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庙的老子庙现存文物古迹

作者&投稿:兆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涡阳老子庙导游词~

老子庙,始建于东汉,位于安徽省涡阳县太清宫镇。自汉桓帝后,唐、宋、金、元、清等历朝代典籍都有皇帝亲谒或派大臣拜竭的记载,唐朝帝王对老子更是尊崇有加,自称老子后裔,尊老子为圣祖,在这里大兴土木,扩修老子庙为老君庙,后又下诏改老君庙为太清宫。唐高祖年间,太清宫“宫阙如帝者居”。有宫殿600余间,占地872亩。宋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赵恒率百官亲临太清宫,发国帑重修太清、洞霄二宫,“庙貌比唐时有加”。
老子庙现存文物名胜古迹众多:太清宫太极殿、望月井、铭碑、古柏、隐山遗址、先天太后之赞碑、洞霄宫、圣母殿、娃娃殿、赖乡沟等二十余处。太清宫是老子生地留下的最重要的纪念建筑。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个老子庙,其中最早最有名的当数河南鹿邑老子庙,即苦县厉乡老子庙,老子庙初名老子祠始建于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历代钧有修复增建,至唐时改名为太清宫规模巨大,近代式微文革后仅剩庙宇几间古柏几株古碑几座。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道教复兴,庙宇得到修复古碑得到保护。2005年当地政府扩建为太清宫景区,占地四百八十亩,里边园林绿化苍松翠柏廊桥画栋古庙清幽晨钟暮鼓仙鹤祥集游人如织,2007年获得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称号。当地最有名的传说是老子出生的传说,据说老子母亲怀娠八十一年生下老子,老子出生就有九条龙从地下钻出喷水沐浴老子圣体,现在庙东仍有九龙井圣迹。

老子庙现存文物名胜古迹众多:太清宫太极殿、望月井、铭碑、古柏、隐山遗址、先天太后之赞碑、洞霄宫、圣母殿、娃娃殿、赖乡沟等二十余处。太清宫是老子生地留下的最重要的纪念建筑。 “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碑文是唐玄宗对道德经的释文,为文物之珍品。该碑位于太极殿前神道东侧,立于唐天宝元年,即742年,碑高3.7米,宽1.2米,厚O.36米,碑首为半圆型,首身一石,碑身四面刻字,正反两面为正文,每面22行,满行51字,隶书字体,左右两侧为文人题咏。碑文内容为唐玄宗李隆基对《道德经》的释文。

