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以及戴震的思想

作者&投稿:中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的思想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关系~

清初:①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②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③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给予批判,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他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王夫之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首先,D选项中,中国当时并没有资产阶级的产生,而是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始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级出现,资产阶级的出现是以孙中山为代表,或者早期的资产阶级--王韬等!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清三大学者。衡阳(今属湖南)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明崇祯年间,王夫之求学岳麓书院,师从吴道行,崇祯十一年(1638)肄业。在校期间,吴道行教以湖湘家学,传授朱张之道,较早地影响了王夫之的思想,形成了王夫之湖湘学统中的济世救民的基本脉络。曾积极组织抗清斗争,失败后到南明桂王的政权中任职,南明亡后,更名隐居,潜心著述。在哲学方面,认为气是宇宙本原,气有聚散,但无生灭,是永恒无限的实种方法即格物和致知是互相补充的,不能互相偏废。在知行关系问题上,他强调行的主导作用,认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他还提出“知之尽,则实践之”的命题,认为“知行相资以为用”。在社会历史方面,他批判“泥古薄今”的观点,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进化的。他反对天命观,认为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是“理势相成”,他还提出民心向背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在伦理思想方面,他认为人性是变化的,“日生而日成”。他根据“性者生理也”的观点,强调理欲统一。要“以理节欲”、“以义制利”。他还提出人既要“珍生”,又要“贵义”,要有“志节”,“以身任天下”。在美学方面,他认为美不是一成不变的,美是经过艺术创造的产物。他对文学创作中许多传统美学范畴都有发挥。王夫之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顾炎武(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 - 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成果累累; 他对切韵学 也有贡献,但不如他对古韵学贡献多。
  顾亭林学术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的玄学,而强调客观的调查研究,开一代之新风,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顾亭林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提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卷十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州,亦号南雷,浙江余姚人。他的父亲黄尊素为万历进士,天启中为御史,是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又下狱,受酷刑而死。十九岁的黄宗羲乃进京讼冤,并在公堂之上出锥击伤主谋,追杀凶手,明思宗叹称其为“忠臣孤子”。黄宗羲归乡后,即更加发愤读书,“愤科举之学锢人,思所以变之。既,尽发家藏书读之,不足,则钞之同里世学楼钮氏、澹生堂祁氏,南中则千顷堂黄氏、绛云楼钱氏,且建‘续钞堂’于南雷,以承东发(疑系“林”字——笔者按)之绪”(《清史稿》480卷)。又从学于著名哲学家刘宗周,得蕺山之学。清军入关后,黄宗羲召集里中子弟数百人组成“世忠营”参加反清战斗,达数年之久。失败后返乡闭门著述,清庭屡次诏征,皆辞免。
  黄宗羲的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空前绝后,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戴 震( 1724 ~ 1777 )
  清 代 考 据 学 家, 思 想 家。 字 东 原, 安 徽 休 宁 隆 阜 (今 属 屯 溪) 人。 进 士, 曾 任 纂 修、 翰 林 院 庶 吉 士 之 职。 在 哲 学 上, 他 认 为 物 质 的 气 是 宇 宙 本 原, 阴 阳、 五 行、 道 都 是 物 质 性 的 气。 认 为 理 是 事 物 的 条 理, 是 事 物 的 规 律, 不 能 脱 离 具 体 事 物 而 存 在, 理 就 在 事 物 之 中,“ 理 化 气 中”。 他 还 认 为 宇 宙 是 气 化 流 行 的 总 过 程, “天 地 之 气 化 流 行 不 已, 生 生 不 息”。 在 认 识 论 方 面, 他 认 为 人 的 认 识 能 力 是“ 天 地 之 化”, 通 过 耳 目 鼻 口 之 官 接 触 外 物, 心 就 能 发 现 外 物 的 规 则, 致 知 格 物 就 是 对 事 物 进 行 考 察 研 究, 只 有 经 过 观 察 和 分 析, 才 能 认 识 事 物 的 道 理。

