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福楼拜的相关资料及著作?

作者&投稿:戈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福楼拜朋友的资料~

1.阿尔丰斯·都德(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7日),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840年5月13日,都德生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省的尼姆。他的父亲是个商人,母亲对于文学有特殊的爱好,酷爱读书,不善于料理生活。都德自幼聪颖过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练习写诗,而且注意观察生活。在里昂中学读书时,他经常到书店博览群书,涉猎广泛,扩大了知识视野。1855年,父亲破产,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自谋生路。他15岁就到阿雷小学校任自习辅导员。两年之后,由于哥哥的帮助,到了巴黎,在贫困的境遇中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活。1860年,都德任莫尼公爵的秘书。这使他有机会观察巴黎社会各种各样的人,使他能多次到富于诗情画意的普鲁旺斯旅行,从家乡流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汲取创作营养。25岁时,他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描写了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两年后出版了一部带有半自传体性的长篇小说《小东西》,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冷漠的人际关系,一举成名。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他以这次战争为背景,写了一组具有深刻爱国主义内容和卓越艺术技巧的短篇小说,结为《月曜日的故事》。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因艺术的典型化和构思的新颖别致,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都德一生写了13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一些剧本和诗作。他善于用简洁的笔触描绘复杂的政治事件,其柔和幽默的风格、嘲讽现实的眼光和亲切动人的艺术力量为不少读者所喜爱。“他的创作,真实与诗情,欢笑与泪痕,怒焰与悲苦,交流并泻,构成他区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独特风格。” 阿尔封斯·都德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个很有特色的小说家,是“五人聚餐会”的成员之一(其他四位是福楼拜、屠格涅夫、左拉、爱蒙特·龚古尔)。 2.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俄历1818年10月28日-1883年8月22日,生于一个旧式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个骑兵团团长,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屠格涅夫的妈妈脾气很不好,经常打骂自己的孩子。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屠格涅夫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一年,随后转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经典著作,俄国文学和哲学。1838年前往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在欧洲屠格涅夫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被视为“欧化”的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 1843年春,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庚(中文译名)共同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为怀念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庚(中文译名))(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善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3.埃米尔·左拉(émile Zola;1840~1902) 法国作家。代表作:《萌芽》,《娜娜》,《卢贡-马卡尔家族》等 简介 法语名: émile Zola 出生日期: 1840年4月12日 国籍: 法国 逝世日期: 1902年9月28日 称号: 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领袖 代表作品: 《萌芽》《娜娜》《卢贡-马卡尔家族》等 1840 年 4 月 12 日 生于巴黎。他 7 岁时父亲病故,他和母亲在外祖父的接济下生活。在中学求学时已显露文学才华,试写了一些小说、诗歌和喜剧。 1862 年进阿谢特书局当打包工人,不久即以诗作出众被提升为广告部主任。这期间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作品。 左拉从 28 岁到 53 岁,勤奋写作了 25 年,终于写完了一部巨著《鲁贡玛卡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会史》,其中包括 20 部长篇小说,当场人物达 1000 多人。

希望采纳

居斯塔夫·福楼拜,法国著名作家。1821年12月21日出生于法国卢昂一个传统医生家庭。福楼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19世纪法国社会风俗人情进行真实细致描写记录的同时,超时代、超意识地对现代小说审美趋向进行探索。

福楼拜的“客观的描写”不仅有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又有自然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特点,尤其是他对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的推崇,已经包涵了某些后现代意识。
新小说作家极力推崇福楼拜对现实主义的创新,并进一步加以发展。他们对艺术形式的追求已呈现出后现代文学特有的“崇无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小说作家正是继承了福楼拜的现实主义,才可能大大地跨越了一步。

19世纪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左拉认为福楼拜是“自然主义之父”;而20世纪的法国“新小说”派又把他称为“鼻祖”。

