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是谁了?

作者&投稿:迟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妈祖是谁?~

是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一个神祇。在古代,海上经常会发生海难,成船只和人员的失踪,所以船员的安全成了每次出海最为关注的问题。所以人们寄希望于神灵,在起锚之前,先祭拜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有些还在船舶上供奉着妈祖娘娘的神位。

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 林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妈祖为福建莆田九牧林六房之后。一传祖籍为莆田湄洲岛,二传为莆田贤良港(今港里村)。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后屡显灵应于海上,渡海者皆祷之,被尊为“通灵神女”,庙宇遍海甸。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一千多年,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崇拜所不曾有过的。历代皇帝的崇拜和褒封,使妈祖由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而且神格越来越高,传播的面越来越广。由莆邑一带走向五湖四海,达到无人不知,无神能替代的程度。
宋代以前提到妈祖的显圣,始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路允迪出使高丽,“感神功,奏上。立庙江口祀之,(徽宗)赐顺济庙额。”其后宋·妈祖的加封原因皆为“神雾神济兴、泉饥”,“以神助火焚强寇”(《湄洲屿志略·卷二·封号》)。
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封号由2字累至64字。爵位由“夫人”、“妃”,明永乐封“天妃”,立庙京师,而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48年)封“天后”。 并列入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因而民间对妈祖的信仰愈加固定,“海神”的地位愈加牢固。
千年来,在莆田民间保留了不少有关妈祖的民俗,反映了妈祖信仰的具体特点。其信奉礼俗及妈祖的言行、品性等逐渐被民间吸收,形成许多俗例。
 传说 , 她的母亲姓王 , 是在梦中得到了观音菩萨所赐的波罗树花和一粒药丸后怀孕生下的她。生她的时候 , 整个湄州岛上空出现了一道红光 ,
一直射入林府内室 , 光辉夺目 ,而且雷声隆隆 , 空气中散发出阵阵氤氲香气。更为奇特的是 , 她生下来后 , 一个月不闻啼哭 ,
因而家里人给她取名叫“林默”。
  林默不仅生的漂亮 , 而且聪明伶俐 , 深得家人和邻里的欢喜。传说 ,她五岁时就能背诵一些经文。七岁时被父母送入私塾读书 , 她聪明过人 ,
凡圣贤经典、古文诗赋皆能融汇贯通 , 琅琅上口。读书未及三载 , 也就是不到十岁时 ,执笔属文 ,展卷吟诗, 已是锦心绣口 ,谈吐风雅 , 非同一般。从这时候起
, 她便开始潜心学习佛典《金刚经》, 立志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 ,矢志不嫁。传说在她十二岁时 ,
又得到了玄通道士传授的玄妙秘术。十五岁时便掌握了许多深奥的医学和海上救难的本领。后来 , 又在家中古井边接受了天帝所授的铜符 ,
掌握了洞察海妖作祟的秘诀。
  传说林默二十三岁那年 , 有两个号称“千里眼”、“顺风耳”的金水之精 , 常出没乡里作祟。林默扮作摘花少女 , 施展仙术 ,
仅用手中的丝帕就将其手中的铁斧、钢叉打掉 , 收伏为将。此后 , 她又陆续收伏了晏公、高里鬼、嘉应、嘉佑等为将 ,为民除去妖患。今天 ,
天津天后宫前殿供奉的千里眼、顺风耳、嘉善、嘉恶 ,实际就是林默当初降伏的海妖 ,后作为她的驾前仙班 ,享受人间的香火乃至敬奉。
  林默在自己的家乡专心致志地做着慈善公益的事业 ,她不仅精通医理 ,为人治病 , 而且还教人们防疫消灾。由于她热心助人的品行深得乡亲的赞颂 ,所以
,凡排难解纷, 避凶趋吉 ,都要找到她。
  林默二十七岁生日时 ,也就是宋雍熙四年 (公元987 年) 的九月初九 ,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
林默在登临湄峰时羽化升天。当然这是传说 ,实际上她是在海上救难时去世的 ,但在后来的传说故事中 , 人们不愿相信她去世的事实。
  从此以后 , 凡出海的渔船遇险时,总会出现火红的神灯和身着红装的仙女 , 有时候 ,还会化作一只彩鸟或一只彩蝶引导大家转危为安。无论天气多么险恶
,只要有神女出现 , 海上就会风平浪静 ,人们都说这是林默姑娘显灵护佑乡亲。因此 ,大家都称她为“神姑”或“通灵神女”。
  为了感激林默生前的功德和她升天后仍护佑百姓的事迹 , 她家乡的人们便在湄峰上她升天的地方为她建造了一座庙宇 ,称为“祖庙”(当然还有的认为现在的贤良港
, 即妈祖出生的地方建的庙宇应该叫祖庙) 。后来 , 商人三宝在海上遇难时得到了林默的帮助 ,于是为感谢林默海上护佑 , 捐金扩建了祖庙
,这样一来人们经常在出海前或平安回来后去庙中叩谢林默姑娘。有些人家中无论大小事在操办之前亦要到庙中祭拜林默。随着时间的推移 , 其造福于人的事迹广泛传播
,人们对她的信仰愈加深刻 , 民间赋予她的神秘色彩也愈传愈烈。使林默姑娘从一个受天意神典而聪颖异常的神女 , 逐渐演变为具有无边法力、有求必应的女神
,以致于沿海一带许多地方都有纪念林默的祠堂和供奉她的庙宇。

