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国王的新衣的资料

作者&投稿:莘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有皇帝的新装的资料.~

一、整体把握

本文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写于1837年,是他最著名的童话之一。

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课文具体描述的是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深刻发掘的则是看得见的皇帝及大臣们的丑恶灵魂。

骗子行骗,赋予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所谓的“新衣服”一个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种奇怪的特性是贯穿故事始终的主线,作者展开情节、安排材料、刻画人物都是围绕这个主线进行的。童话就围绕它巧妙地展开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离奇而生动的故事情节。

童话首先交代皇帝喜欢穿新装的怪癖,这是整个故事的引子。接着写骗子投皇帝所好,轻而易举地骗过了皇帝,开始“做”新装。这是故事的开端。顺着做新装,写皇帝派人去看新装。大臣和随员虽然都没有看到所谓的新装,但为了不让别人说他们不称职或愚蠢,都不住口地夸赞所谓的布料美极了,揭露了他们的虚伪和自欺欺人的本质。这是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写皇帝穿上新装参加游行大典。文章细腻地描绘了从皇帝到大臣参加游行大典前后的丑恶表演,最终使皇帝在光天化日之下当场出丑。这是全文故事情节的高潮和结局。

童话以骗开始,以骗结束。作者围绕“新装”这个中心,极力写出了皇帝、大臣、随员、骗子相互欺骗的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行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

二、问题研究

1.夸张和想像的运用

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历史上那种只顾穷奢极欲、不理朝政的昏君是屡见不鲜的,童话家安徒生根据这样的现实加以想像和夸张,塑造了这样一个典型形象。本文从人物性格的刻画到整个情节的安排,从开头到结尾,全面而成功地运用了夸张和想像。比如开头一段,写皇帝酷爱穿着打扮,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地步;几乎每时每刻都消磨在更衣室里,为了穿得漂亮不惜花掉所有的钱;他甚至从不关心他的军队,只关心自己的新衣服。用这样夸张的笔调开头,不仅一开始就让读者对这个不称职的皇帝的骄奢淫逸和爱慕虚荣有所认识,而且顺理成章,成功地推出了整个骗局。

实际上,这极度的夸张是借助于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完成的。比如写两个骗子所设下的骗局,想像就非常奇特。骗子就怕戳穿他们的骗局,而这两个骗子对皇帝的心思和臣民的心理都琢磨透了,他俩的骗局非常露骨,而且非常毒辣。他们不是搞伪劣产品,而是根本就没有织布,根本就没有衣服。他们有一种“钳口术”,谁要说一句真话,说看不见衣服,就借用专制的皇权,说你“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于是,大臣随员为了保护自己只得说假话,皇帝为了自己的“尊严”也要说假话,高贵的骑士们、街上和窗口里的老百姓、成百上千的人都在异口同声、自欺欺人地称赞皇帝的“新装”。这是一个多么强烈的讽刺!

所有这一切,乍一看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只能是作者奇特的想像,然而人们读了之后,谁也不会怀疑它的真实性。在专制制度的淫威下,从朝廷大臣到普通百姓为了自身的安全而不得不说假话。面对这个骗局,他们那样的心理,那样的言行,固然荒唐可笑,却又是十分自然的,作者的想像既丰富又合理。无论什么人,从皇帝到大臣到一切官员,直到老百姓,有职位的怕丢职位,没有职位的还怕人家嘲笑他太愚蠢,几乎人同此心,但是各色人等,由于地位的不同,他们的心理和言行也有细微的差异,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细节表现了安徒生卓越的想像能力。

关于结局的想像也是合乎逻辑的。皇帝既意识到自己出了丑,又生怕国人说他不称职,说他太愚蠢,而他的内臣们也是私心重重,这帮腐朽的统治者是决不会自动放弃他们的权力而承认真理的。安徒生想这时“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这样的想像是很合人物性格的逻辑的。

由此可以看出,想像是以现实生活做基础的,有生活的真实;而夸张是借助于想像完成的,它可以深化故事的主题,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艺术的感染力。本文成功地运用夸张和想像,绘出了一幅骗者行骗、被骗者自欺欺人甘心被骗的群丑图。

2.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童话一开头就用概括、对比的手法写出皇帝爱新装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不惜把他所有的钱花掉”,写他为了穿新衣而恣意挥霍民脂民膏;“既不……也不……除非……”,写出他穿新衣胜过关心军队和其他活动;“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和“皇上在更衣室里”,极尽夸张,突出强调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穿衣上而不顾国计民生。这样一个嗜新衣成癖的皇帝,对于骗子所言的神奇而漂亮的新衣当然会感兴趣了。

