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是什么

作者&投稿:那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七是什么?~

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产于中国云南东南部、广西一带,生于海拔1200-1800米地带,高可达60厘米,主根肉质,呈纺锤形,茎暗绿色,至茎先端变紫色,光滑无毛,具纵向粗条纹,其根部还可入药,药用价值较高。

三七与田七是一样的,田七是三七的一个别称,又可称为人参三七、金不换等。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60厘米,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江西、四川等地,其根部可以入药,药用价值较高。

(何振兴)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P.pseudoginseng Wall,var.notoginseng(Burk.)Hoo et Tseng〕,别名田七、旱三七、盘龙七、人参三七和金不换等。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云南、广西;四川、贵州、湖北和江西省也有栽培,畅销全国并有大量出口。三七始载于《本草纲目》,李时珍曰:“彼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或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之。金不换,贵重之物也。又曰,生广西南诸州番峒深山中”。以根、根茎入药。商品三七含总皂甙约12%,经薄层鉴定,和人参所含皂甙类似,主要为人参皂甙Rb1、Rb2、Rc、Rd、Re、Rg1,此外含田七氨酸,三七皂甙水解后,主要得人参三醇,其次为人参二醇,未检出齐墩果酸。味甘、微苦,性温。有止血化瘀、消肿定痛的功能。用于吐血、咯血、衂血、便血、血痢、崩漏、产后血晕、跌打肿痛、外伤出血,痈肿;熟用有补血益气的作用,近年来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花的冲剂治疗高血压有良好的效果。
一、形态特征
株高20—60cm,根状茎(芦头)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主根肉质膨大成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2—5cm,直径1—3cm,有分枝,表面棕黄色或暗褐色,具疣状小凸起及横向皮孔。茎圆柱形,绿色或紫红色。叶为掌状复叶,对生或轮生于茎顶,小叶5—7片,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基部一对较小,两面脉上有刚毛,边缘有细锯齿,二年生才开花。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总花梗长达30cm,花两性,淡黄绿色,雄蕊及花瓣各5枚;雌蕊1;花柱2,茎部合生,子房下位。果为浆果状,近肾形,成熟时鲜红色,后变紫色,有种子1—3粒,扁球形,白色(图14—11)。

图14—11 三七形态图
1.植株全形 2.花 3.果 4.生药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特性
三七种子于10月下旬成熟,随采随播,种胚完成后熟后,于翌年2—4月气温10—15℃时,出苗展叶。5月以后平均气温24℃左右,株高稳定在10—13cm,一年七只有一片掌状复叶,由5片小叶组成,一般不能开花结果,至12月形成具休眠芽的块根,俗称“子条”。
子条移栽出苗后为二年七,3—4月出苗展叶,茎高13—16cm,5月中、下旬平均气温23—24℃开始现蕾抽薹,7—8月开花,8月中旬开始结果,10月下旬平均气温18℃左右种子逐渐成熟,采种后,茎叶逐渐枯死或剪除,直至次年,在地下越冬的休眠芽开始萌动,又进入一个新的生长发育过程。二年七成为三年七,三年七成为四年七。
一年七有复叶一片,二年七2—3片。二年七开始开花,有小花70—100朵,三年七每株有花95—160朵。二年七结果每株5颗左右,三年七15颗左右。二年七种子千粒重250—260g,三年七270—285g。三七随着栽培年龄增长,产量亦递增,其中以三年七增长速度最快,增长率为84.20—152.52%,其次四年七>五年七>六年七。作为主要药用部分的块根,增长速度亦与产量情况相同,但到了五年七增长已相当缓慢,当年增长率在10%以下,而药用次要部分经济收益不大的根状茎,增长以3—4年较快,到了五年后增长速度还相当高,比块根高2—3倍,由此看来,三七栽培四年后,产量的增长,主要是根状茎的增长,五年生的根状茎重量,几乎占块根的一半。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三七是一种生态幅窄的亚热带高山药用植物。我国三七产分布在北纬23°—24°,东经104°—107°的范围,现将云南砚山县和广西靖西县的气候条件列表如下(表14—16)。

