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市规划研究现状

作者&投稿:出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有哪些~

)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和设计,这些制度对隋唐以后都城的规划布局产生很大影响.
2)重视城市的选址:依山榜水.
3)以方格网街道系统为主,区划整齐.从战国到北宋初年,实行市里制度.北宋中期以后,采用街巷制.
4)采用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宫室、坛庙等重要建筑皆位于中轴线上.
5)重视水源的利用和城市的绿化,引水入城,种植花木.

在这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城市地址的选择。城市地址的选择主要以临水,靠路为主,城市的建设,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生产建设。封建制度下的古代中国是多战争的时期,即使现在依旧和注重城市的军事意义。城市的出现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早城市的出现是因为农耕,早期人类因集耕而形成村,商品交换形成市,人口聚集到一定程度,为繁衍建造简单的防护措施而形成城,大村落和大集市的结合便是早期城市的由来。
而大城市的形成都是有原因的,我国古代如扬州,早期水路发达的时候扬州是水路交集之地,城市规模空前强大,而现在由于其他交通工具像火车,飞机等,扬州早已不复古之繁华。在封建专制的古中国,政治的影响对城市无疑是重大的,我们熟知的北平、金陵、开封、南京,等一系列城市历史上的六朝古都无不是因为事应朝国都而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是军事中心。
城市的建设和军事是绝对离不开的。这首先要说的就是城市的地址选择。城市建设如脱离军事意义而实施,那这个城市在风雨飘摇的古中国绝对不长久。早期城市规划的先行者,在建设城市的时候尤其是关口的建设,对地点无不是思之再三,要么依山,要么傍水,地势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家的强弱程度。古代像荆州这样的城市会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就是因为它重要的军事意义啊。
说城市建设受文化观念影响是很对的,不同地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建筑,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吊脚楼、西方的洞窟,亭台楼阁瓦坯泥房,除了地理原因外,和地区的文化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古代,城市的文化建设很大程度上决定城市的建筑水平,国与国的文化差异也导致的建筑模式的不同。西方的城堡和东方的建筑风格完全不同就是文化差异下的产物。
城市规划其实和社会的发展一样都是一个从陌生到成熟的过程,社会形态也是制约城市规划的主要原因之一。稳定必定比动荡的社会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完备。
没时间了就说道这。要选我的作为最佳答案啊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

城市规划又叫都市计划或都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试题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起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知识组成的基础是古代哲学,糅合了儒、道、法等各家思想,最鲜明的一点是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起源的原因和时间及其作用,学术界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城市的出观以社会生产力除能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外,尚有剩余产品为其基本条件。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变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在中国陕西省临潼县城北的新石器时代聚落姜寨遗址,我们的先人就在村寨选址、土地利用、建筑布局和朝向安排、公共空间的开辟以及防御设施的营建等方面运用原始的技术条件,巧妙经营,建成了适合于当时社会结构的居住环境。可以认为,这是居住环境规划的萌芽。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 ;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

长安城的建设成就是唐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及于日本、朝鲜等国的都城建设。宋开封城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的重要性在于 ,它是按照五代周世宗柴荣颁发的诏书,有规划地进行扩建的要例。后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延绵千年的城市里坊制逐渐废弛。北宋中叶,开封城走向较为开放的街巷制体系,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结构形态。

元大都的规划汲取了春秋战国时期理想都城的规划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处理。由大都城演变而成的明北京城,可说已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之大成。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使北京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最辉煌实例。

在西方,在古希腊城邦时期 已出现了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阐述了城市选址、环境卫生、坊际建设、公共建筑布局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当时的“理想”城市模式。中世纪社会发展缓慢,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阿尔伯蒂、帕拉第奥、斯卡摩锡等也提出了一些反映当时商业兴盛和城市生活多样化的城市理论和城市模式。

产业革命前的欧洲城市,除罗马等少数城市外,一般规模较小。多数城市是自然形成的,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都比较简单,卫生条件也差。城市规划多侧重于防御功能和政治需要,封闭性强。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着眼于道路网和建筑群的安排,因而是建筑学的组成部分。