两个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声称他们能够“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他就是喜欢穿得漂亮,他根本不问国家大事,因此他觉得这“真是理想的衣服”,“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也就是说,这样的新装一举两得,不仅漂亮无比,而且还是一件法宝,可以帮助皇帝检验他的臣民是否称职和愚蠢,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这对皇帝来说当然更有吸引力了。

这样,骗局和皇权就结合起来了。事实是根本没有衣服,说“看不见”是一句真话,但敢于说真话就是“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在这样的威压之下,“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从皇帝到大臣,到朝廷大小官员,谁都自欺欺人,最后演出了一出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老百姓起先也只得说假话,最后是一个小孩子说出了真话,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出了真话,而皇帝和大臣们硬是装模作样,直至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作者凭借自己天才的想像,通过两个骗子设的骗局,对皇帝尽情戏弄,让他丑态百出,丧尽尊严。童话以讽刺之鞭无情地挞伐了腐朽的封建王朝,无情地挞伐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把他们的愚蠢、卑鄙、虚伪,为了保持权力不惜自欺欺人等等恶行,拿出来示众。童话还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3.皇帝想去看新衣织得怎样了,但又不敢亲自去看,这时作者着重写他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这段心理描写一波三折,写得非常精彩。“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这是第一次转折,联系第一段对他爱好新衣的描写,不难看出,皇帝自己其实心很虚,他很怕自己看不见,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而且对自己是否聪明也不敢自信。接着是第二个转折:“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从“不大自然”到“无须害怕”,这其实是自己给自己壮胆,强作镇静。虽然如此,但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这是第三次转折,说明他心里还是非常害怕自己看不见那块布,因而证明自己是不称职或愚蠢的,所以心生一计,还是先派人去看看比较妥当。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把皇帝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达出来了,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深化了中心思想。

4.大臣、官员和皇帝都去看布料,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它们不同在哪里?

写皇帝与他的亲信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反复揭露他们碍于私利而自欺欺人的恶行,刻画他们那种丑恶可笑的嘴脸。如果只写其中一次,则不足以揭露整个宫廷的腐败,然而三个场面又几乎雷同,一一写来,要写得耐读,实在困难。作者善于准确把握人物身份和年龄的特点,充分调动语言艺术,把三个场面写得类而不同,娓娓道来,情趣横生,使情节得到了充分的展开。

老大臣和官员察看织布的神态、动作各有不同。老大臣在惊奇之余,先是“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然后又一边称赞,“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最后则“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而那个官员呢,他只是“看了又看”,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心理描写也各有不同。老大臣和皇帝的心情都非常惊诧,但是写老大臣用祈使句,表示他的可怜和哀叹;写皇帝则多用疑问句,表示吃惊和怀疑。他们三个人都否认自己的愚蠢,否认自己不称职,但写法也有变化:老大臣自恃年高资深,皇帝自以为至高无上,都用反问句,否定语气强烈。官员年轻得志,不禁有点自我怀疑,所以用的是疑问句:“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

对这三个人的语言描写也各有特色,话有多有少,有具体的有概括的,各不相同。特别是老大臣的语言,他不仅反复称赞,并且答应要呈报皇上,而且“事实上”他也确实把骗子的话“照样背出来”。这些都表现了老大臣的虚伪、自欺欺人,也再现了他当时那种惶恐的心态。

总起来看,写老大臣比后面那位“诚实的”官员写得详细,因为他是第一个来“看”布的人,关系着这场骗局是否能进行下去,所以,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描述。对这两位大臣的描述是为了揭露皇帝,他们处于陪衬、烘托的地位。大臣的以讹传讹,实质上给皇上更增添了一层虚荣心:大臣们尚且能看见,我怎能视而不见?可见,皇帝不但上了骗子的当,而且还受了大臣们的骗,说假话、互相欺骗、随声附和正是那个社会的恶习。

5.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儿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

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孩子来揭开皇帝新装的奥秘,戳穿游行大典的骗局?因为孩子总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的:“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句话既天真又大胆,既率直又肯定,符合孩子的身份。如果改由成人来说,反倒不真实。其实,它虽出自孩子之口,却代表了所有老百姓的意见,以致大家都重复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这句话。作者用孩子的眼光来感受、描绘,寓严肃的主题于诙谐的故事之中,因此,他不愧为世界著名的童话家。

一、整体把握

本文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写于1837年,是他最著名的童话之一。

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课文具体描述的是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深刻发掘的则是看得见的皇帝及大臣们的丑恶灵魂。

骗子行骗,赋予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所谓的“新衣服”一个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种奇怪的特性是贯穿故事始终的主线,作者展开情节、安排材料、刻画人物都是围绕这个主线进行的。童话就围绕它巧妙地展开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离奇而生动的故事情节。