一、这通碑是现存碑刻中最早的。从东汉桓帝时大臣边韶来拜谒老子立碑时算起,太清宫历史上有许多碑刻,因为年代的久远以及兵燹匪患等原因,绝大部分碑刻都毁掉了,只有极少数的碑刻留存了下来。这块碑刻是留下来的近20通碑刻中立碑年代最早的,太极殿前墙上的碑刻是元代的,神道东西两侧的碑刻为金代,清代的,而这块碑是唐玄宗时期的,距今已近1300年了。
二、这通碑是皇帝对《道德经》的注释文,是后世认识唐玄宗与老子《道德经》,唐朝与老子及道教关系的好教材。在我国历史上,皇帝注释《道德经》者有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等几位,但以立碑和亲笔注释两种形式注解《道德经》的只有唐玄宗一人。
三、此碑还是了解老子庙(太清宫)地方地质地貌的好教材。此碑建于唐朝,公元2002年以前,此碑在地面以上仅露碑头尺许,碑头大部、碑身、碑座都被埋入地下。而此碑初建时应建在地上,也就是说,1300年来,太清宫这个地方,地面整体增高了整通唐碑的高度。为研究这个地方的地质地貌和河流水患史提供了一个佐证。
这通唐碑历经1300年的风风雨雨,风雨剥蚀严重,碑文已有一半模糊而不可辨认了。即便如此,仍是文物中之珍品,即便从纯书法的角度讲,正文的隶书字体,也有极高的书法价值。
老子庙(太清宫)建祠1800余年来,历朝历代都在老子庙(太清宫)立有碑刻,除现存20通外。其它虽然因年代久远,风雨剥蚀以及兵燹匪患等原因不存在了,但所幸鹿邑古县志尚录存有其它30余通碑刻的碑文。同地上现存碑刻相对应,是研究太清宫兴衰史和道家、道教在历朝历代地位弥足珍贵的文献或实物。 该碑由宋真宗皇帝亲自撰文、亲自书丹、亲自题写碑名。形体高大,气势恢弘,高8米,宽2米,厚0.67米,重50多吨。碑冠刻成盘龙状,碑座为赑屃(bixi),翘首瞪目,栩栩如生。碑身边饰阳刻菊花图案。碑文楷书21行,满行41字,内容是歌颂老子母亲的功德。作为真宗皇帝,认为其较李母至高至大的降圣功德而言,自愧不如。该碑石质极坚,虽历经千年,至今保存完好,仅蚀数字。2000年,中国考古学会原会长徐苹芳在实地考察过这通石碑后,对其综合价值,留下“河南第一,全国罕见”八个字的评价。
据国内宋史专家说,国内仅存4块较大的宋碑,而此先天太后之赞碑为最大,故为国内外历史学界特别为国内外宋史专家关注。
1980年,日本历史学界在名古屋召开中国宋史研讨会,专门派人来鹿邑对这块宋碑搞了拓片回到日该国后进行了认真研究。该碑拓片仍存于日本。
该碑不但为太清宫历代诸多碑刻中最重要的碑刻之一,而且它的内容价值、历史价值及书法价值都非常之高,可以同前宫唐朝皇帝玄宗李隆基的“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媲美。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和北宋先天太后之赞碑,虽然都是皇帝所立的,但这两块碑也有不同,那就是这两块碑的基础高度不一样,宋碑比唐碑要高。因为唐王朝时,太清宫这个地方地势还比较低,北面的黄河每次泛滥时都携带大量的泥沙,造成太清官这个地方地表越来越高,所以到北宋时真宗建的先天太后之赞碑比唐碑要高了。所以说,最早的老子祠在最下面,中间是唐时的太清宫,再上面是宋时太清宫,再上面才是明清时的太清宫,和今天河南省的开封地下叠压着不同朝代的开封城一样,今天太清宫的地下叠压着不同朝代的太清宫。1997年,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河南省文物局挖掘的太清宫考古就在今天太清宫、洞霄宫地表以下发现了唐宋时期完整的太清宫基址。
该碑立于金朝明昌二年,即公元1191年。中,是由前州学正胡筠撰文,陈知常书丹夏斌、王熙刻石。此碑位于老子庙(太清宫)太极殿前神道西侧,高2.2米,宽1米,厚0.27米,圆首,金续修太清宫记碑首身一石,下为龟蚨,首刻“续修太清宫记”六篆体字,碑文楷书28行,满行70字。全碑约1600余字,详细记载了太清宫的历史兴衰,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碑文的开头“亳之太清宫,即老子旧居也。今之太极殿,即老子降圣之地。殿之南有虚无堂,相传为老子讲经宴息之所。”非常详细地记载了老子故居的规模、太清官名称的变迁,宫内的建筑、树木等,是研究太清宫沿革的最好教材之一。只可惜因露天存放了八百余年,风吹雨淋,一些字迹已需仔细辨认才能看清,碑身也已裂缝。所幸古鹿邑县志对碑文记载清楚。 就是有名的丹桂古柏。古县志记载:旧传有八桧,八株相对,每二株共一名,日丹桧,日纽桧……老子所植。现在二株最靠近太极殿,应为丹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因为是老子亲手所植,而老子又是李氏唐王朝的祖先,这八棵桧树又生长在李氏唐王朝的祖庭中,历朝历代官僚士绅和文人雅士在游览太清宫后,留下的诗词赋章中,对这八棵桧树多有记述。唐玄宗时毫州太守以桧树的叶制成片到京城进贡。