表14—16 砚山县和靖西县气候情况
注:1958—1961年平均数。
两产区气候是热带与亚热带过渡特征,冬季不冷,夏季凉爽的气候。云南一般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年温差大,年相对湿度亦小,秋冬常出现干旱天气;广西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气温温差小,年降雨量大于蒸发量,相对湿度亦大,干旱现象出现较少。三七对环境的要求是:
1.温度
主产区的气候是冬暖夏凉,气候温和的环境,年平均温度16—19.3℃,最高气温为7月,平均不超过25℃,年≥30℃不超过45天,最低气温为1月,平均不低于8℃,年温差7—10℃。三七在生长时如遇30℃以上高温,连续3—5天,植株易生病,冬季绝对低温在10℃时,幼芽无严重冻害,但会延迟开花结果,结果期遇10℃以下低温,阻碍植株养分的输送,将影响种子饱满和成熟。
主产区云南一般在1500m左右,广西多为700—1000m地区种植。根据不同海拔种植调查,海拔太低,气温过高,日温差少,呼吸强度强,养分消耗大,积累少,因此,产量低,结果少,同时病虫害较多,易早死。在南宁(海拔120m)种植四年的三七,产量不及海拔1000m的一半,不能结出饱满的种子,所以,种植三七,应选海拔700m以上的地区。
2.水分
三七生长发育需要湿润的环境,一般需要土壤湿度25—30%,播种时如遇干旱天气,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则严重影响种子和老龄三七出土发芽,3—4月春旱,土壤含水量在16.7%时,已出苗的一年七凋萎30%以上,二年七为5—10%,反之,8—9月秋旱,土壤含水量在20%时,一年七凋萎5—10%,二年七为80%以上。因此,三七园的土壤必须保持湿润,但水分过多,也容易引起根腐病。
3.光照
三七是林下植物,生长要求日照不强的阴凉环境,因此,栽培要求搭荫棚,荫棚的透光度应随着季节和栽培地点而不同。若荫棚透光度过大,植株变得矮小,叶片较黄,红蜘蛛和炭疽病发生较重;反之,在弱的光照情况下(透光度25%),植株生长较高而纤弱,叶色浓绿,根部发育不好,开花迟,结果少。
三、栽培技术
(一)繁殖方法
1.采种
应选无病虫为害,生长健壮的3—4年生的三七园采种。二年生种子细小不饱满,不宜作种用。种子成熟大致分三批,第一批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第二批在11月中、下旬,第三批在12月上、中旬,种子成熟后,若不及时采收,过熟便会自然脱落,因此,应分批进行采收。第一、二批种子能成熟呈鲜红的果实,比较饱满,发芽率高,第三批种子由于气温低,种子有较多不能成熟,种子细小不饱满。所以,作种应选第一、二批种子,并选择千粒重300g以上的大粒种,这样培育的秧苗健壮,抗病虫和抗逆性较强,产量质量较高。
采收回来的种子,要做好保管工作,防止过干、霉烂、鼠害等。将种子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通风阴凉处3—5天,使其外皮稍干后,即将种子剥成单粒进行播种。若种皮上病虫害较多时,最好将种子放在流水中,揉搓洗去果皮,但洗果皮时不要擦伤种子。值得注意的是种子不宜进行曝晒,当天播不完的,放在家中,注意防鼠,若近期不能播种的,则应用湿砂贮藏。
2.种子消毒和播种
播种季节在11月上旬至下旬,播种前用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种子消毒10分钟,或用200—300倍代森锌消毒15分钟,然后点播。最好事先制成一定株行距的齿形播种板,齿长4.5cm,将播种板压在畦上,就会出现整齐的播种穴,即按每穴放入消毒种子一粒,然后用小木刀将畦面刮平覆土。一般盖土厚1.5cm,覆土后用稻草覆盖保湿,以覆盖畦面80%为宜。种子每亩播种量见表14—17。

表14—17 种子的播种量
注:土地利用面积50—60%。
(二)选地及整地
选具有团粒结构良好疏松的红壤或棕红壤。地形应是缓坡地,坡度5—10度,有利排水及护理。若坡度过大,土肥易流失,同时荫棚也易倒塌,坡向以朝东南坡的较好,西向坡的日照强烈,三七发生炭疽病和红蜘蛛较为严重。
水源要方便,不但护理员生活用水,而且对三七抗旱及配制农药防治病虫害都十分需要。因此,建立三七园要在近水源的地方。
选择材料充裕的地方,搭三七荫棚,需要大量木材及其他遮盖物,若远离材料的地方建三七园,则需花大量人力搬运。因此,三七园应尽量靠近材料丰富的地方。
在种植前2—3月,将选好的土地多次犁翻,使土壤得到充分风化细碎,翻耕土地的同时,要把园内的杂草、树根、石块拣出,在最后一次翻耕时,最好在地面上铺上一层干杂草进行烧土,或在表土上撒一层石灰,每亩约25kg,这样可加速土壤风化和杀死表土上的病虫害。
(三)搭荫棚、围篱
三七生长忌强烈日照,因此,栽培需要搭荫棚(俗称“天棚”),使直射光成为漫射光,以利三七生长发育。搭盖的荫棚必须牢固,使用的材料要耐用,起码能支持3—4年不倒塌,荫棚形状最好是长方形,宽20—30m,长60—70m,每园面积2—3亩,园与园之间相隔3—4m,这样有利于空气流通,方便管理,三七生长较好;此外,搭的荫棚顶要平整,如果高低不平,不但难于调节好园内的透光度,而且会造成园内温湿度不一致,影响三七生长发育。
搭荫棚的高度一般是1.5m左右,气温低的地区可稍低些,反之气温高的地区可稍高。目前搭荫棚的形式有下列两种:(1)木材结构:全部荫棚用木料构造,荫棚顶上盖蕨草或芦苇草等。(2)木柱(水泥柱)铁丝结构,以木柱(水泥柱)作棚柱,柱上拉铁丝,再用芦苇编成宽10—12cm的小方格,再盖上荫棚草。
园的四周用木材和蕨草围好(俗称“围篱”)。围篱有防止牲畜闯入残踏和阳光直射的作用,围篱建造应与园倾斜成40—60度左右,三七园的西南面,因阳光强烈,围篱应密些,反之东北面透光应稍大些。
搭荫棚的同时,应在园的中心或园边,建造小屋,以供看守和护理人员居住之用。
(四)作畦和施基肥
搭棚后,土地再犁耙一次,然后作畦。畦宽50—60cm,高15—18cm,畦间距离40cm。基肥每亩一般施3000—4000kg,牛粪占30—40%,草皮灰占60—70%,钙镁磷每亩25—30kg。基肥必须充分发酵腐熟,打得细碎,均匀撒在畦面上,用锄翻入畦内6—10cm土层中。
(五)移栽
种子育苗,经过一年生长,准备移栽的种苗称为子条,子条应在播后第二年1月前,休眠芽尚未萌动前移栽,移栽前若土壤干旱坚硬,挖苗困难,可在挖苗前5、6天浇一次清水,待土壤湿润后再挖苗。
挖苗时必须注意将有断根,严重病虫害,特别是发生烂根的子条剔出,同时要边挖边进行分级,大致可分为:千株重1.5—2.5kg为一级,1—1.5kg为二级,0.5—1kg为三级,0.5kg以下为四级。
种植前子条的消毒方法与种子相同,种植的行株距和所需的种苗量如下(表14—18)。