产业革命导致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大工业的建立和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的盲目发展,贫民窟和混乱的社会秩序造成城市居住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人们开始从各个方面研究对策,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由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实践、城市建设立法三部分组成。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始于人们从社会改革角度对解决城市问题所作的种种探索。19世纪上半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继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莫尔等人之后提出种种设想,把改良住房、改进城市规划作为医治城市社会病症的措施之一。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对后来的城市规划理论颇有影响。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霍华德倡导“田园城市”,1915年格迪斯提出区域原则,倡导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相结合的学说。他们的学术思想对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代的恩文所著《城市规划实践——城市和郊区设计艺术概念》一书,总结城市发展的史例和他本人的规划实践经验,可视为建筑师对城市规划领域的开拓。随后,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以及社会学家、地理学家、经济学家等投入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

在19世纪,影响最广的城市规划实践是法国官吏奥斯曼1853年开始主持制定的巴黎规划。尽管巴黎的改建,有镇压城市人民起义和炫耀当权者威严权势的政治目的,但巴黎改建规划将道路、住房、市政建设、土地经营等作了全面的安排,为城市改建做出有益的探索。影响所及,科隆和维也纳等城市也纷纷效法。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种建设实践:英国一些先进工业家在建设工厂的同时,建设新的工人镇。例如1851年工业家萨尔特建设了萨泰尔工人镇,1887年利威尔建设了日光港工人镇,形成所谓“企业城镇”。这些实践无疑促进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等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至今,城市规划仍是采取上面所说的旧城改建和新城建设两种基本形式。19世纪90年代,西欧各国已逐渐形成以公共投资改进市政建设同控制私人用地相结台的城市发展战略概念。在德国有城镇发展规划工作的传统,也有雏形的分区制规划方法。这些都为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了有用经验。

制定城市建设法规最初的目的是维持整齐、清洁、安定的城市环境,以保障居民健康。英国1848年制定《公共卫生法》,其中规定了住宅的卫生标准,1906年颁布《住宅与城市规划法》。瑞典1907年制定了有关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的法律。美国纽约1916年颁布了控制土地利用和建筑高度的分区区划法规,后来在1961年为适应新情况,修改成为区划决议。实践证明,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有相应的法律体系,严格的城市建设法规可以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质量。

20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科学技术长足发展,人文科学日益进步,价值观念起了变化,这一切都对城市规划产生深刻的影响。1933年的《雅典宪章》概述了现代城市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和城市规划的任务,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规划家没有舍弃《雅典宪章》的基本原则,而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给予更新和补充,这就出观了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这两个宪章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规划理论的总结,对全世界城市规划都有相当的影响。

产业革命后,城市内部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促使人们从理论上研究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寻求最佳模式。

有人认为城市宜集中建设。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1922年在《明日的城市》中主张充分利用技术成就,建造高层高密度的建筑群,使城市集中发展,以求得最好的生活环境和最高的工作效率,这种思想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有人主张城市宜分散建设。美国建筑师赖特提出的“广亩城市”认为城市应与周围的乡村结合在一起,平均每公顷居住2.5人,被称为城市分散主义,这两种城市模式影响甚广。

此外,有人从城市功能要求出发提出各种城市布局形态,如“带形城市”、同心圆式的环状城市、楔状结构城市、多核心城市等;有人则从城市中各种系统的组织出发,宏观地研究城市所在的地区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也有人从微观上对构成城市的单元细胞进行剖析来研究城市的形态。近年来,从系统观念出发研究城市结构和形态的学者日益增多。

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住宅及其环境问题是城市的基本问题之一。美国社会学家佩里通过研究邻里社区问题,在20年代提出居住区内要有绿地、小学、公共中心和商店,并应安排好区内的交通系统。他最先提出“邻里单位”概念,被称为社区规划理论的先驱。

后来建筑师斯坦因根据邻里单位理论设计纽约附近雷德布恩居住街坊,取得重大成功。雷德布恩式的街坊被视为汽车时代城市结构的“基层细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把邻里单位作为战后住宅建设和城市改建的一项准则。

邻里单位理论本是社会学和建筑学结合的产物。从60年代开始,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它不尽符合现实社会生活的要求,因为城市生活是多样化的,人们的活动不限于邻里。邻里单位理论又逐渐发展成为社区规划理论

人们流动自由度的增大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城市规划家应当考虑不断变化的交通要求。产业革命后,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市内交通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中最大难题之一。交通技术的进步同旧城市结构的矛盾愈益明显。

