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介绍.

作者&投稿:官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演义的人物~

魏国主要人物: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2: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 ),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3: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
4: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建立了魏国,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蜀国主要人物:
1: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刘备的优点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而缺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2: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3: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关羽留守荆州。东吴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4: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
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吴国主要人物:
1: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2: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3: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与周瑜结为好友,共谋大事。后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赤壁之战前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4: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三国时期孙吴重臣。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
孙权两次要设立丞相时,众人都推举张昭,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由而不用他,先后用孙邵、顾雍。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晚年时一度不参与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张昭去世,年八十一,谥号“文”。

  刘备
  此图为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的刘备像,为存世的最为客观的版本,请勿随意改动,尤其不允许改为日本漫画中的刘备形象!!

  汉昭烈帝 刘备 (161-223) 官职:皇帝 皇叔 左将军 宜城亭侯
  字玄德,河北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贼有功,遂为安喜寨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与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称帝,国号汉,年号建章。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谥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

  桃园结义
  民间俗传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兄弟。《三国演义》第一回:"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后遂为结拜兄弟,共同谋事的典故。

  孙权(字仲谋)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大帝,吴国的开国皇帝。幼年跟随长兄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起兵西进,收复甘宁,剿灭了黄祖。
  同年,曹操南下,刘备大败,曹操占了荆襄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黄盖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说明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为主帅,出兵三江口,与曹操决战。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战后,孙权为联合刘备,将其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后又从鲁肃之计,将荆州借给刘备。后刘备取川成功,孙权让刘备归还荆州,刘备不从。鲁肃单刀会后讨回了三郡。后孙权出战合淝,被张辽击败。217年,魏吴大战于濡须口,双方均不能获胜。濡须口之战后,孙权与曹操和睦,并签定了魏吴秘密同盟,共伐关羽。

  219年,关羽攻打樊城,孙权任命吕蒙取下荆州。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取下荆州,又在麦城生擒了关羽。关羽被带到建业后,孙权将关羽杀害,并将头颅送给曹操。220年,曹丕代汉。孙权宣称东吴是魏国的附庸,曹丕授予孙权九赐。221年,刘备称帝,然后立即起兵攻打东吴,名曰为关羽报仇,实为争夺荆州。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都督,迎战刘备。陆逊在彝陵火攻大破刘备。223年,刘备病逝,诸葛亮为了北伐,派邓芝过江讲和。孙权与蜀汉和睦,共伐曹魏。224年曹丕大军攻打东吴。孙权让徐盛火攻破敌。226年,曹丕病逝。孙权亲自率军攻打江夏,却因太守文聘的坚守而败。

  229年,孙权称帝,东吴政权正式成立。234年,孙权响应了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御驾亲征合淝,却败于扬州都督满宠。称帝后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大将军陆逊忧愤而卒。在立太子方面,孙权犯了很大的错误。太字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孙亮为太子,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

  孟德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统帅。

  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中的一员。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曾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官。

  曹操是曹嵩的长子,他“少机警,有权数”,自幼博览群书,善诗词,通古学。曹操也有过人的武艺。曹操“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未被时人所重,但素以知人名世的太尉桥玄一见曹操就大为惊奇,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随之,桥玄又让曹操去拜访汉末主持“月旦评”的名士许子将,许子将评价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由此,曹操渐知名于世。

  庞统
  庞统,字士元,早年便以“凤雏”之名与诸葛亮齐名于荆州。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臧否人物,自谓曰“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庞统传》)。刘备领荆州牧,庞统来投,但未得重用,不过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其后经诸葛亮、鲁肃极力推荐,刘备方才再度召见庞统,与之谈论军国大事,大为器重,于是拜庞统为治中从事,不久又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和鲁肃举贤荐能的宽广胸襟固然令人钦佩,但庞统本身具有的非凡才华,恐怕才是其最终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更重要的是,庞统正是实现隆中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他的加盟,为刘备集团提供了进一步飞跃的契机。按照“隆中对”的规划,取得荆州、站稳脚跟是第一步,其次是西取巴蜀,跨有荆益,然后兵分两路,消灭曹操,最终统一天下。刘备联合东吴,在赤壁之战中打败南下的曹操,又趁机取得荆南四郡,进驻南郡,可以说已经实现了“隆中对”的初步目标。庞统的职位变化,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因为军师中郎将不是一般的军师,后者止绝军谋,而前者既参谋决策,又统御兵权。刘备设两个军师中郎将,意味着要将兵力分成两部分,去执行两个大任务了。
  不久之后,经过精心策划,再加上益州内部张松、法正、孟达等人的策应,入川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诸葛亮、庞统各司其职,前者负责留守荆州、巩固后方,后者负责辅佐刘备,进占益州。两人之所以作出如此分工,也是有着重大意义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进占益州和巩固荆州是同等重要的大事,不进占益州,则不能实现一统天下、兴复汉室的大业;不巩固荆州,则进占益州的行动缺乏可靠的后方保证。要同时完成这两件大事,必须要有诸葛亮一流的人才协助刘备才行。综观刘备早期的谋臣团,“麋竺、孙乾、简雍、伊籍,皆雍容风议,见礼於世”(《三国志·蜀书》卷8陈寿评曰),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实非其所长。毫无疑问,无论是进占益州,还是巩固荆州,诸葛亮都是最适合的人选,但他分身乏术,只能顾一头;而庞统不但学识渊博,善于鉴别人物,而且有“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的本事,正适合协助刘备进占益州。在入川过程中,庞统不但协助刘备作出了几次意义重大的正确决策,而且以其独有的聪明才智,使刘备摆脱了信义宽仁等观念的束缚,为日后平定西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不幸的是,庞统在围攻雒城时中箭身亡,年仅三十六岁。
  吴国将领周瑜帮助刘备攻取荆州,兼任南郡太守,庞统仍为功曹。周瑜去世,庞统送葬到吴地。吴人多闻其名,因此,当他要西返荆州时,众多知名人士齐会昌门,为他送行,陆绩、顾劭、全琮都参加了聚会。庞统又开始品评人物,他说:“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接着,他又对全琮说:“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陆绩、顾劭对庞统说:“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于是,庞统跟他们深相结交而归。
  事后,有人曾问庞统:“照您看,陆绩比顾劭好吗?”庞统说:“驽马虽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罢了。驽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负载的哪里只是一个人的重量呢?”据说,顾劭去见庞统,住在庞统那里,两人谈论起来。顾劭问:“您有善于知人之名,你说说,我和您相比,谁好一些?”庞统说:“讲到陶冶世俗,甄综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我可就比您强一点了。”顾劭认为庞统的话有道理,和他亲近起来。
  周瑜
  【周瑜】(175—210)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人称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商务印书馆《新华词典》1288页。)

  简明传记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后来回去镇守丹阳。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投奔孙策,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时迎娶有「国色」之称的二乔,成为连襟。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为中护军,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拒曹,而指挥全军在乌林迎击曹军取得胜利。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拟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生平事迹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长壮有姿貌”(《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周瑜志向远大,自幼刻苦读书,尤喜兵法。他生逢乱世,时局不靖,烽火连延,战端四起,于是总想廓清天下。