表14—18 子条种植规格及种苗量
注:土地利用面积为50—60%。
一级子条生长粗壮,占的空间营养面积较大,宜疏植,二、三级子条可稍密些。种时在畦面按一定行距开成深3—5cm沟,再将子条芽头向下倾斜约20度栽下。为了管理方便,整个三七园子条级别应一致,同时栽的芽头方向亦应一致。栽后盖土3cm左右,再盖上稻草,覆盖地面80%左右。
栽子条施基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基肥均匀撒施在畦面上,用锄混入10—12cm土层中,再行种植;另一种是在放子条后,稍盖上一层薄土,再在子条上盖上肥料,但往往由于肥料不腐熟或带病菌,造成烂芽或烂根现象。因此,必须引起注意。
(六)田间管理
1.淋水与防涝
当出现春旱时,不但影响种子和子条出土,甚至出现干枯死亡,即使出土,叶片也会产生凋萎卷曲现象;秋旱也常出现,这时正是三七开花结果期,严重阻碍养分向种子输送,种子便会出现干瘪不饱满,同时病虫害也发生较多,因此,若遇春旱或秋旱,就应及时抗旱淋水。
淋水不宜在高温的中午进行,因易造成三七凋萎落叶,应在早上或傍晚进行,最好用洒水壶轻轻洒在叶子和土壤上,不要用力泼水。
在多雨的季节,若三七园排水不良,淤积过多的水,高温高湿,叶子易凋萎,病虫较多,尤其根腐病易于发生。因此,必须在雨季来临前,将园内和园周围排水沟的清理工作做好。
2.除草追肥
杂草不仅争夺三七养分,影响三七正常生长,而且是病虫害的温床,因此,必须做好除草工作。除草宜选雨后1—2天进行,除草应小心,近三七根部的杂草,应一手按住三七根部,另一手轻轻将杂草拔除,不要影响三七根系,拔草时出现有小洞的地方,或有三七根系裸露的地方,应用细土薄薄覆盖。
追肥应掌握“少量多施”的原则,以保证三七整个生长发育期的需要。出苗初期在畦面撒施草木灰2—3次,每次每亩25—50kg,以促进幼苗组织健壮,减少病虫危害;4—5月每月追施粪灰混合肥一次,每亩500—1000kg,促进植株生长茂盛。混合肥中牛粪占30—40%,草皮灰占60—70%;6—8月三七进入孕蕾开花结果阶段,应追混合肥2—3次,每次1000—1500kg,混合肥比例同上,另加磷肥25kg左右。
三七追肥多采用撒施,将混合肥打碎,在露水干后,均匀撒施在畦上,再用小棍轻轻拨动叶子,使粘在叶上肥料落下,然后稍稍拨动畦上盖草,肥料便落在土面。
3.调节荫棚、围篱透光度
荫棚透光大小对三七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若透光过小,病虫多,结果少,产量低;透光过大,易晒死。荫棚的调节应根据不同季节来决定,早春气温低,透光应大,透光60—70%,以锻炼幼苗,促使其粗壮,清明后,气温逐渐增加,荫棚应逐渐加密为半阴半阳(透光50%);还应根据建园的地点来调节,在山脚或有高山遮荫的,则宜调大透光度,平原和丘陵地区的三七园,每天直射时间较长,则宜减少透光度。
围篱有防止强烈阳光照射和牲畜践踏的作用。但围篱不能围得像铁桶那样不通风,否则,因湿度过大,造成病虫多,三七生长不良。因此,西面日照强,围篱应密,透光40—50%为宜,东南面可稍疏。此外,离地面高50cm的围篱可拆去,以利空气流通和降低湿度。
种子播种或子条移植后,以及老三七园每年在畦面上用稻草或茅草进行覆盖,俗称“地棚”。地棚具有防止杂草生长、保湿和防止土壤板结等作用,但地棚不宜过厚,过厚则土壤湿度大,或导致地棚发酵对三七生长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
4.摘花薹
不留种的三七摘除花薹,不让养分向花方向运输,产量可提高一倍左右,大个的三七明显增加,同时植株抗病力加强。因此,除小面积留种田不摘除花薹外,其他大面积三七均需摘除,尤其是二年七,结果量不多,果实又较小,更应全部摘薹。摘花薹时间,于6月上旬花薹刚抽出2—3cm时摘除。
留种田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结果饱满的三、四年生三七园,于6月三七抽薹时,在花盘周围密生的小叶片(俗称“花叶”)会消耗大量养分,对开花结果不利;还有个别植株在大花序上或旁边附生着小花序的变异花过多,养分分散,同时小花序不结果。为了使养分集中,应及时摘除花叶和变异花。为防止果实太多,植株易被红子坠断,应在距离植株6—7cm远的地方插一根约60cm竹棍,用绳子在花盘下3cm左右把花梗与竹棍拴好,以支撑花盘。
5.冬季护理
