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额头上的花是这么来的?

作者&投稿:瞿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杨贵妃最喜欢什么花?~

羞花

贵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乐人(陜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选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羞花”,说的是杨贵妃。唐朝开元年间,唐明皇骄奢淫逸,派出人马,四处搜寻美女。

  是花钿。
  转来的解释
  关于花钿的起源,有一个亦真亦假的美丽传说:南朝《宋书》中写,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日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落在公主额上,额中被染成花瓣状,且久洗不掉。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遂争相效仿,当然她们再也没有公主的奇遇,于是就剪梅花贴于额头,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就诞生了。这种梅花妆很快就流传到民间,成为当时女性争相效仿的时尚。五代前蜀诗人牛峤《红蔷薇》“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即是在说这个典故。到了隋唐一代,花钿已成了妇女的常用饰物。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古代还有一种在面颊贴花钿的化妆术,称为面靥或笑靥。相传三国时期,吴太子孙和酒后在月下舞水晶如意,失手打伤了宠姬邓夫人的脸颊,太医用白獭髓调和琥珀给邓夫人治伤,伤愈之后脸上留下斑斑红点,孙和反而觉得邓夫人这样更为娇媚,很快宫廷、民间就兴起了丹脂点颊,而且流传到后世。梁简文帝诗:“分妆开浅靥,绕脸傅斜红。”即在形容这种妆饰,诗中的斜红是一种和面靥配套的面饰。面靥在唐朝时依然风行,高承《事物纪原》中记载:“远世妇人喜作粉靥,如月形,如钱样,又或以朱若燕脂点者,唐人亦尚之。”从南薰殿旧藏的几位宋代皇后像中可知面贴花钿在宋代犹有余风。
  从形象资料看,花钿的质地形状千差万别。最简单的花钿仅是一个小小的圆点。复杂的有用金箔片、珍珠、鱼腮骨、鱼鳞、茶油花饼、黑光纸、螺钿壳及云母等材料剪制成的各种花朵形状,其中以梅花最为多见。这可能是承寿阳公主梅花妆的遗意。五代后蜀孟昶妃张太华《葬后见形》写“寻思往日椒房宠,泪湿衣襟损翠细”,诗中的翠钿是用翠鸟的羽毛制成的。宋代陶谷所著《潸异录》中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 这是用蜻蜓翅膀做花钿了。
  此外,花钿还有许多复杂多变的图案,如牛角形、扇面状、桃子样等,而更多地是描绘成各类抽象图案,疏密相间,匀称得当。这种花钿贴在额上,宛如一朵朵绚丽鲜艳的奇葩,把女子妆扮得雍容华丽。近来反映唐宫生活的电视剧不少,无论是高阳公主、太平公主、武则天还是杨贵妃,在前额上都有一个红色或金色的小饰物,有的就像用颜色点了个花点,那就是所谓花钿了。
  花钿的颜色丰富多彩,其颜色取决于花钿的质料,如金箔片为金色,闪烁反光;黑光纸为黑色,烟烟闪亮;鱼腮骨为白色,洁净如玉。其他根据图案需要绘上各种颜色的,更是争奇斗妍,绚丽多采。最为奇特的是一种“翠钿”,它由各种翠鸟羽毛制成,整体花钿呈青绿色,晶点闪闪,清新别致。唐温庭筠《南歌子》词“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五代后蜀张太华(孟昶妃)《葬后见形》诗“寻思往日椒房宠,泪湿衣襟损翠细”,都是指的这种希罕饰物。
  有趣的是粘贴花钿的胶是一种很方便的呵胶,此物一经呵气便发粘,相传是用鱼瞟制成的,粘合力很强,可用来粘箭羽。妇女用之粘贴花钿,只要对之呵气,并蘸少量唾液,便能溶解粘贴。卸妆时用热水一敷,便可揭下。其方便程度直比现在用的不干胶,但却比不干胶的粘贴强度高。
  理解了花钿为何物,回头看白居易的诗句就更显凄凉,花钿虽然是用胶贴在额头上的小饰物,本不应该惹人注意,轻易也不会自己脱落,那么为什么会“委地”呢?显然贵妃在被勒死的过程中是有过挣扎的,死的过程应该是惨不忍瞩,诗人像是轻描淡写地写上一句“花钿委地无人收”,其中隐含着无比的凄惨,不晓得花钿为何物,就不会对这句诗有更深的理解。

