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死的值吗?围观百姓无不唾骂,康有为在海外娶妻置地?

作者&投稿:夙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就在戊戌六君子惨被行刑的那一刻,同为戊戌变法领导者的康有为当时已经顺利逃到了香港。公元1898年9月出逃的康有为,直到公元1913年的12月才返回中国。这先后15年的时间,康有为共有游历全球31个国家,足迹踏遍了全球的大江南北,路程长达30万公里。

很多人说康有为当时的出逃而奔向海外,是在为中国“救亡图存”的运动而奔走呼号,游说全球他走遍的那些欧美国家,想要利用游说来正得欧美各国对中国变法的支持。但实际上康有为离开的这将近15年的时间,身为戊戌变法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他的海外生活却十分怡然自得,当初戊戌变法所倡导的那些意志,真的不知道在康有为心中还剩下多少。

物质的生活让康有为逐渐迷失了自我,这位当时的儒生模范,当他去往海外,见识了那些发达国家的繁华社会;当他利用游说变法,挣得了欧美国家的那些金钱;当他生活在和中国封建社会格格不入的美好环境当中,康有为变了。同样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康有为和梁启超在事情突发的第一时间内逃亡到了海外,谭嗣同本来也有逃亡的机会,但他却没有选择逃跑。

从表面上来看,谭嗣同的死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他同样可以像康有为、梁启超那样出逃中国,但是这位有着文人傲骨气节的大男子,却还是默默地甘愿承受了变法失败的压力,当然,同他一起坚守下来的,还有其余五位戊戌君子。

谭嗣同慷慨就义和康有为背离初心

当初听到谭嗣同慷慨赴死的消息之后,康有为在悲痛之下挥笔写下了“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的挽联,以此来悼念谭嗣同和其余五位为戊戌变法而死的凛然君子。

并不是说康有为在海外享受荣华富贵,他就全然忘掉了当初所坚持的戊戌变法,而且谭嗣同慷慨赴死的那一刻,康有为才刚刚从大陆逃到香港。不论怎么讲?康有为都不会那么快忘掉变法初心。

之所以讲康有为的行为举动,刚好和谭嗣同慷慨就义的壮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因为康有为在之后游说各国的过程中,他这个人的初心和欲望交缠到了一起,最终让欲望打败了初心。

谭嗣同是一个有着文人傲骨的大男子,浑身充满了侠客风情,和他的父亲不同,他的父亲只是甘愿在地方为官,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文官罢了。而谭嗣同不同,当时正值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的战败让谭嗣同更加坚定了拯救中国的强烈欲望。

“保中国不保大清!”

当谭嗣同试图奔走在维新变法这条战线上的时候,康有为对梁启超说了这句话,这句话对于谭嗣同而言,恍惚如醍醐灌顶一般,谭嗣同对康有为的观点十分认同,便随康有为一并加入到了这条“保中国不保大清”的道路。


其实我们如今再来看康有为当时的一些为戊戌变法而奔走的举动,倒也不乏一些爱国之心。但是康有为这个人十分清楚当时的局势,而且在面临困境的时候,康有为首先会以自己的利益为重点,如果有损康有为的利益,他则会率先跳出来。

当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囚禁起来的时候,当袁世凯开始秘密投靠顽固派的时候,当康有为意识到了变法事件扩大而处于劣势的时候,他选择了明哲保身逃了出去,而且是第一个。光绪帝被囚禁的时候,谭嗣同仍然在四处奔走,为的就是能够救出这位没有实权的清朝皇帝。

但很快,谭嗣同被捕入狱,康有为早就提前谋划逃到了香港,后来辗转到了日本。

慷慨赴死的谭嗣同,在死之前,或许仍然没有看到一丝希望

为变法牺牲是应该的,因为这是为拯救中国而献身的。谭嗣同和其余几位为变法而死的戊戌君子,他们或许都能够这样认为,毕竟前进的路上是不会一帆风顺的,该牺牲的还是要牺牲的。

但是戊戌变法的鼻祖,康有为却不这么想,他确实也没有这样做,甚至是不敢面对。一个连牺牲都不敢面对的人,他又怎么可能独挡一面、担负起拯救中国的使命呢?所以这也是后来康有为的学生,梁启超先生和康有为互生芥蒂的重要原因。

谭嗣同被捕入狱的时候,当时他的父亲正身在封疆大吏一职,但却没有舍身去救。再看看和谭嗣同处于同一条战线的康有为,康有为并没有替被捕入狱的谭嗣同四处奔走呼号,也并没有想办法营救谭嗣同出狱,而是早在第一时间逃到了吴淞—香港—日本,后辗转各国。

康有为的举动现在看起来,真的让人寒心。那我们不妨再看看当时清朝统治下国人的表现,当谭嗣同从天牢被押往北京菜市口执行死刑的这个过程,一路上跟随围观的百姓不尽其数,但是又有几个人对谭嗣同等六人心生同情呢?

