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因为什么事直谏宋仁宗?说的唾沫都溅皇帝一脸?

作者&投稿:薄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仁宗赵祯简介是什么?~

宋仁宗赵祯是宋真宗的第六子,在位四十二年。他最大的政绩是促进文学,医学的发展,任用欧阳修、范仲淹等贤臣,是史上难得的贤君。

后世大多人认为宋仁宗是一个好皇帝,最大的理由是他跟北方的辽通国签订澶渊之盟双方长达56年没有发生过交战。宋仁宗死的时候,北方的辽道宗得知这一噩耗是哭的像死了他老爹一样。但其实这都是后代的文人搞出来的说法,细细研究这一部分人写的东西,他们都有个共同特点,立场大都是反对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就是要革除宋仁宗统治时期的各项弊端,尤其是冗官冗兵冗费三冗局面。北宋积贫积弱的形成跟宋仁宗时期三冗的形成是脱不了关系的。宋仁宗为了能跟西夏在战争中取得有利局面,为了防止辽人背后偷袭,给辽的岁币增加了6倍之多。蔡襄对宋仁宗的用人非常不满,一直在不断的选拔人才,但选上来之后无故就不用了,但总得给人家个官儿做,造成了冗官的局面。说宋仁宗宽仁少断是不差的。

苏舜钦说得更露骨,指责他执政无方,乱花钱,三司计度耗费就比以前增长了20多倍,导致他去世的时候国库空虚,连国葬都捉襟见肘。司马光更是不客气的指责宋仁宗,北宋冗兵局面的形成就是宋仁宗一手造成的。面对北方西夏和辽的军事压力,宋仁宗不断的募兵,导致军队规模迅速庞大,多而少精,战斗力不但没有提升,反而日渐下降。

人民生活过的也好不到哪里去,整个北宋年间平均每年暴乱的发生数量是0.85起,而在宋仁宗统治时期却达到了1.43起。包拯著名的七弹王奎事件,就是在宋仁宗时期。王奎是这么一个祸国殃民的官员,但是宋人中却迟迟不作为。更让人义愤填膺的是,宰相陈志中家中的13年岁的婢女被活活打死,有人说是宰相自己打死的。这个案件却被宋仁宗给按了下来,没有给予宰相任何惩罚,最后这个宰相是迫于舆论压力自动辞职。

宋代的包拯,在仁宗提拔张贵妃的叔叔张尧佐时,上殿直谏,“反复数百言,言吐愤疾”,溅了仁宗皇帝一脸唾沫星,直到皇帝将错误任命“罢之”为止。(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一)包拯如此刚正不阿,难怪当时京师吏民畏服,称颂“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
---------
韩侂(tuō)胄(1152年-1207年),字节夫,祖籍河南安阳,中国南宋政治人物,北宋名臣韩琦之孙,母亲为宋高宗吴皇后的妹妹。

韩侂胄以父亲的荫任而得官,宋孝宗末年官至汝州防御使,后为知阁门事。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宋孝宗逝世,光宗也因疾病不能执丧礼,韩侂胄与宗室赵汝愚建议内禅于光宗之子嘉王扩(即宋宁宗),由侂胄报请太皇太后获淮。于是宁宗即位,由赵汝愚辅政,韩侂胄自居策立之功未得封典,因此怀恨汝愚希望能排挤他。朱熹上书奏其奸,因而去职。后使人向宁宗进言宗室辅政恐不利于皇帝,使赵汝愚被流放死于途中。侂胄获得宁宗的信任,自此得以独掌权力,加封爵位,从此掌握朝廷军政十三年,由枢密都承旨步步高升。先成为太师后又官升至比宰相更高的平章军国重事。他因为害怕朱熹在士大夫间的影响力,因此把朱熹的理学称作伪学,加以禁绝,即是所谓的庆元党禁。

韩侂胄掌权后,希望北伐中原建立武功,开始作伐金准备,并追封当年抗敌有功的岳飞,在宁宗的支持下给岳飞加谥号武穆之后,追封岳飞为鄂王,并削去秦桧的王爵,把他的溢号改为缪丑。当时许多希望恢复中原的人士如辛弃疾、陆游等都曾对此怀抱希望。但他准备不够周全,进兵过于轻率;且用人不当,例如以吴曦守蜀地最后叛变;此外计划过于明目张胆,使金人早有准备。开禧二年(1206年),宋下诏伐金,是为开禧北伐。宋军小胜之后逐渐失败,反而金兵南下,情况危急,侂胄想与金人谈和,但金人要求将侂胄缚送金营听候惩治,他自然不愿,最后宁宗为求和,只好由史弥远私下布置,杀死韩侂胄,将人头送至金朝以完成和议。

