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后,祭祀用了太庙,那原来太庙里明朝的老祖宗们去哪里了?

作者&投稿:针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靖难获胜后的明太宗(成祖)朱棣,经过十多年的策划和后续建设,终于将大明都城自南京迁往北京(京师)。此后京师北京作为大明国都,延续了二百二十四年。成祖及其之后的十四代皇帝,都在此登基,在此去世。

自迁都后,原大明皇室的家庙----太庙,也从南京迁往京师,供奉明太祖朱元璋以下历代大明皇帝的神主,及太祖追赠的四代祖先(德祖、懿祖、熙祖、仁祖)牌位。

太庙,起源在三代,夏时期就有了雏形,当时称为“世室”,商朝时称“重屋”,周代称“明堂”,自秦汉起,始称“太庙”。这即是帝王家庙,用于祭祀祖先,传承统治合法性。太庙里祖先的牌位,几乎相当于社稷的代指。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兴起于东北的清政权入关,击败李自成起义军,占据了京师。清摄政王多尔衮在占据了京师后,立即将继位不久的顺治帝迎进京师,入居于明皇宫紫禁城,之后又将及清朝前两代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的牌位,及清太祖追赠的四代祖先(肇祖、兴祖、景祖、显祖)牌位自盛京(沈阳)原清室太庙迁往京师,摆放进原属于明朝皇室的家庙---京师太庙。

为什么清军刚刚入关,只不过占据了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中原大部分地区还处在明朝剩余势力、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军等三方统治之下,清实际统治者多尔衮就要急不可耐地将小皇帝接到京师居住,并立马把清朝太庙中历代皇帝牌位奉迎至京师,摆进原本明朝的太庙中?

其实,这个和中华历代传统王朝更替兴亡中所遵循的“顺应天意、传承有序”是分不开的,清朝原本发源于东北,和明朝相互争斗、厮杀了近三十年,在明朝内外交困、被农民起义军攻破京师的情况下,抓住机会,得以入主中原。

为了显示自己夺取社稷是顺应天意,得国合法,那么清朝就必须把自己包装为明朝得合法继承者,以此获取程序上的正义性。这也是为了以后争取天下人心最有利的手段。

而太庙,及其所供奉的皇帝牌位,差不多可以算作江山社稷的化身。清朝是以接受明朝大臣(吴三桂)借兵复仇的名义出兵关内的,在击败李自成起义军之后,顺势占领了京师,并以明崇祯帝已死,明朝已亡(其实南方明朝剩余势力还很强,不过多尔衮当看不到)的理由,宣布清朝接替了明朝的传承,成为中原新的主人,作为新一代王朝,来统治天下。

所以,将清朝的皇帝牌位摆进太庙,就是向天下宣布,清朝已经接替明朝,顺治帝也成为新的天子,向天下人显示自己的正统。

虽然在实际上清朝对于前明宗室皇族大加杀戮,恨不得斩草除根。但是表面上,对于毫无危害的明朝帝陵、太庙,清朝统治者为了表示尊崇,并拉拢汉族官员及民众,还是加以保护、修缮,表明自己是继承明朝的正统地位,天命所归,同时也是收买广大汉族士绅民心。

但是清朝已经占据了京师,将来还要继续南下,攻取中原及南方,皇帝也来到京师住进皇宫,前代皇帝的神主也摆进了太庙。即使在尊崇前明皇帝,也不可能让他们的神主继续摆在太庙,和清朝皇帝的神主放在一起。

于是,清朝统治者有样学样,学习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开创明朝时,在南京另立历代帝王庙,把元朝部分皇帝神主和之前各王朝开国或者中兴皇帝的神主一同安放供奉的做法,在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首先将崇祯帝的神主供奉在明朝于嘉靖十年(1531年)于京师(北京)所修建的历代帝王庙中,八月,明太祖的神主也被移到历代帝王庙供奉。

顺治三年(1646年),清朝将其他明朝皇帝神主,也全部移到历代帝王庙,这样,明代皇帝的祭祀仪式,就从太庙转为到历代帝王庙,和其他历代帝王,一同接受供奉。

康熙六十年(1721年),康熙帝在和大臣们议论时说:


“朕披览史册......前代帝王虽无过失,亦必刻意指摘,论列短长,全无公是公非.....前代帝王曾为天下主,后世之人俱分属其臣子,而可轻肆议论、定其崇祀与不崇祀乎.......凡曾在位,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外,应尽入庙崇祀。”


