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国国内的局势和各个派系 还要 谯周和向郎的主张和立场性格

作者&投稿:单于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由三股势力组成,荆州集团(刘备的亲信)、东州集团(刘璋的旧部)、益州集团(益州士~

错了吧?三大集团应该是原从集团、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
原从集团是指从刘备出道就一直跟着刘备的,代表人物:关羽、张飞、赵云、孙乾、糜竺、简雍等
荆州集团是指赤壁之战前后刘备居住在荆州时投靠刘备的,代表人物:诸葛亮、庞统、徐庶、黄忠、魏延、蒋琬、马良等
益州集团是指刘备出兵益州后投靠刘备的,代表人物:张松、法正、李严、刘巴、董允等
之后马超来投,因不属于三大集团中任何一个,所以被人排挤,郁郁不得志,黄忠死后没多久也病死了。

谯周的青少年时期,益州地区的形势一直不够安定。先有刘璋与汉中张鲁的争斗,后又发生刘备入蜀,攻陷成都,逐走刘璋,建立蜀汉政权的变故。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在夷陵兵败后病逝于白帝城,其子刘禅嗣位,是为后主。诸葛亮受刘备临终遗命,以丞相兼领益州牧,总揽朝政。在他的治理下,蜀汉的政局渐趋稳定。为了缓和与弥缝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矛盾,其中主要是益州地主集团与外来地主集团之间的矛盾,诸葛亮适当地启用当地的知名人士为官。这样,谯周以有学识而被诸葛亮荐举为益州的劝学从事。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故,大将军蒋琬接替诸葛亮执政。蒋琬提升谯周为典学从事,总管一州学校、生徒的训导、考核和升免等事。这一年,谯周三十三岁。

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后主立其子刘璇为太子。谯周与李撰等一批著名的学者同时被选调到太子府任职。他先为仆,后转为家令。 蜀汉后主刘禅是一位平庸低能的君主。诸葛亮在世期间,他慑于乃父遗命,被迫“父事丞相”,在诸葛亮面前唯唯诺诺,言听计从,因有所约束,未出过大错。诸葛亮死后,刘禅贪图奢华享受的恶性日渐暴露。他屡次想广修宫室,采择民女,以供玩乐。但由于受到蒋琬、董允等人的强烈抵制,也未尽如意。延熙九年(公元246年),蒋琬、董允相继去世。主管朝政的费祎信任陈祗,使用他接替董允的侍中职务。陈祗是个玩弄权术的政客,与宦官黄皓互为表里,操弄权柄。对于后主刘禅,陈祗、黄皓阿意顺从,百般迎合。刘禅遂如释重负,肆意胡为起来。于是,他经常外出游逛,并增造后宫,广设伎乐,沉湎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

谯周对刘禅的荒唐行径,非常反感。这一年,他上疏进行劝谏。谯周以新莽末年的历史为例,说明政权的得失与人心的向背关系极大。他说,王莽败后,群雄扰攘,豪杰蜂起,都想夺得政权。这些人中以更始皇帝刘玄和公孙述的力量最强,但他们一个个注意的只是快情恣欲,游猎享受,从不知体恤百姓疾苦,关心人民的生活。终因丧失人心,遭到失败。而汉光武帝刘秀从善如流,广纳众谏,注意理冤狱,力节俭,施仁政,遵法度。这些作法深得人心,归附的人越来越多,终于由弱变强,兼并诸雄,成就帝业。谯周希望后主以刘秀为榜样,敬贤任才,力修内政,树立起完成光复汉室,统一天下的雄心大志。在上疏中,他还提出了省减乐官、停止兴造的具体建议。

