担风险。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绕行一定会失败,比如三国邓艾奇袭成都,但毕竟这是个例。正所谓

两害相较取其轻,这也是为什么历代战场大多都选择正面攻城的原因了。

另一方面,古代战争一定要进行攻坚战还有三个重要目的。

战争补给提供

古代作战,从来都是一个漫长的拉力站,短则三五月,长则几十年。所以,不管是由南往北打,还是从北南下,粮草补给都是第一要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也是这个道理。

那么,在这个漫长的作战过程中,总不能带着足够几万、几十万人吃好几年的粮食、装备上在路吧?

所以,古代的城池其实也是一个补给站,攻打下来的粮食、装备、士兵都可以为我所用。

另一方面,古代打仗给国家带来的负担也是空前巨大的。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如此一来,时间一久,国家必定会被战争所拖累,比如隋炀帝三征高丽,劳民伤财,导致全国经济崩溃。

所以行军打仗自然要夺敌人之粮、征敌人士兵、抢敌人装备。

城池是经济,补给中心,一切财富都可以从城池获得。

别小看一城一池之得失,可能关乎整个战争的命运

上面有讲到,古代城池往往会建在这些关键节点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尤其是占领一国重要地位的城池,虽易守难攻,但一旦攻下来,那就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很可能关乎的就是整个战争的胜负。

比如当年诸葛亮和司马懿相争的街亭,马谡街亭失守直接导致诸葛亮北伐的失败。

另一方面,城池都是依水而建,大多地处水陆交通要塞,即便要做持久战,也能够依靠城内便捷的交通,运送补给。如果没有攻下来,可能打不了多久,就只能灰溜溜的撤退,白白损失兵力、财力。

而拿下这种交通要塞,同时也是切断了地方的通勤要道。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中伤敌军。

所以说,越是难以攻克的地方,确实有攻克的价值,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信息传送周转点

在战场上,除了粮草,另一个影响军情的要素就是及时有效的作战情报。

古代战场上的情报都是靠人点对点传递,所以为了保证情报及时有效,准确固定的情报点很重要。可是,如果军营在外驻扎不定,今天送的情报在这里,明天送来军营被迫迁移几十里地,如果信使找不到你,那可能大本营被别人偷袭了可能都不知道。

但是打下城池之后,各路消息自然变得灵通,一旦有变,也会提前一步

得到消息、做出应变,同时明确下一步的作战目标。这也是交战必取城池的重大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攻下一座城池,也就离对方腹地更近一部,也是便于监控敌方动向,握住敌方咽喉。

如果还是不明白,那最后再举一个通俗的例子,《王者荣耀》玩过吗?攻城略地是不是都得先推塔?古人不是傻子,如果真的有捷径,那也必须是建立在稳健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在古代一座一座的攻,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历史上中国为什么不热衷于扩大疆土?
再来看北方,虽然没有大海和高山,却有着比二者更可怕的势力——游牧民族。当然了,作为一股势力,在中国历史中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字。如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等。而且这些势力活动的范围多是草原和沙漠。战争中如果后勤跟不上,是很容易全军覆没的。三、本身资源得天独厚 ...

中国古代历史是怎样发展的呢?
(1)以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为标志至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地区。主要包括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十六国时期和东晋对南方的统治;(第四战国时期)(2)以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和同期南方刘宋取代东晋至隋朝的建立,中华文明处于南北朝时期。从三国鼎立直至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民族大融合时期,为...

中国古代是有大象的,但为什么古代中国没有出现过“象骑兵”?
我觉得你这个问题提的有问题,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是出现过象骑兵的,而且历史上很早就有把大象用于战争中去的记录。就以前一到暑假就播放的《还珠格格》里面第三部的一开始就是他们去打仗,乘坐的坐骑就是象骑兵,大象们在战争里虽然稍显笨拙,但是由于身形巨大,踩踏起来对敌军也有不小的杀伤力,容易敌我...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出现过姓王的皇帝?
说到“王姓”这个姓其实也是算是中国百家姓里面非常大的姓氏了,那么这么大的姓氏在中国的古代我们仔细的分析看看的话,你会发现好像姓王的人没有当皇帝呢,唯独有个叫王莽的人,好像在位的时间也不长,而且他还算是篡位这一说的,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为什么没有出现过姓王的皇帝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

26.中国为什么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
请仔细看:中国如今是国际上数一数二的大国,而历史也是赫赫有名,从几千年前一直延续至今,哪怕有侵略者,不是被顽强的中国人驱赶走,就是被迅速中国化,那么为什么放眼世界,只有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 第一,中国与世界其他伟大文明的隔绝程度是独一无二的。 地中海连接美索不达...

中国历史上秦、汉、明三朝都修建过长城,为什么它们都是以甘肃为起点的...
另外,虽然到了元朝时期,我国的疆域获得了极大程度的扩大,但是到了明朝时期,其实又缩小了很多,根据明朝时期的地图来看,明朝统治疆域的西边分别是吐蕃各个部落、关西七部、东察合台等,而当时明朝统治疆域的最西边,也在如今的甘肃省与山西省交界处附近。综上所述,因为我国古代的多数王朝统治疆域,其实...