童话首先交代皇帝喜欢穿新装的怪癖,这是整个故事的引子。接着写骗子投皇帝所好,轻而易举地骗过了皇帝,开始“做”新装。这是故事的开端。顺着做新装,写皇帝派人去看新装。大臣和随员虽然都没有看到所谓的新装,但为了不让别人说他们不称职或愚蠢,都不住口地夸赞所谓的布料美极了,揭露了他们的虚伪和自欺欺人的本质。这是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写皇帝穿上新装参加游行大典。文章细腻地描绘了从皇帝到大臣参加游行大典前后的丑恶表演,最终使皇帝在光天化日之下当场出丑。这是全文故事情节的高潮和结局。

童话以骗开始,以骗结束。作者围绕“新装”这个中心,极力写出了皇帝、大臣、随员、骗子相互欺骗的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行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

二、问题研究

1.夸张和想像的运用

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历史上那种只顾穷奢极欲、不理朝政的昏君是屡见不鲜的,童话家安徒生根据这样的现实加以想像和夸张,塑造了这样一个典型形象。本文从人物性格的刻画到整个情节的安排,从开头到结尾,全面而成功地运用了夸张和想像。比如开头一段,写皇帝酷爱穿着打扮,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地步;几乎每时每刻都消磨在更衣室里,为了穿得漂亮不惜花掉所有的钱;他甚至从不关心他的军队,只关心自己的新衣服。用这样夸张的笔调开头,不仅一开始就让读者对这个不称职的皇帝的骄奢淫逸和爱慕虚荣有所认识,而且顺理成章,成功地推出了整个骗局。

实际上,这极度的夸张是借助于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完成的。比如写两个骗子所设下的骗局,想像就非常奇特。骗子就怕戳穿他们的骗局,而这两个骗子对皇帝的心思和臣民的心理都琢磨透了,他俩的骗局非常露骨,而且非常毒辣。他们不是搞伪劣产品,而是根本就没有织布,根本就没有衣服。他们有一种“钳口术”,谁要说一句真话,说看不见衣服,就借用专制的皇权,说你“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于是,大臣随员为了保护自己只得说假话,皇帝为了自己的“尊严”也要说假话,高贵的骑士们、街上和窗口里的老百姓、成百上千的人都在异口同声、自欺欺人地称赞皇帝的“新装”。这是一个多么强烈的讽刺!

所有这一切,乍一看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只能是作者奇特的想像,然而人们读了之后,谁也不会怀疑它的真实性。在专制制度的淫威下,从朝廷大臣到普通百姓为了自身的安全而不得不说假话。面对这个骗局,他们那样的心理,那样的言行,固然荒唐可笑,却又是十分自然的,作者的想像既丰富又合理。无论什么人,从皇帝到大臣到一切官员,直到老百姓,有职位的怕丢职位,没有职位的还怕人家嘲笑他太愚蠢,几乎人同此心,但是各色人等,由于地位的不同,他们的心理和言行也有细微的差异,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细节表现了安徒生卓越的想像能力。

关于结局的想像也是合乎逻辑的。皇帝既意识到自己出了丑,又生怕国人说他不称职,说他太愚蠢,而他的内臣们也是私心重重,这帮腐朽的统治者是决不会自动放弃他们的权力而承认真理的。安徒生想这时“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这样的想像是很合人物性格的逻辑的。

由此可以看出,想像是以现实生活做基础的,有生活的真实;而夸张是借助于想像完成的,它可以深化故事的主题,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艺术的感染力。本文成功地运用夸张和想像,绘出了一幅骗者行骗、被骗者自欺欺人甘心被骗的群丑图。

2.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童话一开头就用概括、对比的手法写出皇帝爱新装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不惜把他所有的钱花掉”,写他为了穿新衣而恣意挥霍民脂民膏;“既不……也不……除非……”,写出他穿新衣胜过关心军队和其他活动;“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和“皇上在更衣室里”,极尽夸张,突出强调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穿衣上而不顾国计民生。这样一个嗜新衣成癖的皇帝,对于骗子所言的神奇而漂亮的新衣当然会感兴趣了。

两个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声称他们能够“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他就是喜欢穿得漂亮,他根本不问国家大事,因此他觉得这“真是理想的衣服”,“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也就是说,这样的新装一举两得,不仅漂亮无比,而且还是一件法宝,可以帮助皇帝检验他的臣民是否称职和愚蠢,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这对皇帝来说当然更有吸引力了。

