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角度约翰克里斯多夫

作者&投稿:柳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 《约翰克利斯朵夫》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个小城市的穷音乐师家庭里。其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公爵的乐师,但此时家庭已经败落。老祖父很喜欢小克利斯朵夫,向他灌输了不少英雄创造世界的观念,这使他从小就产生了要当大人物的想法。
他早年生活在德国,童年和少年时代就表现出出众的音乐天赋,但卑微的出身使他从小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平,开始形成反抗意识。
此后,克利斯朵夫经历了两次失败的爱情,他的心绪烦乱,意志更见消沉,整天和一帮不三不四的人在酒馆里泡。后又因仗义救人,造成命案,不得不流亡法国。到了巴黎以后,他目睹巴黎文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堕落,十分失望。
在巴黎,克利斯朵夫陷入了生活的困境之中。最后,他终于在一个汽车制造商家里找到了一个教钢琴的工作。制造商善良的外甥女葛拉齐亚对他的命运充满了同情。克利斯朵夫继续着他的音乐创作,他用交响诗的形式写成了一幕音乐剧。
好友奥里维在“五一”示威斗争中受伤死去,对克利斯朵夫是沉重打击,从此他逃避斗争。晚年的克利斯朵夫反省自己的一生,不再过问世事。他陶醉在爱情之中,向现实妥协,与过去的敌人讲和,同时致力于宗教音乐创作,在追求内心和谐中死去。

扩展资料《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多主题小说。在小说的扉页上,罗兰将小说题献给“各国的受苦、奋斗、而必战胜的自由灵魂。”
可见,对“生命力”的歌颂是作品的核心和灵魂,作者将贝多芬的音乐精神和“力”的特质融于克利斯朵夫的性格之中,借用了一个音乐家的奋斗经历来倡导其英雄主义、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表现了作者“和谐”、“统一”的艺术思想和美学理念。
对生命力的歌颂是通过克利斯朵夫反抗命运和战胜内心,通过音乐对比冲突来体现的。比如通过对克利斯朵夫爱的力量和恨的力量的对比,通过克利斯朵夫与自身内心软弱斗争的对比等,而达到生命的澄明之境——和谐。
罗兰让克利斯朵夫成为了人类和谐精神的本体象征,在对立矛盾中达到神圣的“统一”。不仅人物个性、人物配置上体现复调的对比和统一,而且从各个侧面丰富克利斯朵夫性格的发展,反映了作者对人类精神完善发展的美好愿望。
对自然音响的细腻描述是《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作品最具艺术特色的地方,文学史上可能还没有多少作家像罗兰一样把自然当成人类的一部分而如此动情的泼墨。小说中莱茵河、圣马丁教堂的钟声的多次出现就如音乐中的主导音响一般,成为贯穿作品,照应首尾的纽带和桥梁。
将自然音响与乐声、人声相比拟,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而且为作品创造了诗一般的意境。作品中的艺术音响可分为音乐场景和音乐性场景。有音乐出现的音乐场景体现了风俗民情和历史背景。
为人物活动创造一个适合的场所,而没有音乐出现,但本身却如同音乐一般的音乐性场景,如《节场》一卷的描写可以深化主题思想,加强批判力度。用音乐环境营造背景和氛围,是作品独具魅力之处,不仅展现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场面,又细微地刻画了人类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罗曼·罗兰,法国作家,1866年1月29日出生于法国勃艮第地区的克拉姆西镇。他的父母亲都是公证人的后裔。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尼韦内这块土地上,因此,罗兰一生中常常自豪地称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高卢人”。
罗曼·罗兰从小体弱多病,终日关在深院高墙之内,小他两岁的妹妹在他五岁时就夭折了,这给母亲精神上的打击很大,也让罗兰的童年生活始终笼罩着一层阴影。最终他凭借《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20世纪现实主义

《约翰·克利斯朵夫》——在本世纪初向欧洲的知识分子们发出的热烈呼吁——无疑的是那个时代中最光辉的历史性文献之一。它笼罩着艺术性形象,并且用精炼的技巧写成,同时是从一个仁爱而敏感的性灵深处进发出来的呐喊,这个性灵敏锐地感到了资产阶级文化的衰落和一个腐败社会的精神崩溃。那一系列《名人传》,尤其是其中的《贝多芬传》,不过是一些先声,导引着这部雄伟的、充满了大气磅礴的思想与形象的艺术创作。
  罗曼·罗兰在写这部小说以前曾经屡次宣称:世界要窒息了,必须打开窗子,让新鲜空气吹进来。这个观念在这部具有史诗规模的小说中表达出来,书中的情节在欧洲两个主要的国家——德国和法国展开着。作者描绘他的主人公时以当时汹涌澎湃的各种事件作为背景,同时述及20世纪初叶欧洲生活中极其纷繁的各方面,从文化艺术以至政治动态。
  这里所说的一代无疑的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和罗兰自己的一代。克利斯朵夫在精神上感到骚乱,他深深地厌恶一切非人性的、矫饰和伪善的、使人的天性变成拘谨和畸形的东西,所有这一切都是罗兰本人的特性。这就是我们从他的作品中,首先是从他早年的日记中所认识的罗兰,那个高尚而不安定的、诚实与真挚的性格。
  罗兰所刻划的世界“必须改造”。他所描述的一代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事实上,他描绘的并不是那一代的生活,而是它的悲剧,就如他自己所说的。我们可以把这部作品称为乐观性的悲剧吗?我想是可以的,尽管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和不再年轻的作者都受到了如许命运的打击和沉痛的幻灭。即使约翰·克利斯朵夫拒绝了改造旧世界的最有力的工具,工人阶级的运动,以为里面只是些自私的工人领袖在卑琐地争权夺利,我们还是可以这样说。即使约翰·克利斯朵夫不能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和强大的创造力,即使他看不清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袖,只有跟工人阶级联合起来知识分子才能有救并摆脱罗兰这一代的绝境,我们还是可以这样说。
  事实上,罗兰在经过10年的劳动而完成这部史诗体小说时,还是和他在开始创作这部作品时同样地跟马克思主义疏远,这就决定了他对那一代人和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抱着“悲观”的看法,并在结束最后一卷的序言时说:“克利斯朵夫,我们必须灭亡,为了得到新生。”
  真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只能灭亡,因为他已经耗尽了自己的力量,走到了人生旅程的尽头;如果再要前进,他就必须克服使他停顿的障碍物,就像许多别的诚恳的资产阶级民主人士一样,他们知道旧世界已经在崩溃了,但是他们不懂得只有社会主义革命的生气蓬勃的暴风雨才能扫除垂死的社会,使人类恢复自由,尽情地享受纯朴和欢乐的生活。
  约翰·克利斯朵夫必须灭亡,为了在安纳特·李维埃尔的形象中得到新生。她是他的精神继承者,序言结束时的话无疑的是针对她所说的:“现在要轮到你们了,当代的人们,青年们!前进,把我们的身体当作阶梯,向前挺进吧。比我们更伟大、更幸福吧。”
  安纳特·李维埃尔确实比她的先驱者们更幸福、更伟大。俄国革命以及千百万普通人用手和脑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使罗兰得到了如此深刻的印象,给他指出了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下一代应该走怎样的新道路。