  他 还 提 出 “光 照 说”, 认 为 心 之 认 识 如 同 火 光 照 物, 光 小 照 得 近, 光 大 照 得 远, 这 实 质 上 是 一 种 朴 素 直 观 的 反 映 论。 在 伦 理 思 想 方 面, 认 为 人 “有 欲、 有 情、 有 知”, 这 是 人 的 本 性, 否 定 情 欲, 也 就 否 定 了 “人 之 为 人”。 他 主 张 要 区 别 欲 与 私 的 界 限, 认 为 私 是 “欲 之 失”, 不 能 “因 私 而 咎 欲”。 要 “理 存 乎 欲”, 使 人 的 自 然 情 欲 得 到 合 理 的 满 足, 而 不 能 只 “存 理 灭 欲”。 他 还 提 出 “以 情 洁 情” 的 主 张, 反 对 道 学 家 的 伪 善, “以 理 杀 人”。 一 生 著 作 很 多, 包 括 算 学、 天 文、 地 理、 声 韵、 训 诂、 考 据、 哲 学 等 多 方 面 内 容。 有 《戴 震 文 集》 (中 华 书 局 版, 1980)、 《戴 震 集》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版, 1980 ) 等。

http://www.zbjn.com/show.aspx?id=3098&cid=100&page=13
夫之和黄宗羲、顾炎武,被称为清初的三大师,但他们所走的学术路线
却不同。黄顾二人比较接近,而夫之则以一位哲学思想家开启了中国近代的
思维活动。他的哲学思想正和列宁批评黑格尔思想的形式性相似,有形式性
的优点,也包含着形式性的劣点。他在湖南瑶洞里著作,而有很大的成就,
我们也不能不佩服他可以和西欧哲学家费尔巴哈的孤处乡村著书立说,并辉
千秋。夫之思想,昔人专门研究的很少,粱启超只叙述过关于夫之思想的一
些断片,而后来从事研究者,不论罗列其论点或综述其要旨,都不能表达夫
之的学问所在。清末虽争诵夫之的史论,但有的是为了学作策论,以求膺识
时务之选;有的是为了注意民族独立,而追述夫之的辨华夷的思想,以为反
清的号召。因而,夫之的思想在这里是应该作详细的研究的。
夫之正处于一个暴风雨降临的时代,这正如黄宗羲所说是“天崩地解”
的时代。在十六、七世纪之交,中国历史正处在一个转变时期,有多方面历
史资料证明,当时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因此,在社会意识上也产生了个人
自觉的近代人文主义。夫之的“噩梦”、“黄书”和“搔首问”等著作,就
含有丰富的反抗封建制度的精神,他认为封建制度的超经济的剥削,完全是
立于“民之有生理”的反面。他说:
自万历间,沈一贯、顾天埈、汤宾尹一流,结宫禁宦寺,呼党
招摇。士大夫贪昧者十九从之。内有张彝宪、曹化淳辈,为之主持。
诸君子才一运肘,即为所掣,唯一死谢国而已!(“搔首问”)
当时官场贪墨无纪,他说,“其甚者,若李待问(官户部尚书),加派
练饷,每秋粮一石至二三钱,重剥民资,付州县官练乡兵,何尝有一卒之用?
徒充墨吏囊橐,为害愈深。”(同上)
明代官田的制度,是中国封建国有土地制度的最后发展阶段,当时皇族
地主与豪族地主的内讧是十分厉害的。夫之反对豪强地主,同时也反对皇族
地主。他说:
言三代以下之弊政,类曰强豪兼并,赁民以耕而役之,国取什
一,而强豪取十五,为农民之苦。乃不知赋敛无恒,墨吏猾胥,奸
侵无已。夫家之征,并入田亩,村野愚愞之民以有田为祸,以得有
强豪兼并者为苟免逃亡、起死回生之计。惟强豪者乃能与墨吏猾胥