三七收种约半个月后(12月上旬),应将离地面3cm左右的地上茎剪去,收集已枯死的茎叶,除净园内外杂草,全部集中园外烧毁,并用0.2—0.3波美石硫合剂对土壤全面喷洒消毒,如发现露在畦上块根或根状茎,应用细土覆盖,然后每亩施上1000—1500kg腐熟混合肥,再盖上新的地棚。此外,应全面检查荫棚木料或铁丝,如发现霉烂或已断,要及时更换和修理,以免倒毁。荫棚透光也应调到60%左右,使园内阳光增加,提高地温,对翌年三七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七)病虫害及其防治
1.根腐病
(Fusarium scirpi Lamb.et Fautr.)
又名鸡屎烂,为害根部,受害根部黑褐色逐渐呈灰白色软腐浆汁状,有腥臭味。多发生在6、7、8月雨季,种植年限越长,发病越严重,病株常由侧根先烂,延及主根,或在根状茎头及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病斑,不断扩大蔓延,致使全部腐烂,病株出现叶色不正常,继而地上部萎蔫,下垂直至全株枯死。防治方法:栽培前严格选地,切忌连作;移栽时不要伤根,注意排水;防止地下害虫为害;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轻的用200倍硫酸铜或1∶1∶100波尔多液消毒一分钟,另行栽种,病重者应挖出加工,病穴内撒石灰消毒,以防蔓延。
2.黄锈病
(Uredo panacis Syd.)
主要症状是叶的两面布满锈粉,亦可在幼芽、茎、花轴、果等部位发生。受害严重的,叶片脱落,花萎黄枯死,落果等。对各年龄三七都有为害,栽培年限越长,病害越严重。防治方法:冬季清洁田园,剪除地上部病叶,收集枯株落叶,集中园外烧毁,然后全面喷一次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早春加强护理,如发现病株,及时拔出加工,发病普遍的三七园,可用波美0.2度石硫合剂或粉锈宁1000倍液防治。
3.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panacicola Uyeda et Takim.)
叶上病斑灰绿色,有同心轮纹,后变褐色,上生粉红色或黑色孢子堆,后期破裂穿孔,高温干燥天气,呈“干枯”状,雨季呈“湿腐”状,在茎、花梗和果上病斑明显下凹,花轴和茎受害后,严重地折倒,称为“扭上盘”或“扭下盘”,花和果受害后,成为“干花”或“干果”,4—5月干旱天气和7—9月高温高湿天气有利发病。广西产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炭疽病发生较多。防治方法:调节好荫棚透光度,使透光度均匀;清园,处理残体;发病初喷1∶1∶200波尔多液或代森锰锌800—1000倍液。
4.白灰病
(Oidium sp.)
发病后叶片、花梗、果实上出现白色粉状物。一般在4—5月或8—9月发生较多。防治方法:喷波美0.1—0.2度石硫合剂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5.疫病
〔Phytophthora cactorum(Lebert et Cohn)Schr?r]
又名“搭叶烂”。发病叶片或叶柄出现暗绿色不规则病斑,后期病斑变深色,患部变软,叶片似开水烫过一样,呈半透明状,后干枯下垂。防治方法:采果后即时剪去地上部分,清洁田园;发病前喷1∶1∶200倍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
6.立枯病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为苗期的主要病害,出苗前发病,种子软腐,不出苗。出苗后发病,在幼苗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褐色凹陷,渐渐溢缩,幼苗倒伏死亡。防治方法:种子用波美0.1度石硫合剂消毒;早春荫棚透光度要求在60—70%,以增加园内阳光;发现病害,每亩撒草木灰25kg,并喷5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
7.黑斑病
(Alternaria panax Whetz.)
