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起源

作者&投稿:夙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姓孔的由来~

关于孔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孔氏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历史传说时期。远古皇帝时代已经有孔姓,因当时有个史官,叫孔甲,曾经作《盘盂》一书,但是因为孔甲之后没有孔姓世系资料,所以一般认为孔姓源于子姓,而源于子姓之孔又有三种说法: 跟据宋代的《广韵》记载,契是商族的始祖,为子姓,历经十四代,传到成汤,灭下桀,建都于亳。成汤是一个圣明的君主,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他字中的"乙"组合起来定为姓氏就是孔氏。 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篡》所说,西周初期,由殷绉王的哥哥微子启建立的宋国,为子姓。微子启死后,其弟衍继位。其曾孙的玄孙正考父,是宋国上卿。其子名嘉,字孔父,史称孔父嘉。春秋时期孔父嘉的后代,以孔为氏,就形成了这支孔氏。 另据《姓考》等书的记载,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有出自姬姓的孔氏,卫国(今河南滑县东)有出自古佶姓的孔氏,陈国(今河南淮阳)有出自妫姓的孔氏。

来历有七种说法。
一、源于子姓,出自商朝君主成汤之后裔,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成汤名字中的「乙」组合起来,为子姓孔氏。
二、源于子姓。出自宋国司马孔父嘉之后,西周初期,成汤的后裔微子启被封于宋国,微子启死后,其弟宋微仲继位。微仲九世孙孔父嘉为宋国大司马,遭受迫害,他的后代逃到鲁国,以其名字中的「孔」为氏,也是子姓孔氏。孔父嘉的六世孙为孔子。
三、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姬孔悝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中有姬孔悝,所以在姬孔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孔氏。
四、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大夫孔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记载,春秋时陈国(今河南淮阳)有个大夫叫妫孔宁。
五、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穆公姬兰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君主郑穆公姬兰有后人名姬孔张,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郑国孔氏。
六、出自古佶姓的孔氏。
七、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扩展资料:
孔姓名人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孔奂
孔奂(514-583):吴兴太守孔琇之的曾孙、太子舍人孔臶(jian)之孙、无锡县令孔稚孙之子,孔子的第31世孙。字休文,会稽山阴人。生于梁武帝天监十三年,卒于陈后主至德元年,享年70岁(《南史》作年七十余。此从《陈书》)。孔奂品学兼优,为人刚正,曾任晋陵太守,广受好评。
3、孔述睿
孔述睿(730-800),唐代郡望会稽孔氏,居洛阳阙里。孔子38代孙,曾祖孔昌寓,唐贞观进土,历襄州魏州司马,上柱国司稼寺丞加朝散大夫,尚书膳部郎中,帝曾玺书褒美,有不置刺史之称。祖舜,朝散大夫监察御史。父齐参,宝鼎令。述睿少与兄克符、弟克让,皆事亲以孝闻。
既孤,俱隐于嵩山九皋山酒后村,有孔丛子祠遂家焉。述睿好学不倦,大历中,转运使刘晏累表荐述睿有颜、闵之行,游、夏之学。代宗以太常寺协律郎征之。转国子博士,历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
4、孔平仲
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1044),字毅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其兄孔文仲、孔武仲。治平二年(1065)进士,初授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主簿。熙宁三年(1070)后,历任密州(今河南密县)教授、秘书省校书郎、衢州军事推官、秘书省著作郎和虔州(今赣州)骑都尉。
元祐二年(1087)户部侍郎吕公著举荐升太常博士,后历任太仆丞校理、江浙提点京西南路刑狱。元祐六年四月充任秘书阁校理、朝奉大夫。绍圣元年(1086),言官参劾他元祐时附和旧党当权者,因而被削官,出知衡州(今湖南衡阳)。又有人弹劾他不推行常仓法,而被徙官韶州(今广东韶关)。又因他上书辩解,再贬为惠州(今广东惠阳)别驾,安置编管于英州(今广东英德)。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七月起用,授朝奉大夫。
崇宁元年(1102)十一月任户部郎中,后改任佥部郎中,提举永兴路(今陕西长安)刑狱、帅鄜延(今陕西富县)、环庆(今延安)等路。大观元年(1107)党论再起被罢官,后主管兖州景灵宫(今山东曲阜县旧县村北),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姓