英国警察总监特里普的《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一书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见解。他的关于“划区”的规划思想是在区段内建立次一级的交通系统,以减少地方支路的干扰。这种交通规划思想后来同邻里单位规划思想相结合,发展成为“扩大街坊”概念,试行于考文垂,直接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伦敦规划。

此后,学者们提出了树枝状道路系统、等级体系道路系统等多种城市交通网模式。发展公共交通的原则现已被广泛接受。城市交通规划同城市结构和城市其他规划问题息息相关,已成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人们对交通的认识,也从认识它的单纯运输功能 ,进而认识到它对空间组织的意义和空间联系作用,并了解到城市交通是土地使用的函数。对城市交通的研究也发展到从城市环境的多种要求出发论交通。

在19世纪,由于城市的脏乱,提出了改善市容问题。1893年为纪念美洲发现400周年,在芝加哥举办世界博览会,芝加哥湖滨地带修建了宏伟的古典建筑、宽阔的林荫大道和优美的游憩场地,使人们看到了宏大的规划对美化城市景观的作用,影响所及,在美国掀起“城市美化运动”。

沙里宁在奥地利建筑师席谛对城市形象所作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设计理论”,要求把物质环境设计。放在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和自然条件之中加以考虑,以创造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良好环境。针对当时形式主义的习尚,他还提出了自由灵活设计、建筑单体之间相互协调、建筑群空间构成以及建筑与自然协调等一些基本原则。这样,就将城市的美化与城市的各项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城市规划思想进一步深化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城市设计问题除了从视觉艺术的角度继续进行探索以外,还从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人类学等角度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城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从追求美丽的城市发展到追求有效率的城市——更适宜于人们健康愉快地工作和生活的城市。

与城市设计相联系的是城市公园的规划和建设。美国风景建筑师奥姆斯特德在1858年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后又设计了布法罗、底特律、芝加哥和波士顿等地的公园,这是有计划地建设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开端。实践证明,在城市规划一开始就应该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纳入其中。

城市的急剧发展,人工建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促使人们日益重视保持自然和人工环境的平衡以及城市和乡村协调发展的问题。“大地景观”的概念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有的城市规划学者对此作了系统的阐述,引申出把大城市地区看作人类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等观念。现在,各国的城市规划工作都考虑保护自然环境问题。

历史纪念物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自古以来,远见卓识之士都很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可是,近代由于城市迅速发展,许多古建筑和历史名城不仅受到自然的侵蚀,而且更多地遭到人为的破坏。1933年《雅典宪章》较早地从城市规划角度提出保护古建筑问题。

由于这些工作的开展,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旧建筑、旧居住区在实用、经济和艺术方面的长远价值,开始以新的观点研究旧城、旧区、旧建筑的改造问题。通过全面调查、精心规划,把旧城、旧区、旧建筑合理地利用起来,使之既适应新的需要,又能保持城市的文化特性和地方文化的延续性,从而使城市规划的观念和程序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城市的发展和城市问题的日益严重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不能仅就城市论城市,必须从更大的范围——区域的甚至国土的范围来研究与城市有关的问题。自从格迪斯提出区域原则以后,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的实践以1933年开始实施的美国田纳西州区域规划的成果最为卓著;大城市地区的区域规划工作以纽约及其周围地区规划较早,也较有代表性。40年代制定的大伦敦规划在这方面有创造性的发展。后来,一些城市纷纷从商业、交通等方面从事大城市影响区域的研究,出现了区域科学。

从区域角度对工矿区进行规划,是区域规划工作的一项内容。较典型的例子有英国顿克斯特城市规划和苏联顿巴斯矿区规划等。对风景名胜区、休养疗养地区进行规划也属于区域规划领域。例如苏联黑海沿海地区和高加索矿泉地带的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工作的另一内容是对农村地区的研究。美国格尔干的《农村社区的社会剖析》是这方面研究的最早成果。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在《德国南部的地区中心》一书中分析了该地区乡村的市场中心和服务范围,提出了有名的“中心地理论”。他根据这种理论探索了农村中心的分布,城市商业、服务业的分布,以及区域规划中的城镇体系。

20世纪初,格迪斯提出“生活图式”,从地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的观点,就人、地、工作关系来综合分析城市。他的名言“调查先于规划,诊断先于治疗”已成为城市规划工作的座右铭。这种调查一分析一规划的工作程序一直被广泛采用。