相浮沈,以应无艺之征,则使夺豪右之田,以畀贫愞,且宁死而不
肯受。向令赋有成法,而不任其轻重,孤儿独老,可循式以输官,
则不待夺有余授不足,而人以有田为利,强豪其能横夺之乎?赋役
名数不简,公费驿递不复,夫家无征,一切责之田亩,田不尽归之
强豪不止,而天下之乱且不知所极矣!(“噩梦”)
这段文字所指的,和“明史”“食货志”所说的相合。这种分析中古封
建占有制形式的议论,已经和过去历史家的论断不同了。当时学者反对“折
银”,夫之更说明这是封建的滥费,和人民的廉洁政治的要求是相反的:
光禄寺岁费二十四万,……至正德移太仓银一百一万有奇为“金
花”(即折银货币课税),以供游幸犒赐之用,凡四倍于岁供,而
国遂虚。嘉靖初,新都总己于遗诏,未能复归太仓,以待新主之善
政,因循一年,遂转为醮坛之费,醮坛罢而御用承之,相沿以至于
匮乏。(同上)
夫之的政治思想,是可以和十六世纪以前欧洲“廉价教会”的要求以及
十七世纪以后“廉价政府”的要求相比照的,而他之主张“所有”神圣,不
得任意侵犯,则又和洛克的思想相类似。他主张“纾富民”,一方面批判“故
家大族”法纪外的强夺,另一方面指出富民的重要。
夫之的唯物论思想在这里表现出了异常惊人的新内容,这是十七世纪中
国哲学的成果,高出于周秦诸子,也高出于中国十八世 起的学者。他的唯物
论的明显语句,也不是过去学者所能比拟的。他说:“性命之理,显于事理,
外无事也。天下之务,因乎物,物有其理矣,循理而因应乎事物,则内圣外
王之道。”(“尚书引义”卷一“益稷”)如果我们把他的“内圣外王”的
古典的形式撇开,则剩下的是唯物论的核心。
-------
炎武的经学是和他的社会运动与民族思想不可分离
的,而王国维的古史考证虽成就卓绝,却不能由研究方法的近代意识达到近
代的社会理想。这也是乾嘉以来考据学风气之敝,使问题钳入一个狭小的天
井,因而阻碍着世界观的自由出路。粱启超为近代公羊学派的殿军,而近代
公羊学派的自由思想正是对于乾嘉学者的反动,所谓“托古改制”的家法,
并不是炎武的传统。
凡论炎武学旨的人,莫不提出他的一句名言:“理学,经学也。”这一
命题,赞成的人说是开清学的新风气,反对的人说是“析义未精,言之失当”
(如方东树“汉学商兑序”)。
他的寓封建于郡县说。他主张地方官吏设立世宫,私其一县之土地
人民。他以为,这样农业生产因人民自爱自私,就可以发展,若遇外患,因
人民自私其家族土地,又可以合族抵抗外侮。炎武的自私说已见前述,这反
映了市民的要求。
--------

期他继东林的余绪,从事于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以著书斥阮大铖而最具胆
识,几遭残杀。中年时期,他纠合同志抗清,设世忠营,走四明山结寨防守。
待明朝既亡,他总结东林、复社的思想,树立了反封建的政治思想,以“明
夷待访录”一部伟著为代表作。晚年他放弃政治活动,专门作学术的研究,
不受清朝的诏旨,坚持“身遭国变,期于速朽”的爱国主义思想,中国第一
部学术史——“明儒学案”即这时的代表作。他在史学与科学(数学、天文)
方面,也都有成就。
宗义的政治与学术的活动,既有三期的区分,那么研究他的思想,也应
孩按照他的生平经历,先由经济、政治,而后到哲学、史学来进行。不明白
他的反抗精神的来源,而笼统讲他的抽象理论,就难于说明那些理论内容的
时代实指。
--------
戴震的哲学思想