刘禅对于谯周的上疏,很不以为然,不仅不采纳他的建议,反而疏远了他。这一年,谯周被免去太子家令的职务,改任中散大夫。

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主持朝政的费祎被魏将刺杀。费祎死后,蜀汉的政局急转直下。后主更加宠信黄皓,听凭他肆意弄权,败坏政事。朝中的大臣,或与黄皓勾结,狼狈为奸;或受其毁谤,横遭排抑。接替费祎职务的姜维,一则畏怕黄皓的势力,二则急于立功,所以长期居外,连续向曹魏用兵。由于姜维不顾国力,贸然出击,所以一再损兵折将,大败而还。穷兵黩武和政治腐败,把百姓搞得疲弊凋瘁,怨声载道。谯周对此十分不满。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他猛烈抨击朝政,并与尚书令陈祗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他知道自己的意见,不会受到朝廷的重视。退朝以后,遂采用两人对话的体裁写了一篇讥讽时政的文章《仇国论》。在文内,谯周提出治国的根本在于养民恤众的主张。他说,周文王以少胜多,是作到了注意养民;勾践以弱胜强,是由于能够恤众。不顾百姓疾苦,不能与民休息是造成社会动乱的原因,所谓“民疲劳则骚扰之兆生,上慢下暴则瓦解之形起。”他预言,蜀汉“极武赎征”,必然“土崩势生”,如果“不幸遇难,虽有智者将不能谋之矣”。谯周劝告后主,“不为小利移目,不为意似改步,时可而后动,数合而后举”,“射幸数跌,不如审发”。就是说,与其每战必败,不如慎重出击。

不久,后主解除了谯周的中散大夫职务,升任为光禄大夫。在汉代,光禄大夫主顾问应对,无常事,是一种名义上地位很高,而实际上并无任何权力的荣誉官职。从此,谯周被排斥出参政的行列,“不与朝政”。因为他在学界极有声望,朝廷不得不“以儒行见礼”,但也只是故作姿态而已。


兵临城下 倡言降魏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掌握魏国实权的司马昭看到蜀汉政权已面临土崩瓦解之势,遂决定出师灭蜀。这年冬,他派钟会率兵十万,由汉中趋剑阁;命邓艾领众三万,自狄道入蜀。几路大军中,邓艾一支首先获得成功。他一路攀木缘崖,冒险而进,渡阴平,陷江油,下绵竹,长趋直入,逼近成都。

对于这种危急局面的出现,后主刘禅事先毫无思想准备。黄皓等人愚弄他,屡进鬼巫之说。刘禅真的以为敌人不会来攻,故不作任何防备。待魏兵猝至,百姓迸散,刘禅才慌了手脚,急忙召集群臣会议,商讨对策。由于形势急迫,“不与政事”的谯周也例外地被召参加了会议。 群臣商议了许多,意见不能统一。这个说,吴蜀两国是联盟,东奔吴国是有条出路;那个讲,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守难攻,南下或许死而复生。争争吵吵,议论纷纷,举朝上下,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谯周别树一帜,提出降魏的主张。他认为,东奔吴国的意见不能成立。魏吴两国,实力相差悬殊,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已成定局。投奔吴国是称臣,投降魏国,也是称臣,与其向小国称臣,不如向大国称臣,以免受再辱之耻。至于南下,也不是好办法。首先,大敌逼近,人心离散,恐怕无人愿意南行。再说,魏人此行誓在灭蜀,陷落成都也不会放弃南下追击的机会。况且南中诸夷,平时犹不安定。如果据守此地,增征贡赋,也就会激起他们的反叛。所以,乘没有势衰力竭的时候投降魏国,可以得到优待。这是唯一明智的选择。 谯周的主张代表了益州地主集团的普遍情绪。他们早已对蜀汉政权失去了希望,认为这一外来政权,给他们带来的只是灾难,从未有过任何的好处。在被解除太子家令职务不久,谯周曾与蜀郡学者杜琼一起散布过曹魏代汉是天意的言论。后来,谯周屡次在刘备、刘禅的名字上作文章,说什么:“先主讳备,其训具也;后主讳禅,其训授也,如言刘已备矣,当授与人也”(《三国志·杜琼传》)。意思是讲,蜀汉政权的寿命在刘备时代就该结束了,刘禅只有等待被别人消灭的分了。 经过谯周的反复劝说,刘禅听从了降魏的建议。由于谯周主降有功,司马昭封他为阳城亭侯。晋武帝代魏后,谯周几次被加官,历任骑都尉、散骑常侍等职务。泰始六年(公元270年),他病死在洛阳,终年六十九岁。