扩展资料
一、福楼拜早年经历
1821年12月13日出生。其父是法国西北部诺曼第地区鲁昂市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他从1818年起任鲁昂市立医院院长。福楼拜从小在医院的环境中长大对解剖尸体习以为常这种环境培养了他对宗教格格不入的思想。
1830年福楼拜9岁入学时刚刚认识字母。
福楼拜是个特别腼腆的人特别是在女士面前。易于害羞的特质仍然困扰着他。
福楼拜的父亲是香槟人、母亲是诺曼底人他具有这两种民族的特征性格开朗同时具有北方民族的冷漠性情快活。同时福楼拜本性之中却隐藏着忧愁向往一种追寻不到的理想。
最早把他引向这个绮丽世界的是女佣人玉莉。她是一位讲故事的能手。小福楼拜在她旁边一坐就是一整天从小就受到浪漫幻想的熏染。
在常人眼里福楼拜智力低下却显露出文学天赋。他自幼喜欢文学大量阅读名著。
1834年福楼拜编辑了一份手抄小报《艺术与进步》。
1835年在福楼拜14岁那年在特鲁维尔海滨度假时与音乐出版商、《音乐报》创刊人施莱辛格的妻子艾丽莎Élisa Schlésinger相遇并对她一见钟情。福楼拜第一次见到艾丽莎羞怯之情使他整个人僵在这位漂亮女人的面前。
1840年福楼拜按照父亲的希望和安排在巴黎大学法学院注册入学但他从小便偏好文学对法律丝毫不感兴趣所以大部分时间仍住在鲁昂很少去课堂上课。
在巴黎文艺界他结识了仰慕已久的雨果。但他把大量时间花在阅读文学作品和结交文人。1843年他在法科考试中失败。
1844年突发神经官能症类似癫痫从此中断学业常年住在父母的克鲁瓦塞庄园。此后便专心致志从事文学创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楼拜