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他的哲学思想和颜元的哲学思想,在唯物主
义的观点上有互通之处,但他们在哲学体系上是不同的。颜元的哲学观点,
着重于他所憧憬的新人类、新世界,故他的哲学置人类实践于社会的基础之
上,而戴震的哲学则有些和斯宾诺莎、相似,“置伦理学于宇宙观的基础之
上”。他们在哲学方法论上也很不同。颜元“格物”的对象都是实践、实验
与产业的广大天地,故他的知识论是以实践为前提。戴震则以“格物”指“审
察尽物”,与李塨之走入思辨方法论相似;他的知识论着重在“由词从通道”,
知识成了对于客观的观照,否定了知识依存于实践而发展的过程。
戴震和王夫之的哲学思想体系也是不同的。他们在自然哲学方面尽管有
互通之处,都是从“易传”的研究入手,但他们从自然哲学到人类性论或知
识论所建立的体系则大有区别。夫之由絪缊生化论到性命论或知识论是一贯
的,性是“日生”的命题,命为“日降”的命题,知识是“日存”的命题,
有一条红线贯穿着他的全部哲学。而戴震在自然哲学上所建立的“生生不息”
论,到了社会哲学则思辨形式化了。他以为,命之所从然在于“有所限”,
性之所以然在于由无所限达于“类之大别”,知识是由“善”之必然,适尽
性之自然,最后复以“权”论而挽救其思想体系上之不统一。
在这里,我们认为戴震思想的天地,比之王夫之、颜元更狭隘些。我们
对戴震哲学思想所具有的光芒虽不能忽视(尤其在乾嘉时代),但对其体系
则不能不说比起清初大儒的成就是有逊色的。我们历史主义地研究古人,既
不能离开历史实践,堕于客观主义,又不能以主观成见的好恶,而失去客观
研究的态度。

戴震学说的历史地位

戴震不仅是一位汉学家,而且是有他的思想体系的哲学家,这是没有人
怀疑的。但对他的学说的历史地位,却高低其说,估计不一。他的哲学,在
当时似少有赏识者,只有章学诚说,“时人方贵博雅考订,见其训诂名物,
有合时好,以为戴之绝诣在此。及戴著‘论性’、‘原善’诸篇,于天人理
气,实有发前人所未发者,时人则谓空说义理,可以无作。是固不知戴学者
矣。”(“文史通义”卷二“书朱陆篇后”)就是在戴震死后,他谈义理的
著作也还引起疑问。
清初学者的学说,是丰富的,是多面的。他们(除颜元外)固然
依据考据学,从社会、历史、人性、宇宙各方面批评理学(虽然在形式上犹
留门户之见),然他们是更深入地探究知识的,比专为考据而考据的乾嘉学
术是更宏远的。清初哲学并不是经过考证之学才产生出来,倒是康熙以后的
专门考据之学,不但淹没了清初大师多方面人格的发展,而且由避难所的苟
安思想逐渐成为章学诚所谓风气之敝。戴震的哲学一方面在方法上固然借重
于汉学的考证,而另一方面在体系上却表现得异常矛盾。
钱穆把戴震哲学的历史地位轻轻抹杀了。唯心主义的主观成见
是没有不曲解历史的。他甚至举出戴震在四库馆盗窃图书,以炫夸自己的发
见。事若诚有之,乃贤者之玷,但这能否认戴震的学问淹博么?他又举章炳
麟论戴震之文,把炳麟“取其排程朱,……谓东原著书特发愤于清廷之酷淫”,
说成了“皆一时权言”(“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三五九页)。其实这并
非权言,正炳麟的真认识。反之,他把炳麟评戴震“欲当即理,乃逮政之言,
非饬身之典”,推为旨言。其实这都是炳麟的哲学思想中的缺点。如果逮政
与饬身相分离,哲学就真成了不可思议的天理之学了,哪里有不受实际检证
的真理呢?炳麟之论对的,钱穆权变其说;炳麟之论不对的,却反说是真理。
这种故意贬斥戴震以歪曲历史的唯心主义的胡说,和大捧戴震的胡适,同是
错误的!其区别仅在于胡适的观点是反动的大资产阶级观点,而钱穆的是反
动的封建主义的卫道观点,他们在评价戴震的历史地位的时候,各依据自己
的阶级度见,来把戴震或抬高或抑低罢了。
胡适表面上提倡戴学,假装着“打理学家”的招牌,实际上是想用时髦
的唯心主义来代替陈旧的唯心主义,是想拿唯心的实用主义来曲解戴震在学
术史上的本来面目。最荒唐的,是他抹杀了清初学者在哲学方面的建设,而
把清代哲学大本营的元帅的头术扣在戴震的头上。因此,他认为清初学者是
破坏者,仅在建设方面表现一些趋势,到了戴震才有了一种“新哲学”。
胡适的这种胡扯,显然是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相反,完全是由他的主
观来凭空编制起来的荒谬理论,其企图是拿实用主义来歪曲戴震
----------

