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中的少年想告诉吴王是么道理,他的目地是什么

作者&投稿:漕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螳螂捕蝉中这个少年给吴王讲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吴王听了少年的讲述,明白了什么道理?~

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有一位舍人名叫少孺子,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这样过了三个清晨。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少孺子回答道:“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螳螂俯着身子向前爬去要捉蝉,而不知黄雀在它身傍。黄雀伸着头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张开的弹丸。这三者都想得到自己的好处,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患啊!”吴王说:“您说得好啊!”于是停止用兵。

少孺子巧谏吴王 在我国浩瀚的文化史册里,有一个名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人们常用这个典故,讽喻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隐伏着后患的人。可你知道吗?这个富有哲理的典故,出自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聪明少年,他的名字叫作少孺子。 远在春秋时期,江南一带有两个相邻的国家??吴国和楚国。这两个国家为了争夺地盘,发展壮大自己,经常发生战争。 . 有一年,吴王又是征兵调粮,又是备办武器,准备攻打楚国。大臣们得悉吴王要出兵征战,纷纷进谏。特别是许多老臣,向吴王周密分析形势,劝说吴王改变主意。他们谆谆告诫吴王说:“眼下楚国强大,吴国弱小,攻打楚国的时机还不成熟。真要发生战争,吴国得胜的希望极为渺茫。况且,倾尽我国兵力去攻打楚国,必然造成国内空虚,那样的话,其他邻国就有了可乘之机。一旦腹背受敌,国家局势将万分危急!” 可吴王哪里听得进去这些劝告。他自恃近年来兵精粮足,执意要攻打楚国。大臣劝谏得多了,他就恼恨地喝斥他们:“全是一群窝囊废,楚国有什么可怕?就是相邻的越国,不也惧我三分吗?我的主意已定,谁要再劝阻,我就杀死谁!” 眼见刚愎(bi)自用的吴王一点儿也不听劝诫,大臣们全都摇头叹息。吴王要拿整个国家去冒险,可谁也不敢再劝阻。 吴王的侍从中,有一个叫少孺子的年轻人。他苦思冥想多日,终于想出了一个劝谏吴王的好办法。 一天清晨,少孺子手拿一只弹弓,衣兜里装满弹丸,来到皇宫的后花园里。花园里,树木花草,枝叶繁茂,争奇斗艳,景色十分迷人。可少孺子对这些一点也不感兴趣。他东张西望,穿梭在树丛间,连枝叶上冰凉的露水打湿了衣襟鞋袜,都没有察觉。他太专心致志了。 一连几个早晨,少孺子都是这样在后花园里不停地转悠。吴王好几天早上都没来见到他,觉得很奇怪。问清少孺子在后花园,吴王就来找少孺子问缘由:“你每天大清早跑到这里转悠什么?你瞧你,衣服湿淋淋的,拿着个弹弓走来走去的,究竟想干什么?” 少孺子回答说:“我正在打黄雀啊!” 吴王一听,更是疑惑不解了:“怎么,你还有心思在这里玩?”吴王有些恼怒。 少孺子不慌不忙地说“大王,我这几天虽然没打下一只黄雀来,可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 少孺子一边说,一边注视着吴王。他看到吴王脸上露出好奇的神色,就指指近处的一棵大树,放低声音说:“大王,您瞧,这棵树最大的那根树枝上,有一只蝉。我注意它已经好几天了。它一边低头饮着甘甜的露水,一边还不时呜叫几声。可它根本没注意到有只螳螂,正紧贴树枝,弯起前肢,伸长了两只利爪,想捕捉它来充饥。”少孺子说着,还指着高高的树枝,让吴王看个仔细。 “您瞧!那螳螂够专注的吧。可是,大王,螳螂一心只想捕捉眼前的蝉儿当美餐,它哪想得到身旁有只黄雀正打它的主意呢。对,对,就是左边枝桠(ya)上的那只黄雀!看见了吧?黄雀正伸长脖子,要啄(zhuo)那螳螂呢。多惊险的场面呀!” 吴王被少孺子指点的这幅画面吸引住了,他的双眼,一动不动地盯着树上发生的这一幕。只听少孺子在耳边又悄悄地说:“大王!您想,黄雀知道咱们正站在树下弯弓瞄准,准备打死它吗?” 吴王这才回过神来,轻轻地摇头道:“不可能!它只顾准备啄那快到手的螳螂了,哪知道死到临头了呢!” 少孺子乐了,他一拍手,’对吴王说:“大王啊!蝉,螳螂,还有黄雀,它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根本不管身后和身旁潜伏着的祸患。大王您看,这是多危险的事呀!” 听到这里,吴王不由得沉思起来。他想到自己准备伐楚的事,不也和这惊险的场景如出一辙吗?他醒悟过来了??原来少孺子用心良苦,在变换着方法劝谏自己呀! 成功常常隐藏着失败的苗头,有利可图也往往预兆着危险的祸患。吴王想通了,他紧紧握住少孺子的手,连声称赞:“想不到你年纪轻轻,想得这么周密!我得重新通盘谋划国家政事了!”