  周瑜与孙策是挚友。当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家小移居舒县。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有无通共。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周瑜从父周尚为丹阳太守,周瑜去看望,时孙策入历阳(今安徽和县西北),将要东渡,写信给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孙策十分喜悦,说:“吾得卿,谐也”(《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于是,二人协同作战,先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今安徽和县东,当利水入江处)、当利,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今江苏江宁秣陵关),打败了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今江苏江宁湖熟镇)、江乘,进入曲阿(今江苏丹阳),逼走刘繇(参见孙策平江东之战)。时孙策部众已发展到几万人。他对周瑜说:“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阳”(《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于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阳。

  不久,袁术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袁术发现周瑜有才,便欲收罗周瑜为已将。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做居巢县长,欲借机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经居巢回到吴郡(今江苏苏州)。孙策闻周瑜归来,亲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将,调拨给他士兵两千人,战骑五十匹。此外,孙策还赐给周瑜鼓吹乐队,替周瑜修建住所,赏赐之厚,无人能与之相比。孙策还在发布的命令中说:“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和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阳时,他率领兵众,调发船粮相助于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论功酬德,今天的赏赐还远不能回报他在关键时刻给我的支持呢!”周瑜时年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因庐江一带,士民素服周瑜的恩德信义,于是孙策命他出守牛渚、后来又兼任春谷长。不久,孙策欲取荆州,拜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治湖北新州西)太守,随军征讨。周瑜、孙策攻破皖城,得到桥公两个女儿,皆国色天姿。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小乔。(注:大乔、小乔本姓桥,后桥、乔二姓不分,都作乔,通称二乔,连他们的父亲也被叫做乔国老。)孙策对周瑜说:“桥公之女,虽经战乱流离之苦,但得我们二人作女婿,也足可庆幸了。”

  接着进攻寻阳,败刘勋,然后讨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周瑜留下来镇守巴丘。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临终把军国大事托付孙权。时孙权只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数郡,其偏远险要之处也尚未全附。天下英雄豪杰散在各个州郡,他们只注意个人安危去就,并未和孙氏建立起君臣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关键时刻,首先出面支持孙权的是张昭、周瑜、吕范、程普等人。周瑜从外地带兵前来奔丧,留在吴郡孙权身边任中护军。他握有重兵,用君臣之礼对待孙权,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其他人自然不敢有异议异动。

  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兵威日盛,志得意满,以为天下可运于掌。于是,在建安七年(202年),下书责令孙权,让他把儿子送到自己这里来做人质。孙权亦是人英,当然不愿如此受制于人,便召集群臣会商。臣下众说纷纭,张昭、秦松等重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孙权本意虽不想送人质,但由于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也有点举棋不定。于是,他只带周瑜一人到母亲面前议定此事。周瑜立场坚定,坚决反对送人质,他给孙权分析利害说:“当年楚君刚被封到荆山之侧时,地方不够百里。他的后辈既贤且能,扩张土地,开拓疆宇,在郢都建立根基,占据荆扬之地,直到南海。子孙代代相传,延续九百多年。现在将军您继承父兄的余威旧业,统御六郡,兵精粮足,战士们士气旺盛。而且,铸山为铜,煮海为盐,人心安定,士风强劲,可以说所向无敌,为什么要送质于人呢?人质一到曹操手下,我们就不得不与曹操相呼应,也就必然受制于曹氏。那时,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过就是一方侯印、十数仆从、几辆车、几匹马罢了,哪能跟我们自己创建功业称孤道寡相提并论呢?为今之计,最好是不送人质,先静观曹操的动向和变化。如果曹操能遵行道义,整饬天下,那时我们再归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骄纵,图谋生乱,那么玩兵如玩火,玩火必自焚,将军您只要静待天命即可,为何要送质于人呢?”

  周瑜这番话,说到了孙权心里。孙权的母亲也认为该这样做,她对孙权说:“公瑾的话有道理,他比你哥哥只小一个月,我一向把他当儿子对待,你该把他当成兄长才是。”孙权便没给曹操送人质。

  周瑜越来越得孙权的信赖,而他也越发竭诚尽智,为孙氏集团的崛起奔波劳碌,不辞辛劳,说得上忠贞不二。《江表传》记载,曹操曾派人去游说,想使周瑜为自己所用,所派的人是九江蒋干。 蒋干仪容过人,很有才气,善于辩说,江淮人士,无人能比。 这次受命后,他头戴葛巾,身着布衣,装作闲游,去见周瑜。 周瑜猜出了他的来意,出来迎接,劈头便问:“子翼真是用心良苦,居然远涉江湖,替曹操来做说客!”蒋干被周瑜开口便道破机关,颇为尴尬。勉强自解:“我和您本是州里乡亲,这次来,不过是来拜访您,顺便看看您的部队罢了。您却说我是说客,岂不过分?”周瑜笑道:“我虽不及夔与师旷,称不上知音,但闻韶赏乐,足知雅曲。”言下之意,你的心理,我是清清楚楚。 于是请蒋干进入营帐,摆设酒宴,盛情款待,酒罢,对他说:“我有军机密事,您先到外面客馆住下,等事办完,我去请您。”三天之后,周瑜又把蒋干请人营中。这次,先领着他遍观军营,检视仓库和军资器仗,然后,仍然置酒高会。席间,周瑜向蒋干展示了自己的侍从、服饰珍宝,并对他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忠臣之义,内结骨肉之亲,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即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周瑜既已表示得十分坚决,蒋干也就无话可说,只好微笑。 蒋干回见曹操,对曹操说,周瑜器量端雅,趣致高卓,言词说他不动。 天下之士,因此愈加佩服周瑜。

  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率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斩其首领,俘万余人。江夏太守黄祖遣部将邓龙率数千人入柴桑,周瑜率军击之,生俘邓龙。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参见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后,想进而统一全国,第一个战略目标便是荆州。时刘备中原逐鹿失败,正寄居在荆州刘表那里。孙权也早看中了荆州之地。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讨江夏,周瑜为前部大督都,打败了盘踞在那里的黄祖。

  曹操恐孙权占了先手,在同年九月,大举挥师南下。时刘表病死,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力孤,无法与曹操争衡,率众南逃。

  曹操顺利占领荆州,收降刘琮的八万人马,拥有大军数十万,实力陡增,骄横益甚。扬言要顺流而下,席卷江东。行前,曹操写信给孙权,信中说:“我奉旨南征,刘琮束手就擒。如今我训练了大军八十万,准备与您会猎江东。”

  在这严重的局势面前,东吴的谋臣将士十分惊恐。孙权召集他们商讨对策,以张昭为首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应该“迎曹”。他们说:“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只有鲁肃等少数人力主“抗曹”,然而不足以扭转局势。鲁肃建议孙权把周瑜从外地召回。

  周瑜一归来,便力挽狂澜。他针对“迎曹”派的观点向孙权指出:“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孙权闻言大喜,对周瑜说:“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当夜,周瑜为了坚定孙权的信心,消除他的疑虑,又单独进谒。他对孙权说:“大臣们一见曹操的战书上写有水步兵八十万,心中恐惧,也不认真推测一下虚实,就提出了降敌的见解,这是没道理的。现在,我们可以认真地估算一下,曹操所带的中原士兵,最多十五、六万,而且是经过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之众;收降刘表的人马,最多不过七、八万,而且这部分人尚心怀观望、怀疑,并未一心一德。曹操统御着这些疲惫病弱、狐疑观望的士兵,人数虽多,何足畏惧?我们只要有精兵五万就完全可以战胜他。请您不要迟疑,不要有所顾忌。”

  孙权听了,大受感动,拍着周瑜的背说:“公瑾之言,大合我心!张昭等人,顾惜家人妻小,只为小我考虑,真让我失望。只有你与鲁肃的看法跟我一致,这是老天让你们二人来辅助我的!五万人,一时难以凑全。但我已选好三万人马,船只粮草和各种战具也已准备妥当,你和鲁肃、程普马上就可以带兵出发。我会继续调发人众、粮草,做你的后援。你能一战破曹,当然好,假如遇到挫折,就回来找我,我将与曹操决一死战!”