韩侂胄虽然专权和排斥异己,且用兵不当导致北伐失败,但其北伐的决心仍在当时获得一些正面评价。而他在后代却大多获得清一色的骂名,且被元朝人在《宋史》里放入奸臣传,这与他禁绝朱熹理学,而后来理学成为显学,有很大的关系。
-------------------

建炎元年十月廿二出生。孝宗登基后,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干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干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干淳之治”(干:干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

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高宗病卒,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敦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2月又禅位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光宗与孝宗不和,长期不去探望孝宗。为此,孝宗闷闷不乐而起病。最终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六初九,孝宗逝于临安重华殿。

宋光宗赵敦(1147年—1200年),南宋第三位皇帝(1190年—1194年在位),在位5年,享年54岁,死后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宋光宗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较昏庸的一位。他受父宋孝宗禅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已经43岁。宋光宗体弱多病,又没有安邦治国之才,而且光宗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由当时著名的妒妇、心狠手辣的皇后李凤娘来执政,奸佞当道,朝政从宋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宋光宗自己却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

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宋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绍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得病,宋光宗既不请人看病又不去探望孝宗,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因此,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允许,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太上皇”。赵扩主持完宋孝宗的葬礼,就登基做皇帝,是为宋宁宗。

庆元六年(1200年)春,由于光宗过于闷闷不乐就去世了,死后葬于永崇陵(今浙江绍兴东南35里处宝山)。

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宋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绍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得病,宋光宗既不请人看病又不去探望孝宗,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因此,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允许,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太上皇”。赵扩主持完宋孝宗的葬礼,就登基做皇帝,是为宋宁宗。

