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析题

作者&投稿:濯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解析题怎样提取观点与论述~

个人的一些看法,不全面也不见得正确,仅供参考
我们的历史题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学历史的目的是什么?再引申是想通过历史让我们学到什么?
那么1、首先就要看事件的主要方面或者正确面,它的正确的方面有什么意义。
2、还要辩证的去看,它的不好的一面是什么,或者说教训等。
3、用发展的眼光看。历史事件在当时有什么作用(对谁有作用)?对历史有什么促进?或者说用现在的观点怎么去评价?
4、既然历史解析题,那么说明你是学生,那么你提取观点时一定要与历史书或者社会的主流观点一致(但要分清主流是什么,比如曹操个人评价就不能用一些书中的汉贼等评价),不能标新立异。虽然对历史事件有很多的观点看法,但你学习时的历史书的观点才是你需要作为答案的观点。
论述的时候基本上按我前3点去考虑,再加上历史背景,事件后历史变化。

D
按照题干描述,

隋唐时期监查制度有两股力量御史+谏官;
宋代依然有上述两股力量存在,但谏官式微,也就是说可以类比为御史+部分谏官;
明清则形成了御史谏官二合一并集合为督察院一个专管机构的功能,也就是说现在只有一股力量了。
而且以前的御史和谏官两股力量彼此没有从属关系,大家可以从各自角度立场出发监督皇权,但之后就只有一个机构统一管辖了,不是明显更容易被皇权管理了吗?

1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自由。(题干上有说)
2三民主义
3(2)孙中山先生在民主历史时期的主要活动
  A、建立革命团体和政党;
  ①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②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③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
  ④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集合部分国民党员成立中华革命党。
  ⑤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⑥1924年初,孙中山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意共产党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由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政党演变为代表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的联盟。
  B、提出的革命理论、主张和纲领、法令:
  ①在兴中会入会誓词中,孙中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
  ②1905年,孙中山为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
  ③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④1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⑤1915年,孙中山得知袁世凯称帝的消息以后,立即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维护共和制度。
  ⑥1917年夏,张勋在北京拥戴清废帝溥仪复辟帝制,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坚决反对。
  ⑦为争取国内和平统一,孙中山于1924年北上,并发表北上宣言。宣言中说,对内要打倒军阀,召开国民会议;对外要“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
  C、领导的重大历史活动:
  ①兴中会建立后,孙中山就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1895年,由于计划泄漏,起义还没有发动就遭到清政府的破坏。
  ②1910年,孙中山与黄兴、赵声等筹划广州起义。1911年4月,起义在黄兴直接指挥下爆发,这次起义历史上亦称为黄花岗起义。
  ③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从海外回国,被起义各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④袁世凯反动面目暴露之后,孙中山发动和领导了“二次革命”,武力讨袁。
  ⑤1914年,孙中山领导中华革命党,组织武力讨伐袁世凯的活动。袁世凯称帝后,孙中山立即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维护共和制度。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春取消了帝制。接着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不久,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
  ⑥1917年夏,张勋在北京拥载清废帝溥仪复辟帝制。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号召讨伐张勋,张勋很快失败。
  ⑦段祺瑞驱逐张勋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倡导扩法运动。
  ⑧1922年,孙中山为贯彻扩法主张,发动北伐,这又称为第二次护法运动。后因陈炯明叛变,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⑨1924年初,孙中山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⑩为了争取国内和平统一,孙中山于1924年北上,倡导国民会议运动。
  政治学科
  (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辛亥革命及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失败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2)旧事物必将灭亡,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3)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以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失败,证明在中国走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自己在这里挑三个!
4晚年的孙中山最终对自己的革命事业进行了理性反思,那就是在救中国的道路上,选择革命以后,仍然面临一个问题,革命的中坚力量是谁?革命或说进步可以托付的力量是谁?究竟是谁?——是工农大众。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口号,这标志着孙中山在中国革命道路认识上迈出了历史的一步。其后都知道,国民党产生了分裂,对革命依靠力量的根本分歧,使蒋介石最终选择与共产党进行历史较量。然而,历史总在苦尽以后甘来,是共产党不仅选择了解决中国民族独立的形式即革命,而且找到了可以依靠的力量即工农大众,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历史的沼泽。