当谭嗣同被执行死刑的时候,围观的那些百姓基本上都是冷眼相对,有些人甚至发出了冷笑。不仅如此,围观的一些百姓还向谭嗣同等人抛去了石头子、烂菜叶等东西,在他们眼中,这些人是破坏统治、勾结列强的“卖国贼”。

当时的康有为,不止在游说各国的路上接受了各国赠与他的金银财帛,而且还先后迎娶了三位妻子,大家可不要忘了:康有为这位儒生,他可是一直都在坚持一夫一妻制,此前逃往日本,康有为就已经有了两房太太。买房、置地、娶妻,康有为在海外的生活无不惬意潇洒,他真的忘掉了为戊戌变法而死的谭嗣同吗?

亮郎说

单从百姓的这些举动来看,当时戊戌变法所触及到的是封建统治的根本制度,一方面,晚清政府的顽固派肯定会严加阻拦;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变法措施没有触及到思想的根本,所以必然不会迎来人民百姓的支持和赞同。再加上当时晚清政府的实权是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守中,所以戊戌变法基本上没有任何胜算。

但我们决不能否定戊戌六君子的慷慨赴死,因为这个举动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必然,变法前进、变法图存的路上,总归会是条流血的道路。谭嗣同等人只不过比后来的先驱者先走了一步,而在戊戌变法之前的维新运动当中,又有多少如同谭嗣同这样一心坚定“维新变法、拯救中国”的先驱者已经倒在了这条路上?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在刑场之前的发声,他想要以鲜血警醒世人,可世人如此,徒呼奈何。

(一)戊戌变法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突然发动“戊戌政变”。 康有为见势不妙逃亡海外,而当时有机会逃离的谭嗣同却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他说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于是在9月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4天之后,他与其他5 位志士就义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他们被杀时,刑场上观看者有上万人,谭嗣同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实际上,当时的清政府手段极其残忍,为了达到震慑世人的目的,与其说是斩首,不如说是“锯”掉头颅。谭嗣同的师父胡致廷在《谭嗣同就义目击记》中描述道,“那天用的刀叫什么‘大将军’,一刀飞去,鲜血汩汩然冒出,脑袋还装在颈脖上哩。这不叫砍头,叫锯头,锯头比砍头的痛苦要添上几百倍。”

即便是这样,围观的百姓却依然觉得被斩首的六君子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无不拍手称快、当街唾骂。时至今日,也有很多人不理解,这样的流血真的能够警示世人吗?可是世人的表现又是如此的冥顽不化、冷血旁观,谭嗣同的牺牲到底值不值得?

(二)血荐轩辕

实际上,视死如归选择这种方式的谭嗣同又何尝不清楚封建统治下的子民,已经被深深洗脑皇权统治的思想就像烙印一样难以去除,但是他并不寄希望于这一次的流血就能让世人警醒,但总要有一个开始,而谭嗣同则是想成为这个先驱者,不计较一时是否被唤醒,只求这热血难凉的一幕能够世世代代的影响下去,老人传给孙子,孙子再传后世,只要华夏骨血始终沸腾,他的目的和愿望就达到了,而不在意这一天会在多久之后到来。

所以,在谭嗣同死后,有赞誉者这样说道:“中国的变革,是从谭嗣同他们开始的,而谭嗣同的选择,就是中国变革的精神、方式、代价的全面呈现,到今天也没有丝毫差错。这个精神是———舍我;这个方式是———由民撼君;这个代价是———头颅。至今如此,没有丝毫变化。谁要不相信,就可以再来试试,看代价会不会有到来的一刻。” 

甚至被世人视为保守的钱穆(1895-1990 年,江苏无锡人,国学大师),都如此称道谭嗣同:“晚近世以来,学术思想之路益狭,而纲常名教之缚益严,然未有敢正面对而施呵斥者;有之,自复生始也。”



我认为他死的一点也不值得,因为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人跑到了国外,得到了更好的生活,康有为确实是达到了这样的目的。

谭嗣同死的值不值在于他自己怎么想,为了心中的理想和志向奋斗至死,怎么可能不值呢,至于围观百姓的唾骂,康有为在海外娶妻置地,跟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认谭嗣同死的不值,他是白白牺牲,百姓并没有唾骂康有为,因为他们并不知晓。


戊戌六君子都是怎么死的?戊戌六君子死亡真相被篡改了么?
伯兄曰:复生入值,与刘裴村一班,刘愿者,虽不奋发,而心无他。然可虑者,叔峤跋扈,媚旧党而排南海...千钧一发,惟先生(指康有为)一人而已,天若未绝中国,先生必不死。呜呼!……嗣同为其易,先生为其难

戊戌变法为何谭嗣同留下慷慨赴死而主事者康有为却逃跑了?
有之,请自嗣同始。”行刑时,谭嗣同淡定从容,面无惧色,高吟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史料有关于谭嗣同被捕和临行前的记录。他还留下了《谭嗣同全集》,在入狱时,他还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诗句。从这些内容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谭嗣同...

清朝时,谭嗣同为什么向光绪皇帝提出要卖掉新疆和西藏?
启超避匿日本使馆,嗣同往见之,劝嗣同东游。嗣同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卒不去。未几,斩於市。---《清史稿》谭嗣同的确死的悲壮,他为了自己的信念理想而死,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生前出卖新疆的建议,却成了他一辈子的污点,洗刷不掉。总结:美丽的...

