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茶馆》和《雷雨》的戏剧价值

作者&投稿:采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戏剧的情节上雷雨和茶馆不同~

在老舍的话剧中,《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①的确如此,整部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写人物来带动情节的发展,这与中外传统的戏剧写法完全不同.每一个在茶馆中出现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共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正如作者所云:“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式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②老舍抓住这一典型环境,采用“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让各类人物先后登场,写他们的言行举止,写他们是怎样活着和怎样死去的,折射出当时社会形形色色的生活,进而表现出整个社会的动荡变迁.老舍作为一个戏剧家,他的尝试是成功的,他从容地驾驭了众多的人物,纷繁的情节,在动中取静,使得“茶馆”这个舞台有条不紊地运行.
  三幕历史剧《茶馆》就犹如三组风俗画,反映了三个时代长达50年的风云变幻,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我们如何来欣赏《茶馆》这种“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呢?在这里,笔者就把《茶馆》第二幕与《雷雨》第二幕从人物多少及关系、情节、矛盾冲突、人物性格的塑造、语段意义分析等几个方面作一个简单的比较,以便窥一斑而知全貌.
  一、人物多少及关系.一个是少,关系复杂,主次分明;一个是多,关系简单,主次不明.
  《雷雨》全剧登场人物只有十几个,而主要的是周朴园、鲁侍萍、繁漪、周萍、周冲、四凤、鲁大海、鲁贵等八人.在第二幕里,主要有四个人物: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和周萍;并且,这四个人物的台词相对集中,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前半幕是周朴园和鲁侍萍两人的戏,后半幕主要是周朴园与鲁大海两人的戏.出场人物虽少,但关系复杂.《茶馆》仅第二幕出场的人物就有三十多个,有台词的近二十个.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每一个人的台词也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口中说着他们自己的事情.比如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与王利发的对话,只表现了崔久峰理想破灭后的沮丧和失望;松二爷的出场也只表现了封建遗老的没落.出场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
  二、情节.一个是“一线串珠式”;一个是“环环相扣式”.
  《雷雨》第二幕有统一的剧情,有完整的情节线索.戏剧家曹禺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使故事复杂化.剧情发展亦变的紧张激烈,跌宕起伏.我把《雷雨》的这种剧情发展称之为“一线串珠式”.《茶馆》就没有统一的剧情,没有完整的情节线索.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整个一幕剧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的,是平面展开的.为了把分散的人物、分散的情节安排在一起,作者运用了巧妙的衔接与穿插,使每一个情节的发展既是单一的,又与下一个情节相衔接.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这种巧妙的衔接与穿插与《雷雨》不同,它只是把分散的情节安排在一起,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个横断面,使之平行发展.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我把《茶馆》的这种剧情发展称之为“环环相扣式”.
  三、矛盾冲突.一个是“迸进爆发式”;一个是“平缓展露式”.
  在《雷雨》中,由多重矛盾构成尖锐集中的矛盾冲突.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有矛盾冲突的阶段性,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在第二幕里,周朴园在家策划破坏罢工;鲁侍萍前来寻找在周家做使女的四凤;鲁大海代表工人来找周朴园谈判;周萍来到客厅;四个人各依自己的性格行动,构成紧凑的戏剧冲突.他们之间有着多重冲突,这些矛盾又可分为两大类——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从整个剧本看,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这些矛盾的存在、发展,决定了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所有这些矛盾的共同作用下,戏剧冲突曲折发展,异常激烈,逐步上升到高潮.我把《雷雨》的这种矛盾冲突称之为“迸进爆发式”.这种凝聚纽结着的“迸进爆发式”的矛盾冲突带有“浓黑的悲凉”.③
  在《茶馆》中,就没有矛盾冲突的阶段性,也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剧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老舍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如李三的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央求、逃兵的蛮横等共同构成了《茶馆》特殊的戏剧冲突——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正如老舍所说“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人物虽各说各的,可是都能帮助反映时代,就使观众既看见了各色的人,也顺带看见了一点儿时代的面貌”.④我把《茶馆》的这种矛盾冲突称之为“平缓展露式”.这种分散游离着的“平缓展露式”的矛盾冲突近乎“无事的悲剧”.⑤
  四、人物性格的塑造.一个是“多重聚焦式”,工笔细描;一个是“散点透视式”,白描勾勒.