福楼拜(1821一1880)出生于一个医生世家。他的童年在浪漫主义风靡法国时度过。雨果曾是他心目中的偶像。然而给他的创作定音的,却是十九世纪中叶在法国开始流行的实证科学。他把小说看作“生活的科学形式”①,要求作家象自然科学家对待大自然那样,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描绘一切、解剖一切。在福楼拜看来,“美就意味着真实,虽说真实的东西不一定都美,可是最美的东西,永远是真实的”,“丧失了真实性,也就丧失了艺术性。”②因此,他赋予观察、分析、理解以十分重要的意义。认为“透彻地理解现实,通过典型化的手段忠实地反映现实”,③是小说家应当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观点决定了他在创作上与他所尊崇的雨果分道扬镳,而成为巴尔扎克和斯丹达尔的后继者。过福楼拜在艺术上并未完全步他人的后尘,他另辟蹊径,立志创新,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和发展了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
福楼拜的最大建树,是从作品中删去了自我,创造了所谓“纯客观”的艺术。 和巴尔扎克、斯丹达尔一样,福楼拜也将文学作品喻为“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①也力图同步地反映自己的时代。但前期两位作家是在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脱颖而出的,他们的“镜子”难免会染上浪漫主义的色彩。巴尔扎克和斯丹达尔充满激情,而且惟恐在作品中得不到充分表现。他们介入主人公的生活,与自己塑造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时时刻刻在剖析他(她)们的心理,评判他(她)们的言行,巴尔扎克甚至以作者身分直接和读者谈心。福楼拜却要求“镜子”排除一切主观抒情成分,对事物作出完全客观的、科学的反映。他认为“作者的想象,即使让读者模模糊糊地猜测到,都是不允许的。”文学作品的“一行一页,一字一句都不应当有一丁点作者的观点和意图的痕迹。”②尽管福楼拜天性热情,十分看重人格、正义、友谊,常因见到卑鄙、欺诈的行为而义愤填膺,可是他严禁自己在作品中流露情感,更不要说在作品中插入议论。“他深深地藏匿自己,象木偶戏演员那样小心翼翼地遮掩着自己手中的提线,尽可能不让观众觉察出他的声音。”①从来文学作品中,还不曾见过作者的意图隐藏得如福楼拜这样深的。不能说福楼拜这种艺术方法比他的前辈低劣或高明,但毕竟是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一种突破。所以《包法利夫人》一出版,立刻在文坛引起强烈的反响。圣勃夫从中看出了“新的文学的标志”,②左拉宣称“新的艺术法典写出来了”③,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认为这部“完美无缺的小说”出书以后,“在文坛上产生了类似革命的效果”④。不管这些说法有无夸张的成分,总之证明了福楼拜这一新尝试的成功。普列汉诺夫曾肯定“客观性是福楼拜的创作方法的最有力的一面”,因为这种客观的态度,使他的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具有了‘文献’的价值”⑤。
福楼拜所创立的这种“客观性艺术”,后来被左拉、龚古尔兄弟等自然主义作家向“纯科学”的方向发展了,因而法国文学史上一般把福楼拜看作浪漫主义与自然主义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法国当代某些评论家甚至因他那种冷漠、客观的艺术风格而称他为现代小说艺术的前驱。
虽然福楼拜和许多伟大作家一样,不承认自己属于任何流派,而且对人们封给他的“现实主义”①或“自然主义”称号感到恼火,但根据我们对现实主义的理解,根据福楼拜作品的时代感、真实感及其对社会现实隐而不露的批判精神,我们仍有足够的理由把他列为继巴尔扎克、斯丹达尔之后出现的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三位杰出代表。
正如斯丹达尔将他的《红与黑》题为“一八三○年纪事”,巴尔扎克将《人间喜剧》的大部分作品题为“风俗研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也有一个醒目的副标题:“外省风俗”。
《包法利夫人》从一八五一年开始写作,一八五七年问世,故事背景放在七月王朝,但更主要是展示了第二帝国时期的画面。如果说斯丹达尔的《红与黑》真实地描绘了法国七月革命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政治气氛,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深刻地反映了法国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重大的历史转折在社会生活中引起的巨大变化,那么福楼拜所刻画的,便是一八四八年资产阶级取得全面胜利后的法国社会风貌。也许不能说福楼拜从宏观上把握住了整个时代,但他无疑抓住了当代社会的主要特征:法国资产阶级引以自豪的英雄年代过去了,一八四八年的革命风暴也已平息,随之而来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庸的时代。目光深邃的思想家、叱咤风云的领袖人物、在生活中奋力拼搏的斗士,仿佛都一齐销声匿迹,而今活动在生活舞台上的,只剩下一群群资产阶级的庸夫俗子,浪漫主义激情已成过去,现存的只是鄙陋、可厌的实际生活。“路易-菲力浦一去,有些东西跟着一去不复返,如今该唱唱别的歌了。”①一个平庸的作家很可能认为,从资产者的日常生活中撷取题材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他们的作品不能不求助于杜撰的故事和离奇的情节,福楼拜却认为文学的力量不在故事本身,而在于作者怎样叙述、描写和处理。他以资产阶级的庸夫俗子作为艺术描写的对象,以对资产者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否定作为他创作的基本主题。《包法利夫人》所揭示的矛盾,正是浪漫主义的追求和庸俗鄙陋的现实生活的矛盾。
福楼拜自己思想上,同样存在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他毕生都在批判浪漫主义的影响,恰恰反映了他对现实的厌恶和绝望,他不屑于与庸俗的资产者为伍,一直与社会格格不入。他认为一切向上的挣扎均属徒劳,所以对一切欲望或追求均持否定态度。他曾告诉他的女友:“我所欣赏的观念,就是绝对的虚无。”④这一观念,定下了他全部作品的基调。的确,他除了对美的追求外,几乎放弃了人世的一切追求(包括对爱情的追求)。福楼拜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分析,都熔铸在包法利夫人的形象之中,他要让读者从包法利夫人身上,看到他所领悟到的生活的真象。无怪乎他会意味深长地对朋友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①
《包法利夫人》引起的风波足以证明:功力深厚的艺术家,完全可以通过自己所选择的富有特征意义的细节及事件的组合,来达到批判揭露的目的,而不一定要直抒情怀。福楼拜认为,“批评、指责和教训,都不属于文学范畴作家所能做的,只是“忠实地去观察生活的实质,并尽最大努力去描绘它。”②“如果从作品里流露出什么有教育意义的结论,则应是不经过作者的意图,而是由那些最恰当的事实描写自然表现出来的。”③从表面上看,小说的作者对他所描绘的一切都不置一词,而事实上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他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判断,只是他不愿明言而已。他让事实本身说话,让读者自己从中得出结论。以本书第二部第八章为例,这段关于“农业评比会”的描写,作者始终未发一句议论,却绘成了一幅绝妙的讽刺画:人们熙来攘往,张灯结彩,又敲鼓,又鸣枪,一派庄严隆重的节日景象;店家忙着招揽生意;教堂的杂役趁机捞外快;药剂师先生窜上跳下,到处指手划脚;鲁道尔夫全副精神用来诱惑医生太太;州行政委员象煞有介事地在演讲,冠冕堂皇的高调,恰和鲁道尔夫矫揉造作的绵绵情话组成喜剧性的二重唱;人群里发出种种声响,牛鸣、羊咩乱成一片,难得有几句演说辞传进听众的耳朵。虽说那位官员在演说中把农民捧上了天,评比会上受表彰的劳动者却并不见得有多幸福,也并不见得比得奖的牲畜更受感动。一位老农妇,在田庄服务五十四年,得到一枚银质奖章以及二十五法郎。她又老又瘦,脸上的皱纹比风干苹果还多。一身破烂衣服,袖筒里伸出两只长手。谷仓的尘土、洗衣服的碱水和羊毛上的油脂,使她的手粗糙、发硬,结上了一层厚皮尽管刚刚用清水洗过,仍然显很脏。这双疙里疙瘩、合也合不拢的手,就是她半个世纪辛劳的见证,那枚奖章和二十五法郎,便是对她的全部酬劳。她还是第一次看见自己在这样大的一群人当中,眼前又是旗,又是鼓,又是穿黑燕尾服的老爷和参事先生的十字勋章,她心里害怕,一动不动地站着,不知道该往前走,还是该逃掉,……最后,她木然地接过奖章,仔细打量,忽然泛起幸福的微笑,咕哝着要把这送给教堂堂长。……会议结束群众散去;每人都重新回到自己原来的地位,继续按旧习惯行事:主子继续虐待雇工,雇工继续用鞭子抽打牲口,……只剩下大人先生们坐下来大吃大喝。两天以后,鄂梅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大文章,报道展览会的盛况,捎带提到自己的大名。……这段描写,多么朴素,多么真实,却又包含着多少无言的辛酸,多少无言的讽刺与批判!看上去似乎是不动声色的平铺直叙,却又那么绘声绘色,充满动感。众多的人物,喧嚣混乱的场面,象交响乐般有层次有对比地交织在一起,使人不能不叹服作家的艺术功力。
应当承认,福楼拜的观察力和巴尔扎克、斯丹达尔同样敏锐,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和他们同样精细,他和他们一样不满足于描摹事物“粗糙的表象”,而是力图深入到对象的“精神和心灵深处”,理解其“深藏的欲望”,探究其“行为的复杂动机”,揭示其“未暴露出的本质”③。但在福楼拜看来,上述这一切固然对文学创作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比起“文体”与“结构”却只占次要的地位。“离开文体无作品”④,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福楼拜对美的追求。有人因此认为福楼拜有片面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其实他所说的文体美并不是与内容割裂的形式美。福楼拜不能想象作品的内容可以脱离形式,或形式可以不顾内容单独存在。他认为艺术家的天职就是为他所要表达的内容寻求最好的艺术外壳。他曾这样教导莫泊桑:“某一现象,只能用一种方式来表达,只能用一个名词来概括,只能用一个形容词表明其特性,只能用一个动词使它生动起来,作家的责任就是以超人的努力寻求这惟一的名词、形容词和动词。”①
福楼拜厌恶夸张和形容词的堆砌,尤其不能容忍装腔作势、矫揉造作。他所追求的美以准确、简练、朴实无华为最大特色。他的作品表面看去简单、平实,细细领会才知韵味无穷。莫泊桑把他的艺术评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②,可说是评得恰到好处。
福楼拜不仅要求文章结构严密,用词准确,还要求散文能朗朗上口,和诗一样具有节奏和韵律的美:“如果文句读起来能适合呼吸的要求,才能说文句是活的,如果文句可以高声朗诵,这文句才是好的。”

