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尽人皆知”的司马昭到底安的什么心!

作者&投稿:褒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当时到底安的是什么心思,如此昭然若揭?~

所谓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便是在于司马昭他想要篡夺曹魏的政权,自己去成为皇帝。其实司马家掌握曹魏的权力,早在司马懿还活着的时候便已经发生了。而后来在司马昭从自己父亲、兄长手中接过这份的权力之后,更是骄傲不已。

虽然当时司马昭他还未曾篡夺曹魏的政权,但他已经成为了当时曹魏政权之内毫无疑问的第一人了。可以说在那个时候,魏王的废立都是由他司马昭转念之间就可以决定的事情。而魏王他虽然是不甘心于就这样沦为司马家的棋子的,也是多次召集大臣共同诛杀司马昭,但一次都没有成功。

而到了这个时候,司马昭他想要篡夺皇位的想法已经是天下所有人尽皆知晓的事情了。但是就是在他司马昭灭掉蜀国之后,被封为晋王之时,正准备代魏而自称皇帝之时,却是突然病危,第二天便是死去了。而在他临死之前他手指着司马炎,指定了自己的接班人。而后来司马炎也是继承了司马昭的爵位,后来更是直接废掉了魏王,改立国号为晋,成为了著名的晋朝开国皇帝。

而后来因为司马昭他这般的狼子野心,也便是被人化作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么一句话来形容阴谋家的野心是明显为人所共知的。其实司马家在曹魏可以权力如此大也是因为曹魏的帝王对司马家的管控不严导致的。

中华成语故事集

谋权篡位之心啊。。。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权倾朝野,其党羽曾刺死魏帝曹髦。其子司马炎后来篡魏自立。

恩。。百科是这么说的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明帝曹睿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治理天下。曹爽与司马懿互相排挤,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司马懿尽诛曹爽一党,魏国军政大权自此落入司马氏手中。   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不久废除了已经成年但迟迟未能亲政的曹芳,另立十三岁的曹髦为帝,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在场的一个叫王经的对曹髦说:"当今大权落在司马昭手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薄弱,莽撞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   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挑灯夜战,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走麦城,水淹七军,桃园结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1.女博士 24.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47.竖子成名 70.斗酒只鸡
2.清尘浊水 25.釜中之鱼 48.掩目捕雀 71.冢中枯骨
3.平视获罪 26.升堂拜母 49.龙骧虎步 72.捉刀人
4.煮豆燃萁 27.少女风 50.阔步高谈 73.太丘道广
5.才高八斗 28.生子当如孙仲谋 51.五字客 74.难兄难弟
6.司马昭之心 29.中圣人 52.坐谈客 75.同恶相济
7.去梯之言 30.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53.坐不窥堂 76.蓝田生玉
8.穷鸟入怀 31.梁上君子 54.坐不安席 77.木 奴
9.扇火止沸 32.求田问舍 55.作奸犯科 78.枕石漱流
10.哭竹生笋 33.百里才 56.乐不思蜀 79.十鼠同穴
11.青白眼 34.长林丰草 57.弊车赢马 80.巾 帼
12.穷途之哭 35.池中物 58.吴下阿蒙 81.心膂爪牙
13.青蝇吊客 36.倒 屣 59.髀肉复生 82.开门揖盗
14.引咎责躬 37.浮瓜沉季 60.闻雷失箸 83.方 寸
15.引虎自卫 38.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61.望梅止渴 84.不谋而同
16.牵裾而谏 39.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待 62.相斫书 85.车载斗量
17.迅风振秋叶 40.官渡柳 63.神 伤 86.双 珠
18.言过其实 41.怀 橘 64.荀令香 87.日月入怀
19.轻财好施 42.枯树生华 65.悬 棒 88.形影相吊
20.青蝇染白 43.还 鮓 66.云中白鹤 89.秉烛夜游
21.穷兵黩武 44.老牛舐犊 67.的卢马 90.留 犊
22.三马同槽 45.捋虎须 68.玉山倾倒
23.三 余 46.虱处裈中 69.衣绣昼行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东汉末年,民生凋敝.兵荒马乱,群雄竞起. 枭雄曹操,首屈一指.龙骧虎步,踌躇满志.
唯才是举,远见卓识.济济多士,如虎添翼. 发号施令,假传圣旨.身经百战,出生入死.
青梅煮酒,旁敲侧击.梦中杀人,狐性多疑.望梅止渴,略施小计.割发代首,工于心计.
对酒当歌,横槊赋诗.才兼文武,独步一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诸葛孔明,惊才风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用行舍藏,韬晦待时.
三顾茅庐,精诚所至.知遇之恩,投桃报李. 隆中对策,审时度势.指点江山,面授机宜.
初出茅庐,锦囊妙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舌战群儒,力排众议.草船借箭,妙算神机.
巧借东风,火烧赤壁.空城妙计,化险为夷. 七擒七纵,有胆有识.六出祁山,矢志不移.
文韬武略,经天纬地.苦心经营,不遗余力. 事必躬亲,日理万机.出师未捷,积劳成疾.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继无人,此恨何及. 武圣关羽,义薄云天.赤胆忠心,天人共鉴
桃园结义,相见恨晚.同生共死,披肝沥胆. 身在曹营,忠心在汉.过关斩将,一往无前.
华容让道,网开一面.知恩图报,仰不愧天. 刮骨疗毒,处之泰然.夜读春秋,手不释卷
单刀赴会,视若等闲.水淹七军,智勇双全.位高权重,志得意满.顾盼自雄,自负不凡.
痛失荆州,令人扼腕.败走麦城,虎落平川. 三强会战,临军对阵.决一雌雄,赤壁鏖兵.
旌旗蔽日,樯橹连云.刀枪林立,剑戟森森. 风猛火烈,流急水深.人喊马嘶,鼓角齐鸣.
短兵相接,弓折刀尽.血海尸山,触目惊心. 曹军败北,豕突狼奔.灰飞烟灭,片甲不存.
周郎赤壁,羽扇纶巾.以寡敌众,大获全胜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天下大势,鼎足三分.
回答者: 小笨哥 - 魔法师 五级 12-10 20:42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不错啊
以后多交往啊
多多帮助我解答疑题哦
谢谢!!!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2 个人评价

