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弘扬传统民族音乐文化

作者&投稿:皇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我国的民族音乐有五千年的文化作为底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数年来受到世人的瞩目。民族音乐是民族音乐教育的载体,民族音乐通过教育的形式得以延续,使更多的人得以了解

一、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我国的民族音乐有五千年的文化作为底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数年来受到世人的瞩目。民族音乐是民族音乐教育的载体,民族音乐通过教育的形式得以延续,使更多的人得以了解、探索、研究民族音乐。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近年来,在流行音乐一统天下的今天,民族音乐教育在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民族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国民的民族音乐情感、音乐文化审美观念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更能提高国民的音乐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操。因此,民族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1)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观念
  民族音乐教育一般包括民歌、戏曲、说唱和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现代音乐四个方面,他们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观。我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谣蕴藏极其丰富,从《诗经》里的《国风》到解放后搜集出版的各种民歌选集,数量是相当多的。至于目前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歌谣和新民歌,更是浩如烟海,这些民歌就形式而言,汉族的除了民谣、儿歌、四句头山歌和各种劳动号子之外,还有“信天游”、“爬山歌”、“赶五句”以及“四季歌”、“五更调”、“十二月”、“十枝花”、“盘歌”等备具特色的多种样式。至于像藏族的“鲁”、“协”,壮族的“欢”,白族的“白曲”,回族的“花儿”,苗族的“飞歌”,侗族的“大歌”,布依族的“笔管歌”,瑶族的“香哩歌”等,都各具独特的形式。就风格而言,苗歌瑶歌古朴浑厚,藏歌傣歌光丽优美。蒙古族民歌健朗悠扬,鄂伦春族民歌则粗犷有力。同是“花儿”,保安族和东乡族的韵味不同,宁夏和青海的也各有异。同是汉族民歌,北方的以豪放见长,南方的则比较委婉。但这些民歌都是用旋律塑造意境,表达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强调作品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美结合,给人带来启示、带来温馨、带来欢乐、陶冶心灵。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学生不会欣赏这些美,不知道民族音乐中有这些珍贵的财富。相反,对那些泽暗音调,特别是爵士、摇滚之类的音乐都兴趣十足。他们的审美观念是建立在一个不健全的、狭小的、且不利于身心发展的局限范围。所以要对学生进行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音乐的审美观,以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民族音乐,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吸收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神韵,让学生在民族音乐声中感受到祖国的辽阔和温馨,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2)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发扬民族文化的精魂
  课堂教学内容,是深化民族文化教育的基础。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手段来发现体验民族音乐的美,让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在音乐教材中重点学唱或欣赏,在歌曲选择上主要以风格鲜明、旋律优美的民歌为主,以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比如学习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如《新疆是个好地方》、《跳吧、跳吧》;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如《草原上》;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如《紫竹调》;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如《猜调》等。通过这些风格各异的民族音乐体现出的民族特有的审美习惯和优良的传统以及民族思想,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民族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体味、接受本民族的精神和神韵。然后启发学生理解历史各个时期人们被迫流浪的艰辛、爱国热情和奋战到底的不屈精神。又引导学生结合今天的大好形势,歌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使他们懂得民族歌曲与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并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3)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进行民族音乐教育是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有效的途径。在学习和欣赏民族音乐中,通过亲身体验来吸取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和气质。结合民族音乐教材的应用与创新,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在民族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材的应用与创新的结合,还应结合历史与现实,这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一条途径。学生在兴趣中了解掌握了知识及中华民族音乐的精华,熟知了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风貌和艺术特征;领略了中国传统音乐之美,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了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水平,而且也增强了热爱祖国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大力弘扬民族音乐,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能使学生认识到它在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二、民族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国家各级教育部门也在不断探索民族音乐教育的新模式,并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法规和文件,有效地推动了整个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外,音乐教材建设、教学器材配备以及音乐教育科研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果。