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学习 郑人买覆、刻舟求剑 是古文啊!课文理解 语段分析 问题解答 拜托大家了!

作者&投稿:移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刻舟求剑如何停顿~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帮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扩展资料:
故事寓意
剑落水中只会沉底,这是普通常识。船走远了,还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静止的,剑沉水底,在船的落剑处刻上记号顺着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有可能找到。无奈剑沉水底就不动了,船却在不断移动。
这个客观事实没在求剑的人的头脑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为剑从哪里落下去,就从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认识同客观事实不一致,结果自然只有失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讽刺死抱着教条的人,非常有力。
这则成语包含着两层道理。一层是,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作者这种思想是朴素的唯物思想,辫证思想。

只给了这么一小段,没有上下文,很难理解个中文意..即使勉强翻译,你也难以满意..

建议楼主贴出上下文,我再帮你翻译..

PS:没有上下文,很难理解..我无法帮你..抱歉

  郑人买履,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寓言,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郑人买履:《成语词典》谓出《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按:词典学家王光汉先生《词典问题研究—成语溯源规范浅议》指出:文中既无郑人,又无买履,何以成“源”?此语当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后,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终没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者:......的人。(定语后置) 欲:想。   
  ⓑ先:首先。   
  ⓒ度(duó):量长短。   
  ⓓ而:然后。   
  ⓔ置:放,搁在。   
  ⓕ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至:到。   
  ⓙ之:到......去。   
  ⓚ操:拿,携带。   
  ⓛ已:已经。   
  ⓜ得:得到;拿到。   
  ⓝ履:鞋。   
  ⓞ乃:才。   
  ⓟ持:拿。   
  ⓠ度(dù):量好的尺码。   
  ⓡ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市:集市,市场。   
  ⓣ罢:散,结束,停止。   
  ⓤ遂:于是。   
  ⓥ曰:对......说。   
  ⓦ宁(nìng):宁可。   
  ⓧ无:不。   
  ⓨ自信:相信自己。   
  ⓩ且:想。

  通假字
  1、“置之其坐”中的“坐”同“座”,指座位。 为放在其凳子上   
  2、“反归取之。及反”中的“反”同“返”,指返回。为返回去取尺码

  寓意:
  讽刺了那种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主题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实际,不要墨守成规。
  词语解释   
  【解释】: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切实际,死板恪守的人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也许是不会有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有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阅读练习
  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战国人。   
  2、给下列字注音。   
  ①履( lǚ ) ②宁( nìng )   
  3、解释字词。   
  (1)履(鞋 ) (2)操(携带)
  (3)宁( 宁可) (4)罢( 散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等到返回市场,市场已经结束。于是就没买到鞋。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③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先自己量好了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做事不能死守教条,要学会变通。   
  6、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安常履顺 跋履山川   
  7、通假字   
  坐:座,座位   反:返,返回   
  8.这则小短文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讽刺了那种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词语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辨析】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侥幸得到意外收获。   
  【词语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表水涉澭、引婴投江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 刻舟求剑
  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一个坐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不小心从船上落入江中。他急在船上用刀刻上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之后,这个人从他用刀刻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行驶了,而剑却没有走,像这样去寻找宝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从。   
  3.遽--立刻,急忙,马上。   
  4.契--刻。   
  5.是--指示代词,这里。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
  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契:用刀刻。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止:动词,停止。   
  18.行:走(这里指行驶)。   
  19.亦:也。
  典故寓意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成语词典中注音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刻舟求剑是一个贬义词,并列式短语,为“刻舟”和“求剑”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或者状语。

  成语应用
  2.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我们也应该积极进取,放大眼光,否则就是刻舟求剑,得不到收获.    3.新的挑战,新的机会,一定要改变思想,尽快适应环境,刻舟求剑的想法一定要淘汰.


霍邱县15852727337: 顾问学习郑人买覆、刻舟求剑是古文啊!课文理解语段分析问题解答拜托?
徒详麻仁: 郑人买履,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寓言,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

霍邱县15852727337: 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提问:《郑人买履》选自( ),其作者是()时期的();《刻舟求剑》选自(),其作者是()时期的().各位大侠,我要交作业的... -
徒详麻仁:[答案] 《郑人买履》选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其作者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其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吕不韦).

霍邱县15852727337: 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的古文翻译 -
徒详麻仁: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

霍邱县15852727337: 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提问:《郑人买履》选自(),其作者是()时期的
徒详麻仁: 《郑人买履》选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其作者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其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吕不韦).

霍邱县15852727337: <<郑人买履>>与<<刻舟求剑>>的寓意与启示 -
徒详麻仁: 寓意:本来是法家用来讽刺儒家死守教条,不懂变通的故事.启示:郑人买履的寓意是不要过于死板,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机械的解决问题. 刻舟求剑的寓意是要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来看问题的辨证观点.

霍邱县15852727337: 郑人买履出自哪里,刻舟求剑出自哪里 -
徒详麻仁: 郑人买履出自韩 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刻舟求剑典出《吕氏春秋·察今》

霍邱县15852727337: “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字词解释
徒详麻仁: 郑人买履 【解释】: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近义词】:生搬硬套、死搬教条 刻舟求剑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胶柱鼓瑟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霍邱县15852727337: 求刻舟求剑,郑人买履两篇古文的原文,翻译,以及寓意 -
徒详麻仁: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霍邱县15852727337: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古原文的翻译,简短,限7句以内
徒详麻仁: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量好了自己脚的尺码,并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最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路过江的人),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霍邱县15852727337: 摘抄赏析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并概括
徒详麻仁: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