这样,骗局和皇权就结合起来了。事实是根本没有衣服,说“看不见”是一句真话,但敢于说真话就是“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在这样的威压之下,“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从皇帝到大臣,到朝廷大小官员,谁都自欺欺人,最后演出了一出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老百姓起先也只得说假话,最后是一个小孩子说出了真话,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出了真话,而皇帝和大臣们硬是装模作样,直至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作者凭借自己天才的想像,通过两个骗子设的骗局,对皇帝尽情戏弄,让他丑态百出,丧尽尊严。童话以讽刺之鞭无情地挞伐了腐朽的封建王朝,无情地挞伐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把他们的愚蠢、卑鄙、虚伪,为了保持权力不惜自欺欺人等等恶行,拿出来示众。童话还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3.皇帝想去看新衣织得怎样了,但又不敢亲自去看,这时作者着重写他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这段心理描写一波三折,写得非常精彩。“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这是第一次转折,联系第一段对他爱好新衣的描写,不难看出,皇帝自己其实心很虚,他很怕自己看不见,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而且对自己是否聪明也不敢自信。接着是第二个转折:“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从“不大自然”到“无须害怕”,这其实是自己给自己壮胆,强作镇静。虽然如此,但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这是第三次转折,说明他心里还是非常害怕自己看不见那块布,因而证明自己是不称职或愚蠢的,所以心生一计,还是先派人去看看比较妥当。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把皇帝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达出来了,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深化了中心思想。

4.大臣、官员和皇帝都去看布料,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它们不同在哪里?

写皇帝与他的亲信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反复揭露他们碍于私利而自欺欺人的恶行,刻画他们那种丑恶可笑的嘴脸。如果只写其中一次,则不足以揭露整个宫廷的腐败,然而三个场面又几乎雷同,一一写来,要写得耐读,实在困难。作者善于准确把握人物身份和年龄的特点,充分调动语言艺术,把三个场面写得类而不同,娓娓道来,情趣横生,使情节得到了充分的展开。

老大臣和官员察看织布的神态、动作各有不同。老大臣在惊奇之余,先是“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然后又一边称赞,“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最后则“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而那个官员呢,他只是“看了又看”,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心理描写也各有不同。老大臣和皇帝的心情都非常惊诧,但是写老大臣用祈使句,表示他的可怜和哀叹;写皇帝则多用疑问句,表示吃惊和怀疑。他们三个人都否认自己的愚蠢,否认自己不称职,但写法也有变化:老大臣自恃年高资深,皇帝自以为至高无上,都用反问句,否定语气强烈。官员年轻得志,不禁有点自我怀疑,所以用的是疑问句:“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

对这三个人的语言描写也各有特色,话有多有少,有具体的有概括的,各不相同。特别是老大臣的语言,他不仅反复称赞,并且答应要呈报皇上,而且“事实上”他也确实把骗子的话“照样背出来”。这些都表现了老大臣的虚伪、自欺欺人,也再现了他当时那种惶恐的心态。

总起来看,写老大臣比后面那位“诚实的”官员写得详细,因为他是第一个来“看”布的人,关系着这场骗局是否能进行下去,所以,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描述。对这两位大臣的描述是为了揭露皇帝,他们处于陪衬、烘托的地位。大臣的以讹传讹,实质上给皇上更增添了一层虚荣心:大臣们尚且能看见,我怎能视而不见?可见,皇帝不但上了骗子的当,而且还受了大臣们的骗,说假话、互相欺骗、随声附和正是那个社会的恶习。

5.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儿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

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孩子来揭开皇帝新装的奥秘,戳穿游行大典的骗局?因为孩子总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的:“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句话既天真又大胆,既率直又肯定,符合孩子的身份。如果改由成人来说,反倒不真实。其实,它虽出自孩子之口,却代表了所有老百姓的意见,以致大家都重复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这句话。作者用孩子的眼光来感受、描绘,寓严肃的主题于诙谐的故事之中,因此,他不愧为世界著名的童话家。

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穿好看的新衣服。他为了要穿得漂亮,把所有的钱都花到衣服上去了,他一点也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除非是为了炫耀一下新衣服,他也不喜欢乘着马车逛公园。他每天每个钟头要换一套新衣服。人们提到皇帝时总是说:“皇上在会议室里。”但是人们一提到他时,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在他住的那个大城市里,生活很轻松,很愉快。每天有许多外国人到来。有一天来了两个骗子。他们说他们是织工。他们说,他们能织出谁也想象不到的最美丽的布。这种布的色彩和图案不仅是非常好看,而且用它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异的作用,那就是凡是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那正是我最喜欢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织出这样的布来!”他付了许多现款给这两个骗子,叫他们马上开始工作。