福楼拜是法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体家,他的文笔清澈流畅,简洁而不干瘪,质朴而又鲜明、生动,被公认为法语的典范。福楼拜并不是那种才思敏捷的天才,他的艺术造诣全仗勤奋不缀的艰苦努力。他曾一再告诫莫泊桑:“才能就是坚持不懈。”他信奉布瓦洛的名言:“流畅的诗,艰苦地写。”有时他终日伏案,所得不过数百字,有时为了寻求一个理想的字词,竟至汗流浃背。所以福楼拜曾不无感慨地说:“写作是一种苦恼的事业,其中充满了焦虑和令人疲惫的努力。”②
福楼拜毕生从事写作,而成品数量并不多,只有两部以当代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两部以历史传说为题材的小说――《萨朗波》和《圣安东的诱惑》,三个短篇合成的《三故事》,还有一部未完成的小说《布法尔和佩居榭》。总的说来,福楼拜的小说所反映的生活面,比巴尔扎克和斯丹达尔要狭窄得多,这首先是因为他的经历远不如那两位作家丰富和坎坷。福楼拜是个有产者,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在父亲留给他的庄园里过着安适的生活。他不必为衣食奔忙,也就感受不到为衣食奔忙者那些含辛茹苦的斗争。他在物质上无求于人,不必强迫自己与世人周旋,于是他遁世隐居,只与少数知己来往。这样一来,他的视野就受到很大局限。他不可能具备巴尔扎克那样深邃的历史眼光,把握整个时代的动向;也不可能有斯丹达尔那样的政治敏感,预测到一八三○年革命的到来。福楼拜自己也承认,他“对生活缺乏一个明确的、总体的概念”①。他把资产者平庸的日常生活当成全部生活,而看不清正在萌发的新的社会矛盾和时代的发展趋向。他对一八四八年的工人起义及后来的巴黎公社革命都缺乏正确的理解,这不能不妨碍他在作品中正确地反映历史和时代精神。他的《情感教育》固然比《包法利夫人》的画面广阔,甚至接触到一八四八年革命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但也只是一个旁观者在局外获得的印象,虽则真实,却没有立体感。这部小说真正的成就毋宁说是塑造了莫罗这样一个毫无血性的“中间性格”典型。不过,福楼拜的遁世隐居虽说限制了他作品的气魄与深度,却保证了他有足够的精力追求艺术上的完美。福楼拜衣食不愁,不必指望写作提供生活来源,也不会受到出版商的挟制或催逼,他可以从从容容地精雕细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所以,和巴尔扎克、斯丹达尔相比,福楼拜更是个艺术家,而不是历史家或思想家。从宏观的角度,他的小说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显然没能达到巴尔扎克和斯丹达尔的水平;但从微观的角度,却自有超过前人的地方。我国法国文学界前辈李健吾先生说得好:“斯丹达尔深刻,巴尔扎克伟大,但是福楼拜,完美。”

