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龙的有关记载

作者&投稿:比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问,中国最早关于龙的记载是在哪里~!?~

龙最早出现在5000年前的一座原始社会的墓葬中,现在陈列于河南省濮阳市博物馆里,这是一条用贝壳砌成的龙,它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没有艳丽的颜色,考古学家称它为“中华第一龙”。

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打了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龙渐渐成了:骆头,蛇脖,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兽,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特别注意,龙只有五根手指,有四根手指的就不是龙,而是蜥蜴鳄鱼之类的动物。

龙作为华夏先民的图腾,起初不过是刚刚采自荒山的一块毛石,粗矿而简陋。在历史老人的手中,它被不断裁切、琢磨。商周予它威武,汉唐给它大度;龙在魏晋如竹林七贤,仙风道骨;在辽金则如草原野马,恣肆奔腾,帝王贵胄使它至贵至尊,民间百姓让它入乡随俗。

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螭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考古专家认为,早期的龙就是一种头上带角的蛇,是一种纯粹的爬行动物;而有些人则认为,龙最初形成地,龙头很像猪,龙身则与蛇身相同;还有人指出,龙是由鳄鱼蜕变而成的。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离今天的时间不会少于八千年。这个时期,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的赏赐了,他们把猎获的野马野牛野猪等等畜养起来;也不单单吃那些是采拾得来的野果了,而是有选择地种植谷物以求收获。他们能够熟练地取火用火,学会了用木头搭简单的房子,开始磨制石器、骨器,手工制作陶器,逐渐定居下来,从事生产活动了。生产活动使人们同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宽泛,自然界作为人之外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撞击也越来越大。

为什么鱼类穿游不居,湾鳄声形俱厉,蛇类阴森恐怖,蜥蜴形色怪异?为什么云团滚滚,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为什么海浪翻卷,虹贯长空,泥石流咆哮而下,吞吃人畜,所向披靡?……这些动物的行为和变化不已的自然天象对古人来说,是无法科学解释的。

他们模糊地猜测到,应当有那么一个力大无穷的,与“水”相关的“神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着、管理着这些动物和天象,像一个氏族必有一个头领那样;或者说,这些动物和自然天象是这个“神物”的品性体现,像人要说话,要呼叫,要吃喝拉撒睡,要嘻笑怒骂一样。

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为我们的“时间定位”提供着证据。查海遗址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龙形堆塑”位于这个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龙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扬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这条石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有文章称,山西省吉县柿子滩石崖上有一幅距今达一万年的鱼尾鹿龙岩画,当是龙的最早的雏形。这幅岩画未见发表,其面目如何,还不得而知。)接下来还有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出土的距今达七八千年的陶器龙纹,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距今达七千年的彩陶细颈瓶龙纹,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龙纹等。

  龙的模糊集合过程的起点在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长足发展,到秦汉时便基本成形了。这个“基本”有两个意思,一是说构成龙的框架、要素、样式,秦汉时都基本具备了;二是说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纳新的系统,它并不满足秦汉时的基本成形,之后的历朝历代,直到今天,还都在不断地加减、变衍和发展。

龙的雏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萌芽,是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古人对它有种种解释。有说[tng]蛇没有脚而能飞(见《荀子�6�1劝学》);有鳞的叫蛟龙,有角的叫虬[qi囚]龙,无角的叫螭[chī吃]龙。(均见《离骚》洪补引《广雅》)有翅膀的叫应龙(《天问》王注)。有说龙像狗像牛,《论衡》则说:“龙之像,马首蛇尾。”还有的说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shè甚]的腹,鱼的鳞,鹿的脚掌,鹰的爪子。这显然是晚期发展了龙的形象,比最初的龙越来越复杂,被综合进去的图腾也越来越多,说明它在不断丰富发展。对于龙的主体原形的探讨,学者们作过许多有益的研究。有鳄鱼说、晰蜴说、马说等等。但普遍认同龙的基调是蛇。最初系统提出这一见解的是闻一多的名篇《伏羲考》。龙即大蛇,蛇即小龙。闻一多认为,蛇氏族兼并别的氏族以后,“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氏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liè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而成为后来的龙。后人在闻一多研究的基础上,作了许多丰富与补充。