罹病茎叶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水渍状褐色病斑,病斑中心产生黑褐色霉状物,病重的茎叶枯死,果实霉烂,此病在云南发生较多。防治方法:清除病叶烧毁,用多抗霉素100—200单位液或百菌清1000倍液喷雾。
8.短须螨
(Brevipalpus sp.)
成、若虫集中叶背吸食汁液并拉丝结网,使叶变黄,最后脱落,花序和果实受害后,造成萎缩干瘪。防治方法:冬季清除园内外杂草,并收净园内枯枝落叶烧毁,及时填补荫棚漏洞,使荫棚透光均匀。发生期用波美0.1—0.3度石硫合剂或50%甲胺磷乳剂120—150倍或20%双甲脒乳油1000倍液喷杀。
9.桃蚜
〔Myzus persicae(Sulzer)〕
全年都有发生,以3—9月较重,吸食植株汁液,使叶片卷曲,植株矮小,严重影响发育。防治方法:参见红花蚜虫。
10.软蚧(Coccus sp.)和粉蚧
多发生在茎秆和小花上,吸食植株汁液,小花受害后,枯萎脱落。防治方法:参见印度罗芙木。
11.蛞蝓
(Agriolimax sp.)
为一种软体动物,咬食茎叶和花果,还可钻入土中为害根状茎和块根。雨天整天活动,旱天在夜间和早晨出来活动取食,白天则潜伏在土表或地棚下。防治方法:在围篱周围撒石灰,用菜叶诱集捕杀,也可用3%石灰水或600—800倍多灭灵喷杀。
其他还有小地老虎、卷叶虫、蟋蟀和鼠害等,鼠可用大隆毒饵诱杀。
四、采收与加工
(一)收获年龄及时间
三七随着栽培年龄增长,产量亦递增,但五年七增长已缓慢,往后主要是根状茎的增长,因此,三七栽培到四年就应收获,同时四年后的三七表皮逐渐变粗糙,皱纹增加,加工后表皮不够光滑,此外,三七棚架也大部腐朽,土壤板结,烂根率亦随之增加。因此,三七收获的年龄,以四年生较适宜,而收获时间,则以开花期8—9月比收果后的11月较好,因8月开花期块根养分丰富,产量高,主根折干率高,一般为25—30%,质重,加工的产品表皮光滑,内部组织菊花心明显;11月收果后收获的,由于养分消耗,不但产量低,主根折干率亦低,一般为18—20%,同时产品表皮皱纹多,质轻,内部空泡多,菊花心不明显,因此,药材上将开花期收获的称“春七”,而结果后收获的称“冬七”。
应用摘花薹措施者,收获期应推迟,因摘花薹后,减少了养分向花果的输送,而叶片继续合成新的养分,致使产量仍逐月提高,因此,应推迟到11月较好,12月以后新芽已萌动,养分随之转化,产量和质量反而降低。
(二)加工方法
收获时用小铁锹或小木棍从畦面把根轻轻撬起,要防止挖断主根。挖取后摘除地上茎叶,块根用水洗净泥土,剪去须根,将其另行晒干。
将已剪去须根的三七,要分大小,放置太阳下曝晒2—3天,约六成干时,再将支根和根状茎分别剪下,但应剪离块根表面高1mm处,待干燥收缩后,剪口正好与块根表面相平,成品表面平滑美观。已剪去支根和根状茎的块根,继续在太阳光下晒2—3天,进行第一次揉搓,用力要轻,以免破皮,以后反复日晒,揉搓,使其坚实。或将块根放入旋转滚筒内,使块根相互碰撞摩擦,以后每晒一天揉搓一次,或放入滚筒内旋转一次,如此反复4—5次,直至块根光滑圆整,干透为止。
如遇阴雨连绵天气,必须用火烤,因此需要在室内建烤炉。用火烤三七,要注意掌握好温度,一般温度36—38℃,若温度太低,不但延长烘烤时间,而且块根容易霉烂,温度过高,会将块根烤焦。火烤三七,火力必须均匀,不能忽高忽低。烤时要勤翻动,层与层之间也经常调换,才能使产品坚实,不会发生烤焦或产品内部出现空泡等现象。
为了提高外表的光滑度,已干燥的产品,可再进行一次揉搓或放在滚筒中滚动,并在揉搓时或在滚筒中加些龙须草或青小豆,以便增加摩擦,使产品更光滑好看,质地更坚实。将剪下的根状茎、支根、须根分别晒干,商品称“剪口”、“筋条”和“三七细根”等。三七一般亩产60—70kg干货。
三分三
(陈宗莲)
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 C.Y.Wu et C.Chen) 为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的丽江县,也有栽培。以根入药。根的总生物碱含量为2.11—3.18%,包括莨菪碱、东莨菪碱、山莨菪碱、樟柳碱和红古豆碱。所含生物碱的种类和含量随产地、生长环境、采收期及植物的不同部位而有所差别。通过药理及临床试验证明,三分三的流浸膏,有与颠茄流浸膏相似的药理作用,少量时能解除平滑肌痉挛,较大剂量时能使瞳孔放大,唾液分泌减少。味苦、辛,性寒。有大毒

