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候的人取字有讲究吗?

作者&投稿:机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取字有什么讲究?~

1、成年才可以取字
取字表示进入成年,可以男婚女嫁,结婚生子了。《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意思是男子在20岁行冠礼时加字,女子在15岁行笄礼时取字。略有不同的是,笄礼是女子在订婚以后出嫁之前举行的,如果一直没有订婚,20岁时举行也可以。
2、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
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长兄,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孙坚的其中四子了: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字季佐。
3、字是名字的延伸
意义相延的:即表字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这种情况可称之为“延伸式”。如: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白意的延伸。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杨达,字士达。士达,即士进的意思,进一步延伸了达的含义。

扩展资料
古人取字的原因:
1、取字是为了尊重的需要
《仪礼·士冠礼》上说:“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古人认为,名卑字尊。成年之后,朋友等人如果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所以要称字。
2、取字是为了避讳
古人如果名字犯讳的话,就避用其名而称其字。如房玄龄等人编撰《晋书》时,为了避唐高祖李渊讳,就避名称字,所以公孙渊就称公孙文懿,刘渊就称刘元海,褚渊就称褚彦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表字
参考资料:人民网--古人“字”中学问多

我们今天常说的某某人叫什么名字,其:“名字”一词,在古代代包括“姓”、“名”、“字”三个部分,三者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是三个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整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

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在这—名字中,
“飞”是名, “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
“飞”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动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联系,即“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

古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渊”、“牛”、“弓”就是他们的字。当然,有些人取字时干脆只用一字,不加别的字辞,如陈胜字涉,项羽字籍等即是。东汉以后,人名取字才越来越讲究,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在有了名以后,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思贤”、“师亮”等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天)、“永全”等等。这些,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早在周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取号。对此,《周礼》解释说,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意思是说,号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早期的号具有这一特点,有号的人多是那些圣贤雅士。如老子别号广成子、范蠡别号鸱夷子皮等。先秦时期有名字又有号的人并不太多,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取号的人仍不很多,名载史籍者仅有陶潜别名五柳先生、葛洪别号抱朴子等数人。但是,到了隋唐时期,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强盛和文化的高度发达,在名、字之外另取别号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皆属此类。到了宋代,取号之风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熟知的《水浒传》108将个个都有别号,正是代表着当时的社会风气。明清人更把取号视为一种时髦,上至皇帝,下至一般黎民百姓,几乎人人有号。正如清人凌杨藻在《蠡勺编》一书中记载的那样,其时“闾市村垄,嵬人琐夫,不识字者莫不有号,兼之庸鄙狂怪,松兰泉石,一坐百犯;又兄‘山’弟则必‘水’,伯‘松’则仲必‘竹’,不尤大可笑也哉。近闻妇人亦有之,向见人称‘冰壶老拙’,乃嫠媪也”。甚至一些落草为寇的盗贼也有别号。如上述书中举了一个县官审案的例子,就十分能说明问题。这一例子说,一位县官在审理一桩窃案时,责难犯人为自己开脱罪责,犯人突然说道:“守愚不敢。”县官不解其意,一问左右,才知道是犯人在自称别号。

在用字上,取号与取名、字不同,大多不受字数多少的限制。从已知的历代别号来看,有2字号,也有3字、4字号,甚至还有10余字、20余字的别号。如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别号就有12字,即“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至于宗教界的一位叫释成果的法师,别号的字竟达28个之多,即“万里行脚僧小佛山长统理天下名山风月事兼理仙鹤粮饷不醒乡侯”。一个人的别号竟然用了近30个字,真可谓古今一大奇观。

因为古人取号有较大的随意性,并且不必加以避讳,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饱受文字狱和避讳之苦的明清人,促使他们在名字之外更取别号来表现自己。当时的大多数人都取一个别号,但有些人的别号也有好几个。如清初画家石涛法名弘济,别号清湘道人、苦瓜和尚、大涤子、瞎尊者,达4个之多。

综上可知,我国古人的称谓远比现代人复杂,他们有姓名又有字、号。这种姓名字号的并存,既适应了当事人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情况下的需要,也为中国的姓名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有,的但我也说不太清楚。比方张飞,字翼德,飞与翼德同意,曹操字叫孟德,马超字叫孟起,都说明在家里排行老大。而且名一般是父亲取的,但是字的来源很多,可能是师长,也可能是自己取得。这里面的讲究太多了,建议去找本专门的书籍看吧,如果感兴趣

取字有没有什么压韵什么的规定?不同朝代是不有不同的习惯? ...有钱人才...古代人认为单名为贵,所以在取名的时候都基本会取单名

当然很有讲究的


中国古代男女,几岁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什么?
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表字。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

古代名和字的区别
古代人一般既有名又有字,产生和使用环境不同。“名”又叫“本名”。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我们现在所看见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如孔丘字仲尼,...

古代人的名字在什么情况下叫名什么情况下叫字
古代人的名字在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其次,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

中国古代的人都有姓名和字,什么时候开始不用字了
过去人取了个名之后还会在成年时取个字,这是出于避讳的需要。自从这种需要逐渐变弱之后,人们就不大取字了。民国建立后,人们就逐渐不大讲究避讳,所以取字的人就越来越少,到了三十年代,人们普通不再取字。到了五六十年代,取字的现象基本上就绝迹了。不过,在艺术界,仍然有极少数人附庸风雅,...