丹桂古柏,西瘦东粗,旋转方向与阴阳鱼旋转方向相同,历来受到游客赞叹与神思,被称为太清宫重要景观之一。玄宗皇帝为此专门下诏:“瑞木表灵,奇文自现。用彰大庆,以福洪图。配五德于易经,迎万叶于休运。宣城告谢,仍付史官。其桧片藏于内库,兼赐诸王宰辅及道众。”在此诏书中,玄宗称祖庭这几棵桧树为“瑞木”,下令将桧片在皇宫内库收藏,并赏赐诸王及宰相大臣和道众品尝。后唐庄宗皇帝(李存勖)也就这几棵桧树下过《玄元庙枯桧再生敕》。
这两株丹桂古柏又叫桧柏,当过亳州太守的欧阳修曾“于熙宁元年(1068)二月十九日,率僚属谒太清宫,周视八桧之异,窥九井禹步之奇,酌其水以烹茶而归”。可见欧阳修来时有八株。南宋陆游在游过太清宫后,在《老学庵笔记》一书中记道,鹿邑“太清宫多桧树,桧花开时,蜜蜂飞集其问,不可胜数。作蜜极香,而味微带苦。谓之桧花蜜。”《唐书》、《宋史》等正史,及地方史志中对古柏记载更多,这些记载足以证明此柏树之古老。
关于这两棵古柏,鹿邑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说,老子讲求道,讲求阴阳的和谐与统一,两株古柏一株为阴,一株为阳,而且这两棵树旋的方向是八卦图中阴阳两鱼旋转的方向。西面这株为阴,窈窕淑女,杨柳细腰,袅娜多姿,低着头正害羞呢!东面那株膀大腰圆的为阳,虎背雄腰,孔武有力。两株树是一对夫妻,互相吸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年同月同日生,当然愿意相偕到老了。
老子讲求阴阳,这院子中气场很重,连这两株古柏也受这种气场的作用。前些年,有人看到东面古柏上一树枝枯了,就用铁锯锯掉做小板凳用,发现树的年轮极像八卦图中的阴阳鱼。此人非常惊诧,觉得动了神物,赶紧到太极殿老君像前朝拜。这两株一大一小的古柏是老子对立统一思想的体现,而在每株树上,甚至每一树枝上,他的思想体系都能得到印证。
树枝上的年轮极像阴阳鱼,而阴阳鱼鱼头又像鸟头,鱼身又像鸟身,当地老百姓又形象地称这两棵古柏为“鸟柏”。这两株古柏同太清宫一样古老,是太清宫沧桑历史的见证。 铁柱,群众俗称为赶山鞭。鹿邑县有两根这样的铁柱,一根在老子庙(太清宫),还有一根在另一座纪念老子的遗迹老君台上。实际上,太清宫的铁柱与老君台上的铁柱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也并非群众传说的赶山之鞭,而是柱下史之柱,是纪念老子之物。据《光绪鹿邑县志》记载:“这根铁柱高八尺,围尺有八寸,旧志谓为唐时旧物。”经测量,铁柱地上高度为4.3尺,周围0.8尺,与古县志记载完全一致。 老子当时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史,而守藏史的任务是替周朝管理图书,并负责记述周天子上朝时颁发的旨令和处理国家公务的情况。按照规矩,群臣上朝拜贺,以及君臣一起在朝堂上议事时,大臣们是不能坐着的。作为记述天子言行的史官老子也不例外,可长时间的站着书写文字的确太累人了,所以周天子就特旨恩准,在朝堂内树个铁柱子,让老子倚在上面写字。这样既减轻了老子记述的劳累,又表示了对史官的尊重。天子上朝议事,老子倚柱记录,铁柱成了老子专用之物。当然,这里面大约也含有苍天厚土,定于一柱之意。所以后人就称担任守藏室史官的老子为柱下史官。
鹿邑太清宫有铁柱,老君台有铁柱,国内外凡是供奉老子的宫观都有铁柱。铁柱已成为纪念老子的标志。
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对老子顶礼膜拜,就把柱下史之柱缩小为发簪,插在发髻上,以示尊重。道士的发簪与这根铁柱的形状十分相仿,只是一个大一个小而已。
这根高八尺的铁柱,地上约4_3尺,但无论人们怎样晃动,很多人往外拉也拉不出来,终于有一天,人们挖这根铁柱,发现铁柱下端有一个孔,孔内插有一根长长的横铁柱,难怪人们晃不动拔不出了。
《光绪鹿邑县志》上记载这根铁柱是唐时旧物,如此算来有1300年的历史了。如此一根铁柱地上部分整日风吹雨淋,地下部分是潮地湿土,经1300年而不锈不蚀,除了感叹铁质之特殊以外,就是感到这是老君爷所专用之神物了。 老子出生的时候,他家的宅中及院外有九口井。大凡圣人都有其不平凡的出身来历,传说老子出生时,这九口井中的水同时翻动,像是烧开的水咕咕嘟嘟地翻花。一口井中的水翻花,或许大家不以为奇,说是里面有什么东西,可九口井中的水同时翻花,的确令人称奇。当时和后世人都认为有九条龙分别在九口井中,这九条龙平常从来没动过,可老子降生时,这九条龙同时动了,这预示着圣人的降世,预示着真龙的降生。九井中的九龙同时喷水,汇成了灵溪池,刚出生的老子就在灵溪池中洗浴。九井和灵溪池是太清宫内的重要景观。到清朝光绪年间修《鹿邑县志》时,灵溪池已湮灭了,只是转述《顺治鹿邑县志》对灵溪池的记载,说它在太极殿前。当时九井中的一井仍在,在“今殿后东偏”,并说九井都“水温清随人意”。即便到清朝时仅剩一井,但因有老君爷保佑显灵,每年“遇旱祈祷于此,取水往往有验”,同九井中九龙喷水以浴圣体一样神奇。