一分钟了解三七



三七(田七)

1、三七的起源与发现

三七是中国的特有药用植物,且仅产于我国的西南部,当地民间发掘使用源远流长。从植物学角度看,根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结果,三七是人参属植物的一种,起源于第三纪古热带山区的东亚至北美分布的植物区系成分,作为人参属植物的原始类型,在第三纪古热带的残遗植物存在滇桂交界处的自然避难所中而保留至今,已有约2500万年,所以现代的分布中心仍在滇桂西南部,但其起源久远。

古代民医对卓有良效的药物均按秘药家传而不对外,所以三七的实际运用应比记载要早得多。目前能查证的最早使用记载是杨清叟(1378年)的《仙传外科方集》,距今已有600多年。云南名医兰茂(止庵)在其1436年编著的《滇南本草》中写入“土三七”,证明了当时当地三七的存在,但自从1578年著名药物学家明朝的李时珍在其不朽名著《本草纲目》中收载三七之后,历代若干医书,对其均有记载。《本草纲目》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本草求真》云:“三七,世人只知功能止血定痛,殊不知痛因血瘀血而疼作,血因敷散则血止,三七性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甚至世俗名著《金瓶梅》中也提到“广南镇守带的那三七药不拘妇女甚崩漏病之疾,用酒调至粉末儿吃下去即止。”该书成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说明随郑和下西洋的民族交流、经济往来,三七也己传入中原一带并为人知晓。1765年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对三七作了重要补述:“三七大如拳者治打伤,有起死回生之功,价与黄金等。”“三七颇类人参,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功亦等,故人并称曰人参、三七为药品中之最珍贵者。”《医学衷中参西录》介绍更为详细:“三七诸家言性温,然单服其药数钱,未有觉温者。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吐阻要药,三七能代腐生新,是以治之。为其善化瘀血,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之妙品”。《临症指南》对三七亦有经典性总结之言:“血病五脏、六腑皆有,三七治一切血症。”

2、三七名称来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彼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又云:“ 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知,金不换,贵重之称也。”从中可看到当时从植物外形及功能,三方面进行了命名。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引宦游笼记称:“每茎上生七叶下生三根,故名三七。”1849年清道光年间,官至云南巡抚的吴其峻,曾著有《植物名实图考》也同述一意,《广西通志》中记有:“三七恭城出,其叶七茎三故名。”都说明其名源自形态。赵灿熙著的“三七”中则认为中医处方中许多药名是由繁到简,“山漆”成“三七”即为一例。文山州境内苗族语把“三七”、“三漆”都称“猜”。是同物易名之源。当然也有其它说法:董弗兆等著《云南三七》一书按栽培特点命名:三七因其品种植需三成光,七成阴之环境;又长三年,需七月挖采;三月出苗,七月收成;三分栽,七分管而称三七。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三七之名称来源是有形有理、有由,并非莫名其妙。

3、三七的分类

关于三七的分类及拉丁学名的确定,也是三七近代研究日渐深入后得以认定的。

三七原植物的基名始见于1902邱园学报先将其归为假人参,是根据A•HENRY分别采蒙自及思茅的各目标本建立的,而且始终以栽培品为依据,这在植物分类学上还比较少见。该文最后将三七改组于人参属。1942年李惠林将三七定为假人参的异名,但陈封怀在昆明对三七研究后,1948在《林业通讯》中又将其定为人参属的一个种panax notoginseng,然而(1959)中药志I、(1963)的中国药用植物志、中国药典、(1972)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II仍沿用,假人参学名。其中含赵熵黄、石户谷勉(日)(1950)、厚宽(日)(1970)等都按假人参或其亚种、变种说法。直到1975年云南省植物研究所对人参属植物包括其地理分布、化学成分、分类系统进行了探讨发现:三七植物形态与假人参有显著区别,而化学成分则三七以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甙为主,假人参则以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甙为主;地理分布三七作为第三纪古热带的残遗植物存在于滇桂交界处,表现出分布区狭小和间断分布的特点,而假人参却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南麓,西藏南部一带,因此三七、人参、西洋更为接近是人参属的古老类群,杨涤清(1981)进一步认为三七更为原始,而人参与西洋参则属较为进化的群落。目前认为三七应属五加科人参属,定其学名为: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ex ·C ·Ynuaet·k·M·Feng。

但在全国冠以三七名的植物药材却涉及11科,21种植物,尽管有的药材部分功效与三七的某些功效相近,但其化学成分差别很大,甚至同源于五加科,但主要成分的皂甙却不一样。为了正确有效地使用三七,必须对其同名异物者加以区别。

其中五加科中有:竹节三七、竹鞭三七、羽叶三七:菊科中有:白背三七、紫蓉三七、菊叶三七、土三七;伞形科中有太白三七;箭根薯科中有水三七。毛莨科中有二种黄三七。景天科中有:景天三七、白三七。蓼科中有雪三七。萝科中有红三七。景麻科中有牡丹三七。落葵科中有藤三七。豆科有绵三七。姜科中有姜叶三七、姜三七。

它们的主要差别是:①不同科、属,但名字相近,然性状、显微、理化鉴别均有不同之处:②同科同属,且都有皂甙反应,且性状不全相同,但显微特征相仿,不过化学成分皂甙完全不相同。

4、三七的产地分布

三七产地的分布在药用植物中属比较特殊的,按照三七的起源,它被认定是一种古老残余植物中的人参属类型。它的生长条件要求冬暖夏凉、无严寒与酷暑,半光半阴、潮湿的特定环境中,即低纬、高海拔区域中。适应能力低,因此特定了三七只生长于云南文山州及广西那坡靖西等很小的地理范围内、清朝郡制开化,故有开化三七的悠久称谓,而广西田州府曾是三七的商业集散地,该地售三七称田七而得名。

二、三七在人类健康与疾病防治中的历史贡献

1、三七在古代应用概述

由前述可见,三七在民间的应用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早在动物虫蛇咬伤的伤口治疗,至外伤及战伤的应用,从中发现三七对血症有良好的效果,于是应用渐广及各种内外血证,甚至妇产科血症的治疗主有较好疗效。终被称为:“止血之神药(《本草新编》)”,“一切瘀血皆破;一切新血皆止(《玉揪药解》)”, “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纲目拾遗》)。”到16世纪李时珍记载时已有相当肯定的传统效果,其后更成为公开广泛应用的药用植物,发挥过重要的疾病治疗作用。