各国战乱,吴打算攻打楚国,但吴王没能考虑到攻打楚国会削弱自身实力,最终会使自身成为他国的攻打对象,就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样,都只顾到了眼前的利益,忘记了身后的危险,少年的这个故事提醒了吴王,最终使他放弃了攻打楚国。
道理: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身后危险
目的:劝阻吴王攻打楚国,保存吴国国力,以防吴国灭亡

翻译
春秋时期,吴国国王阖闾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知道自己身份卑微说话没有分量,想要规劝吴王可是不敢,便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侍卫道:“后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停息在树上吸饮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就在知了的身后;螳螂弯起了前肢,想扑上去捕捉知了,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就在螳螂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人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这三个东西,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吴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 教导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通盘谋划,近忧远虑,居安思危,不能顾此失彼。


学了"螳螂捕蝉"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吴王,什么样的少年?
少年:聪明机智 勇敢 爱国 吴王:聪明 不要以为这篇文章都是专门写少年的 其实 这篇文章也表现了吴王十分聪明 如果吴王是个昏君 怎么可能会明白少年说的故事的深层含义 如果他是个暴君 读懂少年的话之后 就一定会处死少年 所以 这篇文章也在夸赞吴王 可是最主要的还是少年了。

《螳螂捕蝉》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3.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答:因为大臣们是直言相劝,令吴王感到没有威严;而少年的“劝”是智劝,既维护了吴王的面子,又令吴王茅塞顿开。4.“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吴王由“固执”到“恍然大悟”,我们从中能体会到什么?答: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我们体会到:少年是睿智的,他...

螳螂捕蝉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啊
【吴王和年少者】讲的是一个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告诉吴王不要出兵攻打楚国。---来自知道团队《八千里路云和月》;团队贴吧《史志不渝》吧。很高兴为您答疑解难!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少年是用了什么方法让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吴王不听劝阻,执意要出兵攻打楚国,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从而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故事中套着故事,是一篇学生爱读并能从中受到启发的好文章。对...

在螳螂捕蝉这篇课文中,赞扬了少年什么
赞扬了少年聪明机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勇敢无畏,

《螳螂捕蝉》课文中少年说那段话的目的是什么?
就是为了吴王能不再去攻打楚国 让自己的国家不灭亡

螳螂捕蝉: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它主要记叙了一位少年以---的故事,告诫...
少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

你想对《螳螂捕蝉》 的少年提什么问题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吴王不听劝阻,执意要出兵攻打楚国,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从而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故事中套着故事,是一篇学生爱读并能从中受到启发的好文章。对六年级的学生来...

《螳螂捕蝉》中可以用什么成语夸文中的少年
智勇双全 聪明、机智、勇敢 顾全大局,坚持不懈,深谋远虑,坚定

小学六年级课文《螳螂捕蝉》资料
可是,黄雀又哪里知道,我正拿着弹弓准备射向它。蝉、螳螂和黄雀,都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却完全想不到自己后面藏着的祸害呀!”吴王听了,沉思起来。少年所说的话让他悟到: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就有可能造成无穷的祸患。于是吴王下令停止出兵,不再去攻打楚国。螳螂捕蝉,却不料黄雀在后面正...

崂山区19391549803: 《螳螂捕蝉》中的少年想告诉吴王是么道理,他的目地是什么越具体越好, -
盖狠优泌:[答案] 各国战乱,吴打算攻打楚国,但吴王没能考虑到攻打楚国会削弱自身实力,最终会使自身成为他国的攻打对象,就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样,都只顾到了眼前的利益,忘记了身后的危险,少年的这个故事提醒了吴王,最终使他放弃了攻打楚国. 道理...

崂山区19391549803: 少年想告诉吴王什么道理,他的目的是什么 -
盖狠优泌:[答案] 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的目的是打消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 一定对!

崂山区1939154980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什么寓意?这个少年给吴王讲述这则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
盖狠优泌:[答案] 比喻目光短浅,未能远谋,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用意是劝吴王退兵 典故出处 《说苑·正谏》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i)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汉·韩婴《韩诗外传》:...

崂山区19391549803: 螳螂捕蝉中这个少年给吴王讲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吴王听了少年的讲述,明白了什么道理?急.谢谢了 -
盖狠优泌:[答案] 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有一位舍人名叫少孺子,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这样过了三个清晨.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少孺子回答道:...

崂山区19391549803: 螳螂捕蝉中的少年是在打鸟吗?为什么? -
盖狠优泌: 答:不是,应为当时的吴王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从而忘记了吴国生后的隐患.当时吴王下了死命令,所以少年只能智取不可硬夺.少年大鸟就是为了让吴王看见,并领悟道理,才用另一种的方式去转达意思给吴王,而并非大鸟.

崂山区19391549803: 螳螂捕蝉 联系全文说说看少年劝吴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盖狠优泌: 他要告诉吴王如果去攻打楚国,那吴国就没兵力来防守了,这样一来其他诸侯国就会乘机把吴国攻下,因此不要去攻打楚国.我也学了这一课

崂山区19391549803: 小学语文强化提高同步练上的一道题其实少年( )在说看到的螳螂捕蝉的情景,( )在劝说吴王不要出兵攻打楚国. -
盖狠优泌:[答案] 不是在说看到的螳螂-----,而是在劝说吴王不要-----

崂山区19391549803: 《螳螂捕蝉》
盖狠优泌: 在《螳螂捕蝉》一文中,少年对吴王要说但不能说的一句话是:您不能攻打楚国! 吴王听完少年的话,不好意思说出口飞一句话呀是:你说的对,你说得对! “螳螂捕蝉”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鼓捣自己身后正因扶着祸患呢!” 评价:少年时分聪慧.

崂山区19391549803: 螳螂捕蝉课文请你联系全文,把少年劝说吴王的主要内容写下来要30字左右 -
盖狠优泌:[答案]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

崂山区19391549803: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不知身后?不知身后?即将?的故事,告诫吴王 -
盖狠优泌:[答案]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知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顾不得身后隐患是危险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