  《雷雨》人物性格的塑造,是多角度、多层面全面展示的;并且人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映衬.《雷雨》中的周朴园有与鲁大海之间的阶级矛盾,又有与繁漪、周萍、周冲等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还有在对待鲁侍萍问题上的内心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共同作用,使他与周围的人物发生了激烈的戏剧冲突.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基本上就是由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这两大矛盾共同作用下完成的.第二幕中周萍出场,他站在父亲的立场上斥骂甚至动手打鲁大海,像他父亲一样蛮横无情.这不仅映衬出周萍和鲁大海同父同母的亲兄弟,由于社会、阶级地位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两条路,而且从另一个侧面又可看出曾标榜周萍为“孝子”的周朴园的真面目.鲁侍萍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那几句欲言又止,随口又改的话,不仅把她当时的痛苦、愤恨、失望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鲁侍萍始终是站在鲁大海这一边的.对鲁侍萍来说,良知和正义战胜了骨肉亲情,使其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我称《雷雨》的这种多角度、多层面全面展示人物性格的塑造方式为“多重聚焦式”,它凸现了人物的灵魂.
  《茶馆》的人物性格的塑造则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横断切察.老舍力求“三笔两笔画出个人来.”⑥人物之间相互干扰不大,随着故事情节的平行发展自然来去.老舍把一些“苦涩的碎片”——李三的困苦、松二爷的今昔对比、常四爷的愤世嫉俗、崔久峰的绝望等,拣拾起来自然剪贴,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现出“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我称《茶馆》这种自然来去的人物性格的塑造方式为“散点透视式”.这些“散点”集合在一起,从侧面就折射出政局的变动及其影响,进而“透视”出整个社会的病态.
  五、语段意义分析.一个是层次分明,相对集中;一个是层次不明,相对分散.
  《雷雨》第二幕,剧中层次分明,完全可以划分层次段落,概括段意.这一幕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第二部分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鲁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第一部分又以鲁侍萍说明自己的身分为界,分为两层.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雷雨》的语段意义就显得相对集中.
  对于《茶馆》(第二幕),我们分析剧作时,就不能像分析其他剧作一样,来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因为剧中没有明显的层次,没有矛盾冲突的阶段性,不能硬性划分.《茶馆》这种语段意义分析所呈现的“分散”状态,很好的体现了《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总之,对《雷雨》和《茶馆》从人物多少及关系、情节、矛盾冲突、人物性格的塑造、语段意义分析等诸方面所作的比较探究,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集中显精神,分散亦风流,从而使我们更好地欣赏话剧《茶馆》这种“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不管做甚事,皆有两种结局——成功与失败,失败固然可怕,因为它会导致悲剧发生,其实悲剧并不一定可悲。
  己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有多少悲剧发生。如若没有悲剧的发生,也就没有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和的情景,那么我们生存的空间会有多么平淡儿枯燥乏味。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没有悲剧又何谈幸福与快乐。正是有了这种相对性,世界才因为它而变得绚丽多彩,充满酸甜苦辣的味道,才有了坎坷与平坦,悲与欢的生活阅历。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悲剧是在所难免的,只有正确去面对,懂得欣赏,悲剧或许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举世无双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耸立在中华大地上的万里长城,是由千千万万堆白骨筑积而成,为了它,有多少人妻离子散,惨死与长城脚下。有了它,凶奴才被拒之长城以北;有了它,才有了梦姜女哭长城的佳话;有了它,才有至今仍令人流连忘返的绝佳美景;有了它,才使中国腾飞的经济有了一大支柱。建长城的历史背景是凄惨的,但是如今确成了风水宝地。秦还建过阿房宫,耗资巨大,鱼肉百姓,可怜楚人一炬,成为焦土,失去了古代另一奇观。
  莎士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还有化蝶双飞的梁祝,成为鸳鸯的仲卿、兰芝,双双徇情,以死来捍卫纯真的爱情。这些都揭示了封建社会腐朽的制度,把一对对恋人摧残,这与现实生活中的自由恋爱形成鲜明对比。他们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去追求幸福、自由,珍惜这美好生活,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清末,八国联军洗劫了皇家园林——圆明园,是我国瑰宝流失异国他乡,这是悲剧。但他向各国展示了我国古代辉煌的成就,是各国所不能相媲美的。清朝后期,蛮夷入侵,一系列的条约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这也是悲剧,不过,为此一个新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人民当家作主,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为何不因悲儿乐乎!
  悲剧固然可悲,但悲剧的结果并不一定可悲,有时,它能够是人们觉悟;有时,它能鼓舞人的勇气。
  鲁讯曾经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起来”。悲剧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化悲痛为力量,重新努力,重新拼搏,成功之门会向渴望而需要它的人打开。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1. 《茶馆》的艺术价值 