中国历史上分为公元前,公元,为什么会这么分?
所以在古代社会时期,我们没有公元前和公元,都是什么皇帝年号多少年,在元就是当时朝代多少年,或者几百年前。到后来我们引进了西方文化以后,知道他们使用公元来计算一个世纪,我们才开始在编写历史书上使用公元。这个不是我国一开始使用,只是后来世界通史这么计算,我们才开始使用。这个公元计算世纪,也很...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中国版图最大?为什么?
汉朝(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汉朝叠加版图面积645万平方公里,极盛版图面积609万平方公里。第6名-明朝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276年。明朝叠加版图面积957...

为什么在四大文明古国里,中国不叫“古中国”而叫“中国古代”?_百度...
3、古印度 古印度与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印度...

我国古代为什么会有太监?
在中国历史上,在封建社会消亡之前,没有宦官的时代不多。太监,作为帝王与后妃的奴仆,支撑着皇家宫殿那广厦高台的金碧辉煌,成就了皇宫内统治者舒适优裕的生活条件宦官(俗称“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则全为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

北川羌族自治县18812672179: 古代为什么一打仗就缺粮草 -
米裴特普: 一方面打仗消耗大量粮食,其次要消耗大量农民,要征调很多农民还运输粮食,或者作为其他劳役.种地的少了,吃饭的多了,能不缺粮食么.

北川羌族自治县18812672179: 为什么古代的人在打架的时候要转圈? -
米裴特普: 转圈其实就是为了找到合适的方位进行攻击,从而增大取胜的把握

北川羌族自治县18812672179: 为什么古代有些人打架的时候会拿把伞啊?有用吗? -
米裴特普: 古代人出门都会带一把伞,因为古代人出门步行的多,容易遇到雨天,因为伞对人的伤害小,也反映出了黄飞鸿的仁慈之心我估计你是看电影里有这种情况吧?对人印象最深的当属 黄飞鸿了,用的最好的当属黄飞鸿了. 而发生什么事情时,伞就成了自然的武器了. 而电影里说到用伞作武器

北川羌族自治县18812672179: 为什么古代有些人打架的时候会拿把伞啊?有用吗?
米裴特普: 我估计你是看电影里有这种情况吧?对人印象最深的当属 黄飞鸿了. 古代人出门都会带一把伞,因为古代人出门步行的多,容易遇到雨天. 而发生什么事情时,伞就成了自然的武器了. 而电影里说到用伞作武器,用的最好的当属黄飞鸿了,因为伞对人的伤害小,也反映出了黄飞鸿的仁慈之心.

北川羌族自治县18812672179: 历史上古代打仗为什么一定要攻破城池,不破城池不行吗 -
米裴特普: 不行哦,一个地区的行政单位,军事力量,经济中心都集中在城池内,只有攻破城池才能有效地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就是为什么古代打仗追求攻破城池将城池连成片的道理,不但巩固占领区也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并且,占领城池后,附近农村地盘也是附带的,当然游击队除外= =

北川羌族自治县18812672179: 我国古代的将军打仗,为什么要系上披风
米裴特普: 作用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御寒和抵挡风沙,因为打仗环境恶劣; 第二和旗帜一样有指挥和辨别的作用. 披风实际上不是普通战士能穿的,必须担任一定职务的长官才行,最起码也得是个什长. 打仗可不是打架那么简单,是有具体分工的.从士...

北川羌族自治县18812672179: 高手告诉我.为什么古时候打仗都是将领先单挑.当小兵 -
米裴特普: 两军对垒,将和将斗,叫做斗将.指的是两军对阵的时候,各出军中一员猛将进行对战. 虽然历代对战阵厮杀的细节描述较少,但到了清代,有好事者做了专门研究.大家都知道,究大清一朝,思想、艺术、文学的大家,凤毛麟角,屈指难数,...

北川羌族自治县18812672179: 打仗的时候,为什么士兵都愿意冲在最前面 -
米裴特普: 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更迭、战火纷飞的场面真的数不胜数,每次战争就会有无数士兵丢掉自己的性命,特别是冲在最前排的勇士们.那么他们为什么不会临阵脱逃呢?真的都是心甘情愿以身赴死的吗? 其实哪有人是不怕死的呢?再勇猛的...

北川羌族自治县18812672179: 剑为啥在古代打仗时都用刀不用剑了 -
米裴特普: 直刀淘汰剑,弯刀淘汰直刀.这千年的演化是,战场上无数生命换来的.不用解释太多吧.搏命哪个好用,用哪个没啥情怀.

北川羌族自治县18812672179: 古代打仗为什么必须要攻城,为啥不绕过去 -
米裴特普: 因为城池通常都建设在交通要道上,如果不攻陷城池,你的后勤补给就会受到城内兵力的袭扰,大军的后勤不能保障的话,也就无法前进了.(如果你后勤也绕路的话,那后勤压力就增加太多了,不用敌人来袭击,自己就顶不住了.) 当然,你要是能有其它办法,不依赖后勤补给,那也可以绕过一些城池,古代也不是没有过这样的例子,但是这么做的通常都是来抢劫的游牧民族军队,补给全靠抢,抢完了也不占地,直接就撤,所以才对后勤的需求不高,不必去攻陷所有挡路的城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