可以说,目前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特别是民族音乐,现在我们国家不少专家学者和广大音乐教师对民族文化在音乐教学中拓展的重要性的认识和感受逐步加深,音乐教学改革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音乐教学的现状在我们国家还是不容乐观的。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所存在的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在音乐学科中不仅同样存在,而且还面临许多自身体系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些问题,音乐教学仍处于低层次运转,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时下,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热议随之升温,并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引发了强烈的反响。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可喜的现象,说明人们对传统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越来越重视、越来越紧迫;也说明,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除了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以外,还必须有与之相称的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软实力”的必要匹配。舍此,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不全面、不完整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它关系到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关系到中国和平崛起的基础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问题,关系到我国国民的信念、信仰、精神面貌、道德风尚和价值观、世界观等核心问题。
  一、 从中国在世界的影响看,最受人尊敬和影响力最大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国际人才》杂志今年第二期刊登了一篇文章叫“孔子在欧洲”,前不久有的报纸上登了“孔子在非洲”;其实,全面的说法应该是孔子在世界。凡有出国访问或考察经历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国外最推崇、最敬佩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报载,2004年以来,世界上新设立的孔子学院有26所;有100多个国家23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学汉语的人数达到了3000多万。中国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四部古典小说,数百年来风靡日本、韩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历久不衰,并且渗透到了军事、政治、文化、商业、教育和宗教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去年一个时期,媒体报道的韩国与我国有关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争议问题,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排以上军官人手一册《孙子兵法》,世界上装备最先进国家的军队,最需要的恰恰是两千多年前中国军事家的聪明和智慧。几年前,人民解放军一个代表团到瑞典访问,其中参观瑞方一个军事院校,对方主动提出要与代表团讨论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军事著作《黄石兵书》。尽管瑞典的军事装备和军事工业在世界上是很先进的,但中国古人的智慧对他们来说至今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还有一个反证,无论1860年英法联军,还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到当时中国文物保存最集中、最全面、最完善的《圆明园》和故宫抢劫文物,而后运回国内充实自家的博物馆。这真实一个绝妙的讽刺,那时号称“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他们眼里柔弱不堪的大清帝国,最有价值的恰恰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
  二、从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看,它是民族精神的精华和载体、是立国之本。
  什么是传统文化?当前众说纷纭,没有统一、完整的现成答案。不过,可以通过对文化定义的了解,使我们对这个概念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和把握。《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定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由此可见,传统文化这个概念的含义非常宽泛,它不仅包括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社会实践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而且为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时期社会成员所共有;是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人类认知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以及人类自身社会实践的一切文明成果。传统文化所反映的,是各个历史时期中华文化对于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人们意识、道德等精神方面的密切关联度,它不仅揭示了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进程关系、与社会整体的关系,而且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论从哪个层面强调,都是举足轻重的。