庆元六年(1200年)春,由于光宗过于闷闷不乐就去世了,死后葬于永崇陵(今浙江绍兴东南35里处宝山)。

因为仁宗提拔张贵妃的叔叔张尧佐

包公弹劾张尧佐的故事
宋仁宗一生当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女人,一个是生母李宸妃,另一个是爱妃张贵妃。仁宗进入中年以后,他最宠爱的女人是叫张贵妃,仁宗虽然希望张贵妃做皇后,但由于群臣的反对也没有实现,直到张贵妃去世以后才被册为皇后。包公所弹劾的张尧佐是宋仁宗爱妃真贵妃的伯父。
《宋史》称张贵妃“巧慧多智数,善承迎,势动中外”。最令宋仁宗头疼的是张贵妃多次地请宋仁宗给她的这个亲戚、伯父张尧佐给提升官职。那么他自己因为出生低贱,为了“以门阀自表异”,表示自己家的出生比较高,所以她就希望找一个靠山,希望朝廷给她的张尧佐伯父提升官职。庆历四年1044年三月,仁宗就亲自授命张尧佐为提点开封府诸县镇公事,随着张贵妃她受宠爱的程度加深,张尧佐的职务也扶摇直上,庆历八年就是1048年的四月,提升张尧佐当权知开封府,前面我们提到是庆历四年就是1044年,他仅仅是京城的开封府诸县镇公事,那么到庆历八年也就四年时间,就作为权知开封府,到皇佑元年就是1049年,他又提升为在京诸司库务,同年三月又提升张尧佐为权三司使,同年九月又去掉“权”字,升为三司使,成为主持全国财务的最高的一个(级相)了,三司使管财务的一个重要的官。那么从他做权知开封府到做三司使仅仅是一年半的时间,就是多次地提升。这个提升的速度惊人啊,所以这显然是由于这个张贵妃的特殊关系,这个青云直上了。包公是由权知开封府到三司使是用了五年的时间,你看看这个差距,所以他明显的,宋仁宗啊,是就是因为宠爱张贵妃,所以对张尧佐特殊的这种优待,那么他这样做就引起了许多大臣御史谏官的反对。特别是作为主持全国财政工作的三司使,这要有才能的人来做,所以很多人都提意见,但是仁宗不听。
皇佑二年的十月份,张尧佐这个还在三司使的任上,包公又两次上书,提出这个三司使张尧佐,就是因为这个后宫的关系,来当上了三司使,结果这个工作问题很多。说:“委以大计,而本职隳废,利权反覆,公私困敝,中外危惧。”所以请求仁宗来“授尧佐以他职,别求才杰之士。”但是仁宗为了安抚这个“国丈”以及自己的爱妃,他同时又该名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淮康军节度使、景灵宫使,开始他是免去了三司使,同时又授予三个使的这个称号,这三个使当然是主要名以上的地位比较高、待遇比较优厚,并没有实际的权利。
大臣们几次弹劾的结果,反而使得张尧佐的势力更大了,仁宗已经表明了态度,看来是不准备接受谏官的意见了,这个制书一发布,又朝野哗然,大家意见非常大。包公马上又奏上了《弹张尧佐》的这个奏章,言词非常激烈,称张尧佐是无功受禄,不知羞耻,原话提到“真清朝之秽污,白昼之魑魅”。“白昼之魑魅”就是一种怪物,指出张尧佐他是一个社会上的害虫。他劝仁宗说:陛下即位30多年,从未做过失德,就是“失道败德”的事情。而这五、六年来任用张尧佐,无非是妃嫔内侍还有执政大臣他们阿谀奉承,在朝廷居要职的人知道陛下宠爱贵妃,惟恐张尧佐不满意,曲意逢迎,使陛下担待徇私之名。他说这个张尧佐的任命实际上周边大臣也有责任了。包公最后请求“陛下断以大义,稍割爱情,追寝尧佐过越之恩”。就请求这个还是要这个出自大义,不要给他的恩宠太过了。
从包公到王举正等人奏书递了上去之后,迟迟还是没有回音,仁宗这次是打定了主意,对于台谏官的论章就是置之不理,这一下僵持了一段,仁宗这种做法也犯了“众怒”很多大臣还有御史谏官们继续提意见,结果发生了一场(廷谏)或者是廷铮。就在这年闰十一月的十五日,是一个朝会的日子,将退朝的时候,御史中丞王举正就请百官留下,然后率殿中侍御史张择行、殿中侍御史里行唐介、谏官包公、陈旭、吴奎等七人上殿就是“廷铮”,就是上了,当面就是向仁宗提出意见,而且言词非常地激烈,这个就是提出任命张尧佐四使是不当的,并且还指责有些大臣,他们不顾祖宗的规矩,只知道巴结贵妃。仁宗本来就是一肚子气了,那么看到迎面来这么一群台谏官,就非常恼怒,招呼内侍宣旨退朝,然后百官散去。
这次的廷辩,斗争激烈,声势空前,包公他们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上廷直接和皇帝面对面的“廷诤”,冒了很大的风险。这也是包公的一种斗争策略。不妥协,不低头,大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英雄气概。
在朝野的这么舆论压力之下,宋仁宗后来也做了一定的让步,后来他就免除了张尧佐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这两个职务,四使变成了两使。那么保留他群牧制置使和淮康节度使。
仁宗对这个臣僚在这个朝会当中谏铮也很不满意,又耐不住张贵妃反复唠叨,提出还是要重用张尧佐,所以事过一年,也就是到皇佑三年1051年,仁宗再次任命张尧佐为淮康军节度使、同群牧制布使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判河阳。就是为这个任宣徽使争议很大,事过一年本来是免掉的(淮康)这个就是本来是免掉的宣徽南院使,这回又任命了,任命之后物议沸腾。那么包公首先不顾这个皇帝先前的(警)告,与吴奎等人再次上书谏言,称张尧佐现在虽然说是授这个宣徽南院使判河阳,以后肯定还回到本院供职,他到(宣)就是说宣徽南院供职是不合适的。那么请求这个仁宗还是要进行改变。(…)仁宗对臣僚在这个朝会当中进行谏铮很不满意了,也耐不住张贵妃在枕边反复唠叨请求重用张尧佐,所以在罢黜两使之后,第二年仁宗又下了一个命令,又任命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判河阳。令下之后,这个史书记载是“物议沸腾”。很多御史谏官又群起来这个谏铮,包拯又是带头的,包公带头提出意见,认为这样任命并不妥当,那么反复地又上殿去争辩,一次仁宗上朝,张贵妃还特意地这个抚摸仁宗的背叮嘱:“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到仁宗下朝之后回到宫中,张贵妃迎上前去,仁宗用衣袖擦着自己的脸不耐烦地说:“今天包公上殿,进行谏铮,他的吐沫都(推)吐到我的脸上了,你只知道宣徽使、宣徽使,你不知道朝廷有包公吗?”