考察龙,首先要弄明白,究竟什么是其基调、主干或主体原形。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从龙一出现的初期,一直延续下去,恒定不变,而且是构成龙的主体部分,缺了它,龙就不成其为龙,这才是龙的基调、主干或主体原形。在龙的身上,倘若抽去了蛇的躯体,那龙便不再存在了。龙变来变去,头有时像鳄鱼,有时又像马;它的脚有时像蜥蜴足,有时又像狗爪;唯有蛇的修长的身子从未变过。远古,崇拜蛇的氏族部落很普遍。蛇有很强的生命力,正符合原始先民的愿望。蛇对人又有很大的威胁,尤其是毒蛇,能致人于死命,使人畏惧。《山海经》中各式各样的神,有不少便是蛇身或龙身。蛇本身便具有多民族性,用现代话语,便是那时的蛇崇拜,很有群众基础,以它作为龙的主体,这种民族大融合的标志,即使被兼并者也愿意接受。中国龙的正式形成,大概开始于夏禹时期,禹巩固了在中原的地位以后,以蛇结合其他部族图腾而创造龙的社会条件已成熟。龙是适应国家的出现而被造就的。因为蛇崇拜的覆盖面大,以蛇作龙的主体,能得到炎黄后裔南北各民族的认同。龙是多元文化的结晶,一旦形成,便牢固树立了它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权威地位。

龙是伟大的,因为它得到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尊敬;龙又是虚无的,因为它只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物质。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有人认为这是古代炎黄统一中原各部落后,揉合各氏族的图腾形成的形象。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龙”,中国人经常自称“龙的传人”。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

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所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平添了几分自豪感。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成为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

龙作为华夏先民的图腾,起初不过是刚刚采自荒山的一块毛石,粗矿而简陋。在历史老人的手中,它被不断裁切、琢磨。商周予它威武,汉唐给它大度;龙在魏晋如竹林七贤,仙风道骨;在辽金则如草原野马,恣肆奔腾,帝王贵胄使它至贵至尊,民间百姓让它入乡随俗……毛石逐渐规整、光洁、方正如待命的兵阵。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就奠基于这一方方基石。龙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是自强不息、生生不已的炎黄子孙。如今,中国这条古老的东方巨龙,含历史之英,咀时代之华,愈奋愈勇。在它的前方,新世纪的曙光已经初露,新世纪的祥云正在升腾。

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已扎根和深藏于我们每人人的潜意识里头,不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几乎都有打上龙文化的烙印,而且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渗透入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作为龙的传人,不能对中国的龙文化一无所知。这里,我们将追寻龙的踪迹,进入远古的历史和龙的世界,去了解、探索龙的奥秘……

“中华第一龙”:奔腾大势,惊涛拍岸般的神异!

这是“中华第一龙”,距今已有6400多年。它呈蚌壳龙形图案,形象逼真,呈卷曲奔腾之势,是我国历史上发现最早的龙的形象,对中国“龙文化”这一特定的文化理念产生了惊涛拍岸的效应。
龙为什么象征中国?因为它有特定的文化涵义:

龙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一个图章,一个徽记。

中国龙是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雾、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龙的模糊集合过程,起自原始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时期,即采拾经济过渡到生产经济、神物崇拜普遍产生的新石器时代前期,至今约有八千年的历史。

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是正义,公正,威严,吉祥和勇敢的代表,在古代龙可以说是几乎大多数人的心灵寄托,它是一种信仰,一种文化,到现在我们还延用着这种文化。我们始终都有人相信龙一直在守护着我们,这是一种精神象征。

龙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额表示聪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现威严;魔爪表现勇猛;剑眉象征英武;狮鼻复象征宝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和善良等。
说文》释“龙”:“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 这表明中国文化领域上的龙,是一种神灵幻化的理想性的人文动物。其神灵幻化概念,是中国上古原始文化长期揉合的结果。

龙,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喜水、好飞、通天、善变、征瑞、兆祸、示威,是龙的基本神性。进入阶级社会后,龙的身上又增加了象征帝王皇权的神性。时代的变迁,文明的嬗递,现代化的冲击,已使龙身上象征帝王皇权的神性及兆祸、示威的神性呈现弱化的趋势,相应的,其他的与吉祥物身分相关的神性,却有强化和发扬光大之势。
先秦文献中有关龙的记载,第一:把人和龙混为一体,如教导人民耕种的神农氏就被描写成龙身人面或蛇身人面。第二:龙乃人的化身。第三:龙是神通广大的神灵。第四:龙是神人驾御的动物。中国古代装饰艺术的神人乘龙的画面,屡见不鲜。

龙成为中国原始社会的崇拜对象,反映出当时人们崇拜超自然力,神化那些带领他们战胜自然的领袖的思想和心态。所以那些英雄,既是人又是龙。而龙就是超自然力的象征,成为具有神力的形象。经能直上九霄,又能深入千寻;既可腾云驾雾,兴云布雨,又可摇波蹴浪,倒海翻江。
龙图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生动体现