      1.1 用人物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在《茶馆》中,老舍用“人像展览法”把三个时代的各种人物都搬上舞台,把各种丑恶现象都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而在各个人物身上发生的不同事件之间却没有必要的联系,几乎是平行发展的,此起彼伏,此隐彼显。全剧中所描写的人物多达70多个,事件至少有20多件,根本无法说出哪一个是主人公,哪一件事是主要事件。即使是在三幕中均出现过的人物-“裕泰”茶馆老板王利发,也只是串联人物而非主要人物老舍的手法也是独一无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干警、简洁,也十分容易表现剧情,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与其说是时间变迁不如说是历史变迁。人物表现年代,而年代又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相辅相成,使小小一茶馆提升到不得不让人用看“历史剧”的眼光评审这部巨作。其二,尽管茶馆人呆,三教九流植被也不少。但是几位人物始终贯穿全剧,起着核心作用。王利发(茶馆掌柜)、松二爷(胆儿小,人却不怀)、常四爷(正义之士、十分爱国、体格健康)松二爷、常四爷两位茶客与王掌柜交情还不错而在这所谓“热闹”的茶观众,要找出几个掏心掏肺的人还真不容易。其三,子承父业。这是几句疮痍有待讽刺意味的安排。剧中一幕幕地时代向前走,一步步的反映社会的变迁。 
      1.2 小茶馆影射大社会。 
      并非以一个人为中心,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没有直接关系,但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时代的冲突。道是“莫谈国事”,却没有一个画面不和国事联系。 
      除了人物,这一幕也没有统一的情节。人物虽多,但人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单线的、小范围的,每个人的故事都很单一。即便是王利发的戏,很大一部分也是用来应付生意的,并不是他本人的戏。这样,一个一个小情节,一个一个小故事,像画面一样,汇集起来,便构成了《茶馆》这幅长长的画卷: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情节的发展既是单一独立的,又与下一个情节相衔接: 
      (1)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 
      这样,故事虽然松散,而中心人物有些着落,就不至于说来说去,离题太远,不知所云了。此剧的写法是以人物带动故事,以人为主。 
      次要的人物父子相承,父子都由同一演员扮演。 
      这样也会帮助故事的联续。这是一种手法,不是在理论上有何根据。在生活中,儿子不必继承父业;可是在舞台上,父子由同一演员扮演,就容易使观众看出故事是联贯下来的,虽然一幕与一幕之间相隔许多年。 
      这么一来,厨子就像厨子,说书的就像说书的了,因为他们说的是自己的事。同时,把他们自己的事又和时代结合起来,像名厨而落得去包办监狱的伙食,顺口说出这年月就是监狱里人多;说书的先生抱怨生意不好,也顺口说出这年头就是邪年头,真玩艺儿要失传……因此,人物虽各说各的,可是又都能帮助反映时代,就使观众既看见了各色的人,也顺带着看见了一点儿那个时代的面貌。这样的人物虽然也许只说了三五句话,可是的确交代了他们的命运。 
      (2)人物的语言又反映了时代特征。 
      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满清覆灭。 
      “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政局动荡。 
      大兵:“屌!谁要钞票?要现大洋!” 
      ——通货膨胀。 
      “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 
      ——半殖民地时代。 
      “现在,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现大洋!” 
      ——官僚生活腐化堕落。 
      总之,茶馆是旧社会的缩影,借茶馆的变化兴衰来反映社会和时代的动乱变迁。在创作中,老舍自己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对传统戏剧“三一律”的突破。无统一的情节,无尖锐的冲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使这部剧作成为精品。 
      2.《茶馆》的社会意义 
      2.1 《茶馆》的结构形式所蕴含的社会价值。 
      我们看到在《茶馆》问世以前,我国话剧就总体而言,在结构形式上是一个与当代生活的发展潮流绝缘的凝固不动、自成一体的封闭系统;而《茶馆》结构的史诗规模从纵横两个方面拓展了话剧再现生活的可能性,使话剧能容纳多元的活生生的当代生活内容,舞台与生活的界限趋向模糊,从而使话剧结构从封闭系统变为开放系统。 
      《茶馆》的结构是散文化的,没有人为安排的斧凿痕迹,全剧用平行的情节和恰到好处的细节穿插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个光鲜的戏剧场面——茶客们象平常一样整日闲聊,不相识的人来来往往,相识的老朋友见了面互相寒暄,一切都习以为常,哪怕是在日后看来让人触目惊心的事,如太监娶老婆,一句话没注意就身陷囹圄,但在当时实际上也是经常发生的。所以,这些场面与其说是戏剧场面,还不如说它们更像是真实的生活场景,是逼真地描写当时特有的环境与人物的散文特写。这种由散文化的情节与细节所构成的场面更接近生活的自然状态,加强了戏的说服力与厚度,使人在日常、琐碎的生活形态中体会到时代与人生的普遍意蕴,也使人在市民社会的世俗散文中领略到艺术创造的韵味。   2.2 老舍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他的创作意图、创作态度密切联系。 
      老舍曾说:“我以为通俗化的问题,主要的是作者的态度问题。假若他了解了文艺须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他就会放弃了旧风格,旧修词,及欧化句法等等,而去向群众学习生活与语言,给人民写作。反之,他若不了解为人民服务的大道理,他就从心里不愿意放弃他原有的那一套,也就难怪他写不出通俗的东西来了。”正是凭借着一颗“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大众化的良心,老舍始终不渝地在文艺大众化的道路上探索。他意识到文艺的通俗化不是一味地追求低俗、而是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深刻的内涵和思想一点点地渗透进去,去感动人、震撼人。在创作实践中,他努力把大众化的情感方式与新文学的人道主义和国民性批判等主题进行了巧妙的拼接,真正做到了“雅俗互动”、“普及与提高的结合”。既为新文学灌注了强大而新鲜的生命力,也切实提高了大众文学的境界和层次。可以说,老舍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创造了一种生活戏剧、风俗戏剧、世态戏剧,以小见大,客观地再现了中国由封建王朝末期经过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转为新社会的整个演变过程,使艺术形象达到历史观点的高度。西方评论家是这样评价《茶馆》的,“摆在我们面前的诚然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它更是一部社会学的文献。” 