后世的许多史学家对谯周诱劝刘禅不战而降的作法,给予了指责。孙盛在对蜀汉实力进行分析之后,认为当时如果没有谯周的劝降,蜀国是不会灭亡的。

  蜀汉政权是由三股政治力量组成的,而且是像鸡尾酒一样的分三个层改的,最上层的是荆州集团,中层的是东州集团,下层的是益州集团。
  谯周并不是一个小人,而是一个大儒。那么谯周作为一个以修身、齐家、治国你、平天下为己任的儒家学者,为什么在大敌当前不想想退敌之策,而是带头散布投降理论呢?谯周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只有一个解释,就是这个国,该亡。或者说,在谯周看来这个国该亡,早就该亡了。为什么呢?因为在三国时代,除了国家还有天下,是两个概念。那个时候的国家概念和我们现在国家概念不是一个概念,天下是高于国家的,而天下是必须统一的。如果一个国家被认为阻碍了天下的统一,它就该亡,就该让那个应该统一天下的国来统一。这就是谯周的思想。

  蜀国:户28万,人数94万,带甲将士10.2万,吏4万
  魏国:户60.3万,人口443.2万,兵力80万,吏30万
  吴国:户52.3万,人口240万,兵力30,吏10万

  第一,刘备留下的既定的组织路线,那就是荆州第一、东州第二、益州第三,这个次序是不能动的;第二,他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益州士族、益州土著的思想顾虑。因为益州土著把账算得很清楚,蛋糕就这么大,分的人多了吃到嘴的就少了,这个账太好算了。原来益州这块蛋糕是我们益州人在吃,刘焉来了,带来东州集团,一刀把一块大头切走了,我们不满,希望再有人来帮忙。哎,刘备来了,刘备来了没给我们帮忙,他又切了一大块,这个蛋糕越切越少了。刘璋的时候我们益州人是二等臣民,刘备来了我们变三等臣民了,你说他满不满意吧?他肯定不满意嘛。所以这个时候他巴不得曹魏来解放他们。有人说你这个说法不通啊,曹魏来了他不是变成了四等了吗?这个账怎么算的?搞错了,刘焉、刘备他们进了川以后他不出去了,他就地分蛋糕;曹魏它要得的是天下啊,它不会参与你分蛋糕。事实上蜀汉灭亡以后,司马昭马上下命令,把蜀汉政权当中荆州集团和东州集团的官员全部调往中央,到中央政府去做官,把这个蛋糕让给了益州土著,实行蜀人治蜀。这就是他们盼望的。所以他盼望曹魏,他盼望你蜀汉灭亡。第一点。
  第二点,治蜀过严。我们知道诸葛亮是依法治国、执法如山,而且令行禁止、执法严明,很严的。所以《蜀记》里面有这样的话,说:“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就是诸葛亮管这个国家管得太紧了,大家都很抱怨。那么这条史料也有人不承认,因为和陈寿的说法相反,陈寿的说法是什么呢?陈寿说诸葛亮“刑政虽峻,而无怨者”,说诸蕙亮虽然管国家管得很紧,但大家都不抱怨。所以大家就说你到底当时蜀汉的人民是抱怨啊还是不抱怨啊?我说是又抱怨又不抱怨,两条史料都成立。为什么呢?陈寿他后面还有一句话很多人看不见,陈寿是怎么说的呢?“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什么意思呢?就说诸葛亮执法虽然非常地严峻,还是承认严峻吧,但是大家为什么都不抱怨呢?公平。就是他严起来是对所有的人都严,对自己也严,对自己的人也严,大家没有怨言,公平嘛。但是大家还说,你能不能管松一点儿啊?还是要抱怨的。所以是不抱怨不公平,但抱怨太严峻。