清光绪年间所存的九井中的一井,在解放后的1958年,当时太清宫人民公社建办公用房时,用土填平了。2006年,此井被再次开挖出土,向游人开放。其它八井之具体位置尚需考证。相信经过勘探,发现具体位置并不困难。
九井中除现存一井外,还有一井口饰件,当地百姓都叫它井头。此件原为一完整的青石雕凿而成,高52厘米,厚23厘米,内径50厘米,通体阴雕六条竖线,非常完整,雕刻得非常好,把整个井头分为五个部分,呈一花瓣形,外表雕九条龙,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井头饰九龙,同井中之九龙相吻合,龙乃天子皇帝,龙袍乃皇帝衣物,龙冠乃皇帝之帽子,一切龙的饰品都只有在重要地方才有,即龙是中国最神圣在特定地方才能有的吉祥饰物,可在太清宫却有许多东西被饰以龙,可以说太清宫被龙包围着,由此可见老子至高无上之地位和太清宫至高无上之地位。
灵溪池和九井中的八井虽然不存在了,但作为太清宫的两个重要景点,历史留下了大量的关于灵溪池和九井的诗篇。并被列为鹿邑古八景中的重要一景。 元朝著名道士邱处机被元朝皇帝尊称为国师,因为受邱处机地影响,元朝皇帝对汉文化特别是老子的道家思想十分尊崇,作为少数民族地元朝皇帝统一中原不久,就下了两道圣旨对道家思想地发祥地太清宫进行保护。
“太清宫执照碑”镶嵌在太极殿正墙西侧,此碑是元朝中央政府于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五月一日颁布的太清宫执照碑。该碑高O.6米,宽0.9米,碑文为楷书,满行13字。
碑文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中央政府颁给的;二是规定了太清宫所属界地的大小,即“每一面宽壹拾里,肆面计肆拾里”,按现今计算,每面宽10里,就是5公里,也就是说太极殿周围25平方公里的土地都属太清宫宫观所有;三是规定了这25平方公里内的所有田地、园果树木尽归太清宫宫观所有,诸人不得争执;四是说明南北宫(太清宫和洞霄宫)以会仙桥为界。
在老子生地的历史上,有许多碑刻,这块碑虽然不大,但价值很高,它以元朝中央政府令的形式规定了太清官的大小及上面土地园木果树的不可侵犯性。
在我国历史上,只有非常重要的地方,如皇帝老家、皇帝祖陵等,皇上才颁布这样的诏令,更何况是少数民族蒙古族皇帝忽必烈颁布的,足见太清宫在即便是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的地位仍然是非常高的。 镶嵌在老子庙太极殿东墙上的这块碑是元世祖忽必烈皇帝为保护太清宫颁布的,叫“太清宫圣旨碑”,这块碑高0.6米,宽0.96米,青石刻成,碑文为楷书,满行为12字。忽必烈皇帝的这道圣旨公布于他当皇帝的第二年(中统二年),即1261年,此碑现保存完好。碑文中:“皇帝圣旨,元圣旨碑拓片,再次宣布太清宫属皇家所有……令旨:使臣军马,宫观内不得安下,所有栽种树木,诸人不得采斫,专与皇家告天祝寿……仍仰张拔都儿常切护持太清宫,令住持道众更为精严看诵。”
这是忽必烈继当皇帝第一年立“太清宫执照碑”之后,第二年再次为鹿邑太清官颁旨立碑。忽必烈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而且是一位少数民族皇帝,在登基当年和第二年就连发两道关于太清宫的圣旨并立碑,这本身就说明了少数民族元朝统治者对汉文化,对老子博大精深思想的认知,同时也是对老子以及太清宫地位的肯定。忽必烈皇帝不只下诏在太清宫立了两块碑,还写下了《元世祖御旨老子赞》文,并命人刻碑立于太清官,可惜因年代久远,此碑已不存在。所幸《光绪鹿邑县志》上录有全文:
大哉至道,无为自然,慎始慎终,先天后人。
含光默默,永劫绵绵,东启尼父,西化金仙。
百王取则,界圣信传,众教之祖,玄之又玄。
这两道圣旨碑和忽必烈对老子的赞文为后世研究元初太清宫的历史与沿革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从而也使得这两块碑成为太清宫历史上最重要的碑刻之一。 太极殿是老子庙(太清宫)古建筑群留下的最为重要的建筑,太极殿是老子诞生之处,也是天下道教之源。司马迁的《史记》对老子的姓名字号及出生地有详细的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号曰聃,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老子出生地就在太极殿这个地方。
现存太极殿重建于民国二年。是汉、唐、宋、明、清不同时期的建筑材料构筑成的混合性建筑。它的根基最早有汉朝的,斗拱多是宋朝的,檩子是明朝的,整个太极殿可以形象地概括为汉唐础、宋拱、明檩条。一次次改朝换代的战争把辉煌盛大的太清宫彻底破坏焚毁,留下的只有那些搬不走、烧不毁的石雕磉石和豪华沉重的建筑构件,在下一个朝代进行大规模的修缮时,都会留用一两块上次修建时的建筑材料,作为前一朝代的时代精髓保留其中,成为永世不可泯灭的历史见证。