所以,在这个时候,前代帝王只要不是无道昏庸、亡国,都可以入庙祭祀。而崇祯帝虽然亡国,但是康熙帝认为不是他的过失,而应该是神宗、光宗、熹宗三人负责,所以崇祯帝可以入祀,神宗、光宗、熹宗三人神主则被撤出历代帝王庙。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秉承康熙帝的意见,将大多数明朝皇帝神主于之前陆续进入历代帝王庙的各王朝守成之君牌位一起,接受祭祀。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说法,把之前没有涉及入庙祭祀的十六国、十国、三国、晋、隋等朝代,也选出代表性皇帝入庙祭祀,并把建文帝的神主也一同摆进来接受供奉。

这样,在几经调整后,历代帝王庙中接受祭祀的帝王确定为一百八十八位。其中就包括了明朝绝大部分皇帝(神宗、光宗、熹宗除外)。这,就是原来明朝太庙中,所供奉的历代明代皇帝神主的最终结局。



当明朝的老祖宗们都已经给埋了,毕竟清朝入关以后的风气比较差,所以会将明朝的老祖宗们都给埋了。

清朝为了稳住民心所以明朝的老祖宗并没有被扔掉而是移入宗庙,后不断扩建宗庙,使各个朝代的祖宗都有位置。

原来太庙里明朝的老祖宗们的牌位当然是被扔出去了,都改朝换代了,难道还指望清军供奉他们吗?


清十二帝都有哪些疑案?
他每次去寺庙祭祀到了晚上住在寺庙里的禅房往着窗外的明月,看着旁边桌子上的青灯黄卷就不想回宫了;三、自认为不适合做这个大清的皇帝;可是不管他的理由有多少、多么的充分,孝庄太后不得已下了二道命令,一是将其软禁在宫里;二是命令他身边的太监代替他到五台山出家;最后这位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便在宫里走完...

清朝入关之后为何有东陵和西陵之分?东陵和西陵之间有什么不同?_百度知 ...
当清朝入关之后,清朝就成为了名正言顺的大一统王朝了,此时就得拿出主宰天下的气度来考虑帝陵位置,关外肯定是不合时宜,仅仅一个因路途遥远带来的祭祀问题就会很棘手,更遑论其中的政治考量了。故而,顺治皇帝就决定在离京城比较近的地方寻找一处风水宝地,作为新的帝陵。经过一番考察和对比之后,顺治...

从祭祀活动看社会发展的文明与进步
但是明朝建立以后,宋太祖朱元璋又恢复了人殉制度,不得不说这是历史的严重倒退。清朝在入关前也实行过人殉制度,入关后废除。严格地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实行人殉制度的朝代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民间的祭祀活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祀逝去先人和祖先的重要日子有...

清朝皇陵通鉴
祭祀所用物品都有一定规格和数量。顺治年间规定,大祭用牛、羊、 猪各一头,献果酒、点香烛,焚#,祝词,行大礼。清中叶以后,流民起义不断,清朝统治者为了求救于祖先"在天之灵",保佑大清统治的稳定,进一步扩大了祭 祀的规模。大祭祭品增加到牛二头、羊四只、面八百斤、油四百斤。每年仅祭祀富陵就用银五万两。

为什么会有祭祀?
清代入关以后,亦于顺治八年(1651),钦定帝王陵寝祭祀:“酃神农”,并钦遣侍读学士白允谦诣陵致祭。此后,凡国有大事,皆诣陵告祭。在现存的37篇“御祭文”中,告即位、亲政、复储的11篇,告靖边、军功的6篇,告灾祈福的1篇。 古华夏文化母体隔海相望的台湾,对炎帝神农氏的祭祀同样源远流长。台湾的神农信仰,...

清朝晚期祭天只祭祀前8位皇帝吗?为什么?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

清朝帝王六次祭拜明开国皇帝、礼数周全,这是为什么
于是想怀柔和满汉的关系。 他用很强的安抚措施缩短与汉族学者的文化心理距离,很容易消除南方学者的对抗,说白了,这样更好所以康熙朝开始了南巡政策。 拉拢汉族,二是可以搞政治表演。 很明显康熙亲自拜祭了南京明太祖明孝陵五次。 每次参拜时,康熙都鞠躬尽瘁,故意给观众看,证明他主动拉拢关系,积极改...

清初反抗不断,康熙用了什么办法,征服汉人天下归心?
为什么康熙要这样做呢?其实他就用这样的来拉拢人心,告诉汉族人民,他会效仿明朝统治,爱民如子,事实也证明,康熙用对了,康熙第一次祭礼,百姓就感动到哭了,为他收复了很多民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了。方法二是大兴科举考试 康熙跪祭明孝陵之后,他还折腾起了科举考试,让天下的读书人有机会做官,给他们...