2、三七在近代的应用与研究

到近代三七应用广泛,已被列为“参茸桂七”并列名药之首。1912年《中国医药大辞典》中有了十分明确的记录。综述之三七的应用被肯定为①止血生肌;②活血化瘀:③消肿定痛;④补血健体。并被数百成方中加入该药医书使皆得益彰,就是在名药“云南白药”中亦是重要的原料之一。当然也在人类健康与疾病防治中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但对三七的研究30年代以前,基本上是中医临床的经验摸索与积累,其次才有较深入的研究,但直到70年代止,进展仍很缓慢。

三、三七的现代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精尖的新技术手段为开拓药学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前景,三七自上个世纪70年代后得到了深入细致的开发、研究,不仅在三七的植物学、分类、裁培、病虫害防治,品种优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在三七的药物化学,药理学,临床应用,甚至对其药理学成分单体提取加工,制剂方面都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而且获得了大量有益的成果,并转化为商品正在发挥重要的防病治病功效。

1、三七化学成分的研究

1•1•三七皂甙成分的化学研究:三七的现代研究与进展,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和日本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皂甙是三七中多种有效成分中的主要一种,迄今为止其分离出24种皂甙,全属达玛烷型,达玛烷型皂甙,按皂甙元类型又可细分属三种:①20(s)原人参二醇皂甙型共14种:②20(S)原人参三醇皂甙型共9种,③人参一种新皂甙,三七皂甙-B1,其皂甙元为达玛20(双)一稀-3β,12β、6α、25一四醇。三七中不含人参皂甙R0,也不含齐敦果酸。

多年的研究还证明:①三七随生长年龄的长期有效的积累而增加,而且2-3年生三七的有效成分积累速度较慢。3-5年生三七有效的积累速度较快,所以采摘三七以4-5年为佳。②留种对三七有效成分的影响。证明不留种的春三七有效成分优于留种的冬三七,可高达15%左右。③不同部位皂甙含量不同,研究证明在三七的全株中皂甙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花蕾、剪口、三七头、叶、荆条、侧根、细根、茎的含量最少,而且抽苔期去花蕾将明显增加三七的质量及产量。④三七根部不同组织结构中有效成分的研究证明皮质部与木质部皂甙含量无显著差别。⑤不同产地三七成分的研究证明产地是影响三七质量主要因素,云南三七花中的有效成分比广西三七花的高2•07-2•79倍。

1•2三七多糖成分的研究

所有植物的多糖物质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促进活性作用。三七多糖物质同样可促进巨细胞及抗体分泌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三七的多糖系SA动物试验中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

从多糖含量比较看西洋参、人参、三七的含量依次高排而西洋参对免疫的作用已被证实,由此可见,三七的总含糖量,不如西洋参及人参,其免疫促性活性作用,在临床中也没有被排在重要位置,应也符合试验研究的结果。

1•3三七中氨基酸成分的研究

三七中氨基酸的成分是除皂甙之外最主要的三七活性成分,它包含三个主要问题:

①云南三七中测定含有16种以上的氨基酸,总量约占7•73%左右,其中有7种是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其含量规律与皂甙相似。

②日本的小管卓夫首先从三七中的水溶性成分中分离提取出一种具有止血活性的物质止血素。系氨基酸成分,Dencichn(BN草酰-Q-β二胺基丙酸)。其后赵国强等用人工合成了三七素。现在已能规范地从三七中分离提取三七素单体化合物。

③三七止血素的活性功能是能显著增加血小板的数量而发挥良好的止血作用。与止血芳酸相比,100毫克缩短出血时间30秒,而止血素1毫克缩短时间5分钟,效果显著。止血素以1毫克止血效果最强,效果随剂量减低而减小。口服、注射均有效。与半数致死量相差1000倍以上,所以使用安全。尤其人工合成的D型化合物其副作用比三七提取物更小。对血小板病有卓效。三七中的Ca++及槲皮甙也能止血。

④三七素与氨基酸总量成正比,一般三七素以80头春三七含量为优,部位中三七素在三七花中含量最高,而200头含量最低。

⑤三七长期以来具有止血及活血的双向特殊功能,临床上常有“矛盾”理论之称。但三七化学成分的研究恰恰解决了人们困惑的三七既止血又能活血化瘀散血的多功能协调作用,而且临床证明单用止血素确会出现止血留瘀的问题和神经毒副作用,但整三七入药则无此副作用。因此三七在整药中的多相作用、配伍作用、中药复方,三七混合提取物及单体应用上还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有待解决。



三七粉的功效有哪些呢?



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别名 开化三七、人参三七、田七、金不换。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现多栽培于海拔1600~1800m的山上。

主产地(原产地) 云南文山。

性味 性温,味甘、微苦。

功效:

(1)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显著的造血功能;

(2)能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扩张血管的作用;

(3)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具有抗疲劳、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作用;

(4)抗炎症作用;

(5)具有免疫调节剂的作用,能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应恢复到正常,但不干扰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

(6)抗肿瘤作用;

(7)抗衰老、抗氧化作用;

(8)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作用;

(9)保护肝脏。


7是什么意思
7:阿拉伯数字,是6与8之间的自然数、第四个质数。相当于汉语词语"七"或"柒"。在数论中7是Heegner数。网友用“7”作为“切”的简略缩写,表示不屑的意思。7:是一个象征权势和谐的数字,巴比伦纪元年代,权利和名誉的象征。在基督(犹太)信仰中,上帝用六天创造世界,第7天休息,星期六(The last d...

