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督邮曾是什么职位?

作者&投稿:人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演义里的督邮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督邮在今天相当于纪委、检察院、政府办等诸多职权于一身。督邮,中国古代职官名,自汉代开始设置。督邮是郡一级的重要官吏,平时由郡太守排出巡视郡内属县的各个地方官是否称职,掌管郡内驿站,还可以案验刑狱,检核非法。
郡内分为多部的,则每部各设督邮一名(如西部督邮、东部督邮等)。魏晋时,督邮的地位开始下降。以后,设置逐渐减少。到了隋代开始废郡,督邮也随即被废止。

扩展资料需要注意的是,这位督邮大人在史书上似乎也留下了踪迹,不仅仅是一个虚构人物。《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裴注引《典略》:“其后州郡被诏书,其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备疑在遣中。督邮至县,当遣备,备素知之。闻督邮在传舍,备欲求见督邮,督邮称疾不肯见备,备恨之,因还治,将吏卒更诣传舍,突入门,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邮’。遂就床缚之,将出到界,自解其绶以系督邮颈,缚之著树,鞭杖百余下,欲杀之。督邮求哀,乃释去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督邮

督邮(官职)


官名。督邮书掾、督邮曹掾的简称。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每郡分若干部,每部设一督邮。

  这里有督邮,麻烦自己找一下吧

  三国官职表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 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 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睿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 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 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 守: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少 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中常侍:秦时始置,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中书监令:曹操为魏王时,设置秘书令以处理尚书章奏。曹丕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使之排在中书令之前。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后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
  中护军: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为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长 史:秦时始置,西汉时丞相下有两长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沿置不改。
  从 事: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从事。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官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 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司金中郎将:曹操于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
  主 簿: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功 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东西曹掾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西曹主观丞相府官员的任免。其负责人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 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尚 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 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 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 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 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 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相 国:即丞相。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 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 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 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 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 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别驾从事 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因置。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车骑将军 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大理 秦以廷尉为最高司法长官。汉时改为大理。魏时为第三品,中二千石。黄初元年改为廷尉。吴亦如之。
  大尚书 吏部尚书的别称。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称大尚书。
  大长秋 秦置将行,为皇后宫官。汉改为大长秋,秩二千石,职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见给赐宗室外戚及充当皇后出行随行,常为宦者任。三国因之。
  东中郎将 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东曹属 汉制,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副职称属,皆比二百石。东曹副职吏员称东曹属。三国因之。
  东曹掾 汉制,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东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为刺史,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三国因之。