希望可以帮你的忙哦!呵呵~

同上


福楼拜的生平简介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19世纪中期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居伊·德·莫泊桑就曾拜他为师。著名作品包含《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三故事》和《布瓦尔和佩库歇》等。他十分注重艺术和语言的完美。并且,他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誉为“...

谁知道福楼拜的资料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是19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诺曼底卢昂医生世家。童年在父亲医院里度过,医院环境培养了他细致观察与剖析事物的习惯,对日后文学创作有极大的影响。福楼拜在中学时就热爱浪漫主义作品,并从事文学习作。早期习作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1840年,他赴巴黎求学,攻读法律,期...

福楼拜代表作品
福楼拜的代表作包括《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和《布瓦尔和佩库歇》。《包法利夫人》作为近代小说的革新,其严谨文体被赞誉为“新艺术的法典”,使福楼拜成为小说大师。作品采用交替叙述方式,限制全知视角,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福楼拜强调文学的客观性,倡导隐藏作者痕迹,如莫泊桑所形容,他像木偶戏演员般...

福楼拜的资料
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9世纪中叶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就曾拜他为师。著名作品《包法利夫人》,《感情教育》。福楼拜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现实生活,要敢于揭露丑恶现象。在精确地再现社会现实方面,他是位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但是,他主张文学应严格、细致、忠实地描绘事物,文学可以将...