  时刘备欲率军渡江,与鲁肃在当阳相遇,共图计策,刘备于是进住夏口,派诸葛亮谒见孙权,孙权与刘备遂结成联盟,共同抗曹。

  孙权任命周瑜为左督,统军三万。程普为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周瑜。周瑜和刘备部队会师,沿江而上,与曹军在赤壁相遇。曹军新到江南,不服水土,疾病流行,士气低落。刚一接战,立即败退,只好驻扎在江北,想等冬天过后,第二年春天再战;周瑜所部,初战获胜,士气振奋,驻扎在南岸。

  曹营将士,好多人不习水性,为了克服这一弱点,曹操下令把战船用铁索锁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连接成水上营寨,以便利行走。他自以为得计,称这些船为连环船。 看到这种情况,周瑜部下老将黄盖献计:“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周瑜认为黄盖说得有理。便选蒙冲斗舰数十艘,里面装满柴草,浇上油脂,外面用帐幕包裹,插上牙旗,做好火攻的准备。

  黄盖先派人送信给曹操,信中说:“我世受孙氏厚恩,地位待遇本不低卑,但是,为人当识时务。孙氏要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与中原百万之众对抗,众寡悬殊,胜负已定。江东士吏,不分贤愚,均知此理。只有周瑜、鲁肃执意如此。”他还在信中表示:“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

  周瑜选择了一个刮东南风的夜晚,命令黄盖带领数十艘战船(每一战船后拖一只小船,以备放火人员后退时使用),乘风向曹营进发。曹军以为黄盖真来投降,毫不防备,只是指点观看。船队行到距离曹军水寨一里左右,黄盖下令各船同时点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曹操留曹仁守江陵,自己返回北方(参见赤壁之战)。

  周瑜又与程普进军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两军尚未交锋,周瑜先派甘宁前去占据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马包围了甘宁,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采用了吕蒙的计谋,留下凌统守卫后方,亲带吕蒙去救甘宁,解除了甘宁之围。周瑜率兵屯驻北岸,约定日期大战曹仁。周瑜亲自骑马督战,被飞箭射中右胁,伤势严重,退兵回营。曹仁闻周瑜卧病在床,亲自督帅士兵上阵攻击吴兵。周瑜奋身而起,巡视各营,激励将士,用命杀敌,曹仁只好退走。

  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仁南郡太守,并把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作为他的奉邑,让他屯兵于江陵。

  赤壁之战,中国统一过程暂告中断,三足鼎立局面已露端倪,周瑜则声威大震,名扬天下。

  赤壁战后,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已乘机攻占了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驻在公安。刘表旧部多附刘备。刘备为了进一步扩大地盘,到京口去见孙权,以江南四郡地少,不能安民为理由,请求孙权把南郡借给他,使他得以控制荆州地区的局面。

  周瑜上疏给孙权,疏中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但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势力太大,应该广泛招揽英雄人物才能与之抗衡;而刘备又绝非可以轻易制服之人,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建策。

  周瑜扼制刘备的计谋未被采用,很不甘心,于是又向孙权献上另一计策。时刘璋任益州牧,张鲁不断生事滋扰。周瑜对孙权说:“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周瑜这一计划,非常有战略眼光。孙权当即表示同意。 周瑜想赶回江陵,做出征的准备工作。半途染病,死于巴丘(今湖南岳阳。一说死庐陵巴丘,今峡江县巴邱镇),死时年仅三十六岁。

汉昭烈帝 刘备 (161-223) 官职:皇帝 皇叔 左将军 宜城亭侯
字玄德,河北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贼有功,遂为安喜寨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与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称帝,国号汉,年号建章。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谥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

桃园结义
民间俗传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兄弟。《三国演义》第一回:"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后遂为结拜兄弟,共同谋事的典故。

孙权(字仲谋)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大帝,吴国的开国皇帝。幼年跟随长兄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起兵西进,收复甘宁,剿灭了黄祖。
同年,曹操南下,刘备大败,曹操占了荆襄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黄盖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说明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为主帅,出兵三江口,与曹操决战。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战后,孙权为联合刘备,将其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后又从鲁肃之计,将荆州借给刘备。后刘备取川成功,孙权让刘备归还荆州,刘备不从。鲁肃单刀会后讨回了三郡。后孙权出战合淝,被张辽击败。217年,魏吴大战于濡须口,双方均不能获胜。濡须口之战后,孙权与曹操和睦,并签定了魏吴秘密同盟,共伐关羽。

219年,关羽攻打樊城,孙权任命吕蒙取下荆州。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取下荆州,又在麦城生擒了关羽。关羽被带到建业后,孙权将关羽杀害,并将头颅送给曹操。220年,曹丕代汉。孙权宣称东吴是魏国的附庸,曹丕授予孙权九赐。221年,刘备称帝,然后立即起兵攻打东吴,名曰为关羽报仇,实为争夺荆州。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都督,迎战刘备。陆逊在彝陵火攻大破刘备。223年,刘备病逝,诸葛亮为了北伐,派邓芝过江讲和。孙权与蜀汉和睦,共伐曹魏。224年曹丕大军攻打东吴。孙权让徐盛火攻破敌。226年,曹丕病逝。孙权亲自率军攻打江夏,却因太守文聘的坚守而败。

229年,孙权称帝,东吴政权正式成立。234年,孙权响应了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御驾亲征合淝,却败于扬州都督满宠。称帝后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大将军陆逊忧愤而卒。在立太子方面,孙权犯了很大的错误。太字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孙亮为太子,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

孟德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统帅。

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中的一员。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曾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官。

曹操是曹嵩的长子,他“少机警,有权数”,自幼博览群书,善诗词,通古学。曹操也有过人的武艺。曹操“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未被时人所重,但素以知人名世的太尉桥玄一见曹操就大为惊奇,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随之,桥玄又让曹操去拜访汉末主持“月旦评”的名士许子将,许子将评价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由此,曹操渐知名于世。