包拯是个怎样的人?
即使是在皇帝面前, 他也是直言不讳,不怕冒犯皇帝.为了立太子的事,包拯曾冒死 直谏,公开对皇帝说,我已经老了,而且没有儿子,如果认为我说得不对,也不要紧,反正不是为了自己想升官发财.幸而宋仁宗倒也过得去,没有处理包拯,反而说,可以慢慢商量。包拯又说,宫内的亲信宦官,权力太大,待遇太多,应该精简人员和开支...

包公是何许人也?
即使是在皇帝面前, 他也是直言不讳,不怕冒犯皇帝.为了立太子的事,包拯曾冒死 直谏,公开对皇帝说,我已经老了,而且没有儿子,如果认为我说得不对,也不要紧,反正不是为了自己想升官发财.幸而宋仁宗倒也过得去,没有处理包拯,反而说,可以慢慢商量。包拯又说,宫内的亲信宦官,权力太大,待遇太多,应该精简人员和开支...

包公奇案和包青天
即使是在皇帝面前, 他也是直言不讳,不怕冒犯皇帝.为了立太子的事,包拯曾冒死 直谏,公开对皇帝说,我已经老了,而且没有儿子,如果认为我说得不对,也不要紧,反正不是为了自己想升官发财.幸而宋仁宗倒也过得去,没有处理包拯,反而说,可以慢慢商量。包拯又说,宫内的亲信宦官,权力太大,待...

请说几个人正直的事迹
即使是在皇帝面前, 他也是直言不讳,不怕冒犯皇帝.为了立太子的事,包拯曾冒死 直谏,公开对皇帝说,我已经老了,而且没有儿子,如果认为我说得不对,也不要紧,反正不是为了自己想升官发财.幸而宋仁宗倒也过得去,没有处理包拯,反而说,可以慢慢商量。包拯又说,宫内的亲信宦官,权力太大,待遇太多,应该精简人员和开支...

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廉洁故事或自己的廉洁故事!!!
即使是在皇帝面前, 他也是直言不讳,不怕冒犯皇帝.为了立太子的事,包拯曾冒死 直谏,公开对皇帝说,我已经老了,而且没有儿子,如果认为我说得不对,也不要紧,反正不是为了自己想升官发财.幸而宋仁宗倒也过得去,没有处理包拯,反而说,可以慢慢商量。包拯又说,宫内的亲信宦官,权力太大,待遇太多,应该精简人员和开支...

包拯到底是安徽人还是河南人啊
即使是在皇帝面前, 他也是直言不讳,不怕冒犯皇帝.为了立太子的事,包拯曾冒死 直谏,公开对皇帝说,我已经老了,而且没有儿子,如果认为我说得不对,也不要紧,反正不是为了自己想升官发财.幸而宋仁宗倒也过得去,没有处理包拯,反而说,可以慢慢商量。包拯又说,宫内的亲信宦官,权力太大,待遇太多,应该精简人员和开支...

包公的官职很大吗?
即使是在皇帝面前, 他也是直言不讳,不怕冒犯皇帝.为了立太子的事,包拯曾冒死 直谏,公开对皇帝说,我已经老了,而且没有儿子,如果认为我说得不对,也不要紧,反正不是为了自己想升官发财.幸而宋仁宗倒也过得去,没有处理包拯,反而说,可以慢慢商量。包拯又说,宫内的亲信宦官,权力太大,待遇太多,应该精简人员和开支...

包青天是几品管、那个朝代的、什么愿意死的、
即使是在皇帝面前, 他也是直言不讳,不怕冒犯皇帝.为了立太子的事,包拯曾冒死 直谏,公开对皇帝说,我已经老了,而且没有儿子,如果认为我说得不对,也不要紧,反正不是为了自己想升官发财.幸而宋仁宗倒也过得去,没有处理包拯,反而说,可以慢慢商量。包拯又说,宫内的亲信宦官,权力太大,待遇太多,应该精简人员和开支...

包拯为何能官运畅通
包拯为后世所歌颂和怀念,一方面是因为他为百姓做了好事,百姓从内心深处感激他,歌颂他;另一方面源于包拯个人的道德品质的魅力,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强大的人格力量,成为后来者汲取人格力量的源泉。史载,包拯为人刚直,敢于忠言直谏,从不趋炎附势,是北宋仁宗朝一位劲正之臣,他一生坚守“大奸必摧”的原则。吴奎在他《...