杨贵妃额头上的花称为花细,是古时汉族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

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等制成花形,蔽于脸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在唐代,花钿除圆形外,还有种种繁复的形状。花钿,是将剪成的花样,贴于额前。

近来反映唐宫生活的电视剧不少,无论是高阳公主、太平公主、武则天还是杨贵妃,在前额上都有一个红色或金色的小饰物,有的就像用颜色点了个花点,那就是所谓花钿了。

扩展资料:

相关传说

有一个亦真亦假的美丽传说:南朝《宋书》中写,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日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落在公主额上,额中被染成花瓣状,且久洗不掉。

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遂争相效仿,当然她们再也没有公主的奇遇,于是就剪梅花贴于额头,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就诞生了。

这种梅花妆很快就流传到民间,成为当时女性争相效仿的时尚。五代前蜀诗人牛峤《红蔷薇》“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即是在说这个典故。到了隋唐一代,花钿已成了妇女的常用饰物。



杨贵妃的额头上有块疤,后来她在伤疤处画了一朵小花,这样,不但没毁容,还增添了几分姿色.
那不是桃花是花钿
典故 好像是一位唐朝公主因为赏梅花,一片花瓣掉到额头显得异常妩媚,才兴起化的妆。

好像她的额头因故而留有一个淡红的疤痕,所以在额上画上花来遮盖它.


额头上的标志,问一下是什么
而跟美容又关的就有多种叫法了 杨贵妃额头受伤之后,为了遮盖伤痕画花朵而引起了时尚,她这个是有专有名词的,不过我忘了,TVB拍的《杨贵妃》其中有一集有提及到。有个叫“额头黄妆”额头黄妆盛行于南北朝至唐宋时期,以鸦黄、蜂黄、鹅黄为主,画上月亮形状。有个叫“梅花妆”梅花妆是南北朝时...

武则天和杨贵妃是怎么来保持如花容颜的?
一代女皇武则天就非常钟情于用玫瑰来养颜,每天早晨必饮玫瑰花露,睡觉前将玫瑰花瓣敷于脸上及全身。所以在她年过60的时候,看上去仍然面如桃花,粉红细嫩,全身散发阵阵香气。杨贵妃也非常喜欢用玫瑰花来养颜,据史书记载,杨贵妃不仅喜欢在沐浴时往浴池里放玫瑰花,而且在她的房间里的地上,以及她一路...

上古花神名字有哪些?
1、一月花神:梅花神——寿阳公主 寿阳公主的名字在历史上并未留下丰富的故事,但她的形象却因一朵梅花而流传至今。传说在正月初七那天,公主额头被梅花花瓣轻轻拂过,留下了五瓣花痕,这独特的“梅花妆”后来被世人模仿。寿阳公主,以她的美丽和这特别的妆容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2、二月花神:...

古代四大美女
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这件事传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当即选场玉环来见驾,杨玉环浓装艳抹,梳洗打扮后进见,明皇一见,果然美貌无比,便将杨玉环留在身旁侍候。由于杨善于献媚取宠,深得明皇欢心,不久就升为贵妃。杨贵妃得势后,与其兄杨国忠串通一气,玩弄权术...

杨贵妃的额头上有一个疤吗?
杨贵妃的额头上确实有块疤,后来她在伤疤处画了一朵小花,这样,不但没毁容,还增添了几分姿色.

上古花神名字有哪些?
寿阳公主的人生在史书上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然而那朵小小的梅花,却将她的名字留在了暗香浮动的梅林间。正月初七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其额头成五瓣状,拂之不去,皇后留之,后人效仿,名“梅花妆”。寿阳公主,百美排十四。2、二月花神:杏花神——杨玉环 关于杨贵妃的故事,“贵妃醉酒”,“...

浅谈古代女子的花钿
所谓花钿,是古代女子贴在两鬓、眉间或面颊上的一种花朵形的装饰物,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都想效仿,于是就剪梅花贴于额头,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诞生,当时...贵妃殒命花钿散落无人收 当诗中女子惆怅失意时,陪伴她的花钿也和她一起默默承受着不易言传的寂寞哀伤...

花钿相关文学内容
当我们对花钿有了深入的理解,再回读白居易的诗句,便会感受到其中的深深凄凉。花钿,这些原本小巧地贴于额头的装饰,本应默默无闻,不易脱落,但诗句中的“花钿委地无人收”却揭示了不为人知的故事。贵妃在遭遇不幸时的挣扎,从这轻轻一句中强烈地传达出来,其死亡过程的惨烈可想而知。不理解花钿,...