莫泊桑和福楼拜的资料有哪些
莫泊桑被福楼拜牵着,嘴里还在不住地叫着“老师”。都德回过头来对大家说:“想不到福楼拜竟有这么优秀的弟子,你看他浓眉大眼,气质非凡,像不像当年的我呀!”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左拉:④左拉歪坐在沙发上,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莫泊桑走到他的跟前:“最近过得好吗?”“好,谢谢!”...

莫泊桑拜师主要内容
主要记叙莫泊桑初学写作的时候,拜作家福楼拜为师的故事。莫泊桑因为觉得自己的文章不生动就去请福楼拜指导,福楼拜直截了当告诉他那是因为他的功夫不到家,并且要求莫泊桑要肯吃苦,勤练习,建议他详详细细地记录每天马车经过门前的情况。莫泊桑全神贯注地观察,写下了一些作品,他再一次去请教福楼拜的时候,...

福楼拜的资料
福楼拜(1821~1880)Flanbert,Gustave 法国作家。1821年12月21日生于鲁昂,1880年5月8日卒于克鲁瓦塞。生平创作 他青年时在巴黎攻读法律,因病辍学。父亲去世后,他陪寡母住在鲁昂远郊克鲁瓦塞,靠丰裕的遗产生活,专心埋头于文学创作。他常在各地旅行,有意识地考察社会,了解农村生活。他生活在法国资本...

福楼拜,都德,左拉,莫泊桑以及屠格涅夫是什么关系?
1、福楼拜 居斯塔夫·福楼拜,法国著名作家。1821年12月12日出生于法国卢昂一个传统医生家庭。福楼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19世纪法国社会风俗人情进行真实细致描写记录的同时,超时代、超意识地对现代小说审美趋向进行探索。福楼拜的“客观的描写”不仅有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又有自然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特点,...

福楼拜的故事
福楼拜强调写作的独创性。莫泊桑初学写作时,常去福楼拜家,拿出一些试作请他指教。福楼拜对莫泊桑说:“如果一个作家有他的独创性,首先就应该表现出来,如果没有,就应该去获得。”如何获得呢?福楼拜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

福楼拜和莫泊桑的资料,给分
《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于 1857年完成的。这部作品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也成为他的代表作。随后他又创作了《萨朗宝》(1862)、《情感教育》(1869)和《三故事》(1877)居伊·德·莫泊桑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

荆门市15962025224: 法国著名小说家(福楼拜)的简介? -
仇沾喜欣: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087832.html 进去就知道了

荆门市15962025224: 福楼拜是哪个国家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仇沾喜欣:19世纪中叶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古斯塔夫·福楼拜,1821年12月17日出生在卢昂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家庭.其作品反映了1848-1871年间法国的时代风貌,揭露了丑恶鄙俗的资产阶级社会.他的“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和精雕细刻的艺术风格,在法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就曾拜他为师,所以福楼拜是莫泊桑人生中的恩师,他们的写作风格也很相似. 福楼拜的作品 《包法利夫人》 《萨朗宝》 《情感教育》 《圣安东的诱惑》 《圣·玉连外传》 《一颗简单的心》 《布法与白居谢》

荆门市15962025224: 福楼拜的一部作品,写一个内容提要 -
仇沾喜欣: 包法利夫人(福楼拜所著小说)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它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

荆门市15962025224: 福楼拜的著作
仇沾喜欣: 《狂人回忆录》《十一月》《包法利夫人》《萨朗波》《情感教育》(副题《青年人的故事》)《圣安东尼的诱惑》《布法尔和白居谢》

荆门市15962025224: 帮我介绍一下法国作家!请帮我介绍下莫泊桑和福楼拜!还有羊脂球、
仇沾喜欣: 莫泊桑 (1850~1893) 作者简介: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 事实上,这也是我所读过的有关“调情”的最美妙的篇章. 关于语言,福楼拜在小说...

荆门市1596202522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简介说一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介绍,被称为
仇沾喜欣: 莫泊桑,全名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

荆门市1596202522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资料 -
仇沾喜欣: 一\1.描写福楼拜肖像、语言、行动的语句. 1)肖像描写是“蓝色的大眼睛”“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 2)语言描写有“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着一把军号”.“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

荆门市15962025224: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谁? -
仇沾喜欣: 法国福楼拜

荆门市15962025224: 小说《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谁
仇沾喜欣: 是福楼拜(1821-1880),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