孔姓出自殷商 三千悠久历史
实际上,孔姓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他们的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4400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帝喾是黄帝的孙子,曾经继黄帝及其父少昊之后,领导中华民族70年,因此孔姓的人,当然也是黄帝的后裔。

关于孔姓的来源,《广韵》上面有这样的记载:“殷汤之后,本自帝喾次妃兰狄吞乙卵生契,赐姓子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太乙,后代以子加乙,始为孔氏。至宋孔父嘉,遭华父督之难,其子奔鲁,故孔子生于鲁。”

由此看来,孔性是出自殷商的子姓,而殷商的开国之君殷汤,则是帝喾的次妃所生的儿子契的后代,殷汤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是吞乙卵而生,就取字为乙,传了若干代,到了春秋时代,在宋国的孔父嘉,为华督所杀,他的儿子就跑到鲁国避难,并且在鲁国定居,所以孔子才会是鲁国人。

《史记孔子世家》上面,对于孔姓的渊源,有更为详细的说明:“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

从这段记载,可以明显的看出,殷汤的后代以孔为姓,是始自孔父嘉。孔父嘉是春秋时代宋国的人,所以孔氏之得姓,应该也已经有了三千年的悠长历史。

《广韵》和《史记》上面对于孔姓的记载,内容大致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关于孔父嘉的后代奔鲁的记述:《广韵》上说,避华督之祸跑到鲁国的是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史记》上则说,奔鲁的是孔父嘉的孙子睾夷。实际上究竟是谁最先到鲁国开基,迄今仍众说纷纭,找不到确定的答案。

不过,无论哪一位才是鲁国孔氏的真正开山始祖,孔子之为孔父嘉的六世孙,已经是个不争之论。据考证,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祖父是伯夏,伯夏则是防叔之子。由此可见,孔父嘉不但是孔姓的创造人,而且的确是2000多年来举世同钦的至圣先师孔子的六世祖。

孔子以下的孔氏家谱,历2000余年如一日,把每一代子孙都记载得源源本本。因此,孔子的历代子孙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各种史书上的记载也未曾间断过,而且交代得清清楚楚。

像这样,能够把孔氏的世系追溯得分毫不爽,岂不是孔姓的人比别姓的人幸运,而又足以自豪自傲的地方!孔,的的确确是一个尊荣无比的汉族姓氏。

孔姓辈份:
孔姓辈分

惟/戈 温 *扌/纟 昭/昌 光 仁 *宀/曰 延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宗 若 端 *王 *扌/应 元 之/万 *氵 思 克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以下由中央政府颁布

希 言 公 彦 承 弘/宏 闻 贞 尚 胤/衍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肈 彝 常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孔氏家谱2007-03-13 16:33孔、孟、颜、曾姓统一辈份