王夫之(1619~1692)

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字而农,号涢斋,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曾积极组织抗清斗争,失败后到南明桂王的政权中任职,南明亡后,更名隐居,潜心著述。在哲学方面,认为气是宇宙本原,气有聚散,但无生灭,是永恒无限的实种方法即格物和致知是互相补充的,不能互相偏废。在知行关系问题上,他强调行的主导作用,认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他还提出“知之尽,则实践之”的命题,认为“知行相资以为用”。在社会历史方面,他批判“泥古薄今”的观点,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进化的。他反对天命观,认为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是“理势相成”,他还提出民心向背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在伦理思想方面,他认为人性是变化的,“日生而日成”。他根据“性者生理也”的观点,强调理欲统一。要“以理节欲”、“以义制利”。他还提出人既要“珍生”,又要“贵义”,要有“志节”,“以身任天下”。在美学方面,他认为美不是一成不变的,美是经过艺术创造的产物。他对文学创作中许多传统美学范畴都有发挥。王夫之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近代产生了很大影响

。遗著总称为《船山遗 书》,有100多种,主要有《张子正蒙注》

、《读四书大全说》、《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通鉴论》等。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清三大学者。衡阳(今属湖南)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明崇祯年间,王夫之求学岳麓书院,师从吴道行,崇祯十一年(1638)肄业。在校期间,吴道行教以湖湘家学,传授朱张之道,较早地影响了王夫之的思想,形成了王夫之湖湘学统中的济世救民的基本脉络。
明亡后,清顺治五年(1648),王夫之在衡阳举兵抗清,阻击清军南下,战败退肇庆,任南明桂王政府行人司行人,以反对王化澄,几陷大狱。至桂林依瞿式耜,桂林陷没,式耜殉难,乃决心隐遁。辗转湘西以及郴、永、涟、邵间,窜身瑶洞,伏处深山,后回到家乡衡阳潜心治学,在石船山下筑草堂而居,人称“湘西草堂”,在此撰写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
王夫之三十三岁以后就开始“栖伏林谷,随地托迹”,甚至变姓名为徭人以避世,直到他死去。刻苦研究,勤恳著述,垂四十年,得“完发以终”,始终未剃发。这是一个孤高耿介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稀有的人物。
王夫之学问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哲学上总结并发展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读四书大全说》卷十),以为“气”是物质实体,而“理”则为客观规律。又以“絪蕴生化”来说明“气”变化日新的辩证性质,认为“阴阳各成其象,则相为对,刚柔、寒温、生杀,必相反而相为仇”。强调“天下惟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周易外传》卷五)。由“道器”关系建立其历史进化论,反对保守退化思想。又认为“习成而性与成”,人性随环境习俗而变化,所以“未成可成,已成可革”,而教育要“养其习于蒙童”。在知行关系上,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反对陆王“以知为行”及禅学家“知有是事便休”观点。政治上反对豪强大地主,认为“大贾富民”是“国之司命”,农工商业都能生产财富。文学方面,善诗文,工词曲。所作《诗绎》、《夕堂永日绪论》,论诗多独到见解。所著经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其一生坚持爱国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战斗精神,至死不渝。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大全说》、《张子正蒙注》、《思录内外篇》、《黄书》、《噩梦》等。墨迹传世稀少。《大云山歌》书风神清气舒,可谓难得珍品(真迹见右图)。
清代的思想,是对历代思想的一次大综合。清代学者们对以往思想界,指摘弊病,有的很中肯。但他们为时代和知识所限,除掉经籍的考证与训诂一途外,绝少能把历代思想发扬光大。在发扬光大方面,王夫之最为博大精深,但却及身而绝,没有传人。
王夫之的思想,尤其在历史观和政治思想方面,大都表现在他的《读通鉴论》和《宋论》两部书里。《读通鉴论》有三十卷,《宋论》有十五卷。据王夫之的儿子王敔在《姜斋公行述》的说法,王夫之-末年作《读通鉴论》三十卷,《宋论》十五卷,以上下古今兴亡得失之故,制作轻重之原。诸种卷帙繁重,皆楷书手录。贫无书籍纸笔,多假之故人门生,书成因以授之;其藏于家与子孙言者,无几焉。由此可看出这些书的写作过程是非常艰苦的。
王夫之一生著书320卷,录于《四库》的有:《周易稗疏》、《考异》、《尚书稗疏》、《诗稗疏》、《春秋稗疏》等。岳麓书院建船山专祠,以纪念这位不朽的大师。著作编入《清代船山全书》。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出生在湖南衡阳一个世
代书香之家。他父亲叫王朝聘,字修侯,号武夷先生。王夫之是武夷先生的第三个
儿子,夫之出生时,他已在知命之年了,长子叫王介之,字石子(一字石崖),号
耐园;次子兰参之,字立三(一字叔稽),号囗斋。王朝聘也是兄弟三人,弟王延
聘,字蔚仲,号牧石。二弟王家聘,字子翼。