在你看过的戏曲中,你最喜欢哪出戏或哪个人物(含答案)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 聪慧大胆,敢于追求,忠贞刚烈.铡美案 包拯 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为民做主.

五华区15016687783: 宋朝历史问题,北宋时期包拯经历朝代历史! -
语妮双嘧:百科上的 【个人档案】 姓名:包拯 字:希仁 外号:包青天;包家;黄河清;包公;包龙图;包黑炭. 籍贯:安徽合肥 特征:额头上有个月形记号,而且...

五华区15016687783: 包拯三谏谁?
语妮双嘧: 包拯三谏宋仁宗 包拯(999-1062),字希仁,安徽庐州人.北宋天圣进士,先后任天长县令、权开封府、监察御史、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使等职.人称“包青天”. 事情发生在北宋皇佑二年闰十一月.宋仁宗下诏以三司使、户部侍郎张尧佐...

五华区15016687783: 请问宋朝历史上最仁慈的皇帝是谁?请问宋朝历史上最仁慈的皇帝是谁?
语妮双嘧: 有一次在朝堂之上,宋仁宗把提拔张尧佐为宣徽使的方案抛了出来,谁知,谏官包拯当场表示反对,使宋仁宗的提议未获通过,而且包拯说话时,由于情绪激愤,唾沫星子还溅了宋仁宗一脸,弄得他很没面子,后来,当张美人问及伯父出任宣徽使一事办得怎样时,宋仁宗没好气地说:“你只知道要宣徽使、宣徽使,难道不知道包拯是御史吗君主制度赋予皇帝以至高无上的权力,一闪念就能断人生死,于是产生了许许多多残酷无情的暴君

五华区15016687783: 宋朝哪个皇帝叫“赵贞”? -
语妮双嘧: 1. 不是赵贞,是赵祯.宋仁宗赵祯. 2. 简介: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母亲是李宸妃,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封庆国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封寿春郡王,天禧元年(1017年)进中书令,二年(1018年)进封升王.九月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驾崩,仁宗即帝位,时年13岁,1023年改元天圣.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享年54岁.在位四十二年.其陵墓为永昭陵.谥号: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史家把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

五华区15016687783: ...以廷论未谐,遂止.久之,上以温成故.欲申前命.一日将御朝,温成送至殿门,抚背曰:“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上曰:“得,得.”既降旨,包拯... -
语妮双嘧:[答案] 仁宗时,想让张皇后的伯父张尧佐升任宣徽使(一个高级职位),可是由于朝廷舆论不一致,遂搁浅了.过了一段时间,仁宗因为张皇后的缘故,想再次提出这一任命.一天上朝时,皇后将仁宗送到大殿门VI.拍着仁宗的背说:“皇上,今天不要忘了宣...

五华区15016687783: 宋朝最有贡献的皇帝 -
语妮双嘧: 宋仁宗是宋代帝王中的明君圣主,在位时间最长,达42年,其间国家太平,边境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安定.仁宗当政期间,政府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相对于...

五华区15016687783: 宋仁宗年号是什么?宋仁宗赵祯是明君吗? -
语妮双嘧: 宋仁宗年号 1018年,宋仁宗被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2年继帝位,当时他才13岁,1033年开始亲政.1022年-1063年,宋仁宗在位42年间曾多次更改年号.刚刚即位以后改年号天圣,后来改年号明道,刘太后死后,宋仁宗又改年号为景佑...

五华区15016687783: 求翻译
语妮双嘧: 仁宗时,想让张皇后的伯父张尧佐升任宣徽使(一个高级职位),可是由于朝廷舆论不一致,遂搁浅了.过了一段时间,仁宗因为张皇后的缘故,想再次提出这一任命.一天上朝时,皇后将仁宗送到大殿门VI.拍着仁宗的背说:“皇上,今天不...

五华区15016687783: 敢于犯言直谏,说出皇上的错. 例如魏征 这种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
语妮双嘧: 古代有犯言直谏品格的人很多,名气较大,国人尽知的有如下几位:1、彪炳史册的诤臣关龙逄(龙逢),是夏朝末年大臣,运城市安邑人,关氏始祖,因忠谏而被夏朝末年君王桀所杀,龙逢被誉为“死谏开先第一人”.2、商朝末年的比干,是...

五华区15016687783: 哪个朝代皇帝综合素质高?好多人说是大辫子朝…
语妮双嘧: 是拿当时的标准来比么?应该算唐朝吧别人还在开疆辟土的时候,他们的经济建设已经到了别人前面了,各方面都领先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