  荡寇中郎将 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事名号渐多,各国自相署置。荡寇之名仅吴有置,魏蜀未见。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督军校尉 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督军从事 刺史、州牧之属官,多称从事史,分主各事。东汉末临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
  都督 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邸阁督 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典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都尉 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地方郡国都尉,主兵。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符节令 秦汉时置此官,属少府,掌府节。魏置符节令,别为一台,位次御史中丞。令一人,六百石,第五品。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符。吴蜀亦置。
  奉尚 “尚”他本均作“常”,即奉常(太常)。
  奉车都尉 汉武帝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关内侯 秦置。爵第十九级,位次于列侯。有其号,无国邑。
  光禄大夫 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更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时为第三品,位次三公。无固定职守,相当于顾问。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
  横江将军 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黄门丞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黄门令之佐吏有丞、从丞各一人。
  黄门令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护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
  护军将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侯相 即列侯封国的相,主治民,如县令、长。
  后典军 三国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右、中。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虎威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虎贲中郎将 《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建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胡综任之。
  金曹从事 三国吴置。魏置金曹掾,主管货币盐铁事。吴置金曹从事,胡综任之。
  建武将军 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监农御史 为御史中丞的属官。秦置御史大夫,汉因之。有两丞,一曰中丞。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御史中丞遂成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台属下有名目不同的御史,分掌各事。监农御史为其中之一。三国吴有置,魏蜀未见。
  监军 春秋有载,三国均置。无定员,随事而设。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将军领兵出征时,多置监军。
  记室 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家令 太子属官。秦置,魏时为第五品,秩千石,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军师 三国时各国均设军师官,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的官位。
  谏议大夫 秦时,郎中令属官有大夫,掌议论、顾问、应对。汉武帝置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吴无考。
  立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立节中郎将 三国吴置。陆抗任是职。
  领军 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领军将军 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为中领军。掌禁兵。
  列侯 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如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令史 汉代少府属官有尚书令史,兰台令史。诸公府亦设令史,地位低于掾史。曹魏公府及诸将军府设令史。蜀相府有令史。
  令 秦汉时县官管辖区万户以上者称令,万户以下者称长。
  秘书 掌管禁中图书秘记。汉桓帝始置。
  秘府郎 三国吴置,掌校秘书。
  门下循行 汉制,郡守三吏有门下循行,类似门下客,不主实事。
  门下督 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南中郎将 光禄勋属官。魏时秩二千石,蜀亦置,吴无。
  破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平戎将军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平东将军 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南将军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前护军 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前将军 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前军师 东汉始有军师之名。分前后左右中之名,第五品。
  骑都尉 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劝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上大将军 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是职。
  绥南中郎将 三国魏蜀二国置有此官。士燮、张翼曾任是职。
  射声校尉 汉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即善射箭者。秩二千石。魏时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吴蜀亦置。
  司马 《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司盐校尉 又称盐府校尉。刘备定蜀时置,主较盐铁之利。吴亦置,主管海盐生产诸务。
  师友从事 汉制,刺史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分为别驾、治中、簿曹、兵曹从事等。汉末或置师友从事,仅为荣誉职位,无固定职守。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庶子 太子府属官,第五品,秩四百石,职如三署郎。