庞统
庞统,字士元,早年便以“凤雏”之名与诸葛亮齐名于荆州。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臧否人物,自谓曰“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庞统传》)。刘备领荆州牧,庞统来投,但未得重用,不过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其后经诸葛亮、鲁肃极力推荐,刘备方才再度召见庞统,与之谈论军国大事,大为器重,于是拜庞统为治中从事,不久又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和鲁肃举贤荐能的宽广胸襟固然令人钦佩,但庞统本身具有的非凡才华,恐怕才是其最终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更重要的是,庞统正是实现隆中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他的加盟,为刘备集团提供了进一步飞跃的契机。按照“隆中对”的规划,取得荆州、站稳脚跟是第一步,其次是西取巴蜀,跨有荆益,然后兵分两路,消灭曹操,最终统一天下。刘备联合东吴,在赤壁之战中打败南下的曹操,又趁机取得荆南四郡,进驻南郡,可以说已经实现了“隆中对”的初步目标。庞统的职位变化,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因为军师中郎将不是一般的军师,后者止绝军谋,而前者既参谋决策,又统御兵权。刘备设两个军师中郎将,意味着要将兵力分成两部分,去执行两个大任务了。
不久之后,经过精心策划,再加上益州内部张松、法正、孟达等人的策应,入川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诸葛亮、庞统各司其职,前者负责留守荆州、巩固后方,后者负责辅佐刘备,进占益州。两人之所以作出如此分工,也是有着重大意义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进占益州和巩固荆州是同等重要的大事,不进占益州,则不能实现一统天下、兴复汉室的大业;不巩固荆州,则进占益州的行动缺乏可靠的后方保证。要同时完成这两件大事,必须要有诸葛亮一流的人才协助刘备才行。综观刘备早期的谋臣团,“麋竺、孙乾、简雍、伊籍,皆雍容风议,见礼於世”(《三国志·蜀书》卷8陈寿评曰),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实非其所长。毫无疑问,无论是进占益州,还是巩固荆州,诸葛亮都是最适合的人选,但他分身乏术,只能顾一头;而庞统不但学识渊博,善于鉴别人物,而且有“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的本事,正适合协助刘备进占益州。在入川过程中,庞统不但协助刘备作出了几次意义重大的正确决策,而且以其独有的聪明才智,使刘备摆脱了信义宽仁等观念的束缚,为日后平定西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不幸的是,庞统在围攻雒城时中箭身亡,年仅三十六岁。
吴国将领周瑜帮助刘备攻取荆州,兼任南郡太守,庞统仍为功曹。周瑜去世,庞统送葬到吴地。吴人多闻其名,因此,当他要西返荆州时,众多知名人士齐会昌门,为他送行,陆绩、顾劭、全琮都参加了聚会。庞统又开始品评人物,他说:“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接着,他又对全琮说:“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陆绩、顾劭对庞统说:“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于是,庞统跟他们深相结交而归。
事后,有人曾问庞统:“照您看,陆绩比顾劭好吗?”庞统说:“驽马虽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罢了。驽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负载的哪里只是一个人的重量呢?”据说,顾劭去见庞统,住在庞统那里,两人谈论起来。顾劭问:“您有善于知人之名,你说说,我和您相比,谁好一些?”庞统说:“讲到陶冶世俗,甄综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我可就比您强一点了。”顾劭认为庞统的话有道理,和他亲近起来。
周瑜
【周瑜】(175—210)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人称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商务印书馆《新华词典》1288页。)

简明传记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后来回去镇守丹阳。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投奔孙策,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时迎娶有「国色」之称的二乔,成为连襟。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为中护军,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拒曹,而指挥全军在乌林迎击曹军取得胜利。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拟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生平事迹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长壮有姿貌”(《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周瑜志向远大,自幼刻苦读书,尤喜兵法。他生逢乱世,时局不靖,烽火连延,战端四起,于是总想廓清天下。

周瑜与孙策是挚友。当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家小移居舒县。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有无通共。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周瑜从父周尚为丹阳太守,周瑜去看望,时孙策入历阳(今安徽和县西北),将要东渡,写信给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孙策十分喜悦,说:“吾得卿,谐也”(《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于是,二人协同作战,先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今安徽和县东,当利水入江处)、当利,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今江苏江宁秣陵关),打败了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今江苏江宁湖熟镇)、江乘,进入曲阿(今江苏丹阳),逼走刘繇(参见孙策平江东之战)。时孙策部众已发展到几万人。他对周瑜说:“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阳”(《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于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阳。

不久,袁术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袁术发现周瑜有才,便欲收罗周瑜为已将。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做居巢县长,欲借机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经居巢回到吴郡(今江苏苏州)。孙策闻周瑜归来,亲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将,调拨给他士兵两千人,战骑五十匹。此外,孙策还赐给周瑜鼓吹乐队,替周瑜修建住所,赏赐之厚,无人能与之相比。孙策还在发布的命令中说:“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和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阳时,他率领兵众,调发船粮相助于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论功酬德,今天的赏赐还远不能回报他在关键时刻给我的支持呢!”周瑜时年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因庐江一带,士民素服周瑜的恩德信义,于是孙策命他出守牛渚、后来又兼任春谷长。不久,孙策欲取荆州,拜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治湖北新州西)太守,随军征讨。周瑜、孙策攻破皖城,得到桥公两个女儿,皆国色天姿。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小乔。(注:大乔、小乔本姓桥,后桥、乔二姓不分,都作乔,通称二乔,连他们的父亲也被叫做乔国老。)孙策对周瑜说:“桥公之女,虽经战乱流离之苦,但得我们二人作女婿,也足可庆幸了。”

接着进攻寻阳,败刘勋,然后讨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周瑜留下来镇守巴丘。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临终把军国大事托付孙权。时孙权只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数郡,其偏远险要之处也尚未全附。天下英雄豪杰散在各个州郡,他们只注意个人安危去就,并未和孙氏建立起君臣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关键时刻,首先出面支持孙权的是张昭、周瑜、吕范、程普等人。周瑜从外地带兵前来奔丧,留在吴郡孙权身边任中护军。他握有重兵,用君臣之礼对待孙权,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其他人自然不敢有异议异动。

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兵威日盛,志得意满,以为天下可运于掌。于是,在建安七年(202年),下书责令孙权,让他把儿子送到自己这里来做人质。孙权亦是人英,当然不愿如此受制于人,便召集群臣会商。臣下众说纷纭,张昭、秦松等重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孙权本意虽不想送人质,但由于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也有点举棋不定。于是,他只带周瑜一人到母亲面前议定此事。周瑜立场坚定,坚决反对送人质,他给孙权分析利害说:“当年楚君刚被封到荆山之侧时,地方不够百里。他的后辈既贤且能,扩张土地,开拓疆宇,在郢都建立根基,占据荆扬之地,直到南海。子孙代代相传,延续九百多年。现在将军您继承父兄的余威旧业,统御六郡,兵精粮足,战士们士气旺盛。而且,铸山为铜,煮海为盐,人心安定,士风强劲,可以说所向无敌,为什么要送质于人呢?人质一到曹操手下,我们就不得不与曹操相呼应,也就必然受制于曹氏。那时,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过就是一方侯印、十数仆从、几辆车、几匹马罢了,哪能跟我们自己创建功业称孤道寡相提并论呢?为今之计,最好是不送人质,先静观曹操的动向和变化。如果曹操能遵行道义,整饬天下,那时我们再归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骄纵,图谋生乱,那么玩兵如玩火,玩火必自焚,将军您只要静待天命即可,为何要送质于人呢?”

