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 葭》

作者&投稿:错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蒹葭》全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白话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扩展资料:
《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这首诗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这一个人是谁呢?他是知周礼的故都遗老呢,还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旧臣呢?是秦国的贤人隐士呢,还是诗人的一个朋友呢?
或者诗人自己是贤人隐士一流、作诗明志呢?抑或是我们把它简单化、庸俗化,硬指是爱情诗,说成诗人思念自己的爱人呢?解说纷歧,难以判定。”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
在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消殒马嵬坡后,玄宗孤灯独守,寒衾难眠,通过道士鸿都客“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找,仍是“两处茫茫皆不见”,但终究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杨贵妃,相约重逢于七夕。而《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
《国风·周南·汉广》中诗人也因为汉水太宽无法横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陈启源说:“夫说(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毛诗稽古编·附录》)“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蒹葭》

蒹[jiān]
【解释】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倚玉树(喻两人的品貌极不相称)。
葭[jiā]
1、初生的芦苇:~芦。~莩(a.芦苇中的薄膜;b.喻关系疏远的亲戚,如“~~之亲”)。
2、古同“笳”,一种乐器。

兼葭
出自<诗经>
犹蒹葭,是一种植物,指初生的芦苇。也比喻柔弱微贱者。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jiān
<名>
初生的芦苇? [earless reed]。如:蒹葭(蒹:未曾秀穗的芦荻;葭:初生的芦苇。两者都是常见的贱值水草);蒹葭倚玉(因为芦苇与玉树贵贱悬殊,后用以比喻人与人对比不相称)


jiā
<名>
初生的芦苇 [young shoot of a reed]
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汉书·中山靖王传》
沙洲葭苇。——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葭草(初生的芦苇);葭蓬(芦苇与蓬草);葭灰(苇膜烧得的灰。常用来标志、预测节气);葭莩(原为芦苇里的白色薄膜,后常来指代:友谊;交情;亲戚;亲眷)
通“笳”。乐器名 [Hu Jia-a reed instrument]
发引和,校鸣葭。——《文选·张衡·西京赋》

简介: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大约是2500年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秦地至今汉水中上游陕西省南部地区,是周朝王族的发祥地,当时农业发达,巫祝文化盛行。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

一是“刺襄公”、劝其“遵循周礼”说。《毛诗序》云:“兼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中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

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

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荪、杨任之、樊树云、高亨、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成语:

jiān jiā qiū shuǐ
兼 葭 秋 水
【解释】比喻思慕的人。兼,同“蒹”。

jiān jiā yǐ yù
兼 葭 倚 玉
【解释】蒹葭:初生的芦苇。玉:仙树。芦苇倚在仙树上。①比喻两个品貌极为悬殊的人在一起,显得很不协调。②比喻地位卑微的人依附高贵的人。亦作“蒹葭倚玉树”、“蒹葭

蒹 葭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
蒹 葭 凄 凄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兼葭
出自<诗经>
犹蒹葭,是一种植物,指初生的芦苇。也比喻柔弱微贱者。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简介: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大约是2500年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秦地至今汉水中上游陕西省南部地区,是周朝王族的发祥地,当时农业发达,巫祝文化盛行。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

一是“刺襄公”、劝其“遵循周礼”说。《毛诗序》云:“兼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中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

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

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荪、杨任之、樊树云、高亨、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成语:

jiān jiā qiū shuǐ
兼 葭 秋 水
【解释】比喻思慕的人。兼,同“蒹”。

jiān jiā yǐ yù
兼 葭 倚 玉
【解释】蒹葭:初生的芦苇。玉:仙树。芦苇倚在仙树上。①比喻两个品貌极为悬殊的人在一起,显得很不协调。②比喻地位卑微的人依附高贵的人。亦作“蒹葭倚玉树”、“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禹王台区17137874955: 《诗经 秦风 蒹葭》的译文 -
将董凝血:[答案]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⑴,白露为霜.所谓伊人⑵,在水一方⑶.溯洄从之⑷,道阻且长⑸.溯游从之⑹,宛在水中央⑺. 蒹葭凄凄⑻,白露未晞⑼.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⑽.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⑾.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⑿. 蒹葭采采⒀,白露未已.所谓伊...

禹王台区17137874955: 诗经 - 蒹葭(古文) -
将董凝血: 原文: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禹王台区17137874955: 《蒹葭》全文含解释 -
将董凝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

禹王台区17137874955: 《蒹葭》的作者.年代.注释? -
将董凝血:[答案] 原文 先秦 出自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秦风.蒹葭》汉注唐疏《蒹葭》小序(诗小序,皆子夏所作)诗经·国风·秦风 注释 ...

禹王台区17137874955: 蒹葭这首诗运用了反复咏叹的表达方式,说说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细腻的思想感情 -
将董凝血:[答案] 《蒹葭》是一首怀念人的诗,诗中写追寻所怀念的人,但终于使可望而不可即.蒹和葭都是植物名,即芦苇.起头两句是起兴 . 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

禹王台区17137874955: 蒹葭的含义《蒹葭》中的蒹葭 -
将董凝血:[答案] 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本词条主要针对《蒹葭》这首诗,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来源于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禹王台区17137874955: 《蒹葭》一文的中心意象是什么? -
将董凝血:[答案] �蒹,荻,像芦苇.葭,芦苇.苍苍:深青色.为:凝结成.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溯洄(sù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

禹王台区17137874955: 《诗经 秦风 蒹葭》的译文 -
将董凝血: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⑴,白露为霜.所谓伊人⑵,在水一方⑶.溯洄从之⑷,道阻且长⑸.溯游从之⑹,宛在水中央⑺. 蒹葭凄凄⑻,白露未晞⑼.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⑽.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⑾.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⑿. 蒹葭采采⒀,...

禹王台区17137874955: 《蒹葭》的作者.年代.注释? -
将董凝血: 《蒹葭》作者:佚名 年代:先秦 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

禹王台区17137874955: 《蒹葭》中,表明追寻的途中遇到艰难险阻的一咏三叹的三句是?《蒹葭》中,表明追寻的途中遇到艰难险阻的一咏三叹的三句是哪三句?白露为霜,白露... -
将董凝血:[答案] 蒹(jian 读第一声)葭(jia 读第一声)苍(cang 读第一声)苍,白露为霜(shuang 读第一声).所谓(wei 读第四声)伊(yi 读第一声)人,在水一方. 溯(shu 读第四声)洄(hui 读第二声)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wan 读第四声)在水中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