  2. 剧本
    完全符合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中的三一律
    剧情发生在同一天,同一地点,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雷雨》主要剧情(三幕)发生在周家一个客厅中,还有一幕是在四凤家中。从上午演到当天深夜两三点。

    在传统中国的戏曲里,是没有真正的悲剧的。不知道题主有没有看过,即使是类似梁祝,窦娥冤,长生殿这样过程很揪心的悲剧,但仍然不算悲得很彻底。而且基本是人与人的冲突,而极少有命运和人的冲突。《雷雨》里面上一辈做的孽明明已无瓜葛,偏偏侍萍又嫁了周家下人,自己女儿送回了周家继续伺候周家少爷。导致了无法挽回的后果。在中国传统中,这样的剧本是不能讨好观众的。所以《雷雨》可以说是牛逼哄哄的划时代的作品(这还只是曹禺的处女作……)




谈谈《雷雨》《茶馆》中来谈谈对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的理解...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其中《雷雨》中的繁漪就是著名作家曾禺笔下最复杂,最精彩的悲剧性人物之一。在《雷雨》中繁漪受周朴园的欺骗,走向了婚姻的坟墓。在两人之间缺少情感交流的婚姻牢笼中,繁漪逐渐丧失了作为一个女人该有的人格尊严和人生价值,虽然她曾经那么努力...

雷雨和茶馆哪个更牛一些?两者必选一
把在那时代的各个阶层的中国人民的生存以及命运去向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给后世留下了关于那时代更多更多的思考资料,也算是给那代人的一种生存状况的血的总结。《雷雨》当然也是上乘之作,但是其情节有点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化

拜托请给一些老舍《茶馆》的考点 今年把《雷雨》换成《茶馆》鸟 本来我...
《茶馆》赏析 一、老舍先生曾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老舍先生的剧本写法新尝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与曹禺的《雷雨》作比较加以分析) 老舍先生相对于传统戏剧写法不同的新尝试在《茶馆》的第二幕中主要表现在结构、情节与戏剧冲突的设计上。 1、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也叫人像展...

中国现代话剧有哪些
中国现代话剧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经典作品:一、《茶馆》《茶馆》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由著名剧作家老舍创作。该剧通过描绘一个茶馆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展现了旧社会的时代变迁和人世间的百态。《茶馆》以其独特的戏剧结构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二、《雷雨》《雷雨》是曹禺创作的一...