  舍人 秦始置,轮番当班宿卫太子。魏时为第七品,秩二百石。
  尚书选曹郎 三国吴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曹郎。
  尚书右选郎 三国蜀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部,分左右,有右选郎。杨戏曾任。
  尚书吏部郎 曹魏置尚书郎中二十五人,分部、曹治事,有吏部郎。
  尚书仆射 尚书台副长官。秦置,属少府,主文书启封,尚书令缺,代其事。魏时置尚书仆射二人,分左右,秩六百石,第三品。吴、蜀置一人不分左右。
  都尉尚书 秦为少府属官。掌殿内文书,地位很低。西汉以后职权渐重,置尚书,员五人,一人为仆射,四人分曹治事。东汉时尚书台正式成为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魏置尚书,有令一人,仆射二人,尚书五(分为五曹)称八座,五曹尚书中除吏部尚书外,其他但称尚书。吴蜀亦置。
  尚书令史 西汉尚书郎下有令史,东汉增至十八人,秩二百石,分属六曹,主书写文书。魏时为第八品。
  书部书部 从事之省称。孙权置,胡综任之,典军国密事。
  书佐主办 文书的佐官『制,州郡门下及诸曹皆有书佐,在外由州郡长官自行辟除。书佐除诸曹外,因属州郡长官亲近属吏,故又称门下书佐。
  屯骑校尉 汉武帝时始置,掌骑士,东汉改骁骑,后复置,掌宿卫兵。魏沿置,秩比二千石,第四品,隶属中领军。
  太子太傅 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汉沿置,秩三千石,位次太常。东汉秩中二千石。太子对其执弟子之礼。三国因置。
  太中大夫 秦始置,职掌言议,顾问应对,为天子高级参谋。魏时为第七品,秩千石,吴蜀置同。
  亭侯 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列侯中食禄于乡、亭者称为乡侯、亭侯。
  讨逆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 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武卫都尉 三国吴置,孙桓、孙峻曾任。
  武卫将军 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吴亦置,典宿卫。
  无难右部督 三国吴置。禁军无难营分左右两部,均设督统之。故有是称。
  五官掾 汉代郡太守自署属吏之一,掌春秋祭祀,若功曹史缺,或其他各曹员缺,则署理或代行其事。为太守的左右手,地位与功曹史相上下。
  王 秦汉以后帝王改称皇帝,王成为封爵的最高一级。
  尉 古代武官多以尉为名。春秋时有军尉。秦汉时有太尉,掌武事;廷尉掌刑狱。郡有都尉,县有县尉,均为地方掌武事之官,简称尉。
  卫将军 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选曹尚书 列曹尚书之一,掌选拔官吏事。汉承秦制,设尚书,属少府。汉成帝时,设四尚书,分四曹办事。汉光武帝时,改常侍曹为吏曹,掌选举祠祭事。此即选曹尚书之由来。魏改选部为吏部。
  先登校尉 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乡侯 汉制,列侯,所食县为侯国。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东汉后期,增设县侯、乡侯、亭侯等爵位。
  相国参军 曹操为汉丞相时置参军,第七品。
  校事 曹操初置,至嘉平中罢。吴亦置。职充皇帝耳目,刺探臣民言行,上察宗庙,下摄众官。或做典校、校曹。
  校尉 秦置。汉置八校尉,掌管特种军队。汉制,一般军队中将军以下的武官有校尉。三国因之。
  洗马 即太子洗马。太子属官。秦始置,职掌如谒者,太子出行为前导。魏时为第七品,秩六百石。
  相 职如郡太守。魏诸王国各置相一人,秩二千石,第五品。
  西曹掾 汉制,丞相、太尉属吏分曹治事,有西曹。吏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初主领百官奏事,后改为主府内官吏署用。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秩比四百石,第七品。
  西部都尉 秦有郡尉,汉景帝时更名为都尉,秩比二千石,掌佐助太守分管军事,维持境内治安。三国因之。每郡置都尉一人,大郡或置二人,分管境内东西,或南北。
  翼正都尉 三国吴东宫属官。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以佐太子。
  羽林中郎将 汉宣帝始以中郎将监羽林,东汉置羽林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掌宿卫侍从。魏时为第五品,秩比二千石,主羽林郎。
  越骑校尉 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置。
  掾 古代属官的通称。如掾属、掾佐、掾吏、掾史等,简称掾。
  牙门将军 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扬武将军 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右部督 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右中郎将 西汉始置,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职隶光禄勋。魏时为第四品,秩比二千石。
  右国史 三国吴置,与左国史并掌修国史。
  右大将军 三国蜀于建兴十三年初置大将军。景耀初分置右大将军。
  右护军 三国皆置护军,分左右。
  右将军 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议郎 郎中令的属官,为郎官中地位较高者,秩六百石,掌顾问应对,无常员,三国沿置。
  议曹从事 两汉的州刺史或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或从事若干人,分司州政。
  佐军司马 汉中郎将属官有佐军司马。孙坚曾任。
  奏曹掾 汉制,三公府设奏曹,主奏议事。曹魏丞相府置奏曹掾,比三百石。吴亦置。
  赞军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折冲将军 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折冲校尉 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敦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左执法 三国吴置,为御史台属官,与中执法、右执法共同平决诸官事。
  左典军 三国吴置左、右、中三典军,领营兵。
  左节度 吴始置,典掌军粮。分左右。
  左司马 汉制,将军府多置司马,职位仅次于军师、长史。汉末曹操表孙权为讨虏将军,权任顾雍为左司马,当为讨虏将军之属官。
  左军师 曹操为丞相时置左军师一人,第五品。三国吴置,但不属丞相,而以三公领之。
  左丞相 秦置丞相,分左右,秦人尚左,以左丞相为正,右丞相为副。汉人以右为尊,故右丞相为上。三国吴置丞相,分左右,后仅置一人。
  左右都护 三国吴置,黄龙元年,拜陆逊为大将军、右都护,诸葛谨为大将军、左都护。
  左护军 秦有护军都尉。汉有护军中尉,属大司马。东汉有中护军,为将军幕府之员,非朝廷列职。曹操为汉丞相时置护军,后改称中护军,第四品,掌禁军。后随州都督置护军,第五品。诸要镇及将军出征皆置诸护军,第六品,其中有左护军。吴蜀亦置。
  左将军 汉有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平时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朝议,决定国家大?/td>
  回答者:iamlizhuang - 秀才 二级 11-9 23:58