天后天妃天上圣母妈祖真名林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妈祖为福建莆田九牧林六房之后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祖庙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扩建,日臻雄伟。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可惜,原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已废圯,现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规模较小。近年来,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已初具规模。莆田湄洲岛的上妈祖庙,天津的天后宫,澳门的妈祖阁,台湾北港的朝天宫和鹿港妈祖庙为我国天后宫有名的大庙。

祖在宋元明清受到的国家祀典就达36次,其最长封号“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后来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只加上‘嘉佑’二字。”

澳门的英文Macau就是妈祖的简称。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台湾的妈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妈祖,台湾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它们的名字很多,有的叫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有的叫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也有的叫文元堂、朝天宫、双慈亭、安澜厅、中兴公厝、纷阳殿、提标馆等。 福建、台湾、广东及东南亚的林氏宗亲都称妈祖为:“姑婆”、“姑婆祖”、“天后圣姑”、“天上圣母姑婆”等。据统计妈祖为世界三大宗教信仰之一。

【妈祖】

我国闽南沿海一带民间信仰的神只。常被误认是观音菩萨的化身,而实与佛教无关。‘妈祖’或‘妈祖婆’乃民间一般性的俗称。宋代以降,历代帝王常有勒封,尊之为‘圣妃’、‘天妃’、‘天后’或‘天上圣母’等,故官立妈祖庙又称‘天妃宫’或‘天后宫’。

妈祖信仰源自北宋初年。相传她是五代末年,福建莆田县湄州屿林惟悫的第六女,出生时有红光相送。因为从不啼哭吵闹,家人遂名之为‘默’,而称为‘默娘’。默娘自幼聪颖过人,后得神仙所赐铜符而能驱邪压煞、消灾解厄。二十八岁某日,尝梦见父兄覆船灭顶,随即跳海营救,但仅救得其兄。醒后,消息传来,果然与梦中所见■合。默娘闻耗痛不欲生,立刻潜入海中救父;三日后,背负父尸跃起。后因悲哀日甚,无疾而终。时人传说她在湄峰高处羽化升天。因此,乡人乃建庙奉祀。

其后,福建沿海渔家盛传这位女神常在海上显灵,救助遇难船只,因而信徒日众,沿海地区普建妈祖庙,附会之传说也愈来愈多。到南宋,俨然成为东南沿海航海的守护神,不只渔船,商船、战船上也都供奉有妈祖的神像或神位。明末清初,随着台湾的开拓,迁台者往往都捧供妈祖像同行;平安抵台后,为感念妈祖神恩,乃建庙奉祀,因而台湾早期的妈祖庙都建在海港附近,如鹿耳门、北港、关渡等。

目前台湾奉祀妈祖为主神的寺庙,有数百座之多。其中,创建最早的是澎湖县马公的天后宫。本岛则以鹿耳门天后宫、台南市大天后宫、鹿港天后宫最早。而香火最盛的是云林县北港镇朝天宫所祭祀的‘北港妈祖’;每年农历正月到三月的进香期,常有数十万信徒分自全省各地组团前往参拜。

【妈祖生平传说】

妈祖生平有许多传说,据《天后志》记载的有十五则,据《天妃显圣录》记载的有十六则。它们分别是:

A:莱屿长青: 湄洲岛旁边有一个小屿,传说有一天,妈祖到小岛上游玩时将菜子撒在地上,不久菜子奇迹般成长,花开满地。随后,每年无需耕种,自然生长。当地人视仙花采之。以后,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为“菜子屿”。

B:祷雨济民: 相传妈祖二十一岁的时候,莆田地方出现大旱,全县百姓都说非妈祖不能救此灾害。于是,县尹亲往向妈祖求救,妈祖祈雨,并说壬子日申刻就会下大雨。到了那天,上午晴空无云,丝毫没有要下雨的征兆,申刻一到,突然乌云滚滚,大雨滂沱而下,久旱遇甘雨,大地恢复往日生机。?