  第三个原因,战事太多。所以谯周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 仇国论》,《 仇国论》提出一个什么观点呢?说我们朝廷一定要审时度势,我们要掂量掂量我们能干什么,我们能不能一统天下。谯周说,现在的天下不是秦末的那个情况,而是六国的那个情况,是战国时期,所以我们只可以学着做做周文王,咱做不了汉高祖。他的意思其实就是你要想靠你的武装力量,靠你发动的战争去一统天下你是不可能的。这谯周说你如果一意孤行、穷兵黩武,其结果必定是土崩瓦解,神仙都救你不得。谯周这篇文章是公开向诸葛亮留下的由姜维在执行着的这条路线叫板,公开发表反动言论。但是没有受任何处分,后来还升官了,说明什么?说明这种看法有市场,甚至可能当局当中某些人也觉得心里头是有数的。
  第四点,人民甚苦。《 三国志· 谯周传》 在《 仇国论》之前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军旅数出,百姓凋瘁”,就是由于蜀国不停地出兵,所以人民的生活很苦。我们知道打仗是要用钱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没有足够的粮饷这个仗是打不成的。那么请问这笔战争费用从哪里出?从天上掉下来吗?从地里冒出来吗?联合国资助吗?没有地方来,你只能盘剥百姓,你只能加重税收,你只能税外收费,没有别的办法。刘禅投降的时候是交了户口的,就是古代投降一个国家必须把户口统计表都交出去,就表示我土地人民都交给你了,投降了嘛。那统计数字是什么样的呢?当时蜀汉人民共有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人、十万零两千军队、四万官吏,这个数字意昧着什么呢?意昧看蜀汉的人民,九个人要养活一个士兵,说的这九个人是男女老少都在内的啊,包括小孩子,七户要供养一个官吏。负担太重了,根本就不堪重负。当然,这里要说明的是,诸葛亮在世的时候,由于他的以身作则,由于他本人品德高尚,蜀汉政权的官员基本廉洁,没有贪污腐败或者少有贪污腐败。但是老百姓的想法,恐怕和他们想得不一样,老百姓关心的不是你诸葛亮一餐是八菜一汤呢还是四菜一汤,这个他不管,他关心的是他能不能吃四菜一汤,或者说他至少要能够吃饱肚子;如果你让他吃不饱肚子,哪怕你自己艰苦朴素,他也还是有意见的。
  这一点邻国的人已经看出来了。吴国有一个人叫做薛珝曾经出使蜀过,回来以后向孙休报告。孙休说你看看蜀国怎么样啊?薛珝说,我看蜀国恐怕差不多了,为什么呢?“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我到他们朝廷里面,听不到什么正义的声音;我从他们的田野里面走过,所有的老百姓都是面黄肌瘦、营养不良,这个国家肯定要亡。另外东吴还有一个叫张悌的,在邓艾和钟会出兵的时候,他也断言蜀汉要亡。这叫做什么?这叫做旁观者清。东吴作为他们的邻国,把蜀汉看得是清清楚楚,他们断言蜀国必亡,蜀汉也果然亡了。


三国时代蜀国所有领地名称
湔氐县、都安县、绵□县、平康县、蚕陵县、广柔县、白马县(蜀置) 巴郡,秦已设置,刘璋于201年分巴郡设置永宁郡,蜀汉保留,领有四县 江州县、垫江县、临江县、枳县 巴西郡,最初由刘璋于201年从巴郡中分设,领有七县 阆中县、西充国、南充国、汉昌县、宣汉县、安汉县、宕渠县 巴东郡,...

历史上在现今四川一带建立的叫做蜀国的国家或政权,你知道哪些?
谯蜀和张蜀,这两个政权在历史上犹如流星划过,短暂而耀眼,它们分别在405年至413年和374年短暂地控制了这片土地。程蜀,由程道养引领,虽时间短暂,但其存在证明了这片土地的政权更迭之频繁。前蜀,五代十国时期的蜀国,是真正的主角。公元907年,王建在成都建立了前蜀,国号起初为汉,后改为蜀,统治...