  --------------------------------------------------------------------------------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好
  100% (1) 不好
  0% (0)

  其他回答 共 1 条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

督邮 汉置,为郡之属吏,太守之耳目。主督察所辖县长吏政绩、社会治安、法纪行政、催租点 兵等。

邮政总督


《三国演义》张翼德怒鞭都邮一章中,‘都邮’是个什么官?
见于记载的有“督邮掾”、“都邮”等,通称“督邮”。职责为代表太守巡行属县,督察长吏和邮驿,宣达教令,兼司捕亡等。一郡分的数部的,每部各有督邮一人。唐以后废。 在郡一级置督邮,负责对县级官员的监察,也即对于属县长吏中的贪赃枉法者,督邮要负责查其罪状,然后上报郡太守处置。督邮...

三国里的督邮是什么官
督邮,官名,是督邮书掾、督邮曹掾的简称。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每郡分若干部,每部设一督邮。始置于西汉中期,郡守属吏,掌监属官。职能 汉时位轻权重,凡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等,无所不管。郡分部者,部皆置,如西部督邮、东部督邮等。魏、晋起地位似不如...

三国时期的都邮是什么官职
始置于西汉中期,郡守属吏,掌监属官。职能:汉时位轻权重,凡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等,无所不管。郡分部者,部皆置,如西部督邮、东部督邮等。

督邮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历史上张飞为何会暴打督邮?
督邮相当于现在的巡查员。 “怒鞭督邮”是中国经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情节,摘自小说第二回,主要叙述张飞殴打贪官污吏的经过,生动的刻画出张飞这一人物正直好义的性格。那张飞为什么要打督邮呢?1、他跟自己的哥哥有着共同利益 如果刘备有官位可以当,如果当官当得越大,那么他这个投资...

督邮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作品中,督邮这一角色并非全然虚构,其原型在史书《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亦有所记载。据记载,当黄巾起义爆发时,刘备率领部下跟随校尉邹靖平定了叛乱,因功被任命为安喜尉。督邮因公事来到县里,刘备试图拜见,但遭到拒绝,愤怒之下,刘备直接闯入官署,捆绑督邮,打了他两百杖...

《三国演义》中被张飞鞭打的督邮是干什么的?
满宠当督邮时,便纠察了为乱郡中的豪帅李朔,后来满宠当了高平县令,又越级把郡中贪污腐化,作威作福的督邮张苞(并非张飞儿子)给办了《三国志.满宠传》。还有曹叡时期的重臣高隆堂,早年就是被时任泰山太守薛悌任命为邮督,品行正直,屡次进谏魏明帝,后官至光禄勋。蜀中的世家大族李恢,也是以督邮...

三国演义里的督邮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督邮在今天相当于纪委、检察院、政府办等诸多职权于一身。督邮,中国古代职官名,自汉代开始设置。督邮是郡一级的重要官吏,平时由郡太守排出巡视郡内属县的各个地方官是否称职,掌管郡内驿站,还可以案验刑狱,检核非法。郡内分为多部的,则每部各设督邮一名(如西部督邮、东部督邮等)。魏晋时,...

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的意思是什么
张飞大怒鞭打督邮,何国舅舅谋划诛杀宦官。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二回内容介绍 督邮阴险贪婪刘备仁德清廉,张飞不忍看哥哥判刑受辱就把督邮打了然后刘备三人弃官而去何进字就高,与母亲和女儿被选入宫廷,被灵帝宠爱,进接受官职郎中。何进从袁绍的话,博征智谋之士为自己所用。从此...

督邮艺术形象
在罗贯中的经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督邮这一角色以其独特的出场方式留下了深刻印象。刘备担任安喜县尉期间,督邮的来访成为故事的转折点。这位督邮因为贪婪,企图通过贿赂手段刁难刘备,然而刘备拒绝行贿,这使得督邮对刘备怀恨在心,试图陷害他。张飞,以其直率的性格,察觉到了督邮的图谋,毫不犹豫地出手...

三国演义中张飞鞭打的都邮真的是一个恶人吗?
其中有一个督邮到了安喜县见到刘备之后向其索贿遭到了刘备的拒绝。事后督邮恼羞成怒准备向上司诬陷刘备为害百姓,张飞得知之后大怒于是借着酒劲便将督邮捆在了树上鞭打,刘备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明白自己的官是做不成了于是就挂印而去!在《三国演义》督邮因为没有得到刘备的好处便要陷害刘备可以看出他不仅为...