城市规划的方法,各国不尽相同,例如英国的发展规划,联邦德国的土地使用规划(也称总体规划)和地区详细规划,苏联的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详细规划。中国编制城市规划,从50年代以来基本上采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外流行的方法:先论证城市发展性质,估算人口规模;再确定土地使用方式,组织建筑空间结构,确定道路交通系统及其他主要市政工程系统等;然后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详细规划。这种规划基本上是一个物质环境规划,为一个城市的未来各种活动安排空间结构,是一幅要在规定期限内(如20~30年内)加以实现的城市物质环境状态的蓝图,用以指导城市建设。

经多年的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上述规划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基于对城市开放性——城市的发展与更新永无完结的认识,城市规划界提出了“持续规划”和“滚动式发展”的规划思想,即主要着眼于近期的发展与建设,对远景目标则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和调整,实行一种动态的平衡,从而抛弃了把城市规划当作城市“未来终极状态”的旧观念。在这种认识下,出现了斩的城市规划方法,如英国在1968年用新的结构规划和局部规划的两阶段规划方法代替原有的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在规划内容上除了物质环境规划,还增加了经济规划和社会规划,以实现城市的社会经济目标,因此成为多目标、多方面的更为综合的规划。这种规划方法仍在发展中。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要求不同,因此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不尽一致,并随时代的发展而转变。

多学科参与城市研究的历史自古就有,近来更趋活跃,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研究城市问题所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墟市规划理论。这个趋势将继续下去,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学科渗入并开拓城市问题的研究领域。

系统工程学、工程控制论等数理方法及电子计算机遥感等新技术手段在墟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在逐步推广它们在资料的收集处理,预测评价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工作的质量。

对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将考虑最大范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给未来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

由于城市问题包罗万象,有人提出在有关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以研究城市性质、城市模型、城市系统和发展战略为目的的城市学;也有人提出建立以系统地研究乡村、集镇、城市的各种人类聚居地为目的的人类聚居学等。这类新学科的建树,或有助于加深对城市的宏观认识,但它的进展需要建立在完成大量城市问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城市研究任务艰巨而纷繁,这也说明它丰富的活力。城市永远在发展,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城市规划工作从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

城市规划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规划师与建筑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三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造,势必将体形环境的建设推向更高的境界。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5963.htm


当代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与实践:以厦门市为例内容简介
这篇文章《当代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与实践:以厦门市为例》深入探讨了厦门市在城市交通规划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通过详细梳理厦门市城市交通研究中心近年来的规划设计成果,文章构建了厦门特有的城市交通规划技术体系,展示了其在城市空间扩展与交通规划之间的紧密联系。文章重点分析了城市交通规划的各个阶段,包括规划...

当代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研究综述1.1 基本概念:深入解析了城市规划的核心要素和理论基础。1.2 国外研究综述:回顾了国际上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的前沿进展和经验。1.3 国内研究综述:梳理了我国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的历史变迁和现状。第二章 研究总体设计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其对城市规划法制建...

当代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
郑文武,这位出生于1968年的专业人士,籍贯广东,拥有中山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专攻领域是区域与城市规划。他的学术生涯中,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在城市规划、国土与房地产管理方面,成果显著。他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其中包括《城市规划》、《人文地理》以及《规划师》等知名期刊,这些作...

中国古代各朝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特点?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 中国古代建筑 的特点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①很少真正的建筑学理论。建筑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是近代的事情。指导建筑发展的是抽象的哲学理论、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具体的政治制度。②儒家传统的礼制思想是指导建筑创作的主要思想,而以玄学、风水堪舆之说作为补充。③充满了中国人现实主义...

当代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与实践:以厦门市为例基本信息
《当代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与实践:以厦门市为例》是由边经卫编著的一本专业书籍。该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其ISBN号码为9787112122202。该版本首次发行于2010年10月1日,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本书共分为243页,装帧形式为平装,适合16开尺寸的阅读体验。内容聚焦于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探讨与实际应用,...