C:挂席泛槎: 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天,海上起风浪,妈祖要渡海,岸边船只是有,但是船上没有船桨,也没有船篷,加上风急浪大,船手不敢开船,妈祖对船手说:你只管起船。随即叫人将草席挂在桅杆上用作船帆。船开上海面,乘风破浪,飞弛而去。

D:化草救商: 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屿西边有个出入湄洲的要冲叫门夹(就是今天的文甲),有一次,一艘商船在附近海上遭到巨风袭击触礁,海水涌进船舱,即将沉没,村民见狂巨浪,不敢前去营救。在这紧急时刻,妈祖信手在脚下找了几根小草,扔进大海,小草变成一排大杉划到并附在即将沉没的商船上,商舟免遭沉没,船中人免难。?

E:降伏二神: 相传在妈祖二十三岁时,湄洲西北方向有二神,一为顺风耳,一为千里眼。二神经常出没贻害百姓。百姓祈求妈祖惩治二神。为了降服二神,妈祖与村女们一起上山劳动,这样,一直过十多天,二神终于出现了,当二神将近时,妈祖大声呵斥,二神见妈祖神威,化作一道火光而去,妈祖拂动手中丝帕,顿时狂风大作,那二神弄不清所以,持斧疾视,妈祖用激将法激二神丢下铁斧,丢下铁斧之后二神再也收不起铁斧,于是认输谢罪而去。两年后,二神海上再次作崇,十分厉害,妈祖用神咒呼风飞石使二神无处躲避,二神服输,愿为妈祖效力,于是妈祖收二神为将。?

F:解除水患: 相传妈祖二十六岁时,那年上半年,阴雨连绵,福建与浙江两省倍受水灾之害。当时当地官员上奏朝廷,皇帝下旨就地祈雨,但祈求毫无改观。当地请求妈祖解害,妈祖道:灾害是人积恶所致,既然皇上有意为民解害,我更是应当祈天赦佑。于是焚香祷告,突然天开始起大风,并见云端有虬龙飞逝而去,天空晴朗了。那一年百姓还获得了好收成,人们感激妈祖,省官于是向朝廷为妈祖请功并准得到褒奖。 ?

G:救父寻兄: 相传妈祖十六岁那年秋天的一天,其父兄驾船渡海北上之际,海上掀起狂风恶浪,船只遭损,情况危急。这时妈祖在家织布,忽然闭上眼睛,使劲全力扶住织机,母亲见状,忙叫醒她,妈祖醒来时失手将梭掉在了地上,见梭掉在了地上,妈祖哭道:父亲得救,哥哥死了!不久有人来报,情况属实。兄掉到海里后,妈祖陪着母亲驾船前去大海里寻找,突然发现有一群水族聚集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众人十分担心,而妈祖知道是水族受水神之命前来迎接她,这时海水变清,其兄尸体浮了上来,于是将尸体运回去。此后每当妈祖诞辰之日,夜里鱼群环列湄屿之前,黎明才散去,而这一天也成为当地渔民的休船之日。

H:恳请治病: 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年,莆田瘟疫盛行,县尹全家也染上了疾病,有人告知县尹妈祖有解难之法力。于是,县尹亲自拜请妈祖,妈祖念他平时为官不坏,加上他是外来官,告诉他用菖莆九节煎水饮服,并将咒符贴在门口。县尹回去后遵嘱施行,不日疾病痊愈。

I:收伏二怪: 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有嘉应和嘉佑二怪,经常出没害民。有一天,一位船客遭怪物作怪,船将沉没。妈祖见之即化作一货船,前去救难。嘉佑见货船前来,立即来追货船。妈祖口念神咒,将其制服。嘉佑当即叩首服罪,妈祖将其收入水阙仙班。为制服嘉应,妈祖施计,于山路独行,嘉应以为只是民间美女,便起歹心前来触犯,妈祖一挥尘拂,嘉应见之不妙逃去。时隔一年,嘉应又出来为害百姓,妈祖说:“这个怪物不归正道,必然扰害人间。”于是叫村民带符焚香斋戒,自己则乘小舟,到海上出其不意,降服嘉应。妈祖也将嘉应收为水阙仙班一员。

J:窥井得符: 相传妈祖十六岁的时候,有一次,与一群女伴出去游玩,当她对着井水照妆时,一位后面跟着一班神仙的神人捧着一双铜符,拥井而上,把铜符授给她,一起玩得女伴们都吓跑了,而妈祖则接受铜符,并不怀疑。妈祖接受铜符后,灵通变化,符咒避邪,法力日见神通,以至她常能神游,腾云渡海,救急救难,人门称她是“神姑”,“龙女”。

K:妈祖诞降: 妈祖父亲林惟悫(讳愿),母亲王氏,二人多行善积德。惟悫年四十多岁时,已生有一男五女。但担忧一子难保传宗接代,所以经常焚香祷告,想再生一个儿子。惟悫夫妇的虔诚感动了南海观音,一天晚上,观音托梦给王氏并对王氏说:“你家行善积德,今赐你一丸,服下当得慈济之赐。”不久王氏便怀孕了。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分娩时,西北处一道貌岸然红光射入屋中,并伴有隆鸣之声,妈祖降生了。因妈祖是女孩,父母非常失望,但妈祖生得奇异,因此十分疼爱。妈祖从出生到满月,一声不哭,所以,其父母给她取名林默。相传妈祖诞生在湄洲岛。