中国古人的“名”和“字”的关系是什么?
有趣的是,在古代,男孩子长到20岁的时候要举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人,这时就要取字。而女孩子在15岁时要举行“结发加筓”之礼以示可以嫁人了,这时也要取字。可见,古代的时候男女皆有字,比如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字璇卿。那么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一般认为,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

古人为什么有了姓名还有字呢?‘字’是什么意思?
古人呼名,是有许多忌讳的。《仪礼·士冠礼》云:“冠而字之,敬其名也。自谦称名,他人则称字也。”彼此地位相当者,尊称别人用字不用名,谦称自己用名不用字。如果他人是平辈,关系好,必称字而不用名,以示亲切。生疏的人之间称名,长辈或者高者对下称名。但用字称呼某人,则表现了特别的...

“姓”和“名”都流传至今,为何大多数人的“字”却消失了?
古代的人取字号还有一定辨别的作用,因为秦汉时期,词汇量还不丰富,人们起名大都是单字,因此难免会有重复的现象,所以起号和字可以避免重名的现象,因为即便你名字相同,字也不一定相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清朝末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文人们就开始摒弃字和号,因为那时候新思想开始萌芽发展,提倡...

古代的名和字各需要谁来起?
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幼名,冠字"对于这句话,《疏》的解释是:"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仪礼·士冠礼》中也有提到与此相关的内容:"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名,是一个人小时候取得...

古人什么时候有名和字的,又是什么时候取消字的
当然了,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史记记载夏朝很多君主的时候,都很简略,而没有详细的把他们的名字都记载下来,使我们感觉那个时候他们似乎都没有字,而事实上肯定是应该有的。《史记》集解张晏甚至认为:“禹,汤,皆字也”禹和汤本身就是字。一直到民国时期还很流行,稍微有点知识的人都会起个字,新...

为何称呼一些历史人物时,有的人是姓+名,有的人是姓+字,姓+号,真的是...
号,是自己成年以后自己起的,表明自己的某种志向,情趣。一般外人称呼号,表示一种尊重。如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一般诸葛亮称呼自己为亮,别人都称呼他为孔明,有时候出于对他的尊重也称呼他为卧龙先生。比如同时期的庞统,名统,字士元,号凤雏先生。他自己称呼自己为统,一般人都叫他...

太子河区19519347333: 古人取字有什么讲究? -
桂保三七:[答案] 古人起名取字,方式多种多样,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种. 扣合式:名与字扣合严密,共同表示一个深刻内容.例如屈原,其名平,字原,扣合而为“平原”.北宋散文家曾巩,字子固,扣合为“巩固”. 并列式:名与字是等同事物或同一属性的两个方面.孟...

太子河区19519347333: 古代起名字都有哪些讲究? -
桂保三七: 中国古代商业店铺起名字是很有讲究的,一句话:重口彩,图吉利. 具体地说:一是怎么好听怎么取名.如兴、隆、茂、通、旺、顺、昌、浩、等等,一切关于做好、做大、做强的名字. 二是根据经营项目的五行取名.这类名字必须“生发”自己的生意.如从事木器业,取带水的名字,水生木.或取带木的名字,有扶助作用.忌用带金的名字,因为金克木.

太子河区19519347333: 古人有大名 还有字 有什么讲究吗 帮我取个 -
桂保三七: 自周代开始,人不但有“名”,而且还得有“字”.“字”,是636f7079e799bee5baa631333262373431在“名”之后新增的称呼.《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人生下来3月要取名,20岁加字.《典礼上》有“男子二十,冠而字”,...

太子河区19519347333: 古代人们的“字”是怎么取得,有什么讲究吗 -
桂保三七: 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姓名、性格特点、品性、风水等取的.古代的人口相对较少,起名字就简单些,只起一个字,然后用字和号来全面诠释这个名字代表的含义,是对姓名的补充说明. 例如韩愈,字退之,愈是进的意思,所以字就退之,意思是不要太进了,这是古人的中庸思想所致 而孔明,“孔”寓意孔子,即圣人,“明”即明智、明理、智谋多的意思

太子河区19519347333: 古代人在取名上有哪些讲究? -
桂保三七: 古人取名,大至帝旺将相,小到黎民百姓,都非常注重五行理论的运用,因为他们认为天地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世间诸般和谐皆由于五行的生克制化,“五行取名”就是按照这种原理去实现五行的平衡. 例子:成祖一朱...

太子河区19519347333: 中国人取名字都有什么讲究?古代给女孩子取名有讲究吗?男生呢 -
桂保三七: 姓名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学问学术的脉承之一,是中华民族以姓氏文化与名字文化为根基,是人们以血脉传承为实用的社会人文标识、交流工具、延续载体的学问学术.是以人为根,表达、传播、交流、研究人、物、事、业的能量的延续,是以人...

太子河区19519347333: 古代人称呼名和字有什么讲究?
桂保三七: 古代人称呼名和字的讲究如下:1、在古代,古人称呼对方的“字”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字”一般是同辈人员的互称;“名”通常是供长辈和上级人员叫的.2、在古代指名道姓的称呼对方,被认为是一种冒犯,是不礼貌的.“字”一般是出现在古代,现代很少用,在古代的时候,男子在举行完冠礼时,会给自己取“字”,表示自己已长大成人.直称姓名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关于古代以字称呼表示礼貌尊重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子河区19519347333: 中国古人名字里的字是如何取得的?有什么讲究? -
桂保三七: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太子河区19519347333: 古人字号的取法 -
桂保三七: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

太子河区19519347333: 古人怎么取名字的,和有关名字的趣闻 -
桂保三七: 1、古人的名与字不同. 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到了20岁(结发加冠)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2、古人取字有讲究. 字只限于有身份地位的人.周代一般男子“字”的前面加上伯仲叔季以示排行,字的后面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