正月梅花接下来是什么?
玄宗回宫后,命道士寻找杨贵妃的魂魄,此时的杨贵妃已在仙山上。司职二月杏花的花神了 三月桃花--花神息夫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同属木本蔷薇科的桃花盛开与农历三月,一般又称为桃月。桃花姿态优美,花朵丰腴,色彩艳丽,长被誉为美人,盛开时明媚如画,犹如仙境,...

古代历史上唐代女子如何化妆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形容杨贵妃“芙蓉如面柳如眉”,月牙般细长的柳眉能把人衬得温婉又不失大气,很符合盛唐雍容的审美。在酒窝处点上两点,像美人痣一样,梨涡浅笑,尤其有种少女的娇俏感,这种妆叫做“面靥”。“面靥”有的俏丽,“暗娇妆靥笑,私语口脂香”;有的妩媚,“月分蛾黛破,花合靥朱...

子洲县19460223377: 杨贵妃额头上的花是这么来的? -
歹临头痛: 杨贵妃额头上的花称为花细,是古时汉族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 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等制成花形,蔽于脸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在唐代,花钿除圆形外,还有种种繁复的形状.花钿,是将剪成的花样...

子洲县19460223377: 花钿的起源历史 -
歹临头痛: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在唐代,花钿除圆形外,还有种种繁复的形状.花钿,是将剪成的花样,贴于额前.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说韦固妻“眉间常贴一钿花,虽沐浴、闲处,来尝暂去”.剪花钿的材料,有金箔、纸、鱼腮骨、鲥鳞、茶油花饼等多种.剪成后用鱼鳔胶或呵胶粘贴.从出土传世文物图像材料所见,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

子洲县19460223377: 古代宫廷妃子额头上的各种花纹叫什么啊,花佃吗???宫心计里每个后妃额头上都有. -
歹临头痛: 是花钿. 转来的解释 关于花钿的起源,有一个亦真亦假的美丽传说:南朝《宋书》中写,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日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落在公主额上,额中被染成花瓣状,...

子洲县19460223377: 唐朝时,皇宫妃嫔在额头上贴的梅花等形状的花纹叫什么? -
歹临头痛: 上官婉儿是因为被武则天冤枉,被判刺配的吧!武则天知道自己错后,为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不得不继续行刑,但为了不伤婉儿容貌,便命将刺配图案改为梅花!至于问题里问得,答案确实是花黄!

子洲县19460223377: 武则天额头的粉色图案叫什么 -
歹临头痛: 内个应该是叫做花钿,在百度百科的解释里 花钿貌似是贴在额头上的,在百度百科里有写“这种花钿贴在额上,宛如一朵朵绚丽鲜艳的奇葩,把女子妆扮得雍容华丽.近来反映唐宫生活的电视剧不少,无论是高阳公主、太平公主、武则天还是杨贵妃,在前额上都有一个红色或金色的小饰物,有的就像用颜色点了个花点,那就是所谓花钿了.”

子洲县19460223377: 唐朝时,皇宫妃嫔在额头贴的梅花等形状的花纹叫什么? -
歹临头痛: 花钿 坊间传言,该妆容始于杨贵妃,甚得皇帝喜爱,故后被各宫妃嫔争相效仿.

子洲县19460223377: 额头上的标志,问一下是什么 -
歹临头痛: 跟宗教有关的就叫额痣 被教徒们用来表示对神的虔诚.婆罗门教的妇女每天早晚沐浴以后都要点一下额痣.出门旅行之前也要点一点,而且还要家中的年长妇女或其兄弟、姐妹代点.印度人认为点痣的部位是灵感的中枢,点上后在心里有一种...

子洲县19460223377: 唐朝贵妃的头上的红色的东西是什么 -
歹临头痛: 有没有图,如果在头发上我估计是珠花之类的.还是你指的是“额头”前的花式,那是杨贵妃创造的“梨花妆”

子洲县19460223377: 杨贵妃额头上的是什么?是怎样由来的?
歹临头痛:

子洲县19460223377: 百里屠苏眉间的花钿叫什么? -
歹临头痛: 花钿还有许多复杂多变的图案,如牛角形、扇面状、桃子样等,而更多地是描绘成各类抽象图案,疏密相间,匀称得当.这种花钿贴在额上,宛如一朵朵绚丽鲜艳的奇葩,把女子妆扮得雍容华丽.近来反映唐宫生活的电视剧不少,无论是高阳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