  纵观我国几千年历史,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或促进,起着基础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敢于独树一帜、标新立异,不仅大大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而且导致了奴隶社会的最终解体,新的社会形态——封建社会的诞生,实现了社会形态的转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件重大事情就是“焚书坑儒”,以国家机器的力量消灭了被他统一的另外五国的文化,意在从根本上铲除故国复辟的精神支柱,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从反面印证了文化对巩固或推翻政权的极端重要作用。汉武帝为富国强兵、强化对人民的统治,首先从意识形态入手,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扶持“皇家文化”的发展。从此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立国的思想基础。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中国后,接受五代时期频繁动乱的教训,在全国大力倡导“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强化文化在精神统治、思想规范、行为引导等方面的教化力度,形成了宋朝文化事业的空前繁荣,由此夯实了宋王朝310多年统治的政治根基。明清时期的统治阶级,一方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巩固自己统地位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和倡导以儒家文化为主的多种思想文化;另一方面,又大兴“文字狱”,对不符合统治阶级思想、利益的文化大开杀戒,全力剿灭。后果之严重、场面之惨烈,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别值得一提是,在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延续时间长达1320多年、横跨八九个朝代的科举制度,更是直接关系到封建王朝统治的存亡和兴衰。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止于晚清(1905年)。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制度,它使得本来只是社会宗法家族传统的儒家价值观,成为国家意识形态,成了中华帝国制度合法化的象征;并通过科举制度从社会中选取精英,保证了精英来源的开放性和竞争性,维持了社会文化秩序的整合和稳定。到了晚清,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大量没有功名的社会精英挤进士大夫阶层,科举制度名存实亡。1905年随着科举制度宣告废止,封建社会赖以依存的文化基础崩溃了。仅仅时隔6年爆发了辛亥革命,彻底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用不着更多赘述,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已经看得很清楚了。
  三、从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看,它既包容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精华、又融合了各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优长,历久不衰、博大精深。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传统文化植根于世界东方这块沃土,经过四千多年发生、发展和积累、沉淀的漫长岁月,逐步形成了以中华民族为主、吸收各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优长、有自己鲜明特点和独到之处的优秀文化,并一度创造出具有世界影响的古代灿烂文明;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实践性和辩证性。传统文化立足各个时期的社会实践和人们精神生活的实际,加以科学的总结和概括,站在了当时时代的至高点。其中不少思想充满了朴素辩证法,如老子的祸福观、孔子的世界观、庄子的生死观、孙子的战争观等,都渗透着辩证思想的光辉。二是过程性和渐进性。传统文化的发生、发展、演变和形成,经过了一系列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其中有取舍、有补充、有丰富、有发展、有提高;是逐步完善、不断升华、经过长时间沉淀和积累才确立起来的。三是民族性和融合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显著特点和特征,渗透着古老东方民族的聪明和智慧。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古代文明统称为“四大古代文明”发源地。同时传统文化在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以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融合了我国各民族文化、外来文化的优点和长处,逐步丰富完善了自我。四是统一性和差异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体系,内容十分丰富、涵盖各个领域。至于传统文化的具体划分,则比较细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如文化结构可区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多个层面,学科领域又可以分为政治文化、经济文化、法律文化、管理文化,和高雅文化、通俗文化、商业文化、大众文化等不同分支。五是规范性和操作性。传统文化不仅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概括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规范性,比如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等,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定,并且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否则就违背了礼制。六是继承性和创新性。传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经历了无数个后人继承前人又发展前人,虚心学习前人又丰富前人,依据时代需求又超越前人,这样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接力运动,付出了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和巨大心血,才逐步形成、不断补充、不断完善成熟起来的,非常来之不易的。
  四、从传统文化取得的成就看,它是我国人民包括人类社会在内共同的宝贵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体系庞大、数量惊人、难以胜数,对推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甚至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我国传统文化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不是很短篇幅可以说清楚的,这里仅简要列出几个方面的例证,供读者参考。