L:湄屿飞升: 宋太宗雍熙四年,妈祖时年二十八岁,重阳节的前一天,对家人说:“我心好清净,不愿居于凡尘世界。明天是重阳佳节,想去爬山登高。预先和你们告别。”家人都以为她要登高远眺,不知将要成仙。第二天早上,妈祖焚香诵经之后,告别诸姐,一人直上湄峰最高处,这时,湄峰顶上浓云重重,妈祖化作一道白光冲入天空,乘风而去。此后妈祖经常显灵显圣,护国佑民,救人危难,当地百姓感激她,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供奉。据传祖庙后的摩崖“升天古迹”处就是妈祖飞天的地。

M:驱除怪风: 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对面吉蓼城西面,有一座跨海石桥,是当地百姓南来北往的要道。有一天,忽然怪风刮起,刮断了全部桥桩,一时交通断绝,人们无法过往。百姓以为是风神所为,于是祈求妈祖解难。妈祖到石桥处察看,见远处天空一道黑气,知道是有怪所为,于是施展灵术将怪驱逐远去,从此石桥通畅无害。

N:收伏晏公: 相传妈祖在世时,海上有一怪物叫晏公,时常在海上兴风作浪,弄翻船只。有一天,妈祖驾船驶到东部大海,怪物又开始兴风作浪,妈祖乘坐的船只摇晃的非常厉害。妈祖即令抛锚,见前方波涛中一舟上有一金冠绣袖、掀髯突睛之神在作怪。妈祖不动声色,掀起狂风巨浪与之抗击,晏公害怕妈祖的神威,叩拜荡舟离去。但怪物一时为法力所制有所不服,于是变成一条神龙,继续兴风作浪,妈祖说到:“此妖不除,风波不息”,在中游抛锚,制服神龙。妈祖命令晏公统领水阙仙班(共有十八位),护卫海上船民,后来晏公成为妈祖部下总管。

O:收高里鬼: 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个叫高里的地方出了一个妖怪,当地百姓受其害,染上百病,当地百姓前去求妈祖医治,妈祖给求治者一符咒,叮嘱百姓回去后,将符咒贴于病人床头上。妖怪知符咒法力巨大,于是变成一只鸟逃去,妈祖追出,见鸟藏在树上,鸟嘴还喷出一团黑气,妈祖口中念到:“此怪物不能留此,为患乡里”,追击并将鸟抓获。原来是一只鹪鹩,妈祖用符水喷洒小鸟,小鸟落地变成一撮枯发,妈祖取火烧之,枯发现出小鬼原相。小鬼忙叩请妈祖收留,妈祖于是将它收在台下服役。

P:铁马渡江: 相传有一天,妈祖要渡海,可是没有船只,这时候,妈祖见旁边屋檐前悬有铁马,于是灵机一动,取之挥鞭,铁马奔海对面风驰而去,待人上了对岸,忽然之间,铁马无影无踪,旁边的人无不惊叹“龙女”的神通广大。

【妈祖显灵传说】

妈祖显灵传说 之一:甘泉济师

据记载康熙二十一年十月,清军水师提督施琅奉旨率三万水兵驻扎平海,等待乘风东渡台湾。当时正遇到干旱,军中缺水。平海天后宫旁有一被填废井,施琅命令挖掘,并暗向妈祖祈祷,井挖好后泉水甘口,解了老百姓、兵士用水之难,泉水从此不竭。施琅以为这是神赐甘泉济师,亲书“师泉”二字,此井至今仍存。

妈祖显灵传说 之二:佑助收艇

传说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夜,施琅第一次率兵渡海攻打台澎,因缺风船行很慢,施琅下令回航平海。不久,忽起大风,战舰上小艇被风刮下海,不知去向。第二天风停息后,命令出海寻找小艇,均安然停在湄洲湾中,艇上人报告说:昨夜波浪中见船头有灯光,似人揽艇,是天妃默佑之功。施琅大为感动,命令整修平海天后宫,重塑妈祖神像,捐重金建梳妆楼、朝天阁,并请回妈祖神像一尊奉祀在船上。

妈祖显灵传说 之三:澎湖助战

传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第二次率兵东渡攻打澎湖,军中士兵感到神妃在左右助战,个个英勇向前,千总刘春梦天妃告之二十一日必克澎湖,七月必克台湾。后来清兵强攻澎湖七昼夜,并台湾统一。当时清兵出战攻澎之日,妈祖派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将助战,即妈祖“澎湖助战”的神话故事。