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关于谭嗣同的“死得其所”:一个人为理想而死,是对这种理想最好的宣传。谭嗣同的作为已远远超越了维新一代知识分子而与五四一代知识分子比肩。谭嗣同生前曾多次谈及死亡。此哈姆雷特式“活着,还是死去”之天问,在谭嗣同那里成为一个政治民主命题———人应当为君王而死,还是为正义而死?为什么秦始...

谭嗣同慷慨赴死,为何康有为却跑了,说好的兄弟情呢?
那会有人觉得,谭嗣同选择赴死,那是不是傻呢,还是真不怕死?我觉得是人,都会有对死的恐惧。但是正是这样,谭嗣同的慷慨赴死才显得可贵。因为在他脑海里,始终盘旋着这样的想法——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这就是他为什么在临...

放下高傲学会低头800作文
又是谁?面对刽子手锋利的屠刀,留下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言壮语,当然,最后等待他的还是死亡。他就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当年的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可是,他的死,死的太不值,还没有发挥自身的才华,就成了刀下亡魂,实在令人叹惋。...

谭嗣同之死课文
”袁世凯说:“如果皇上在阅兵时急速跑入我的军营,传布号令诛讨奸贼,那么我一定能随同诸位,竭尽死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就义的那天,围观的有上万人,谭君神态慷慨没有一点改变。当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谭君叫刚毅上前说:“...

清朝戊戌六君子中谁临死前说了一句类似:为了救中国流我的血值了!这意 ...
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因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这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死的时候说的那句诗是什么啊???
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

谭嗣同死前誓言是什么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丰镇市18321318017: 宁死不屈的英雄人物有哪些?(简介) -
呈雯蝎毒: 文天祥就是一个典型,这使他们名垂千古.而那些屈膝投降的人总会被人们唾骂. 苏武,颜真卿. 忠报国的岳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拒领“救济粮”的朱自清…… 骁勇善战的霍去病 毅然隐世的陶渊明

丰镇市18321318017: 研究员是什么职称啊 和教授比哪个好啊 -
呈雯蝎毒: 不可能打起来,战争来了,第一个遭殃的老百姓,谁也不想家破人灭吧?国家领导人也不会为了一时之气引发一场战争,这样会让世人唾骂,想要打倒一个中家方法有很多,比如说经济上,让他们国家通货膨胀等等.放弃战争的想法,让这个世界和平吧,毕竟打战争对谁也不好```阿门

丰镇市18321318017: 有关抵制不良诱惑的高中作文800字议论文 -
呈雯蝎毒: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存在着很多诱惑.有很多美好的诱惑,激励我们去追逐.但是,也有很多不良诱惑,妨碍了我们的成功,破坏了我们的幸福,甚至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我突然想起一个故事,说的是:草地上一头强大的驴子在吃草,一只小...

丰镇市18321318017: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每当我们民族处于危亡之秋,总会出现两类人.一类人有邦国而无自身,敬畏 -
呈雯蝎毒: 1.敬仰 危害 咒骂 感叹 抑制2.重私利而轻大义.3.一类人有邦国而无自身,敬畏史笔,体恤民苦,壮怀激烈,视死如归.另一类人重私利而轻大义,寡廉鲜耻,戕害同胞,卖身求荣,置世世代代之唾骂于不顾.4.我敬仰第一种人,鄙视第二种人.(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丰镇市18321318017: 六年级语文下册狄仁杰公正护法中狄仁杰坚持说此人最不当死的依据是( ),为了说服高宗,他说不敢奉命杀 -
呈雯蝎毒: 大公无私,直言范谏,刚正不阿

丰镇市18321318017: 用6个“有的”造句(......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快点 -
呈雯蝎毒: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依然活着;有的人为了国家舍身忘死,有的人为了利益里通外国;有的人名垂青史为后人敬仰,有的人遗臭万年被世人唾骂.~O(∩_∩)O

丰镇市18321318017: 纵观历史,趋炎附势的人,其结局如何.
呈雯蝎毒: 两种结局 一种是被历史所抛弃 一种会被权力的接替者所抹杀

丰镇市18321318017: 死亡可怕吗?
呈雯蝎毒: 死并不可怕~ 如果你是为国家为民族而死,那么你就死得勇猛、死得伟大; 如果你是含冤受屈,不知为何而死,死后还要糟人唾骂! 那才是最可怕的!

丰镇市18321318017: 带有年字的成语有哪些 -
呈雯蝎毒: 带有年字的全部成语260条:【哀感中年】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摽梅之年】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

丰镇市18321318017: 关羽大意失荆州读后感 -
呈雯蝎毒: 关羽大意失荆州 读后感我十分喜欢三国这段历史,而此段历史中,诸多将领、帝王和谋士之死,我认为关羽之死是最让人惋惜,但也最被人指责,而且是最让蜀国痛失臂膀的将领.下面就让我说说关羽是如何大意失荆州以及这篇文章对我的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