(从56代至105代的字辈)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蔚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氏行辈字,明洪武年间定十字(自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
希(士)、言(伯)、公(文)、彦(朝)、 承(永)、
宏(以)、闻(质)、贞(用)、 尚(之)、衍(茂)。
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二月十七日定十字(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
兴(起)、毓(钟)、传(振)、继(体)、 广(京)、
昭(显)、宪(法)、庆(泽)、 繁(羽)、祥(瑞)。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后来,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报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又续了二十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这二十个字,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孙至一百零五代孙的行辈。其用心可谓久远矣。
在孔氏宗族史上,非圣裔的孔氏,希图优免地方差徭,享受特权,常常想方设法混入圣裔,引发多起伪孔冒宗现象。五代残唐时期发生的“孔末之乱”就是最严重的一次。孔末原是孔府的洒扫户,仆随主姓而姓孔,兵荒马乱之中,“承五季之扰,杀圣人子孙几尽”,年仅9个月的孔子四十三代孙孔仁玉,在外祖母的拼力救护下,得以生还,直至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明宗重新加封孔仁玉“文宣公”,才使断了宗的孔子世家得以中兴。孔仁玉被尊称为“中兴祖”。自此,孔仁玉的后裔称为内孔,而孔末之后称为外孔,两者并非同祖同宗,其后代永为世仇。
孔氏宗族还有南宗、北宗之分。此事始于南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由于宋、金连年作战,中原被金人占据,南宋迁都临安。当时的孔子四十八代孙、衍圣公孔端友率部分族人随皇帝高宗南渡,定居于浙江衢州,继续袭封衍圣公,是为南宗。与此同时,伪齐刘豫政权封端友弟端操的次子孔璠为衍圣公;孔璠三子孔(左扌右思)的儿子孔元措又被金人封为衍圣公,从而出现了南北两地的孔氏子孙,分别在三个敌对的朝廷任职的情况。元统一中国后,世祖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南宗孔子五十三代孙、衍圣公孔洙以“曲阜子孙守护先茔有功于祖”为由,让爵位于曲阜(北宗)的孔氏,受到朝廷的嘉许,并为此做了一系列工作,明确要求南宗的孔氏子孙必须严格遵守官订家规,如有起而争论者,将会制以“不忠不孝”的重罪。从此结束了南北两宗并存的局面。
为了把居住分散、血缘亲疏的孔氏族人组成一体,进而达到“详世系、联疏亲、厚伦谊、严冒紊、序昭穆、备遗忘”的目的,孔氏家族非常重视纂修家谱,并为此规定了严格的家谱条规,违者将被除籍。因此,孔氏家族的家谱在我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堪称私谱之冠。
宋以前的孔氏家谱只收录直系长子长孙,北宋始合族修谱,支庶兼采,历经元、明、清和民国,沿修不辍。明代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大修谱时,将家谱由“笔抄”改为“刊印”,并规定每60年的甲子年一大修,每30年的甲午年一小修。孔氏家谱的最后一次大修是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完成的。
修谱时,孔府要先行条规、榜示,制定统一格册和修谱誓词,建立严密的组织机构,并选择吉日举行仪式。入谱手续和考察十分细密,格册装订考究。谱成后还要举行告祭仪式,宴犒有功人员等。除合谱外,流寓外地的孔氏族人所修的支谱必须获得孔府的批准,严防外孔的滥入。
-------------------------------------------------------
孔姓字辈
孔姓在自孔子之后的两千多年里,族属繁衍日众,遍及全国各州府县。为了使族属代代不乱,长幼有序,老少尊卑各有条理,孔氏宗族逐渐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规范条例。
在明代以前,孔氏后裔没有固定的行辈,那时人数尚少,各家取名很随意。从四十五代起,已注意订定行辈,但还不严格,同辈人多采用同一偏旁或同一字作行辈字。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五十六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衍圣公府还专门颁布了《孔氏行辈告示》:“……今依所定吉字开列于后,凡我族人俱当遵照所开列行辈,取名训字。有不钦依世次随意妄呼者,不准入谱。”明崇祯年间,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报请皇帝,又立十字十辈。清同治年间,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经皇帝核准,又立十字十辈。1919年,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由中华民国内务部备案续立二十字二十辈。以上几次订定的行辈字计五十字五十辈,为五十六代到一百零五代,依次为:
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以上第六十五代本为“胤”字,衍圣公孔胤植为避皇帝庙讳,而将“胤”字改为“衍”字。
到20世纪90年代,曲阜当地的孔氏已传至八十代“佑”字辈,以下尚有25字可续。
曲阜衍圣公府的历代衍圣公,是孔孑嫡系后裔中的长子长孙,长子是诸兄弟中的老大,往往是长子已经结婚生子,而幼子却是年龄很小的孩童,长此以往,同辈之间的年龄距离越拉越远。从孔子算起到20世纪40年代,二千余年中,在曲阜的孔氏族人上下已相差到12代之多,当时辈份最大的是六十六代的“兴”字辈,最小的是孔子嫡裔孔德成之子孔维益,为七十八代。到 90年代,在曲阜孔氏族人中上下相差11代,最大的是六十九代的“继”字辈,最小的是八十代的“佑”字辈。因此,孔姓中人见面,有时不好称呼,因为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不能乱称,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来称呼。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的原因就是衍圣公往往比大多数同里同宗穷人辈份要低几辈,面对面时虽是主仆关系,但依家规又应按辈份称呼,彼此都易尴尬。但实际上,由于衍圣公府里做活待遇高,可以养家糊口,一些孔姓贫穷人家便改名换姓进府为奴,改姓一般是改成母姓。