自36岁以后,王夫之便避居湘西,“晨夕著书,萧然自得”,潜心从事学术研
究,撰写出许多著作,据统计,船山著述流传至今的,还有70余种、401卷、470多
万字。其主要著作,有《读四书大全说》、《四书训义)、《周易外传》、《尚书
引义》、《诗广传》、《周易内传》及《周易内传发例》、《春秋家说》、《春秋
世论》、《礼记章句》、《续春秋左氏博议》,以上10余种虽然可以大致归入经学
一类,而实际上内容相当广博,在文、史、哲诸方面都颇多发明,还有《周易稗疏》、
《书经稗疏》、《诗经稗疏》、《四书笺解》、《说文广义》等;史学一类的,有
《读通鉴论》、《宋论》、《永历实录》、《莲峰志》等;哲学类的,有《张子正
蒙注》、《思问录内篇》、《思问录外篇》、《老子衍》、《庄子解》、《庄子通》、
《淮南子注》、《相宗络索》、《三藏法师八识规矩论赞》、《俟解》、《搔首问》、
《黄书》、《噩梦》等,其中《黄书》《噩梦》两书是船山政治思想的集中反映;
文艺理论及文学方面,则有《楚辞通释》、《囗斋文集》、《夕堂永日绪论内篇》、
《夕堂水日绪论外篇》、《八代文选评》、《八代诗选评》、《唐诗选评》、《宋
诗选评》、》明诗选评》等等。这些著述构成船山先生精深缜密而又博大的学术体
系,多方面地发展了中国传统学术思想。
作为清初三大师之一,王夫之的功绩主要体现在哲学领域。他在哲学上的造诣
极为精深绵密,不但能批判地继承前人学说中合理的部分加以发展,并且善于也勇
于创新;他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极富战斗的批判精神,他对中国两千年来各种唯心
主义的思潮如老庄哲学、魏晋玄学、佛教哲学等,进行了总结式的清算,以深入批
判和揭露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理论基础,从而建立起他自己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
系。

他们如果算清代的,民国培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两弹一星功臣都可以算新中国的了。


明清时期哪三个著名思想家? 他们提出来什么观点?
2、顾炎武: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他著作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

什么是封建制度,以及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对封建与郡县的态度。_百...
三代之后的君主过分的追逐于私利,好逸恶劳使然。三代之法,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制定的。但后代的君主害怕其运祚不长,子孙不能保有。所以才订立了一些防患于未然的法律。所以有了秦变封建为郡县,汉朝刘邦立了很多的刘姓王,宋朝解除了方镇的兵权。从一个不同于王夫之和顾炎武的角度对郡县和封建制度...