图腾原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词汇,意思是“他的亲族”。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世界各国不少学者,都对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做过考察和研究,普遍认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已经十分崇拜原始龙的图腾,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作为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参与者和见证物,中国龙的精神也就是团结凝聚的精神;同时,龙又是水神,普降甘霖、司水理水是龙的天职,因此,龙的精神,也就是造福人类的精神;进入现代社会后,龙逐渐由神物演变为吉祥物,作为吉祥物,龙有腾飞、振奋、开拓、变化等寓意,因此,龙的精神,也就是奋发开拓的精神。

中国龙的形成过程,与中华民族的多元融合的过程同一。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龙或作为开天辟地的创生神,与盘古齐名;或积极参与了伏羲女娲的婚配,从而繁衍了人类;或帮助黄帝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或协助夏禹治理洪水,为千秋万代造福。因此,鉴于神话传说与民族起源难以割离的关系,可以说,所有的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都领受过龙的福祉,都可称为“龙的传人”。
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龙奇特的容貌与神异的行止,也引起了古代文人的种种逻思臆想,成为文人骚客、艺术家们颂咏描绘的一个主题,从而为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宝库增添了一批异彩纷呈的财富……屈原《天问》诗中,“龙”这个神物也没逃脱他那敏锐的目光。因为传说当年大禹治水时,曾有应龙(一种有翼的龙)以尾划地,为禹指出疏导洪水的路线,于是才有后世江河的浩荡。

在民间文学艺术中,龙的形象常是拟人化的,就以家喻户晓的海龙王的形象来说,有的为民造福,有的为害百姓。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善恶不同、性格似人的海龙王出现。《西游记》描写了孙悟空到水晶宫向龙王借兵器的情节。《封神榜》描写了哪吒打死为害百姓的龙王太子敖丙的故事。元杂剧《柳毅传书》,则叙述唐朝书生柳毅,搭救落难的洞庭龙女,以后结为夫妇的悲欢。而《张羽煮海》,则是秀才张羽与龙女反抗龙王,煮沸大海,终成眷属的喜剧。人们通过这些龙的神话故事来扬善伐恶,宣传人民心中的社会价值。
龙能布云施雨的说法由来已久。在苗族地区,每年举行布龙舞,人们把一片片青布用双手举过头顶,互相连接成为长龙,象征源源不断的流水,祈祷丰收。在汉族地区,不论东南西北,各地都有龙王庙,那是过去用来祈祷风调雨顺,保佑为火热的现实生活服务

龙是中国装饰艺术领域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题材。龙的艺术凝聚着中国人数千年来艺术想象力和创作智慧。随着时代发展,有关龙的艺术正在以崭新的面貌为现实生活服务。

丰收的地方龙凤呈祥,地久天长。合合美美,喜气洋洋……”,这首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创作的、极富中国特色的《龙凤呈祥》——中华婚礼庆典主题曲

中华大地是龙的故乡、龙的家园。龙文化广泛地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管是工艺美术、建筑名胜、歌舞影视,还是岁时节令、婚丧礼仪、服饰冠履,龙都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盘旋、腾跃、奋飞等多种形式,占据着醒目的位置,体现着不可或缺的文化蕴涵。人们通过祭祀祈祷召唤龙的神灵;通过雕塑,描绘、模拟、展现龙的形象,显示龙的神力;通过著述文章,探讨龙的源流,索解龙的秘密;通过歌舞、竞技、影视剧作品,秉赋龙的神性,焕发龙的精神,弘扬一种纵横江天浩然宇内的民族大气。

龙代表着社会不同人群的性格、哲理思想和生活理想,所以龙也一直是人民喜爱的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的道具形式,其中赛龙船和龙舞最普遍。龙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穆王乘龙舟出游。隋炀帝经运河到南方游览。坐的也是龙舟。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漆棺,就有王者乘龙舟的图案。在民间,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在阴历五月初五端阳节举行龙舟竞渡的活动。于是龙舟的形象也成为绘画和工艺美术装饰纹样的题材。


古代关于龙的记载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考古专家认为,早期的龙就是一种头上带角的蛇,是一种纯粹的爬行动物;而有些人则认为,龙最初...

我国古代对龙的称谓有哪些
汉代的画像砖、石和瓦当中,便有大量的“四灵”形象。鱼化龙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我国古代早已有之。《说苑》中就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长安谣》说的“东海大鱼化为龙”和民间流传的鲤鱼跳过龙门,均讲述了龙鱼互变的关系。这种造型早在...

“龙”存在过吗,人类看不见因为龙在四维度,古文中记载有四种龙
拓展知识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为鳞虫之长,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相传龙能飞行,擅变化,会呼风唤雨等,与凤凰、麒麟等并列为祥瑞,古代主要寓意皇权;神话故事有画龙点睛、哪吒闹海、日月潭等。《尔雅翼》记载“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

我国有关龙的神话传说
商灭夏之后,夏部落有一部分人徙往西北地区,到达甘肃等地之后,继续向西迁徙,进入西域的焉耆国。后来,这些迁入焉耆国的龙氏族部落至晋代时成为该国的统治者,并以"龙"为姓。他们把自己的龙文化带入西域是肯定无疑的。其五,从语言学角度来说古印度的梵文中本没有“龙”的专用词,“龙”是和“蛇...