他们摆出两架织机来,装做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机上什么东西也没有。他们接二连三地请求皇帝发一些最好的生丝和金子给他们。他们把这些东西都装进自己的腰包,却假装在那两架空空的织机上忙碌地工作,一直忙到深夜。

“我很想知道他们织布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他立刻就想起了愚蠢的人或不称职的人是看不见这布的。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在。他相信他自己是用不着害怕的。虽然如此,他还是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比较妥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过这种布料有一种奇异的力量,所以大家都很想趁这机会来测验一下,看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笨,有多傻。

“我要派诚实的老部长到织工那儿去看看,”皇帝想。“只有他能看出这布料是个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头脑,而且谁也不像他那样称职。”

因此这位善良的老部长就到那两个骗子的工作地点去。他们正在空空的织机上忙忙碌碌地工作着。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老部长想,把眼睛睁得有碗口那么大。

“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不敢把这句话说出来。

那两个骗子请求他走近一点,同时问他,布的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他们指着那两架空空的织机。

这位可怜的老大臣的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还是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自己。我决不能让人知道这件事。难道我不称职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织工说。

“啊,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说。他戴着眼镜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说我对于这布感到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到您的话真高兴,”两个织工一起说。他们把这些稀有的色彩和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儿。这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里去时,可以照样背得出来。事实上他也就这样办了。

这两个骗子又要了很多的钱,更多的丝和金子,他们说这是为了织布的需要。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腰包里,连一根线也没有放到织机上去。不过他们还是继续在空空的机架上工作。

过了不久,皇帝派了另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看,布是不是很快就可以织好。他的运气并不比头一位大臣的好:他看了又看,但是那两架空空的织机上什么也没有,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

“您看这段布美不美?”两个骗子问。他们指着一些美丽的花纹,并且作了一些解释。事实上什么花纹也没有。

“我并不愚蠢!”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担当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因此他就把他完全没有看见的布称赞了一番,同时对他们说,他非常喜欢这些美丽的颜色和巧妙的花纹。“是的,那真是太美了,”他回去对皇帝说。

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这美丽的布料。

当这布还在织的时候,皇帝就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这样,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住的地方去。这两个家伙正以全副精神织布,但是一根线的影子也看不见。“您看这不漂亮吗?”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丽的花纹!多么美丽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空的织机,因为他们以为别人一定会看得见布料的。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真是荒唐!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配做皇帝吗?这真是我从来没有碰见过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啊,它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表示十二分地满意!”

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装做很仔细地看着织机的样子,因为他不愿意说出他什么也没有看见。跟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看出更多的东西。不过,他们也照着皇帝的话说:“啊,真是美极了!”他们建议皇帝用这种新奇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上这衣服亲自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真美丽!真精致!真是好极了!”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纽扣洞上的勋章;并且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第二天早晨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在头天晚上,这两个骗子整夜不睡,点起16支蜡烛。你可以看到他们是在赶夜工,要完成皇帝的新衣。他们装做把布料从织机上取下来。他们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又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皇帝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亲自到来了。这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他们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等等。“这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着它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衣服的妙处。”

“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们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因为实际上什么东西也没有。

“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我们要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陛下换上新衣。

皇帝把身上的衣服统统都脱光了。这两个骗子装做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一件一件地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围那儿弄了一阵子,好像是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裾(注:后裾(Slaebet)就是拖在礼服后面的很长的一块布;它是封建时代欧洲贵族的一种装束。)。皇帝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式样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大家已经在外面把华盖准备好了,只等陛下一出去,就可撑起来去游行!”典礼官说。

“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么?”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叫大家看出他在认真地欣赏他美丽的服装。那些将要托着后裾的内臣们,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真的在拾其后裾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这么着,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裾是多么美丽!衣服多么合身!”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这样就会暴露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得到这样普遍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出声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是对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后裾。

(1837年)

--------

这篇故事写于1837年,和同年写的另一起童话《海的女儿》合成一本小集子出版。这时安徒生只有32岁,也就是他开始创作童话后的第三年(他30岁时才开始写童话)。但从这篇童话中可以看出,安徒生对社会的观察是多么深刻。他在这里揭露了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是何等虚荣、铺张浪费,而且最重要的是,何等愚蠢。骗子们看出了他们的特点,就提出“凡是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他们当然看不见,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衣服。但是他们心虚,都怕人们发现他们既不称职,而又愚蠢,就异口同声地称赞那不存在的衣服是如何美丽,穿在身上是如何漂亮,还要举行一个游行大典,赤身露体,招摇过市,让百姓都来欣赏和诵赞。不幸这个可笑的骗局,一到老百姓面前就被揭穿了。“皇帝”下不了台,仍然要装腔作势,“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因此他还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种弄虚作假但极愚蠢的统治者,大概在任何时代都会存在。因此这篇童话在任何时候也都具有现实意义。