  首先,思想道德方面。这方面著述非常丰富、成就斐然、影响深远。如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大学》、《中庸》,庄子的《逍遥游》,孟子的《孟子》,以及后来的《三字经》、《第子规》、《诸子治家格言》等等。其次,科学技术方面。这个领域成就和著作内容十分丰硕、涵盖面很广、其中不少在世界享有盛誉。如秦代李冰父子设计并监造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汉代科学家张衡制造的天文测量器材《浑天仪》,造纸、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数学家祖冲之、水利学家郭守敬、以及科学著作“天工开物”、“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等,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第三,军事研究方面。传统文化在这个领域著述可以说是群星灿烂,独树一帜,成果卓著。如《孙子兵法》、《三十六记》、《孙膑兵法》、和《黄石兵书》等军事著作享誉千古、惠及当代;还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著名军事家张良、韩信、曹操、诸葛亮、谢玄、李世民、赵匡胤、刘泊温、戚继光、左宗堂等,已成为聪明智慧的象征、至今赞口不绝。第四,文学艺术方面。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精品荟萃,脍炙人口。如从古至今人们广泛流传的对诗词文章的最简练概括,如“唐诗宋词元曲汉文章”,最形象的形容,如“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即是生动的证明;还有对历史上著名文学家、艺术家的简要概括称谓,如“竹林七贤、”“唐宋八大家”、“杨州八怪”等,即是赞誉和赞美;至于文学、史学、散文、诗歌、小说创作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更是异彩纷呈、不胜枚举。如《诗经》、《离骚》,《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以及四部古典小说、三言两拍等。近来看到一首小诗,把我国19部古典小说嵌入其中:“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三言两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在教育、音乐、绘画、戏剧、雕塑、体育、宗教等方面的建树同样成就斐然。第五,医学、农业、建筑、冶炼、制造、旅游、烹饪、饮茶、养生健身等方面。传统文化的积淀非常丰厚,非常难得。如《黄帝内经》、《伤寒论》和《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茶经》等等。
  五、从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看,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之魂、民族之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表达了我国对当今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战略选择;强调了文明的多样性,赋予了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的历史责任与时代坐标。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文化和谐,只有造就深层次的文化和谐,才能造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全面的、可持续的社会和谐。从文化角度构建社会和谐,主要有两个层面内容:一是特殊具体的文化层面,包括弘扬传统文化在内的文化资源领域、精神生产领域、文化传播领域、文化消费和文化交流领域等。二是普遍深刻的文化层面,即渗透于各个领域的共同理想、组织和行为方式的和谐问题。构建文化和谐,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和谐社会建设迫切需要,现实生活中又普及推广不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宣传、出版、教育等配合默契欠缺到位,声势不大;思想规范、行为引导、榜样示范,和文艺创作、多种形式配合上差距较大,不尽人意;政策引领、资金投入、教材审定、普及方式和师资力量都尚待完善。这是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二是处理好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合理成分和优秀成果,使之继续丰富发展、提高完善、不断升华的问题。传统文化是在持续、充分地吸收借鉴各种优秀文化养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今后的继承发扬也必须这样。当前,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增多,外来文化的影响渗透随之加强;而且对外来文化内在需求和外在压力双向加大,并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面、多种方式,以前所未有速度和力度释放出来,这是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因势利导,借力使力,为我所用,才能使传统文化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发扬光大。三是处理好传统文化“外热内冷”,理性把握稳步推进问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长,国外兴起了一股规模空前的、包括了解传统文化在内的汉语热。国内对国学和传统文化的地位也展开了热烈讨论,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不过,对国外的汉语热要冷静、客观地看待,他们大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非中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的影响。国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众说纷纭,各持己见,形成共识还需要一个过程。操之过急是无益的。四是处理好传统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掌握难度较大,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问题。传统文化体系庞大、内容十分丰富;积累很多、感到无从下手;时空太远、文字生辟难懂;工作很忙、难以深钻细研。此外,传统文化自身有精华也有糟粕,有优势也有劣势,有长处也有短处。如何适应社会转型期的特点,针对当代中青年和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知之不多的实际,在教材编写、普及推广、配套工程、激励机制、组织领导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使传统文化在工作学习、文化娱乐、日常交往之中得以潜移默化的推行,变成一种自觉自愿、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政府机构也要准确把握文化体制的价值取向,探索文化工作、包括传统文化新的模式,大力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进一步壮大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影响,为和谐社会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何弘扬红船精神
其次,弘扬红船精神需要广泛开展教育实践。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将红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校园文化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社会教育中,可以通过红色旅游、红色教育基地等方式,让更多人亲身感受红船精神的魅力。此外,创新传播方式也是弘扬红船精神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时代...