6�1篮球部落24集中克里斯多夫·里夫的名言是什么 [篮球]
作者:檀夭 2008-11-16 01:39 回复此发言 2自己当年手抄的《约翰克里斯托夫》书摘(许渊冲译版) P550:老人的记忆是一个深水池,天降的甘霖都储存在水池里。 P567:他的全部智慧,恰恰就是不求智慧,从来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外部世界,而是一切顺其自然,接受自然,喜爱自然。 P571:让我们睁大眼睛,张开所有的气孔...

潢川县18079989241: 《约翰克里斯多夫》蕴含什么寓意? -
闭松香连: 蕴含的寓意:《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

潢川县18079989241: 罗曼罗兰通过《约翰·克里斯朵夫》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
闭松香连: 罗曼罗兰是了解到贝多芬充满坎坷的一生而受到灵感启发,从而创作了与贝多芬相似的人物 约翰克里斯多夫,应该也可以说是以贝多芬为原型. “以《贝多芬传》为蓝本所发表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更是世界文学经典中的经典,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而书中运用的最多的象征是“河流”,如果作者是因日出而受到启发,就会在书中大量出现日出,而非河流.

潢川县18079989241: 《约翰 克利斯朵夫》 -
闭松香连: 《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说,---应当说: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

潢川县18079989241: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是以什么为原型创作的小说
闭松香连: 主人公约翰克里斯多夫的原型是著名音乐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这一点从作品的各方面都有体现.比如他出生于德国的一个小镇,父亲是宫廷乐手,母亲出身低微.他的许多人生经历都和贝多芬相似,但是克里斯多夫的人格却更加完善.虽然他有许多像贝多芬一样甚至更加躁动不安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但是他以自身生命的力量,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坚强的意志终于使自己得到了心灵的安定.

潢川县18079989241: 分析 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艺术形象, -
闭松香连: 《约翰 -克利斯朵夫》以克利斯朵夫一生 的的战斗为经,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二三十年 间的欧洲生活为纬 ,表现出作家反对封建等级 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立场和坚持人类进 步文化的艺术观点.日趋破产的小资产阶级的 社会经济地位,使...

潢川县18079989241: 《约翰克里斯多夫》读后感 300字左右 -
闭松香连: 摘自网络 《约翰克里斯多夫》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跑完了一场马拉松.因为了它实在太长了.但读完后,我感触良多,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事.克里斯多夫,他坚强,他不屈,他孤独,但他孤独的灵魂里,却有着英雄的血液,...

潢川县18079989241: 大家有谁看过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这本书? -
闭松香连: 《约翰克利斯多夫》反映了作者前半生所面对的时代气氛和社会现实,叙述了一个天才 的作曲家奋斗成名的一生;从人道主义出发,对社会各界庸俗、腐化与颓废的现实进行了辛 辣的批判.作品中所表达的疾恶如仇的正义感,以及向往光明、正义的理想主义的激情和斗 争精神,早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就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感动和鼓舞了无数要求进步 的青年. 这句话好像是刻在教堂的门口克里斯多夫像的铭文....我觉得..这句话..就是呼应了..小说的主题"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所以本来写"死于恶死之日"就可以了...但是因为光明的黑暗是不会遮掩真正的光明的,死并不等于就终结了光明..所以又是"死而不死....

潢川县18079989241: 约翰克里斯多夫主人公原形是什么? -
闭松香连: 是以贝多芬为原形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分十卷,充满了对19世纪末停滞颓废的资产阶级文化的强烈批判,是20世纪屈指可数的优秀作品之一.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莱茵河畔一个有亲王驻节的小城市里.祖父和父亲向他灌输英雄主义的思想,而舅父却教给他安贫乐道和真诚谦虚.这两种对立的思想,纠缠着影响到克利斯朵夫日后的生活.讴歌了人们之间的爱与理解,排斥狭隘的民族主义,倡导和衷共济.

潢川县18079989241: 《约翰·克里斯多夫》的读后感,急啊!600字左右,见解和体会要多
闭松香连: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一些帮助,呵呵^_^读后感(一)——童年与世界 前天读完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觉得是一次灵魂的交流,突然多个世界向我展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