介绍涡阳老子庙和老子传说的英语作文
涡阳老子庙门票15元,庙会时25元. 民国以前,涡阳天静宫并未被称为老子庙,也没有任何史书记载证明其名称就叫老子庙,从北宋时期的《犹龙记》、《续资治通鉴长编》,到元末《亳州天静宫兴造碑》、明代《大明一统志》、明代《亳州志》,再到清《亳州志》、民国《涡阳县志》,所有史书一致记载天静宫...

老子故里详细资料大全
温庭筠《老君庙》:紫气氤氲捧半岩,莲峰仙掌共巉巉。庙前晚色连寒水,天外斜阳带远帆百二关山扶玉座。“涡水处其阳”的地理特征,正与涡阳的老子庙的地理特征相一致,建筑前面有河,也符合很风水。庙前两字也证明了一切:鹿邑把老君庙造在涡水的南岸---没有文化多可怕。杭州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老子故里究竟在哪里
5、古诗做不了假。温庭筠《老君庙》:紫气氤氲捧半岩,莲峰仙掌共巉巉。庙前晚色连寒水,天外斜阳带远帆百二关山扶玉座。“涡水处其阳”的地理特征,正与涡阳的老子庙的地理特征相一致,建筑前面有河,也符合很风水。庙前两字也证明了一切:鹿邑把老君庙造在涡水的南岸---没有文化多可怕。杭州...