周瑜这番话,说到了孙权心里。孙权的母亲也认为该这样做,她对孙权说:“公瑾的话有道理,他比你哥哥只小一个月,我一向把他当儿子对待,你该把他当成兄长才是。”孙权便没给曹操送人质。

周瑜越来越得孙权的信赖,而他也越发竭诚尽智,为孙氏集团的崛起奔波劳碌,不辞辛劳,说得上忠贞不二。《江表传》记载,曹操曾派人去游说,想使周瑜为自己所用,所派的人是九江蒋干。 蒋干仪容过人,很有才气,善于辩说,江淮人士,无人能比。 这次受命后,他头戴葛巾,身着布衣,装作闲游,去见周瑜。 周瑜猜出了他的来意,出来迎接,劈头便问:“子翼真是用心良苦,居然远涉江湖,替曹操来做说客!”蒋干被周瑜开口便道破机关,颇为尴尬。勉强自解:“我和您本是州里乡亲,这次来,不过是来拜访您,顺便看看您的部队罢了。您却说我是说客,岂不过分?”周瑜笑道:“我虽不及夔与师旷,称不上知音,但闻韶赏乐,足知雅曲。”言下之意,你的心理,我是清清楚楚。 于是请蒋干进入营帐,摆设酒宴,盛情款待,酒罢,对他说:“我有军机密事,您先到外面客馆住下,等事办完,我去请您。”三天之后,周瑜又把蒋干请人营中。这次,先领着他遍观军营,检视仓库和军资器仗,然后,仍然置酒高会。席间,周瑜向蒋干展示了自己的侍从、服饰珍宝,并对他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忠臣之义,内结骨肉之亲,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即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周瑜既已表示得十分坚决,蒋干也就无话可说,只好微笑。 蒋干回见曹操,对曹操说,周瑜器量端雅,趣致高卓,言词说他不动。 天下之士,因此愈加佩服周瑜。

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率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斩其首领,俘万余人。江夏太守黄祖遣部将邓龙率数千人入柴桑,周瑜率军击之,生俘邓龙。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参见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后,想进而统一全国,第一个战略目标便是荆州。时刘备中原逐鹿失败,正寄居在荆州刘表那里。孙权也早看中了荆州之地。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讨江夏,周瑜为前部大督都,打败了盘踞在那里的黄祖。

曹操恐孙权占了先手,在同年九月,大举挥师南下。时刘表病死,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力孤,无法与曹操争衡,率众南逃。

曹操顺利占领荆州,收降刘琮的八万人马,拥有大军数十万,实力陡增,骄横益甚。扬言要顺流而下,席卷江东。行前,曹操写信给孙权,信中说:“我奉旨南征,刘琮束手就擒。如今我训练了大军八十万,准备与您会猎江东。”

在这严重的局势面前,东吴的谋臣将士十分惊恐。孙权召集他们商讨对策,以张昭为首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应该“迎曹”。他们说:“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只有鲁肃等少数人力主“抗曹”,然而不足以扭转局势。鲁肃建议孙权把周瑜从外地召回。

周瑜一归来,便力挽狂澜。他针对“迎曹”派的观点向孙权指出:“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孙权闻言大喜,对周瑜说:“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当夜,周瑜为了坚定孙权的信心,消除他的疑虑,又单独进谒。他对孙权说:“大臣们一见曹操的战书上写有水步兵八十万,心中恐惧,也不认真推测一下虚实,就提出了降敌的见解,这是没道理的。现在,我们可以认真地估算一下,曹操所带的中原士兵,最多十五、六万,而且是经过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之众;收降刘表的人马,最多不过七、八万,而且这部分人尚心怀观望、怀疑,并未一心一德。曹操统御着这些疲惫病弱、狐疑观望的士兵,人数虽多,何足畏惧?我们只要有精兵五万就完全可以战胜他。请您不要迟疑,不要有所顾忌。”

孙权听了,大受感动,拍着周瑜的背说:“公瑾之言,大合我心!张昭等人,顾惜家人妻小,只为小我考虑,真让我失望。只有你与鲁肃的看法跟我一致,这是老天让你们二人来辅助我的!五万人,一时难以凑全。但我已选好三万人马,船只粮草和各种战具也已准备妥当,你和鲁肃、程普马上就可以带兵出发。我会继续调发人众、粮草,做你的后援。你能一战破曹,当然好,假如遇到挫折,就回来找我,我将与曹操决一死战!”

时刘备欲率军渡江,与鲁肃在当阳相遇,共图计策,刘备于是进住夏口,派诸葛亮谒见孙权,孙权与刘备遂结成联盟,共同抗曹。

孙权任命周瑜为左督,统军三万。程普为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周瑜。周瑜和刘备部队会师,沿江而上,与曹军在赤壁相遇。曹军新到江南,不服水土,疾病流行,士气低落。刚一接战,立即败退,只好驻扎在江北,想等冬天过后,第二年春天再战;周瑜所部,初战获胜,士气振奋,驻扎在南岸。

曹营将士,好多人不习水性,为了克服这一弱点,曹操下令把战船用铁索锁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连接成水上营寨,以便利行走。他自以为得计,称这些船为连环船。 看到这种情况,周瑜部下老将黄盖献计:“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周瑜认为黄盖说得有理。便选蒙冲斗舰数十艘,里面装满柴草,浇上油脂,外面用帐幕包裹,插上牙旗,做好火攻的准备。

黄盖先派人送信给曹操,信中说:“我世受孙氏厚恩,地位待遇本不低卑,但是,为人当识时务。孙氏要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与中原百万之众对抗,众寡悬殊,胜负已定。江东士吏,不分贤愚,均知此理。只有周瑜、鲁肃执意如此。”他还在信中表示:“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

周瑜选择了一个刮东南风的夜晚,命令黄盖带领数十艘战船(每一战船后拖一只小船,以备放火人员后退时使用),乘风向曹营进发。曹军以为黄盖真来投降,毫不防备,只是指点观看。船队行到距离曹军水寨一里左右,黄盖下令各船同时点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曹操留曹仁守江陵,自己返回北方(参见赤壁之战)。

周瑜又与程普进军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两军尚未交锋,周瑜先派甘宁前去占据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马包围了甘宁,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采用了吕蒙的计谋,留下凌统守卫后方,亲带吕蒙去救甘宁,解除了甘宁之围。周瑜率兵屯驻北岸,约定日期大战曹仁。周瑜亲自骑马督战,被飞箭射中右胁,伤势严重,退兵回营。曹仁闻周瑜卧病在床,亲自督帅士兵上阵攻击吴兵。周瑜奋身而起,巡视各营,激励将士,用命杀敌,曹仁只好退走。

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仁南郡太守,并把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作为他的奉邑,让他屯兵于江陵。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历史小说。共120回。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罗贯中(生卒年不详)著。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杭州人,祖籍山西太原。他根据晋陈寿《三国志》和南北朝裴松之注,以及有关三国的历史、杂记、遗闻佚事、野史小说和民间传说等丰富资料,经熔合裁剪,重新创造,撰成了规模宏大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封建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题材,生动地再现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直至普武帝太康元年吴亡为止整整一个世纪(184~280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品构思之雄伟、活动场面之广阔、人物形象之鲜明、艺术水准之高,在世界古典小说中均无与伦比。《三国演义》 一经问世,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巨大关注,人们争相誊录,以便观览。统治者因该书的拥刘抑曹正统倾向大加推崇,并从中汲取统治之术;布衣百姓则从中得到智慧,并对故事情节津津乐道;农民起义领袖却奉该书为军事宝典,从中学习战略战术;饱经世故之人又视该书为谋略为人宝库,潜心钻研保家安身之道。仅仅在明代,《三国演义》便有许多刻本在民间流传,并且被广泛改编为戏曲或说唱文艺在全国城乡各地频繁上演,使该书中的故事和人物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同时,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三国演义》也远播于海外,被译成朝、越、日、英、法、德、俄等几十种文字传遍世界各大洲。俄国汉学家称赞该书是“一部真正丰富人民性的杰作”。法国学者认为:“在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最著名的一部。”在崇拜英雄的美国社会,人们夸奖“《三国演义》是描写英雄业绩的”一部早期的杰作。英国学术界一致推荐《三国演义》为“史诗般的作品”。在日本,“《三国演义》不仅为人们所喜爱,拥有最广泛的读者,”而且,精明的商人们还从中找寻经商成功的秘诀,认为成功的企业应像“桃园结义”那样团结,像“三顾茅庐”那样求贤,像“挥泪斩马谡”那样纪律严明;成功的企业家应同诸葛亮那样高瞻远瞩,应像曹操那样老谋深算,应如周瑜那样机敏聪明。在《三国演义》的故乡——中国,在汹涌的商品大潮中,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广泛学习借鉴《三国演义》中的谋略,从中汲取有益的教益和启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国演义》以其无以伦比的丰富内涵而进一步扩大着它的影响力。