妈祖显灵传说 之四:托梦建庙

传说宋绍兴二十七年秋(1157年),莆田城东五里处的白湖这个地方,有章氏、邵氏二族人共梦神指地立庙,随后验其地果然是吉地,于是建庙,第二年庙建成。宋绍兴三十年,海寇侵扰,百姓到庙里祈祷,忽然狂风大作,海浪滔天,敌畏惧而退。后来又来侵犯,再次显灵威,很多敌寇被官军擒获。

妈祖显灵传说 之五:圣泉救疫

传说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兴化一带发生瘟疫,无药可治,妈祖托梦给白湖一村民,说离海边不远的地下有甘泉,喝了可以疗愈疫病。第二天群众前去控掘并取水饮用,果然灵验。消息传开后,远近人都来取水,络绎不绝,染疫的人全都得救了,这口井被誉为“圣泉”。

妈祖显灵传说 之六:神女搭救

传说北宋宣和初年,莆田人洪伯通有一次航行在海上,突然遇到飓风,帆船差一点覆没,急忙呼神女搭救,喊声刚刚结束,大海突然风平浪静起来,洪氏躲过了灭顶之灾。

妈祖显灵传说 之七:神女救船

传说北宋宣和五年,宋朝派使者率船队出使高丽(今朝鲜),在东海上遇到大风浪,其中八条船沉了七条,只剩下使者所乘的船还在风浪中挣扎,忽然船桅顶上闪现一道红光,一朱衣女神端坐在上面,随即风平浪静,使者所乘的船转危为安。使者惊奇,船上一位莆田人告说是湄洲神女搭救。

妈祖显灵传说 之八:保护使节

据记载,郑和七次下西洋中,3次是船队遇到海寇掠夺和受到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陷害;1次是船队为苏门答刺国生擒;3次是船队在海上遇到飓风和险情。每次都说得到妈祖神灵庇护而脱险。

妈祖显灵传说 之九:天妃神助

据记载,永乐七年,钦差尹璋出使,同年钦差陈庆等往西洋;永乐十三年,钦差内官送甘泉于榜葛剌国,同年太监王贵等又奉命往西洋;洪熙元年(1425年)乙未,钦差内官柴山往琉球;嘉靖十一年(1532年),钦差给事中陈侃等人往琉球册封;嘉靖三十七年,复遣郭汝霖等出使;均得天妃神助而安全往返。

妈祖显灵传说 之十:庇佑漕运

据记载,道光六年(1826年),江南有一只千余艘的漕运船队,一日船队抵达黑洋,遭到风暴,得到妈祖神灵护助,整个船队二、三万人安然无恙。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一:官员脱险

据记载,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御史孟劭前往台湾巡视,在海上遇到飓风,得妈祖神佑而脱险;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漳州镇总兵奉命南巡时,河流横急,遇到险情,得妈祖显应而平安无事。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二:庇佑致胜

参考有关资料:1)康熙十九年(1680年),水师提督万正色驻守崇武,夜梦神妃佐风,于是进兵,迫郑军舍厦门入台湾;2)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钦差大臣福康安等赴台,返回至大担时迷失航向,得神火引导而顺返;3)乾隆五十二年,张均等率水兵剿海贼,遇风得神助,脱险并擒贼五十余名;4)嘉庆十一年(1806年),官军在鹿耳门赖妈祖佑助,击败蔡牵;5)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侵华英军驻进上海潮州会馆,裸卧天后神前,夜里梦见受到棍击,个个惊喊救命。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三:使节脱险

据有关资料,康熙二年(1663年),张学礼等往琉球国,归舶过姑米山遇风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册使汪辑等出使,归舟遇飓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册使海宝等奉命赴琉球册封存,归舟遇旋风;乾隆二十年(1755年),册使全魁于姑米山遇台风;道光十九年(1839年),册使林鸿年等赴琉球途中两次遇风暴。均得妈祖显灵庇佑而脱险。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四:旱情解难

据记载:1192年夏,闽地干旱严重,瘟疫蔓延,群众向妈祖祈求保佑,祷天即下雨;嘉定十年(1217年),兴化大旱,百姓祈求于妈祖,神示梦下雨之时,果然灵验;宝祜元年(1253年),莆、泉大旱,两地共祷于神,旱情即除。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五:神助修堤

据记载,1239年,钱塘江决堤,江水漫到艮山天妃宫时,水势倒流不前,百姓借势筑堤,大家都说是神力捍御;宝祜四年(1256年),又得妈祖神助建筑浙江钱塘江堤。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六:神助擒寇

据记载,乾道三年,海寇侵扰,官兵数次围歼都无法得手,后凭妈祖神助获胜。嘉定十年,海寇再次犯境,官兵又得妈祖神助,擒蔻首而胜。景定三年(1262年),海寇作乱于兴、泉、漳之间海域,官兵得到妈祖神助,在莆田湄洲一带海域擒获海寇。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七:神助宋师