清帝死后都葬在哪?
清入关以后,十个皇帝,除末帝溥仪没有设陵外,其他九个皇帝都分别在河北遵化县和易县修建规模宏大的陵园。由于两个陵园各距北京市区东、西一百里,故称"清...特祭是遇国家大典的临时祭祀。祭祀所用物品都有一定规格和数量。顺治年间规定,大祭用牛、羊、猪各一头,献果酒、点香烛,焚#,祝词,行大礼。清中叶以后,...

满族有什么习俗
在满族入关前以火葬为主,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经常迁移。另外,八旗将士在清初战死较多,尸骨不便送回故里,所以多用火葬。满族入关后逐渐发生变化,从火葬与土葬并用发展为以土葬为主。丧葬仪式是,死者临终前穿寿衣,多为长袍、马褂,为单数。屋内停灵,一般在7日之内。用木板做成灵床,头西脚东。灵幡用...

玛曲县15669543549: 明清两代的故宫有无建筑上的异同? -
龙步孚来: 大体上没有变化,因为清朝入关后没有太大的精力去改造故宫,直接拿来就用了.如果说有变化的地方可能是在乾清宫设了安放神像的环形大炕和制作祭祀品的煮肉大锅,每天要煮白肉祭祀.

玛曲县15669543549: 明清时代太庙与社稷分别象征着什么? -
龙步孚来: 分别象征着祖先和国土 太庙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社稷代表政权、土地.所谓“宗庙社稷”,是祖先宗法、国家政权的象征.太庙和社稷坛是封建皇朝按“左祖右社”的传统建立的太庙和社稷坛.“左祖右社”出自周朝.周朝营建都城时,整个施工程序如同今日的“都市计划”一样,是按步就班、依循一定准则而行的.意思就是周朝官方的营建部门,在进行都市规划时,会先在宫殿的左边设立“宗庙”(相),以祭祀祖先;并在宫殿的右边,兴建“社稷”,专供民众祭祀土地公与五谷之神.

玛曲县15669543549: 清军入关对紫禁城的改变 -
龙步孚来: 没有了,改变还是很大的.顺治入关时,太和殿和太和门是被李自成烧毁了,顺治登基是在武英殿举行的,而太和殿修复直到康熙年间才完成,重修的太和殿由明朝的9间改为11间,两侧各增加了一个防火墙的隔间.顺治入关后对坤宁宫和东西...

玛曲县15669543549: 清朝高官死后配享太庙是什么 -
龙步孚来: 简单说,太庙就是供奉已故皇家祖先的皇家祠堂,就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在封建统治上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清朝并非所有高官都可以配享太庙,而是功臣可以配享太庙,意思就是皇帝特批将有功之臣的牌位摆进西配殿,从此每年皇家祭祀的时候,该功臣的牌位也会享有祭礼.“配享太庙”在任何朝代都是臣子的最高荣耀. 清代有功的亲王、满臣配享太庙的很多,其中只有一个张廷玉是汉人.

玛曲县15669543549: 谁能告谁我清朝的三大迷案是什么? -
龙步孚来:一、顺治出家 皇帝葬礼有很复杂的过程,每一步程序都有严格的规制,都要形成文字记录.如果顺治假病逝而真出家,那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档案与文献绝不可能不含一丝瑕疵.按民间...

玛曲县15669543549: 清朝亲王死后配享太庙是怎么一回事? -
龙步孚来: 太庙,是指古代皇帝的宗庙,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性质跟祠堂差不多.“配享太庙”,是皇帝对臣子的一种非常高的奖励——死后能把牌位放到太庙里,和皇上的列祖列宗一块,享受后世皇帝的供奉.

玛曲县15669543549: 晚清朝的碗下有个太字 -
龙步孚来: 太字有可能是民窑烧制的 也有可能是哪个地方性标志,或者大户人家祭祀专用的器具.应该不是官窑.若是官窑,估计也是太庙使用的祭祀用具.您最好把图片发上来 大家讨论一下.因为这样的东西太多了...实在不好考证具体出处.

玛曲县15669543549: 赵宗实是谁 -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庙号为宣宗的都有谁?
龙步孚来: 历史上,唐代之前有“宣帝”没有“宣宗”赵宗实是谁.谥号“宣帝”的有11位皇... 庙号,是皇帝驾崩之后,在太庙立室祭祀时用的名号.(1)“祖”开国,“宗”守...

玛曲县15669543549: 沈阳故宫具有怎样的建筑布局?
龙步孚来: 在清朝还没有入关之前,皇宫是设在沈阳的.后来首都迁入北京之后,沈阳的皇宫就 被称为“陪都宫殿”、“留都宫殿”,这座皇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两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