内容梗概

一、《三国演义》重点故事人物
1.“乱世奸雄”曹操
曹操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典型“奸臣”形象,这一形象的形成是与《三国演义》对其艺术形象的塑造密不可分的。该书在曹操首次出场时便介绍了他幼年时诬叔欺父的恶劣行径。“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父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曹操这种诡计多端的恶劣品性,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越加变本加厉,且越加阴险凶残。曹操谋刺董卓未遂逃至吕伯奢庄上,吕伯奢令家人热情款待,他却疑心吕家不怀好意,竟将吕家八口杀死;后发现是误杀,却又将外出归来的吕伯奢一并杀死,说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当曹操率军在淮南与袁术军作战时,军粮将尽。他密令仓官王里用小斛发放军粮,引起士卒不满。曹操随即以“盗窃官粮”罪名将王里处斩,借以隐瞒军粮将尽的事实,稳定军心。《三国演义》以这样的情节来描写曹操的所作所为,揭示了他凶残狡猾的性格特征。
同时,《三国演义》也渲染曹操的老谋深算,善于玩弄权术和“雄才大略”,来刻画他的“奸雄”形象。在官渡之战后,曹操下令将搜获的部下与袁绍暗中往来的书信全部焚毁,表示他的宽宏大量,这在袁绍残余力量仍较强大之时,实为高明之举,可暂时稳定内部。而在其内部稳定之后,曹操却又设计将袁绍余党300余人一网打尽。汉献帝身旁大臣称衡,痛恨曹操专权,击鼓裸衣骂曹,曹操因其“素有虚名,远近所闻。今日

算我大方,给你个全面的!但求你把我的做最佳答案吧!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历史小说。共120回。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罗贯中(生卒年不详)著。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杭州人,祖籍山西太原。他根据晋陈寿《三国志》和南北朝裴松之注,以及有关三国的历史、杂记、遗闻佚事、野史小说和民间传说等丰富资料,经熔合裁剪,重新创造,撰成了规模宏大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封建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题材,生动地再现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直至普武帝太康元年吴亡为止整整一个世纪(184~280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品构思之雄伟、活动场面之广阔、人物形象之鲜明、艺术水准之高,在世界古典小说中均无与伦比。《三国演义》 一经问世,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巨大关注,人们争相誊录,以便观览。统治者因该书的拥刘抑曹正统倾向大加推崇,并从中汲取统治之术;布衣百姓则从中得到智慧,并对故事情节津津乐道;农民起义领袖却奉该书为军事宝典,从中学习战略战术;饱经世故之人又视该书为谋略为人宝库,潜心钻研保家安身之道。仅仅在明代,《三国演义》便有许多刻本在民间流传,并且被广泛改编为戏曲或说唱文艺在全国城乡各地频繁上演,使该书中的故事和人物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同时,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三国演义》也远播于海外,被译成朝、越、日、英、法、德、俄等几十种文字传遍世界各大洲。俄国汉学家称赞该书是“一部真正丰富人民性的杰作”。法国学者认为:“在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最著名的一部。”在崇拜英雄的美国社会,人们夸奖“《三国演义》是描写英雄业绩的”一部早期的杰作。英国学术界一致推荐《三国演义》为“史诗般的作品”。在日本,“《三国演义》不仅为人们所喜爱,拥有最广泛的读者,”而且,精明的商人们还从中找寻经商成功的秘诀,认为成功的企业应像“桃园结义”那样团结,像“三顾茅庐”那样求贤,像“挥泪斩马谡”那样纪律严明;成功的企业家应同诸葛亮那样高瞻远瞩,应像曹操那样老谋深算,应如周瑜那样机敏聪明。在《三国演义》的故乡——中国,在汹涌的商品大潮中,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广泛学习借鉴《三国演义》中的谋略,从中汲取有益的教益和启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国演义》以其无以伦比的丰富内涵而进一步扩大着它的影响力。