(1)力求推翻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平等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三民主义
(3)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护国运动
(4)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国民党进行改革、重组,并进行北伐战争,推翻军阀统治。

(1)目的反帝、反封,建立民主共和。
(2)三民主义
(3)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4)联合国内外一切愿意支持国民革命的力量,共同革命建立民国。

(1)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一个中华民族当家做主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
(2)三民主义
(3)1.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
2.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3.1912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联合,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是一道历史题,上边答那么多,人家怎么写的完呢!

1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三民主义
3建立同盟会,辛亥革命,北伐
4,联俄,联共,扶助工农,国共合作


历史材料解析题 戚继光 郑成功 康熙帝各有什么赞誉
戚继光荡平倭寇;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帝在西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准格尔叛乱,东北反击罗刹国侵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一道历史高考题!急求答案解析!
【解析】宋初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官名,实际上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管理国家行政事务,这一点和...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特点有哪些
3、有的是反向选择的要注意,即选择不正确的或者不符合题意的,这要特别注意。4、不要凭经验答题,说不准题目跟你做过的题目考察的角度不同。凭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仔细答题。5、选择题选好以后,如果没有十分把握就不要改动,相信你的第一感觉。(二)非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1、带...

高中历史题(求解析)
A:中书省和门下省 解析:门下省有谏诤之责,以匡正皇帝的过失。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最重要的职权是撰作诏令文书 这两个机构分别负责制定决策和执行决策,当皇帝的诏敕出现错误的时候,当然有义务向皇帝提出。B\\C中提到尚书省下辖六部,包括D选项中的礼部和吏部,分别掌管礼仪事务和官员,不符题...

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乙卷真题及解析(附小论文答案)
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乙卷真题解析(含小论文答案)1.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广泛应用,井田制瓦解,农业技术进步,小农经济兴起,孟子的五亩之宅理论反映的时代背景是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2. 唐代中后期的诗歌唱和风尚主要源于江南的稳定环境,A.稳定的地方秩序是其流行的关键因素,而非坊市制度...

高考历史出现史料解析题是什么时间
1992年就有了,不过那时候比较简单,现在,,高考历史解析题比较阴险狡诈难回答。

历史题帮帮忙谢谢并解析 10.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下面是一...
明显是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师夷长计以制夷”,达到求强、求富的目的,以封建社会为基础,并不涉及政治领域的变革,不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宣示失败。戊戌变法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他学习的不只是技术,还有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想从政治上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虽然没有达到目标。戊戌...

高中历史题目,需要解析,关于宗教改革
题中没有提到【世俗君主】只提到了【世俗贵族】。请参看 中国推翻封建皇权 的改良派和革命派,他属于革命派。他从头到尾只是在推翻宗教统治。如果因为题中“政府”这两个字眼有所疑惑,应该要深刻理解一下,那个时候欧洲的“政府”就是代指政教合一的宗教统治者——罗马教廷。而且因为他中途与宗教改革...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材料解析题是“史论结合”的典型题目。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理解、发掘、升华中得出。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定是从材料出发的。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行文的信息中重新...

历史题,请解析下
选A 这是秦朝博士淳于越对秦始皇的进谏,主要内容就是反对郡县制,要求实行分封制,而将自己子女、亲戚分封,用意是维护统治,实际效果确实危害中央集权。所以只有选A 博士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王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殿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臣为辅拂,何以相救...

武乡县18444331583: 历史解析题材料一:《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群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材料二:“胡人有妇解汉音... -
陶舒葡萄:[答案] ①:材料一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自从分封建土之后,设立郡县制,统一天下的国家,像汉朝、隋朝、唐宋国力昌盛,虽然国土面积广大,但都没有元朝时国土面积大. 为了巩固边防,也为了加强对边疆民族的统治,元朝在治理边疆方面采取了什么措...