100% (2) 不好
0% (0)
相关问题
• 10个来自三国的成语
• 找一些有关三国的成语,俗语,歇后语
• 出自三国的成语
• 源于三国的成语,典故,歇后语
• 三国中成语人物连线题
更多>>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共 5 条
呃,总的来说,还算不错……但是,有 些成语不是三国的,还有,间隔太小了!!!
评论者: ★小贝贝★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ssss
评论者: 旋风火刀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一塌胡涂
评论者: 5315805 - 初入江湖 二级

我来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其他回答 共 2 条
三国鼎立,草船借箭,三顾茅庐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回答者: 飞血精灵 - 助理 三级 12-10 20:42
三足鼎立,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青梅煮酒,临危受命,兵临城下,望梅止渴,海纳百川

典故 详细释义
  在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地广人多,经济发展快,实力最强,但大权逐渐落入司马氏家族手里。    司马昭之心
263年,魏国灭蜀。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大举进攻吴国,吴国投降。西晋统一南北,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   这也成了典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出处,寓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

取代曹氏,做皇帝。

由深圳张大先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广东梦成艺术传媒有限公司出品




赞扬乌塔的四字成语
举世瞩目【解释】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萧散名人。 路人皆知【解释】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形容名气很大:明白。名声传扬到天下:“赫赫师尹。” 赫赫有名【解释】赫赫:“君七岁:“司马昭之心:“则恐国人之瞩目于我也。 3. 夸赞的四字词语 高尚暗室不欺 不同流俗 不欺暗室 不忘沟壑 赤子之心 德厚流光 高情...

形容知道的人很少的成语
1、鲜为人知 【拼音】[ xiǎn wéi rén zhī ]【解释】很少有人知道。【出自】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后来伴着主人度过了那段漫长的鲜为人知的冷宫生活不知洒上了多少珍妃泪。【近义词】无人问津、不为人知、默默无闻、平淡无味 【反义词】路人皆知、声名远播、司空见惯、名闻遐迩、妇孺皆知...