想了解下老子的生平和那个时代的背景文化...
1、老子大约于公元前571年(周灵王元年,鲁襄公二年,宋平公五年)出生于楚(原为陈)国苦县。老子即李耳,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2、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郭兰芳在《论老子哲学思想》中写道:老子姓李名聃,是楚国苦县的厉乡曲仁里人,生于春秋末期,曾任周王朝的图书馆长、管图书,是孔子的前辈,...

老子其人,及其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变迁
关于老子的宇宙观,根据之前的道,“无”与“有”(万物存在即是“有”)会相互转化。因此老子认为宇宙万物来自虚无,也走向虚无。比如:人的生与死(可参见下文老子故事圣人辞世“昔日老聃之生也,由无至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归无”)。思想渊源 老子既是周的史官,因此《汉书·艺文志》说...

郯子庙景点简介
大殿中央,郯子泥像金面彩身,其背后墙顶悬挂着“其超一也”的木质横匾,捐赠者为民国四年沂防营统领张培荣。东间有孔子像,西间为老子像,东西两侧墙壁上则塑有“四贤”:颜回、曾参、子思和孟子,象征着儒家的四圣人。尽管郯子庙曾是文人墨客的朝拜之地,游客众多,留下诸多诗文,但在文革期间,...

老子是哪人
以相为名的村庄如此之多,必为相人老子的出生之地。 涡阳天静宫遗址,位于武家河(古之谷水、又称雉水)入涡处,三面临水,北有龙山,环境清幽,气象非凡。据《涡阳县志》记载:“天静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初称老子庙。建庙期间,桓帝曾两次派遣中常侍左悺、管霸来此监修,并命陈相边韶作老子铭碑。此后,...

老子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末期人,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国苦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

老子简介
也因为钟上的律文无先后之分,造成了帛书抄本“德经”在先,而其它抄本“道经”在先的差别。正因为以上的原因,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才称老子文是“老子贵虚静...今天的河南鹿邑县城内的东北角上还有一处高约13米的高台,叫“老君台”,又叫“升仙台”,台上有座老子庙。庙前埋有一根碗口粗的铁柱子,称为“赶山鞭...

郯子庙的建筑结构
郯子庙庙基占地十亩,由房舍院落和戏台两大部分组成。北为庙宇,南庙门前50米是戏台。庙宇为青砖结构,朴素无华。大殿走廊前的两根明柱上镌刻着楷书联文:“居郯子故墉纵千载犹沾帝德,近圣人倾盖虽万年如座春风。”大殿正中靠北,塑郯子泥像,金面彩身。东间北有孔子泥像,西有老子泥像。东西...

开封市13252539936: 鹿邑在哪里? -
都胜锦普: 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的老子,宋初著名学者、道家修士陈抟,均诞生在这里.老子所著《道德经》,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是除《圣经》之外发行量最大的著作.太清宫、老君台等纪念老子的文物古迹保存完好,2001年老君台、太清宫遗址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鹿邑先后承办了“老子邮票首发式”,举办了“老子学术研讨会”,组织发掘了隐山文化遗址,建成了老子纪念塔,启动了老子故里旅游开发,为鹿邑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鹿邑县境内有关老子的名胜古迹众多.太清宫是老子生地留下的最重要的纪念建筑.现存有太极殿一座,唐柏三株及历代碑刻十数通.

开封市13252539936: 山西太原有哪些名胜古迹 -
都胜锦普: 1、太原名胜,首推晋祠,汇聚三晋人文,原为晋王祠(唐叔虞祠),为纪念晋(汾)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历经修建,儒释道三类文化,厅、台、楼、阁、榭、舫、殿、堂、洞等各式建筑汇聚一起.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水之...

开封市13252539936: 太原有哪些旅游景点 -
都胜锦普:1、晋祠天龙山景区.该景区位于太原市城区西南,景区中心距市中心约25公里,最远景点约37公里.该景区包括九个景点:晋祠、天龙山、龙山、太山、蒙山、晋阳古城遗址、晋阳湖、柳子沟和悬...

开封市13252539936: 运城的名胜古迹及资料 -
都胜锦普: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春秋时为晋国,故简称晋.悠久的历史留下众多的文化遗产,加上复杂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西现存的古建筑居全国之首,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50处,省级400多处.四大...

开封市13252539936: 商丘名胜古迹具体资料 -
都胜锦普: 一、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是世界唯一八卦城、世界遗产标志,又称归德府城,即明、清时期归德府府治所在地.世界唯一八卦城——商丘古城(12张)建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

开封市13252539936: 中国首都特色介绍 -
都胜锦普: 文化艺术北京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在历史上曾为五代都城,在从金朝起的8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我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其中北京故宫又称...

开封市13252539936: 亳州什么地方好玩 -
都胜锦普: 亳州名胜景点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给亳州大地留下众多的古迹和宝贵的文化遗产.亳州现存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余处;其中省以上保护单位22家,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这些古迹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处处蕴含着丰...

开封市13252539936: 亳州什么最著名? -
都胜锦普: 花戏楼

开封市13252539936: 武汉有什么名胜古迹? -
都胜锦普: 武汉名胜古迹有黄鹤楼、归元寺、晴川阁、古琴台、古德寺等.1、黄鹤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屡毁屡建,现在的黄鹤楼于1985年建成.外形雄伟壮观、古朴典雅,是武汉市的标志建筑,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