永定区18091742150: 《三国演义》督邮 -
徭星蹄甲: 督邮官名.始置于西汉中期,郡守属吏,掌监属官.汉时位轻权重,凡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等,无所不管.郡分部者,部皆置,如西部督邮、东部督邮等.魏、晋起地位似不如前代.后设置渐少.北齐只设于清都郡.隋初废郡,督邮亦废.其实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地级市的纪委书记.

永定区18091742150: 《三国演义》张翼德怒鞭都邮一章中,'都邮'是个什么官? -
徭星蹄甲: 始置于西汉中期,为各郡的重要属吏.见于记载的有“督邮掾”、“都邮”等,通称“督邮”.职责为代表太守巡行属县,督察长吏和邮驿,宣达教令,兼司捕亡等.一郡分的数部的,每部各有督邮一人.唐以后废. 在郡一级置督邮,负责对县级官员的监察,也即对于属县长吏中的贪赃枉法者,督邮要负责查其罪状,然后上报郡太守处置.督邮只能上报郡守决定,也即只有“分明善恶”之责,而无奖善惩恶之权.汉朝形成了从上至下的三级监察网:御史府监察中央级官吏;州刺史监察州郡两千石官员;督邮监察县级官员.刺史和督邮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刺史对御史府负责,而督邮则对郡太守负责.

永定区18091742150: “三国演义”当中,怒鞭督邮的是谁? -
徭星蹄甲: 是曹阿满.有一个西川的督邮去给他送地图,然后再后室和杨修两个在一起谈话,其间此人看了曹操刚写的一本书,然后既能背下来说是他们西川个个小孩都能熟背,杨修给曹操说了之后大怒,烧了书,叫人把他边打边赶走了,后来此督邮路过刘备那里被收留几天,此人就把地图交与刘备,以后刘备因为有了地图知己知彼顺利拿下西川.而此督邮却被内部人说是内歼而杀了全家.

永定区18091742150: 被张飞暴打的“督邮”是负责什么工作的? -
徭星蹄甲: sdad

永定区18091742150: 三国演义第二回主要人物 -
徭星蹄甲: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刘关张与朱儁(jùn)、孙坚(字文台)打败黄巾,朱儁诏封车骑将军、河南尹;孙坚除别郡司马上任,唯刘备听候日久,不得除授,后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署县事一月,与民无犯,民皆感化;...

永定区18091742150: 《三国演义》第2、3回的题目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
徭星蹄甲: 张翼德就是张飞,督邮是小说里面一个欺负刘备的小芝麻官,后来张飞给大哥出气,就把督邮绑在树上用鞭子打了,这就是“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是说汉末十常侍嚣张跋扈,何国舅谋划消灭他们~~~~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是说董卓召集百官议政,其实他想独揽大权,结果丁原反对他,他就把丁原骂了,并且想除掉丁原;后来董卓的谋士李肃用珠宝去说服收买吕布(当时还在丁原手下),要他干掉丁原~~~ 说的够通俗易懂了吧?这要是还看不明白,那楼主你~~~我真是无语了

永定区18091742150: 《三国演义》中无名无姓是谁? -
徭星蹄甲: 第一回那个被张飞殴了的“督邮”, 只是官名.

永定区18091742150: 《三国演义》中“张飞怒鞭督邮之事”原本是谁做的?具有怎样的历史典故? -
徭星蹄甲: 呵呵.是咱们备哥哥做的坏事.剿杀黄巾如此功劳却只给个小小县尉.在看看人家曹操.袁术.袁绍他们...现象能不气吗.刚好来个挨揍的........ 说是张三爷做的.那还是有原因的.三爷在演义中本就是个疾恶如仇.脾气暴躁.易冲动的主.做这样的事估计没人...

永定区18091742150: 三国演义中怒鞭督邮的概括,100字左右
徭星蹄甲: 其实真正的肇事者是刘备.让我们看看正史的描述: 先主(刘备)讨黄巾贼有功,除(授与官职)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两百,解绶〔系印章的丝带〕系其颈,着马柳(下民服装)弃官亡命.(三国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