为什么《雷雨》有若干个成功的版本而《茶馆》只有一个
雷雨从上世纪30年代就在不断地被各地剧院上演,固然有好版本。而《茶馆》就像是老舍先生专门为北京人艺打造的一样,除了北京人艺还没有其他的剧院敢成功上演,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京味儿戏,所以要想超越难度也非常大。

、《茶馆》、《家春秋》、《雷雨》、《内蒙风光》、《骆驼祥子》哪西...
《家春秋》是巴金写的,《雷雨》是曹禺写的,《内蒙风光》,《茶馆》,《骆驼祥子》是老舍写的 听我的,没错的!!!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著名戏剧家曹禺的作品的是()。
【答案】:D 曹禺的作品有《原野》《雷雨》《北京人》《日出》《蜕变》等。《茶馆》是老舍的代表作。故本题答案选D。

适合学生表演的经典话剧有哪些经典话剧介绍
1、适合学生表演的经典话剧有:《茶馆》,《雷雨》,《龙须沟》,《活着》,《青春禁忌游戏》。2、经典话剧介绍 (1)《茶馆》1956年,老舍先生创作了剧本《秦氏三兄弟》,这部以小人物为主角、反映人们在革命道路上产生的思想转变的剧本可以看作是被废弃的《茶馆》“前本”。(2)《龙须沟》话剧《...

戏剧自选题第一幕哪个人物角色台词最少
台词最少的是马五爷,戏剧人物动作也是其性格的反映。如《雷雨》中,蘩漪被逼喝药时的抗拒行为,表现出蘩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和对生活的绝望。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便可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老舍《茶馆》结构特点
《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曹禹的《雷雨》与老舍的《茶馆》反映的社会时代接近,都是话剧形式,但结构特点却截然不同。《雷雨》采用的是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作者巧妙运用了"回顾"和"穿插"...

北安市15878836946: 《雷雨》与《茶馆》结构有什么不同? -
帅到润洁: 《茶馆》的喜剧结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人物虽多,但并不复杂. 《雷雨》人物不多,却关系复杂,有主有次,人物的语言动作都围绕着同一个矛盾展开.三十多年周鲁两家的矛盾贯穿始终.

北安市15878836946: 《茶馆》为何是旧时代的葬歌与挽歌 -
帅到润洁: 《茶馆》有着奇特的结构.它从一个小小茶馆的角度来看社会,把50年的中国史横向切出三块薄片,放在舞台的凸境下透视.登台的三代、70多个人物,构成世态风俗图卷,整体大跨度地辐射出时代变迁的轮廓.剧作以茶馆主人王利...

北安市15878836946: 老舍的《茶馆》结局是怎样的? -
帅到润洁: 老舍的《茶馆》结局是: 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 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

北安市15878836946: 话剧茶馆评论 -
帅到润洁: 《茶馆》评论《茶馆》是老舍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戏剧创作的精品,今有幸观看了此话剧,不能说一点收获也没有.《茶馆》三幕分别选取“戊戌变法”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代的三个社会生...

北安市15878836946: 老舍的茶馆揭露了什么 -
帅到润洁: 1.茶馆,彼此唠家常,谈山海经的地方.谁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除非友一位具有独特视角的大师使它“活”起来,否则茶馆平庸无奇,永远不会有更深的意义.而那个人便是老舍——一位语...

北安市15878836946: 《茶馆》的时代特征 -
帅到润洁:[答案] 《茶馆》是中国当代话剧艺术的经典之作.戏剧运用侧面透露的表现方法,以北京裕泰茶馆为典型环境,以茶馆的变迁和一些小人物悲剧命运来表现时代的主题.戏剧采用了人物展览式的结构,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群像,反映了清朝末年至国民...

北安市15878836946: 茶馆反映什么思想 -
帅到润洁:讲述了茶馆的衰败(由以前的藤椅变成了现在小木板凳和长条凳,说明了茶馆已维持不了王利发他们一家的生活)、王利发儿子、媳妇和孙女等人也要逃走,沈处长要把茶馆改造成咖啡厅和舞厅.王利发最...

北安市15878836946: 结合老舍的<茶馆>,谈谈话剧的特点 -
帅到润洁: 呵呵,简单说说.老舍先生的著名作品《茶馆》是一个标准的人像展览式的剧本.前后出场人物多达数十人,而且每人都有其特点,无论语言还是行动均是如此.人像展览式的剧本最大的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