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穿好看的新衣服。他为了要穿得漂亮,把所有的钱都花到衣服上去了,他一点也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除非是为了炫耀一下新衣服,他也不喜欢乘着马车逛公园。他每天每个钟头要换一套新衣服。人们提到皇帝时总是说:“皇上在会议室里。”但是人们一提到他时,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在他住的那个大城市里,生活很轻松,很愉快。每天有许多外国人到来。有一天来了两个骗子。他们说他们是织工。他们说,他们能织出谁也想象不到的最美丽的布。这种布的色彩和图案不仅是非常好看,而且用它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异的作用,那就是凡是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那正是我最喜欢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织出这样的布来!”他付了许多现款给这两个骗子,叫他们马上开始工作。

他们摆出两架织机来,装做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机上什么东西也没有。他们接二连三地请求皇帝发一些最好的生丝和金子给他们。他们把这些东西都装进自己的腰包,却假装在那两架空空的织机上忙碌地工作,一直忙到深夜。

“我很想知道他们织布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他立刻就想起了愚蠢的人或不称职的人是看不见这布的。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在。他相信他自己是用不着害怕的。虽然如此,他还是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比较妥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过这种布料有一种奇异的力量,所以大家都很想趁这机会来测验一下,看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笨,有多傻。

“我要派诚实的老部长到织工那儿去看看,”皇帝想。“只有他能看出这布料是个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头脑,而且谁也不像他那样称职。”

因此这位善良的老部长就到那两个骗子的工作地点去。他们正在空空的织机上忙忙碌碌地工作着。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老部长想,把眼睛睁得有碗口那么大。

“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不敢把这句话说出来。

那两个骗子请求他走近一点,同时问他,布的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他们指着那两架空空的织机。

这位可怜的老大臣的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还是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自己。我决不能让人知道这件事。难道我不称职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织工说。

“啊,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说。他戴着眼镜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说我对于这布感到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到您的话真高兴,”两个织工一起说。他们把这些稀有的色彩和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儿。这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里去时,可以照样背得出来。事实上他也就这样办了。

这两个骗子又要了很多的钱,更多的丝和金子,他们说这是为了织布的需要。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腰包里,连一根线也没有放到织机上去。不过他们还是继续在空空的机架上工作。

过了不久,皇帝派了另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看,布是不是很快就可以织好。他的运气并不比头一位大臣的好:他看了又看,但是那两架空空的织机上什么也没有,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

“您看这段布美不美?”两个骗子问。他们指着一些美丽的花纹,并且作了一些解释。事实上什么花纹也没有。

“我并不愚蠢!”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担当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因此他就把他完全没有看见的布称赞了一番,同时对他们说,他非常喜欢这些美丽的颜色和巧妙的花纹。“是的,那真是太美了,”他回去对皇帝说。

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这美丽的布料。

当这布还在织的时候,皇帝就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这样,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住的地方去。这两个家伙正以全副精神织布,但是一根线的影子也看不见。“您看这不漂亮吗?”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丽的花纹!多么美丽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空的织机,因为他们以为别人一定会看得见布料的。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真是荒唐!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配做皇帝吗?这真是我从来没有碰见过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啊,它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表示十二分地满意!”

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装做很仔细地看着织机的样子,因为他不愿意说出他什么也没有看见。跟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看出更多的东西。不过,他们也照着皇帝的话说:“啊,真是美极了!”他们建议皇帝用这种新奇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上这衣服亲自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真美丽!真精致!真是好极了!”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纽扣洞上的勋章;并且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第二天早晨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在头天晚上,这两个骗子整夜不睡,点起16支蜡烛。你可以看到他们是在赶夜工,要完成皇帝的新衣。他们装做把布料从织机上取下来。他们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又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皇帝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亲自到来了。这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他们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等等。“这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着它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衣服的妙处。”

“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们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因为实际上什么东西也没有。

“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我们要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陛下换上新衣。

皇帝把身上的衣服统统都脱光了。这两个骗子装做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一件一件地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围那儿弄了一阵子,好像是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裾(注:后裾(Slaebet)就是拖在礼服后面的很长的一块布;它是封建时代欧洲贵族的一种装束。)。皇帝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式样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大家已经在外面把华盖准备好了,只等陛下一出去,就可撑起来去游行!”典礼官说。