传说嘉定元年(1208年),金兵聚集在淮甸一带,宋廷兴师北伐,向妈祖祈祷神助,宋朝军队三战三捷,解了合肥之围。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八:护助剿寇

传说淳熙十一年(1184年),福建都巡检姜特立奉命征剿温州、台州一带海寇,临战前官兵乞妈祖神灵护助。战时隐约看见神在云端之上,于是乘风进兵,擒获贼首,大获全胜。

妈祖的文化来源

元明以来,凡江海河滨,莫不有天后宫、天妃庙等名号的祭祀建筑,享受广大信众香火供奉的是一位端庄慈祥的女神,俗称"妈祖"或"海神娘娘"。据专家考证,妈祖本为福建莆田、仙游地区的民间信仰,其后才因历朝封建政府不断封赐等缘故,逐渐成为全国性的正神。俗信妈祖不仅能保佑航渡江海人的平安,并且兼有消灾解厄、赐福送子等多种神通。随着明清时期民间贸易和移民活动的发展,妈祖信仰也传播到海外更遥远的地方,受到全世界华侨华裔的敬仰。1987年夏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31日),会集莆田湄州岛妈祖庙的港台同胞、海外侨胞及来自大陆各地的男女信众达十万之多,举行了纪念妈祖逝世一千周年的隆重祭典,还召开了学术讨论会。在此前后,台湾海峡两岸都掀起了研究妈祖的热流,各种资料、图册和研究成果纷纷推出。但是,在有关妈祖信仰的不少问题上,仍是众说纷纭,比如妈祖的身世之谜,就是其中之一。
一般说法,妈祖姓林,名默,是五代后周都巡检林愿的小女儿,生于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夏历三月二十三日。她自幼聪敏,能为人治病,水性也好,有"龙女"之称。当时常有渔船商轮在其故乡湄洲屿前遇风倾覆,或困于礁丛,妈祖逢难即救,成活渔民客商无数。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时年二十八岁的她突然辞别家人,在湄洲屿最高处升天而去。其后,她屡屡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显灵,为泛舟人保驾护航。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在海上遇险,得到妈祖显灵相助,方得转危为安。上奏朝廷后,徽宗特赐"顺济",立庙奉祀。此后,历代王朝不断对她加爵褒封,其中尤以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加封的"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最为显赫,所以除闽台一带民众仍亲切地称其为"妈祖"外,天下人都尊为"天妃"或"天后"。清赵翼《陔余丛考》记:"江汉间操舟者,率奉天妃,而海上尤甚。……相传大海中,当风浪危急时,号呼求救,往往有红灯或神鸟来,辄得免,皆妃之灵也。"妈祖信仰之影响深远,由此可见。
但是,上述关于妈祖的履历,自明清以来,不断受到学人的质疑。如有人指出,路允迪出使朝鲜赖海神济助才得转危为安的故事,在《八闽通志》上就有记载,而该书谓"神"乃唐末观察使陈岩长子,是五代时已经流行连江演屿的地方神奉祀,因知妈祖救路而得徽宗赐额云云,当是民间故事流传中的"嫁接"。还有人指出,现在湄洲所传之妈祖族谱上所列其祖、父所任官职如"福建总管"、"都巡检"等等,皆不存在于五代各国官制中,显然是后人所加的。
在妈祖信仰日益隆盛的情形下,佛家和道家也对其身世作出了各自的解释。如元黄仲元《圣墩顺济祖庙新建蕃厘殿记》称,妈祖是"普陀大士之千亿化身"。明代出版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对此叙述更详:妈祖母亲陈氏尝梦南海观音"与以优钵花,吞之,已而孕",十四个月后生下妈祖,时在唐天宝元年(742)三月二十三日。因是观音化身,所以她在襁褓中就能礼佛,五岁便会诵《观音经》,长成后慈悲为怀,普救众生。道家则称妈祖之前身乃妙行玉女,因太上老君目睹"舟船往复,风水不便……其诸鬼神,乘此阴阳变化,翻覆舟船,损人性命",故命她"降生人间,救民疾苦"(《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据《宋会要》,宋时莆田县有张天师祠,当地民众在祠内附祀"宁海镇顺济女神庙灵惠夫人",似乎也为妈祖信仰源于道教提供了证据。
有人认为妈祖未必实有其人,而是民间在幻想中虚拟的海神。宋代以来,莆田一带的航海十分发达,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人们难以摆脱恐惧心理,便企望有一尊拯世护航的神灵保佑,妈祖信仰由此发轫。至于天妃、妈祖之女性形象及其名称的由来,清人赵翼解释道:按阴阳学说,天为阳,地为阴,水在地上亦为阴,男属阳,女属阴,故水神之象应为女性;地媪与天帝相配称"天后",水母次之,故称"天妃";"妈祖"者,则是闽人未嫁女子在娘家的称谓。故"天妃之名,即谓水神之本号可,林氏女之说,不必泥也"(《陔余丛考》卷三五)。此说颇为一部分近代学者赞同。
又有人认为妈祖信仰乃巫觋文化的产物,根据是莆田地方史志对其人其事的追述资料。如南宋廖鹏飞说她"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黄四如说她"湄洲屿人,初以巫祝助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为立庙"(《圣墩顺济祖庙新建蕃厘殿记》),南宋绍熙年间的《莆阳志》也说她原为"里中巫"。种种材料都说明她生前是一位在湄洲屿一带活动的能"预知人祸福"的妇女。北宋时民间迷信盛行,地方上出一二个巫祝并不奇怪。如果该巫祝具有一点今天所说的"特异功能"的话,则更见其神异。妈祖似乎就是一个有点特异功能的人,民间流传的种种诸如"伏机救亲"、"收伏二怪"、"保护册使"的奇异传说,更增添了她的神奇色彩。在其由人到神的嬗变过程中,普通民众祈求平安的善良愿望和统治当局的附会利用都起了相当的作用。政治原因和社会心理的双重合奏促使了这次造神活动的成功。