带“人”的成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天时地利人和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睡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疑人勿用,用人勿疑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

类是家喻户晓的成语
真知灼见 唇枪舌剑 明枪暗箭 摩肩接踵 珠联璧合 稗官野史 伶牙俐齿 娇生惯养 嬉笑怒骂 装模作样 假模假式 涂脂抹粉 拐弯抹角 调兵遣将 风调雨顺 闭目塞听 穷形尽相 层见叠出 否极泰来 俯首帖耳 寡廉鲜耻 强词夺理 无色无臭 审时度势 心广体胖...

带有人字词语有那些???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只听楼梯响,...

动词成语大全四字成语带人字
亡物在 人微言轻 人心不古 人心惶惶 人心所向 人心向背 人言啧啧 人言可畏 人仰马翻 人以群分 人云亦云 人之常情 人手一册 人多嘴杂 乘人之危 出人头地 发人深省 逢人说项 骇人听闻 尽人皆知 快人快语 惊人之美 盲人摸象 盲人瞎马 耐人寻味 欺人之谈 杞人忧天 强人所难 人人自危 仁人君子...

三国演义中的36计的详细故事情节
周瑜用美人计迷住了刘备,使其乐不思蜀(乐不思蜀另一,刘禅降魏后回答司马昭的话)。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诸葛亮的空城计也明显是照搬的三十六计。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蒋干盗书,就是中了周瑜的反间计。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周瑜打黄盖,就是用的苦肉计。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庞统的连环计,也是...

什么之心 路人皆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解释】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司马昭安的什么心,连过路的人都知道。泛指人的阴谋显露无遗,尽人皆知。【出处】“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语处《汉晋春秋》。史书原文:“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成语填空:XX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司马昭安的什么心,连过路的人都知道.泛指人的阴谋显露无遗,尽人皆知.【用法】“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语处《汉晋春秋》.

司马炎用“晋”作为国号的背后有何用意?
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动了灭蜀汉的战争,而灭掉蜀汉就成为了司马昭的一大功业。此时三国变成了两国。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司马昭就开始了他拙劣的表演,这一时期就是司马昭之心尽人皆知成语的来历。为了向世人表现出自己谦逊的美德,他先是推辞做太傅、推辞受九锡、推辞做晋公,然后便“无可奈何”...

黄龙县13839098006: “司马昭之心尽人皆知”的司马昭到底安的什么心! -
招天可必: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文帝曹丕死后,魏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到司马懿手里. 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辅助十三岁的皇帝曹髦,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便把一...

黄龙县13839098006: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怎么来的? -
招天可必: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率人讨伐司马昭,被其党羽刺死(见司马昭弑君),而司马昭未受追究,后来更被封为晋王...

黄龙县13839098006: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什么典故? -
招天可必: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明帝曹叡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治理天下.曹爽与司马懿互相排挤,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司马懿尽诛曹爽一党,魏国军政大权自此落入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死后,...

黄龙县13839098006: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主人公是谁 -
招天可必: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主人公是司马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成语,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及其兄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势力权倾朝野,其篡位野心人尽皆知.其党羽曾刺死魏帝曹髦.其子司马炎后来篡魏自立.

黄龙县13839098006: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里的“司马昭之心”指的是什么? -
招天可必:[答案] 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 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黄龙县13839098006: 司马昭之心原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原意是? -
招天可必:[答案]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明帝曹睿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治理天下.曹... 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

黄龙县13839098006: 到底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还是司马懿之心——路人皆知啊! -
招天可必:[答案]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黄龙县13839098006: 司马昭的心思是不是当时的天下的人都知道? -
招天可必: 正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黄龙县13839098006: 成语填空:XX之心,路人皆知! -
招天可必:[答案]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司马昭安的什么心,连过路的人都知道.泛指人的阴谋显露无遗,尽人皆知.【用法】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语处《汉晋春秋》.

黄龙县13839098006: 司马昭之心 什么意思 -
招天可必: 【解释】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出处】晋·陈寿《三抄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袭人所知2113也.” 【事例】岂所谓~,路人皆见者耶? ★清·梁启超《新民论·论民族竞争之大势》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人所共知的野心 【故事】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死后,由司马5261懿和曹爽辅佐曹睿4102执政.曹睿死,司马懿杀了曹爽,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立曹髦为皇帝.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不把曹髦看在眼里,威胁要封晋公.曹髦气愤不过,说:“1653司马昭的心,路人所知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