内容梗概

一、《三国演义》重点故事人物
1.“乱世奸雄”曹操
曹操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典型“奸臣”形象,这一形象的形成是与《三国演义》对其艺术形象的塑造密不可分的。该书在曹操首次出场时便介绍了他幼年时诬叔欺父的恶劣行径。“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父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曹操这种诡计多端的恶劣品性,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越加变本加厉,且越加阴险凶残。曹操谋刺董卓未遂逃至吕伯奢庄上,吕伯奢令家人热情款待,他却疑心吕家不怀好意,竟将吕家八口杀死;后发现是误杀,却又将外出归来的吕伯奢一并杀死,说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当曹操率军在淮南与袁术军作战时,军粮将尽。他密令仓官王里用小斛发放军粮,引起士卒不满。曹操随即以“盗窃官粮”罪名将王里处斩,借以隐瞒军粮将尽的事实,稳定军心。《三国演义》以这样的情节来描写曹操的所作所为,揭示了他凶残狡猾的性格特征。
同时,《三国演义》也渲染曹操的老谋深算,善于玩弄权术和“雄才大略”,来刻画他的“奸雄”形象。在官渡之战后,曹操下令将搜获的部下与袁绍暗中往来的书信全部焚毁,表示他的宽宏大量,这在袁绍残余力量仍较强大之时,实为高明之举,可暂时稳定内部。而在其内部稳定之后,曹操却又设计将袁绍余党300余人一网打尽。汉献帝身旁大臣称衡,痛恨曹操专权,击鼓裸衣骂曹,曹操因其“素有虚名,远近所闻。今日杀之,天下必谓我不能容物。”便令称衡出使荆州劝说刘表投降,企图借刘表之手杀死称衡。而在称衡行前,“却教手下文武,整酒于东门外送之”。在曹操羽翼尚未丰满之时,他打着汉献帝旗号,声称“与国家除凶去害”、“拯救黎民”、北伐南征,乘机扩大自己的政治、军事实力;待其势力坐大后,东汉政权已在他的掌握之中,他见取代东汉王朝的时机仍不成熟,便挟天子以令诸侯,借汉献帝名义打击消灭异已势力,以期最终取代刘汉王朝。曹操手下的谋士荀或看出曹操的野心,劝他不要封魏公、加九锡,他怀恨在心,但又无罪名强加于荀或,便送一“亲笔封记”而实际上“并无一物”的食盒给荀或,暗示荀或自尽,荀或会其意,于是服毒自杀。曹操的另一个重要谋士荀攸也反对曹操加封魏王,他威吓荀攸说你“欲效荀或”吗?致使荀攸“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卒”。《三国演义》通过上述这一系列描写,进一步突出和完善了曹操的野心家,阴谋家的“奸雄”形象。
2.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自他初出茅庐之始,便立刻成为刘备集团中的核心人物。刘备自称对诸葛亮“如鱼得水”,不仅对他言听计从,而且付以几乎全部的军国大事,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实际上成为蜀国的最高决策人。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诸葛亮身上,集聚了许多政治家的美德,然而在中国民间流传最为广泛而又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则是他的足智多谋。
《三国演义》大半篇幅描写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在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为刘备指出了今后图谋霸业的具体道路,“真万古不及之人也”,赋予了他超人的智慧。诸葛亮初出茅庐之后,首次在博望坡用兵,当时兵不满三千,将不过关张,竟杀得夏侯咋10万大军丢盔弃甲,烧得曹操胆战心惊,赢得了关羽、张飞的衷心“拜服”。赤壁之战是本书的重要战争之一,诸葛亮是这次战争的关键人物。他只身过江,“舌战群儒”,扫除孙权疑虑。使其决计破曹,建立了孙刘联盟。机敏聪明的周瑜看出诸葛亮“其计划又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三番五次企图予以剪除。而诸葛亮则沉着机智,料事如神,巧妙地利用忠厚老实的鲁肃为掩护,一次次避开了周瑜的暗算,同时顾全了协力抗曹的大局。维护了孙刘两家微妙的联盟关系,终于夺取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并乘势占领荆襄九郡,为刘备集团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赤壁之战中,前敌总指挥是周瑜,而运筹帷幄,从旁策划,真正居于主导地位的是诸葛亮,与心胸狭窄的周瑜相比,更显示了诸葛亮的高瞻远瞩。诸葛亮不仅智慧过人,而且善于随机应变。在著名的“空城计”故事中,马谡违背诸葛亮将令,丢失战略要地街亭,致使司马懿15万大军逼近西城。当时诸葛亮身旁仅有一班文官及老弱军士2000余人,形势危急。然而诸葛亮镇定自若,从容布置,“大门四开”,“每一门上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自己“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楼上“焚香操琴”。司马懿来到西城,一见此情景,知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料定城中必有埋伏,立即传令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在这里,诸葛亮利用了司马懿对自己的了解,给敌人造成了判断上的错觉,从而扭转了极其险恶的局面,这不仅显示了诸葛亮的智慧,也反映了他超人的胆量和气魄,以至于连老奸巨滑的司马懿也不得不叹息说: “吾不如孔明也。”诸葛亮这一传奇式的智慧人物之所以在中国广为流传,就是于人物自身概括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而反之,人民群众又可以从这一人物身上汲取聪明智慧,这就使诸葛亮的形象更加光彩夺目,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3.忠肝义胆的关羽
关羽是本书中的另一重要人物,自桃园三结义起,关羽与刘备便形成了君臣加兄弟的关系。本书在宣扬关羽刚强的性格、无与伦比的武艺和“深明《春秋》大义”的儒将风度时,着重颂扬了他的忠义精神。在桃园结义后的数十年中,他追随刘备南征北战,历经难险,始终“义重如山”。当关羽在下邳被困而被迫降曹后,曹操“累送美女金帛”,竭尽拉拢之能事,然“财贿不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他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千里走单骑而去,表现了关羽对刘备“誓同生死”的忠义之情。本书在颂扬关羽的忠义时又突出表现了他的“恩怨分明”。对刘备,不仅有桃园结义之情,更有匡扶汉室之誓,故此亲如手足,生死与共,历经千难万险终不背叛;然而对刘备不共戴天的死敌曹操,关羽也是恩怨分明。为报答曹操的恩情;他斩颜良、诛文丑、救白马、解重围。赤壁战后,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表现出极消极的、完全建立在私人恩怨基础上的忠义。因此关羽的忠义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团结互助、平等相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朴素愿望;另一方面,那种建立在私人关系基础上,保守、狭隘的忠义也受到了统治者的推崇。元成宗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宪宗封他为“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清世祖更加封他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正是在人民的朴素愿望和历代统治者大力宣扬的交叉作用之下,关羽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封建社会忠义之士的光辉典范。
二、《三国演义》中的谋略权术
在《三国演义》书中,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不同集团和派别,为达到一己私利,他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使尽阴谋诡计,广泛地运用谋略权术,进行了激烈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贯穿了全书的始终。
董卓作乱之时,十八路诸侯兴兵讨伐,声言“共赴国难”,而暗中却各怀鬼胎。孙坚为先锋出兵攻敌,统管粮草的袁术认为“孙坚乃江东猛虎”,恐其力量壮大,故拒绝发放粮草。孙坚在洛阳宫中无意中得到传国玉玺,便立即背弃反董卓盟约,“速回江东,别图大事”。反董卓盟主袁绍闻讯向孙坚索要传国玉玺不成,便暗中写信给荆州刘表,命他在孙坚返回江东途中截取。孙权为从刘备手中取回荆州,不惜以自己的亲妹妹为诱饵,使用“招亲”把戏,企图将刘备“赚来南徐……幽囚于狱中,却使人去讨荆州换刘备”。此计被识破后,又谎称”国太病重”,欺骗孙夫人携带刘备幼子阿斗返回东吴,企图以阿斗为人质交换荆州。在关羽失荆州死亡之后,孙刘联盟破裂,孙权唯恐刘备起兵报复,遂派使臣送一封信给曹操,孙权在信中奉承曹操说:“臣孙权久知天命已归王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将剿灭刘备,扫平两川,臣即率群下纳土归降矣”。孙权劝曹操废汉称帝的企图有二:一是可以引起刘备及其他拥护汉室势力群起反对曹操;二是转移刘备对东吴夺荆州、杀关羽一事的注意,用心十分险恶。难怪曹操说:“这小子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烧烤吗?”即使以仁义取天下的刘备也极善于玩弄谋略、当吕布被曹操俘获时,曹操询问刘备如何处置,刘备故作沉思,随后提醒曹操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致使刘关张三人合力方可击败的吕布顿时殒命。
曹操煮酒论英雄时,他假托闻雷失箸,以掩饰自己的失态,竟然瞒 过了一代奸雄曹操。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奋力救回幼主阿斗,刘备竟当赵子龙面掷阿斗于地,正如民间歇后语所说:“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正因为本书中充满了谋略权术的运用,因此民间一向有“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其意思是年少者血气方刚、易于冲动,而《水浒》以攻城破狱为能事,以打家劫舍为豪举,易使年轻人学会造反,故少不看《水浒》;而老年人阅历丰富,《三国》偏又是充满了谋略权术之书,丰富的阅历与谋略相结合,会使老年人茅塞顿开,更难于驾驭,故老不读《三国》。本书中所描绘的谋略权术及其运用。深刻地暴露了封建统治者阴险丑恶的嘴脸,我们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正确地理解并汲取有益的经验。
三、《三国演义》中的战争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本文中所叙述的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激烈政治斗争,都是以消灭异己势力,夺取最高统治权为目的的,因此,他们之间斗争的主要手段是凭借军事行动,所以战争便构成了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描写了数百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描写的特点是侧重于表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战略战术的运用。赤壁之战是本书描写的十分出色的一次战争。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军南征,荆州不战而降。于是曹操一面发书给江东孙权劝其自动归降,一面率马步水军“八十三万”逼近长江。这一严峻的形势迫使孙权与刘备结为抗曹联盟,出兵“五万”迎敌。周瑜、诸葛亮等人看出曹军后方不稳定、远来疲惫、疾疫流行,不习水战等兵家大忌,认为可以利用弱点,击败敌军。然而此时曹操却全然不知,只凭势大,企图一鼓平定江南。三江口初战失败后,曹操意识到了自己的弱点,使“谙习水战”的蔡瑁、张允操练水军。周瑜暗暗心惊,认为“必除去二人,然后方可破曹”。于是他利用蒋干第一次过江之机,诱使蒋干盗书,用反间计杀掉了蔡、张二人。随后诸葛亮草船借箭,又使曹操损失水上交战必不可少的1D万支箭。形势对曹操越加不利。这时,周瑜又利用蒋干二次过江之机。让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用铁链将战船连锁起来,为火攻破曹准备了条件。曹操只想到连锁战船可不惧风浪,却又不曾料到不利于防火,直至黄盖诈降,用装满干薪、灌满油料的火船猛冲曹军水寨时,漫天的大火才使曹操恍然大悟。而此时,刘备、孙权军水陆并进,不甚用力,已大破曹军,创造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诸葛亮等人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将己方的优势予以充分发挥,同时又巧妙而正确地确定和运用火攻等战术,最终以弱胜强击败了强大之敌。反观曹操一方,自恃兵力雄厚,目空一切,骄傲自大,盲目轻敌,决策指挥一错再错,使自己的优势逐步丧失,最终遭致惨败。
《三国演义》通过对战争的大量描写.不仅为我们勾画了一幅长达百年的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画卷,同时也从多方面向我们展示了正确认识、指导战争的重要意义。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军曾从《三国演义》中学习战略战术,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等人“皆以《三国演义》中战案为玉帐惟一之秘本”。在我国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身边经常带有两本书,其中一本是《孙子兵法》,另一本正是《三国演义》。在繁忙的战争期间,毛泽东经常阅读它们,以汲取其中某些经验,可见《三国演义》也是一部军事著作。