武乡县18444331583: 历史分析判断题1.“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是杜甫对周瑜的高度评价.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刘备写的《龟虽寿》的诗... -
陶舒葡萄:[答案] 1错:八阵图试诸葛亮布的,应该是对诸葛亮的评价 2错:《龟虽寿》是曹操写的 (初一上学期学的) 3错:不是《龙门二十品》,而是《兰亭序》“龙门二十品”指选自龙门石窟中 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是魏碑书法的代表. 4对:但是这两个...

武乡县18444331583: 历史解析题的困惑.历史解析题会出现什么困惑?举例说明额.三楼.就是问问.做历史解析题会出现什么困惑?写一些做解析题的困惑 -
陶舒葡萄:[答案] 第一,看见题目不知道他所要我们答的答分点 第二,知道答分点却想不起来怎么答 第三,表达有误不在点上

武乡县18444331583: 高中生应怎样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 -
陶舒葡萄:[答案] 1,详细阅读所给历史材料,能知道材料中的历史背景与发生的历史事件.并确定题目的考察目的,如:历史意义,历史影响或者个人看法.2,根据历史背景联系课本上的所学章节.3,如有对错判断,首先表明对错,如:我认为这是必然发...

武乡县18444331583: 如何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 -
陶舒葡萄: 1、阅读材料,弄清题意,找出材料关键信息 先阅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带着问题读材料. 2、根据关键信息,联系知识储备、以及相关教材内容. 材料解析题所给的材料, 一般都是平时比较难得接触到的. 但是学生在阅读材料找出与 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后, 总是能够捕捉到一些信息联系与学过的知识取得联系. 3、关键信息与教材知识点的融合,初步确定答题要点. 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般是属于“小切口----深分析”的题型,如果想到哪儿就答到哪儿,往往会造成层次不清,条理不明,丢三落四现象.所以,应该将关键信息与教材知识点进行巧妙的融合, 初步确定设问所预求的答题要点. 4、答案表述:观点正确、标的明确、层次清楚、多角度有序表达.

武乡县18444331583: 历史练习题——材料分析一、1、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何时被废除?2、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除唐太宗之外,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还有哪两位... -
陶舒葡萄:[答案] 一.1.隋朝 废除:清光绪年间 大概1905年 2.唐玄宗 武则天 二.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有才的人 都被他收用了 积极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为封建国家行政机器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管理效能. 弥补了人才选拔制度的不足...

武乡县18444331583: 谁有关于初一的历史的材料分析题和题? -
陶舒葡萄:[答案] 材料分析题: 1、“伐无道;诛暴秦”. 请回答: ①材料所述的秦“无道”,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徭役繁重、赋税沉重、... 请回答: ①上述局面出现在历史上的哪一个事件之后?答:昭君出塞 ②这件事发生在哪个皇帝时期?答:汉元帝 ③从这件...

武乡县18444331583: 七下历史材料解析题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此材料反应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
陶舒葡萄:[答案] 我帮你翻译一下,楚越这个地方,地方大,但是人很稀少.在江淮以南的地区,没有冻死,饿死的人,也没有很富有的人. 反应楚越那个地方的人民达到自给自足的经济状况.

武乡县18444331583: 高中历史问题求解 解析!题一:图中砖文内容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甲、乙两 同学分别从内容和字体判断这是秦砖,丙同学则认为他们的判 ... -
陶舒葡萄:[答案] 第五题,首先题干要求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原因,排除A和B,B选项应为赫鲁晓夫时期是60年代;C选项是戈尔巴乔夫时期,虽是70年代后但他执政在1985年,如题,数据只给到1982年,不合题意.故我认为选D

武乡县18444331583: 如何做历史材料分析题 -
陶舒葡萄:[答案] 材料分析题是近年来文综历史中考的一道必考题,也是很多学生比较畏惧的题目之一,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运用了正确的解题方法,这类题目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下面我就自己的体会来说说这类题目的解题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