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 状语后置详解

作者&投稿:邢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状语后置的文言文状语后置概念~

一、状语后置
(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做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1.何有于我哉? (《(论语)十则》)
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泽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醉翁亭记》)
“泄出于两峰之间”是“于两峰之间泻出”,介宾结构“于两峰之间”后置,可译为“从两峰之间奔泻而出”。
4.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试用于昔日”是“于昔日试用”的倒装,介宾结构“于昔日”后置,可译为“在往日任用”。
5.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假借于藏书之家”是“于藏书之家假借”的倒装,介宾结构“于藏书之家”后置,可译为“从藏书的人家借书”。
7.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学于太学”是“于太学学”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太学”后置,可译为“在太学学习”。
(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1.屠惧,投以骨。 (《狼》)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寄臣以大事”是“以大事寄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大事”后置,可译为“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三)其他。
1.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伤仲永》)
“还自扬州”是“自扬州还”的倒装,介宾结构“自扬州”后置。译为“从扬州
回来”。

二、宾语前置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1.介宾倒装。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要放在介词的前面。可译为“为什么”。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疑问句中,代词做介词宾语要提前。“谁”为疑问代词,“与”是介词。
何以战? (《曹刿论战》)“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疑问句中,代词做介词宾语要提前。“何”为疑问代词,“以”是介词。
长夜沾湿何由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由彻”是“由何彻”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挨到天亮呢”。“何”,疑问代词,“由”,介词。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前置。
2.谓宾倒装。
何有于我哉? (《{论语)十则》
“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要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2.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弗之怠”即“弗怠之”的倒装,可译为“不放松抄写”。“之”,代词,代抄写,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
3.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
“为之知”即“未知之”的倒装,可译为“不知道它”。“之”,代词,代春意。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
5.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不自信”即“不信自”的倒装,可译为“不相信自己”。“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爱莲说》)
“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1.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
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2.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
“全石以为底”是“以全石为底”的倒装,可译为“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
(五)其他,表强调。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2.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可
译为“大雁离开衡阳”。

文言文状语后置概念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状语后置的类型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1、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正常语序: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正常语序:具以事告)
3、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作状语。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正常语序: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综上所述,介宾短语(即介词“于”“以”“乎”+宾语)一般后置作状语,即所谓的状语后置。


新青区15185561699: 什么是状语后置?(文言文的) -
舒姿诺里: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 《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新青区15185561699: 什么叫状语后置句(语文文言文0和其他句式, -
舒姿诺里:[答案] 状语后置句,也叫介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

新青区15185561699: 文言文里的宾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前置,该怎么判断?宾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前置各是什么?该怎么判断? -
舒姿诺里:[答案] 一,宾语本来就是放在谓语后的呀,是否说的是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就是宾语移置在谓语之前.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有下... (《孟子·滕文公上》) 其有不合者,仰面思之,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二,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

新青区15185561699: 在文言文中,什么叫做宾语前置?什么叫做状语后置?请举例说明. -
舒姿诺里:[答案]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

新青区15185561699: 讲讲语文上的 状语后置语文的特殊句式 -
舒姿诺里:[答案]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新青区15185561699: 语文文言文 状语后置详解 -
舒姿诺里: 这两者没有区别,只是称呼不同罢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在古代汉语中,介词结构一般做句子的状语,状语应该在动词的前面,修饰动词(谓语),而古汉语中经常将介词结构位于动词之后,这就是介词结构后置,也称状语后置.例如“绳之以法”,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法绳之”,绳,是动词(谓语),以法,就是介词结构(状语). 懂了吗?

新青区15185561699: 语文中的状语后置我弄不明白.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舒姿诺里:[答案]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译为: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出来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的颜色更深.比较原文和译文,你会发现,“于蓝”被译为“从蓝草中”,且放在谓语“提取”的前面去作状语了.可见,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古文中将“状语...

新青区15185561699: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三课文言文的状语后置句并翻译 -
舒姿诺里:[答案] 其实状语后置找准了规律的话就挺简单的,首先要知道每句话中拿个是状语,状语就是形容状态的,大多也就是形容词,然后后置就好了.文言文的翻译嘛那就是逐字翻译,慢慢来,先要熟练掌握文言文中单个字的意思,这样翻译起来就会很顺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