对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各自特点的认识
王夫之说“大昊以前,中国之人若麋聚鸟集,非必日照月临之下皆然也,必有一方焉如唐、虞、三代之中国。既人力所不通,而方彼之盛,此之衰而不能征之,迨此之盛,则彼衰而弗能述以授人,故亦蔑从知之也。”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大昊以前,中国人不过是麋聚鸟集的野蛮人而已,但未必在日照月临之下...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
(3)顾炎武:强烈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梁启超归结其思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4)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唯物辩证法思想。影响: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5)共同特征:抨击封建礼教和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主张工商皆本。3 、评价...

论顾炎武:一代通儒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顾炎武 顾炎武,字宁人,初名继绅,后改名绛,明清鼎革之后改名炎武,或署名蒋山佣,学者称呼他为亭林先生,尊他为一代通儒:昆山顾宁人先生,生长世族,少负绝异之资。潜心古学,九经诸史略能背诵。尤留心当世之故,实录奏报,手自抄节,经世要务,一一讲求。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足迹半天下...

明清时期有哪些相对进步的思想家?他们的主张是什么?
明清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有人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政策,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有人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有人提出“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等。思想家们植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

明末的顾黄王三位大儒是指哪三位?
顾亭林、黄梨洲、王船山这是对的,和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是同样的三个人。有的人假装有文化就称呼顾亭林、黄梨洲、王船山,这是他们的号,而不是字。四、字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

李贽、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四人代表的社会阶层
封建士大夫阶层。封建知识分子,通过读书科举走上仕途,在仕途的摸爬滚打中发现其弊端,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和主张。

清朝初年的“三先生”是指哪些人?
清初出现了许多具有唯物主义思想与民主色彩的先进知识份子,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就是其杰出代表。他们被并称为“清初三先生” ,均曾参加过反清复明的爱国活动,失败后,拒绝同满清权贵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三先生或息交绝游,闭门著书,或隐居山中,笔耕不辍,清初三先生给后世留下一大笔精神财富,他们的名字在中...

历史上的顾炎武是怎样的一个人?
顾炎武,学识渊博,与王夫之、黄宗羲齐名,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在明朝曾经当过国子监祭酒,明亡之后,养母遗嘱让他不事二姓,于是他终生都没有在清朝做官。他生性刚烈,康熙年间,有人推荐他修明史,他断然拒绝,而且还说:果真让我修明史,我要不然就学习介子推逃走,要不就是学习屈原去死。顾炎武...

房县15941345924: "清初三大家"分别指的是哪些思想家? -
祁庆乳酸:[答案] 顾炎武:顾炎武,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 黄宗羲:黄宗羲,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

房县15941345924: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 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②主张“工商皆本”,... -
祁庆乳酸:[选项]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房县15941345924: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
祁庆乳酸:[答案]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 1."经世致用"思想: (1)内容: ①主张学以致用,关注现实问题.针对明代八股取士,读书人只知诵读程朱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情况,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②主张...

房县15941345924: 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 -
祁庆乳酸:[选项]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房县15941345924: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有所批判继承 其表现有( )①黄宗羲从批判君主专制的角度,批判理学的“天理”②黄宗羲... -
祁庆乳酸:[选项]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房县15941345924: 明清时期,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为代表的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思想家.明清时期民主思想产生的原因有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抗清斗争高涨③西方思... -
祁庆乳酸:[选项]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房县15941345924: 例举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
祁庆乳酸: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1610—1695) 顾炎武(1613—1682) 王夫之(1619—1692)

房县15941345924: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与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
祁庆乳酸:[答案] 限制君权,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包括政治、经济、学术和哲学思想,其中政治思想最为突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从切身经历中痛感明末专制政治的腐败和 专制皇帝的昏庸,又在抗...

房县15941345924: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提出的思想
祁庆乳酸: 你问的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提出的思想: 1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顾炎武, 王夫之, 黄宗羲. 2 背景: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