蜀国连年挑战曹魏,对自己国力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众所周知,在古代任何一个朝代和国家,都必须以农业立国为基本方针。诸葛亮这句话说明,蜀锦成为蜀国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既证实了蜀国的农业生产已经受到重创,难以自给自足,这对一个古代王朝而言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同时也说明了蜀国国内青壮年男丁奇缺,女子们成为支撑国家经济体系的主力军。蜀国赖...

历史上三国格局变化 蜀国最终被哪个国家所灭
但是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末期时的总数是户146.6万,人口767.3万(不包括官吏和军队)相对于东汉高峰期的6500万,人口只有原来的10%,东汉末年的饥荒、战乱导致人口锐减90%,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黑暗时期。所以,蜀国吴国的先后灭亡、晋国的统一,对于普通百姓,对于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都是巨大...

如果当年关中也属于刘备的蜀国,那么三国局势会是否会发生变化呢?_百度...
说起刘备,我们都会想起孙权、曹操,想起魏国、蜀汉和东吴。如果当年刘备成功拿下汉中后,又顺利取得了关中,那三国的局势会不会发生呢?还是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吗?刘备会不会把另外两国吞并?统一中国的局面会不会提前来临呢?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首先我们看一下当时蜀汉的情况。从资源来看,关中地区...

到了三国鼎立的最后时期, 蜀国怎样 了
再加上,蜀国全国,只有四川平原适合耕种,其他地方,在当时都是不毛之地。所以,可以一时独立,却最终肯定要被外面的大国消灭。至于猛将死亡,军事力量不如,其实都只是问题的表象。后主荒淫无度,听信馋言,之类的,就不值一提了。因为这是历史欲加之罪,每个朝代的灭亡,现在的史书都是这样解释得...

三国中为什么是蜀国最先走向衰落?
不过,诸葛亮在世之时,他一面治理国家,一面又领兵打仗,调度有方,国内的矛盾和腐败较少,人民生活也过得去,诸葛亮北伐期间还不耽误生产,还算是过得去。但当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连年战争,不断消耗了国力,经济发展也没有诸葛亮在世时乐观,导致人民生活贫苦,朝堂内部混乱。在这一时期,蜀国就...

三国时期,四川属于哪个国家
三国时期,四川属于蜀汉。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

三国时期的蜀国是被哪国所灭的?
三国时期的蜀国是曹魏所灭。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司马家族掌控的曹魏所灭。蜀国...

三国时期的蜀国的国号自称是汉还是蜀?他们的战旗写的是汉还是蜀?
汉。三国时期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的国号为“汉”(刘备自称是汉室的延续)。而由于其所建立的政权以蜀地为根据地,所以多被称为“蜀”。以其地称其国,后人逐渐习惯了这个称呼,而又为了承认刘备建立的汉室政权,也称其为蜀汉。疆域: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

奉新县18260982244: 三国派系斗争,曹魏士族和庶族的矛盾,东吴皇权法治和儒学大臣的矛盾和蜀汉的地域矛盾哪个更尖锐,更严重 -
上先银杏: 其实感觉东吴的主要矛盾也是北方士族与江东士族之间的矛盾 从结果上来说,东吴早期孙权依靠北方士族压制江东士族(孙氏也不是江东本地人),但后期北方士族人才凋零(主要是没有新人南下),孙权也只能渐渐向本地士族靠拢,但仍然相...

奉新县18260982244: 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原文50字赏析急求
上先银杏: 演义本回曹操大宴比箭,涉及了一大问题,便是三国之中的派系之分. 说起派系,大家便就想起党同伐异,想起派系斗争,想起结党营私,反正总之是不好的事,所以某种...

奉新县18260982244: 蜀国第一次的伐魏的国内外形势!都有什么啊!急用 -
上先银杏: 【蜀汉方面】 223年,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在彝陵之战中被东吴陆逊打败,令蜀汉国力大减.刘备逝世于白帝城后,丞相诸葛亮受托孤辅助后主刘禅,蜀汉国力慢慢恢复. 同年诸葛亮派出陈震、邓芝出使东吴,晓以利害说服孙权.吴、蜀两国重新...

