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 古诗 翁卷的那首

作者&投稿:伯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乡村四月(古诗)宋代翁卷~

古诗词三首之一:乡村四月(宋 翁卷),乡村四月诗词内容、作者简介、诗词大意。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诗词都是描写乡村田园生活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人民教育出版社。
乡村四月(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作者简介:翁卷,南宋诗人,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翁卷一生没有做官,与赵师秀、徐照、俆玑合称“永嘉四灵”。他的诗大多讲究技巧,诗风清苦。
“乡村四月”的意思是:江南农村四月,即初夏时节的景象。
《乡村四月》诗词大意:山坡田野间树木葱郁(绿)、水光映天(白),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乡下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马上要开始插秧了。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LpyNv8CUsUkSxKDG-MStO6CYCJCMiPsYQXTqwkDhmH8br355LSSFssnZYav603_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山原,平地,河流。   
子规——杜鹃鸟。   
才——刚刚。   
山原——山陵和原野。   
蚕桑--种桑养蚕。   
了——结束。   
如——好像。

【译文】
  
山陵、原野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繁忙的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儿,村里没有一个闲人。他们刚刚完成了种桑养蚕,又去插秧了。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所做的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今乐清市淡溪镇)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原诗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翁卷(宋朝著名作家),字续古,一字灵舒,宋柳川(今柳市区)人,中年以后迁居永嘉县城。淳佑三年(公元1243)领乡荐,在越、江淮边帅府中度过一段幕僚生活。后从事教学生涯,落拓江湖,以布衣终。 毕生擅长诗歌,多尖新刻画之作。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形成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永嘉四灵”流派。他们冲击“江西派”那种拼积典故,生硬拗捩的诗风,锻炼字句,刻意为工,反对用典,着意白描。其诗作虽多吟山咏水、唱和应酬之作,然不乏关心时事和民生疾苦佳作, 《东阳路旁蚕妇》、《乡村四月》、《赠张亦》等,都为脍炙人口、传诵至今的名作。叶适评其诗“自吐性情,靡所依旁”。 据清乾隆《温州府志》著录,诗集有《翁卷集》一卷,《西岩集》二卷,《苇碧轩集》四卷。实则三者同为一书。由于时代久远,钞刻衍变,终于荟集为《苇碧轩集》一本。见存者有冒广生所辑之《永嘉诗人祠堂丛书》本。新版则有陈增杰校点的《永嘉四灵诗集》,收录较为完备。
编辑本段注释
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山原,平地,河流。 子规——杜鹃鸟。 才了——刚刚。 山原——山陵和原野。 蚕桑--种桑养蚕。 了——结束。 如——好像。
编辑本段译文
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始插秧了。
编辑本段中心思想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因此,翁卷有乡村诗人的美称。 挥墨了一幅农民丰富、繁忙的乡村生活。
编辑本段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编辑本段时代背景?
翁卷生活的时代,正是风靡一世的江西诗派已渐趋末流之时。江西诗派那种“以资书以为诗”、拼凑故典和生硬拗捩的作风,正是温州翁卷等四位诗人所深为不满的。翁卷他们从晚唐诗家入手,刻意求新,走贾岛、姚合的“苦吟”之路,下功夫“因狭出奇”。这大约是翁卷等人及后 来的江湖派在唐以后,自感才力薄弱而又欲有所建树的诗人的共同想法,也是翁卷等 “四灵”的诗歌在当时诗坛被推重的一个原因。翁卷的诗多采取白描的手法,诗风显得较为平易,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贵精不求多,得意不恋事”正是他的创作准则和目标。翁卷生活在社会下层,熟悉民情风俗,因此他写出的一些反映和关注现实的诗作,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自然十分真切。他的《东阳路旁蚕妇》诗,虽短短七言,却把蚕妇的辛苦生活和她所承受的经济压力写得入木三分: “两鬓樵风一面尘,采桑桑上露沾身。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 可以联想起白居易的《卖炭翁》来,蚕妇和卖炭翁都是古代社会真正的劳动人民,几千年封建社会,能为劳动人民而歌的诗人毕竟不多。 他的山水诗,既继承了晚唐细腻精致的风格,又蕴含有宋诗理性化特点,如《野望》: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又如《山雨》: 一夜满林霜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你读没读过四年级啊?
再说了也可以从这两个字的意思上来比较:
满则溢,有一种立体空间感;
遍则及、到,是一种平面视野效果。
大地披绿装讲求的是平面视觉效果,因此“遍”比“满”要好一点;而且,通常说“满”时也隐含自满等贬义、负面感情,于此处诗人情感不符,所以第一句应是“绿遍山原白满川”。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川流。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几乎是没有的。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和那清丽的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乡村四月份画面。这等悠然的意境,天下何人不向往啊。

这个要从这两个字的意思上来比较:
满则溢,有一种立体空间感;
遍则及、到,是一种平面视野效果。
大地披绿装讲求的是平面视觉效果,因此“遍”比“满”要好一点;而且,通常说“满”时也隐含自满等贬义、负面感情,于此处诗人情感不符,所以第一句应是“绿遍山原白满川”。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应该是百度百科编辑的时候打错了


永川市15681719555: 乡村四月 古诗 翁卷的那首 -
柏彬同博: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应该是百度百科编辑的时候打错了

永川市15681719555: 乡村四月(古诗)宋代翁卷 -
柏彬同博:[答案] 古诗词三首之一:乡村四月(宋 翁卷),乡村四月诗词内容、作者简介、诗词大意.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诗词都是描写乡村田园生活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人民教育出版社. 乡村四月(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

永川市15681719555: 乡村四月(古诗)宋代翁卷 -
柏彬同博: 古诗词三首之一:乡村四月(宋 翁卷),乡村四月诗词内容、作者简介、诗词大意.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诗词都是描写乡村田园生活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人民教育出版社.乡村四月(宋 翁卷) 绿遍...

永川市15681719555: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 -
柏彬同博:[答案]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①子规——布谷鸟. ②才了——刚刚做完. 【译文】 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 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

永川市15681719555: 乡村四月 原文 -
柏彬同博: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作者介绍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柳川(今柳市方斗岩)人,南宋诗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其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

永川市15681719555: 你在四月份跟爸爸到乡下时,看到田野里的情景,吟起宋代翁卷的诗是什么诗啊 -
柏彬同博: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这个吗

永川市15681719555: 《乡村四月》的出处 -
柏彬同博: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前两句写自然景象.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永川市15681719555: 古诗乡村四月的原文 -
柏彬同博: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永川市15681719555: 急需古诗村居即事 宋 翁卷的译文?、村居即事宋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
柏彬同博:[答案] 也叫乡村四月:)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介绍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柳川(今柳市方斗岩)人,南宋诗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其诗大多讲求...

永川市15681719555: 《乡村四月》 -
柏彬同博: 《乡村四月》翁卷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州,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简析]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