参考资料:转引自仲富兰《中华风物探源》

妈祖
天后天妃天上圣母妈祖真名林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妈祖为福建莆田九牧林六房之后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祖庙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扩建,日臻雄伟。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可惜,原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已废圯,现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规模较小。近年来,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已初具规模。莆田湄洲岛的上妈祖庙,天津的天后宫,澳门的妈祖阁,台湾北港的朝天宫和鹿港妈祖庙为我国天后宫有名的大庙。

祖在宋元明清受到的国家祀典就达36次,其最长封号“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后来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只加上‘嘉佑’二字。”

澳门的英文Macau就是妈祖的简称。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台湾的妈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妈祖,台湾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它们的名字很多,有的叫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有的叫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也有的叫文元堂、朝天宫、双慈亭、安澜厅、中兴公厝、纷阳殿、提标馆等。 福建、台湾、广东及东南亚的林氏宗亲都称妈祖为:“姑婆”、“姑婆祖”、“天后圣姑”、“天上圣母姑婆”等。据统计妈祖为世界三大宗教信仰之一。

妈祖是天上的圣母,又名天妃。

是保护出海打鱼的神


西游记中称“祖”的神魔都是谁?谁的辈分最高?
其实这些“祖师爷”都分属不同的神魔领域,没什么辈分高低。真正的祖应当是盘古和女娲。西游记中称祖的神魔有:道教之主太上老君,万狮之祖九灵元圣,地仙之祖镇园子,孙悟空之师须菩提老祖,北极真武紫微大帝也称九天荡魔祖师、天庭四御之首,西天万佛之祖燃灯上古佛,灵山之尊如来佛祖 。道...

中华民族的始祖是谁?
黄帝,亦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五帝的第一个。根据记载,号轩辕氏、有熊氏、姬姓,一说姓公孙,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黄帝的母亲叫附宝。姬姓部落首领。黄帝也被道教尊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关于黄帝的历史资料十分稀少,比较可信的仅为历史上有其人其事,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居于轩...

我国古代的祖先是谁?
中国人的祖先是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据大量的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汉代在新郑北关轩辕丘...

中国人的祖先是谁?
中国人的祖先是黄帝和炎帝。中国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传说中的黄帝和炎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又称轩辕氏,是五帝之首,他领导部落在姬水附近发展壮大,最终在有熊建立国家。炎帝则是另一位重要的始祖,与黄帝一同被尊奉为神农氏,他们分别在不同地区发展农业,为后人提供了生活基础。除...

我们的祖先是谁呀?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老祖宗。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种说法一向被中华民族的儿女们认同,但是我们若仔细对古代史追根溯源,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不难发现:以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的说法多是从这部古籍开始的,如果抛开史学、文学作品的价值不谈,只问我们的祖先是否真是黄帝,这一疑问会让很多人产生疑虑。不过...

禅宗六祖分别是谁?
1、初祖达摩。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2、二祖慧可。慧可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公元...

中国人最早的老祖宗是谁
黄帝(The huangdi;Yellow emperor)公元前2717-前2599年。黄帝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少典与附宝之子,以姬为姓,有土德之瑞,尊称黄帝。《史记·五帝本纪》载:“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

中华民族的八祖是哪几个?
传说伏羲、女娲、神农是远古时代的大圣人,各有一些了不起的功绩。伏羲,又称庖羲。据说他是个大发明家,“始作八封”,“作结绳而为网罟”。这是两件大的发明创造。当然,社会出现这样的新事物,是由于人们集体劳动的结果,而不会是某个“圣人”的恩赐。但这个传说告诉我们,那个伏羲氏族开始使用一...