精彩篇章推荐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生逢乱世,刘关张三人来至桃花园中,义结兄弟,誓盟亲如手足,共赴国难,匡扶汉室,共图大业。从此开始了数十年惊心动魄之艰难历程。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淅淅春雨,青梅成熟,曹操设酒把杯,与刘备纵论天下英雄。一边为“乱世奸雄”,唇枪舌箭,暗藏杀机;一个是“圣主贤君”,深藏不露,虚与委蛇,举杯交盏之声较之惊天动地之沙场更加扣人心弦。
第三十七回 刘玄德三顾茅庐 刘皇叔求贤若渴,三顾草庐寻访卧龙。诸葛亮为试其心,两番回避以探虚实。一旦相遇,如鱼得水,宏论三分天下大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两军对恃,晨雾锁江。忽金鼓大作、杀声震天,曹军惊疑万状,以乱箭迎击来犯之敌。孔明驾20只草船借回利箭10万,笑曹操之蠢笨,又笑周瑜暗算落空。
第七十九四 兄逼弟曹植赋诗 父亲尸骨未寒,兄长方执牛耳,便苦苦相逼幼弟,欲剪除后患。幼弟于刀斧丛中,含泪行走七步,赋出一首千古绝句。
第九十五回 武侯弹琴退仲达 冷僻小径,沙尘弥漫。司马懿大兵十五万直压西城。诸葛武侯端坐城楼,一曲弦乐,智退仲达大军,空城之计成千载美谈。

精彩语言辑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愤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煮豆燃豆荚,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建立了孙刘联盟,两军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军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山东谢良关羽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杀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
燕人张飞张翼德,长板坡当阳桥一夫当关万夫末开,一声怒吼喝的敌军肝胆具裂望风而逃。入蜀中计擒敌将,义释老严岩。
常山赵云赵子龙,长板坡与敌军83万大军中,七进七出杀死敌将几十员,士卒不计其数,且救的幼主全身而退。在荆洲又是单枪匹马截江救阿斗。
西凉马超马孟起,为报父仇杀的敌军主帅丢盔弃甲割须断袍。镇守北方,防御北方异族入侵。
长沙黄忠黄汉升,勇毅冠三军,力斩夏侯渊 。
隆中诸葛亮字孔明,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去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三国演义》中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也铸就了他与人为善的品格。3、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有哪些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人物:1. 曹操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重要角色,被尊称为魏武帝。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曹操具有非凡的谋略和领导力,统一了北方,为曹魏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刘备 刘备是蜀汉的开国皇帝,被誉为仁德之君。他有着强烈的政治理想和雄心壮志...

三国演义里面有哪些人物
除了以上三位人物外,《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角色。例如勇猛刚直的张飞、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忠厚老实的鲁肃等。这些人物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这部历史小说的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三国演义》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重要人物
1、曹操 曹操孟德,小名阿瞒,曹操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曹操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三国演义》的小说在揭露和批判他的不忠不义的同时,又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才智与谋略,他具有不可多得的政治远见和胸襟气度。2、刘备 字玄德,自称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及事件?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人物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刘备摔阿斗的故事。5、桃源三结义 刘备:“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 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张飞:“形貌异常,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玄德为兄,关羽次...

你知道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名字吗?
魏(晋)曹操——鲍国安 曹丕——杨俊勇 曹植——王良波 曹睿——王光辉 曹芳——安志勇 曹髦——姬晨牧 曹奂——汪涵 曹真——郑强 曹爽——康铭 曹训——孙振才 曹羲——迟重根 曹仁——邰祖辉 曹洪——霍尔查\/巴拉珠尔 夏侯敦——巴拉珠尔\/鲁建国\/苏德斯琴 夏侯渊——钱玉林 夏侯霸——石天生\/...

三国演义里面有哪些人物?
张角是汉末的不第秀才,据《三国演义》载,张角入山采药遇仙人,得天书三卷,乃能使用巫术,以符水治病。后聚集贫苦民众四、五十万举义反汉,史称“黄巾起义”,不久病死。 6张宝 河北巨鹿人氏,字号及生年不详,卒于中平元年(公元184年)。 张宝是张角之弟,据《三国演义》载,张宝同张角聚集贫苦民众四、五十万举义...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非常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忠诚耿直的关羽、智勇双全的诸葛亮、奸诈狡猾的曹操、勇猛刚直的张飞、老当益壮的黄忠、重情重义的赵云等。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备受推崇的人物之一。他以忠诚和武艺高强著称,尤其是他的“过五关斩六将”和“单刀赴会”等英勇事迹更是...

谁有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介绍
1、二乔(别名:洛阳锦)三国时期一对姐妹花,以美貌出名。大乔为孙策妻子,小乔为周瑜妻子。有诗句:江东有二乔,河北甄芙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激怒周瑜而谎称曹操在《铜雀赋》中有“揽二乔于东南兮”。苏轼在《赤壁怀古》中“小乔初嫁了”也提到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2江南...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9123167677: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的长篇小说) - 搜狗百科
巧亨枸橼: 是假的赵云是老死的 你是不是看了 见龙卸甲 啊!赵云被称为子龙或常胜将军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9123167677: 三国时期谁的武功最高 -
巧亨枸橼: 1、吕布:手中画杆方天戟,座下嘶风赤兔马,“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名气倒不是吹出来.三英战吕布,张飞连斗五十余回,关羽上前又合战三十回居然战不倒他.兖州攻防战,于许褚、典韦、夏侯渊、夏侯敦、李典、乐进六将夹攻中能全...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9123167677: 三国的故事有那些 -
巧亨枸橼: Error loading media: File could not be played 00:00 00:00 100% 用户鉴权失败,请先注册成为百度云用户 百度云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9123167677: 用一句话表示你读过三国演义,怎么表达? -
巧亨枸橼: 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9123167677: 哪吒之魔童降世演员表介绍 -
巧亨枸橼: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由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由饺子执导兼编剧,吕艳婷、囧森瑟夫、瀚墨、陈浩、绿绮、张珈铭、杨卫担任主要配音.该片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