“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么?”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叫大家看出他在认真地欣赏他美丽的服装。那些将要托着后裾的内臣们,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真的在拾其后裾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这么着,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裾是多么美丽!衣服多么合身!”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这样就会暴露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得到这样普遍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出声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是对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后裾。

(1837年)

--------

这篇故事写于1837年,和同年写的另一起童话《海的女儿》合成一本小集子出版。这时安徒生只有32岁,也就是他开始创作童话后的第三年(他30岁时才开始写童话)。但从这篇童话中可以看出,安徒生对社会的观察是多么深刻。他在这里揭露了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是何等虚荣、铺张浪费,而且最重要的是,何等愚蠢。骗子们看出了他们的特点,就提出“凡是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他们当然看不见,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衣服。但是他们心虚,都怕人们发现他们既不称职,而又愚蠢,就异口同声地称赞那不存在的衣服是如何美丽,穿在身上是如何漂亮,还要举行一个游行大典,赤身露体,招摇过市,让百姓都来欣赏和诵赞。不幸这个可笑的骗局,一到老百姓面前就被揭穿了。“皇帝”下不了台,仍然要装腔作势,“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因此他还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种弄虚作假但极愚蠢的统治者,大概在任何时代都会存在。因此这篇童话在任何时候也都具有现实意义。

这篇故事写于1837年,和同年写的另一起童话《海的女儿》合成一本小集子出版。这时安徒生只有32岁,也就是他开始创作童话后的第三年(他30岁时才开始写童话)。但从这篇童话中可以看出,安徒生对社会的观察是多么深刻。他在这里揭露了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是何等虚荣、铺张浪费,而且最重要的是,何等愚蠢。骗子们看出了他们的特点,就提出“凡是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他们当然看不见,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衣服。但是他们心虚,都怕人们发现他们既不称职,而又愚蠢,就异口同声地称赞那不存在的衣服是如何美丽,穿在身上是如何漂亮,还要举行一个游行大典,赤身露体,招摇过市,让百姓都来欣赏和诵赞。不幸这个可笑的骗局,一到老百姓面前就被揭穿了。“皇帝”下不了台,仍然要装腔作势,“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因此他还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种弄虚作假但极愚蠢的统治者,大概在任何时代都会存在。因此这篇童话在任何时候也都具有现实意义。

是不是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

如果是的话可以去看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

同意楼上的
皇帝的新衣
http://www.vastman.com/story/antsh/story1002.htm


皇帝的新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皇帝的新衣这句话被引申为自欺欺人,愚蠢,以及被指代为谎言的意思。《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是其代表作之一。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及官吏虚伪、愚蠢的本质,褒扬了无私...

关于安徒生的资料
《国王的新衣》(1837)「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是对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拖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后裙。《海的女儿》(1837)现在太阳从海里升起来了。

关于安徒生的资料(300-400字)
在西方国家,《丑小鸭》、《国王的新衣》和《豌豆公主》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然而只有少数的人可以说出它们的作者。他们跟查尔斯·佩罗的故事一样成为人类共同的遗产,和格林兄弟的作品一样,已经成为真正的民间故事了。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9128.htm ...

叶圣陶续写的皇帝的新装文章~~~
《皇帝的新衣》续 叶圣陶 从前安徒生写过一篇故事,叫《皇帝的新装》,想来看过的人很不少。 这篇故事讲一个皇帝最喜欢穿新衣服,就被两个骗子骗了。骗子说,他们制成的衣服漂亮无比,并且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凡是愚笨的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他们先织衣料,接着就裁,缝,都只是用手空比划。皇帝派大臣去看好几...

安徒生资料关于安徒生的介绍
1、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丹麦语:HansChristian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通称安徒生,丹麦作家暨诗人,因为其童话作品而闻名于世,童话中带出含义,哲学家。2、其笔下著名的童话故事包括《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国王的新衣》等。安徒生生前...

《皇帝的新装》读后感
我读过的书很多而童话是我最感兴趣的,《皇帝的新衣》就是我最喜欢的童话之一。 《皇帝的新衣》讲的是一个皇帝他十分讲究体面,他每天都要换一件衣服,如果不换他就没有心情坐下吃饭。这一天有两个骗子来到皇上面前,对皇上说他们能做出世界上最好看的衣服,并且这件衣服有一个神奇的地方,能看见它的人就表明对...

关于启迪的作文精选5篇
在我7岁的时候,我读了拼音版的《国王的新衣》,我觉得故事中的两个骗子非常狡猾、可恶。9岁时,我再一次翻开这本书,我想起了自己那天真而可笑的想法时,不禁为自己的幼稚感到有趣。当我今年再次读此书时,我感谢故事中那个诚实的孩子给我的启示。现在读此书,我看到的是国王的虚伪和大臣们的贪生怕死令来感到可笑...