七的寓意是什么?
7,阿拉伯数字,是6与8之间的绿色自然数。它是第四个质数,也是奇数之一。相当于汉语词语"七"或"柒"。7在数论中是Heegner数。相关信息:若某数之末位的二倍与剩余数字的差为7的倍数,则某数为7的倍数。例如:1022,102-2×2=98,9-8×2=-7,故1022为7的倍数。7维空间是除了3维空间外唯一...

七是什么?
七巧板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智力玩具,顾名思义,是由七块板组成的。而这七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1600种以上),例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桥、房、塔等等,也可以是一些中、英文字母。2、七天为一周 一周有七天,一个月有4周。在中国古代称...

什么叫做七
所谓做七(也叫烧七),是指人死后,从去世之日算起,每逢七日,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或洒在门口,或盛于容器置于门口,然后烧一点纸钱、纸衣(夏衣或冬衣),完了之后,之后必须回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睡不著也应该要躲入被窝;如果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

七的意义是什么?
六、“七”是一个神圣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数字,它对西方文化乃至整个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还因为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所以影响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汉语中也有熟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就把“七”这个数字和生与死联系了起来。七、综观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7”...

一个数字7是代表什么意思啊 ?!
“7”有很多层意思。1、是一个象征权势和谐的数字,巴比伦纪元年代,权利和名誉的象征。2、在基督(犹太)信仰中,上帝用六天创造世界,第7天休息,星期六(The last day of a week)被称为“安息日”从此而得。3、建立古巴比伦王国的闪米特人相信7曜皆神,对他们都加以崇奉。并确信他们轮流执政,...

数字7是什么的意思?
1.7是一个象征权势、名誉的数字。在巴比伦纪元年代,7是权利和名誉的象征。2.7是3和4的总和,代表着三角形和四边形。3.在中国传统文化里,7是阴阳与五行之和

“7”“七”有什么特殊含义?
2、生活“7” (1) 美国一项科学研究指出,每天7小时睡眠时间是最适合人体的睡眠时长。(2)根据化学家定义,pH值为7代表溶液“中性”,即非酸亦非碱。纯净的水pH值即为7,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的pH值则非常接近7。(3)1899年,“七年之痒”一词首次被记载。玛丽莲·梦露1955年出演美国电影《七年...

七在中文代表什么?
“七宝”:佛经上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璃、珍珠、玫瑰。“七夕”: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古时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由于节日的来源富有浪漫色彩,乞巧节近两年逐渐发展成为华人的“情人节”。“七步成诗...

人死后的七个“七”指什么?
3. 三七:家人早点休息,避免不吉利的事情,不要哭,让逝者走得安心。4. 四七:女儿和女婿操办,儿子或侄子不出面,点烛和倒酒由外嫁姑娘和女婿完成。5. 五七:重要的一次,有解怨结的仪式,解开铜钱串上的结,分发给亲属。6. 六七:与四七和五七相同,由女儿和女婿操办,儿子或侄子不出面。7. ...

科尔沁右翼前旗19171622578: 三七(草药) - 搜狗百科
蔡枫佳福: 别名:开化三七、人参三七、田七、金不换. 主产地: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省,但以云南文山州和广西靖西,那坡县所产的三七质量较好,为地道药材. 主要功效:以根、根状茎入药.是名贵中药材,生用可止血化瘀、消肿止痛,是云...

科尔沁右翼前旗19171622578: 什么是头七,三七,四七,五七,尾七. -
蔡枫佳福:[答案] 做七:死后每隔七日,做七一次,称「做七」.做七应备牲醴菜肴奠祭. 倘遇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称「撞七」,提前一... 开魂路,举行法忏. 「头七」由儿子办理,「二七」为小七,「三七」系出嫁女儿负责, 「四七」也是小七,「五七」为出嫁...

科尔沁右翼前旗19171622578: 田七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何功效? -
蔡枫佳福: 田七又名“三七”,是广西、云南的著名特产,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药用其地下茎.它原系山野自生,很早以前就为我国人民发现和采用,后转为人工栽培.因为这种植物一般每株有三条叶柄,每条叶柄上往往有七张叶子,故通...

科尔沁右翼前旗19171622578: 田七是什么
蔡枫佳福: 田七又叫三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 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科尔沁右翼前旗19171622578: 人死后三七是什么意思 -
蔡枫佳福: 葬后二十一天为“三期”(也称“三七”).从死者咽气之日算起,每7天为一“七”,“七七”之内,孝子不理发,不修面,称为“囚七”.每“七”均需上坟为死者烧纸钱,尤以“三七”、“五七”、“七七”最重要.自古中国丧葬习俗有:...

科尔沁右翼前旗19171622578: 田七其实是什么东西?植物的根茎?什么植物的根茎?
蔡枫佳福: 三七, 别称 田七、人参三七、参三七、文州三七.主产于云南文山州,故名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和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