孔氏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历史传说时期。远古皇帝时代已经有孔姓,因当时有个史官,叫孔甲,曾经作《盘盂》一书,但是因为孔甲之后没有孔姓世系资料,所以一般认为孔姓源于子姓,而源于子姓之孔又有三种说法:
第一、 跟据宋代的《广韵》记载,契是商族的始祖,为子姓,历经十四代,传到成汤,灭下桀,建都于亳。成汤是一个圣明的君主,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他字中的"乙"组合起来定为姓氏就是孔氏。
第二、 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篡》所说,西周初期,由殷绉王的哥哥微子启建立的宋国,为子姓。微子启死后,其弟衍继位。其曾孙的玄孙正考父,是宋国上卿。其子名嘉,字孔父,史称孔父嘉。春秋时期孔父嘉的后代,以孔为氏,就形成了这支孔氏。
第三、 另据《姓考》等书的记载,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有出自姬姓的孔氏,卫国(今河南滑县东)有出自古佶姓的孔氏,陈国(今河南淮阳)有出自妫姓的孔氏。


姓氏的起源
11、以谥号为氏。如庄氏原为楚庄王之后,康氏原为周武王之弟康叔之后。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如南朝隆武帝把国姓"朱"赐给了郑成功,闽台百姓称郑成功为"国姓爷"。又如汉文帝名刘恒,恒氏因而改为常氏。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姓氏的重要发源地。中国的1万多个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

中国姓氏的由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姓起源于母系社会,如姬、妫(gui)、姒(si)、姜等。氏是由姓衍生出来的分支,在古代同一姓族的人,由于人口繁衍,迁居到各地,加上身份职业的变化,同一祖先的后代子孙,便逐渐分成一些支派,每支又用一个特殊的号来做标志,这就是“氏”。所以说姓是氏族的标记,氏是家族的标记,姓因生而定,是不变的,氏则因家族而...

中国古代姓氏的由来?
1), 以 姓 为 氏 。 姓 作 为 氏 族 公 社 时 期 氏 族 部 落 的 标 志 符 号 而 产 生 , 其 后 人 有 的 便 直 接 承 袭 为 氏 。 母 权 制 氏 族 社 会 以 母 亲 为 姓 , 所 以 那 时 许 多 姓 都 是 女 字 旁 。 如 : 姬 、 姜 、 姒 、 ...

姓和氏有什么区别?古代姓氏来源介绍
姓产出于母系氏族社会,是同一个女性祖先的家族共同所有的符号标记;氏是从姓中衍生的分支,出现于父系氏族社会。南宋郑樵《通志》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一般来说,天子有姓而无氏,诸侯、卿大夫有姓有氏,平民、奴隶只有名,无姓氏。随着历史发展,到了周代,姓和氏开始混淆;战国时,姓...

姓氏起源姓氏起源介绍
1、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所谓“天道”,即一切事物皆有的规则。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大量古代文献佐证了这一观点。2、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

姓氏的由来和发展演变历史
姓氏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源于土地和皇帝的赐姓;二是以出生地命名;三是以封爵或官职为姓;四是因特定事物或其他原因命名。例如,陶唐氏的后代封于刘地,便以刘为姓;楚庄王少子封于上官,其后代以 上官为姓;汉丞相田千秋因乘坐车辆而被人称为“车丞相”,后人便以车为姓。姓氏的分支和...

氏的起源是什么?
氏是姓的分支,大约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当然也有的小部落没这样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有的部落一边沿用旧姓,一边有自己的“氏”。这些...

百家姓各个姓氏的起源
中国人的姓氏源远流长,据说起源于太古母系氏族社会。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先秦时代的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为同族集团的名称,氏是姓的分支,表示部落分支的名称,用于区别子孙之所出。由于人口增殖,迁居异地,身份技能的变化等,可以分裂一些支派,这些支派就是氏。氏...

姓与氏在古代有什么区别?姓与氏的起源是什么?
然后,姓起源于原始社会,氏起源于夏商周时期。根据历史资料可以知道在原始社会当中,主要是以女性为主导地位,当时人们是以血缘为纽带而组织在一起的,而每个氏族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族的图腾,以此来区分家族,这就是姓的起源。后来同一个女性祖先的家族后代开始散居在各地,分为多个不同的分支,社会...

姓氏起源于何时?
1. 中国的姓氏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2. 姓氏的最早起源与母系氏族社会中的妇女地位有关,便于通婚与鉴别子孙后代的归属。3. 夏、商、周时期,人们既有姓也有氏。氏是贵族独有的标志,而贫贱者有名无氏。4. 周朝是氏的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诸侯国...