奉新县18260982244: 三国时期蜀国最终未能统一天下的原因? -
上先银杏: 从历史原因来看 1.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仍然在北方中原一代.经济,军事,人才方面优越于蜀国. 2.曹操作为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令刘备望尘莫及(尽管有诸葛亮辅助) 3.诸葛亮在灭魏时机未成熟之时,多次兴兵北伐,消耗了国力. 4.蜀汉后继无人,人才匮乏. 5.后主昏庸,不思治理,朝纲不振. 6.其他原因还有战略上的失误.如关羽,刘备破坏孙刘联盟,导致局势恶化,诸葛亮用人不当,马谡失去街亭屏障,使局势陷于被动,还有诸葛亮远征多次因为粮草不济,无功而返等等其他原因.

奉新县18260982244: 三国时期蜀国有可能一统天下吗?请说明原因 -
上先银杏: 不一定,如果诸葛亮能多活30年我看这有戏,如果没有30年我看没多大希望.因为蜀汉当时大将凋零、人才匮乏、人心不和、人民负担太重.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听取魏严的计谋直接出兵子五谷,诸葛亮引大军掉开魏军主力,魏严偷袭长...

奉新县18260982244: 三国时期蜀国真的是最差的吗? -
上先银杏: 如果说前期的话,应该算是中等的,但是到了后期.除了个姜维,没什么人才了.. 而且兵大多是老弱的了.. 国力不行了...

奉新县18260982244: 在三国时期,蜀国是治理国家最好的一个,为什么又是最先灭亡的国家? -
上先银杏: 根本的原因,是刘禅懦弱,黄浩小人,本来,姜维继承诸葛亮意志,一直北伐,最终伐取汉中,一举就可以消灭魏国,可是,魏国派人疏通黄浩,在宫内制作谣言,说姜维打败,然后刘禅以为大势已去,叫姜维收兵,最后魏国势力恢复,刘禅投降了,要不是投降,天下老早是蜀国了

奉新县18260982244: 三国时期,蜀国最弱,魏国最强为啥蜀国还能总是欺负魏国呢? -
上先银杏: 不懂别乱回答,误导别人!,请注意楼主的问题,蜀国欺负魏国,不是刘备家欺负曹操家! 那么有什么区别呢? 蜀国是刘备占领成都后,刘备称帝国号蜀,这是个什么时期呢? 赤壁之战之后!,注意赤壁之战是个重要的转折点, 赤壁之战之前,如果刘备加上孙权,跟曹操比陆战,那也是毫无胜算,可谓是一面倒.但就是因为曹操在赤壁一战大败之后,才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但是这时候最强的变成了蜀国了, 如果不是东吴墙头草,跟魏国结盟偷袭蜀国,魏国早被蜀国灭了, 赤壁之战后,最强的是蜀国,不是魏国, 所以魏国被欺负是正常的

奉新县18260982244: 刘备三顾茅庐时候三国处于什么形势 -
上先银杏: 那时候还没有三国,还是属于东汉汉献帝时期.曹操官拜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在荆州牧刘表手下做小弟——新野县丞,孙权刚死了父亲和哥哥稳定了东吴地区的政权.实际上刘备当时兵马没有多少,去投靠刘表而刘表也未给他什么兵马,诸葛亮做出隆中对也就对曹操和孙权的分析还挺到位,但是认为刘备能够三分天下往大了说叫战略布局,往小了说只能算拍马屁.

奉新县18260982244: 三国时期 蜀国人才那么多 咋输了 -
上先银杏: 1.国力不济,在三国中蜀国最弱小,无论是经济实力,人口,土地面积,还是军事上,蜀国可以支撑几十年除了诸葛亮时期的北伐外,还有就是凭借四川的天险帮助;2.其实蜀国人才多是初期,诸葛亮之后就很少了,听说过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话吧.3.统治者腐化,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偏安四川一隅.既然目标这么短小,所以只能守成和被他国灭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