如何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也是贯穿于教育发展的一条红线。小学教育教学中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创新载体、活跃形式、丰富内涵,并贯穿学校各项工作的始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对班主任工作的推动作用,对各类实践活动的推动作用,使社会主义...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1000字
其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注重教育与普及。通过教育和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社会普及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文化讲座、展览展示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

如何在大学生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认同民族精神,并最终内化入心。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多途径,而且要多形式。长期以来,我们在学校教育中主要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同时,我们又长期将传统文化教育与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合而为一,常常导致四者的混为一谈,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被掩盖,我们应该转变传统文化教育...

2020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试题及解析1
【参考答案】传统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我们的瑰宝。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教育工作中。首先,发挥教学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学、研究体系中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化,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学生思想...

如何在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坚持不懈的德育和美育,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引导家庭和社会主动配合学校教育,让良好的社会风气与学校的教育成果相辅相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国民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的养成...

如何在小学写字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
本文以小学写字教育为例,探究为什么写字教育不能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采用有效的途径将传统文化融入写字教育。关键词: 小学写字教育 渗透策略 传统文化近些年来,从苏州园林、中医针灸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不断成功看,国人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中宣部和教育部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

思想品德题目——如何弘扬中华文化?
从培养目标层次看,首先要培养青少年的探索精神,其次培养综合实际能力,最后达到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目的;从知识领域的学习看,创造教育应渗透在德、美、体、劳各育之中;从教育的具体方式来看,当前的青少年创新教育应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校管理方面,应该彻底改掉传统教育中硬性的压制的管理方式,而实行“心管理”,...

教育的特定功能
6. 传承和弘扬文化 教育也有传承和弘扬文化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我们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承和弘扬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代表了文化的传承,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它们,同时弘扬和传承中华...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标??
四、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途径 8.各学科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中小学德育课程和语文、历史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要充实体现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理科课程应结合教学内容,丰富中国...

夏津县13874337030: 如何更好地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 -
侯便复方: 中国现今的教育,是以提倡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但是教育的复杂性,也致使素质教育的程度各有不同.其中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为重点,因此小学教育的改革是我国深入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音乐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是其他科目,自然、语文、数学、英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中的精华部分,因此让民族音乐深入到小学音乐课堂,是小学音乐教育中应该注意的课题.本文就以分析当前中国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为切入口,阐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题的益处,最后以现实教学和科学理论为依靠,对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题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夏津县13874337030: 简要谈谈做为小学音乐教师在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方面你应该做哪些工作 -
侯便复方: 要使民族音乐得到传承和推广,除了加强教育的传承和环境的营造外,加强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非常重要.首先,要有“抢救民族音乐”的意识,要重视收集整理和恢复地方民间民族音乐,特别是即将流失的或已经流失的民...

夏津县13874337030: 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 -
侯便复方: 本文对初中音乐教学进行简要阐述,说明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重点提出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的几种方法,说明在渗透民族文化教育的音乐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初中音乐教学的发...

夏津县13874337030: 浅谈怎样将民族民间音乐引入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当中 -
侯便复方: 专门的音乐课程加入民间音乐赏析的内容.其他课程活动中渗透,例如体育活动课程中放民族音乐做背景.设置音乐活动小组,开展课外小组活动

夏津县13874337030: 民族民间音乐如何植入学校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对传承发展民族民间?
侯便复方: 学校的音乐教育可以普及一些民间音乐知识~ 要让学生喜欢上民间音乐 首先要教他们如何欣赏民间音乐! 欣赏的同时加上自己的体会与理解 效果则会更佳~ 欣赏后~ 能让他们尝试总结 各地音乐的特色~ 老师 也可以介绍学生感兴趣的音乐话题~ ... ...

夏津县13874337030: 如何继承发展和弘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如何继承发展和弘扬少数民族音乐
侯便复方: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它能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幻想和...

夏津县13874337030: 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更好地弘扬传统民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
侯便复方: 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我国的民族音乐有五千年的文化作为底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数年来受到世人的瞩目.民族音乐是民族音乐教育的载体,民族音乐通过教育的形式得以延续,使更多的人得以了解

夏津县13874337030: 大学生如何发展并弘扬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灵魂,是
侯便复方: .获得有关中国民族音乐主要体裁、形式、乐器、乐种和音乐形态特征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获得有关中国各民族各音乐文化区的区域性特征、音乐文化观念、音乐传统、音乐...

夏津县13874337030: 如何在大学发扬传统乐器 -
侯便复方: 发扬中国传统乐器,首先得先了解中国的古代传统乐器,其次就得多学习,多听传统乐器的音乐,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音乐文化底蕴,培养关于音乐方面的兴趣,同时,也要做好对中国古典音乐以及乐器的宣传,让更多的人都认识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之博大精深.

夏津县13874337030: 谈谈如何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渗透民族民间音乐(以纳西民族民间音 -
侯便复方: 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的财富.作为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民间音乐承担着对儿童进行社会化教育重要职责.让幼儿在早期教育中接触少数民族音乐,对幼儿的启蒙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 音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