鸿钧老祖到底是谁?
鸿钧道人鸿钧道人也叫鸿钧老祖,在小说《封神演义》中称为鸿钧道人,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师傅。在小说中,鸿钧道人为众仙之祖,也称“鸿元老祖”。鸿元指天地未开、虚空未分之际的宇宙本始状态。鸿钧老祖生于太元之先,虽然天地沦坏,但是老祖之体常存不灭,每逢天地初开,就会开劫度人。

鸿钧老祖到底是谁?
鸿钧老祖,也被称为鸿元老祖或玄玄上人,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仙人之一。他被认为是天地宇宙洪荒之祖,以及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等众仙的师父。他最早出现在明代的神怪小说《封神演义》中,后来又被后世的小说、影视作品等广泛引用和改编。他修炼的是玄清气,法宝是造化玉碟,能够创造和改变万物。...

唐山市13739387294: 妈祖是什么人? -
廖孟盐酸: 妈祖原名林默,世人尊称林默娘,宋初期清源军莆田县湄洲岛人,生于960年,本是我国宋代一位道德高尚、人所钦佩的杰出女性,她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普救众生,护佑渔民,专以行善济世为己任,成为了泽被苍生的天上圣母.

唐山市13739387294: 妈祖是谁 -
廖孟盐酸: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 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妈祖出生时是南唐清源军(今泉州)莆田市人,莆田市湄洲岛人,妈祖在其主要生活年代的籍贯是平海军(今泉州)莆田市. 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历代对妈祖的赐封根据史料,北宋、南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

唐山市13739387294: 妈祖是谁? -
廖孟盐酸: 妈祖,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包括东亚等地区信仰的海神,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 又称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因林默娘救世济人,泽被一方,被朝廷赐封,沿海人民便尊其为海神,立庙祭祀.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1000多年,起初作为民间信仰,后来成为道教信仰,最终成为历朝历代国家祭祀的对象.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唐山市13739387294: 妈祖真名是什么?真正的妈祖在哪里? -
廖孟盐酸: 所谓妈祖,又称天后,原是福建莆田的一名普通女子,真名林默娘.因舍身救助遭遇风暴的渔民而光荣牺牲,被渔民奉为圣人,继而被当权者奉为神祗,逐渐演变成了保境安民的一方神仙. 妈祖庙、天后宫几乎沿海地区都有,甚至连远在内地的湘西凤凰,也可寻到踪迹.

唐山市13739387294: 历史上出现过妈祖吗 -
廖孟盐酸: 妈祖,原名林默,又名林默娘,清源道(现泉州)莆田县湄洲湾人,传说出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卒于宋雍熙四年(987),在世28年,妈祖本是我国宋代一位普普通通的海滨姑娘.但是,在她死后的1000多年中,尽管岁月流逝,沧桑沉浮...

唐山市13739387294: 妈祖指的是谁?
廖孟盐酸: 妈祖(960〜987年)原名林默,生前以救助渔民和商船而闻名,死后被 奉为海神,还被敕封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尊号.岛上“天后 宫湄州祖庙”建于宋雍熙四年(987年),是世界上26个国家和地区千余座妈祖庙的祖庙.

唐山市13739387294: 妈祖她是历史上的人物吗? -
廖孟盐酸: 历史上真的有妈祖这个人.妈祖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林默.最早史料记载于,南宋廖鹏飞于绍兴廿年所写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谓:“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能预知人祸福……”又载:宣和五年,“给事中路...

唐山市13739387294: 我想问一下 有人知道妈祖 是谁吗? -
廖孟盐酸: 一位中华女神,主要是保佑我国沿海地区的渔民在出海的时候能平安. 现一直在供奉妈祖的有澳门,福建,台湾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华人.

唐山市13739387294: 海神妈祖叫什么名字? -
廖孟盐酸: 妈祖我国西南沿海救苦救难的第一女海神.她是五代闽王都巡检史林愿的小女儿,名叫林默.林默自幼好道,后来传说又得到观世菩萨的超度,就成为了海上女神,庇佑出海航行的人们,又因为的巨大善心,被人们尊为“天妃”. 故事还得从头...

唐山市13739387294: 海神妈祖”到底是谁?不同历史时期海神妈祖有不同的形象? -
廖孟盐酸: 海神娘娘即在全世界华人圈中备受尊崇的“妈祖”.“妈祖”的真名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称林默娘.林默娘于宋朝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逝世.她生前多次拯救遇灾海船,因此受到供奉.中国沿海地区和东南亚许多地方都建有“妈祖”庙.民间流传着很多船只在海上遇险,因“妈祖”显灵保佑而转危为安的故事.明朝郑和船队下西洋,也被认为是得到“妈祖”的庇护而屡次化险为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