中国历史上真的有龙吗?为什么那么多史书文献都有记载龙呢?
”意思是说,帝王即位,不干正事,专搞一些鬼神之事,不理朝政,群臣多次进谏也没有用处,于是,在某一天里,朝门外降落了两条龙,告诫帝王不得荒废政务。从汉朝以后的八百年间里,各个正史中记载的有关于龙现的事件很多,多达100次,像《后汉书·五行志》、《晋书》、《清史稿》等等皆...

明明龙不存在,怎么我国古代文献里会有那么详细的记载?
对于中国人而言,“龙”是一种非常尊贵的动物,是神圣的存在,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自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但是人们也非常清楚,这是一种活在虚拟世界中的动物,我们根本无法在生活中寻觅到其足迹。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会更加疑惑,明明知道龙是不存在的,但是古代的人为何在文献中会将龙记载得...

有关龙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后用“画龙点睛”比喻文学艺术创作等在关键之处用一两笔点明要旨,会起到激活整体的作用,使通篇变得更精彩传神。篇二:《叶公好龙》春秋时,有位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他家的屋梁上、柱子上和门窗上都雕刻着龙的图案,墙上也绘着龙。传说天上的真龙知道此事后很受感动,专程到叶公家里来,把头...

中国古代有龙吗?
1、应龙:应龙又名飞龙,亦作黄龙。背生双翼的龙,据《述异记》记载:“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又千年为应龙。”据说当年轩辕帝有名大将就是应龙,主要功绩有斩杀蚩尤、夸父。2、虺:《述异记》载:“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是龙的幼年期。3、虬:虬龙为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

中国古代的龙
”是化龙的一种。 应龙称得上是化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九是古代的一个...

中国历史上真的有龙吗,史书上有哪些记载?
杨坚出生没多久的时候,头上长角,身上有龙鳞,吓得他母亲一大跳;这个时候突然有个尼姑进来说,这个孩子有龙相,手中还有个“王”字,就是能得天下的意思。第三位“真龙天子”不是开国皇帝,但却开创了一代盛世,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旧唐书·太宗本纪》记载:“...

都兰县18742936139: 中国古代龙的有关记载 -
栾婵聚苯: 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所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平添了几分自豪感.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成为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

都兰县18742936139: 我们被称为龙的传人,你知道有关龙的故事和传说么? -
栾婵聚苯: 1.湖南省安化青龙洞,传说里面锁了一条犯了天条的青龙,1998年9月该镇7位农民自带干粮,手电等物品,从洞口探险,看到了盘在洞壁上状若一条大青龙的石钟乳.这是首次发现.后来测量,安化青龙洞的溶洞长达35公里、被称为我国溶洞...

都兰县18742936139: 我国古代对龙的称谓有哪些? -
栾婵聚苯:[答案] 《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 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

都兰县18742936139: 中国神话中关于龙的资料 -
栾婵聚苯: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

都兰县18742936139: 请问,中国最早关于龙的记载是在哪里~!? -
栾婵聚苯: 龙最早出现在5000年前的一座原始社会的墓葬中,现在陈列于河南省濮阳市博物馆里,这是一条用贝壳砌成的龙,它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没有艳丽的颜色,考古学家称它为“中华第一龙”. 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

都兰县18742936139: 关于龙的古代传说
栾婵聚苯: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

都兰县18742936139: 敢问有谁见过我国传说中的龙? -
栾婵聚苯: 传说伏羲氏时,有龙呈瑞,因而以龙纪事,创立文字.《左传·昭十七年》说,“太皡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竹书纪年》也说伏羲氏各氏族中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黑龙氏...

都兰县18742936139: 关于龙的传说故事 -
栾婵聚苯: 关于龙的传说 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顺、敖闰 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 青脸红须为东,白发须为西,橘黄发须是南,黑发须者为北 中国人生活中的龙 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许多民族都有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但是像中国这...

都兰县18742936139: 在古代“龙”的由来? -
栾婵聚苯: 【读音】lóng 【英文】dragon 【基本释义】 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 2.封建时代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和其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 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图...

都兰县18742936139: 我想问问关于龙的传说?
栾婵聚苯: 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神兽,,,传说有四大神兽,就是青龙.朱雀,玄武,白虎.他们镇守着我国的四个方向.关于龙嘛,,有很多故事啊,,大禹治水理由虬龙帮忙挖渠道,叶公好龙里将了叶公他喜欢龙,但是看到真的龙又被吓跑了.呵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