《皇帝的新装》从骗子的角度复述课文
《皇帝的新装》中皇帝受骗的原因是皇帝一心想穿漂亮的新衣炫耀自己;骗子摸透皇帝的心思,编造巧妙的谎言,使皇帝受了骗;宫中官员阿谀奉承,无耻献媚。大臣们受骗的原因是怕暴露自己的愚蠢,不敢讲真情,怕成为“不称职”的人而丢了官。骗子行骗的目的是骗钱骗财。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

皇帝的新装结构
1、层次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写皇帝酷爱新装成癖。第二部分(第2~4段),皇帝让骗子做新装。第三部分(5~22段),写大臣、官员、皇帝看新装。第四部分(23~文章结束),写皇帝穿上新装举行游行大典,一个小孩子戳穿了这场闹剧。2、中心意思和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这篇童话写一个愚蠢...

关于国王的童话故事有哪些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夜莺》格林:《青蛙王子》、《忠仆约翰》

莲花县13183728298: 皇帝的新装(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故事) - 搜狗百科
聊骆希能: 其实就是骗子忽悠国王,国王根本没有穿衣,但忽悠到后来几乎所有人都不敢说出真相,最终还是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于是舆论倒向没有穿衣服,至此,将讽刺意义推向高潮.

莲花县13183728298: 皇帝的新衣是什么意思?!
聊骆希能: 《皇帝的新衣》是安徒生写的一个童话故事,说的是一对骗子为皇帝做新衣,把新衣吹嘘得非常漂亮,并说只有聪明人才能看见新衣的漂亮,愚蠢的人是看不到的.皇帝和恭维皇帝的人们都说看见了新衣的漂亮,只有一个小孩揭露出皇帝其实什么都没穿.这就是故事的梗概.

莲花县13183728298: 皇帝的新装 主要内容 要短30字 -
聊骆希能:[答案] 一位国王喜欢华丽的衣服,最后竟然被骗,什么都没穿去游oo行.没有人去揭穿谎言,最后一个孩子一句天真的话才结束了这场闹剧.

莲花县13183728298: 皇帝的新衣缩写100字以内 -
聊骆希能: 有一个很爱打扮的国王.国王被两名骗子愚弄,说他们为皇帝编织的一件华丽的衣裳是普通人看不到的,后来皇帝驱车到市集向众人展示这件想象中的新衣服时,被一个天真的小孩指出来. 故事概要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很爱打扮的国王,经常...

莲花县13183728298: 皇帝的新装主要内容50字以内最好!!! -
聊骆希能:[答案] 一位奢侈的国王每天只顾着穿衣服,不管其他任何事,最后竟然还受,最后一个孩子天真的一句话才结束了这场闹剧.

莲花县13183728298: 皇帝的新装的主要内容,要写含义,字数40以上 -
聊骆希能:[答案] 有一个皇帝特别爱穿新衣两个骗子说他们能织出神奇的衣服能看出谁聪明谁愚蠢.皇帝赏了他们很多金银财宝让他们织新衣服.于是两个骗子就空着手装模作样地织起来.直到游行那天皇帝挺着大肚子穿着根本就不存在的新衣神气地在街上走着.每一个人...

莲花县13183728298: 皇帝的新装作者 - 1.《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作者安徒生,()著名()作?
聊骆希能: 1.《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作者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2..《伊索寓言》是【古希腊】著名【寓言】汇集.其作者相传为【伊索】所作,是【伊索】寓言作家. 3.下列作品属于格林童话的是【A、D】 A.《白雪公主》B.《拇指姑娘》C.《海的女儿》 D.《小红帽》E.《丑小鸭》F.《卖火柴的小女孩》 B、C、E、F、 均为安徒生童话

莲花县13183728298: 皇帝的新装丹麦安徒生写皇帝的新装,是为了表示丹麦当时怎样的背景?
聊骆希能: 安徒生,全名是: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出生于丹麦中部的小城奥登塞皇帝的新... 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

莲花县13183728298: 《皇帝的新装》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聊骆希能: 很久以前有一位酷爱漂亮衣服的皇帝.一天,两个骗子来到了皇宫,他们声称自己可以织成世界上最美的衣服,而且这种衣服的特点是那些不称职或是愚蠢 的人都看不见.皇帝很高兴,给他们最好的金丝,并且让朝中的大臣参与监工.虽然这 些大臣们个个看不见衣服,但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愚蠢,他们便假装看得见,最后竟然连 皇帝也假装看见了.皇帝穿着这件莫须有的“衣服”参加游行大典,被一个孩子揭了底, 受到了全国的嘲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