当代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研究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当代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的专著,共分为十个章节。首章着重于理论层面,深入剖析了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的空间效应、权力结构以及法律诉讼的特性,为理解这一领域的核心理论提供了深入视角。在实证研究部分,书中详尽探讨了城市规划立法的实际操作,包括城市规划编制成果的法制化过程,以及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法制:以近代上海为个案的研究目录
城市、规划、法制:近代上海个案研究目录此目录旨在深入探讨近代上海的城市规划与法制发展,通过多角度分析揭示其历史变迁。第一部分:研究背景与方法 1.1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简要阐述本书涉及的关键概念,如城市规划的定义,并明确研究的时空范围,聚焦于近代上海。1.2 文献综述概述上海史研究的现有成果,...

生态城市建设是怎么样的,它的现状及前景预测如何
一、中国环境的现状 二、人们环保意识加强 第三章 巴西生态城市建设借鉴 第一节 巴西库里蒂巴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一、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 二、实行垃圾回收项目 三、对市民进行环境教育 第二节 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借鉴 一、大力发展“公交优先”和“轨道交通” 二、减少垃圾、使用再生品 三、普及和提高城市...

当代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与实践:以厦门市为例图书目录
第一章绪论,概述了厦门市在快速发展时期的社会经济概况和城市空间扩展,以及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问题,阐述了研究和规划的背景。第二章深入研究了城市空间拓展与交通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交通规划历程,探讨了如何通过规划来解决城市扩张带来的交通挑战。第三章至第五章详细论述了城市交通的总体、区域...

当代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研究 编辑推荐
本书以详实的内容,深入探讨了当代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的关键议题。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首先,理论篇部分着重剖析了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的独特属性,包括其空间效应、权力结构以及诉讼机制的理论探讨。在实证研究方面,作者聚焦于城市规划的具体法规制定、规划成果的法制化实施、刑事责任制度的构建以及公众参与的法制...

磴口县18231454433: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概况 -
毋忠安博: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概述 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宏伟壮丽的伟大城市,集中表现了古代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成就,在城市选址、城市供排水、城市交通、防火、城市绿化和风景区、城市规划等方面,都有过卓越的成就和经...

磴口县18231454433: 我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是怎样的?
毋忠安博: 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

磴口县18231454433: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有何特点?
毋忠安博: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我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几千年来不同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下,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几经演变. 1、西周——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

磴口县18231454433: 古代、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及其演变 -
毋忠安博: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城市规划又叫都市计划或都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试题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起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

磴口县18231454433: 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特点 -
毋忠安博: 从《周礼 考工记》中的记载,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庙,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这一套完整规格的理论,或者说几乎成为一套定式.一直影响着我国数千年来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尤其是帝王的都城的规划和建设方面被严格遵循.

磴口县18231454433: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是什么? -
毋忠安博: 1)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和设计,这些制度对隋唐以后都城的规划布局产生很大影响. 2)重视城市的选址:依山榜水. 3)以方格网街道系统为主,区划整齐.从战国到北宋初年,实行市里制度.北宋中期以后,采用街巷制. 4)采用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宫室、坛庙等重要建筑皆位于中轴线上. 5)重视水源的利用和城市的绿化,引水入城,种植花木.

磴口县18231454433: 分析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社会 经济意义? -
毋忠安博: 不管是我国还是国外,任何部落或者城市皆是“靠水而居”,水是生命的源泉,不管是人类的生存还是古代时候的落后交通,都离不开水,所以,古代城市规划,就是据此而建.经济意义就是利用河道的交通便利进行经商,促进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往来,促进贸易往来.

磴口县18231454433: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演变过程 -
毋忠安博: 我国古代城市从以政治为主到以经济为主最后发展为政治经济军事一揽的综合性城市,均伴随着城市规划的演变.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是“市”的发展:从没有到有,从“日中为市”到集中设市,从封闭型市场到开放性商业街,这完全体现了经济区域规划的发展. 另一方面,居住区的规划集中体现在里坊制的兴废中.封建中央集权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固然大,但是城市规划要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为宗旨,宋东京的规划特点就说明了这点.

磴口县18231454433: 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理论是什么 -
毋忠安博: 只找到这些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商君书》论述...

磴口县18231454433: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对现代城市发展有哪些启示 -
毋忠安博: 主要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吧.因为古代城市都是由政府统一规划,讲究风水.城中住宅区,商业区是有具体规定的.道路也有系统规划.这是有借鉴意义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