株洲市19364125464: 姓孔的由来 -
晨牵抗骨: 关于孔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孔氏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历史传说时期.远古皇帝时代已经有孔姓,因当时有个史官,叫孔甲,曾经作《盘盂》一书,但是因为孔甲之后没有孔姓世系资料,所以一般认为孔姓源于子姓,而源于子姓之孔又有三种说...

株洲市19364125464: 孔姓的来源 -
晨牵抗骨: 孔姓有几个来源. 一个源出于子姓:一个源出于子姓:周朝时,宋闵公的六世孙名叫嘉,字孔父,在宋国任大司马,后来因华督作乱而被杀. 孔父的儿子木金父当时年幼,家人抱着他逃到鲁国避难. 木金父的儿子后来便以祖父的字为姓氏,称为孔氏,从此在鲁国定居下来. 另外,春秋时期,郑国有出自姬姓的孔氏,陈国有出自妫姓的孔氏.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儒学的创始人. 他原为鲁国司寇,后又周游列国,欲实现政治抱负,但终不见用. 晚年致力于教育,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

株洲市19364125464: 孔姓(姓氏) - 搜狗百科
晨牵抗骨: 孔氏,主要源于子姓,或以人名、祖名为姓.始祖起源:1、源于子姓,出自商朝君主成汤之后裔,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成汤名字中的「乙」组合起来,为子姓孔氏.2、源于子姓.出自宋国司马孔父嘉之后,西周初期,成汤的后...

株洲市19364125464: 孔姓的来源简短点 -
晨牵抗骨: 孔氏,主要源于子姓,或以人名、祖名为姓.如商朝建立者商汤的后人以其名为姓;宋国大司马孔父嘉为孔姓的孔姓始祖.子姓.或以人名、祖名为姓.如春秋时郑国有出自姬姓孔氏,以郑穆公后人孔张的名为姓;卫国有出自古佶姓孔氏,为黄帝后裔,以祖字为姓;陈国有出自妫姓孔氏,以孔宁之名为姓,乃舜之后裔.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98位的大姓,人口较多,人口约三百三十二万三千余,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9%,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的0.21%左右.度娘来的,仅供参考.

株洲市19364125464: 孔姓在历史上的起源是什么?
晨牵抗骨: 关于孔姓的来源,《广韵》上面有这样的记载: “殷汤之后,本自帝喾次妃兰狄吞乙卵生契,赐姓子 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太乙,后代 以子加乙,始为孔氏.至宋孔父嘉,遭华父督之难,其 子奔鲁,故孔子生于鲁.”

株洲市19364125464: 孔氏的祖先是谁
晨牵抗骨: 永康姓氏志·孔氏 孔氏之先,相传商代始祖契为帝喾之子,其母简狄吞玄鸟(燕)卵生契,赐姓子氏,商王成汤名履,字太乙,后代以"子"加"乙"为姓,遂为孔氏....

株洲市19364125464: 孔姓的由来, -
晨牵抗骨: ■ 出自子姓,以王父为字氏.据《史记.孔子世家》所载: 孔子,宋微子之后.宋闵公长子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为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子孔丘.■ 出自姬姓,据《姓考》所载,春秋时卫国有孔悝,以王父字为氏,其后有姬姓之孔氏.■ 出自妫姓.春秋时陈国(今河南淮阳)有孔宁,王父字为氏,其后有「妫」姓之孔氏.■ 又据《左传》所载,春秋时郑穆公之后有孔张,其支孙以王父字为氏,为郑国的姬姓孔氏.■ 另据《姓考》等书的记载,卫国(今河南滑县东)有出自古佶姓的孔氏.

株洲市19364125464: 关于孔姓的来源,说法正确的是哪一个?
晨牵抗骨: 关于孔姓的来源是来自祖先的字.关于孔姓的来源,说法正确的是来自祖先的字,一、出自子姓.二、出自姬姓.三、出自妫姓.四、春秋时郑穆公后人有孔张,其支孙以孔为氏.

株洲市19364125464: 孔氏的原始姓氏 -
晨牵抗骨: 汉族孔姓主要有五个来源:姜姓、子姓、姞姓、姬姓和妫姓.第一支出自姜姓.相传黄帝史官孔甲著《盘盂篇》,可见在远古时代有孔姓.女娲氏时代在黄帝时代之前,女娲氏末期已有共工氏族,历黄帝、颛顼、尧舜,共工氏族一直活跃于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